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报告撰写要求(ppt 31页)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
• 调查方式
–自填调查 –面访调查: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调查
• 调查要求
–使用统一问卷 –采取相同调查方式 –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
15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某幼儿园疑似食物中毒调查的病例定义
• 时间:9月1日以来 • 地点:某幼儿园 • 人群:该幼儿园学生及教工
• 具有以下症状/体征之一:
–腹泻(≥3次/天)或呕吐者; –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2项及以上者
1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病程:中位时间9 小时,范围:4-85 小时
某村不明原因出血病例的临床特征
症状/体征 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 腰痛 血尿 人数 (n=12) 8 6 6 5 比例(%) 66
50
50 41
关节酸痛
流鼻血 便血
5
3 2 抗凝血杀鼠药引起中毒 2 2 1
41
25 17
呕血
腹痛 呕吐
17
17 8.3 8.3
三间分布描述
• 时间分布
6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
• • • • 一个统一的标准 是确定被调查对象是否纳入病例的依据 是统计发病人数的流行病学工具 不同于临床诊断标准
食源性疾病爆发调查课件

确诊为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 细菌性痢疾等),则建议将其归类于传染病事件。
明确的自来水管网系统受污染而导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其他感染 性腹泻病疫情暴发,可归类于水污染事件。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 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事件优先考虑那些疾病?
本事件案例发病潜伏期短,病人有头晕、 恶心、呕吐,但不发热,应重点考虑化学 性中毒、动植物毒素中毒或者是故意投毒
对于食物中毒首先要排除霍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出发前的准备
人员安排:带队领导,传染病、食品卫生技术 人员,实验室检验人员等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现场处置 应急响应 网络直报 结果评估与善后处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部分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2012年7月3日13时,某县疾控中心 接到群众电话报告:辖区某乡镇李家村 村民李某的婚宴上有数十名用餐人员在 就餐1小时左右陆续出现头晕、恶心、 呕吐,疑似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已经送 到该镇卫生院救治。
问题 3
食源性疾病都有那些? 本事件优先考虑那些疾病? 出发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伤寒与副伤寒 沙门菌、非伤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 尔森菌、变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腊 样芽孢杆菌、志贺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等。
明确的自来水管网系统受污染而导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其他感染 性腹泻病疫情暴发,可归类于水污染事件。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 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事件优先考虑那些疾病?
本事件案例发病潜伏期短,病人有头晕、 恶心、呕吐,但不发热,应重点考虑化学 性中毒、动植物毒素中毒或者是故意投毒
对于食物中毒首先要排除霍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出发前的准备
人员安排:带队领导,传染病、食品卫生技术 人员,实验室检验人员等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现场处置 应急响应 网络直报 结果评估与善后处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部分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2012年7月3日13时,某县疾控中心 接到群众电话报告:辖区某乡镇李家村 村民李某的婚宴上有数十名用餐人员在 就餐1小时左右陆续出现头晕、恶心、 呕吐,疑似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已经送 到该镇卫生院救治。
问题 3
食源性疾病都有那些? 本事件优先考虑那些疾病? 出发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伤寒与副伤寒 沙门菌、非伤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 尔森菌、变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腊 样芽孢杆菌、志贺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等。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理ppt课件

14
14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构成
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学调查(环境和食品调查)
• 发现与暴发相关的食品 • 有时可能是某一餐次
• 确定导致疾病暴发的致病因子,如某种致病菌或化 学因素 上述三方面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规范》中统称为“流行病学调查”
15
实验室检验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理
1
1
一、基本概念
2
2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食源性疾病包括
• 食物中毒 •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等
疾病的暴发
• 暴发: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和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 多同类病例。暴发是相对于散发而言 • 散发:指病例在人群中呈散在零星分布,各病例在 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7
7
调查前准备
1、个案调查表 2、现场检查笔录 3、询问笔录 4、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5、行政强制决定书 6、采样记录 7、突发事件报告单 8、封条 9、无菌采样袋、无菌采样瓶 10、快速检测设备、试剂。如农残、瘦肉精、亚硝酸盐等 。 11、肛拭采样管 12、环节采样管 13、棉签 14、镊子 15、酒精灯 16、打火机 17、一次性口罩等
8
8
核实情况——初步报告
立即口头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大致 情况。 分局 市局、区政府 2小时内填报《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 毒报告记录单》---市局 2小时内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 报告记录单(食物中毒)》- 区CDC 网络直报卫生部
9
9
初步报告内容
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 PPT课件

病例
1200
人群
25
1000
地区 20
800
15
600
时间
400
10
200
0 0-4 '5- '15- '45- '64+ 14 44 64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ge Group
评估信息
病原?
来源?
传播?
实验室检测的准备?
告知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 提出拟检测的实验室项目以及
检测的时间 请求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无
菌采样或提供无菌采样的工用 具、容器等
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核心功能?
食源性疾病调查后应该做哪些工作?
及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 以及实验室检测的资料;
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及时对食物中毒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
估。
现场调查处理三件事
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及案例分析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姚进喜
主要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我省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
??
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 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 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 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 的疾病。
毒蕈特征
颜色鲜艳 有疣 有环 有托 不被虫咬
世界各地毒蕈
Death cap
毒红菇
红网牛肝菌
墨汁鬼伞
毒蝇伞
白毒伞 (极毒)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报告工作手册PPT

化学物质、辐射等。
感染性质 3
指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 导致人体出现临床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致病因子类型
分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等。
根据临床特征
分为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和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根据传播方式
分为传染性食源性疾病和非传染性食源性疾 病。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措施制定,提高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的评估和改进
评估指标
制定评估指标,包括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以及监测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 实用性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进行全面评估。
改进措施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食源性疾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防控工作 的协同性和效率。
加强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和挖 掘,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规律和特 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信息报告人员的培训
定期开展信息报告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信息报告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 能力。
本工作手册适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原因 分析、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工作。
Part
02
食源性疾病概述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
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
1
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
性质或中毒性质的疾病。
中毒性质 4
指人体摄入的致病因子在
体内积累到一定量后,引
发的一系列中毒症状。
致病因子 2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
背景
感染性质 3
指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 导致人体出现临床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致病因子类型
分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等。
根据临床特征
分为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和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根据传播方式
分为传染性食源性疾病和非传染性食源性疾 病。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措施制定,提高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的评估和改进
评估指标
制定评估指标,包括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以及监测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 实用性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进行全面评估。
改进措施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食源性疾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防控工作 的协同性和效率。
加强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和挖 掘,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规律和特 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信息报告人员的培训
定期开展信息报告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信息报告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 能力。
本工作手册适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原因 分析、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工作。
Part
02
食源性疾病概述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
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
1
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
性质或中毒性质的疾病。
中毒性质 4
指人体摄入的致病因子在
体内积累到一定量后,引
发的一系列中毒症状。
致病因子 2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
背景
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报告撰写要素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报告 撰写要素
1
目录
1、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2、调查报告的格式与书写要求
2
导言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 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所造成的感染性或中毒性 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 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所致的疾病 ◆ 我国在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爆发事件 调查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与发 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8
◆ 当编写报告时,要注意保密事项,对于能推定 出具体发病者的信息如检验报告所包含的个人姓 名等不能写入报告
◆ 对于配合调查的人士基于保密也要尊重其意愿 而不公开
◆报告的复印件要发给调查各方,包括企业负责 人、各调查机构等
29
谢 谢 大 家!
30
16
行政报告 ◆ 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撰写 ◆ 简化专业性的内容,着重于预防和控制措
施、建议等内容 ◆ 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为政府决策提
供依据
17
概况或摘要 ◆ 一般要写1-2段 ◆ 内容扼要交代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时间、地 点、来龙去脉、涉及的人群、发病者临床表现和 就诊及疾病转归等情况、确切的或推测的爆发原 因,使读者对整个调查有一个总体印象
初步印象
一般写1句,放在结尾。对于比较有把握的
可写,如典型的食物中毒事故;无把握的就
不宜写,如发病潜伏期、病程均较长的疾
病,有可能系非食源性的传染病。草率的推
定可能会使上级领导“先入为主”,给以后
工
作带来被动。
15
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
可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
业务报告 ◆ 以技术报告的形式撰写 ◆ 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概况或摘要,导言, 背景,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 实验室和临床学),结果(包括流行病学、现场 卫生学、实验室和临床学),讨论,建议,致谢 和支持文献等 ◆ 它作为纯学术性的调查报告,用于业务总结存 档、实施行政处罚等
1
目录
1、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2、调查报告的格式与书写要求
2
导言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 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所造成的感染性或中毒性 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 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所致的疾病 ◆ 我国在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爆发事件 调查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与发 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8
◆ 当编写报告时,要注意保密事项,对于能推定 出具体发病者的信息如检验报告所包含的个人姓 名等不能写入报告
◆ 对于配合调查的人士基于保密也要尊重其意愿 而不公开
◆报告的复印件要发给调查各方,包括企业负责 人、各调查机构等
29
谢 谢 大 家!
30
16
行政报告 ◆ 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撰写 ◆ 简化专业性的内容,着重于预防和控制措
施、建议等内容 ◆ 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为政府决策提
供依据
17
概况或摘要 ◆ 一般要写1-2段 ◆ 内容扼要交代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时间、地 点、来龙去脉、涉及的人群、发病者临床表现和 就诊及疾病转归等情况、确切的或推测的爆发原 因,使读者对整个调查有一个总体印象
初步印象
一般写1句,放在结尾。对于比较有把握的
可写,如典型的食物中毒事故;无把握的就
不宜写,如发病潜伏期、病程均较长的疾
病,有可能系非食源性的传染病。草率的推
定可能会使上级领导“先入为主”,给以后
工
作带来被动。
15
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
可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
业务报告 ◆ 以技术报告的形式撰写 ◆ 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概况或摘要,导言, 背景,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 实验室和临床学),结果(包括流行病学、现场 卫生学、实验室和临床学),讨论,建议,致谢 和支持文献等 ◆ 它作为纯学术性的调查报告,用于业务总结存 档、实施行政处罚等
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调查_PPT幻灯片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 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
• 根本目的:
– 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或疾病发展 – 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危害、控制发展
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 治对策建议
系统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调查
监测
预测
流行病学
死亡
临床医师
患病 暴露
媒介
合作协调
宿主
供应渠道
食品安全
溯源
调查
媒体
实验室
诊所
权威部门
诊断
标本运送
决策 规章规范要求 群体免疫等
实例1
某媒体报道,某某中学有多名老师和学生被紧急送往医院, 人数不详。知情者称:当天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后,出现严 重的呕吐、恶心、腹痛、头晕等症状。病情首先在一个教室 发生,然后在学校迅速蔓延。患病学生人数尚未得到核实, 但至少有六辆救护车被叫到现场,至少有两名教师告到医院。 当记者问有关疾病的可能是,县卫生部门发言人拒绝猜测, 说已派人赶赴医院和学校展开调查。焦急的家长聚集在医院, 等待他们孩子的消息。 问题:1、你认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吗?
《流行病学词典》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 现场调查准备 • 确认暴发的存在 • 核实诊断 • 建立病例定义和病例搜索 • 描述性流行病学 • 提出假设 • 评估和验证假设 • 进一步调查及实验室和/或卫生学证据 • 实施控制措施
经典调查暴发的10个步骤
• 准备开展现场调查 • 证实暴发存在 (聚集、散发、暴发) • 验证诊断(疾病的临床特点) •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计数,采访病
食源性疾病爆发调查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例定义一般包含4项内容:
①临床和/或实验室信息; ②患病者的特征; ③地点/位置的信息; ④具体时间。 依据所观察症状的频率和可能的病原体,不断使
病例定义更确切些。
本事件初步的病例定义:
临床信息:头晕、头痛伴恶心和呕吐或者口唇指 甲紫绀
病毒性:甲肝、戊肝、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道病毒等。 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包
虫病、弓形虫病等。 化学性中毒: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亚硝酸盐、
甲醇中毒、毒鼠强、有机氟化物、砷化合物、有机汞、铅化 合物、盐酸克仑特罗、磷化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当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由于潜伏期的因素表象上有多次 暴露,可能难以判定是单次暴露还是多次暴露,利用分层 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早餐已经明显是暴露因素 ,但有些病例食用中餐后发病,可以分别计算早餐和中餐 的暴露率和发病的关系,再进行既食用早餐又食用中餐的 情况,然后计算仅食用早餐和仅食用中餐等分层分析,不 难判定是多次暴露和单次暴露。
现场应该确定中毒病例(病例定义),调查中毒患者 及同餐进食而未中毒者,确定中毒餐次及潜伏期,锁 定中毒食物。提出病因假设,验证假设,确定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采用整群的方法调查所有相关病人和健康者, 确定污染的环节最为精确。但是需要调查的时 间长,工作量大。在中毒事件中,一般采用描 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基本特征,建立假 设,采用小样本的病例对照调查验证假设,能 够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效果评价也是验 证假设的良好方法。虽然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验 证和确立污染环节,但最好要通过实验室检测 确认。
食源性疾病事件现场调查技术与案例分析PPT课件

注意事项
病人可能食用过多种共同食物
重视未食用者(对照)发病情况的收集工
作
重视特殊个案发病情况的收集工作
12
共同进食史的各种形式
分散就餐
(零售食品) 集体就餐
•单一共同进食史
–单因素分析
一餐
(宴席、聚餐)
多餐 (供应多餐食堂)
多品种
•多个共同进食史
–多因素分析
(学校午餐+课间餐)
(4)个案调查(续)
h.应由2名调查员签名,注意1名调查员 不应在同一时间调查多名病人
i.应由被调查人本人亲自签名;被调查 人不能签名的,应由知情成年人代签, 并注明原因;被调查人为未成年人的, 应由知情监护人同时签名
收集中毒病人的就诊记录材料和临床 检验报告
25
病例定义
夹杂着部分虚假的“发病者”则会使疾病三间分布失 真,病因假设错误,进而影响调查可信度,无法揭示 食物中毒的病因
通过上述调查发现,剩余菜肴长在危险 温度下长时间存放,供应前不回烧,是 本起事件的主要原因
38
(6)可疑样品的采集
根据初步判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剩余可疑食品和原料(包括留样和砧板、操作 台、容器上的残留物)
内容
中毒罹患率 中毒者三间分布
时间、地区、人群
中毒者临床表现
症状、体症、潜伏期、临床检验(血、粪常规等)
8
例4
三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
首例病儿6月12日15时发病,末例病儿13日10时发 病,发病高峰有2个,分别出现在12日18时和13日 4时左右,发病过程呈双峰形
6
5
4
3
2
1
0
12日15:00
病人可能食用过多种共同食物
重视未食用者(对照)发病情况的收集工
作
重视特殊个案发病情况的收集工作
12
共同进食史的各种形式
分散就餐
(零售食品) 集体就餐
•单一共同进食史
–单因素分析
一餐
(宴席、聚餐)
多餐 (供应多餐食堂)
多品种
•多个共同进食史
–多因素分析
(学校午餐+课间餐)
(4)个案调查(续)
h.应由2名调查员签名,注意1名调查员 不应在同一时间调查多名病人
i.应由被调查人本人亲自签名;被调查 人不能签名的,应由知情成年人代签, 并注明原因;被调查人为未成年人的, 应由知情监护人同时签名
收集中毒病人的就诊记录材料和临床 检验报告
25
病例定义
夹杂着部分虚假的“发病者”则会使疾病三间分布失 真,病因假设错误,进而影响调查可信度,无法揭示 食物中毒的病因
通过上述调查发现,剩余菜肴长在危险 温度下长时间存放,供应前不回烧,是 本起事件的主要原因
38
(6)可疑样品的采集
根据初步判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剩余可疑食品和原料(包括留样和砧板、操作 台、容器上的残留物)
内容
中毒罹患率 中毒者三间分布
时间、地区、人群
中毒者临床表现
症状、体症、潜伏期、临床检验(血、粪常规等)
8
例4
三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
首例病儿6月12日15时发病,末例病儿13日10时发 病,发病高峰有2个,分别出现在12日18时和13日 4时左右,发病过程呈双峰形
6
5
4
3
2
1
0
12日15:00
食源性疾病ppt

质;
? 7. 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
污染的食品;
?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环节 (1)
? 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 旅游、难民和移民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按致病因子
?
1、细菌及其毒素
?
2、寄生虫和原虫
?
3、病毒和克立次体
?
4、有毒动物
?
5、有毒植物
?
6、真菌毒素
?
7、化学污染物
? 8 、目前尚未明确的病毒因子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病原
潜伏期
体温 抗菌素
感染型 细菌 较长( >4h) 发烧 使用
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
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 等。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
? 地区性
?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我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 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
? 餐饮器的洗涮具 ? 食品生产企业隐患
? 同类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 重金属污染
? 毒素 ? 食品储存不当 ? 烹制不当 ? 违法违规恶意造成的食品问题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食源性疾病不仅使患者发病和死亡 ,而且可 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 7. 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
污染的食品;
?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环节 (1)
? 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 旅游、难民和移民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按致病因子
?
1、细菌及其毒素
?
2、寄生虫和原虫
?
3、病毒和克立次体
?
4、有毒动物
?
5、有毒植物
?
6、真菌毒素
?
7、化学污染物
? 8 、目前尚未明确的病毒因子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病原
潜伏期
体温 抗菌素
感染型 细菌 较长( >4h) 发烧 使用
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
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 等。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
? 地区性
?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我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 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
? 餐饮器的洗涮具 ? 食品生产企业隐患
? 同类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 重金属污染
? 毒素 ? 食品储存不当 ? 烹制不当 ? 违法违规恶意造成的食品问题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三分。
食源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食源性疾病不仅使患者发病和死亡 ,而且可 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30人以上发病或1人死亡的、涉外的和发 生在学校的、全国性或地区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必须撰写初步调查报告。
◆ 向领导初步报告后,等当天事件调查阶段性结 束后必须撰写正式的初步调查报告,如不属食源性 疾病爆发事件,也要在报告中说明理由。
◆ 初步调查报告的报告名用“关于XX公司部分 员
◆ 广义的调查报告分为初步调查报告、进程报告 和调查报告三类
◆ 虽然目前卫生部还没有规定格式和书写要求, 但必须符合逻辑要求,要体现一般调查报告所具 有的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 初步调查报告一般系事发当日紧急向上级行政领 导和业务领导部门进行书面汇报的一类调查报告。
◆ 进程报告则是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些调查结果 而对初步报告进行补充的一类调查报告,一般在符 合特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要求撰写。
结果
这部分要告诉读者发现的结果,结果可用表、图、文 字表述。
1.流行病学
◆ 要交代获得的调查资料(如发病者和未发病者的人 数等),包括邮寄和回应的调查表数量
◆ 符合病例定义的人数
◆ 病人的症状、病程、潜伏期
◆ 食品或餐次专属罹患率、进食食品的统计学情况意 义
◆ 如有可能要交代患者之间的关系
◆ 要先交代临床发病过程,首发和末发病例的发 病时间、发病高峰、发病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 其相对比、病程、目前病情转归情况
行政报告
◆ 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撰写 ◆ 简化专业性的内容,着重于预防和控制措
施、建议等内容 ◆ 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为政府决策提
供依据
概况或摘要
◆ 一般要写1-2段
◆ 内容扼要交代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时间、地 点、来龙去脉、涉及的人群、发病者临床表现和 就诊及疾病转归等情况、确切的或推测的爆发原 因,使读者对整个调查有一个总体印象
◆ 要制作“发病者的症状和体征频率表”
◆ 要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疾病分布
◆ 时间分布情况,要描绘制作和解释爆发曲线 图,宜采用直方图(或直条图),同时附统计表, 通过统计表采用中位数法(发病人数多时一般用 频数表计算)分析确定发病高峰,计算平均潜伏 期(但要注意若连续感染,则无法确切计算)
采样和实验室检验 一般写1段。内容要罗列调查采样的品种、数 量、送检的单位、检验项目,尤其是要交代 出报告的时间,使上级领导心中有数,以免 公共卫生机构的应急处理能力。
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般写1段。要写明作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决 策机构、罗列具体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表明公共卫生机构正在进行应急处理。
◆ 调查报告指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病者潜伏期和 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样品检验等结果,正 确反映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及其规律,客观地反映 社会卫生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典型经验的一类 调查报告。
◆ 一般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前者作为纯 学术性的调查报告,用于业务总结存档、实施行政 处罚等;而后者则简化专业性的内容,增加预防和 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
工腹痛腹泻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等为宜,因 为事发当日还难以确定其是否属食源性疾病, 以主要症状和体征描述较妥。
◆初步调查报告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导
言,概况,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 样和实验室检验,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 初步印象等。
导言
一般在报告开头写1段。扼要交代爆发事件首 次报告的情况,参与调查的公共卫生机构。
概况
一般写1-2段。内容要扼要交代爆发事件的事发 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群、发病者始发症状 和体征、就诊情况尤其是目前病情转归情况、 可疑肇事单位的供餐情况,尤其是要交代目前 病情转归情况,使上级领导掌握整个事件的动 态和事件的严重程度,供领导决策参考。
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 一般写1-2段。内容要扼要描述爆发事件的时 间、地点、人群等三间分布情况,发病者主 要症状和体征,调查的发病者和未发病者人 数;可疑肇事企业的卫生学调查情况(包括 菜谱)。
导言
◆ 要写1段
◆ 交代爆发事件首次报告的情况,核实爆发的 步骤和参与调查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所有帮助 调查的人员
背景 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要交代肇事企业的类型、 供应食物的数量和能力,以帮助确定爆发的可 能程度。
调查方法
◆ 流行病学 要解释如何定义病人,要描述病人是如何发现 的,调查的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也要详细说明 ◆ 现场卫生学 一般写1段。要概括介绍进行卫生学调查的可疑 单位数量、单位类型以及调查人员,要交代是否 对可疑食品进行HACCP危险性评估和加工制作 的设备和环境卫生进行调查,以及溯源调查 ◆ 实验室和临床检验 一般写1段。讨论实施的各种分析检验,罗列调 查采样的品种、数量、检验单位、检验项目等
初步印象 一般写1句,放在结尾。对于比较有把握的 可写,如典型的食物中毒事故;无把握的就 不宜写,如发病潜伏期、病程均较长的疾 病,有可能系非食源性的传染病。草率的推 定可能会使上级领导“先入为主”,给以后 工 作带来被动。
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
可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
业务报告 ◆ 以技术报告的形式撰写 ◆ 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概况或摘要,导言, 背景,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 实验室和临床学),结果(包括流行病学、现场 卫生学、实验室和临床学),讨论,建议,致谢 和支持文献等 ◆ 它作为纯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 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阶段性或总的总结,是业务工 作的需要
◆ 撰写调查报告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
◆ 调查报告可作为潜在的法律文件
◆ 调查报告可作为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文件
调查报告的格式与 书写要求
食源性疾病初步调查报告
◆ 初步调查报告一般系事发当日紧急向上级行政 领导和业务领导部门进行书面汇报的一类调查 报告。
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报告 撰写要素
目录
1、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2、调查报告的格式与书写要求
导言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 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所造成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 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 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所致的疾病 ◆ 我国在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爆发事件 调查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与发 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 向领导初步报告后,等当天事件调查阶段性结 束后必须撰写正式的初步调查报告,如不属食源性 疾病爆发事件,也要在报告中说明理由。
◆ 初步调查报告的报告名用“关于XX公司部分 员
◆ 广义的调查报告分为初步调查报告、进程报告 和调查报告三类
◆ 虽然目前卫生部还没有规定格式和书写要求, 但必须符合逻辑要求,要体现一般调查报告所具 有的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 初步调查报告一般系事发当日紧急向上级行政领 导和业务领导部门进行书面汇报的一类调查报告。
◆ 进程报告则是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些调查结果 而对初步报告进行补充的一类调查报告,一般在符 合特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要求撰写。
结果
这部分要告诉读者发现的结果,结果可用表、图、文 字表述。
1.流行病学
◆ 要交代获得的调查资料(如发病者和未发病者的人 数等),包括邮寄和回应的调查表数量
◆ 符合病例定义的人数
◆ 病人的症状、病程、潜伏期
◆ 食品或餐次专属罹患率、进食食品的统计学情况意 义
◆ 如有可能要交代患者之间的关系
◆ 要先交代临床发病过程,首发和末发病例的发 病时间、发病高峰、发病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 其相对比、病程、目前病情转归情况
行政报告
◆ 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撰写 ◆ 简化专业性的内容,着重于预防和控制措
施、建议等内容 ◆ 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为政府决策提
供依据
概况或摘要
◆ 一般要写1-2段
◆ 内容扼要交代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时间、地 点、来龙去脉、涉及的人群、发病者临床表现和 就诊及疾病转归等情况、确切的或推测的爆发原 因,使读者对整个调查有一个总体印象
◆ 要制作“发病者的症状和体征频率表”
◆ 要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疾病分布
◆ 时间分布情况,要描绘制作和解释爆发曲线 图,宜采用直方图(或直条图),同时附统计表, 通过统计表采用中位数法(发病人数多时一般用 频数表计算)分析确定发病高峰,计算平均潜伏 期(但要注意若连续感染,则无法确切计算)
采样和实验室检验 一般写1段。内容要罗列调查采样的品种、数 量、送检的单位、检验项目,尤其是要交代 出报告的时间,使上级领导心中有数,以免 公共卫生机构的应急处理能力。
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般写1段。要写明作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决 策机构、罗列具体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表明公共卫生机构正在进行应急处理。
◆ 调查报告指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病者潜伏期和 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样品检验等结果,正 确反映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及其规律,客观地反映 社会卫生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典型经验的一类 调查报告。
◆ 一般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前者作为纯 学术性的调查报告,用于业务总结存档、实施行政 处罚等;而后者则简化专业性的内容,增加预防和 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
工腹痛腹泻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等为宜,因 为事发当日还难以确定其是否属食源性疾病, 以主要症状和体征描述较妥。
◆初步调查报告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导
言,概况,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 样和实验室检验,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 初步印象等。
导言
一般在报告开头写1段。扼要交代爆发事件首 次报告的情况,参与调查的公共卫生机构。
概况
一般写1-2段。内容要扼要交代爆发事件的事发 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群、发病者始发症状 和体征、就诊情况尤其是目前病情转归情况、 可疑肇事单位的供餐情况,尤其是要交代目前 病情转归情况,使上级领导掌握整个事件的动 态和事件的严重程度,供领导决策参考。
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 一般写1-2段。内容要扼要描述爆发事件的时 间、地点、人群等三间分布情况,发病者主 要症状和体征,调查的发病者和未发病者人 数;可疑肇事企业的卫生学调查情况(包括 菜谱)。
导言
◆ 要写1段
◆ 交代爆发事件首次报告的情况,核实爆发的 步骤和参与调查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所有帮助 调查的人员
背景 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要交代肇事企业的类型、 供应食物的数量和能力,以帮助确定爆发的可 能程度。
调查方法
◆ 流行病学 要解释如何定义病人,要描述病人是如何发现 的,调查的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也要详细说明 ◆ 现场卫生学 一般写1段。要概括介绍进行卫生学调查的可疑 单位数量、单位类型以及调查人员,要交代是否 对可疑食品进行HACCP危险性评估和加工制作 的设备和环境卫生进行调查,以及溯源调查 ◆ 实验室和临床检验 一般写1段。讨论实施的各种分析检验,罗列调 查采样的品种、数量、检验单位、检验项目等
初步印象 一般写1句,放在结尾。对于比较有把握的 可写,如典型的食物中毒事故;无把握的就 不宜写,如发病潜伏期、病程均较长的疾 病,有可能系非食源性的传染病。草率的推 定可能会使上级领导“先入为主”,给以后 工 作带来被动。
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
可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
业务报告 ◆ 以技术报告的形式撰写 ◆ 内容一般包含以下要素:概况或摘要,导言, 背景,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 实验室和临床学),结果(包括流行病学、现场 卫生学、实验室和临床学),讨论,建议,致谢 和支持文献等 ◆ 它作为纯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 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阶段性或总的总结,是业务工 作的需要
◆ 撰写调查报告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
◆ 调查报告可作为潜在的法律文件
◆ 调查报告可作为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文件
调查报告的格式与 书写要求
食源性疾病初步调查报告
◆ 初步调查报告一般系事发当日紧急向上级行政 领导和业务领导部门进行书面汇报的一类调查 报告。
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报告 撰写要素
目录
1、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 2、调查报告的格式与书写要求
导言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 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所造成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 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 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所致的疾病 ◆ 我国在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爆发事件 调查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与发 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