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中图版)】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件
合集下载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流水地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流水地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e22eed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1)简述熔岩堵河后熔岩坝坝上、坝下流水作用的变化。(4分) (2)分析圣拉斐尔瀑布消失的过程。(8分) (3)圣拉斐尔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岩坝也被完全冲毁,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1) ①坝上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侵蚀减弱,堆积增强(2分) ② 坝下河流落差增大,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增强(2分)
课堂练习
读长江沿岸地貌图,完成1-3题。 1.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利于人类居住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地貌从源头到入海口排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有利于发展农业 常常有村庄分布
山前冲积扇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河曲→牛轭湖
溯源侵蚀 袭夺河 瀑布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扇 河漫滩
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 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漫滩
河床
河谷中被水流淹 没的部分,随水 位涨落而变化。
河漫滩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溯源侵蚀
河曲
牛轭湖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河曲→牛轭湖
溯源侵蚀
河曲、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高一【地理(中图版)】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b27d9fa5e9856a57126040.png)
椅状洼地。
五、小结 海岸地貌
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描述特征 冰川地貌
位置 物质组成 形态 规模 地势起伏 其他(颜色、植被)
六、拓展延伸(自主学习)——风沙地貌
案例研究:敦煌雅丹地质国家公园 P37
1.说出雅丹地貌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大风
2.说出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的表现形式。 风力的侵蚀作用
1.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B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2.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C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与丁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D )
3.描述雅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点。 规模较大,由于盛行风向平行的相间排列的 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组成,植被覆盖率低。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 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 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 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E
A
B
C D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地貌: 地球表面各种
形态的总称。
图1图2图3Fra bibliotek图4地貌辨别
主要的外力:
风力、冰川、 流水、海浪
一、概念辨析
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
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五、小结 海岸地貌
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描述特征 冰川地貌
位置 物质组成 形态 规模 地势起伏 其他(颜色、植被)
六、拓展延伸(自主学习)——风沙地貌
案例研究:敦煌雅丹地质国家公园 P37
1.说出雅丹地貌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大风
2.说出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的表现形式。 风力的侵蚀作用
1.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B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2.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C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与丁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D )
3.描述雅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点。 规模较大,由于盛行风向平行的相间排列的 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组成,植被覆盖率低。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 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 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 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E
A
B
C D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地貌: 地球表面各种
形态的总称。
图1图2图3Fra bibliotek图4地貌辨别
主要的外力:
风力、冰川、 流水、海浪
一、概念辨析
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
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00a65a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a.png)
石柱是由向下延伸 石钟乳多呈钟乳状、
的石钟乳和向上生 锥状。
长的石笋互相成的呢?
冰斗三面是陡壁,朝向坡 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 如围椅状。
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 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 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 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 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 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2)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 喀斯特地貌 。 (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这是由水循环的哪 个环节造成的?在旱季时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下渗 地表缺水严重,加剧了旱情。
主要地貌的景 观特点
课堂小结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长垄状沙丘
蜂窝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缓而呈凸形
新月形沙丘 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是克罗地亚西北部 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 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 面而形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 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 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 和。
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
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2课时)
风沙地貌——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风沙 对地表吹蚀、摩 蚀而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类 型有石窝、风蚀 蘑菇、风蚀柱和 雅丹等。
风蚀风蘑蚀菇柱 风蚀雅丹
石窝
风沙地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 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 丘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有 新月形沙丘、长垄状 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冰斗
角峰有什么特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角峰
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 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0e9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f.png)
流更加弯曲,河谷展宽
2.流水堆积地貌 类型 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图示及
位置
多位于水流流出出山 多位于河流入海、入湖 多位于河流中下
口处
口处
游
类型 成因
特点
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流水流出山口,坡度减 河流携带泥沙流经平原, 由河流携带的冲 小、流速剧减,携带的 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 积物沉积而成 部分物质堆积而成 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成
提示 溶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2.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 排序是( 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冲积扇与河口三角洲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 第3~4题。
3.对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河口三角洲仅分布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④河口三角洲一般位于 河流入海口附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与冲积扇相比,河口三角洲所在地区( ) ①地势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显著 ③土壤肥沃,气候湿润 ④多沙 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要点笔记 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思考感悟】 虎跳峡是金沙江(长江)上的第一大峡谷,更是全球著名的大峡谷。长江江 水在这里被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两大雪山所夹峙,相对高度3 900多米,峡 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最窄处仅约30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 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请问神奇的虎跳峡是如何形成的?
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件PPT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91401aaa00b52acec7ca39.png)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地一理地中理图中版图必版修必第 修一第册一主 册要主地要貌 地的貌景的观 景特观点特1PP点T-1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地一理地中理图中版图必版修必第 修一第册一主 册要主地要貌 地的貌景的观 景特观点特1PP点T-1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海积地貌——沙嘴
沙嘴是一端连接陆地、一端 向海突出的带状沙滩,常出现在 海湾岬角处或海岸转折处。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地一理地中理图中版图必版修必第 修一第册一主 册要主地要貌 地的貌景的观 景特观点特1PP点T-1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地一理地中理图中版图必版修必第 修一第册一主 册要主地要貌 地的貌景的观 景特观点特1PP点T-1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地一理地中理图中版图必版修必第 修一第册一主 册要主地要貌 地的貌景的观 景特观点特1PP点T-1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贰
海岸地貌
《观沧海》节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所10以为~范海什2海围岸0么岸米不地海地,大貌岸宽,貌是临度地海通海在浪貌常分数对范分布千陆布围。米地在不至的平大数作均?十用海千形平米成面的范上,围内下。
4
2
1
来仔推细测观一察下,,你这能些推地测貌出 来
2
这几景个受观景海是观浪如的侵何形蚀1形成作成顺用的序形?么成?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崖
请说出 图中你 看到的 所有的 地貌景 观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b78fcd43323968001c9238.png)
2.海岸地貌: (1)侵蚀作用与地貌。
(2)堆积作用与地貌。
(1)怎样根据沙丘的形态判断风向? 提示:
(2)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枯燥沙粒,用 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提示: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塑造海岸地貌的作用力有哪些? 提示:波浪、潮汐、生物、气候等,其中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泼的动力因素。
1.石钟乳不是石笋
石钟乳是自上而下的生长,石笋是自下而上的生长,石钟乳生长在洞顶,而石笋生长 在洞底。 2.不是所有的喀斯特地貌都为流水的溶蚀地貌 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形成的。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示意图
1.风沙地貌:
(2)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淀 溶洞顶部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 多为乳白色,石内孔洞较少,
有石笋,二者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断面呈同心层状构造
2.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
(1)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哪些地貌景观? 提示:地表常见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等多种形态。地下发育着地下河、溶 洞。溶洞中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柱、石笋等。 (2)搜集材料,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的河曲和牛轭湖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 曲流河进一步开展,可使曲流河段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示意图
1.喀斯特地貌:
类型
地表喀 斯特地
貌
地下喀 斯特地
貌
成 因
地貌景观演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4ff12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第七页,共五十二页。
四、喀斯特地貌 1.概念:由__喀__斯__特____作用形成的地貌。 2.分类 (1)地表喀斯特地貌:___峰__林_____、峰丛、孤峰、溶沟、落水洞和 喀斯特漏斗等。 (2) 地 下 喀斯 特 地 貌 : __溶__洞______ 和 地 下 河 。 溶 洞里 的 地 貌有 __石__钟__乳____、石笋、石柱等。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
二、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第十页,共五十二页。
8.下图中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① C.③
B.② D.④
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第五页,共五十二页。
三、风沙地貌 1.概念: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 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分类 (1)风蚀地貌 ①概念: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②分类:石窝、_风__蚀__蘑__菇___、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第六页,共五十二页。
(2)风积地貌 ①概念: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 貌。 ②分类:新月形沙丘、__长__垄______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③特点:新月形沙丘___迎__风_____坡缓而呈凸形,___背__风_____坡陡 而微凹。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风沙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根据简图,探究下列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1)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1.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狭长山谷底
B.平原边缘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入海口
四、喀斯特地貌 1.概念:由__喀__斯__特____作用形成的地貌。 2.分类 (1)地表喀斯特地貌:___峰__林_____、峰丛、孤峰、溶沟、落水洞和 喀斯特漏斗等。 (2) 地 下 喀斯 特 地 貌 : __溶__洞______ 和 地 下 河 。 溶 洞里 的 地 貌有 __石__钟__乳____、石笋、石柱等。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
二、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第十页,共五十二页。
8.下图中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① C.③
B.② D.④
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第五页,共五十二页。
三、风沙地貌 1.概念: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 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分类 (1)风蚀地貌 ①概念: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②分类:石窝、_风__蚀__蘑__菇___、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第六页,共五十二页。
(2)风积地貌 ①概念: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 貌。 ②分类:新月形沙丘、__长__垄______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③特点:新月形沙丘___迎__风_____坡缓而呈凸形,___背__风_____坡陡 而微凹。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风沙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根据简图,探究下列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1)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1.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狭长山谷底
B.平原边缘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入海口
新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51张)
![新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51张)](https://img.taocdn.com/s3/m/ff5599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0.png)
下部风沙集中,风力携 带沙石磨蚀作用强。
垄脊
垄脊 沟槽
雅丹 地貌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 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 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
据 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第117页,2010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沙丘、沙漠
新月形沙丘
河面 河床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 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 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一、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
冰斗
冰斗是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 椅状凹地。冰斗三面岩壁陡峭,底 部较平缓。
冰斗
一、冰川侵蚀地貌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岩石因冻 融作用频繁而崩坍为岩屑 岩屑在重力和积雪融水径流作用下 被搬走,形成洼地 洼地内的积雪演化成冰川,冰川运 动对洼地进行侵蚀,形成冰斗
一、冰川侵蚀地貌
溶蚀
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溶于水并被水带 走或重新淀积,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被称为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 溶沟等
沟通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 落水洞、天坑、竖井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等
地表喀斯特地貌在流水溶蚀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过程
袭夺前
高位河溯源侵低蚀位河
袭夺后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 概念 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
垄脊
垄脊 沟槽
雅丹 地貌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 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 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
据 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第117页,2010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沙丘、沙漠
新月形沙丘
河面 河床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 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 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一、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
冰斗
冰斗是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 椅状凹地。冰斗三面岩壁陡峭,底 部较平缓。
冰斗
一、冰川侵蚀地貌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岩石因冻 融作用频繁而崩坍为岩屑 岩屑在重力和积雪融水径流作用下 被搬走,形成洼地 洼地内的积雪演化成冰川,冰川运 动对洼地进行侵蚀,形成冰斗
一、冰川侵蚀地貌
溶蚀
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溶于水并被水带 走或重新淀积,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被称为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 溶沟等
沟通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 落水洞、天坑、竖井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等
地表喀斯特地貌在流水溶蚀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过程
袭夺前
高位河溯源侵低蚀位河
袭夺后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 概念 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5d0d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7.png)
A 5.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D 6.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
【课堂练习】
月湖位于山东半岛荣成湾沿岸,天然形成的沙坝横亘月湖东侧, 使其成为一个平均水深不足2米的半封闭性海域。如图为月湖位 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成牛轭湖。
【课堂练习】
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 致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3.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地
质作用是( A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B 4.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可以( )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
1、海蚀穴:在海浪长期作用下,硬度
较小的岩石容易受侵蚀,部分海岸会形成向 内侧凹的海蚀穴。
2、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
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了海蚀崖。
一、海蚀地貌
3、海蚀拱桥: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 4、海蚀柱: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
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形成了海蚀崖。
二、海积地貌
A 1.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三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一级阶地 D.河漫滩
A 2.在某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保持稳定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垂直上升
牛轭湖
河曲
河曲和牛轭湖
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c0ae7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2.png)
当沟谷水流流出沟谷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并先后发生沉积,形成以沟谷为顶 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河流地貌—河谷
河谷由谷底和谷
谷底
坡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
河床
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 有经常性的流水。
河漫滩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 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河流地貌—河谷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 岸坡,高出河漫滩, 一般来说,最大的 洪水位也难以淹到。
河流阶地,呈阶梯 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沟流地貌——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 积物沉积而成的。
河流地貌——河口三角洲
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 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 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 河口三角洲。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 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 2题。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
流水地貌
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沟谷地貌
在广大山区,沟谷 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地貌。
沟 谷 横 剖 面 呈 V” 型。
较大沟谷上游 有小型盆状的 集水洼地
沟谷地貌——冲积扇、洪积扇
海滩是海浪抵达海岸时,携 带的物质发生沉积而形成。
河流地貌—河谷
河谷由谷底和谷
谷底
坡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
河床
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 有经常性的流水。
河漫滩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 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河流地貌—河谷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 岸坡,高出河漫滩, 一般来说,最大的 洪水位也难以淹到。
河流阶地,呈阶梯 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沟流地貌——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 积物沉积而成的。
河流地貌——河口三角洲
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 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 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 河口三角洲。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 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 2题。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
流水地貌
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沟谷地貌
在广大山区,沟谷 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地貌。
沟 谷 横 剖 面 呈 V” 型。
较大沟谷上游 有小型盆状的 集水洼地
沟谷地貌——冲积扇、洪积扇
海滩是海浪抵达海岸时,携 带的物质发生沉积而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拓展延伸(自主学习)——风沙地貌
案例研究:敦煌雅丹地质国家公园 P37
1.说出雅丹地貌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大风
2.说出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的表现形式。 风力的侵蚀作用
3.描述雅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点。 规模较大,由于盛行风向平行的相间排列的 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组成,植被覆盖率低。
工程建设: 注意塌方与渗漏问题
可溶性岩石 (石灰岩)
四、冰川地貌
角峰:位于山顶,山体棱角分明,呈棱锥形。 刃脊:位于山脊,较为陡峭,形似刀刃。 冰斗:位于雪线附近,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为
椅状洼地。
五、小结 海岸地貌
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描述特征 冰川地貌
位置 物质组成 形态 规模 地势起伏 其他(颜色、植被)
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被风、河流、冰川、海浪转移的过程。
沉积作用: 是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在搬运途中逐渐堆积的过程。
二、海岸地貌
描述: 位置、物质组成、形态、规模、地势起伏、其他
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穴
海积地貌
海滩
沙嘴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
高一年级 地理
思考: 观察景观图片,
说出自然地理环境 的组成要素。
气候、地貌、 水文、生物、土壤EA NhomakorabeaB
C D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地貌: 地球表面各种
形态的总称。
图1
图2
图3
图4
地貌辨别
主要的外力:
风力、冰川、 流水、海浪
一、概念辨析
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
2.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C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与丁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D )
A.气候、植被
B. 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 岩石、水文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海滨、缓斜、沙砾质滩地 带状沙滩、海湾岬角、海岸转折处
三、喀斯特地貌
三、喀斯特地貌
判断图中景观分布的位置,并描述其地貌景观特点。
峰丛——分布于地表,是连座峰林,基部相连, 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山峰,规模较大,地势起 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
石林——分布于地表,地势起伏较小,由裸露 的岩石组成,成塔状、纺锤状、棒状等形态, 规模较小。
溶洞——分布于地下,洞内有石钟乳、石笋、 石柱等,规模小,形态各异。
三、喀斯特地貌
地表: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漏斗等 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地下暗河等
喀斯特地貌 形成于 (岩溶地貌)
流水侵蚀(溶蚀) 沉积作用
发育在
广西、云 南、贵州
等地
主要分布 地区
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开发利用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 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 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 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B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