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68a742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f.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学习任务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忠诚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青山处处埋忠骨》2. 相关资料:关于课文背景的资料、生字词卡片等。
3. 教学设备: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2)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探讨。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f7d4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2.png)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1.自读古诗:打开课文自读《四时田园杂兴》。
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结合注释体会诗中的画面,三读完后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2.交流感受:(1)谁来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预设:“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指导书写:昼白天耕作夜里还在绩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2)还从哪里看出人们很忙?预设:“各当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种田、绩麻)通过上首诗我们知道了人们干的活远不止这些,还会做?(3)预设:“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都开始从事耕织了,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应该在干啥?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会对这些孩子说什么呢?3.体悟诗情:(配乐齐读)三、比较拓展1.对比读:同砚们,经由过程刚才的对这两首诗的研究,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从题目和内容上有哪些不异之处?2.拓展: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记得用上刚才研究古诗的方法,看看从这首诗和刚才我们学过的两首诗又有哪些相同之处?3.说特点:说说故乡诗都有什么特点呢?四、积累延伸1.积累展示: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田园诗句?2.开诗会:田园诗会的要求:(1)自由读(2)小组内展示(3)全班展示(配乐读)!3.总结升华.4.推荐作品:喜爱唐诗的孩子《唐诗300首》;喜爱宋词的孩子《小学生必备宋词精选》。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景美人忙劳动场面故乡诗2.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感悟祖父给予作者的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3.研究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预入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课前阅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园子。
统编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教案
![统编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871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7.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稚”等和多音字“供”,能够正确书写。
2.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老师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诗,引导学生产生研究兴趣。
二、检查预情况1.介绍作者XXX,并播放简介资料。
2.释题,“四时”“兴”的意思,猜想诗文的内容。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学生准确读出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
2.引导学生简要说出诗歌的情景。
3.学生自读,想象诗中的人物和场景,并回答问题。
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引导学生使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古诗,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等。
2.学生可以和同桌合作,互相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生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标记不懂的地方,等待交流。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学生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老师推荐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改写后的教案:课题:古诗三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稚”等和多音字“供”,能够正确书写。
2.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老师简单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诗,引导学生产生研究兴趣。
二、预检查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作者XXX,并播放简介资料。
2.释题,“四时”“兴”的意思,猜想诗文的内容。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学生准确读出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a5ce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a.png)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诗词解析与欣赏《村居》:学习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四时田园杂兴》:理解田园诗的特点。
2.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理解《草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荷花》:分析借物抒情的手法。
3.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理解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陶罐和铁罐》:学会尊重他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
4. 第四单元:科普阅读《太阳》: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培养科普阅读兴趣。
《松鼠》:学习观察动物,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等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散文的语言美;寓言故事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村居》为例,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2. 新课讲解对所选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以《草原》为例,分析散文的语言美,学习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对课后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守株待兔》为例,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荷花》为例,让学生仿写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拓展延伸:以《松鼠》为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2. 第二单元:散文的语言美、借物抒情手法3.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的寓意4. 第四单元:科普阅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村居》课后习题1、2、3。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2ef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c.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2024年1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文章中的语句,体会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嘎、绊”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等8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4个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导人:同学们,我们以前在不同文章中学到过不同的人物,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了解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2.过渡:本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它们分别选自三本名著《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这三个片段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特点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板书:摔跤)3.简介《小兵张嘎》及其作者徐光耀。
4.谈话引人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胖墩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这个片段去了解他们。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0e88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5.png)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两首(《村居》、《晚春》)、散文《荷花》;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说明文《鲸》;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江南春》)、散文《祖父的园子》;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神话故事《羿射九日》、议论文《精卫填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教材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古诗的意境、散文的描写、说明文的条理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详细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课文村居、晚春、荷花;重点词语:清新、恬静、优美;板书结构:总分总。
2. 第二单元:课文守株待兔、鲸;重点词语:寓言、说明、逻辑;板书结构:总分。
3. 第三单元:课文游园不值、江南春、祖父的园子;重点词语:景色、赞美、亲情;板书结构:总分总。
4. 第四单元:课文羿射九日、精卫填海;重点词语:神话、勇敢、坚持;板书结构:总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仿写一首古诗;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2. 答案: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仿写古诗: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新诗;说明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文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 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 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1c9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f.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但是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的抒情性和诗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文章的情感和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和对故乡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文章的抒情性和诗意,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注释和解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b.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月是故乡明”,提问:“为什么作者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a.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b.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b.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性和诗意。
4.巩固(10分钟)a.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b.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梳理。
5.拓展(10分钟)a.提问:“你们有没有思念过故乡?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 《自相矛盾》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 《自相矛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344f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1.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 《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课文语言简洁、浅显,富有启发性,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成语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成语的理解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和含义;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文言文词汇和成语的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和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课件,引导学生听或看《自相矛盾》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和寓意。
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和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用到的成语必须包含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自相矛盾”为主题,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
2024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2024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521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4.png)
2024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具体内容包括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两个故事。
详细内容围绕这两个经典寓言故事的情节、道理和启示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两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启示。
2. 学会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两个故事的内容及道理。
难点:1.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遇到了类似故事中的情况,会如何选择。
2. 讲解:a. 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及道理。
b. 分析故事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掌握。
c. 讲解《滥竽充数》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启示。
3. 例题讲解:针对两个故事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守株待兔》故事梗概及道理。
2. 黑板右侧:《滥竽充数》故事梗概及启示。
3. 中间部分:生字、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的故事。
b. 造句,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2. 答案:a. 《守株待兔》:宋人捡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结果一无所获。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
后来乐队解散,南郭先生无法继续混下去,只好逃跑。
b. 例句:他总是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结果一事无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024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书教案
![2024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db0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a.png)
2024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书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子书的定义与特点;2. 电子书的分类与使用;3. 电子书的优势与不足;4. 电子书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子书的定义、分类、优势与不足,掌握电子书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子书的分类与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电子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电子书阅读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电子书阅读器,引导学生讨论电子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电子书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3. 电子书的分类与使用(15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电子书的分类,并教授电子书的使用方法。
4. 电子书的优势与不足(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电子书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电子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利用自备电子书阅读设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电子书的未来发展(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电子书的未来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电子书的期待。
六、板书设计1. 电子书的定义2. 电子书的特点3. 电子书的分类与使用4. 电子书的优势与不足5. 电子书的未来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子书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说明电子书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3)谈谈你对电子书优势与不足的认识。
2. 答案:(1)电子书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传输和阅读的书籍。
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大、更新快、环保等。
(2)如:按格式分类,有TXT、PDF、EPUB等;按内容分类,有小说、杂志、漫画等。
使用方法:相应的阅读软件或APP,安装电子书文件,进行阅读。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1b2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e.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交流的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方法。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方式,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指导和帮助,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方式,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方式,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和表达。
2.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
2.提前给学生分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
3.准备课堂评价表,以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些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方式的特点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模拟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实际的交流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f72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1.png)
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统编版五班级下册教案1一、课前预习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慧的孩子?2.画出文中有关人物心理描写与动作的句子。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三、汇报展示,深化学习.(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慧的孩子?(二)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1.浏览全文,“纳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慧、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纳塔莉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出示语句。
)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天真、爱动脑筋)”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
“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
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机敏、果断)“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聪慧、机敏、果断、勇敢)“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3.小组分角色朗读(三)朗读体会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朗读。
⑴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⑴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四、反馈检测1.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后练习第3题)2. 读读写写。
(课后练习第4题)板书设计:18 、虎口藏宝天真、机敏、聪慧、勇敢课后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纳塔莉身上的品质;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具体体现这些高贵品质的语句,沟通体会、指导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分享在纳塔莉身上学会了什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作文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作文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4f9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6.png)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作文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我发现本册书作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贴近生活:作文题目和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句子表达,到段落的,再到完整的文章结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3.注重方法指导:教材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学会写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兴趣不高: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导致写作积极性不高。
2.写作素材匮乏: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不够细致,写作时缺乏素材。
3.写作结构混乱:学生在文章结构时,容易出现逻辑不清、层次不分明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3.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四.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写作方法。
3.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作文教学课件、素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表格教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表格教](https://img.taocdn.com/s3/m/e3b5fd0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9.png)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表格教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4课)课文:《草原》、《白杨》、《枫桥夜泊》、《长城》语文园地:词语盘点、句子练习、阅读与欣赏、习作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58课)课文:《春》、《荷花》、《观潮》、《爬山虎》语文园地:词语盘点、句子练习、阅读与欣赏、习作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掌握重点词语、句型,提高表达能力。
3. 培养观察、思考、想象、创新能力,激发对自然、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重点词语、句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草原、白杨、枫桥、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2. 课文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词语、句型。
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例如:根据《长城》一课中的句子“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
”,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词语、句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用重点词语造句,仿写句子。
5. 语文园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句子练习。
学生自主阅读,进行阅读与欣赏。
习作指导,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
2. 重点词语、句型。
3. 阅读与欣赏、习作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句型练习。
仿写课文中的句子。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2. 答案:词语、句型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书籍。
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长城、写观后感等。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教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1fed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d.png)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本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将相和》和《草船借箭》,以及一个语文园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欣赏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2.教学PPT3.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将相和》和《草船借箭》,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964c5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0.png)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为题材,通过讲述革命烈士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的申请书事件,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对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难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革命烈士的事迹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讲述的是谁的事迹,发生在什么时代,为什么值得纪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者”、“申请书”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ea8a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e.png)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包括《古诗两首》(《村居》、《游园不值》)、《祖父的园子》、《梅花魂》、《草船借箭》。
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包括《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包括《古诗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金字塔》。
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包括《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成语、俗语、谚语等,提高词汇积累。
2. 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讲故事、看图片、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2)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生字、词语。
2. 课文结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 重点句子、成语、俗语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语,并组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话。
(3)阅读延伸:推荐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2)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290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漫画的启示》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从中得到启示,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通过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创作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漫画有天然的喜爱,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生活方面可能还不够细致,对生活的感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漫画的特点,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对创作的兴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生动的漫画案例,准备课堂分享。
2.学生准备:带上笔记本,准备记录课堂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生活的感悟。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让学生加深对观察生活的认识。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31aa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0.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一组人物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描写生动,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物描写这一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人物描写一组》2.相关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人物描写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并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2.这些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3.课文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这些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有的人物,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
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218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主题,领会文章语言特点;2.能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3.能够学会感悟文章所描绘的忠诚和牺牲精神;4.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 2. 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 1. 知识的灵活运用; 2. 文章主题的多层次理解; 3. 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电子课件;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3.讲义:教师课程教学讲义;4.学具:学生课程教学用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利用教学课件,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入故事背景,让学生获得预备知识。
第二节:课文学习1.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并引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2.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3.解释生词、短语,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进行语言点分析,强化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
第三节: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文章中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并加深理解;3.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
第四节: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回顾;2.提出延伸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中的表现;2.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展开,通过学习领会文章描绘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语言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存在个别学生对生词理解较困难的问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四、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理解“泪”的含义,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铺垫。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玉门关1.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地理位置: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
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3.景区介绍: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
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公里。
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五岳的传说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一说始于汉武帝。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
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
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
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
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
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
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边塞诗1.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2.边塞诗题材介绍:边塞风光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3.边塞诗的创作背景: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
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
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
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
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南望、又一年”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