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审美意蕴

合集下载

中国画中画面构成的基础意蕴解读

中国画中画面构成的基础意蕴解读

中国画中画面构成的基础意蕴解读作者:杨春玲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传承的五千年历史文明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要数中国画艺术,其融汇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于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且意蕴深远的意境内涵。

只是,即使构图再恢宏,内容再繁杂,中国画的意蕴彰显都离不开基础构图元素即点、线、面的运用与结合。

对此,本文以研究中国画中画面构成的基础意蕴为始,探究中国画中点、线、面应用的深刻艺术内涵。

关键词:中国画画图构成基本元素意蕴解读绘画艺术将或真实、或抽象的事物与情感凝练于画作之中,呈献给欣赏者直击心灵的艺术佳品。

在此其中,中国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内涵,其画作的艺术特色于当代画坛中别具一格,无论是意蕴气度,抑或是描绘手法,都呈现出华夏民族的艺术之魂。

深入研究中国画的意蕴内涵不难发现,即使创作特色有别其他作画方式,中国画的画面基本构成仍脱离不了点、线、面的基础应用。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就此提出了“一画论”来归纳中国画的基本构成。

针对“一画论”,不同的专家学者有其不同的看法与解读,但从根本角度而言,“一画论”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道法进行了完美的画作诠释。

其分解中国画中复杂多变的构图意象,本源化中国画的创作意蕴,以归于基础构图元素的视角,来深刻地阐述由点而始,从线至面的构图发展,进而放大了中国画中基础构图元素的重要性。

对此,本文基于石涛的“一画论”,对中国画中点、线、面三方面基础构图元素进行意蕴解读,以此来探究中国画中画面构成的基础意蕴。

一、“点”于中国画中的意蕴解读“点”在中国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以现代画家潘天寿所言,“点”是一切画面的开始,是画作之母,是诞生一切的根源,因为只有点动才能成线,才能拓展出面。

其实,中国古代画家对点的作用已然非常认可,古时作画中,点被称为“点苔”,以衬托与装饰画作为用。

清代唐岱曾经形象地比喻画作点苔,其言:山水若不点苔,犹如美女未佩花枝,虽仍美艳,却少了动人的妩媚,终究失色不少。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风格独特而独具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一、意境深远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中道”,即兼容并蓄的态度。

绘画作品力求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丰富深远的意境,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抒发,强调形神兼备,相信万物有灵,画家要能够通过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以写意为主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表达。

写意是传统绘画的一大特点,画家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虚实相间的色彩,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主题,使画面更具动感和生气。

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特点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更加注重表现内在的情感和意境。

三、注重空白与留白中国传统绘画往往选取一个焦点,集中表现,而将其他细节弱化。

通过运用空白和留白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留白有致的意境。

空白和留白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画家通过创造虚实对比的关系,使作品更具张力。

四、讲究笔墨的表现力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笔墨的表现力,笔墨是表现意境和情感的关键手段。

通过巧妙运用墨汁的浓淡、水墨的渲染,画家能够形成不同层次和触感的效果,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质感。

中国画常用的笔法有点画、状写、线条、干笔等,每种笔法都有独特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五、主张以及观赏技巧欣赏中国传统绘画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鉴赏能力。

观赏者应在专心致志的情况下,用心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注意细腻温润的笔触、流畅自然的线条、虚实相间的效果,以及画面中的空白与留白之美。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深远、写意为主、注重空白与留白、笔墨表现力以及观赏技巧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绘画成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意境
意境的表现手法
意境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表现
意境的审美特色
意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审 美价值
技法
中国画注重笔墨和构图的表现
中国画的技法与作者的创作意图 密切相关
第四章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 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
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
能够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
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 别与特征
谢谢
成熟艺术作品的形成
成熟艺术作品的特点
成熟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涵
成熟艺术作品的发展历程
成熟艺术作品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
中国画的表现题材
三大画科
山水画
花鸟画
人物画
不同时期的重要画家及 作品
北宋画家郭熙作品及画论 古代绘画的人文精神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 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教学
目录
壹 历中
史国 演传 变统
绘 画 的
贰 材中
国 画 的 表 现 题
叁 主中
要国 特传 征统
绘 画 的
肆 教中
学国 目传 标统
绘 画 的
第一章
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 演变
原始绘画
01
原始绘画的特点
原始绘画以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 自然和生活
02
原始绘画的发展历程
原始绘画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 变过程
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赏析中国画
形成综合审美感知 体验,促进审美活 动个性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对中国画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体会中华民族的 精神风貌和审美的问题
01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试论中国画的“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审美意蕴

试论中国画的“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审美意蕴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赵晓宇试论中国画的“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审美意蕴摘要:中国画为了更好得写心、寄情、传神,表现事物的内涵和精神,描绘事物不求形似,而是通过对描绘事物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积极主动的对事物进行取舍、加工,从而使得事物形象更加典型,更具有意义,更传神。

本文以“以形写神”的绘画手法入手,主要阐述了何为“形神”,以及“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由来与发展,从而唤起民众对中国画魅力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造型;传神;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中国画长久以来,“形神兼备”一直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理想追求。

“形神”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艺术范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之一。

“形神兼备”是中国绘画美学的主要理论问题之一。

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这是中国画“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原则性画理,更是“迁想妙得”的衍射和推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态度。

1何为“形神”在我国古典画论中,关于“形”战国时期《韩非子论画》中曾提到:“客有为齐王画者?’曰:‘犬马难。

孰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磬与前,故易之也。

”就是说,犬和马是有形的东西,我们都能够看的见,不容易把它画的很像;鬼魅是无形的,比较容易画,因为他是存在于我们想象之中没人见过,因此就不用管他像还是不像。

由此可知,形是指画中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外在视觉现象,形是作者的主观描述。

“神”,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但总的来说神有三方面涵义——画家自身的情感传达,所画对象的内在精神,画上表现出来的内涵。

石鲁在《学画录·造型章》中解释“神”的内涵:“画贵全神,而神有我神他神,入他神者我化为物,入我神者物化为我,然合二为一则全矣。

”这里的“我神”就是画家自身的情感,“他神”就是对象的内在精神,我神和他神的和谐统一就是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内涵。

2以形写神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神韵”,西方绘画注重表现“形象”,因此,为了达到形神俱佳,中国绘画不拘泥与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临摹和再现,而是注重强调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和作者的观感,以及情感的产生、寄托与传达。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是以墨为主要的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背景的具有中华名族特色的独特画种。

它的历史已传承几千年,是中国艺术的神圣代表,它是兼具精神和哲学的内涵与气质。

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极具表现力,以它严整的形式构图,巧妙地布局和美学精神,通过虚实相生,气韵的完美结合,进行意象的创造,意境的升华,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底蕴,而本文将结合一些名家的作品具体分析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布局美学精神一、中国画的构图和布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里,中国画的形式构图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特色和东方文化的特色。

如:重视气脉、开合。

宾主、聚散、虚实、疏密、呼应、斜正等构图规律。

构图在国画中也称为布局或章法,它是画面景物位置的配合,也是画中骨格的表现,其实就是画家思考构思的过程,也就是画家对所描述的物象的组织和安排。

是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关键步骤。

构图的功力不但影响到整幅作品的素质,也是非常影响它的价值和地位。

国画在构图中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景物视点问题,它的透点是无固定的,画面中可以有多层次的表现,视力不逮之处也可将它呈现在画面之上,从而使人有多方位,多角度的视觉感受。

除此之外,国画的大小对比,斜线构图,还有虚实的搭配,宾与主的关系区分,距离前后远近的描绘,都是遵从美学的原理和规划,以上都是国画构图的优越表现。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画面的主题。

一幅绘画作品不只是有主体,还有衬托主体的内容。

如果只有主体,会让主体显得孤单无助,没有生趣。

那么我们如何安排好辅助主体的其他物象呢?也就是要求我们注意主客呼应,只有这样才会显得生动有趣。

中国画的构图不和西画一样受焦点透视的影响,有自己的表现方式。

最常见的构图有以下几种:1、一字构图:这个构图一般应用在横幅或长卷中。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讲究构图的艺术技巧。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各个元素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以达到画面的整体美感和平衡感。

下面将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

中国山水画追求“神似”,即追求自然景物的外观。

“神似”不仅指形象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景物的神韵和灵气。

在构图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景物的形态和特征,尽可能地还原景物的真实面貌。

中国山水画注重画面的平衡和对称。

画面的平衡是指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倾斜或重心偏移,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对称是指画面上的元素在某个轴线上左右对称,使画面具有整体的和谐感。

在构图中要注意将山水元素、建筑物等位置合理安排,避免过于偏重或拥挤的感觉。

中国山水画注重画面的层次感。

层次感是指通过前后景的分布和层叠,使画面产生深度和立体感。

在构图中可以运用远近法、透视法等技巧,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层次,营造出宏观而又细腻的空间感。

中国山水画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感是指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大小、形状、方向等呈现一种有节奏感的排布,给人以动感和活力。

韵律感是指画面上的线条和形状的变化和组合,使画面具有一种和谐的旋律感。

在构图中可以运用律动的线条、重复形状等手法,营造出具有韵律的画面效果。

中国山水画注重留白和虚实结合。

留白是指将画面中的某些部分空白或模糊处理,使其与其他细节形成对比,突显主题或增加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是指通过淡墨和深墨、浓翠和淡翠等不同程度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明暗、虚实的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包括准确表现景物的形态特征、注重画面的平衡和对称、追求画面的层次感、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留白和虚实结合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使画面更具视觉美感,还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解读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解读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解读引言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被公认为是花鸟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与丰富的意蕴而成为后世画家们的借鉴对象。

本文将探讨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从而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和内涵。

审美观:以写生为基础,取法于古人1. 重视真实写生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以真实写生为基础。

画家们注重观察自然界中的鸟类、动物以及花草植物等对象,在作品中力求真实地再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动态姿态。

这一追求真实的写生观念,使得宋代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具有可信度和现实感。

2. 取法古人,发扬传统宋代画家们对古代名家的作品充满敬仰,并从中吸取灵感,发扬传统。

他们在绘画技法和构图手法上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同时又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和独特之处。

这种取法古人的审美观念,使得宋代花鸟画作品既融会了古人的精华,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意蕴解读:寓意深远,展现文化内涵1. 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宋代花鸟画作品往往寓意深远,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在画面中,常常可以看到描绘了一对对翩翩起舞的鸟儿,或者繁花似锦的花朵,这些形象常常被赋予了吉祥、幸福、和谐的意义。

画家们通过线条、色彩等各种手法,将这些美好的意象展现在作品中,给观者带来欢愉和喜悦。

2. 含蓄、典雅的文化内涵宋代花鸟画作品透露出一种含蓄、典雅的文化内涵。

画家们通过描绘细腻柔和的线条和色彩,给人以温婉、静谧的感觉。

在画作中,常常融入了一些文人雅士的意境,如一带青山绿水,或者松柏挺拔,寓意着壮志凌云,不畏艰险。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宋代花鸟画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有着深远的哲理和思想。

结论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与丰富的意蕴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画家们注重真实写生,追求自然与现实的再现,同时又从古人中汲取灵感,发扬传统。

宋代花鸟画作品富含深远的寓意,展现出吉祥美好的意象,同时又含蓄典雅地展现出文化内涵。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花鸟画成为后世绘画家们学习借鉴的对象,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美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和表现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一、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价值观中国传统美术以“中和”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平衡、协调和统一的美学原则。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美术注重和谐、稳定和统一的审美意境。

这种审美价值观在绘画、雕塑、陶瓷等不同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是“以墨断、以意传”,追求墨色的浓淡相间,通过笔墨修炼与心意相通,达到精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画的构图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注重意境的凝练和韵律的流动。

这种审美观念在中国书法中也同样体现,字迹的书写要质朴而有力,给人以力量和美感。

二、中国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美术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绘画、雕塑、陶瓷、篆刻等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是一种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画家通过墨水的虚实、深浅、浓淡等层次感,表现出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的神秘与魅力。

同时,人物画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动作表达对人物的理解和情感的传递。

中国传统雕塑以其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独具特色。

佛像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亮点,浮雕和立体雕塑结合,展示出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高超技艺。

陶瓷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青花瓷、汝窑、定窑等瓷器被世人称颂为艺术的杰作,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篆刻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刻制印章或印文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将文字与艺术结合,刻画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三、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和发展中国传统美术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领域,中国传统画法的技艺和观念被现代艺术家所借鉴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路。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构图与意象表现方式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是画面的基础,而意象表现则是画面的灵魂。

本文将从构图和意象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

一、构图的独特之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美感。

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手法有对称、层次、重心和留白等。

对称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来达到整体的和谐美感。

层次构图则通过前后景的分割和安排来形成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感。

重心构图则是通过将画面的重心放在某个位置上,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稳定感。

留白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构图手法,通过适当的留白来增加画面的空灵感和神秘感。

二、意象表现的独特之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意象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和动物等。

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和境界的表达。

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花鸟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代表着生命的美好和自由的精神。

在花鸟画中,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人物和动物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意象,它们代表着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

在人物和动物画中,画家通过对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

三、构图与意象表现的结合构图和意象表现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构图为意象表现提供了基础和支撑,而意象表现则使构图更加生动和有灵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和意象表现的结合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美感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构图方面,山水画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首先,大局和谐。

山水画的构图非常讲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协调性,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

山水画在构图时,通常将大自然的景象放在整个画面的中央或者偏左或偏右两侧的位置,让画面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描绘山水景象,同时又可以展现出画家的构图能力。

其次,追求气势恢宏。

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气势恢宏的境界,也就是画面的宏大感和视觉效果的震撼力。

这种境界通常是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来实现的。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通过和谐的配色和线条的运用,使画面达到一种气势恢宏的境界,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气势磅礴的感觉。

第三,注重节律和韵律。

山水画构图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画面的节律和韵律。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会选择特定的视角和尺寸,以展现出自然景观的节律和韵律。

在实际创作中,画家会运用山间的流水、云彩飘逸等自然元素来表现画面的节律和韵律,使画面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动感。

第四,追求形神兼备。

山水画追求的还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

形神兼备是指画面的形象和意境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在构图时,画家会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刻画出一幅山水画所要表现的意境,同时保持画面形象的清晰和准确。

这种具有形神兼备的效果使得山水画更富有情感和艺术感,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涵。

总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是大局和谐、气势恢宏、节律和韵律、形神兼备等。

这些特征在山水画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文化符号。

它们不仅影响了古代的中国绘画,而且对现代绘画也有深远的影响,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示。

【高中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高中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2、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3、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三.以线造型、书画同源
教学反思
本课以问题导入,在学习任务驱动下,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展开,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本主题分成两课时完成,每两个任务为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为什么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作品,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必要性。这一点学生体会的比较深刻,整堂课积极认真。
学生思考并作答。
这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导入本课,教师展示一组包含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画种的图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初步思考感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二、自主学习
学生在解决这些小问题时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了解人物画的传神写照、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五、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对应学习目标1、2)
展示作品:《富春山居图》、《八十七神仙卷》、《葫芦图》、《荷花图》等作品的局部
1.通过鉴赏来认识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理解线条的表现力。
学习
难点
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领会中国话的表现技法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评估证据
什么能够用来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
●表现性任务
学生通过哪些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证明自已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
●通过什么标准评判理解成效?
课前准备
教具:中国画、线描稿、教学课件 学具: 宣纸、毛笔、墨汁等中国画工具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题款的构图意义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题款的构图意义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题款的构图意义艺术论文浅析中国古代绘画题款的构图意义艺术论文“题款”,顾名思义,即"题写画作、为画而题字"。

是中国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书法、绘画结合的重要形式。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

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 "题款"从起源到发展形成,由最初的"款识",到以后的"画题"及"签署"发展到铭赞、诗词、短记长赋,直到逐步完善,渊源久远,经历漫长。

"题款"所用文字篆、隶、真、行、草逐渐完备。

题款除了文字外,还包括钤印,有姓名印、字号印、画室印、闲章等,也是各有位置,各有妙用。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诗、文、书、画、印逐步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关于"题画",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并做出界定。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所谓"题画"就是指根据画面内容而作的文辞,既包括直接题写于画面之上文辞,又包括题在画面以外的文辞;既包括画家本人所题写的文辞,又包括他人在观画后有感而发所题的文字内容,这类文辞内容很多,或抒发观画后的审美感受,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或借题画以咏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绘画风格,议论中国画的创作理论;或借题画来开拓和深化画面的意境和内涵,因而大多是题画诗文、警句。

从"题画书迹"的载体来讲,既包括古代流传有绪的卷轴画,也包括非卷轴画,如册页、帛画、版画、壁画、岩画、器物、刻石等。

从狭义上来说,"题画"则单指题于画面上的文字。

即"画"中的"字",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题画书迹。

" 既包括绘画的题款,也包括画家或他人在上面的题写的其他文字。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审美意蕴--中国画“留白”之美(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审美意蕴--中国画“留白”之美(论文)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合唱理论知识的统一化,另一方面是合唱中各种要素的统一化。

首先,合唱与个人独唱有着很大的区别,合唱有着宽阔广泛的音域,丰富灵动的音色,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和变化幅度较大的力度,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而个人演唱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在合唱教学的理论知识讲授中要进行统一化训练,就要摒弃以往以作品排练为主而忽视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要先做好统一规划,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地讲解合唱理论知识。

例如在《青春舞曲》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先对该曲的强弱规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要素,这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必要前提基础;然后指导学生以较慢的速度来练唱,目的在于精准正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最后要求学生在对曲子情感和乐理的体会中统一地将对青春热爱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达成合唱的最佳效果。

然后还要特别重视各种要素的统一化训练。

合唱艺术要求具有统一、平衡、和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声形式、音色、节奏、表情、整体音速等要素上。

在合唱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在歌唱速度上的配合,避情感指导,使合唱队伍中成员在理解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上达成一致性,这样在歌唱时表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才能触动人心。

三、结语在当前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艺术交流也在不断融合,合唱教学也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不断改进与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准确发现学生的审美因素并将其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合唱队伍中融入自身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彼此之间相互团结合作,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这也是当前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与目标。

【参考文献】[1]曲静.谈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合唱教学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06(05):85[2]周燕.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海.2005(01):92[3]常开起.合唱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声音训练漫谈[J].艺术教育.2010(01): 103-104【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0|City·城市City ·城市 |81生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作者:孙继红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2期摘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花鸟画,生长于立足写意的民族绘画土壤中,画面构图的意境融入人的主观情愫。

本文以中国传统花鸟画作品的构图赏析为视点,浅析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法则、元素中显现的意境美。

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艺术,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画家审美观念中所蕴含的艺术性灵及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传统花鸟画折枝构图构图形式意境绘画的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画家思想和具体表现方法的媒介,起着发挥作品形象感染力、反映画家思想和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

作为绘画中将自然的形变为艺术的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存在着自身特点,中国画立足于写意的民族绘画特征,主导的画面构图所追求的主观精神倾注于其中,一种融入人的主观情愫的意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整体。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花鸟画,其绘画形式的构成原则中,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显现。

从花鸟画成熟时期的唐代中晚期到宋代花鸟画的大繁荣,至元代文人画成为绘画的主流,再到明清两代写意花鸟画的空前发展,直至近现代国画花鸟大师们的艺术传承佳作,这些具有中国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传统花鸟画作品,都反映着中国画的重要美学特征,这其中蕴含着诸多现代艺术的美学元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们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以中国传统花鸟画作品的构图赏析为视点,浅析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法则、元素中显现的意境美。

意境是画家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的艺术境界,它使读者感到言外意、境外声,受到感染和陶冶。

由于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通过以形写神的意境创造,以此抒发画家自己的情趣、思绪、感情,所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自始至终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古人“崇虚尚简”的审美情怀,造就了中国画的构图讲究布局之“透”,不能因满而过实;中国画的构图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即使是空白,也不是真正的虚空,而是实的另一种形式;中国画的构图讲气势、讲呼应、讲谐调、讲浓淡、讲开合……这些构建形式上的构图美学特征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构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在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所产生的意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审美意蕴
>摘要:
一幅作品境界的高低,构图至为关键。

在诸多构图因素中,“留白”形式是最自然也是最独特的一种。

“留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感及意境延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作品的主题、意境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画面效果成败的关键之一。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意境的传达和形式美的体现,而“留白”的构图形式,能使观者在单纯的黑白空间里得到美的享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间里徜徉。

中国画非常重视对画面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留白”是中国画创造美的常用元素。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讲究的是绘画艺术性与艺术审美性两者的有机结合,使作品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完美境界。

在中国画传统的二维空间中,画家们用“留白”来设计构图,使画面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独特的黑白对比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终达到构图的跌宕起伏之势。

随着民族审美意识和画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绘画中所表现出的“留白”形式几乎成了中国画的独到之处,中国画家利用“黑白”两种最基本的元素,以“虚白”巧妙地勾画“空景”,使实景更加突出,恰倒好处地描绘出自然之美与意境之间的虚实关系。

“留白”的独特艺术手法不仅使作品在恬淡的自然中达到以无墨胜有墨的境界,而且更好地体现艺术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一、中国画“留白”之美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中国画根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得其精髓,兼容并蓄。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它独特的立意、深远的意境、生动的气韵使得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气魄和中国精神。

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是伴随着中国画史的产生而发生发展的。

中国画“留白”的历史产生于先秦时期,在“错彩镂金”技艺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白”进行掌握和控制,用最自然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样式美。

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对于“白画”的记载,可以看出“留白”艺术在唐代得以成长和发展,而对于画面上有意识的“留白”是在宋代,这个时期是中国画“留白”艺术的兴盛期,例如苏轼的《墨梅图》和文同的《墨竹图》,画中以“留白”营造一种自然之美和自我享受的独特意境,使我们不仅看到自然界中单纯的梅或竹,更深层次留给我们“竹”的高洁和“梅”的坚强的内在品质。

元代则继承宋代文人画的典型风格,将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推向一种虚幻和空灵的境界。

这种风格深深影响到了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关于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也得到了理论上的充分重视。

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延续至今,其思想上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的美学思想,例如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和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都体现出一种空远和最淳朴的画面表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留白”是中国画最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情感传达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民族审美意识的提升,中国画中的“留白”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平淡和
安静,让禁锢的思想得以解放。

二、“留白”的艺术特点及布局原则
(一)“留白”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构图讲求“留白”、“虚实”、“浓淡”等变化,在中国画的构图因素中,黑白结合、虚实相生、浓淡交错等诸多关系,都显示着无穷的生动性和无限的生命力。

“留白”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画构图中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和空灵的延伸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留白”的艺术特点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白”是与“黑”相对比而产生的。

黑与白交相呼应,成为中国画构图的重要法则之一。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会使画面更玲珑剔透,充满生机,体现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境。

中国画构图中的“白”不是“没有”,相反是一种更丰富情感的体现和流露,在这种空白的情景中,“白”可以是情感观念的任意挥洒,可以是季节的更迭交替,可以是人生态度的传达和寄托,所以白可以是一切。

由此可见,“白”是中国画构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寄托画家的无限情思,而且可以启发欣赏者充分的想象。

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反映了古老的宇宙观和传统的哲学思想,主张阴阳变化、相辅相成,由主观意识出发,同时也不乏理性的体现。

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体现了“道”的变化,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意志观念。

在中国古老的八卦图中,就是用黑白两色来表示阴阳和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引用到中国画中,就是黑为阳,白为阴,黑白的变
化也是阴阳的变化,所以黑白可以表示无限的大千世界。

黑与白,在国画中相互依存,形成阴阳辩证的依存关系,这正是完整的中国画的布局观念。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更加如此,留点空间留点白,这世间会变得更加精彩。

(二)“留白”的布局原则
在画面构图中黑与白、实与虚是对立统一的,“留白”是为了延伸画面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中,“白”可以是天空、是流水、是浮云,是创作者可以想象到的任意景物,在构思和创作中“白”不是画家随意画上的,而是必须遵循一定法则,一定审美形式来创作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留白”要从全局出发,精心构思,将局部描绘与整体效果相结合;“留白”要尊重客观生活,要依据逻辑来创作,不可随意涂画;因为艺术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留白”艺术也要依其客观规律来进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是空灵,是深远,是一种无形之行,更是布局的规则所需,留要留得自然,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从而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善于“留白”,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技巧,更是一种美学文化修养。

所以,艺术家要懂得处理空间表现的方法,在形象本质的基础上去追求空白,用生活的真实概括去创造抽象的空白意境,达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三、“留白”艺术在中国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绘画创作上要注意虚白的重要作用,“留白”艺术给了中
国画无限的现象空间。

中国画讲写意,留白处正是“笔未到而意已至”的美妙所在,并使画面主体更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艺术的表现贵在含蓄,空白是表现含蓄的重要手法之一。

所以从古至今,有造诣的画家可以提前布局构图来确定留白,也可以是妙手而得,使画面中的每一笔墨都是黑白变化的基础,使得淳朴自然、天人合一,令人心旷神怡。

清初的著名画家朱耷,他常常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描绘花鸟虫鱼的某种特征和动态,来寄托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悲忿之情,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如(图1.1)《荷花水鸟图》就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

画面上,残荷斜挂,孤石倒立,黑白墨迹相互照应,虚实浓淡层层渲染,表现出他心中那种残山剩水,地老天荒的极端精神世界。

在画面的中下方,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上,很像画家本人的自我写照,透露出作者怪诞、高傲、孤独,以及白眼向人的个性特征。

在他的作品中,常采取枯枝败叶,孤影怪石的残破艺术形象,用“纯减笔”的艺术手法表现笔墨酣畅的画面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视觉画面感。

从抽象手法的角度来讲,这对中国画大写意创作和笔墨形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

在画面的整体感觉上,留给人一种诙谐不俗的独特写意感,全画以极其简练而苍劲的用笔,创造了一种萧瑟惨淡的意境,画面中大片空白更增加了悲凉的氛围,留给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使主要部分更加突出,主题明确。

这就是中国画中善于利用空白,使得“无
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美术理论的不断创新,现代的理论家也从中总结出一些“构图”上的理论,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序等等”。

这些理论是值得参考的,然而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单凭简单的几句话来理解是完全不够的,要想使画面匠心独运,达到审美与意境的统一结合,还需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画在虚实有无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使中国画在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达到了美学的最高法则。

“空白”、“虚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妙用,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达到无限的艺术境界。

“留白“之美使中国画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胡知凡.瑰奇清雅——道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4]张书珩、李涛.宋代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