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和答案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练题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练题总结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公园是指供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游憩、娱乐和健身的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共绿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越发重视。
近年来,我国长江沿线某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园数量不断增加,但等级参差不齐,中低等级公园在新老城区均有分布,老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较少的问题突出。
下图示意该城市各等级城市公园在不同经济实力区的分布。
(1)描述该市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城市公园对附近居民的益处。
(3)有市民建议,中低等级公园应尽快改造成高等级公园。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开始,郑州及部分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持续降水时间长,其中郑州17日20时一20日20时过程降雨量达617.1mm,相当于当地一年的降雨量。
此次强降水范围广,积雨量大。
省各地超时间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材料二下图为郑州及周边地区7月19目08时一20日08时降水量雨量图。
(1)郑州是____(填省份简称)省会,地处____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
(2)描述图示时间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____(3)从降水和地表径流角度分析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
____(4)简述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
____3、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中,B最可能代表什么区?分析其规划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2)说明图中A地规划为高级住宅区用地的理由。
(3)试分析图中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4、下图为某城市简图,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区对应的图例是____(填“①或②、③、④)(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所示地区,请说明判读理由____。
(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2019—2020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 乡村和城镇选练包含答案
2019—2020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乡村和城镇选练含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下图是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功能区。
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A.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D.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甲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丙功能区沿交通线路分布,为工业区。
故D项正确。
2、为满足市场需要,欲在图中选址修建高级居住区,理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A解析①位于城市的边缘;靠近风景区,地处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临近交通线,交通便利。
(二)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右图),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
据此完成问题。
1、将莱芜市划归济南市管辖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地域相连B.两地经济发展互补性强C.两地风俗相近D.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山东省将莱芜市划归济南市管辖最主要的原因是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扩大影响范围,D项正确。
2、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给山东省带来的好处是()①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②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③构建区域内共赢的产业体系④提高山东省在全国的竞争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将有利于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构建区域内共赢的产业体系,①②③正确;并不能提高山东省在全国的竞争力,④错误。
故选A项。
(三)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
据此回答问题。
1、济南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A.RS B.GISC.GPS D.GPS和GIS答案 D解析出租车上装有GPS可以方便公司随时找到它的坐标,需要用到GPS 技术,然后在GIS图上找到具体位置,需要GIS,故选D项。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常考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常考点综合题1、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2)高级住宅区可能位于A、B、C、D中的处,请说明判断理由。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则高新技术工业城应选择建在何处,说明判断理由。
(4)当地政府拟在A位置规划一工厂,是否合理?试分析原因。
(5)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均是海绵校园中经典的海绵体设施。
苏州某校园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以湖泊为中心,多途径综合打造海绵校园。
该校内部主干道均铺设了透水砖,西侧建有雨水花园。
材料二图左为该校海绵校园示意图,图右为雨水花园局部剖面示意图。
(1)雨水花园中,砾石、细沙和芦苇的主要功能是____。
(2)该校雨水花园中侧面安装横向穿孔管的主要目的是____。
A.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B.为花园提供灌溉用水C.为芦苇生长提供养分D.加速地下水体的净化(3)与传统的沥青、水泥路面相比,透水路面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
该校在湖泊周围未铺设水泥路面,而是布局了人工绿地,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该做法对减轻校园雨涝的作用____。
3、结合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2020春地理(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习题含答案
2020春地理(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习题含答案 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西亚B .北非C .大洋洲D .东亚答案:D解析:东亚是人口稠密地区。
分析下表,完成题。
地区城镇人口/万 乡村人口/万 地区人口总数/万 甲35 65 100 乙65 35 100 丙80 20 100 丁 90 10 1002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具有甲地区城镇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 .非洲B .欧洲C .北美洲D .大洋洲解析:.D.A 第3题,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由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
第4题,甲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题。
4.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B C第4题,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第5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考点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考点总结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围墙,“合”指合在一起,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北京的四合院建筑雅致,结构巧妙,数量众多。
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老人住北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1)根据图文材料提取信息,说明北京四合院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
①信息:____结论:____②信息:____结论:____(2)仔细观察图片,说出这两种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1)简述1949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
(2)指出城镇化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3)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图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最主要标志是________。
(2)下图图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上图中甲、乙两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为了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和发展________城市的目标。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已超14.1亿人,其中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材料二:中国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1850~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图。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推测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过程中,人口流动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题及答案
2020春(新)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乡村和城镇练习题及答案新版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1、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答案 B解析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2、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答案 B解析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故B项正确。
(二)读城镇化进程图,完成问题。
1、中国和西欧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答案 C解析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西欧地区为发达地区,处于城镇化的后期阶段。
2、市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于城镇化进程的()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①和②阶段答案 B解析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速度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故选B项。
3、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阶段是()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①和②阶段答案 C解析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
(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
据此完成问题。
1、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位上升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答案 C解析在城镇发展初期,城镇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综合题1、下图为“某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M用地的功能区是____,其区位特点是____。
(2)①②两地中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
主要理由是什么____?(3)该市规划建设大型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中心。
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仓储物流中心的位置是____。
大型工业园区的位置是____。
2、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澜沧江从风景区中央流过,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43万人次。
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
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过新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
(1)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其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町”是日本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我国的“镇”),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其第一产业2010年占比34.4%,包括粮食、食品产业、农民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其第三产业2010年占比52.9%,包括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
曾经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发展,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活力不足。
材料二:图甲为上士幌町人口年际变化图(含预测),图乙为1995年来上士幌町人口增减数量统计图(1)指出196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上士幌町人口迁移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3)提出上土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
4、下图示意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问题。
1、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B.位于居住区内C.位于城市郊区D.沿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答案 B解析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二)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城镇化水平图。
读图,完成问题。
1、2015年,中国()A.城镇化刚刚起步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镇化起步晚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D.城镇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环境质量不占优势。
(三)“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问题。
1、“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稠密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B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易导致用地紧张,排除A项;“握手楼”的大量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排除C、D两项。
2020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城镇化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目前城市化速度快,判断丁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故D选项正确。
第2题,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趋于恶化,故A选项正确。
答案:1.D 2.A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4.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图中通过卫星城数量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来体现城市化进程。
B正确。
第4题,生产企业大量迁移到郊区,主要是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
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企业需要搬迁;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而郊区地价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城区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促进生产企业向郊区迁移。
D正确。
答案:3.B 4.D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6.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解析:第5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在急剧扩大,B正确。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1、城乡空间结构 (1)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8)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4)1、城乡空间结构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完成1~2题。
注:1亩≈666.7m21.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 )A.耕地B.林地C.草地D.水域2.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A.青海B.河北C.浙江D.内蒙古1.A 2.C[第1题,读图可知,该乡村的水田面积最大,水田和旱地都属于耕地,耕地占该乡村土地面积的比例最大,故A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且水田比例最大,说明该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C项。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高级住宅区B.乙为低级住宅区C.丙为商业区D.甲、丙都为商业区4.该城市计划建设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该产业园最适合布局在图中的( )A.工业区a B.工业区bC.工业区c D.工业区d3.B 4.C[第3题,城市功能区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城市功能区乙面积较大且与工业区相邻,为低级住宅区;城市功能区丙与高教文化区和公园相邻,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
第4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对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图中工业区c邻近高教文化区和公园,且位于河流的上游,适宜布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
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6.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中小学B.高等学校C.快餐店D.购物中心5.B 6.A[第5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
移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
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B对。
住宅区不会有老年人大量移出,A错。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课时练习及单元测验 含解析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课时练习及单元测验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 1 - 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7 -3 城镇化 ..................................................................................................................... - 11 -4人文地理户外考察.................................................................................................. - 17 -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 21 -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0·合肥高一检测)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
下图示意该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大洋溪村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2.改革开放后,大洋溪村开始“下山”。
到21世纪初,原来的大洋溪村房屋彻底遭废弃,是因为山下( )A.灾害更为稀少B.交通日益便利C.水源更为充足D.耕地日益肥沃【解析】1选B,2选 B。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试题2套含答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
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
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2题。
(双选)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势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郊间公共客运系统。
图1为我国某大城市某站甲、乙两个快速公交站台示意图,图2为两个站台工作日分时段平均净上车人数统计图(净上车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
读图,完成3—4题。
3.靠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镇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行政区4.快速公交系统( )A.该站运行方向为M出城、N进城B.与轨道交通相比,更准时C.与普通公交相比,运营效率更高D.能够促进城郊间人口迁移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6.该城镇规划的实施,可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该地的( )A.技术创新B.产品升级C.市场拓展D.空间集聚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
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A.①—居住区B.②—文化区C.③—商业区D.④—工业区2.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应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1题,根据图中所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较大,为居住区,A项对;②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处,为商业区,B项错;③位于铁路线附近,有的距离矿产地较近,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宜布局工业区,C项错;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为文化区,D项错。
第2题,甲、乙两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铁路线附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丙、丁两处相比较,丁处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环境更好,故丁处更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
2.D“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4.岭南地区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3题,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第4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空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B项正确。
4.B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知识点汇总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知识点汇总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北方M市城区规划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高级住宅区等。
(1)说出影响M市城市形态的因素。
(2)M市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拟建设生态防护带,在图中合适位置用斜线画出卫生防护带范围。
(3)判断图中④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2、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简述a功能区布局的区位条件。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
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分析城市市区和郊区气温差异的原因。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3)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绘制该时段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
(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间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自由流动。
图下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示意图。
在以上三个片区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分布特点及原因。
下表为中关村科学城2018-2020年经济发展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综合题1、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拟在①地建一个大型物流仓储区,请简析理由。
(2)⑤地将布局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该市准备在西南部P地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请简述其优势。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州现辖姑苏区、虎丘区(高新区)、吴中区、吴江区和相城区5大区,苏州工业园区在行政上隶属吴中区,但在经济上是独立体。
苏州主城区被划分为核心区(距市中心5 km范围内,主要指姑苏老城)、近核区(距市中心5~15 km范围内,主要包含东部综合商务城,南部太湖新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和远核区(距市中心15 km以外区域)3个圈层。
下图示意2010~2019年苏州主城区居住和就业重心的标准差椭圆分布和演变方向。
(1)指出苏州市职住空间的演变特点。
(2)说明姑苏区的主要职能。
(3)分析苏州市职住空间演变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益处。
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兴市地处河网密布和农业发达的杭嘉湖平原。
嘉兴城萌芽于秦汉,初建于三国,成形于唐。
尤其隋代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
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城区和工业区多集中在铁路西北侧发展。
2000年以来,嘉兴市政府及诸多机关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将原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南部地区也成为近年来大型住宅区的集中建设区,使得嘉兴市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下图示意嘉兴市及老城区范围。
(1)指出嘉兴市旱期建城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嘉兴市政府机关迁出老城区的主要目的。
(3)近年来嘉兴市大型住宅区集中建设于南部地区,请做合理解释。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考点精题训练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考点精题训练综合题1、下图为某市30年前后的城市发展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说明该市化工厂布局是否合理。
(2)简述国道改道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图中仓储区的区位优势。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欧洲可观望阿尔卑斯雪山,且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共有17个,下图是这些城市的分布图。
材料2 广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1867.66万人,其中人户分离人口1152.29万人。
(1)图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__,这个城市目前可能处于城市化__________阶段,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欧洲城市的城乡人口流动方向一般是_____________,这会造成______________城市问题。
(3)与欧洲城市相比,广州人户分离人口多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这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______________?3、宏村村落水系的作用是什么?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相对于市中心土地成本较低、空间较为宽裕、建设上的限制条件较少,部分城市热衷于“新城开发”,不断拓展城市边界,引发一系列问题。
同时,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
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开埠以来全国闻名的生产资料一条街,距今已有160年历史。
随着时代变迁,面临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立了内外互联,河街互通的“金街、银岸、坊巷”的综合更新体系。
金街——增强商服活力和多样功能的拼接,统筹考虑道路交通功能与城市活力塑造等。
银岸——优化滨水空间景观,连接拓展腹地街区,塑造“银岸串珠,活力海绵”式滨河走廊。
坊巷——针对适宜街巷规划林荫景观街、风貌休闲街、共享活力街、街坊慢行道等特色改造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问题。
1、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B.位于居住区内C.位于城市郊区D.沿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答案 B解析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二)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城镇化水平图。
读图,完成问题。
1、2015年,中国()A.城镇化刚刚起步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镇化起步晚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D.城镇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环境质量不占优势。
(三)“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问题。
1、“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稠密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B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易导致用地紧张,排除A项;“握手楼”的大量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排除C、D两项。
2、“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②④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①正确;建筑质量和住房拥挤无关,③错误。
故选B项。
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答案 A解析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A项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排除B项;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排除C项;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但不是根本措施,排除D项。
(四)伦敦是世界上城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
据此完成1~3题。
1.伦敦城镇化发展的标志主要是()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 A解析城镇化发展的标志主要是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绿地增加、城市功能区增多不是衡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2.推测伦敦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1600年以前B.1600~1700年C.1750~1950年D.21世纪初答案 C解析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城镇化发展加快,故1750~1950年伦敦城镇化发展最快。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市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的趋势,这有利于()①改善城市环境②促进城区工业发展③带动乡村发展④缩小城乡差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市人口减少,可减轻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环境,①正确;城区不宜发展工业,②错误;有利于带动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异,③④正确。
故选C项。
(五)读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50个主要城市上班平均花费时间(单位:分钟)排列前五和排列后五的城市资料表,回答问题。
1、对城市正常上班时间的理解,正确的是()A.耗时越长,城区面积越大B.耗时越短,城市交通越落后C.耗时越长,城市对交通需求越大D.耗时越短,城市经济越发达答案 C解析城市正常上班时间耗时长短与城区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关系不大,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密切相关。
耗时越长,说明城市对交通的需求越大。
故C项正确。
2、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交通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城镇化速度快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C.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影响出行效率D.城市交通结构向家用小汽车方向大量转化答案 A解析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较慢,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A项正确。
3、下列措施能有效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的是()A.协调好城镇化,严控私家车数量B.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增加交警力量,确保城市道路畅通D.加强环保宣传,积极倡导低碳出行答案 B解析要想有效地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二、非选择题1、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居住(2)①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
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
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线附近。
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
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
城镇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镇化。
材料二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材料三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1950~1990年)表。
(1)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镇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说出美国1820~1920年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并指出城镇化的表现。
(2)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80年美国城镇化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
(3)目前,美国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靠第________产业,其优点主要是什么?答案(1)阶段:初步城镇化。
表现:城市数目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2)城区: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郊区: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
(3)三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环境污染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解析第(1)题,据题干和材料中城镇人口比重判断所处的阶段,表现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比重、用地规模等方面说明。
第(2)题,读表可知,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城区交通可以得到缓解,污染物减少,缓解城市环境问题;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有利于郊区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
第(3)题,目前,美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故其城镇化动力主要是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多,环境污染轻,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