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水循环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2.研究作业:鼓励学生选取一个与水资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城市内涝、农业灌溉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提交一份不少于500字的研究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能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讨论节水措施和水资源保护策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找到答案。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期末通过测试、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同时,提出引导性问题:“水是如何在这些不同的地方流动和循环的?”“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自然水体的循环过程,收集数据,撰写考察报告。
-与社区合作,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播水资源保护的知识。
5.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蒸发:讲解水从地表和植物体表面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强调太阳辐射对蒸发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案: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案:2.5 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2.5节“水循环”。
本节主要介绍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各种形态之间不断变换、循环的过程。
2. 水循环的原理:水循环主要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实现。
3.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地球上的水蒸发,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一定条件下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水再次蒸发,进入下一个循环;另一部分水则形成地表水(如河流、湖泊等)和地下水。
4. 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侵蚀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定义、原理和过程,掌握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难点: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以及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关于水循环的图片,如河流、湖泊、云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2. 知识点讲解:(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原理和过程。
(2) 分析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水循环的例题,如“解释为什么说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有关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水循环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2.5 水循环板书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2. 水循环的原理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3. 水循环的过程4. 水循环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为什么说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过程?2. 请举例说明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电子备课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表水通过____进入大气,又通过____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______。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__成小水珠或_____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_____成→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_____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花草上形成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汽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凝华)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附在花草上形成的。
想一想:
1.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世界水日”主题(每年3月22日
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人类应尽量减少各种水污染,并采用先进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便是水资源能够循环使用;其次,要提高水使用的效率和节约用水。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2农业灌溉,节约用水.
3科技处理,海水淡化
4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
5一水多用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思考:
(1)地球上的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层的?又通过什么途径回到地球?
(2)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水循露、霜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汽。这时候水蒸汽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以及凝华)
水循环教案初中物理
水循环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态变化。
3. 理解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态变化。
教学难点:1. 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态变化。
2.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图表、图片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运动的过程。
2.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介绍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蒸发(液态变为气态)、凝结(气态变为液态)、降水(液态变为固态或液态)、径流(固态或液态变为液态)。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揭梦昀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实验为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物态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物态变化。
2. 强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标注各个环节的物态变化。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水循环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物态变化,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免费教案往往内容相对比较贫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八年级物理最佳教案《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设计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设计说明这节课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也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向学生介绍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以及水资源的珍贵,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以及科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自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本节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启迪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介绍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叙述了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了解,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2.通过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等活动,增强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教学难点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水资源的相关图片、多媒体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小水滴的梦想我叫小水滴,住在一个偏僻的水洼里。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水洼里、在小溪里畅游。
有一天,风伯伯告诉我们,河流的远方是大海,大海有着蔚蓝色的宽广胸怀。
那时我就梦想着去大海,去更大的舞台。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嬉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悠悠地进入了高空。
哇!新的旅行开始了!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变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的我和其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初中物理22水循环
初二物理学案(23)内容:水循环出题人:薛秀琴审核人:胡富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水循环阅读并完成课本中的水循环示意图。
例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变成 .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转变成。
物态变化的六种具体形式为:、、、、和。
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转移。
例2.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干了:;(2)冰雪消融:;(3)自来水管“出汗”:;(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7)深秋晚间会“下霜”:;(8)湿衣服干了:;(9)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10)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例3.物质从变成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冰熔化的条件是和。
三、热传递现象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所以热传递的条件是。
在热传递过程传递的能量是,发生物态变化时,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增加”或“减少”)例 4.如图所示,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在甲容器底部加热,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7.家长参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2.设计一系列阶梯式的探究活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复杂的分析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初级阶段: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煮沸水时的蒸发、雨后的积水等,让学生感知水循环的存在。
-中级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蒸发表、模拟降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高级阶段:分析全球水循环对气候、生态、水资源分配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6.创设开放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
7.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解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图片,如云层的形成、雨水的降落、河流的流向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细节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以巩固。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过程的整体概念。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二节《水循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2. 掌握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3. 理解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2. 能够分析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3. 能够解释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难点: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水循环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体分布,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的?”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的图片,讲解各类水循环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循环1. 定义: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
2. 过程:蒸发、降水、径流。
3. 地理意义:维持地球水资源的平衡,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
4. 类型及其分布:(1)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蒸发,形成降水,流向陆地,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陆地内水循环:地表水蒸发,形成降水,流向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返回地表。
(3)高山冰雪水循环:高山冰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高山冰雪。
5. 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答案: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径流三个过程。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术语。
3. 能够解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2. 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投影仪。
2. 实验器材:水、容器、烧杯、热板、温度计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吗?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关键词汇,确保学生对水循环有基本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是如何与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三、实验设计与观察(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每组给予一定的实验器材,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3.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循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真实的水循环案例,如干旱地区的水循环问题,海洋水循环的影响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水循环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
3.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其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过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就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定义、意义、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能量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节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2. 能够分析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水循环图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水循环。
2. 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讲解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3. 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5.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地球上的水循环板书内容:1. 水循环基本概念2. 地表水来源3. 水循环过程4. 水循环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知识拓展方面,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水循环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了解到水循环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水资源问题,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节水宣传、环保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5.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出以下讨论话题:
1.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影响最大?
2.请举例说明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3.如何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待和保护水资源?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接着,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以及它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学案水循环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学案水循环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案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
一.学习目标
1、探究自然界中雨、雪、霜、雾、露等天气现象。
2、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认识水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难点
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物态循环、位置变迁、能量转化特征
三.预习
1. 预习本节基本知识
2. 收集整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3. 调查水污染情况和节水现状
4. 探究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措施
思考:我们学过的物态变化有哪些?哪些是吸热的?哪些是放热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同时,还涉及到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掌握蒸发、凝结、降水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联系和作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原理,蒸发、凝结、降水等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循环。
2. 知识讲解:(1)蒸发:解释蒸发的概念,演示蒸发过程,让学生了解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过程。
(2)凝结:讲解凝结的概念,演示凝结过程,让学生了解凝结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3)降水: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原理,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
(4)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水循环中的这两个环节。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某地区近年来水资源短缺,请你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水循环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原理、各环节的名称及其作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 列举两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的保护标语。
初中物理水循环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断地进行着从地面到大气层、再回到地面的循环过程。
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3.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稳定,调节气温,塑造地表形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水循环意义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地球上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断地进行着从地面到大气层、再回到地面的循环过程。
3. 展示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环节。
4. 分析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稳定,调节气温,塑造地表形态等。
5.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7. 总结与反思:强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各环节。
2. 调查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3. 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意义的短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后续学习更多关于水资源的课题打下基础。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设计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及其定义。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 理解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实验材料:水、容器、热源等。
3. 教学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观察到过水的循环现象?请举例说明。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
2. 解释每个过程的定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放在热源上进行加热。
2.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蒸发和凝结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蒸发?为什么蒸汽会凝结成水滴?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解释这些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2.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基本原理。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1. 展示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应用,如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循环对气候的影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Step 6: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5节水循环。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 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4. 学会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地球仪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3.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体会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5. 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6. 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抗旱、防洪等。
六、板书设计水循环:1. 蒸发2. 降水3. 地表径流4. 地下径流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学家或水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水循环
1.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如下图所示
雨水汇聚成流,流入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积雪升华,直接变成水蒸气,也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水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凝固成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聚合到一定大的程度,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积雪融化后变成水。
雨水和雪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如此循环重复
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解析】
雨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水下落便形成雨.由题中情景可知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答案】A.
2.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
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
【解析】
从云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下地面,即水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溶化成雨落向地面【答案】C
3.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 ) A.冰雹B.小雪
C.雾D.霜冻
【解析】
解决此类物态变化的关键是找出物质的前后状态,然后根据概念判断。
冰雹市小水滴凝固而成;雾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冻市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C
1.淡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倡导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然而生活中常有一些细节被人们所忽略,如水龙头不拧紧会滴水,假设某水龙头没拧紧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测得每滴水的体积为O.05cm3,照此计算,这只水龙头连续滴水一个月(按30天计)会流失约多少千克的水?(提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lkg=lO3g)
【答案】1.25920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