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理层

合集下载

第2章物理层12课件

第2章物理层12课件
10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 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在信道 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11
▪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 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 形。
▪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传 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M n b/s。
19
4、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
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信息道论是的运极用限概信率息论与传数输理速统率计的C方可法表研达究信为息、信息熵、
23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用规则
的方法绞合起来(降低信号干扰)。
24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以铝箔屏蔽以减少电磁 干扰和串音,适合于配 电房附近等区域布线。
非屏蔽双绞线 (UTP)
▪ 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码 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 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
18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秒”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 ”在数量上却有一定的关系。
▪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 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02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

02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一、双绞线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 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就构成了 双绞线。
从用户电话机到交换机的这段线称为用户 线或用户环路(subscriber loop)。
屏蔽双绞线 (STP)
(以铝箔屏蔽以减少干扰和串音)
2.3.1.1 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UTP)
双 电 缆 系 统 的 示 意 图 如 图 (a) 所 示 。 头 端 (headend)的作用是将各计算机从发送电缆发过来 的信息转换到接收电缆,使得各计算机能从接收电 缆上收到发送给它们的信息。
图(b)为单电缆系统。
2.3.1.2 同轴电缆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三、光纤
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 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纤芯很细, 其直径只有8 ~ 100 m。正是这个纤芯用来传导光波。 其特点是: - 依靠光波承载信息
RX+ RXTX+ 未使用 未使用 TX未使用 未使用
EIA/TIA568B
EIA/TIA568B
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也 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1, 2, 3和6),1和2用于发送, 3和4用于接收
2.3.1.1 双绞线
⑴ 直通线缆 水晶头两端都是遵循EIA/TIA568A或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 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 的物理通路。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向传 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 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 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 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计算机网络知识精讲 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知识精讲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一) 通信基础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2.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3. 编码与调制4.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5. 数据报与虚电路(二) 传输介质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三) 物理层设备1. 中继器2. 集线器2.1 通信基础2.1.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1)信道: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2)信号:数据的电磁或电气表现。

(3)带宽:媒介中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Hz;另一定义是信道中数据的传送速率,bps。

(4)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简称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5)波特: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数。

(6)比特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7)信源(8)信宿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计算1. 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速率的单位是b/s(bps),kb/s, Mb/s, Gb/s 等“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109 b/s)太比每秒,即Tb/s(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

3. 时延(delay 或latency)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通信有以下三个基本方式:()通信、()通信和()通信。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 通信的方式答案: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2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个码元。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 信道的容量答案:2)3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即采用()的调制方法。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答案:多进制)4 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和()。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传输媒体答案: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5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介质有关的特性,即()特性、()特性、()特性和()特性。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机械、电气、功能、规程)6常用的物理层标准有()、()。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RS-232、X.21)7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 )。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比特流)8 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比特)9 ()特性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机械特性)10 ( ) 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电气特性)11 ( ) 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功能特性)12 ( ) 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规程特性)13 ( ) 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 通信的方式答案: 单工)14 ( ) 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和传输媒体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和传输媒体

27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v交叉方式:联线一边是568A标准,另一边568B 标准 v适用场合:两主机或交换机直接相连
EIA/TIA568A连接标准
工作站 工作站
针号: 1 一端:白绿 另端:白橙
2 绿 橙
3 白橙 白绿
4 蓝 蓝
5 6 白蓝 橙 白蓝 绿
7 白棕 白棕
8 棕 棕
(b)采用EIA/TIA568A连接标准交叉方式
功能特性
过程特性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标准举例—EIA-232接口标准】
r1960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提出RS-232,1963年提 出RS-232-A,1965年提出RS-232-B,1969年提出 RS-232-C。用于DTE/DCE之间的接口。RS—推荐标 准,232—标识号码,E—标准已被修改过的次数。
DCE-A
EIA-232/V.24 接口
调制解调器
网络 串行比特传输
调制解调器
EIA-232/V.24 接口
rDCE将DTE传过来的数据按比特顺序逐个发往传输线路, 或从传输线路收下串行的比特流交给DTE。 r为了减轻数据处理设备用户的负担,必须对DCE与DTE 的接口进行标准化。这种接口标准就是物理层协议。
注意:有些网卡或交换机能自适应直通和交叉方式
28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屏蔽双绞线:内部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一样是双绞铜
线,外层由铝箔包着。
rSTP在抗干扰方面优于UTP,但相对要贵一些。 r屏蔽双绞线除了用于IBM网络产品安装,并未普遍
流行起来。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2)
【同轴电缆】 【结构】: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3)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二章物理层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二章物理层复习资料

第二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由原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组成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工通信(单项通信)●双半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来自信源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调制:基带调制(编码):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带通调制(需要使用载波):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常用编码方式●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曼切斯特编码(常用):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向下跳变代表1.●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每一位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

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跳变代表1.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2.2.3信道的极限容量奈氏准则(理想条件下):在任何信道中,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香农公式(带宽受限、高斯白噪声)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C = W log2(1+S) (b/s)W 为信道的带宽(以Hz 为单位)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信噪比=10 log10 (SN) (dB)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方法:●提高信道带宽●提高信噪比●提高每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引型传输媒体1.双绞线(双扭线)2.同轴电缆50Ω同轴电缆——LAN/数字传输常用70Ω同轴电缆——有线电视/模拟传输常用3.光缆2.3.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1.无线传输2.短波通信3.无线电微波2.4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等时信号):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 傅立叶分析理论
• 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由(无限个)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合成。 •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展开式
基本概念
信道的带宽
– 根据傅立叶分析理论:
• 标准的正弦波或余弦波只有一个频率; • 非标准正弦波或余弦波都是由若干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或余 弦波叠加而成的; • 方波是由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叠加而成的。
(b)
数据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发送 单向通道 接收
(a)
发送 接收 接收 发送
双向通道
(b)
发送 接收 接收 发送
双向通道
(c)
数据通信方式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数据通信方式
假设T=0.5mm,T′=0.6mm,则第6位出现错误
数据通信方式
位同步
– 外同步法 – 内同步法
字符同步
– 同步式(synchronous) – 异步式(asynchronous)
– 在数据的发送端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能在电话线上 传输的模拟信号,称为调制(modulation); – 在接收端将从电话线路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 称为解调制(demodulation)。
频带传输技术
调制解调器工作原理
频带传输技术
调制解调器全双工通信原理
电话交换网通频带 下频带 0 1 0 上频带 1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
混合调制 –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可供选择的相位有 12 种,而对于每一种 相位有 1 或2 种振幅可供选择。 »由于4 bit 编码共有16 种不同的组合, 因此这 16 个点中的每个点可对应于一种 4 bit 的编码。

第2章物理层(1)

第2章物理层(1)
ISO2110。25针接插件。
15
(2) 电气规范说明:采用非平衡型的电气特性。相对公用 接地而言,-3伏以下的电压解释为二进制“1”,+3伏以上的电 压解释为二进制“0”。即采用负逻辑。其传输速率不能超过 20Kb/s,电缆长度最长不能超过15米。(和CCITTV.28建议相兼 容)
1 8
RJ-45 连接器
线对 T 代表发送 针 R 代表接收
1 线对2 T2 2 线对2 R2 3 线对3 T3 4 线对1 R1 5 线对1 T1 6 线对3 R3 7 线对4 T4 8 线对4 R4
© 1999, Cisco Systems, Inc.

ICND—3-8
(1)UTP实现直连线
指明需要使用交叉线或直连线
100 Mbps 5类交叉线
10 Mbps 3, 4, 5类直连线
© 1999, Cisco Systems, Inc.
100 Mbps 5类直连线
10 Mbps 3, 4, 5类交叉线 10 Mbps
3, 4, 5类直连线

ICND—3-13
3)平衡方式。采用集成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平衡接 口,使用平衡式发送器和差动式接收器,每个电路采用 两根导线,构成各自完全独立的信号回路,使得串扰信 号减至最小。这种方式的信号速率<=10Mbps,传输距 离为10m(10Mbps时)-1000m(<=100kbps时)。 CCITT V.11/X.27建议采用这种电气连接方式,EAI RS423标准与之兼容。
4
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 尺寸、插针或插空芯数及其排列方式、锁定装置的形 式。
5
电气特性的规定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 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的识别、最大数 据率的说明、以及与互联电缆相关的规则。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10、通信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类,有线介质一般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3种。

( A )16、传输媒体分为两大类即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 A )17、半双工通信的网络上的每个设备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 B )18、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

( A )19、数字数据是一组离散的数据,模拟数据是一组连续的数据,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后可以转换为数字数据。

( A)20、从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3种基本方式。

( A )21、将发送端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而将接收端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 B )22、为了利用廉价的电话公共交换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必须将发送端的模拟信号变换成能在电话公共交换网上传输的数字信号。

( B )28、电信号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时分多路利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此外还有空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 A)29、将一种数据形式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某种电信号形式,这类技术统称为编码。

( A )30、表示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误码率。

( A )31、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电缆通信。

( B )32、相移键控是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正弦载波信号的相位,又可以分为绝对相位和相对相位。

( A )34、传播媒体本身属于物理层。

(B )35、信噪比就是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 A )36、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 A )37、单模光纤的纤芯很细,其直径只有几个微米,所以制造成本很低。

( B )38、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 A )39、x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

( A )40、物理层的特性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规程特性和功能特性4种。

( A )41、物理层是利用其4个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维护和拆除功能。

( A )110、网卡工作在在OSI/RM的数据链路层。

( A )122、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 A )133、对等结构网络中,每个节点既要完成客户端的功能,又要完成服务器的功能。

( A ) 157、DCE通常指的是用户端的主机或终端等,DTE则常指同步调制解调器等设备。

( B ) 166、用中继器扩展为10BASE2以太网,最多允许5个中继器,6个网段,每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185m。

( B )175、外置式调制解调器,一般应该接在计算机的串行口上。

( A )202、双绞线一般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两大类。

( A )203、在局域网中,从网卡到集线器间的连接为直通,即两个RJ-45连接器中的导线的分布应统一。

( A )二、单项选择题4、传输介质是网络中收发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

下列传输介质中,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D)。

A、电话线B、同轴电缆C、双绞线D、光缆14、下面属于宽带网接入方式的是(A)。

A、ADSLB、ISDNC、ATMD、电话拨号上网17、来自信源的信号常称为( A )。

A、基带信号B、带通信号C、宽带信号D、频带信号26、在进行模拟传输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C)。

A、编码B、解码C、调制D、解调27、基带系统是使用(C)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B、多信道模拟信号C、数字信号D、多路数字信号28、在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信常以(B)方式进行。

A、单工B、并行C、半双工D、全双工29、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称这种通信方式为(C)。

A、单工B、并行C、半双工D、全双工30、在同一个信道的同一个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C)。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3种均不是31、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据编码技术,目的是(C)。

A、在信道上传输模拟信号B、节省信道带宽C、能提取位同步时钟信号D、增加数据传输率32、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称这种复用技术为(C)。

A、空分多路复用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异路时分多路复用33、将物理信道按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换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种复用技术叫(D)。

A、空分多路复用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时分多路复用38、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A)。

A、建立通信线路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C、传送通信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40、四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两个二进制位)的比特率为波特率的(B)倍。

A、1B、2C、3D、442、数字信号传输有异步传输、同步传输,这种划分的依据是(B)。

A、字符传输顺序的不同B、字符同步方式不同C、字符起始信号的极性不同D、数据传输方向不同43、同步传输中的同步是指(D)。

A.时钟频率同步B、时钟同步 C、传输速度同步D、位、字符同步53、反馈检测主要用于面向(C)的异步传输中,如终端与远程计算机间的通信。

A、字符串B、帧C、字符D、位65、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C )的带宽最高,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D、微波66、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编码方式是( D)。

A、ASKB、FSKC、PSKD、NRZ67、在多路复用技术中,FDM是( A)。

A、频分多路复用B、波分多路复用C、时分多路复用D、统计时分多路复用68、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下列( A)种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C、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77、在串行传输中,所有的数据字符的比特(C)。

A、在多根导线上同时传输B、在同一根导线上同时传输C、在传输介质上一次传输一位D、以一组16位的形式在传输介质上传输78、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C)。

A、执行数/模转换B、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C、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D、执行串行/并行转换79、RS232-C是采用哪一种逻辑方式来表示信号电平(B)。

A、正逻辑方式B、负逻辑方式C、中逻辑方式D、多逻辑方式80、IEEE802.3的信号传送与调制方式是下列哪一种(B)。

A、调频B、基带C、宽带D、高频81、下列哪一项是MODEM中完成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的功能(D)。

A、解调电路B、接口电路C、控制定时电路D、调制电路82、FDDI的数据传输速度可高达多少Mbit/s(C)。

A、50B、75C、100D、100083、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A)。

A、建立通信线路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8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B)。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85、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A)。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87、电话拨号上网时,需要使用(D)。

A、网关B、路由器C、网桥D、调制解调器88、调制解调器实现的信号转换是(B)。

A、电信号/光信号B、模/数和数/模C、无线/有线D、调制/解调89、传送计算机数据最合适的是(C)。

A、光纤传输B、摸拟传输C、数字传输D、微波传输。

91、若码元速率为1600 Baud,采用3DPSK,则数据速率是(B)。

A、1600 bpsB、4800 bpsC、6400 bpsD、9600 bps93、物理层接口的特征不包括( D )。

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接口特性94、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不包括( D )。

A、调幅B、调频C、调相D、调制95、常用的信道利用技术不包括( C )。

A、频分复用B、时分复用C、幅分复用D、波分复用99、HDLC是(B)。

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C、异步协议D、面向字计数的同步协议124、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A)。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126、当通信子网采用(B)方式时,我们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线路。

A、线路连接B、虚电路C、数据报D、无线连接129、RS-232-C是(A)接口规范。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130、物理层服务提交比特的顺序和接收比特的顺序(A)。

A、一致B、不一致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D、可由用户配置131、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其接口线采用何种接法(B)。

A、直接连接B、交叉连接C、通过Modem连接D、任意连接136、以太网通信协议是(D)。

A、CSMAB、TCP/IPC、X.25D、CSMA/CD137、令牌环协议是一种(D)。

A、有冲突协议B、随身征用协议C、多令牌协议D、无冲突协议149、令牌总线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C)描述。

A、IEEE802.2B、IEEE802.3C、IEEE802.4D、IEEE802.5151、在令牌环的媒体访问控制功能中,不包括(B)。

A、帧发送B、优先权操作C、帧复制D、令牌发送152、10Base2采用的连接器是(B)。

A、RJ-45头B、BNC-T头C、ST头D、收发器158、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采用( C)拓扑结构。

A、星型B、总线型C、环型D、树型159、电缆中屏蔽层的的作用是( B)。

A、减少信号衰减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C、减少物理损坏D、减少电缆的阻抗161、局域网的标准是以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B)作为标准的。

A、IEEE801B、IEEE802C、IEEE803D、IEEE804163、利用双绞线连网的网卡采用的接口是(C)。

A、AUIB、BNCC、RJ-45D、SC188、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A)。

A、转发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227、香农定理指出:信道容量与( B )成正比。

A、噪声功率B、信道带宽C、信道速率D、信号频率220、FDDI标准规定网络的传输媒体采用(C)。

A、非屏蔽双绞线B、屏蔽双绞线C、光纤D、同轴电缆230、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中继器可以将以太网UTP线缆上的一个设备和以太网同轴电缆上的一个设备连接起来B、中继器可以增加网络的带宽C、中继器可以扩展网络上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D、中继器能再生网络上的信号231、关于5-4-3-2-1规则,( D )叙述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