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 0 年 第 4 第 1 卷 09 期 8
N 04 2 0 vo.1 .09 1 8
大 学 生人格 与社 会 支 持 及 主 观 幸福 感 的关 系研 究
高长松
( 云南德 宏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社科部 ,云南 潞西, 74 0 6 80 )
【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 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 支持与主观 幸福感的关 系。研究发现 :
变 量 ,但 人 格 因 素 和其 他 主 观 因素 ( 自尊 、归 把 社会 支 持 作 为 中介 变 量 ,考察 人 格 对 主 观幸 如 因 方 式 等 )并 不 能 解 释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全 部 变 异 , 福 感 的研 究 至 今 涉及 不 多 . 国外 此 类 的研 究结 主观 幸 福 感 还 受 到社 会 支 持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家 论 是 否符 合 中 国文化 尚未 可 知 .另 外 主 观 幸福 庭 教养 方 式 、生 活 事件 等 客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阳。故 感 本身 很 复 杂 。影 响 因 素太 多 ,国 内外 研究 者 人 格 、外在 因 素如 社 会 支 持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关 系 基本 在 神 经 质 、内外 向 与幸 福感 的关 系 上 达成
() 大 学生 的主观 幸福 感无 性 别差 异 ; () 相 关分析 表 明 ,大 学生人 格 、社 会 支持和 生 活满 意度 、 1 2 积 极情 感 、消极情 感 、总体 幸福 感之 间 除 了消极 情感 与人 格 、社 会 支持是 显著 负相 关 ,其 余都 是显 著 正相 关。 () 回 归分 析进 一 步表 明 :大学 生人 格 对社 会 支持 、主观 幸福 感各 维度 回 归效应 显著 ;社 3 会 支持 在 人格 基础 上 对 主观 幸福 感 各 维度 回 归效 应 显著 ,对 大 学生 人格 与 主观 幸福 感起 到 了 中介 作 用。 () 外 向性 、行 事风 格 、情 绪化 、善 良、主 观 支持 、对 支持 的利 用度 、对 主观 幸福 感 有较 强的 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共)3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共)3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共)
第一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交流和消费,网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会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网
络安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策略。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网络安全领域中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选取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查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网络安全,并评估其应用效果。

该研究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在基于人工
智能的网络安全系统中,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并提高网络安全的效率与准确性,为进一步探究和拓展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将为
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和对策建议,促进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应用效果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024年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ppt课件

2024年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ppt课件
社交障碍
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导致现实社交能力下降,出现社交 障碍。
2024/2/29
16
网络安全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如 泄露个人信息、位置等。
网络诈骗
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侵害,如虚假兼职、 网络购物诈骗等。
网络暴力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恶意言论、进行人身攻 击等网络暴力行为。
03
网络视频
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平台提 供了丰富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视 频内容,满足大学生的观影需求。
14
04
大学生网络使用问题与挑战
2024/2/29
15
网络依赖问题
过度使用网络
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上,影 响学习和生活。
网络成瘾
部分大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症状,如沉迷网络游戏、无 法控制上网时间等。
平板
平板电脑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多用于课堂笔记、阅读 和轻度娱乐。
9
网络使用场所
2024/2/29
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场所,提供了相对私密和舒适的环境。
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自习的重要场所,网络设施完善,适合进行深 度学习和研究。
教室与课堂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辅助学习 ,如查找资料、提交作业等。
其他场所
咖啡店、餐厅等公共场所也是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常见场所,但受限于 网络环境和噪音等因素,使用效果可能不佳。
10
03
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
2024/2/29
11
社交类应用使用
社交网络平台
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QQ等社交 网络平台进行日常沟通,分享生 活点滴。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
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源,如学业
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金融压力等。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社会支持和控制感是两个
重要的心理因素,能够对大学生面对压力源时的反应产生影响。

社会支
持指得是一个人通过社交网络获取到的各种资讯、物质、情感、评价等
资源,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控制感则是人们对自
己生活中的环境和经验以及自己行动的控制感受。

这两个因素在大学生
面对压力源时扮演的角色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
的作用,并探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源时的差异。

三、研究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以南京市某大学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样本,将社
会支持和控制感作为自变量,将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金融压力等作为因变量,研究其对压力反应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对面对不同压力源时的反应有明显影响,同时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大学生社交网络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交网络开题报告

2013届本科生大文类科研工具SPSS实训过程开题报告题目(中文):社会交往类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题目(英文):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mmunicationWebsiteon unversity students'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院系名称: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贾天润 201327030101 指导老师:蔡宇辉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系二零一五年九月本科生SPSS研究实训(论文)开题报告表题目社会交往类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湖南大学为例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1:问题提出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新,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媒体。

互联网对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民不仅希望在网络上浏览、搜集各种信息,更希望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掌握传播的主动权。

因此,网络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它便于人们在网络社区上交流,并形成自己的网络社交社区。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区的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国梦复兴的重任。

他们易于接受新技术、新思想,会把新型的网络社交平台应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在新型网络社交下形成的虚拟人际关系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也是今后走入社会的必备条件。

当前,有一部分学生面临现实人际关系的困扰。

因此,探讨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意义重大。

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如人人网等,拓展了学生们的人际圈,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支持。

正如一个硬币有两个面,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沉溺于网络游戏和交友会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交际会加重现实交际能力的缺失;迷失在网络虚拟里会导致现实交往的信任危机;若沉浸在网络“亚文化”圈中,也会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干扰。

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

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

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第一篇:网络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2.1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即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获知场所的变化。

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

大学生不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大学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风帆,任其在知识海洋中敖游。

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38.16%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

2.1.2获知时间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课时间,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1.3获知观念的变化。

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转为主动的上网查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

同时由于各种知识的充塞使得大学生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的正确的或是必须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寻找自己认为实用的知识。

2.1.4获知内容的变化。

大学生不在依赖课本上局限的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2.2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做出结论。

2.2.1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1)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的关系有多密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呈显著正相关。

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和神经质、外向性以及责任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结论:大学生的人格与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人格;心理健康;调节作用作为一种主要的弹性资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1]。

领悟社会支持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它往往与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效果相一致[2]。

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3,4],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格特征可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5]。

但由于单独考察每个因素,并不能揭示因素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将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重点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以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以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社会支持资源并将之充分加以利用,为高校开展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湖南省9所高校,其中,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3所。

关于网络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5篇)

关于网络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5篇)

关于网络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5篇)关于网络问题的篇1(一)调查背景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超两千万人,作为民族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整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网络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

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的总结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

网络的即时性和多样性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使大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紧密相连。

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获取新闻资讯,结交新老朋友,观看电视电影,进行评论讨论,开展网上购物,娱乐放松自己,可以说网络已成为自成一体的虚拟世界,几乎现实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丰富了大学生的眼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的问题。

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为游戏动辄花费上万元人民币的也大有人在。

网络上的暴力等不健康内容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现实中的行为混乱。

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规范引导已刻不容缓。

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交融加快,文化对立冲突也明显加剧。

西方文化通过网络不断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既接受西方文化又保留传统文化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同时境内外反华势力通过网络进行反华宣传,煽动国内暴力事件更加不容忽视。

大学生必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通过网络进行反动行为。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社会冲突不断涌现,越来越浮躁的人们也将网络作为情绪的宣泄口。

由于网络身份的不确定性,加上部分人责任意识淡薄,在网上胡乱攻击他人,批评政府,散播谣言,这些都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大学生作为民族外来的希望,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能够初步掌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本次网上调查共获得答卷55份,下面将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便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并提出可行建议。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篇1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身体健康的损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用户长期过度使用互连网,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无异。

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格发展障碍。

上网成瘾的学生整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没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运用的表情、动作、乃至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

大多数成瘾者在网上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谈,孤僻冷漠。

成瘾者一上网,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而一旦下网,则焦躁不安。

久而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体健康损害。

整天泡在网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眼疾发病率比一般学生要高的多。

特别是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行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网膜脱落。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大学生上网情况调研报告根据调查的数据,我觉得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太长。

调查显示,有47%的同学平均每天上网的在2~4个小时之间,有10%的同学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竞超过了4个小时。

为了上网,有21%的同学愿意选择逃课,有4%的同学甚至经常逃课;有47%的同学因为上网而偶尔熬夜,有5%的同学因上网而经常熬夜。

其次,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不够明确。

据调查,有70%的同学的计算机上或多或少安装有游戏软件;有76%的同学把上网学习与娱乐并重;有98%的同学上网都听音乐及看视频,有88%的同学上网都聊天及收发邮件等。

最后,上网已影响到了个别大学生的健康及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的没有健康意识,有16%的同学已经因上网导致了近视、失眠、上火等症状;有12%的同学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反而感觉更孤单。

个人认为,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根本原因有三。

第一、不少大学生缺乏责任感。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小的方面来说,明天的我们承担着扶老养幼的责任。

大学期间,我们既要学好科普文化知识,又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图书馆里的那么多书还没有读过,我们怎么能把那么多精力花费在网上,怎么能把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游戏上?!第二,不少大学生管理时间的意识薄弱。

我们是两年制大学,在校学习时间仅一年半,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

不同的同学在大学的目标是不同,或重能力,或重知识,或重人际,都没有错。

可是把那么多时间都用在玩游戏和聊天上,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了呢?第三,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制能力。

或许,我们也知道因上网而不去上课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或许,我们也懂的长时间因上网而熬夜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或许,我们也明白整天只看电脑而不与人交流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

(完整版)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毕业论文设计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班级心理0802班学生林乐超学号指导教师闫秀梅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学生林乐超学号论文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

在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唐民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

李传银采用UCLA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反,发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

国外Borys和Perlman 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样的结果。

在城乡差异方面,蒋艳菊等人的研究表明,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影响在总分上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孤独这一因素上非常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体验到更重的人际孤独感。

在专业差异方面,邓丽芳、王瑞和郑日昌的研究发现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爱情孤独及社交孤独。

在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方面,刘加艳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卷入度越高,孤独感越强。

但是,Shaw等人认为网络使用能够降低孤独感,孤独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张晓琴等人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

在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方面,邹赐岚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目前,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性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对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三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调查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调查学院:专业:指导老师:组长:组员:年月关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调查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陷入网络依赖之中,而其中不乏广大的大学生青年。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群体中重要的消费和参与群体。

网络依赖对于大学生来讲会产生较其他群体更深远、更直接的影响,对于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因此,本次针对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社会调查,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和了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和依赖程度[1]。

(一)研究背景2012年是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高峰期,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悄然兴起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的爆发式增长,现代人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以往的需求。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互联网群体中重要的同样也是数量众多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作为调研的对象,以此来反映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课外生活中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进而从中找出产生网络依赖的根本原因。

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揭示一定的普遍规律,并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最终找到合适解决方案[2],鼓励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避免过度的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研究内容本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进行了解,主要采取发放问卷并辅以抽样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对象为****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们参考了一部分现有问卷的形式,同时融合了小组成员对于本问题的具体理解。

所有问卷问题涉及三个大的方面:网络依赖的原因、网络依赖的程度及网络依赖的影响。

所有问题均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而为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保证参与者的真实性和问卷回收的有效性[3]。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我们小组成员希望能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来体现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并能通过信息分类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状,为更深一步的解决方案的提出打好基础。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篇:“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目的和意义“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目的与意义近些年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新兴的网络和网络生活,作为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们持有何种观点和看法即网络观将影响其网络行为。

许多调查表明,聊天和游戏基本上成为了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遮盖,这已经偏离了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这些?这值得我们深思。

本调查将结合现状调查和访谈,研究在校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现状,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网络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期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加深高等教育者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认识,为高等学校网络德育研究提供研究,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果把我们的学生比作羊,那么高中生活就像圈养而大学生活则是放养。

高中时家长、老师限得严,课业又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还是比较少接触的。

到了大学,课业少,靠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和“考前突击三十天,快快乐乐过好年”的口号,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放松了警惕和自我约束,将放松进行到底成了放纵,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的网络生活方式现状不大乐观。

经过调查,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总体是令人担忧的,当然,万绿丛中一点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地方。

下面,我们将对生活方式的基础模型进行分类。

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拟一般情况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对网络重度使用者和轻度使用者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15.7%大学生网络重度使用,其中男生62.8%,女生37.2%;84.3%轻度使用,其中男生40.4%,女生59.6%。

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大学生网络重度使用者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轻度使用者(P <0.01)。

大学生上网时长与症状自评量表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睡眠饮食因子分显著相关(P<0.01~0.05),与性别、月消费、人际关系个体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0.05);男生、月消费高、人际交往困难者上网时长者较多。

结论在网络使用中,上网时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各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使用;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SCL-9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use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Assess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elf-made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Questionnaire(SGSHQ) and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and contra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conducted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evere and mild Internet users. Results 15.7%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vere Internet user,among them male ones were62.8% and female 37.2%;84.3% were mild user,the male 40.4% and the female 59.6%. according to the SCL-90,all facto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evere than in mild useres (P<0.01). Time-length of browse on Internet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uch factors’ scores as phobia,paranoia,somatization,obsess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eness,sleep and diet as well as such individual factors as gender,monthly consump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0.01~0.05). Most of the male,ones with higher monthly consumption and ones wit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difficulty had longer browse on Internet. Conclusion Time-length of browse on Internet has major negative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al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vast educational workers should direct college students to rationally use Internet.【Keywords】 Internet use;mental health status;college students;SCL-90互联网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03
睡眠质量的下降
由于网络使用时间的增加,大学生的 睡眠质量普遍下降,影响了他们的学 习和生活。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建立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 的社交空间,他们可以通过 社交平台、聊天软件等与来 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
人际关系的疏远
然而,过度依赖网络也会导 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 际关系疏远,他们往往更愿 意在网络上与人交流而不是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和观点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 和文化,从而促进多元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
多元化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对于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文化缺 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积极影响
网络上的正能量信息和榜样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取向,如关注社会公益、追求个人成长等。
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可能导致大学 生面对面交往能力减弱,影响人 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建议和对策
合理规划使用时间
大学生应合理规划使用网络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导致 学业和生活受影响。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促进面对面交流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促进大学生面对 面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消极影响
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制造和放大一些负面事件,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取向,如功利心、 虚荣心等。
06
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01
网络成瘾
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学 业受影响,出现社交障碍,甚至 影响身心健康。
02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发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游戏成瘾、社交互动、学习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

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长时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相关研究和数据,深入了解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2.1 提升社交能力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途径,使青少年能够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青少年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学习合作与团队精神。

2.2 增强学习能力一些网络游戏融入了教育元素,通过游戏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发展。

2.3 提供情感支持网络游戏可以成为青少年的情感出口,通过游戏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压力。

这种情感释放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3.1 引发游戏成瘾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引发游戏成瘾,导致青少年对学习、社交和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2 降低学习成绩过度参与网络游戏会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一些网络游戏的暴力和不良内容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学习态度。

3.3 增加社交问题长期游戏时间可能导致青少年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互动减少,面对面的沟通能力下降。

他们更容易追求虚拟世界中的认同感,而忽视真实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4. 解决措施4.1 健康游戏教育青少年应该接受关于健康游戏的教育,学会正确管理游戏时间,了解游戏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提高他们对游戏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大学生网络沉迷原因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

《大学生网络沉迷原因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

《大学生网络沉迷原因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普遍的现象,甚至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互联网已溶入我们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交换,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上网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方便获取信息、帮助学习逃避压力和成就满足等,但是也给有的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依赖性。

有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一十上。

网络成瘾不仅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是近年来伴随科技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的又一新陷阱,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1、在教育方面,有效的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成瘾的危害。

2、在学习生活方面,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人际关系的疏远问题。

3、在社会方面,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传统道德观念,有一个良好的生理健康。

三、课题的界定⏹网络沉迷: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生活使很多人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感,常见的情况是轻度依赖,即习惯了上网的人一旦无法上网就会有一种缺失感,而另一部分人的依赖程度则较深,表现为网络沉迷,甚至网络沉溺。

网络沉迷现象是一种中度的网络依赖。

网络沉迷即指一些人在一段时间内被网络空间中五花八门的信息和新奇的交往方式所吸引,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在网络上,甚至对其他事物提不起兴趣。

⏹从心理现象的角度来看,网络沉迷是一种“乐此不疲”和“乐不思蜀”的现象,这与科学家和艺术家们的“入迷”现象十分类似,也同青少年的“追星”行为相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沉迷的情况下,个人还拥有基本的自制能力,日常生活未陷入紊乱。

当网民对网络的依赖过于强烈,甚至使日常生活出现紊乱的时候,所发生的是重度网络依赖即网络沉溺现象。

大学生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研究年级 [单选题]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性别 [单选题] *○男○女独生子女 [单选题] *○是○否生源地 [单选题] *○城镇○农村第一部分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下面是关于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认真填答!1、每天都会无意识地频繁翻阅手机APP、查看朋友圈动态等,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我总是无意识地拿起手机打开社交APP,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看。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3、总是不经意间延长了使用手机移动社交网络的时间而没有觉察。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4、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登录和查看朋友圈。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5、我对手机移动社交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有时不能控制玩的时间。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6、频繁和长时间使用移动社交网络刷朋友圈和浏览信息,常使我的眼睛干涩、视觉疲劳。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7、长时间使用手机刷朋友圈、聊天和浏览信息,保持固定姿势,常使我的颈椎酸痛。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8、长时间使用手指滑手机屏幕,常使我的手指肌肉酸痛。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9、长时间使用手机移动社交网络刷屏,使我的视力明显下降。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0、频繁和长时间使用移动社交网络,常导致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1、当手机突然联不上网,无法查看社交APP 时,常会感到担心和焦虑。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指导教师:***专业:特殊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6月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特殊教育2010级关键词:网络依赖性大学生摘要: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随着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索取欲望,以及各种知识的多渠道性,网络无疑成为了人们从海量信息中搜索知识的终南捷径,无形之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以及各大行业,甚至也成为操控社会运行的有力工具。

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的快捷方便、多样性、丰富性正在日趋完善和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是与日俱增。

成百上千的网络游戏、突起的网络聊天新、起到网络购……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甚至改变或颠覆了部分大学生的生活。

一、调研方案: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一部分人查资料,一部分人做问卷调查和统计资料,一部分人写报告。

然后全组成员一起修改成文。

其中调查对象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人数为100人。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通过该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的状况及程度,以及大学生对未来的态度,并以此来探究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最后得到一个治疗方案即寻找一个解除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良方”。

意义:通过该调查研究,不仅揭示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状况和程度,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制力,抵制网络的“诱惑”,从某种层面上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

同时,对于调查小组成员来说,可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对一些社会现状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和范围方法:以随机发放100张问卷的形式展开,在以小组合作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完成。

范围: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的各方面状况。

四、调查时间起于2011年12月15日,完成于2011年12月25日。

五、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图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20%40%60%80%100%1、从上网的地点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是足不出户,寝室便成了上网的最佳地点。

愤怒、郁怒人群之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愤怒、郁怒人群之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愤怒、郁怒人群之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话题:愤怒、郁怒人群之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愤怒和郁怒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问题,它们不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也会对他们的社会关系、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是影响愤怒、郁怒症状出现和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帮助愤怒、郁怒人群更全面、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愤怒、郁怒人群之间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特别是在社会支持的不同水平下,不同人格特质的愤怒、郁怒症状表现有何不同,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为愤怒、郁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际指导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愤怒、郁怒症状较为明显的单身男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量表,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愤怒和郁怒症状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回归、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得到以下结果:1.愤怒、郁怒人群之中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水平存在某种关联性;2.人格特质与愤怒、郁怒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包括神经质、外向性、精神质等方面的特质对愤怒、郁怒症状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3.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对于愤怒、郁怒症状的表现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高水平社会支持能够更加显著地缓解人的愤怒、郁怒状态。

预期研究贡献:本研究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愤怒、郁怒在个体中的形成机制和调节因素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愤怒、郁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人群缓解负面情绪带来实际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家,以及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全新的环境中,有一些人始终保持着和家人、原本的朋友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一些人逐渐适应了离乡别井的生活,建立起新的关系圈,将人际交往的重心转向校园内外结识的朋友;也有人难以阻止和家人朋友的逐渐疏离,又无法在周围的人群中找到归属感,转而以其他的方式寻求社会支持。

而在所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路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获取资讯、人际交流到影音娱乐、购置生活用品。

随着网络的功用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也使得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层出不穷。

事实上,除了一部分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群体,更多的还是一般的过度使用和正常使用的群体,对这些群体的研究必定更具适应意义。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普通大学生个体间网络使用的显著差异?人格、社会支持对它的影响又如何?而即便如预期的一样,社会支持对网络使用的频率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就一定与网络社会支持相关?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依赖于网络上的社会支持而与现实社会显得疏离,然而同样也有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提供的丰富的影视、游戏、以及网上购物,甚至有人只是单纯地进行不断的下载。

而在互动方式上,除了透过网络的人—人互动,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单纯的信息接收和人—机互动。

那么在他们使用的过程中,获取和提供社会支持及其他各项独立的活动各占多少比例?是否同样与人格及社会支持存在相关?不同性别使用网络从事的活动、时间、及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又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的探索,将对社会支持和人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不良的网络使用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研究目标:
探究社会支持及人格对网络使用行为的意义,探索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支持与寻求
社会支持以及其他行为间是否有广泛的相关性。

(二)主要内容:
1.国内外主要研究的整理与分析
(1)分析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发展趋势。

(2)整理分析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等有关因素的研究,构想三者的关系。

2.探索大学生网络使用受社会支持、人格影响的相关维度。

(1)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2)确定测量工具,编制问卷。

(3)根据现实情况对三份量表的语句表达进行适当的修改。

(4)随机选取大学生进行施测。

(5)对自变量的各个维度与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因变量是否显著受自变量的影响且具体受自变量的哪些维度的影响。

(6)运用统计方法检验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3.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方法
2.1被试
2.2 研究工具
3结果分析
3.1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描述
3.2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相关分析
3.3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回归分析
4讨论
4.1社会支持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4.2人格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4.3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研究方法:
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用问卷法施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工具:
一、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1975年编制的自陈量表,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计分标准登记分数。

EPQ有成人(共90个项目)和少年(共81个项目)两种形式,各包括4个量
表:E——内外向;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P——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L——谎造或自身隐蔽(即效度量表)。

经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计算,前3个量表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L 则是效度量表,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质,也表现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

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

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肖水源于1986-1993年设计的,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三、网络使用量表
该量表考察了两项内容:一,网络上各项活动每周花费的平均时间;二,当需要时,在网络上最能从他那边得到支持力量的人,及当生活有重大困扰时,最能从他那边得到支持力量的人。

研究步骤:编制问卷后,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进行施测及回收问卷,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四、参考文献
[1] Colvin, Mark, Cullen, Francis T., and Thomas Vander Ven. 2002. "Coercion, Social
Support, and Crime: An Emerging Theoretical Consensus." Criminology 40:19-42.
[2] Benjamin H. Gottlieb(1981)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 ISBN-13: 9780803916708
[3] Cohen, S., Underwood, L., & Gottlieb, B. H. (Eds.). (2000). 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nd interventions: A guide for health and social scientis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arason, B. R., Pierce, G. R., Shearin, E. N., Sarason, I. G., Waltz, J. A., & Poppe, L. (1991)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elf and actual oth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273-287.
[5]Cutrona, C. E., & Russell, D. Typ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In I. G. Sarason, B. R. Sarason, & G. R. Pierce (Eds.), Social Support: An interactional view. New York: Wiley. 1990:319-366
[6] Tichon, J.G., & Shapiro, M. (2003).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Children,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Human Services, 21, 73-92.
[7] Cohen, S., Wills, T.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 310-357.
[8] Cooper, C. L., Dewe, P. J., & Driscoll, M. P. (2001).Organizational stress: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9]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第1期,5(1):65-69.
[10]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16:13~29
[11]郭正莹.男大学生网路自我揭露、网路社会支持与寂寞感之差异研究—以实时通讯为例 [D].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硕士学位
论文,2008.
[12]梁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虚拟幸福感及其与在线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吴佳辉.社会支持对网路成瘾的影响[J].资讯社会研究,2007,(07):173-189.
[14]Young, K. 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3), 237-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