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
地下水指标
![地下水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16ad0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1.png)
地下水指标地下水指标是地下水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判断地下水的质量及其是否符合环境标准。
地下水指标包括多种参数,如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1.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指地下水的温度、颜色、澄清度、气味等方面。
地下水的温度通常比地表水低,其颜色和澄清度也因地质条件和污染程度而异。
对于一些有异味的地下水,也可以通过物理指标进行判断,进而排除有害物质的存在。
2.化学指标化学指标是衡量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标准,包括水的酸碱度、盐度、溶解性氧、总硬度、重金属含量等。
其中,酸碱度是指地下水中氢离子的浓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
PH值越低,说明酸性越强。
盐度是指地下水中含有的盐分浓度,通常用电导率来表示。
溶解氧一般用于判断地下水是否能够支持生物生长,当溶解氧过低时,表明地下水中可能存在着有毒物质。
总硬度包括临界硬度和矿化度两种,硬度指钙和镁离子在水中的浓度。
重金属是地下水中常见的一种有害成分,可导致水质污染。
一般我们可以检测地下水中铁、铅、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来判断是否超标。
3.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是检测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其活性。
其中,细菌的检测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因为地下水的污染往往会导致大量细菌的存在,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也容易通过地下水传播。
此外,地下水中的藻类、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指标来检测。
对于一些水质较差的地下水,应尽可能避免直接饮用,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地下水污染事件中,地下水指标是我们进行水质监测、评价和修复的主要标准之一。
当地下水指标超过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其污染程度,以保护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
而正确地识别和使用地下水指标,也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发生。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7b0ca4360cba1aa811da7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颁布者]: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GB/T14848-93[颁布日期]:1993-12-30[实施日期]:1994-10-01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1fe1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3.png)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是指地壳岩石间空隙中的水,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用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地下水的不同用途和污染物的性质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酸碱度、导电性、总溶解固体、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有机氯农药、重金属等。
首先是酸碱度和导电性指标。
酸碱度反映了地下水的酸碱程度,导电性反映了地下水中的溶质浓度。
这两个指标的范围和数值影响了地下水的化学平衡和可利用性。
其次是总溶解固体、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
总溶解固体是地下水中所有溶解性物质的总量,可以反映地下水的浓度和成分。
溶解氧是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生物生活和呼吸的重要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地下水中存在的一些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浓度。
第四是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指标。
氨氮和总氮是反映地下水中氮的含量和形态的指标,地下水中氮的过量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变质。
总磷是反映地下水中磷的含量,磷的过量含量也会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最后是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指标。
挥发性有机物是地下水中存在的一类易挥发有机物质,如苯、甲苯等,其过量含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农药,其含量超标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重金属是地下水中存在的一类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超标会引起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密切相关。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保护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34c0ec0975f46527d3e1a7.png)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2007年10月24日15:12 来源: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 water(GB/T14848-931993-12-30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 批准1994—10—01 实施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 water(GB/T14848-931993-12-30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 批准1994—10—01 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类别ⅠⅡⅢⅣVFi 0 1 3 6 106.3.4 按式(1 )和式(2 )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
6.3.5 根据F值,按以下规定(表3)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
如“优良(Ⅱ类)”、“较好(Ⅲ类)”。
表3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F <0.80 0.80-<2.50 2.50-<4.25 4.25-<7.20 >7.206.4 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平均值进行地评价。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https://img.taocdn.com/s3/m/56184f230066f5335a8121c9.png)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1
≤0.001
≤0.002
≤0.01
>0.01
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18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
≤2.0
≤3.0
≤10
>10
19
硝酸盐(以N计)(mg/L)
≤2.0
≤5.0
≤20
≤30
>30
20
32
钡(Ba)(mg/L)
≤0.01
≤0.1
≤1.0
≤4.0
>4.0
33
镍(Ni)(mg/L)
≤0.005
≤0.05
≤0.05
≤0.1
>0.1
34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
≤0.005
≤1.0
≤0
>1.0
35
六六六(μg/L)
≤0.005
≤0.05
≤5.0
≤5.0
>5.0
36
总大肠菌群(个/L)
≤0.01
≤0.05
≤0.1
>0.1
25
汞(Hg)(mg/L)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26
砷(As)(mg/L)
≤0.005
≤0.01
≤0.05
≤0.05
>0.05
27
硒(Se)(mg/L)
≤0.01
≤0.01
≤0.01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bf5c4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1.png)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1.0
>1。0
16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1
≤0.001
≤0.002
≤0.01
〉0。01
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18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
≤2。0
≤3.0
≤10
〉10
19
硝酸盐(以N计)(mg/L)
≤2。0
≤5.0
≤20
≤30
>30
20
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01
≤0.01
≤0.02
≤0。1
>0.1
21
氨氮(NH4)(mg/L)
≤0。02
≤0。02
≤0。2
≤0.5
〉0.5
22
氟化物(mg/L)
≤1.0
≤1.0
≤1。0
≤2。0
>2.0
23
碘化物(mg/L)
≤0。1
≤0。1
≤0。2
≤1。0
>1.0
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https://img.taocdn.com/s3/m/af6915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a.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质量分类和类别,以及各项指标的限值和监测方法。
该标准将地下水质量分为五类,从Ⅰ类到Ⅴ类,其中Ⅰ类质量最好,Ⅴ类质量最差。
各类别的指标包括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细菌总数等。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各项指标的限值,例如总硬度不得超过450毫克/升,硝酸盐不得超过10毫克/升,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1毫克/升等。
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地下水,各项指标的限值也有所不同。
该标准还规定了地下水质量的监测方法,包括取样、保存、运输、分析等环节。
对于不同的指标,也规定了不同的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总之,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是指导地下水质量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_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_93)](https://img.taocdn.com/s3/m/892273a7ad51f01dc281f1c6.png)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e94673866fb84ae55c8d04.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c655cd52fab069dc502201e6.png)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4e1e469631b765ce050814fb.png)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 1994-10-01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
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2。
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
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52e578e7b8f67c1cfad6b81b.png)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 1994-10-01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https://img.taocdn.com/s3/m/b4fac5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7.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地下水质量标准、二类地下水质量标准和三类地下水质量标准。
一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可直接供人生活饮用的质量标准。
一类地下水的主要指标包括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有害细菌和病毒等。
同时,一类地下水的重金属、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也要符合相关的要求。
二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可供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等非生活饮用用途的质量标准。
二类地下水相对于一类地下水来说,对部分指标的要求略低一些,但仍需要保证对生态和环境不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用途仅限于工业冷却、建筑施工工地降尘、给排水管网冲洗等一些特定的非饮用用途。
三类地下水的主要要求是不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可逆的、长期的不良影响。
在适当的管理和控制下,可以利用三类地下水进行一些特定的非饮用活动。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487d80a701f69e3142329454.png)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 1994-10-01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250
≤350
>350
21
铜(Cu)(mg/L)
≤0.01
≤0.05
≤1.0
≤1.5
>1.5
22
锌(Zn)(mg/L)
≤0.05
≤0.5
≤1.0
≤5.0
>5.0
23
铅(Pb)(mg/L)
≤0.005
≤0.01
≤0.05
≤0.1
>0.1
24
镉(Cd)(mg/L)
≤0.0001
≤0.001
≤0.001
>0.001
29
钡(Ba)(mg/L)
≤0.01
≤0.1
≤1.0
≤4.0
>4.0
30
钼(Mo)(mg/L)
≤0.001
≤0.01
≤0.1
≤0.5
>0.5
31
钴(Co)(mg/L)
≤0.005
≤0.05
≤0.05
≤1.0
>1.0
32
砷(As)(mg/L)
≤0.005
≤0.01
≤0.05
≤0.05
>0.05
33
硒(Se)(mg/L)
≤0.01
≤0.01
≤0.01
≤0.1
>0.1
34
汞(Hg)(mg/L)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35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
≤500
≤1000
≤2000
>2000
36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37
六六六(μg/L)
≤0.005
≤0.05
≤5.0
≤5.0
>5.0
38
总σ放射性(Bq/L)
≤0.1
≤0.1
≤0.1
>0.1
>0.1
39
总β放射性(Bq/L)
≤0.1
≤1.0
≤1.0
>1.0
>1.0
≤1.0
≤2.0
≤3.0
≤10
>10
8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1
≤0.001
≤0.002
≤0.01
>0.01
9
铬(六价)(Cr6+)(mg/L)
≤0.005
≤0.01
≤0.05
≤0.1
>0.1
10
氰化物(mg/L)
≤0.001
≤0.01
≤0.05
≤0.1
>0.1
11
硝酸盐(以N计)(mg/L)
≤3.0
≤3.0
≤100
>100
16
细菌总数(个/L)
≤100
≤100
≤100
≤1000
>1000
17
碘化物(mg/L
≤0.1
≤0.1
≤0.2
≤1.0
>1.0
18
氟化物(mg/L)
≤1.0
≤1.0
≤1.0
≤2.0
>2.0
19
氯化物(mg/L)
≤50
≤150
≤250
≤350
>350
20
硫酸盐(mg/L)
≤0.01
≤0.01
>0.01
25
铁(Fe)(mg/L)
≤0.1
≤0.2
≤0.3
≤1.5
>1.5
26
锰(Mn)(mg/L)
≤0.05
≤0.05
≤0.1
≤1.0
>1.0
27
镍(Ni)(mg/L)
≤0.005
≤0.05
≤0.05
≤0.1
>0.1
28
铍(Be)(mg/L)
≤0.00002
≤0.0001
≤0.0002
表
项目序号
类别 标准值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色(度)
≤5
≤5
≤15
≤25
>25
2
嗅和味
无
无
无
无
有
3
浑浊度(度)
≤3
≤3
≤3
≤10
>10
4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无
无
有
5
pH
6.5~8.5
5.5~6.5,8.5~9
<5.5,>9
6
氨氮(NH4)(mg/L)
≤0.02≤0.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5
>0.5
7
高锰酸盐指数(mg/L)
≤2.0
≤5.0
≤20
≤30
>30
12
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01
≤0.01
≤0.02
≤0.1
>0.1
13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14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150
≤300
≤450
≤550
>550
15
总大肠菌群(个/L)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