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79例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分析

79例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分析

79例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分析李 凡,温庆荣,郑胤强,马 莉,郭 芸(赣州巿妇女儿童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79例自然流产绒毛采用直接法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常规制片,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42例;异常率为53.16%。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行染色体检查,对自然流产的病因、诊断及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中图分类号:R 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09)03-0376-02自然流产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

合子内在的缺陷是引起胚胎早死及自发流产的重要原因。

我室对79例自然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79例绒毛来自因有自然流产先兆,前来我院妇科门诊、遗传门诊就诊以及在妇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均B 超检查提示:/胚胎停育0或难免流产,而行清宫术(流产胚胎为孕37~84天,孕妇年龄20~36岁)1.2 方法 在无菌负压吸宫术中获得绒毛组织,置无菌生理盐水中进行挑选,选出优质绒毛组织5~7m g 剪碎置10mL 的离心管,加入1%枸橼酸钠3~4mL 及秋水仙素(最终浓度为0.5~0.6L g /mL)混匀,置37e 水浴箱中15m in ,取出加固定剂(甲醇B 冰醋酸=3B 1)0.5mL 混匀,以1500r /m i n 离心3m i n ,弃上清液。

加固定液3mL 混匀,置室温固定15m i n ,离心弃上清液。

再重复固定一次。

加60%冰醋酸数滴后再加固定剂数滴,离心弃上清液。

加新配固定剂数滴混匀,滴于预热玻片上,56e 烤箱烤片14h 。

G 显带,核型分析3个,计数20个以上。

结构异常或嵌合体增加计数及分析。

同时,对79例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按照I SC N (1995)描述核型。

211131305_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211131305_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08.010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胡勤,叶强,周子靖,金朝ә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㊂方法采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N V-S e q)技术对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胎儿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测,其中自然流产标本141例,指征引产标本69例㊂结果自然流产组织141例,指征引产组织69例均检测成功㊂141例自然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65例,检出率为46.1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2例,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69例指征引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28例,检出率为40.5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0例,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㊂结论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是导致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的主要原因,采用C N V-S e q技术检测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组织有利于查找遗传学病因,对再次生育指导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稽留流产;指征引产;染色体异常中图法分类号:R715.5;R71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08-1063-05A n a l y s i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b y w h o l e g e n o m e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HU Q i n,Y E Q i a n g,Z H O U Z i j i n g,J I N Z h a o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Z i g o n g M 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H o s p i t a l,Z i g o n g,S i c h u a n64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c i t a t i o n a n d 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M e t h o d s L o w d e p t h a n d h i g h t h r o u g h p u t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C N V-S e q)t e c h n i q u e w a s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c h r o m o s o m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s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f e t u s e s, i n c l u d i n g141c a s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a n d69c a s e s o f i n d u c e d l a b o r t i s s u e.R 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141 c a s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a n d69c a s e s o f i n d u c e d l a b o r t i s s u e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T h e r e w e r e65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46.10%),i n c l u d i n g46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12c a s e s o f u n k n o w n o r b e n i g n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 t i o n,7c a s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t i o n.A t o t a l o f28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40.58%)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i n c l u d i n g13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 a n d5c a s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 t i o n.C o n c l u s i o n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n u m-b e r a n d s t r u c t u r e)i s t h e m a i n c a u s e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a n d i n 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a b o r t i o n a n d i n-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 b y c h r o m o s o m e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h e l p f u l t o f i n d t h e g e n e t i c c a u s e, w h i c h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f e r t i l i t y g u i d a n c e a g a i n.K e y w o r d s:h i g h-t h r o u g h p u t w h o l e g e n o m e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d e l a y e d a b o r t i o n;r e-f e r s t o t h e i n 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y自然流产指非人为目的造成的流产,在所有临床妊娠中,大约15%会发生自然流产[1]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龄㊁生殖器官异常㊁黄体功能不全㊁配偶精子异常㊁妊娠感染㊁初产妇㊁自然流产史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2]㊂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自然流产,并且可增加后续妊娠失败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㊂国外有研究表明, 50%的自然流产存在染色体异常,包括嵌合体㊁结构和数目异常,如三体㊁单体㊁多倍体和X单体[3]㊂因此,分析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有助于了解终止妊娠的病因,以及改善自然流产患者后续妊娠的管理㊂在所有孕妇中,胎儿结构异常占3%,几十年来,基于超声波的筛查一直是常规产前检查的组成部分,可发现明显的结构异常,临床推荐引产并查找畸形原因[4]㊂大约一半的主要结构异常可以在妊娠前3个月检测到,包括颅内/无脑畸形㊁腹壁缺陷㊁前脑无裂畸形和囊性水瘤等㊂然而,由于有些器官㊁系统的持续发展,部分异常直到怀孕后期才会显现出来㊂随着检查能力及经㊃3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基金项目:四川省自贡市科学技术局重点项目(2019Y L S F35)㊂作者简介:胡勤,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产前诊断的分子遗传学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方面的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 452672995@q q.c o m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验的增加,让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详细检查成为可能,目前在有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广泛进行胎儿神经超声图和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专门检查㊂当产前检查发现重大结构异常时,建议使用染色体芯片或者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基因组分辨率[5]㊂本研究选取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胎儿组织,采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N V-S e q)技术检测其染色体,并分析染色体与自然流产组织及指征引产胎儿组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孕妇的141例流产组织和69例胎儿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自然流产排出的绒毛组织㊁稽留流产行清宫术后留取的标本及有临床指征需要引产的胎儿组织㊂其中自然流产标本141例,指征引产标本69例㊂自然流产组织孕妇平均年龄(29.89ʃ4.45)岁,受检时平均孕周(9.50ʃ1.52)周,平均自然流产次数(1.29ʃ0.94)次;指征引产组织孕妇平均年龄(27.28ʃ3.88)岁,受检时平均孕周(20.52ʃ5.82)周㊂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方法1.2.1取样自然流产组织为小孕周时,取约10 m g新鲜绒毛组织;可见胎儿组织时,取1c mˑ1c m 胎儿组织标本㊂使用生理盐水多次漂洗,除去血液㊁污物后剪碎㊂1.2.2基因组D N A提取采用博奥生物集团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 N A,裂解液和蛋白酶K消化组织过夜,后续纯化和收集D N A,用于高通量测序检测; N a n o D r o p2000(美国T h e r m o F i s h e r s c i e n t i f i c I N C)测定D N A浓度,保证建库用量大于600n g,A260/A280为1.8~2.0,置于-70ħ冰箱储存备用,避免标本D N A反复冻融㊂1.2.3基因组建库将600n g基因组D N A通过片段化酶消化为片段,将末端修复,加上特异序列标签后扩增短片段,采用S Y B G r e e n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为测序做准备㊂1.2.4测序检测及结果判读采用博奥生物集团I o n T o r r e n t测序平台对标本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设置检测400个F l o w s㊂芯片质控I S P L o a d i n g>75%,P o l y c l o n a l<35%,L o w Q u a l i t y<10%,T o t a l R e a d s>75M b,每个标本数据量>3.5M b㊂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及ȡ5M b的微缺失和微重复进行分析㊂通过人类染色体不平衡和表型数据库D E C I P H E R(h t t p s://d e c i p h e r.s a n g e r.a c. u k/i n d e x)㊁C l i n G e n(h t t p s://w w w.c l i n i c a l g e n o m e. o r g)㊁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 I M,h t t p s:// w w w.o m i m.o r g)和基因组变异数据库(D G V,h t-t p://d g v.t c a g.c a/d g v/a p p/h o m e)等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检出C N V的性质,进行结果判读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6],将检测标本中发现的C N V s分为以下5个级别:明确致病性C N V㊁可能致病C N V㊁良性C N V㊁可能良性C N V㊁临床意义不明C N V㊂2结果2.1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组织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结果比较纳入本研究的141例自然流产组织和69例指征引产组织均检测成功,数据达到质控标准㊂染色体异常93例,检出率为44.29%(93/210)㊂141例自然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65例,检出率46.1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2例㊂69例指征引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28例,检出率40.5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0例㊂2.2染色体数目异常分析(1)65例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占异常染色体的70.77%,其中三体型33例,单体型11例(T u r n e r 综合征10例,21号染色体单体1例),三倍体2例(多重S T R位点分析验证一致)㊂(2)28例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43%,其中三体型9例,单体型4例,均为T u r n e r综合征㊂9例三体中有7例为18号染色体三体,均因为B超检查提示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诊断,其中4例胎儿水肿合并淋巴水囊瘤,2例胎儿多发畸形, 1例胎儿为足内翻;另外2例三体分别为13号染色体三体和21号染色体三体,表现为胎儿唇裂㊁全身水肿和先天性心脏病㊂4例T u r n e r综合征均表现为水肿㊁淋巴水囊瘤㊂见表1㊂表1 C N V-S e q技术检测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n(%)]检测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数目异常(n=46)指征引产组织数目异常(n=13)S e q(2)ˑ32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5)ˑ35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6)ˑ36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7)ˑ37号染色体三体2(4.35)0(0.00)S e q(8)ˑ38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9)ˑ39号染色体三体6(13.04)0(0.00)㊃4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续表1 C N V-S e q技术检测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n(%)]检测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数目异常(n=46)指征引产组织数目异常(n=13) S e q(12)ˑ312号染色体三体3(6.52)0(0.00)S e q(13)ˑ313号染色体三体4(8.70)1(7.69)S e q(15)ˑ315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16)ˑ316号染色体三体8(17.39)0(0.00)S e q(17)ˑ317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18)ˑ318号染色体三体1(2.17)7(53.85)S e q(20)ˑ320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21)ˑ121号染色体单体1(2.17)0(0.00)S e q(21)ˑ321号染色体三体1(2.17)1(7.69)S e q(22)ˑ322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x o)ˑ1T u r n e r综合征10(21.74)4(30.77)三倍体69,X X Y三倍体2(4.35)0(0.00)2.3染色体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㊂见表2㊂表2 C N V-S e q技术检出的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分析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1S e q[h g19]3q29(193.04~197.84M b)ˑ3,S e q[h g19]5q35.2q35.3(174.70~180.72M b)ˑ1, S e q[h g19]22q11.1q11.2(17.06~18.62M b)ˑ33号染色体q29(193.04~197.84M b)位置存在约4.80M b的拷贝数重复;5号染色体q35.2q35.3(174.70~180.72M b)位置存在约6.02M b的拷贝数缺失; 22号染色体q11.1q11.21(17.06~18.62M b)位置存在约1.56M b的拷贝数重复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3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㊂自然流产组织2S e q[h g19]d e l(8)(p23.3p11.23), S e q[h g19]d u p(8)(q12.1q24.3)m o s 8号染色体p23.3p11.23(0.16~38.30M b)位置存在约38.14M b的拷贝数缺失;同时8号染色体q12.1q24.3(61.50~146.30M b)位置存在约84.80M b的拷贝数重复(拷贝数为2.6)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2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3S e q[h g19]X q25(122.90~123.18M b)ˑ1X染色体q25(122.90~123.18M b)位置存在约0.28M b的拷贝数缺失,临床表型特征为:X-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2型自然流产组织4S e q[h g19]d e l(11)(q13.3q14.1)11号染色体q13.3q14.1(69.30~82.90M b)位置存在约13.60M b的拷贝数缺失,常见特征包括发育迟缓㊁智力障碍㊁行为问题和独特的面部特征自然流产组织5S e q[h g19]2p25.3(0.02~3.04M b)ˑ3,S e q[h g19]13q21.2q34(61.58~115.10M b)ˑ12号染色体p25.3(0.02~3.04M b)位置存在约3.02M b的拷贝数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13号染色体q21.2q34(61.58~115.10M b)位置存在约53.52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6S e q[h g19]3q29(195.66~197.34M b)ˑ13号染色体q29(195.66~197.34M b)位置存在约1.68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7S e q[h g19]6p25.3p24.3(0.14~9.40M b)ˑ1, S e q[h g19]6q13q27(71.50~170.92M b)ˑ3[50%]6号染色体p25.3p24.3(0.14~9.40M b)位置存在约9.26M b的拷贝数缺失;同时6号染色体q13q27(71.50~170.92M b)位置存在约99.42M b拷贝数嵌合重复,嵌合比例约为50%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2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1S e q[h g19]3q22.3q25.1(138.08~151.16M b)ˑ13号染色体q22.3q25.1(138.08~151.16M b)位置存在约13.08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2S e q[h g19]10q23.2q26.3(88.70~135.44M b)ˑ310号染色体q23.2q26.3(88.70~135.44M b)位置存在约46.7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3S e q[h g19]11q24.2q25(124.30~134.94M b)ˑ111号染色体q24.2q25(124.30~134.94M b)位置存在约10.64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4S e q[h g19]8p23.2(2.34~2.78M b)ˑ3,S e q[h g19]17p13.3p13.2(2.48~3.80M b)ˑ18号染色体p23.2(2.34~2.78M b)位置存在约0.4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常染色体17号染色体p13.3p13.2(2.48~3.80M b)位置存在片段大小约1.32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5S e q[h g19]d u p(10)(q23.2q26.3)10号染色体q23.2q26.3(88.70~135.44M b)位置存在约46.7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致病性C N V㊃5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讨论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具有多发畸形㊁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7]㊂不明原因流产及指征引产主要原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不明原因流产组织中32.62%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指征引产组织中18.84%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7]㊂C N V-s e q技术除了能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问题外,还可以检测>5M b的染色体微小拷贝数变异,目前,C N V-s e q技术被应用于生长发育迟缓㊁多发畸形㊁智力障碍等表现的儿童㊁成人罕见病或者自然流产物㊁指征引产物原因分析,可对产前诊断中核型结果异常进行分析,但无法对异常片段的来源进行D N A水平分析,还可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行进一步遗传学检测等[8-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占异常染色体的70.77%(46/65),其中三体型33例,单体型11例(T u r n e r综合征10例,21号染色体单体1例),三倍体2例㊂不明原因自然流产高发原因核型分别为X O㊁T16㊁T9等,这些三体或单体核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嵌合,4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标本中13例为嵌合体㊂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43%(13/28),其中三体型9例;单体型4例,均为T u r n e r综合征㊂9例三体中有7例为18号染色体三体,均因为B超检查提示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诊断,其中4例胎儿水肿合并淋巴水囊瘤,2例胎儿多发畸形,1例胎儿为足内翻;另外2例三体分别为13号染色体三体和21号染色体三体,表现为胎儿唇裂㊁全身水肿和先天性心脏病㊂4例T u r n e r综合征均表现为水肿㊁淋巴水囊瘤㊂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外,本研究还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结构异常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㊂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㊂有1例自然流产组织受检原因为孕妇反复稽留流产3次,孕妇35岁,第4次怀孕同样不明原因流产,检测结果有3个染色体片段异常:(1)3号染色体q29(193.04~197.84M b)位置存在约4.80M b的拷贝数重复,q29区域共涉及41个蛋白编码基因,包含10个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该区域重复完全覆盖 3q29微重复综合征 (3:195726835-197344663,约1.61M b;OM I M611936),大部分由父母一方遗传,少数为新发突变㊂个体间临床表型存在差异,该重复为致病性结构变异㊂(2)5号染色体q35.2q35.3 (174.70~180.72M b)位置存在约6.02M b的拷贝数缺失,5号染色体q35.2q35.3区域完全覆盖 5q35复发(S o t o s综合征)区域(包括N S D1) (c h r5:175,728,979-177,047,793),C l i n G e n数据库单倍剂量不足,评分为3分,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发生一个拷贝数的缺失可以导致疾病,单倍剂量不足关联 S o t o s 综合征 ,又称小儿巨脑畸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型特征包括特殊面容㊁学习障碍㊁过度生长等[10],为致病性C N V㊂(3)22号染色体q11.1q11.2(17.06~18.62 M b)位置存在约1.56M b的拷贝数重复,22号染色体q11.1q11.2区域完全覆盖 22q11.2复发(猫眼综合征)区域(包括C E C R2) (c h r22:17,392,953-18, 591,860),C l i n G e n数据库三倍剂量敏感评分为3分,敏感关联的表型为 猫眼综合征 (OM I M115470)[11]㊂ 猫眼综合征 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疾病,具有高度可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特征:虹膜缺损和肛门闭锁合并瘘管,下斜睑裂,耳前皮赘和/或凹陷,心脏畸形和肾畸形频发,精神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11],该重复为致病性C N V㊂综合3个位置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评估该标本的异常可能源自父母染色体易位,存在一定再发风险㊂经过与产前诊断中心和生殖中心沟通,建议该对夫妇进行胚胎移植前诊断技术(第3代试管婴儿)㊂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1例因B超检查显示胎儿颅内结构发育异常引产,分子诊断为S e q[h g19]8p23.2(2.34~ 2.78M b)ˑ3,S e q[h g19]17p13.3p13.2(2.48~3.80 M b)ˑ1,8号染色体约0.44M b的拷贝数重复,17号染色体约1.32M b的拷贝数缺失㊂8号染色体p23.2区域不涉及蛋白编码基因,不包含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17号染色体p13.3p13.2区域共涉及17个蛋白编码基因,包含5个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其中P A F A H1B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评分为3分,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发生一个拷贝的缺失可以导致疾病,单倍剂量不足关联 经典无脑畸形 (MO N D O:0015146),为致病性C N V,所以该胎儿B超检查显示颅内结构异常的原因可能是17号染色体发生缺失引起的㊂染色体微小的结构异常涉及重要基因同样导致严重的疾病及表型,当然C N V-S e q技术只能检测到染色体>5M b的非整倍体问题,对于整倍体和平衡性易位等问题导致的流产会漏检,所以临床常推荐C N V-s e q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虽然染色体核型分辨率较C N V-S e q技术差,但能检测整倍体和平衡性易位等染色体异常,两种技术互补应该可以提高检出率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是胎儿超声影像检查异常时的首选推荐检测方法,是利用涵盖大量染色体重要片段的高密度D N A探针与经荧光标记的样品D N A特异性杂交,从而获得样品分子的序列和数量等信息,除了检测拷贝数变异外,该方法还可以查出单亲二倍体㊁杂合性缺失㊁三倍体或多倍体,但因㊃6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芯片上探针有限,范围不如C N V-S e q技术广㊂每种技术均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各种技术联合检测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是患者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只选择其一,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没有完全统计各种检测技术的检出率及漏检情况㊂通过累计更多的检测数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该研究㊂产前诊断方法多样化可以避免因检测方法局限而漏诊,完善出生缺陷二级预防㊂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是造成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的主要原因,C N V-s e q作为新的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问题及>5M b的染色体微小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可快速㊁有效地检测流产和引产组织的遗传学病因,对再次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B I Y I K I,A L B A Y R A K M,K E S K I N F.P l a t e l e t t o l y m-p h o c y t e r a t i o a n d n e u t r o p h i l t o l y m p h o c y t e r a t i o i n m i s s e d a b o r t i o n[J].R e v B r a s G i n e c o l O b s t e t,2020,42(5):235-239.[2]G O N G G F,Y I N C X,HU A N G Y Q.A s u r v e y o f i n f l u-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o f m i s s e d a b o r t i o n d u r i ng th e t w o-c hi l d p e a k p e r i o d[J].J O b s t e t G y n a e c o l,2021,41(6):977-980.[3]L I F X,X I E M J,Q U S F,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m i s c a r r i a g e b y l o w c o v e r a g e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J].M o l M e d R e p,2020,22(2):1269-1276.[4]E DWA R D S L,HU I L.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 t r i m e s t e r s c r e e n-i n g f o r f e t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o m a l i e s[J].S e m i n F e t a l N e o-n a t a l M e d,2018,23(2):102-111.[5]A C H I R O N R,A D AMO L,K A S S I F E.F r o m s c r e e n i n gc h r o m o s o m a l a n o m a l i e s t o e a r l yd i a g n o s i s o f fe t a l m a l-f o r m a t i o n s[J].C u r r O p i n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2020,32(2):128-133.[6]R I C HA R D S S,A Z I Z N,B A L E S,e t a l.S t a n d a r d s a n d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s e q u e n c e v a r i a n t s:a j o i n t c o n s e n s u s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M e d i c a l G e n e t i c s a n d G e n o m i c s a n d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l o g y[J].G e n e t M e d,2015,17(5):405-424.[7]V I O T T I M.P r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f o r c h r o m o-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a n e u p l o i d y,m o s a i c i s m,a n d s t r u c t u r-a l r e a r r a n g e m e n t s[J].G e n e s(B a s e l),2020,11(6):602.[8]Q U S Z,S H I P L,Z HA N G T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C N V-s e q a n d c h r o m o s o m a l k a r y o t y p i n g i n t h e p r e n a t a ld i a g n o s i s f o r c a r r ie r s of b a l a n c e d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 s[J].Z h o n-g h u a Y i X u e Y i C h u a n X u e Z a Z h i,2022,39(4):366-369.[9]L I U Y D,WU L Q.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s e-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p r e n a t a l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d i a g n o s i s [J].Z h o n g h u a Y u F a n g Y i X u e Z a Z h i,2021,55(9): 1037-1042.[10]F O S T E R A,Z A C HA R I O U A,L O V E D A Y C,e t a l.T h ep h e n o t y p e o f s o t o s s y n d r o m e i n a d u l t h o o d:a r e v i e w o f44 i n d i v i d u a l s[J].A m J M e d G e n e t C S e m i n M e d G e n e t,2019,181(4):502-508.[11]MA K A R O V I A,G A V R I L I N A S B,B E L O Z E R O V B G.C a t-e y e s y n d r o m e(a p s y c h i a t r i c a s p e c t)[J].Z h N e v r o lP s i k h i a t r I m S S K o r s a k o v a,2019,119(11):60-64.(收稿日期:2022-09-28修回日期:2023-02-11)(上接第1062页)[20]V A S I K A R A N S,E A S T E L L R,B R U YÈR E O,e t a l.M a r k e r s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f o r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r i s k 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a n e e d f o r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r e f e r e n c e s t a n d a r d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11,22(2):391-420.[21]E A S T E L L R,S Z U L C P.U s e 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L a n c e t D i a b e t e s E n d o-c r i n o l,2017,5(11):908-923.[22]I V A S K A K K,G E R D H E M P,VÄÄNÄN E N H K,e t a l.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a p r o-s p e c t i v e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 o f1040e l d e r l y w o m e n f o r a m e a n o f9y e a r s[J].J B o n e M i n e r R e s,2010,25(2):393-403.[23]T I A N A,M A J,F E N G K,e t a l.R e f e r e n c e m a r k e r s 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O r-t h o p S u r g R e s,2019,14(1):68.[24]D A I Z,WA N G R,A N G L W,e t a l.B o n e t u r n o v e r b i o-m a r k e r s a n d r i s k o f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h i p f r a c t u r e i n a n A s i a np o p u l a t i o n[J].B o n e,2016,83:171-177.[25]G E R D H E M P,R I N G S B E R G K A,O B R A N T K J,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25-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 l e v e l s,p h y s i-c a l a c t i v i t y,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p r o s p e c-t i v e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O P R A s t u d y o f e l d e r l y w o m e n[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05,16(11):1425-1431.[26]N A K AMU R A K,S A I T O T,O Y AMA M,e t a l.V i t a m i nD s u f f i c i e n c y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o w i n c i d e n c e o f l i m b a n dv e r t e b r a l f r a c t u r e s i n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e l d e r l y j a p a-n e s e w o m e n:t h e m u r a m a t s u s t u d y[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 2011,22(1):97-103.[27]WA N G X,Y U J,WA N G X,e t a l.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b e-t w e e n h y p o v i t a m i n o s i s d,h i g h e r p t h l e v e l s w i t h b o n e 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i e s,a n d r i s k o f t h e10-y e a r p r o b a b i l i t y o f m a j o r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f r a c t u r e s i n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2D M[J].E n d o c r P r a c t,2018,24(4):334-341.(收稿日期:2022-06-25修回日期:2023-02-10)㊃7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徐州地区57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徐州地区57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徐州地区57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王一波,胡方方,韩从辉,顾 娟,郝 林(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东南大学(徐州),生殖医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9)摘 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 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后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57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0例,检出率17 54%。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 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534(2009)11-0045-03The re l a ti v it y study on t he per i p he ra l b l o od ch romosom a l ana lys is and the recurren t spon t aneous abortion s.WAN G Y i -bo,H U F ang-fang,H AN Cong-hui,HAO L i n.(R e p roducti ve M edicine C enter,X uzhou CentralH osp ital,J iang su P rovince and(Xuzhou)ReproductiveM edicine Research Instit u te of Sou t heast University,Xuzhou)Abstrac:t O bjecti ve:T o ana l yze the relati onship bet w ee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 tions and abnor m a l chro m osom al karyo t ypes fro m periphera l b l ood.M ethods:Chromosom a l prepa ration fro m pe ri phe ra l blood l ymphocytes by conventi ona l m ethods.S li des w ere processed for G-band i ng w ith T rypsi n-G i em sa by standard techniques.R us u lts:T here w ere20abno r m al karyo t ypes i n57couples w it h recu 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s,and the rate of abnor m a l ka ryotypesw as17 54%.Concl usions:The abno r m ality o f chrom oso m e w as one o f t he reasons of recurrent spon taneous aborti ons.It i s necessary to ana l yse chro m osom e and genetic counse l i n couples w it 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s.Key words:Spontaneous abo rti on;Chrom oso m e karyo t ype ana l y se近年来学者将连续两次流产者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 taneous aborti ons),复发性流产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因包括免疫因素、病毒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胞遗传学问题,其致病的遗传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57对复发性流产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旨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提供一些指导。

91例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解析

91例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解析

91例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解析作者:李玉霞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和夫妻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1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同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

结果 6例患者为染色体异常,占6.6%;其中平衡易位为2例、倒位3例、染色体随体柄延长变异1例。

结论在临床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染色体异常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同时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对病原的查找和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优生优育和产前诊断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平衡易位;到位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5-02复发性自然流产在育龄妇女人群中是一种常见性的疾病,2次和2次以上流产患者大约占生育妇女的5.0%[1]。

导致患者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有:子宫解剖异常、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免疫紊乱等。

然而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为染色体异常,为此,对我院收治的91例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妻进行染色体检查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91例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都是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

其中患者的年龄在19-38岁之间,平均为(29.0±2.0)岁。

在这91对患者中,自然流产2次患者60例,≥3次31例。

其中原发性流产患者50例,继发性流产患者41例。

1.2 方法抽取每对夫妻的外周静脉血液2.0ml,安排遗传研究室的专业工作人员对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并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制片和阅片,在必要的时候,加做高分辨率显带和C带分析以及银染技术分析。

软件:德国Lecia公司的CW4000Karyo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计数2次独立培养的20个细胞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2]。

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68
C hin ese Joum al ofA nd r log y V l.2 3 N o . 11 2 009 o o
Y 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 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 邦荣 综述 刘晓群 审校
5 0 0071 )
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石家庄
近年来国际上将连续2次或2 次以上的自 然流产称
体作 为大 Y 染色体的诊断标准 " 大 Y 染色体可否增加 或导致 自然流产仍有争议 , 以往 研究认为大 Y 染色体 是染色体 的一种多态现象或 正常变异 , 无遗传及 临床
Y 染色 体 曾被 认 为 是 一 条功 能 荒 芜 的染 色体 , 因为女性 没有 Y 染色 体 也可 以健康 存 活 "直 到后 来
相关 , 但 Y 染色体 长度变 异 是 否有 临床 效应 , 一直 是被关 注 的问题 " Y 染色 体长 臂 存在 多态 性 并有种
e r r eur nt preg naney 1055 即 L ), 发生于 12 周 内的反复 e 自然流产为早期反复 自然流产 (ea l r c r n sP n ar y eu e i o i
发 现 4 5 , X O 核型 为女 性和 4 7 , X X Y 核型为 男性 以
效应; 但近 年来国内外越来越 多的报 道显示 , 大 Y 染
色体具有遗传效应且与流产有关1一 "在连续流产患者 38 ] 中大 Y 染色体检 出率可达为 4 0 0 % l , 而在大 Y 染色 .5 3 ] 体患者 中, 妻子流产在各种 异常 中占 2 . % I "大 Y 6 8 4 5 ]
为反复 自然流产 (r cu e r e t o a n sp nt e n u b r o s a o on R s A 或 i t

FISH对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作用的初步探讨的开题报告

FISH对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作用的初步探讨的开题报告

FISH对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作用的初步探讨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因此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FISH技术为一种高效、准确、快速的染色体异常检测方法,在该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FISH技术在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FISH技术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然流产是常见的生殖障碍,每年有数百万的女性因流产而受到影响。

流产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其中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胚胎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如Patau综合征、Edward综合征和Down综合征等。

而这些异常往往导致胚胎死亡和自然流产的发生。

因此,及早检测染色体异常可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增加高质量的胚胎的获得率,提高生殖成功率。

目前,人类染色体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

核型分析能够检测大部分染色体异常,但有些不能检测出来。

而FISH技术准确性更高,特异性更好,可以检测到核型分析无法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

因此,FISH技术在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利用FISH技术对自然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测。

首先,对自然流产组织进行样本筛选,选取合适的样本进行FISH检测。

然后,设计FISH探针,通过荧光染色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否正常。

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FISH技术在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方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能够成功利用FISH技术进行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检测,探究FISH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自然流产的发生机理和染色体异常的特点,为防止自然流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可能为其他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选取自然流产组织进行FISH检测,具有手术取材方便、样本加工简单、易于获取等特点。

孕妇自然流产的症状与治疗

孕妇自然流产的症状与治疗

孕妇自然流产的症状与治疗作者:黄杰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年第03期自然流产是与人工流产相对而言的,它属于妊娠疾病,是指在妊娠28周前妊娠中断,胎儿死于宫内或死后排出宫腔。

其中妊娠12周以前发生的流产为早期流产;12~28周之间发生的为晚期流产;连续三次以上发生自然流产为习惯性流产。

文献报道,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0%~18%。

其发病率如此之高,应为青年夫妇所重视。

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孕卵发育异常:此种情况约占自然流产的半数以上,尤其在早期流产中所占比例更高。

孕卵异常多是由卵子或精子的缺陷造成。

另外,在受孕的最初阶段,母体内缺乏维生素、叶酸、透明质酸酶等,也可以使孕卵发育异常,以致流产。

孕卵的发育还与受精的时间有关,即受精时间距排卵时间越长,孕卵发育异常的机会就越多。

2.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和孕激素不足是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

此外,甲状腺机能不足,可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影响胚胎的发育。

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糖尿病等也可引起流产。

3.生殖器官病变: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流产。

4.染色体异常:据统计,染色体异常造成的流产占自然流产的47.8%~60%,染色体异常易使孕卵在妊娠的极早期死亡。

5.血型不合:由于以往妊娠或输血致RH因子、不合的ABO血型因子在母体中产生抗体,并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血球凝集而产生溶血,造成流产。

6.其他:母体全身性疾病,如传染病、严重贫血、心脏病、慢性肾炎、严重高血压,以及营养不良、药物中毒、前列腺素增高,甚至严重精神刺激等都可造成流产。

自然流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阴道流血和腹痛,而且多为进行性加重。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先兆流产有流产的主要表现———腹痛和阴道流血,但腹痛轻,流血量少,子宫大小符合停经月份,子宫口未开,妊娠试验为阳性。

反复自然流产夫妇63对染色体核型分析

反复自然流产夫妇63对染色体核型分析
2 结 果
表 1 1 4例染 色体 核型情 况
可能 原 因与 样本 量有 关 。 31 . S
内发 生 两 处 断裂 , 成 3个 节 段 , 形 中段 倒 转 1 0 后再 8。 连接 形成 1条重 新 排列 的染色 体 , 位分 为 臂 间倒 位 倒
和臂 内倒 位 , 界上 已报道 的臂 间倒 位有 2 世 4种 , 间 臂 倒 位 以 9号染 色体 即 iv9 最 为 常见 。i ( ) n() n 9 在人群 v 中发 生率 达 1 国 内报道 发 生率 为 08 %c。对 于 9 %, .2 号染 色体 臂 间倒 位 iv 9 是否 影 响生 育 意见 不一 , n() 有 人认为属于正常多态 。 近年来其有遗传效应 的报道 日 益增 多 , v 9 可 能是 导 致 不 孕 、 i () n 自然 流 产 、 畸胎 等 生 育 障碍 的原 因之 一 。 因此 有学 者提 出 9号 染色 体多 态 结构并非正常现象 ,其遗传效应主要决定 于重复 、 缺 失片段 的长短 以及其所含基因的致死效应[。从本资 4 ] 料 来 看 本 组 6例 9号染 色 体 臂 间倒 位 者 均 发 生 反 复 自然 流产 , 因此需 引 起足 够 的重 视 。 3 P 的 多态性 与 R A 有学 者 提 出主 要原 因可 能 . 2 + S 由于 rN R A基因的增多使染色体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 引起 D C组 随体 区联合 ,导 致 染 色体 不 分 离及 重 排 / 的原因增多 、进而形成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及合子 ,+ P 的多态性可引起早期胚胎发育 的异常 ,从而导致流 产 。本组 资料 中 1 4例染色体异常有 4例患者表现 为 P 的多态 性 ,提 示 我们 不能 忽 略其 与 R A之 间 的 + S

自然流产与绒毛染色体的关系

自然流产与绒毛染色体的关系
后 终止消化 。离 心 , 弃 上清液 。加 1 : 1的 0 . 0 7 5 m o l f L K C I : 1 %柠 檬 酸钠 混 合液 2 m L低 渗 4~ 5 m i n , 加 入
2 m L 3 : 1 ( 甲醇 : 冰 乙酸 ) 固定 液 预 固定 、 固定 3 0 m i n ; 离
2 结 果
2 0 1 2 年 9月孕妇 2 7 3 例。以 自然流产 , 因胚 胎停 止发育 予手术清官 的孕妇 1 2 3例为 观察组 , 孕妇年 龄 2 2~3 9
岁, 平均( 2 9 . 4± 0 . 1 7 ) 岁; 孕 周 为 6~ 1 4周 , 平 均( 1 0 . 3±

3 1 4 8 .
堕 堂
旦笙 鲞 笙 塑


! !
竺 :
: ! : ! ! :
自然 流产 与绒 毛 染 色体 的关 系
潘倩 莹 , 孙筱 放 , 孔舒 ,王 鼎 , 赖 炜 强
广州 医科大学 附属第三 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 、 广东省产科 重大疾病重 点实验 室( 广州 5 1 0 1 5 0 )
助诊 断, 并对培养成功的绒 毛细胞制备 染 色体及核 型分析。结果 观 察组 1 2 3例 患者绒毛培 养成功 1 2 0例 , 其中 染色体异 常共 6 5例 , 异常检 出率 5 4 . 1 5 %, 检 出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有 : 常染色体 三体 3 6例 ( 3 0 . 0 0 %) 、 性 染 色体异
【 关键词 】 自然流产 ; 绒毛染 色体 ; 临床研 究
自然 流产是妇产 科常见病 与疑难 病 , 因其病 因 尚 未明确 , 而且涉及方 面广泛 , 是 困扰妊娠妇女 与临床医 生的难题 。近年 为 了开展计划 生育优 生优 育 , 临床开 始从 基 因学人 手 , 探讨 自然流 产与绒毛染 色体异 常的 关系, 使得绒 毛染色体在 自然流产 中越来越受关 注 , 而

358例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358例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H a i n  ̄ l l Me d J , J u n . 2 0 1 3 , V 0 1 . 2 4 , N o . 1 2
海南 医学2 01 3 年6 月第2 4 卷第 l 2 期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1 2 . 0 7 3 5
a b n o r ma l c h r o mo s o me n u mb e r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1 0 0 s p l i t p h a s e s we r e c o u n t e d a d n he t k a r y o t y p e wa s d o u b l e a n a -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t h e F o u r t h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 M e d i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u z h o u 5 4 5 0 0 5 ,  ̄ u a n g x i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p o n t a n e o s u a b o r t i o n a n d c h r o m o s o m e no a m a l y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O f he t 3 5 8 c o u p l e s , 3 2 c a s e s o f c ro h mo s o ma l a b n o r ma l i i t e s ( 1 7 f e ma l e s a n d 1 5 ma l e s ) w e e r f o nd u ,

自发性流产症状起因

自发性流产症状起因

自发性流产症状起因*导读:自发性流产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自发性流产症状的疾病有哪些?(一)发病原因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可分为胚胎因素和母亲因素。

早期流产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畸形、生殖道感染、生殖道局部或全身免疫异常等;而晚期流产多由宫颈功能不全、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引起。

1.胚胎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国内外文献报道,在自然流产中,46%~54%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

根据Warburton等总结,流产发生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越高。

染色体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在数量异常中染色三体居第1位,占52%,除1号染色三体未见报道外,各种三体均有发现,其中以13,16,18,21及22号染色体最常见,16三体约占1/3;第2位是45,X单体,约占19%,是仅次于三体的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能存活,足月分娩后即形成特纳综合征。

三倍体常与胎盘的水泡样变性共存,不完全水泡状胎块的胎儿可发育成三倍体或第16号染色体的三体,流产较早,少数存活,继续发育后伴有多发畸形,未见活婴,四倍体活婴极少,绝大多数极早期流产。

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主要是染色体易位(3.8%)、嵌合体(1.5%)等,染色体倒置、缺失和重叠也见有报道。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流产发生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因此,有人认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孕妇年龄有关,但是已有研究表明,除了21三体与母体年龄较大有关外,其他三体与母亲年龄无关。

2.母亲因素(1)夫妇染色体异常:早在1960年,Schmiel等就已发现习惯性流产与夫妇染色体异常有关。

国内外文献报道,习惯性流产者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3.2%,其中多见的是染色体相互易位,占2%,罗伯逊易位占0.6%。

国内资料证明,复发性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2.7%。

(2)内分泌因素:①黄体功能不良:黄体中期孕酮峰值低于9ng/ml,或子宫内膜活检与月经时间同步差2天以上即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良。

染色体检测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

染色体检测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

做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结论 53 例流产绒毛中培养成功 51 例 ( 96. 2% ) 。51 例染色体中异常 31
例 ( 60. 8% ) ,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并以三体征最常见。221 对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结构异常是
导致流产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胚胎停育; 绒毛细胞; 复发性流产;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53 例绒毛来自因有自然流产先兆,均 B 型超声 ( B 超) 检查提示: “胚胎停育”或“难免流产”,而在无菌操作下 行清宫术,取无菌标本送遗传室进行绒毛染色体培养并进行 染色体核型分析。流产胚胎在孕 37 ~ 80d,孕妇年龄 28 ~ 41 岁。
2. 221 对反复自然流产史夫妇均来源于我院妇产科门 诊的 2005 ~ 2009 年病例,每个病例均为不明原因自然流产 2 次或 2 次以上者,总流产次数达 588 次。
中图分类号: R714. 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9534 ( 2011) 04 - 0037 - 02
染色体技术已成为产前诊断、先天畸形诊断的主要方法 之一。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反复流产、智力低下等疾病的重要 原因,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避免异常胎儿及不良生育史 的发生。随着当代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极 大提高了染色体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胚胎停育 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合子内在的缺陷是引起胚胎早死及 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本文对 53 例胚胎停育绒毛进行组织 细胞学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对 221 对反复流产 夫妇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报 告如下。
核型
例 数 主要临床表现
46,XX,der( 4) t( 2; 4) 46,XX,t( 3; 15) 46,XX,t( 6; 18) 46,XX,t( 11; 12) 46,XX,t( 5; 9)

456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456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a a aa a a a a a aa456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卢光荣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456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结果 456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中共检出正常核型424例占92 98%;异常核型32例,检出率为7 02%;其中女20例,男12例。

结论 反复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密切关,对无明显原因的自然流产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重视染色体检查,有助于指导今后的妊娠。

加强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避免流产、畸形儿。

关键词 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临床分析自发性流产是指在没有外来因素干扰下,怀孕不满20周,胎儿体质量不足500g而中止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病因复杂。

引起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除免疫、内分泌和M u ller s 管发育不良等原因外,遗传因素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原因之一,流产率占妊娠的15%,这已为近年来对自发性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所证实。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456对自然流产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456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年龄在24~39岁之,流产次数大于2次,最多为10次,平均为4.6次。

婚龄3~15年,详细询问所有患者夫妇的病史、家族史,并经系统的检查,排除生殖道、内分泌及免疫等方面的问题,表型及智力正常者。

1 2 方法 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查。

每例抽取静脉血2m l做淋巴细胞培养,后放置37 恒温培养箱中68~72h,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观察,,必要时辅以C带、N带。

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文献[1] 每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核型5个以上画图进行核型分析,异常者加倍计数及核型分析。

2 结果456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中共检出正常核型424例占92 98%;异常核型32例,检出率为7 02%;其中女20例,男12例。

132例自然流产患者病因的临床研究

132例自然流产患者病因的临床研究

自然流产是指在孕28周前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者。

由于妊娠时受多方面的影响,当某些因素发生改变时,胎儿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出现流产。

现将我院优生优育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132例自然流产病因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132例患者,均为优生优育门诊病人。

年龄22~35岁,平均23岁;妊娠7~12周93例,妊娠6~20周39例,平均10周;第1次妊娠46例;有流产史86例,其中1胎89例,2胎29例,3胎12例,3胎以上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1]。

2 结果本组132例患者中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占44.69%(59/132);免疫因素占19.69%(26/132);内分泌异常占15.91%(21/132);不明原因占7.57%(12/132);子宫病变占6.06%(8/132);女性生殖道感染例占4.5%(6/132)。

见表1。

3 讨论3.1 遗传因素在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 导致流产原因很多,在早期妊娠的自然流产中,染色体异常是造成妊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50%的早期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关。

在本组病例中遗传因素占发病的首位(59/132;44.69%)。

其中染色体改变中平衡易位(36/59),嵌合体(16/59),缺失到位(7/59)。

有研究表明男性平衡移位者,夫妇的自然流产率达35.14%,而常人的流产率仅8.3%。

这部分流产病例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平衡,严重影响胚胎的发育造成流产。

在本组7~12周妊娠的93例中,染色体异常者占54例,而在3胎以上的2例中全部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132例自然流产患者病因的临床研究丁维平 田冬梅 刘新红【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自然流产的病因,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

方法 对132例门诊自然流产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ChineseJo啪alofAndrolog)rv01.23No.1l2009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赵邦荣综述刘晓群审校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石家庄050071)近年来国际上将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eclln蜘tsp伽taTleousabortionRsA或佗cur佗ntpregnallcylossRPL),发生于12周内的反复自然流产为早期反复自然流产(early玎ecun.entspon协neousabortion,ERSA)。

据文献报道,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2%巧%¨1,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胚胎染色体异常是主要原因。

以往,RSA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方因素,然而妊娠是男女两性配子结合的结局,男方因素也会影响继续妊娠,男方凶素造成的胎儿丢失的比例逐渐升高,因此,男方凶素导致女方流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男方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是导致女方流产的明确原因,Y染色体异常不但影响精子的发生,而且可能影响配偶的继续妊娠,本文就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综述如下。

Y染色体曾被认为是一条功能荒芜的染色体,因为女性没有Y染色体也可以健康存活。

直到后来发现45,xO核型为女性和47,XXY核型为男性以后,推测Y染色体上存在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并在后来发现的睾丸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re—gionY,SRY)转位于x染色体的46,xx男性得到证实。

从此,Y染色体的功能研究得到重视。

Y染色体是大小介于F组和G组之间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由大约60Mb核苷酸组成,约有5000万个碱基对,包含着约7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是人体最小的一条染色体,分为拟常染色体区(pseudoautosomalregion,PAR)和“男性Y特异区”(malespecificregionY,MsY)。

PAR位于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分别为PARl及PAR2,在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与X染色体进行交换。

240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分析

240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分析
n c s ay f rt i k n fv eu i ai s e e s r h s i d o a td n r o l n a . Ke r s S l -g n rt g a o t n;P r h r lo y wo d e f e e ai b r o n i e i e a b o d;C r mo o ;Ab o a ay tp s p l h o s me n r l k r oy m e
胞遗传 学检 查 。
关键词 自然流产; 外周血; 染色体 ; 异常核型
中图分 类号 R 9 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 0 6一(07 O —0 3 2 20 )1 1 —0
Ab o m a r m o o e An y i f2 a e t e - g n r tn o to n r lCh o s m a ss o 40 e s s l hSr f e e a i g Ab r i n
维普资讯
第 2卷 1
20 07年
第 1 期
2月
长 治 医学院学 报
J OURNAL OF C HANGZHI ME CAL COL GE DI LE
V0 . No 1 1 21 .
F r 20 e. 0 7
1 3
20 自然 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分析 4对
长治医学 院附属和平医院生殖 中  ̄(4o o , 6 o ) o
维普资讯
1 4
长 治 医学 院学 报
3 讨论
Y染色体多态表现为大 Y或小 Y , [ 具判断标
准是 以分裂相中的 Y染色体与 1 号染色体或 G 8
组染 色 体 相 比较 。Y≥ 1 , 为 大 Y≤2 8即 25 1 遗传 门诊及生殖中心就诊

156例自然流产女性染色体核型和生殖激素水平改变

156例自然流产女性染色体核型和生殖激素水平改变

156例自然流产女性染色体核型和生殖激素水平改变王厚照,田艳,马芳芳,程玲(解放军第174医院检验科,厦门361003)摘要:目的分析自然流产病人的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

方法收集自然流产病例156例,取外周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然后全部病人取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

结果156例自然流产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18例异常染色体核型。

其中染色体平衡易位11例,罗氏易位3例,染色体倒位和随体增加均2例。

在生殖激素水平的检测中,与138例染色体正常组相比,18例染色体异常组的LH 和PRL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E2值明显降低(P<0.01),FSH值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夫妇自然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殖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异常染色体核型引发自然流产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生殖激素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534(2012)010-0050-02The alteration about chromosome analysis and reproduction hormone level of156female who were diagnosed spontane-ous abortion.WANG Hou-zhao,TIAN Yan,MA Fang-fang,CHENG Ling.(174th Hospital of PLA,Xiamen Fujian361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genetic factor and endocrine factor in spontaneous abortion.Methods:Chromosom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156female who were diagnosed spontaneous abortion,Chromosomal preparations mad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156patients,and then the reproductive hormone LH,FSH,E2and PRL were analyz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Results:On the one hand,18abnormal karyotypes were detected in156cases,including11cases of balanced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and3cases of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s,2cases of inversions and2cases of satellite increases;On the other hand,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about chromosomes,the level of LH and PRL were higher in the group of abnormal group about chromosomes(P<0.05),but the level of E2was lower(P<0.01);The level of FSH has the trend of decrease,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Abnormal chromosomes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of spontaneous abortion,the abnormal chromo-somes can induce spontaneous abortion,reproductive hormone level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 about it.Key words:Spontaneous abortion;Chromosomes;Reproductive hormone自然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所致的发育不良,有的是激素分泌水平不足以支持胚胎发育,有的是子宫腔形态异常。

自然流产夫妇中新发现的四例世界首报核型

自然流产夫妇中新发现的四例世界首报核型

自然流产夫妇中新发现的四例世界首报核型张晓云;李永全;周汝滨;廖霞;陈小萍【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2(10)6【摘要】目的分析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方法运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自然流产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

结果发现 4种新的平衡易位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分别为 46 ,XX ,t(1 ;6) (q31 ;p2 5) ;46 ,XX ,t(4;5) (q2 5 ;p1 3) ;46 ,XY ,t(5 ;1 5) (p1 3 ;q1 5) ;46 ,XY ,t(1 0 ;1 1 ) (p1 3 ;q2 1 ) ,经鉴定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

【总页数】3页(P56-57)【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核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作者】张晓云;李永全;周汝滨;廖霞;陈小萍【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6.1;R714.【相关文献】1.51对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附三例世界首报核型 [J], 许趣青2.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世界首报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 [J], 杨长虹;齐士云;郭静德3.自然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附10例世界首报染色体核型 [J], 杨瑞芳;王明毅;王济周4.309对早期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附4例世界首报核型 [J], 张晓云;李永全;周汝滨;潘超仁;廖霞;陈小萍5.世界首报核型 46,xx,t(9;11)(9qter-9p12::11p15→11pter;11qter→11p15::9p12→9pter)致自然流产1例 [J], 焦海燕;陈银涛;彭亮;墙克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22T14:10:55.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康文君
[导读]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龄产妇中发生率更高,尤其以常染色体三体异常最为常见,且有反复流产倾向。

康文君(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优生优育创造条件。

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自然流产患者118例的外周血标本行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结果:118例标本培养成功108例,成功率91.53%,在培养基础上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共68例,检出率62.96%(68/108),其中常染色体三体异常占异常核型总数的47.06%(32/68), X染色体单体20.59%(14/68),性染色体多体5.88%(4/68),多倍体14.71%(10/68); 罗氏易位和结构异常各占11.76%(8/68)。

68例染色体异常产妇年龄分布23~40岁,其中23~35岁者26例(38.24%),>35岁者42例(61.76%)。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龄产妇中发生率更高,尤其以常染色体三体异常最为常见,且有反复流产倾向。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染色体三体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62-01 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且较为复杂,临床上筛查和确诊难度较大,除了感染、免疫以及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是导致流产尤其是早期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1961年Penrose[1]首次通过对胚胎绒毛组织培养进而分析染色体核型后发现三倍体异常,在此基础上掀起对染色体异常导致流产的研究热潮,并取得巨大进展。

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细胞培养以及核型分析技术的成熟,为染色体异常的研究创
造了更好的条件。

本研究通过对118例自然流产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培养分析,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自然流产患者118例,并对外周血标本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育龄妇女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7.5±6.3岁。

既往无自然流产史者38例,有1次流产史者32例,2次流产史者26例,2次以上流产史者22例。

1.2方法
按照本实验室中对于外周血标本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的常规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

2 结果
118例标本培养成功108例,成功率91.53%,在培养基础上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共68例,检出率62.96%(68/108),其中常染色体三体异常占异常核型总数的47.06%(32/68), X染色体单体20.59%(14/68),性染色体多体5.88%(4/68),多倍体14.71%(10/68); 罗氏易位和结构异常各占11.76%(8/68)。

68例染色体异常产妇年龄分布23~40岁,其中23~35岁者26例(38.24%),>35岁者42例(61.76%)。

3 讨论
染色体异常和异态核型是导致孕妇自然流产尤其是早期流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文献报到自然流产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不一,一般在50~65%之间[2],本研究对118例标本培养成功108例,在培养基础上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共68例,检出率62.96%,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在所有检出的染色体异常病例中,常染色体三体是最常见类型,本研究中占了异常核型总数的47.06%(32/68),比重最高。

绝大多数的三体是母亲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且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升高而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35岁的高龄产妇。

但并不排除适龄产妇细胞分裂中错误发生的可能。

单体染色体畸形最常见的是X染色体单体,占本研究中所以病例的20.59%(14/68),其中嵌合型4例,占5.88%。

45, XO中留下的 X 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也可以来自母亲,出现45, XO的孕妇年龄要低于发生三体染色体的孕妇的年龄[3]。

本组研究中其中23~35岁26例异常染色体孕产妇中18例为X染色体单体,占69.23%(18/26)。

染色体结构异常可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新发生的, 也可能是父母中平衡易位携带者遗传而来[4],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又一重要染色体异常类型,但总体报告阳性检出率不高,约1.0~2.5%之间,本组研究检出罗氏易位和结构异常各占11.76%(8/68),总体检出率仍不低,故对于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双方,均应行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查。

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龄产妇中发生率更高,尤其以常染色体三体异常最为常见,且有反复流产倾向。

为避免反复流产对产妇造成的伤害,对于有复发自然流产倾向(如早期流产)的夫妇双方,及早完善染色体检查了解流产原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娅莉,陈雪,陈蕾蕾,等.两种不同遗传学分析方法用于诊断然流产组织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48-151.
[2]李淑芬,孙多伦,闫福云.193对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03,11(2):35~36
[3]王俊.无锡地区765对反复流产夫妇细胞染色体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16~1117
[4]杨瑞芳,王明毅.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附324对夫妇染色体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3(1):3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