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评审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评审(论证)

应急预案评审(论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风险不断增加,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以下是对应急预案的评审(论证)报告。

一、评审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为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特组织本次应急预案评审(论证)。

二、评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规范4. 本单位实际情况三、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预案编制依据充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2. 预案组织指挥体系预案组织指挥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

3. 预案预防措施预案预防措施科学合理,针对性强,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4. 预案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程序清晰,响应级别划分合理,应急响应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5. 预案保障措施预案保障措施得力,能够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6. 预案管理预案管理规范,能够有效保障预案的更新和完善。

四、评审意见1. 预案编制依据充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2. 预案组织指挥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

3. 预案预防措施科学合理,针对性强,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4. 预案应急响应程序清晰,响应级别划分合理,应急响应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5. 预案保障措施得力,能够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6. 预案管理规范,能够有效保障预案的更新和完善。

五、评审结论根据本次应急预案评审(论证)结果,认为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充分,组织指挥体系健全,预防措施科学合理,应急响应程序清晰,保障措施得力,管理规范。

建议本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一、引言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特制定本指南。

二、评审目的1.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4.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 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四、评审内容1. 形式评审:主要审查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标准性和编制程序。

2. 要素评审: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1)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完整性:是否涵盖了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3)针对性:是否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4)实用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5)科学性: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6)操作性:是否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程序;(7)衔接性:是否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五、评审方法1. 形式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2. 要素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评审程序1. 评审准备:明确评审人员、评审时间、评审地点、评审资料等。

2. 评审实施:按照评审内容和方法,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3. 评审报告:评审结束后,形成评审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4. 评审反馈:将评审报告反馈给生产经营单位,要求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应急预案的评审流程

应急预案的评审流程

一、预案编制1.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自行编制应急预案。

2. 若企业无法自行编制,可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公司或专家进行编制。

二、内部评审1. 企业内部组织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初步评审,确保预案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评审小组对预案的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专家评审1. 企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评审。

2. 评审专家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应当回避。

3. 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详细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四、公众参与1. 企业将预案草案向周边居民、单位代表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2. 收集公众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评审方式1. 评审方式可采用会议评审、函审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 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一般以会议评审为主。

六、评审程序1. 企业向评审小组提交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报告等相关文件。

2. 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3. 企业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 评审小组对修改后的预案进行复审,确认预案符合要求。

七、备案1. 企业将评审通过的预案报送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2. 应急管理部门对预案进行审核,确认预案符合要求后,予以备案。

八、持续改进1. 企业应定期对预案进行回顾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2. 企业应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企业应加强与周边居民、单位代表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预案。

总结:应急预案的评审流程是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严格按照评审流程,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专家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专家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应急预案专家评审要点:一、合法性1.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2. 是否符合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要求;3. 是否符合组织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二、完整性1. 应急预案是否涵盖了组织可能面临的所有突发事件类型;2. 是否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响应流程;3. 是否明确了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职责、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等要素。

三、科学性1.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基于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2. 应急预案是否充分考虑了组织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3.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实用性1. 应急预案是否针对组织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2. 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实施;3. 应急预案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应急响应需求。

五、可操作性1. 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是否清晰,易于操作;2. 应急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否明确,职责分工是否合理;3. 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是否到位,能否有效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

六、应急响应1. 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2. 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是否合理,能否确保应急响应的时效性;3. 应急预案的应急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是否健全,能否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七、应急保障1. 应急预案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应急响应需求;2. 应急预案的应急队伍是否专业、高效,能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投入救援;3. 应急预案的应急经费保障是否充足,能否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持续改进1. 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动态调整机制,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2. 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改进过程中是否充分征求各方意见;3. 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是否建立了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

应急预案__评审

应急预案__评审

一、前言为提高我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二、评审目的1. 评估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行性;2. 识别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

三、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2.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3. 应急预案的预警、监测和报告机制;4. 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和措施;5. 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6. 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7. 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四、评审结果1.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适用范围明确;2.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3. 应急预案的预警、监测和报告机制完善,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4. 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和措施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 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应急处置需求;6. 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到位,提高了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7. 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健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评审意见1. 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2. 进一步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3. 加强应急预案的预警、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4. 优化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和措施,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5. 增强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6. 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7.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应急预案评审年限

应急预案评审年限

一、引言应急预案评审是确保应急预案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确保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现对应急预案评审年限进行如下规定。

二、评审年限规定1. 新编制的应急预案评审年限为3年。

2. 已评审的应急预案,如遇以下情况,需重新进行评审:(1)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主管部门发生重大调整,影响应急预案适用性的;(2)应急预案涉及的业务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应急预案适用性的;(3)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需要修订的;(4)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法规,对应急预案有重大影响的;(5)应急预案评审期限到期。

3. 重新评审的年限为:(1)如重新评审的应急预案较原评审版本有较大调整,评审年限为2年;(2)如重新评审的应急预案与原评审版本基本相同,评审年限为1年。

4. 评审期限从应急预案评审通过之日起计算。

三、评审程序1.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主管部门在评审年限到期前,应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2. 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1)熟悉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工作;(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3)公正、客观、独立地评审应急预案。

3. 评审内容包括:(1)应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2)应急预案编制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3)应急预案组织体系、职责分工是否明确;(4)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是否科学、合理;(5)应急预案应急物资、装备、设施是否满足需求。

四、结论应急预案评审年限的规定,旨在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级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应急预案评审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各级单位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VS
详细描述:应急预案应考虑实际可 操作性,包括人员配备、物资储备 、技术支持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03
应急预案演练和测试
组织应急演练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明确演练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等。
组织演练
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应急演练,确保演练过程真实 、模拟实际状况。
记录演练过程
增强应急能力
通过应急预案评审,可以发现和纠正预案中存 在的问题,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减少 灾害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评审的流程和步骤
制定评审计划
明确评审的目的、对象、时间、人员等要求,制定详细 的评审计划。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应急预案、历史资料、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为评审做好准备。
开展评审
根据评审计划,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审,如专家评审、 实践演练等。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 意见并督促落实
对不适应际情况的应急预 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05
应急预案的更新和维护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应急预案
总结词:及时性
详细描述:应急预案的更新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 行,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资源状况、人员变动、法规政 策等因素的变化。
对更新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和批准
分析评估
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包括预案的 内容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
形成报告
根据分析评估结果,撰写应急预案评审报告,提出改进 建议和措施。
反馈与修正
将评审报告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对应急预案进行修 正和完善,提高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02
应急预案内容评审
评审应急预案的完整性
01
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范本(三篇)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范本(三篇)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范本是指在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经过专门的评审程序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其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一套程序。

应急预案的评审是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纠正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以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一、评审制度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应急预案作为指导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文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评审制度对于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防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应急预案评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评审过程应基于科学、合法和公正的原则,评审结果应客观、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

评审工作应全面覆盖预案的各个方面,对预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3.实用性原则。

评审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评审意见应针对性、实用性强。

4.灵活性原则。

评审工作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管理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套用评审模板。

5.时效性原则。

评审工作应及时进行,确保应急预案在应急事件发生前得到充分的评审和完善。

三、应急预案评审的流程1.准备工作。

确保评审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制定评审计划和时间表,确定评审的目标和要求。

2.评审准备。

评审人员根据评审计划,对应急预案进行逐项检查,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评审执行。

评审人员在评审会议上对预案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评审报告。

4.评审总结。

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和补充材料,完善应急预案。

5.结果反馈。

将评审结果及时反馈给编制单位,与其进行沟通和讨论,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四、评审内容和重点1.预案的完整性。

评审人员要检查预案是否包含完整的内容,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地方。

2.预案的适应性。

评审人员要考察预案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否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3.预案的可行性。

评审人员要评估预案中的应急措施和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5篇)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5篇)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____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____应对法》、《____省____应急预案管理办法》(____发…____‟____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____、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____,最大程度减少____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____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____应对____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____,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____,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____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____应对的基本原则、____体系、分类分级、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体现原则性、政策性。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覆盖所有可能的事故类型和场 景,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等。
科学性
应急预案中的操作流程应清晰、实用,与 实际情况相符,便于相关人员执行。
协调性
应急预案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 体现先进性和合理性。
应急预案应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的 应急预案相协调,形成完整的应急体系。
实施评审要点
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预案的可操作性及具体措 施
预案的流程性和协调性
预案的培训和宣传
预案是否针对公司或组织的特点和实际情 况制定,以及是否能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 的事故。
预案中的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 否具体说明了责任人、实施流程和时间节 点等信息。
预案是否具有流程清晰、协调一致的特点 ,以及是否与公司的日常管理流程相结合 。
06
应急预案评审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应急预案评审
总结词
全面、专业、注重实践
详细描述
该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专业的评审,注重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过程中,专家团队对应急预 案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应急组织、指挥与协调、资源调配、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方面。同时 ,该企业还特别注重预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预案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和风险 特点,检查应急预案是否有 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管理评审方法
文件审查
对现有的应急预案文件进行审查,了解其内容、结构和流程。
桌面推演
通过模拟事故场景,对应急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和评估。
专家评审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实战检验
在特定的事故场景下,对应急预案进行实战检验,以评估其实际效果。

应急预案评审范畴

应急预案评审范畴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为有效应对、降低损失,预先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对其进行评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应急预案评审的范畴进行详细阐述。

二、评审范畴1. 预案编制依据评审应急预案时,首先要审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2. 预案适用范围评审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是否明确,是否涵盖了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3. 预案组织架构评审预案中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是否明确了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及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包括应急指挥部的设立、应急小组的组成、成员的职责分工等。

4. 预案响应流程评审预案中的响应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明确了应急响应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包括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

5. 预案应急资源评审预案中应急资源的配置是否充分,是否涵盖了应急物资、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

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备配置、应急技术支持、应急人员培训等。

6. 预案应急演练评审预案中的应急演练是否定期开展,是否覆盖了各类突发事件。

包括应急演练的频率、演练内容、演练效果评估等。

7. 预案风险评估评审预案中的风险评估是否全面,是否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潜在风险。

包括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应对措施等。

8. 预案责任追究评审预案中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了各成员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责任。

包括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追究的程序、责任追究的依据等。

9. 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评审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是否顺畅,是否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应对。

包括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

10. 预案宣传与培训评审预案的宣传与培训是否到位,是否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评审介绍

应急预案评审介绍

应急预案评审介绍1. 引言应急预案评审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方案、提高应对能力,为应急工作提供保障。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评审的概念、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定义应急预案评审是指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和审查的过程。

评审的目的是发现预案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目的应急预案评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评审过程中,可以分析预案的科学性,是否符合应急管理的要求和规范。

•完善应急预案:通过评审,可以发现预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预案。

•提高应对能力:通过评审和改进,可以提高应急组织的应对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

•推动应急工作的开展:评审结果可以为应急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应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 流程应急预案评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评审材料评审前,需要准备相关的评审材料,包括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和评审表等。

第二步:组建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应急管理专家、应急处置人员、相关领域的专家等。

评审小组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三步: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指南和评审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评审的内容包括预案的编写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方面。

第四步:整理评审结果评审小组根据评审结果,将问题和改进意见整理汇总,并形成评审报告。

第五步:反馈和改进评审报告需要及时向编写预案的部门反馈,共同商讨改进措施,并在实际应急工作中加以应用和验证。

5. 注意事项在进行应急预案评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评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评审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评审过程应注重信息的保密性,不得外泄相关信息。

•评审应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考虑实际应急工作的需求。

•评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编写预案的部门,促使问题的解决和改进的落实。

应急预案的评审包括

应急预案的评审包括

一、评审目的应急预案评审旨在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有关单位应急预案链接;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切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 比较有关规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依赖专家、综合评定,即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三、评审依据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2. 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举措;3. 生产经营单位也许存在事故危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四、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2. 预案体系:是否涵盖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事故风险;3. 预案内容:是否完整、清晰、具有可操作性;4. 预案程序:是否合理、高效、便于执行;5. 预案资源:是否充足、合理、易于调配;6. 预案演练:是否定期开展、有效检验预案;7. 预案修订:是否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五、评审方式1. 形式评审: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2. 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六、评审程序1. 组织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评审小组,负责评审工作;2. 收集资料:收集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资料,包括预案编制依据、预案体系、预案内容、预案程序、预案资源、预案演练、预案修订等;3. 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审;4. 评审报告:根据评审结果,撰写评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 预案修订:根据评审报告,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总之,应急预案的评审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审,可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前言应急预案是企业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二、评审目的1. 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4. 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三、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 对照标准,全面评估;3. 专家参与,综合评定;4. 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四、评审内容1. 编制依据(1)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2)是否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

2. 组织结构(1)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明确;(2)是否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应急指挥部成员构成是否合理。

3. 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是否全面,覆盖企业各类风险;(2)风险等级划分是否合理;(3)风险评估方法是否科学。

4. 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明确,步骤清晰;(2)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3)应急响应时间是否合理。

5. 应急物资和装备(1)应急物资和装备是否充足,种类齐全;(2)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维护是否符合要求;(3)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配是否合理。

6. 应急演练(1)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制定,演练频率是否符合要求;(2)应急演练内容是否全面,覆盖各类突发事件;(3)应急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7. 应急保障(1)应急资金是否充足,保障措施是否完善;(2)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是否健全;(3)应急宣传和培训工作是否到位。

五、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审查应急预案文本、附件、相关资料等;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3. 实地检查:对企业应急物资、装备、演练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4. 问卷调查: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应急预案设计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设计评审要点

一、目的和依据1. 确保应急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行业标准;2. 评审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3. 评估预案对潜在风险的预防和应对能力;4. 促进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分工是否明确;2. 各级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充足;3. 应急组织机构与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是否完善。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是否全面,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2. 风险评估是否科学,评估方法是否合理;3. 风险等级划分是否清晰,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针对性。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1. 预防措施是否全面,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等;2. 控制措施是否具体,可操作性强;3. 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否与风险评估结果相匹配。

五、应急响应1. 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合理,响应流程是否清晰;2. 应急响应时限是否明确,响应措施是否有效;3.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是否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工作;4. 应急物资和设备是否充足,维护保养是否及时。

六、信息报告与处置1. 信息报告流程是否规范,报告时限是否合理;2. 信息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应急措施等;3. 信息报告渠道是否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4. 信息处理是否及时、准确,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七、后期处置与恢复1. 后期处置措施是否合理,包括善后处理、损失评估、责任追究等;2. 恢复措施是否可行,确保事故影响尽快消除;3. 后期处置与恢复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

八、预案演练与评估1. 预案演练计划是否合理,演练内容是否全面;2. 演练组织是否严密,参演人员是否熟悉预案;3. 演练评估是否客观、公正,评估结果是否用于预案改进。

九、预案修订与完善1. 预案修订是否及时,修订内容是否合理;2. 预案完善是否全面,是否满足实际需求;3. 预案修订与完善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公众意见。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的其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的实施流程、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的保障、应急演练和培训等方面。

五、评审内容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程序是否符合规定;2)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是否规范;3)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是否符合要求;4)应急预案中的关键要素是否完备、合理;5)应急预案的实施流程是否合理、可行;6)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的保障是否到位;7)应急演练和培训是否充分、有效。

六、评审程序1)评审前准备评审前,应组织评审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评审标准和方法,制定评审计划和评审表格,确定评审时间和地点,准备评审资料和工具。

2)评审过程评审过程中,应按照评审程序和评审表格进行评审,记录评审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3)评审总结评审结束后,应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提出评审报告和建议,对于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应急预案,应要求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和完善。

七、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评审结果应及时通知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和完善。

八、附则本制度由生产厂长负责解释和修改,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制度未涉及的问题,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应急预案中有一些可以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内容并不涉及到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而是构成应急预案基本要素的内容,例如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和单位概况等。

评审程序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的广泛征求意见和会议评审,评审规模和参与人员根据应急预案的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评审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评审组、通知参与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审时间以及在评审前将应急预案送达参与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会议评审按照评审工作由生产厂长主持、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审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以及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的程序进行。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概述•应急预案技术评审•应急预案实施评审目录•应急预案管理评审•应急预案评审优化建议•应急预案评审案例分析定义目的定义与目的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应对能力030201评审的重要性流程内容评审的流程与内容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预案的合规性预案的可操作性预案的时效性评审标准与指标专家评审模拟演练桌面推演关注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场景制定了应对措施。

事故场景的涵盖情况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信息报告的准确性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对应急预案中的操作流程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检查应急预案中信息报告的流程和内容是否准确可靠。

对应急预案中资源调配的安排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预案内容完整性预案适应性预案操作可行性预案响应时效性评审标准与指标模拟演练文件审查反馈与修正检查与审计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确保应急预案的注重实效性实施评审应重点关注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和实施质量。

保持灵活性实施评审应保持灵活性,对应急预案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沟通与协作评估应急预案是否涵盖了所有可能的事故场景,并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预案内容的完整性检查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预案的合规性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包括应急处置流程是否清晰、合理,以及资源保障是否充分。

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和风险特点,检查应急预案是否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预案的针对性评审标准与指标文件审查对现有的应急预案文件进行审查,了解其内容、结构和流程。

桌面推演通过模拟事故场景,对应急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和评估。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实战检验在特定的事故场景下,对应急预案进行实战检验,以评估其实际效果。

全面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更新及时性明确职责与分工针对不同的应急响应环节,应详细描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如何评审

应急预案如何评审

应急预案如何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应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应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部门和专家人员名单,将应急预案和评审资料提前送达参加评审的部门和人员。

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生产规模小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可以通过演练的方法进行论证,演练完成后应有记录,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应急预案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评审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评审标准上,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可以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要点为:评审要点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完整性:内容及要素完整,文字简洁,信息准确。

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定期评审

应急预案定期评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应急预案定期评审的目的1.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

4. 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监督责任,确保应急预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应急预案定期评审的范围1.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类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 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资源的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定期评审的周期1. 国家级、省级应急预案评审周期为三年。

2. 市级应急预案评审周期为两年。

3. 县级及以下应急预案评审周期为一年。

四、应急预案定期评审的程序1. 组织评审(1)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成员及职责。

(2)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明确评审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2. 审查材料(1)查阅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编制过程、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材料。

(2)审查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等方面。

3. 评审会议(1)召开评审会议,听取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汇报。

(2)评审小组成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编制评审报告(1)根据评审会议讨论结果,编制评审报告。

(2)评审报告应包括评审意见、建议、结论等。

5. 颁布评审结果(1)将评审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2)根据评审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五、应急预案定期评审的要求1. 评审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应急预案包括哪四个评审

应急预案包括哪四个评审

应急预案包括哪四个评审
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为了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一套具体行动方案,是保障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评审内容:
内部评审
内部评审是针对应急预案本身的评审,主要由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

内部评审的目的是检查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确保其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评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责任部门和人员、行动流程、资源调配、通讯联络等方面。

外部评审
外部评审是由外部专家或机构针对应急预案进行的独立评审。

外部评审能够带来客观的视角和专业的建议,帮助组织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外部评审主要关注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创新性,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综合评审
综合评审是将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应急预案。

综合评审需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改进措施和优化方向,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审还需要关注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和更新,使其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

审核评审
审核评审是最终通过审核机制对应急预案进行的评审,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审核评审需要由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业审核机构进行,对应急预案的合规性、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进行审核。

审核评审结果将决定应急预案的最终通过与否,确保其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四个评审环节,可以全面评估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组织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要求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
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 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 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 事故损失。
应急培训应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社区居民培训 (3)企业全员培训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织、人员的具体情况,该日期最迟也应提前6个月确定。 • 已确定的应急演习日期应不与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冲突。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3)编写演习方案
演习方案是指根据演习目的和目标,对演习性质、规模、参演单位 和人员、假想事故、序列情景事件、气象条件、响应行动、评价准则、 时间进程等制定的总体设计,包括:
▪ 演习计划 ▪ 情景说明书 ▪ 评价计划 ▪ 情景事件总清单 ▪ 演习控制指南 ▪ 演习人员手册 ▪ 通讯录等。 演习方案的编写应以演习情景设计为基础。
2 ] 应急预案的宣贯、培训
4.培训过程 培训过程主要包括:培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培训总结
(1)培训策划:时间计划、内容策划、分级培训、方法策划; (2)培训实施:按照策划内容进行培训; (3)培训考核:考试、考评; (4)培训总结:对培训过程及效果的评审;提出下一步培训方向。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5 应急预案评审项目C
C 特殊风险管理 C1 特殊风险 C2 特殊风险应急功能设置
5 应急预案评审项目D
D 标准操作程序 D1 标准操作程序编制 D2 标准操作程序格式 D3 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应急预案的实施
1] 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预案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便成了应急 管理的重要环节。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2) 功能演习
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 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一般都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现场演习,并形成书面报告。 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
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 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 信息传播等。
应急演习—(二)演习目标
目标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 目标16:增援 目标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 目标18:文件化与调查
C类目标:目标15~18,反映 组织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 准备能力。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4. 演习频次
A类目标:目标1~8,是演习核心目标,反映组织有效应对重大事故 所必需的应急准备能力。根据预案规定,所有承担相应职 责组织都应参与全面演习,并在演习中展示相应目标。
4 应急预案评审、发布过程
政府评审
上级评审
修改
编 写
同行评审
社区评审
修改
修改
内部评审
5 应急预案评审项目A
A 基本预案评审
A1 预案发布 A2 应急组织机构署名 A3 术语与定义 A4 相关法律法规 A5 方针与原则 A6 危险分析 A7 应急资源 A8 机构与职责 A9 教育、培训与演练 A10 与其他预案关系 A11 互助协议 A12 预案管理
应急演习—(二)演习目标
目标9: 公众保护措施 目标10:应急人员安全 目标11:交通管制 目标12:人员登记、
隔离与去污 目标13:人员安置 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
B类目标:目标9~14, 反映组织重大事故应急响 应能力,全面演习应有一 些组织演习目标。B类与A 类不同点在于所有应急部 门都应在演习中展示A类目 标,而B类目标要求对其负 责的应急部门演习。周期 要长一些。
2] 应急预案的宣贯、培训
2.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4方面) (1)报警 (2)疏散 (3)火灾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 种水平进行培训,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 1)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 2)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 3)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 4)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 5)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评审人员
评审目标
内部评审
预案编制成员
预案语句通畅、内容完整
同行评审 有编制成员类似资格或 听取同行对预案的客观意见

专业人员



上级评审 对预案有监督职责的个 对预案中要求的资源予以授权和做出相
人或组织
应的承诺
社区评审 社区公众、媒体
对预案完整性;促进公众对预案的理解 和为各社区接受
政府评审 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 确认预案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政
3 ] 应急预案的演习 5.演习类别
(1) 桌面演习 (2) 功能演习 (3) 全面演习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1) 桌面演习 • 目的:在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
• 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 • 功能性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 • 形式: • 通常在会议室举行; • 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 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行动; • 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 • 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 • 主要特点: 是头脑和口头上“过一遍,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
(5)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 所有消息应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语或结束语; • 不得采取超越安全保证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
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如任意穿越高速公路、铁道或其他危险 区域; • 事故模拟,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 • 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 • 不应为了演习技巧需要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 • 演习过程中对可能真正的紧急情况保持警惕,发现真正紧急事 件时,按程序立即终止、取消演习,迅速转入真正应急。
任务10:记录参演组织演习活动
任务11~任务20
应急演习—(二)演习目标
目标1:应急动员 目标2:指挥和控制 目标3:事态评估 目标4:资源管理 目标5:通讯 目标6:设施、装备与显
示方式 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 目标8:公共信息
A类目标:目标1~8, 是演习核心目标,反映组 织有效应对重大事故所必 需的应急准备能力。根据 预案规定,所有承担相应 职责部门都应参与全面演 习,并在演习中展示相应 目标。ຫໍສະໝຸດ 2 ] 应急预案的宣贯、培训
3.训练类型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
练和自选科目训练4类。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 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 (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 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 (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 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 (4)自选课目训练。自选课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 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 救援水平。
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预案的评审、实施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应急预案的评审
—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论证、审查
1 应急预案评审的时机
1.定期评审和修订。(如一年) 2.不定期评审和修订:
▪培训和演习中发现的问题 ▪重大事故灾害的应急经验与教训 ▪国家或地方有关应急法规发生变化 ▪本地区(单位)或周边危险源及环境变化。
急反应能力; (6)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2. 演习基本过程与任务
策划
演习准备阶段 演习实施阶段 演习总结阶段
任务1:确定演习日期 任务2:确定演习目标和范围 任务3:编写演习方案 任务4: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任务5:指定评价人员 任务6:安排后勤工作 任务7:准备分发工作文件 任务8:培训评价人员 任务9:讲解演习方案和活动
(1)成立演习策划小组
• 确定演习的目的、类型、规模、场地,进行 演习总体设计; • 制订演习计划,设计演习情景; • 组织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培训; • 全面演习通讯、技术、物质器材、生活保障等所需的项目及
经费清单; • 演习结束后,组织各单位总结。
5.3 应急预案的演习
(2) 确定演习日期 • 应急演习日期最好是提前一年确定,但考虑到各部门、组
情景事件主要通过分布控制消息来通知演习人员。 消息的类别:演习前预先准备的消息;以及演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消息, 由控制人员、模拟人员根据需要产生,以引导演习人员作出正确的回应。 消息的内容:消息来源、传递方式、内容、接受方、传递时间等。 传递方式:电话、无线通信、传真、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3 ] 应急预案的演习 6. 2演习实施
按照既定的演习方案实施演习。
3] 应急预案的演习
6.2A. 演习参演人员
2 应急预案评审准则
完整性 准确性 评 可读性 审 准 则 符合性 兼容性 实用性
功能(职能)完整 应急过程完整 适用范围完整
易于查询 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层次及结构清晰
通讯信息准确 职责描述准确 适应危险性质及种类准确
符合法规标准要求 与其他预案一致或兼容
可操作性或实用性
3 应急预案评审类别
评审类型
1. 演习的必要性
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目的 是使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熟悉所编预案和发现预案存在的缺陷:
(1)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2)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3)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4)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5)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