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水文模型及3S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简述3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简述3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简述3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GIS技术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GPS技术则提供了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水利工程的测量和监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调查、水土保持、水污染监测等方面。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河流、湖泊等,为水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土流失情况,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提供水污染治理的参考依据。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管理、水灾防治、水利设施管理等方面。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包括水量、水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支持。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对水灾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水灾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包括水库、渠道、水闸等,实现对水利设施的信息化管理。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工程监测、导航引导等方面。

通过GPS技术,可以获取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用于水利工程的测量和定位。

利用GPS技术,可以进行水利工程的测量和勘测,包括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

同时,GPS技术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的监测,包括水位监测、位移监测等。

此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导航引导,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和运维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

3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GIS技术可以对地表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3S技术简介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3S技术简介
(2)、多信息源,分布输入,应用广泛:可以方便地利用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如天基(卫星、遥感)、空基(航测)、地基(雷达、遥测、地面)观测的不同时空尺度的能量、水分等多源信息进行洪水预报、水资源评价、水质及生态模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流域下垫面的空间分布信息确定或检验所构建模型的参数,包括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模型考虑了蒸散发、植物截留、坡面和河网汇流、土壤非饱和流和饱和流、融雪径流、地表和地下水交换等水文过程。 模型的参数从观测资料中分析得到。 流域特性,降水和流域响应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垂直方向用层来表示,水平方向采用正交的长方形网格来表示。
至今,国内外的水文学家们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HE模型就有不同的版本,如MIKESHE、SHETRAN等,较为常见的还有TOPKAPI、DHSVM。
(2)获得大范围空间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卫星遥感;
(3)计算机与计算技术;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技术支撑
(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 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为一体,对现实世界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基本的信息源——
分布式模型的技术支撑
目前人们把数字高程模型资料,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信息来源。常用的ARC/Iofo GRID可提供基本的地形分析算法,另外还可生成一些反映流域水文特性的地貌参数。 遥感观测资料:同步卫星、轨道卫星、MODIS等。
(1)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
3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不同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参数,但最基本的特征是将流域作为一个单元体模拟,在产汇流等环节上采用概念性模拟或经验函数关系的描述,对模型输入的空间分散性和不均匀性没有充分考虑。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始终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

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为了深入探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当今水文界研究的热点。

回顾水文模型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分布式水文数学模型的研究,1969年Freeze和Harlan发表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数值模拟的水文响应模型的蓝图》的文章。

目前代表性的模型有: SHE模型、IHDM模型、SWAT模型等。

我国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制方面则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或者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同时国外的模型也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国情,许多模型在具体引用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我们急需在借鉴国外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3S"技术),研制适合我们国情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3S"技术的引进,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

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

因此,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模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DEM可提取大量的陆地表面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出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

在DEM所划分的流域单元上建立水文模型,模拟流域单元内土壤~植被~大气(SVAT)系统中水的运动,并考虑单元之间水平方向的联系,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演算。

概括起来,由于建立在DEM基础之上,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以下特色:①具有物理基础,描述水文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3S技术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综合应用。

这些技术的相互结合和互补可以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提供精确的信息和数据,有效地支持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

下面将对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 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文信息。

其主要应用包括:(1)水体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空间分布、面积、深度等水文特征参数,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准确监测和监控。

(2)降水监测与估算: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结合气象站和气象雷达数据,可以实现对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估算。

(3)蒸散发监测与估算: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等信息,结合适当的模型和方法,可以实现蒸散发的监测和估算。

(4)河道流量监测与估算: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河道的水面高程和水面流速,进而计算河道流量,实现对水量的实时监测和估算。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对水文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其主要应用包括:(1)水资源评价与规划: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包括水资源的储量、分布、利用状况等。

(2)水源地保护:通过对水源地的空间分析和评估,可以实现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水源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风险。

(3)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通过GIS技术可以对洪水、干旱等水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水资源监测与管理: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定位和测量,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信息。

其主要应用包括:(1)水文站建设定位:通过GPS技术可以对水文站点进行精确定位,确保水文站的空间分布准确,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 技术的应用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 技术的应用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 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创造出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3S 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运用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基于此,本文对3S 技术进行概述,分析了3S 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对3S 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3S 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1 引言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较大,这也导致我国水资源较为紧张。

水文和水资源工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是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以及水资源问题防治,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3S 技术运用于水文和水资源工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水文和水资源工程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3S 技术概述3S 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3S 技术是各种技术和专业的集成应用,例如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空间技术和通讯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集成运用,对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运用等。

遥感技术也称为RS,是通过人造卫星等飞行器对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感知收集,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

遥感技术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处理,遥感技术通过遥感系统实现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也称为GIS,是能够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地球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以及显示和描述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 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应用范围较广,能够对地球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成图分析,功能较为强大。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GPS,能够运用卫星,全方位的进行导航、定位、测时和测距等。

GPS 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4T05:50:47.615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黎贤[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文水利工程正逐步走向一个新的目标,对水文水利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S技术是水文水利工程领域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技术。

它不仅可以进行水文自动检测,而且对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广西纳海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文水利工程正逐步走向一个新的目标,对水文水利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S技术是水文水利工程领域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技术。

它不仅可以进行水文自动检测,而且对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3S 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论运用;实际运用前言:水文水资源工程是以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水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系统地研究水资源分布、形成和演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水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水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评价和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这既是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整个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的时空分布特征、3S技术的空间特性及其强大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决定了3S技术将在水循环、水环境质量评价、合理有效的水文水资源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水资源利用。

1 技术概述(1)3S技术应用了现代高新技术的概念。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实现技术的综合应用。

3S技术是各种技术的体现和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灵活应用,可以实现精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从而使数据应用更加准确,提高工作效率。

(2)遥感技术又称遥感。

利用卫星飞机实现遥感信息的采集,通过对特定目标的探测,达到准确的数据采集效果。

遥感技术在数据采集与传输中,利用自动信息采集与存储功能,能够准确获取输入信息的采集指令,使系统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结合应用,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3S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帮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和实施工程。

本文将对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GIS作为3S技术的一部分,可以用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地理信息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

GIS可以对水文数据、水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水文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GIS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通过制作地图、空间分布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现水文与水资源的空间特征,为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覆盖、地形地貌、水体分布等信息,为水文资源评估、水环境监测、洪涝灾害识别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对地表水体、地表覆盖、土壤湿度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GPS技术可以为水文监测、水资源调查、河流流量观测等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定位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GPS技术也可以为灌溉、排水、水文监测等工程提供现场测量和定位支持,保证工程建设的精度和可靠性。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空间信息、分析数据,实施工程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数据共享、数据标准、数据一体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不断更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以更好地利用3S 技术来服务水文水资源工程。

第五章 3S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3S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Zuo Qiting
Zuo Qiting
5.3.1.2 流域地形因子计算
坡度和坡向是两个最常用的基本地形因子,在 DEM应用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地面上某点的坡度是表示地表面在该点倾斜程度的一个 量。因此,它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坡度矢量从 数学上来讲,其模等于地表曲面函数在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 面夹角的正切,其方向等于在该切平面上沿最大倾斜方向的 某一矢量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亦即坡向)。可以证明: 任一斜面的坡度等于它在该斜面上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坡 度分量的矢量和。
Zuo Qiting
5.3.1.1 DEM的基本知识
(1)地形的数字描述
1958年Miller和Laflamme提出了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的概念,并给出了定义:“数字地形模型是利 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 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
(1)无洼地DEM的生成
通过消除洼地的处理可以生成无洼地DEM。在无洼 地DEM中,自然流水可以畅通无阻地流至区域地形的边缘。 因此,借助无洼地DEM可以对原数字模型区域进行自然流 水模拟分析。
目前,消除洼地的常用方法有滤波(Callaghan & Mark,1984;Mark,1983)和填洼(Marks,1984; Jenson & Domingue,1988)。滤波法可以消除孤立的、 较浅的洼地,而保留较大的洼地;填洼法可以消除所有的 洼地,但会产生大片平坦的地形。
Zuo Qiting
计算坡度的方法可归纳为五种:四块法、空间矢量分 析法、拟合平面法、拟合曲面法、直接解法。经证明,发 现拟合曲面法是求解坡度的最佳方法。
拟合曲面法一般采用二次曲面,即3×3的窗口(如图 5.3.2)。每个窗口中心为一个高程点。点e的坡度、坡向 计算公式如下: 坡度的计算公式: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S技术是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的一种集成技术体系,具有高效、快速、精确、可视化等优点。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数据采集3S技术可以提高水文数据的采集效率和精度。

通过GPS技术定位梯田、沟渠、降雨监测设备和水文测站等位置,对不易观测到的地区进行高精度、全方位的监测。

同时,通过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和植被数据,用于预测和评估洪水、旱灾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管理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3S技术可以改善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GIS技术,将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集成起来,制作水资源信息系统和水资源分区图,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实现对全流域水文信息和地理环境的分析,为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水环境监测与保护3S技术可以提高水环境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水体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信息,对水质、水量、水态等水文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和动态管理,提高了水环境保护的水平。

4. 水文模拟与预测3S技术可以运用于水文模拟和预测。

通过地面观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获取流域的降水数据、蒸发散发数据、植被覆盖率等数据,利用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和水文灾害预期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总之,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为水文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水文学数据的快捷采集和精度掌控,为水文资源管理提供全方面、系统性的数据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3S技术指的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综合应用,是一种集成化的空间信息技朥。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3S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可以为水文调查、水资源管理、水灾防治等方面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水文监测与调查3S技术在水文监测与调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水文参数获取。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体、土壤含水量、降雨等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图层叠加、空间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处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区域内点位的精确位置信息。

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可以加强对水文过程的监测和分析,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水资源管理与规划在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中,3S技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空间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规划方案。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水体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水资源的分区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等工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些应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水资源保护与环境监测水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监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3S技术的一大应用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污染情况、湿地退化等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补偿规划等工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监测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这些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水文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从3S技术的三个方面,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来分析其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中,主要涉及到地表水辐射、蒸散发、土地利用、水体面积变化等方面。

采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表面温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借助于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进而推动水文模型优化、提高预报准确度。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大尺度水文信息的监测和评估,从而在水资源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则主要表现为水文信息管理、水文模型构建和分析、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水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集成各类水文数据,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精度。

例如,在水污染和灾害监测和预测方面,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空间分布情况,为灾后救援提供依据。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在水库调度、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获取水文、水资源工程的现场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精准定位、数据收集和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频率,使水文模型更加准确、科学,实现水资源管理的高效、精准。

例如,在水文站点设置和监测中,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精确定位站点,实现水文数据连续、准确采集和传输。

综上所述,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作用。

未来,在水资源开发、水污染和水资源分配等方面,3S技术将会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推动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健康发展。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概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指以水文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文过程及其规律,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交叉学科。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 技术(即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应用已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本文将围绕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二、3s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方式,可以对水文要素如地表水域、植被覆盖等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对水文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获取水文数据,并为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是一个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可以对水文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GIS 技术能够构建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绘制水文专题地图,从而实现水资源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研究和管理。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 技术可以实现对水文要素的高精度定位和监测,包括地表水体、地下水位、降水量等。

结合遥感和GIS技术,GPS技术可以为水文要素的动态变化提供实时监测和定位服务,并为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三、3s技术在水资源工程规划中的应用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结合GIS技术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为水资源工程的规划提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

2. 水土保持规划通过GIS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优化水资源工程的布局设计,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3. 水文数据分析与预测通过3s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动态监测、数据存储和分析,为水文数据模型的建立和水文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3S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S技术可以解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管理和实际应用,3S技术的应用也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简介3S技术及其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展现了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3S技术;水文;水资源工程;应用1前言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统称。

3S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至今发展已接近30年,在工业、农业、灾害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大众需求的增加,3S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2基本概念2.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地搜集、存储、分析地理信息数据。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备自动输入数据的功能,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水平逐渐提高。

因此,我国愈加注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2.2 遥感遥感即在远距离或高空利用传感器采集地物辐射的电磁波谱信息,根据地物产生的波谱信息进行地物识别、分析与应用。

卫星遥感可根据采集的电磁波段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根据传感器平台,其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生态资源、地图测绘及军事侦察等领域。

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等数据对地面进行点位观测的一种技术。

GNSS在政治、经济及国防等领域有着重大意义,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研究3S技术可以解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管理和实际应用,该文通过对3S技术基本原理的概述,对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中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随着数字化地球的进程,将“3S”和水资源结合起来应用意义重大,前景远大。

13S技术概述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合称,是集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于一体的先进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表达、传输、管理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RS特点及应用。

RS是在远离目标、与目标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的性质,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新颖、成图速度快、收集资料方便等特点,通过真实性、直观性、实时性的高精度遥感图像,作为城市规划数据获取和更新的主要途径。

一是制作4D产品(DOM、DEM、DRG、DLG),用于规划底图和专题图件制作;二是实时监测和动态获取土地现状信息,为土地规划提供辅助支持;三是通过遥感图像特征分析,为水质、土壤、污染等环境监测提供有关资料及数据;四是通过不同时态的数据分析,可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轨迹和时空变化规律。

(2)GPS特点及应用。

GPS具有实时性、观测时间短、可靠性高等特点。

一是通过GPS静态测量,可以高效高精度的进行规划测图的控制测量;二是通过RTK,可以结合RS工效较高的进行像控点测量;三是可用于规划地形图测绘和地理信息获取。

(3)GIS特点及应用。

GIS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输入、存贮、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技术系统,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主要对规划相关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将GIS空间分析功能与城市规划模型相结合,为规划提供直观的显示和分析功能,为规划提供辅助性决策支持,实现三维可视化,并为动态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GPS和RS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精准快速的获取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为规划和管理提供调查底图、规划地形图等数据,依托多种传感器和遥感解析技术,可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和更直观的表现形式,通过GIS可有效整合和集中管理空间信息和人文、社会、经济等信息,将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有效整合和分析,增强数据的利用率、挖掘并关联出各数据间的相关性,可减少调查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手段、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综合应用。

它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监测、评估、管理和预测等功能。

下面将从水文、水资源评估与管理、水灾监测和预警等方面分析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文要素遥感监测和水文模拟模型的建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以及地表蒸散发等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信息,可以全面了解流域内水资源分布情况。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可以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获取流域的地貌特征和水流动态信息,为水文模拟模型提供输入数据。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对流域的径流过程、洪水发展规律等进行模拟和预测,为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3S技术在水资源评估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定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流域内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面积和容积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准确计算水资源的存储量和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水质、水温、水位等参数,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

在水资源利用规划方面,可以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集进行叠加分析,评估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水量,为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S技术在水灾监测和预警方面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图片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河流流量、洪水淹没范围等信息,并结合地形地貌数据进行洪水预测。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可以快速获取地区洪水灾害现场的准确位置,为救援和灾后恢复提供依据。

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历史洪水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为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参考。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用途。

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评估,建立水文模拟模型,为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是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缩写。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3S技术可以提供水文监测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水文数据,包括水位、流量、水温等。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提供水文站点的精确位置信息,方便现
场调查人员进行监测。

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制作成水文图、水文图谱等,能够直观地展示水文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水文监测和预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
持。

其次,3S技术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和规划。

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测和分析。

同时,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中的地
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多角度评估,支持水资源管理者进行水资源规划和决策。

最后,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地理信息,帮助监测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并可用于快速响应和
灾后评估。

同时,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对灾后重建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抗灾能力和减轻灾
害损失。

综上所述,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能够提供水文监测数据,还能帮助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同时具有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水平,为水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
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作者:陈波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3期陈波(江西省南昌市水文局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3S技术可以解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管理和实际应用,该文通过对3S技术基本原理的概述,对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中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仅供参考。

3S技术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的合称,也是空间、传感器、卫星定位和导航、计算机、通讯等技术的结合。

通过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分析,进行表达与传播应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61-021 3S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3S技术的应用,可以以RS完成遥感影像图的获取,有着快速和实时、动态的信息功能,保证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得到及时的、准确的、综合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数据,按照实际需要,对GIS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1]。

GIS可以进行地理数据方面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计算及数据分析,帮助遥感信息完成提取与分析、应用,提供必要手段与辅助的数据,使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的精度得到提高。

而GPS还可以通过实时的、连续的对地球任意点经纬和高程的确定,对物体三维和时间的精确,提供准确的空间定位和数据,以识别遥感图像完成地面控制与样本像元类型的判断,帮助图像完成几何校正与投影的变换,更好的完成分类服务。

2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2.1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理论应用2.1.1 水文的勘测对研究区域的湖泊或者江河图形与图像等资料进行收集,按照光谱特性与样本特征,建立起解译的标志,完成遥感图判读。

应用GPS完成野外实地的定点、定位校核,对勘测区域的校核点进行数据库的分类和建设,评价勘测的结果。

通过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对等高线、面积、体积进行计算,确定沿江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及植被的分布规律[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 周帅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 周帅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周帅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在各个领域中3S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高新技术结合与应用,不仅是水文与水资源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成为整个水利行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特点以及3S技术的空间特性和处理海量数据的强大能力,决定了3S技术将在水文与水资源的各个领域中例如水循环、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3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3S技术应用研究1 3S技术基本原理所谓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支持采集,管理,分析,存储和应用空间数据的计算机技术。

遥感(RS)主要是指在高空和太空各个平台上使用电磁波探测设备,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响应"传输和处理,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等宏观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观测物体的实时动态,测定和记录点的三维坐标和点坐标的动态变化,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空间定位数据,其精度已达到厘米甚至亚毫米级。

因此3S技术的应用对于开展水文及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理论上的应用在水文水资源方面,RS和GPS可用于收集基本数据并通过卫星远距离的进行资料数据的传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编辑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和虚拟的数据库平台,利用各种水文的模型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为水文水资源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2.1防洪抗灾方面的应用针对于防洪抗灾而言,最重要的初始阶段便是洪水预报。

为了能在洪水到来之前及时发出准确的预报,采集相关的有效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GPS将之应用在建立流域的空间系数的参考基准和大地控制网空间的建设,来获取基础地理数据并提供洪水的静态和动态位置信息,在洪水初期,风险评估和洪水后损害评估程度大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水资源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控制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3S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而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中,这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管理和实践应用。

本文对3S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水文水资源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3S技术;水文;水资源工程;应用1 3S技术概述3S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它传导信息的实效、时速性,并且还能以动态的形式传导,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影像资料,同时也能准确、及时、综合性获取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数据,及时自动更新数据库内的相关数据。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给出检测物体的三维数据,确定物体时间和数据空间定位,进而获取地面控制的样本类型判断。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先采集相关地理数据,实现采集后的数据查询、管理、分析和计算,为遥感数据分析提取提供辅助数据,使其自动分类的精细度提高。

1.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它的产生源于机械地图。

该技术属于电脑软硬件平台,并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实现了高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和查询,对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GIS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录入,而且还可以提供数据模型、开放式结构等快速的业务。

该技术具有多种功能,既能为一般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又能适应水文水资源工程的实际需要。

1.2遥感技术RS技术是遥感技术的缩写,这一技术的源头,就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与使用者的远程接触,对相关使用者的目标进行监视和判断,从而对使用者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被测对象的电磁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将其记录成图像,从而为水文水资源工程提供重要的、合理的信息资料。

因此,遥感技术是一种能够进行多波段、全天候、多平台等多种观测手段的对地观测。

同时,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采集是今后遥感技术发展的方向[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6年由丹麦水力学研究所、英 国水文研究所和法国SOGREAH合作 开发的SHE(Systeme Hydrologique Europeen)模型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 或者说最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水文物
理模型;
1979年,Beven 提出的 TOPMODEL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半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
垂 向 过 程
坡面径流RO、 暴雨壤中流RH、 直接基流RN、 长期基流RG、 地下水渗流GW
接口
侧向流过程
数据: GIS地图:DEM、土地、植被、土壤、河网、地表水划分、地下水深度等地图; 气象水文等。
分布式模型的构成
➢ 从水平方向将流域划分成一 系列的单元
✓ 单元被看作是一个有物理意 义的流域
✓ 单元流域有自己的物理特性 数据:DEM、植被类型、土 壤类型和降雨量
✓ 单元分成边坡单元、河道单 元和水库单元三种
适当分辨率的DEM对整个流 域进行划分
➢从垂直方向将单元分成三层
✓植被覆盖层(Canopy Layer):地表 面至树叶顶部的空间区域。假定蒸散发 只发生在植被覆盖层,各单元流域的蒸 散发量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地表层(Soil Layer):地表面往地 下若干深度的浅表土壤层,具有调蓄水 能力 ✓地下层(Underground Layer):地表 层以下的含水层 ✓对地下层不进行网格划分,整个流域 的地下层看作一个整体



单元积水面积生成

流域分水线识别 (自动生成流域)

水系生成
(c)按最大可能的水流流向;(d) 生成的水系(数字为汇入的格网数目)
• (2)空间技术与测控技术

随着作航天为航一空种科信学息及源遥感,、遥遥感测、技遥术测的技快速术发能展够,提为供获流取大域范围
详内细的的空地间质信地息貌和、资土料创壤造类了型有、利植的被条件、。土近地2利0年用来和,河世界流各水国系都纷
在DEM平台上构建的具有物理基础的松散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几个典例
SWAT
结 构 与 功 能
灌溉
降雨
降水
降雪 雪盖 融雪
下渗 土壤水 土壤水分层(10层) 土壤水蒸发 植物蒸散发 壤中流 渗漏
地表径流 输移损失 池塘/水库调蓄 池塘/水库蒸发
灌溉 池塘/水库出流 池塘/水库渗透
地貌指数,其数学表达式为:lnα/tanβ , 亦称为“地形指数”, 为单宽集水面积,即 指排向第 点的单宽汇水面积, 为该点处坡角 的正切函数,也即地表坡度 ,地表坡度即表
示单位距离上的势能变化,显然对于坡面流 而言,地表坡度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力,表示 该点的排水状况, 是一个综合表达式。
TOPMODEL物理概念示意图
浅层地下水
灌 溉 潜水蒸发 渗 透 回归流
深层地下水 灌溉
河流 灌溉用水 输移损失 河段出流量
气象资料
(降水、空气温度等)
DEM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蒸散发模块 融雪水模块
土壤水模块
渗漏和地下水模块
地表水模块
河道水模块
湖泊水模块
TOPKAPI模型的模块组成简图
• VIC-3L model
ARC/EGMO模型结构
(3)、分布式参数,反映空间不均匀性:模型参数具有空间 分布特征,它们的空间分布反映了流域下垫面自然条件下 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流域内不同区域的降 雨径流特性及空间变化规律。
(4)、输出分布,反映不同变化过程:模型输出信息具有 空间分布特征,不仅能输出与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相同的 信息,而且能输出诸如植物截留、蒸散发、土壤水分、地 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等水文要素和状态变量的空间 分布场以及任意站点或断面的流量或水文过程。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
(1)、数字化平台:模型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所构建的数字化平 台上运行;计算流域由许多正方形网格或经纬网格单元组成;许 多与降雨径流形成过程有关的流域或水文要素DEM自动生成。
(2)、多信息源,分布输入,应用广泛:可以方便地利用具有空 间分布特征的信息,如天基(卫星、遥感)、空基(航测)、地 基(雷达、遥测、地面)观测的不同时空尺度的能量、水分等多 源信息进行洪水预报、水资源评价、水质及生态模拟;气候变化 及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利 用流域下垫面的空间分布信息确定或检验所构建模型的参数,包 括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降雨量
降水-径流 空间分布图
产水量
16
产沙量 总氮
产沙量的空间分布
污染负荷 空间分布
总磷
17
GIS耦合的流域水文模型结构图
GIS
流域水文模型
流域DEM 数字化特征
数字化河网
产汇流机制 模型结构
模型参数率定
数据管理 空间分析 图形显示
模型检验 模型包装输出
RS
下垫面特征 土壤植被 土地利用 降水蒸发
3 分布式水文模型
传统的流域水文模型大多数是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
• 集不同总的式集流总式域流水域文水模文模型型一虽般然都各自不具具有备不从同的机结制构上和考参数虑,降但雨最和基本下的特 垫面征条是件将流空域间作分为布一个不单均元对体流模拟域,径在流产形汇流成等影环响节的上采功用能概,念使性模其拟在或经验 模拟函流数域关系降的雨描径述流,对过模程型中输必入的然空存间在分一散性定和的不局均限匀性性没。有充分考虑。
遥感观测资料:同步卫星、轨道卫星、MODIS等。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技术支撑
•GIS(能1够)处理地不理同信源的息数系据:统地(图、GI航S空)技照片术,卫星影像和研究区的检
测与实测数据,其在水文模型中一下几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和1)数管理据G空I库S间数管是据理一;技种术融为合一现体代,计对算现机实图世形界学 (各2)类由基空础间数据数层据生成及新描数述据层这;些空间数据的属 (性3)进为模行型采参数集的、自动储获存取、提供管可理能;、运算、分析、
至今,国内外的水文学家们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HE
模型就有不同的版本,如MIKESHE、SHETRAN等,较为常见的还有TOPKAPI、
DHSVM。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
(1)水资源评价 (2)节水灌溉 (3)土壤侵蚀 (4)地表水污染 (5)地下水污染 (6)洪水实时预报 (7)土地利用变化 (8)生态 (9)气候变化影响 (10)人类活动影响。
纷等开发众了多各下具垫特面色信的息资源;遥也感可卫以和较多为波段全传面感、器准,确使地多测传感定器估、算高光
谱蒸、多散时发角、、土多壤时含相水、高量分和辨可率能的形卫成星降影像雨数的据云越中来水越汽丰富含。量。
发达国家
中国
中国
中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
超短波
超短波
模型考虑了蒸散发、植物截留、坡面和河网汇流、土壤 非饱和流近年和来饱,和伴流随着、水融文雪理径论的流发、展地和表高新和技地术下在水水文交学换科等领水域的文广过泛应 程。用,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使
模分布型式的流参域水数文从模观型测的研资制料和中应分用取析得得了到令。人鼓舞的进展,分布式流域水文 流模型域已特成性为当,今降水水文和水资流源域科响学应领域的中空研间究分的热布点信之息一在。 垂直方向用 层来表示,水平方向采用正交的长方形网格来表示。
2
4
8
River network
1
3
6
10
17
5
controlled by dams
7
11
22
& floodgates
12
13
14
16
21
23
25
15
9
18
20
24
19

输入DEM



数据预处理(洼地填平)


单元格网流向确定
(a)8个可能的水流流向;(b)高 程格网(数据为格网中心位置的高程)
分布式模型的技术支撑
(1)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 (2)获得大范围空间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卫星遥感; (3)计算机与计算技术;
目前人们把数字高程模型资料,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 信息来源。常用的ARC/Iofo GRID可提供基本的地形分析算法,另外 还可生成一些反映流域水文特性的地貌参数。
海事卫星
北斗卫星 海事卫星 全线通
GSM GPRS PSTN
• (3)计算机与计算技术

由于描述描降述雨河径道流水形流成运机动制的的圣常维微南分或方偏程微组分在方数程组及其定解
条解件析通解学 无常。法上都求属为非得于线其非性解线的析性,解双而。曲且数型一值偏般方微都法分很求方复解程杂就,,是迄数按今学某尚上无法求得其
一差分格式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用差分方
程代替微分方程并求出其数值解。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不
仅提高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分辨率和模型的综合性与
复杂性,而且为用数值方法求解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描述植
物截留、蒸散发、坡面水流、河道水流、土壤水、地下水
流和融雪径流等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显4)示为水和文描建模述提的供方技便术;系统。
1 2
源头子流域 河段子流域
•(基5)本GIS的有利信于息分析源计—算的—过程及结果可视化表达。 7
3 5
4 6
GIS技术使人们有了强有力的工
12 15
11
8
9
10
13
14
16
18 19
17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