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作者刘素彦梁爱华等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
自1985 年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相继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一系列旨在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用药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提供了保障。
2020 年,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8 种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贡献。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风险防控思路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客观信息,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生产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不良反应;风险防控措施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5ZX09501004);中国中医科学院自选课题 ( ZZ-13-035-10,ZZ10025,ZZ13-YQ-05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项目(ZXKT19014,ZXKT17060,ZXKT17022)自1963 年《中国药典》收录第一个中药注射剂以来,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 世纪末期和21 世纪前10年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广泛。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可分为理血剂、清热剂、补益剂、开窍剂、抗肿瘤剂、解表剂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类疾病、肿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随着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控制中药注射剂风险。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
五、疗程合理 临床上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日的, 需要连续用药至一定的次数或时间,这一过程称为疗程。疗 程长短和用药间隔时问,是根据病情、药物的作用和体内代 谢过程来决定的。 中药注射剂也应有用药疗程,但丰H相关研究还不够充 分。说明书上一般有给药的疗程,临床遵照执行时也要把握 “中病即止”的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在于快速取效,适 用于急症处理,对于慢性病证,其风险较口服用药大。因此, 取效后可改用口服制剂,避免长期使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 事件。用药后若无显著疗效,应改变治疗方案,更换其他药 物。
另外,患者用药时的身体状态与不良反应的发 生也有关联.空腹、饥饿、精神紧张、过度疲倦时 均易发生不良反应。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若患者精 神状态不佳或空腹,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过敏反 应和胃肠道反应等。
三、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对药品依法审评的结论,也是规 范临床医护人员正确用药的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药品管理法》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作了严格而明 确的规定,以保证药品说明书内容的规范性及准确 性。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阅读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并 根据说明书的要求予以合理应用,是保证中药注射 剂有效发挥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二、因人制宜 人的休质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 因、体内代谢酶、免疫系统、生活环境及健康状况 等有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用药时需加 以注意。 过敏体质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且在正常剂量 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 应;这类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 就比较高;对某种中药注射剂或其中某种成分过敏 的患者.不宜使用同类或含有同种成分的注射剂。
六、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组织器官发育不成 熟,对药物作用敏感,比成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据河南省食晶药品评价中心数据显示,在涉及清开 灵注射液的3 660例ADR/ADE报告中,0~14岁儿 童861例,占总例数23.52%,其中,3岁以下儿童 364例,占儿壹总数42.28%。说明儿童不良反应发 生率高于成人,尤其3岁以下为高。另有研究报道 2000~2010年间106篇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 中,儿童病例占69.01%。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为确保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的安全性和制剂质量可控性⽽定。
包括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与凝聚检查法。
中药注射剂可参照本指导原则提供的检查法进⾏检查项⽬的适⽤性研究。
检查限值 检查限值可按以下各项⽬内容要求进⾏研究。
1.异常毒性检查法 ⑴按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法求得中药注射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低致死量(LD5),并了解其毒性反应症状。
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或其他注射途径,观察时间为48⼩时。
⑵如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或缓慢注射)每只⼩⿏0.8ml仍未见死亡或毒性反应,可以该剂量作为异常毒性检查限制。
2.降压物质检查法 ⑴确定供试品对⿇醉猫能否引起⾎压下降以及降压值与剂量间的相关性。
⑵⼀般根据临床⽤药剂量估算供试品的剂量限值。
⑶如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2ml/kg剂量未见降压剂量可以作为给药限值。
⑷凡有可能产⽣类组胺样急性降⾎压杂质的输液剂和静脉注射剂均应设定降压物质检查。
3.过敏反应检查法 ⑴观测供试品对豚⿏腹腔注射(或⽪下注射)和静脉给药急性毒性反应。
⑵根据豚⿏毒性反应剂量和临床反应剂量确定豚⿏致敏剂量和攻击剂量。
⑶研究预试验应取⾄少9只豚⿏,分3组,三次致敏后,在⾸次致敏⽇后14⽇、21⽇、28⽇进⾏攻击以确定攻击反应时间。
⑷必要时,预试验采⽤半成品进⾏致敏和攻击研究,以确定该注射剂成分和⼯艺有⽆致敏的可能性。
4.溶⾎与凝聚检查 按溶⾎和凝聚检查法观察供试品原液和稀释液有⽆溶⾎和凝集反应、如为阳 性反应,应测定⽆反应的最⼩稀释度,以确定规定稀释限值。
以上研究确定限值后,⾄少应进⾏三批以上供试品进⾏检查验证。
异常毒性检查法 本法系将⼀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体内或⼝服给药,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种⽅法。
供试验⽤的⼩⿏应健康合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009-02-28 21:23:41|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指导原则为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根据注射剂的处方、原(辅)料来源、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项目的适用性研究。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置所有安全性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法。
如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影响热原检查时,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二)、肌内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
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
二、化药(包括抗生素、生化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
(二)肌内用注射剂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 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
附件2: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指导已上市中药注射剂的深入研究,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根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国食药监办[2009]28号)和《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结合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实际情况,制定本基本技术要求。
一、药学研究(一)原料1.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及用量应与国家标准一致。
2.中药注射剂处方中的原料应为具有法定标准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提取物、药材、饮片等。
无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应建立其质量标准,并附于制剂质量标准后,仅供制备该制剂用。
3.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
应固定药材的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贮存条件等,建立相对稳定的药材基地,并加强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种植(GAP)的药材。
药材标准中包含多种基原的,应固定使用其中一种基原的药材。
无人工栽培药材的,应明确保证野生药材质量稳定的措施和方法。
如确需固定多个基原或产地的,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并保证药材质量稳定。
处方中饮片的生产企业、炮制方法和条件应固定,药材来源及饮片质量应具有可追溯性,药材的要求同上。
4.中药注射剂所用原料应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其质量标准,必要时增加相关质量控制项目,如指纹图谱、浸出物检查等,以体现原料的特点以及与制剂质量控制的相关性,保证原料的质量。
5.处方中含有批准文号管理原料的,应固定合法来源,严格进行供应商审计,其生产条件应符合GMP要求;应提供生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原料执行标准、批准文号、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等。
(二)辅料及包装材料1.中药注射剂用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应与国家标准一致。
包装材料应与批准的一致。
2.注射用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应固定生产企业,严格进行供应商审计,应提供生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等,进口辅料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原则:注射剂应符合药典标准,确保其成分的纯度、质量和规格等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2. 适应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应明确适应症,即明确其使用范围和针对的疾病,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合理掌握使用剂量和治疗方案。
4. 禁忌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禁忌症,如对某些成分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应遵守禁忌症原则,禁止使用。
5. 剂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剂型应便于使用和管理,同时剂型选择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6. 疗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调整,过长或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依赖。
7. 不良反应监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宣传和教育原则: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注射剂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的认识程度。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导言:注射剂是医疗领域中常用的药物给予途径之一,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注射剂的储存、选择、使用和处置等方面探讨注射剂的安全性指导原则。
1. 注射剂的储存1.1 温度要求:不同类型的注射剂在储存时要求不同的温度,一般分为常温、冷藏和冷冻三种条件。
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储存区域,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进行储存。
1.2 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注射剂应分别存放,防止交叉感染和混淆使用。
1.3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储存的注射剂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条件。
2. 注射剂的选择2.1 药物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注射剂。
如抗生素类药物可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局部或全身给药。
2.2 药物规格: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规格和剂量的注射剂,避免出现用量错误或过量的情况。
3. 注射剂的使用3.1 药物准备:在使用注射剂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戴手套、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外观。
3.2 注射部位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注射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 注射技巧: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皮肤消毒、针头插入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以确保注射剂能够准确地进入患者的体内。
4. 注射剂的处置4.1 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进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2 药物残余物:使用后的药物残余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严禁随意倾倒或外泄。
结语: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给药途径,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从储存、选择、使用和处置等方面保障注射剂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整理编写。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指导原则通常涉及药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等多个方面,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品在再评价过程中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指导原则中的一些关键方面:
1.质量再评价:
•包括对原始生产批次的药品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药典或相关标准。
•对关键质量特性(如成分含量、纯度、微生物限度等)进行再评估。
2.安全性再评价:
•对原始生产批次的药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毒性成分、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再评估。
•考虑可能存在的新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等信息。
3.有效性再评价:
•对原始生产批次的药品进行有效性评估,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符合预期。
•考虑可能存在的新的疗效信息、患者反应等。
4.生产工艺再评价:
•对原始生产工艺进行再评估,确保其能够稳定生产合格的药品。
•考虑可能存在的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变更等。
5.稳定性再评价:
•对药品的稳定性进行再评估,确保其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和有效性。
•考虑可能存在的新的稳定性信息、保存条件变更等。
6.法规遵从再评价:
•确保药品的生产和再评价过程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包括药品管理法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等。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具体原则可能根据具体的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和具体药品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再评价时,通常需要依赖专业的药品监管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独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机构。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评价的指导原则可能会进行更新和调整,因此建议参考最新的法规和行业标准。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我们谈论中药注射剂之前,先来聊聊中药这个大家伙。
说实话,中药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藏着无数的宝贵经验,时不时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中药注射剂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咱们得掌握一些“内功心法”,才能更好地让它发挥作用。
1.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1.1 直达病灶,见效快大家都知道,中药的传统服用方式一般都是汤剂、丸剂,那种慢慢来,等得心急火燎的感觉,真是让人捉急。
但中药注射剂呢,就像一位飞毛腿,迅速直达病灶,效果杠杠的!想想看,咱们有时候感冒发烧,喝药能不能立刻好,那是看缘分的。
而打针,一下子,药物就像开了挂,迅速进入血液,给你来个及时雨,让你“瞬间脱胎换骨”,真是太爽了!1.2 剂量精准,个性化调配说到剂量,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中药注射剂的好处在于,它能精准控制每一剂量。
我们就像调配调料一样,给每个人量身定制。
大多数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吃药一晚上,精神焕发,有的人却反应平平。
这就得靠医生的“火眼金睛”来调整剂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2. 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1 选药谨慎,配伍有道中药讲究的是“对症下药”,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用药前,医生得好好问问你,什么病、什么症状,真是不能马虎。
就像给菜调味,盐多了咸得很,少了又淡得可怜,药也是如此。
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非常讲究,像是调和的乐队,乐器搭配得当,才能演出一曲动听的乐章。
2.2 观察反应,及时调整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还得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是用药后,患者脸色变得苍白,心跳加速,那可得小心了,像一阵狂风暴雨。
医生得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立马停药,确保患者的安全。
毕竟,咱们是为患者的健康而战,不能掉以轻心。
3. 中药注射剂的未来3.1 科技助力,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和应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未来,咱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新技术,比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能够让中药注射剂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修订稿)这一指导原则是由临床使用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决定的。
注射安全性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热原检查、异常毒性检查、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抗高血压物质检查、溶血和凝血检查等,根据注射处方、原(辅)材料来源、工艺、药品种类等设置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研究检验项目的适用性。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和静脉注射应设置所有安全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及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
如果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兔子的急性毒性反应,并影响热原试验,则可选择细菌内毒素试验。
(2)肌肉注射应设置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目。
如果原材料和工艺容易污染热原,且量大,则必须考虑热原检查项目。
2、化学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生化药物)注射(I)静脉注射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当使用的原材料为动物源性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果成分结构不清楚或可能污染有毒物质,且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则应考虑异常毒性检查项目。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当使用的原料为动物源性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果成分结构不清楚或可能污染组胺和组胺类降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目。
(2)肌肉注射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当使用的原料为动物源性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果成分结构不清楚或可能污染有毒杂质,且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则应考虑异常毒性检查项目。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药物分析-中国药典
药典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中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作出的强制性技术规定。
《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药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遵循,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准绳。
药典是收载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典。
我国的药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其英文名称是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ese颁布实施。
《中国药典》的沿革与进展一、ChP的历史沿革1953年版:第一版, 共收载531种;1963年版:第二版, 共收载1310种; 一部: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品。
1977年版:第三版,共收载1925种;一部: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
1985年版:第四版,共收载1489种;一部: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
1990年版:第五版,共收载1751种;一部: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品红外光谱集》出版。
1995年版:第六版,共收载2375种;一部: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物、生物制品及辅料;《临床用药须知》、《药品红外光谱集》、《中药彩色图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出版。
2000年版:第七版,共收载2691种;一部: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中药成方制剂;二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首次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
2005年版:第八版,共收载3217种。
分为一部、二部、三部,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纳入其中,并单独列为《中国药典》三部;附录采用原子吸收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和有害金属。
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试行)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研制水平,加强研制的指导和管理,使其达到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要求,促使研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除执行《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注射剂项下有关规定及《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与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有关规定外,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特点,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应根据中医急、重症用药需要的原则,或以注射给药其疗效能明显优于其他途径给药者。
三、中药注射剂在新药审批管理中,属于中药新药第二类范围,因此其申报资料项目、相关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等均按第二类要求进行。
四、制备中药注射剂的单位必须具有制备注射剂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制备环境。
五、处方1.处方应体现源于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原则。
2.应以中医药理论、文献古籍、经验或现代有关该品种研究成果等情况来阐述选题目的与处方依据。
3.复方组成一般应无配伍禁忌。
处方药味宜少而精。
4.处方组成可以是单方或复方。
处方中的组份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净药材。
5.以有效成分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一类新药要求报送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6.以有效部位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非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二类新药要求报送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7.单方中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若药材原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必须补报相应资料,连同省级药品标准资料按三类药材的要求一并整理后随制剂一起上报,如符合要求,该药材可作为国家药品标准认可;若药材为未制定法定药品标准者,则须按其相应类别报送有关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审定。
药品生产监督中药制剂检查重点内容和检查方法指导原则
药品生产监督中药制剂检查重点内容和检查方法指导原则中药制剂是指以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为原料生产的制剂产品,在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关注原药材的质量控制(鉴别、检验)、贵细药材的足量投料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等环节。
化学类口服制剂检查内容参照通则部分检查,在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关注含量均一性、稳定性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1.人员检查方法:检查相关人员学历原件,检查人员花名册、企业任命文件和工作经历,检查相关岗位职责、培训档案,与相关人员交流并检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其履职能力。
检查内容:1.1是否配备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
1.2相关专职人员专业学历、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和实际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1.3是否有文件规定专门人员的岗位职责,职责是否包括: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取样、鉴别、质量评价、专业知识培训、标本管理等要求,实际工作中是否履行了相关职责。
2.厂房、设施、设备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厂房布局及设施、设备。
检查内容:2.1中药前处理厂房产尘房间是否安装捕尘设施;2.2中药提取浓缩厂房是否有良好的排风设施;2.3浸膏的配料、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区域的洁净级别是否与其制剂配制区域一致。
2.4直接入中药饮片粉碎、过筛、混合操作的厂房操作是否密闭并按洁净区管理。
2.5提取后的中药废渣的暂存、处理是否有专门区域。
2.6中药的提取、浓缩、収膏工序是否使用密闭设备,是否具备在线清洁功能。
3.物料检查方法:检查物料接收、贮存操作规程和记录,检查供应商档案,检查养护操作规程和记录,现场检查仓库、物料及其货位标识检查库存药材、药品外观质量。
检查内容:3.1生产中药制剂使用的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是否从具备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购进。
3.2外购的中药提取物是否有国家药品标准,并仅用于处方规定以中药提取物投料的品种。
3.3中药注射剂所需的原药材是否由企业采购并自行加工处理。
3.4每次接收的中药材是否按照产地、采收时间、采集部位、药材等级、外形、包装形式分别编制批号;库存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外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
导原则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2010]395号
2
1
年
9
月
2
9
日
发
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原则(见附件1-7),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附件:1.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2.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4.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5.企业对中药注射剂风险控制能力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6.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风险效益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7.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计划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国药典2005版(中药一部)讲
7
a
(二)一部制剂通则增修订内容介绍 2.1.增修订概况及具体通则(剂型)情况
①概况
概况 通则总数
增订数 修订数 未修订数
05Ch.P 26
3 21 4
8
20Ch.P 26 5 8 13
a
②通则(剂型)具体收载情况
05
1丸剂、2散剂、3颗粒剂、4片剂、5锭剂、6煎
版 共 有 剂 型
膏剂、7胶剂、8糖浆剂、9贴膏剂(巴布膏剂、 橡胶膏剂)、10合剂、11滴丸剂、12胶囊剂、 13酒剂、14酊剂、15流浸膏剂 浸膏剂、16膏 药、17软膏剂、18凝胶剂、19露剂、20茶剂、 21注射剂、22搽剂 洗剂 涂膜剂、23栓剂、24 鼻用制剂(滴鼻剂)、25眼用制剂(滴眼剂)、26
四.每片长度与宽度按中线部位测量,不 得小于标识量 p6
三 . 维 持 含 蔗 糖 量 不 高 于 20 % 的 规 定 (作矫味剂) p8
一.含糖量不低于60%改为不低于45%
(定义,含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糖浆85﹪g/ml,64.7﹪g/g
药用糖浆65﹪ ,1860﹪g/ml以上
a
注射剂 p12
搽剂 p14
鼻用 制剂 眼用 制剂
四.关于附加剂,可加入渗透压、pH调节 剂、增溶、抗氧、抑菌、乳化、助悬剂 其中抑菌剂:原“注射量超过5ml审慎 选择”改为“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的 注射液不得加”。
四.因溶剂改变的一般质量要求:“以乙 醇为溶剂的检查乙醇量(原相对密度); 油剂除折光率增加相对密度。
2010年版《中国药典》生物检定部分修订内容
鉴别
随着对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实验动物 减少、替代、优化(3R:Reduction、 Replacement、Refinement)的实施,对 能用理化测定的药品,生物效价测定逐 渐降为鉴别项的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如USP升压素大鼠血压升高法用于鉴别。 2010年中国药典缩宫素注射液将子宫收 缩法放入鉴别项。
建立方法时对鲎试剂及样品的要求
同时使用两个鲎试剂厂家的鲎试剂
每个品种至少三批样品(上市品种应检 测两个以上生产厂家;新药需检测连续 生产的样品)。
确定内毒素限值
一般按公式L=K/M计算。M为人每公斤每小时临床最大用药 剂量,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确定。 儿童用药如大于成人,以儿童为准。 为保障安全用药,对于抗感染、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 等重症用的药品、需联合用药的药品,可根据计算值适当 调整,严格至计算限值的1/2或1/3。 对于体积在100ml以上(包括100ml)的复方静脉输液类品 种,内毒素限值一般按0.5EU/ml计。其他单方静脉输液品 种除另有规定外也可按用药剂量计算,以EU/mg或EU/U表 示。 对于美国、欧洲或日本药典已收载的,并已建立细菌内毒 素检查法的品种可参考国外药典规定的限值,与按公式计 算出的数值比较,以严格者为该品种的限值。如果使用的 是国外药典的限值,应以最新版本药典为准。
附录增修订主要特点
充分验证:
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新 建或新设立项目必须经不同实验室的 共同验证或适用性研究,如注射剂安 全性指导原则对方法学的适用性研究; 中药生物活性指导原则要求对方法的 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重现性)、适用性、科 学性进行了研究。
9301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为化学药品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制剂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包括异常毒性、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降压物质(包括组胺类物质)、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等项。
根据处方、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适用性研究。
其中,细菌内毒素检查与热原检查项目间、降压物质检查与组胺类物质检查项目间,可以根据适用性研究结果相互替代,选择两者之一作为检查项目。
一、注射剂安全性检查项目的设定1.静脉用注射剂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其中,化学药品注射剂一般首选细菌内毒素检查项;中药注射剂一般首选热原检查项,若该药本身对家兔的药理作用或对家兔的毒性反应影响热原检测结果,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项。
所用原料系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物时,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的静脉用注射剂,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所用原料系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物时,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的静脉用注射剂,如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检查项。
所用原料系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物时,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的静脉用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如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类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或组胺类物质检查项。
检查项目一般首选降压物质检查项,但若降血压药理作用与该药具有的功能主治有关,或对猫的反应干扰血压检测,可选择组胺类物质检查项替代。
中药注射剂应考虑设溶血与凝聚检查项。
2.肌内注射用注射剂所用原料系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物时,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的肌内注射用注射剂,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所用原料系动植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物时,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的肌内注射用注射剂,如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检查项。
多项选择题_33206
多项选择题1.药典是。
(ABDE )A.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B.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C.记载最先进的分析方法D.具有法律约束力E.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2.需置棕色瓶中贮藏的滴定液有。
(BC )A.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B. 亚硝酸钠滴定液C. 高氯酸滴定液D.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E.盐酸滴定液3.需临用新制的试液有。
(BD )A.氢氧化钠试液 B.氢氧化钡试液C.碘化铋钾试液D.硫酸亚铁试液 E.次氯酸钠试液4.高效液相色谱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可以改变的有。
(BCD )A.固定相种类 B. 流动相流速C.柱温D.检测器的灵敏度E.检测波长5.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中,是系统适用性试验中更具实用意义的参数。
( AD )A.重复性 B. 拖尾因子C.理论板数D.分离度E.对称性6.下列药品中需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的是。
(ACD )A.丙酸氯倍他索乳膏 B. 阿斯匹林片C.雄胆眼药水D.正骨水E.葡萄糖注射液7.以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进行标定的滴定液有。
(AB )A.盐酸酸滴定液 B. 硫酸滴定液C.硫酸铈滴定液D.碘滴定液E.EDTA滴定液8.2010年版药典二部收载的指导原则有。
(ABD )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B.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C.中国生物制品指导原则D.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E.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性应用指导原则9.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杂质系指。
(AD )A.生产工艺或原辅料带入的杂质B. 变更生产工艺或变更原辅料而产生的新杂质C.掺入或污染的外来物质D.经稳定性试验确证的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E.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10.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DE )A.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者其他致病菌时,应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B.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独立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1.13•【文号】国食药监办[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医药创新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独特手段,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相应技术要求有了较大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国家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
现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作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局反馈。
附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九年一月十三日附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局制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按照“全面评价、分步实施、客观公正、确保安全”的原则,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通过开展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全面排查分析评价、有关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和再注册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秩序,消除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任务目前,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不充分、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合理用药指导不足、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
应结合辖区内中药注射剂药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深入具体地对每个品种、每个企业进行风险排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中发现的有关处方、生产工艺、药品标准、药品说明书等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ⅩⅧB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制剂质量可控性而定。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包括热原(或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降压物质、
过敏反应物质、溶血与凝聚等项。
根据处方、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
查项目并进行适用性研究。
一、中药安全性检查项目的设定
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热原(或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过敏反应、溶血与
凝聚等安全性检查项,必要时还应考虑设降压物质检查项,但功能主治中具有与
降血压相关内容的注射剂除外。
由于中药注射剂中致热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
首选热原检查项,但若该药本身的药理作用或对家兔的毒性反应影响热原检测,
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项。
肌内注射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等检查项。
二、安全性检查方法和检查限值确定
检查方法和检查限值可按以下各项目内容要求进行研究。
研究确定限值后,
应进行三批以上供试品的检查验证。
1.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
本法系利用家兔(或鲎试剂)测定供试品所含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的限量
是否符合规定。
不合格供试品在临床应用时可产生热原反应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
果。
检查方法参照热原检查法(附录ⅩⅢA)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附录Ⅹ
ⅢD)。
设定限值前研究热原检查应做适用性研究,求得对家兔无毒性反应、不影
响正常体温和无解热作用剂量;细菌内毒素检查应进行干扰试验,求得最大无干
扰浓度。
限值确定热原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限值根据临床一小时内最大用药剂量
计算。
热原检查限值可参照临床剂量计算,一般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供
试品剂量的2~5 倍,供试品注射体积每公斤体重一般不少于0.5mL,不超过10mL。
内毒素检查限值按规定要求计算,由于药物和适应症(如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药等急重病症用药、儿童老人用药、复合用药、大输液等) 的不同,限值可适
当严格,至计算值的1/3~1/2,以保证安全用药。
热原限值剂量应不影响正常体温,内毒素测定浓度应无干扰反应。
如有干扰
或影响,可在正文中增加稀释浓度、调节PH 和渗透压、或缓慢注射等排除干扰
或影响的特殊规定。
2.异常毒性检查
本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
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品的不合格表明药品中混有超过正常
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检查方法参照异常毒性检查法(附录×××\u65289X。
设定限值前研究参考文献数据并经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毒性试验确定该注射
剂的急性毒性数据(LD50 或LD1 及其可信限)。
有条件时,由多个实验室或多种
来源动物试验求得LD50和LD1数据。
注射速度0.1ml/秒,观察时间为72 小时。
如其它给药途径应进行相应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
设定限值异常毒性检查的限值应低于该注射剂的正常毒性剂量,考虑到实
验室间差异、动物反应差异和制剂的差异,建议限值至少应小于LD50可信限下限
的1/4(建议采用1/4~1/8)或小于LD
1/3(建议采用1/3~1/6) ,
1可信限下限的
1/4 或LD1如半数致死量与临床体重剂量之比小于20 可采用LD
50可信限下限的
可信限下限的1/3。
静脉注射最大剂量0.8ml/20g 仍未见毒性反应或死亡,可以此作为检查限值。
如有动物、给药途径和时间、观察指标和时间等方法和限值的特殊要求在正文项下另作规定。
3.降压物质检查
本法系通过静脉注射限值剂量供试品,观察对麻醉猫的血压反应,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降压物质是否符合要求。
供试品的不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限值以上的影响血压反应的物质,临床用药时可能引起急性降压不良反应。
检查方法参照降压物质检查法(附录×××\u65289X。
设定限值前研究供试品按一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后(供试品溶液
与对照品溶液的注射体积一般应相同,通常为0.2~1ml/kg),观察供试品对猫血压反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设定限值以临床单次用药剂量的1/5~5 倍作为降压反应物质检查剂量限
值,急重病症用药尽可能采用高限。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原液静脉注射1ml/kg 剂量未见降压反应,该剂量可
作为给药限值。
4. 过敏反应检查
本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皮下或腹腔注射入豚鼠体内致敏,间隔一定时间后
静脉注射供试品进行激发,观察豚鼠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以此判定供试品是否
符合规定。
供试品不合格表明注射剂含有过敏反应物质,临床用药时可能使患者
致敏或产生过敏反应,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检查方法参照过敏反应检查法(附录×××\u65289X。
设定限值前研究测定供试品对豚鼠皮下(或腹腔)和静脉给药的无毒性反
应剂量。
必要时,可采用注射剂的半成品原辅料进行致敏和激发研究,确定致敏
方式和次数,在首次给药后14、21、28 天中选择最佳激发时间。
设定限值致敏和激发剂量应小于该途径的急性毒性反应剂量, 适当参考
临床剂量。
一般激发剂量大于致敏剂量。
常用腹腔或皮下注射途径致敏,每次每
只0.5ml, 每只1ml 静脉注射激发。
如致敏剂量较小,可适当增加致敏次数。
5.溶血与凝聚检查
本法系将一定量供试品与2%兔红细胞混悬液混合,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其
对红细胞的溶血与凝聚反应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方法参照溶血与凝聚检查法(附录×××\u65289X。
设定限值前研究对注射剂原液和稀释液进行溶血与凝聚实验研究, 指标
除目测外可增加比色法和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方法,同时观察溶血和凝聚,确定
无溶血和/或凝聚的最大浓度。
设定限值以无溶血和/或凝聚的最大浓度的1/2 作为限值浓度,一般应高
于临床最大使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