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案(1)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案(1)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

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学习目标】1.从时间、范围和结果等方面描述玻利瓦尔领导的反对殖民地统治的斗争。

2.能够说出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领导人、简要过程和结果。

3.从玻利瓦尔、印度民族反英起义的结果说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重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反对殖民统治斗争的正义性好艰巨性。

【自学导航】(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拉丁美洲是指,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和的殖民地,以和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

2.背景: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和的殖民统治下。

19世纪初,在和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3.内容: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南到的广大地区。

1819年,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

他先后解放了、和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他们被誉为南美的“”。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压迫表现:倾销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棉纺织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兼并印度王公领地;歧视土兵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3.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

4.过程: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

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名师原创】第1课《藤野先生》学案

【名师原创】第1课《藤野先生》学案

藤野先生学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理解胡适及其母亲自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毫不介意落第畸形不逊匿名杳无音信美其名曰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深恶痛疾2、自读课文两遍,试讲课文分成三局部: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那么多事,这些事分别发生在哪里?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篇文章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写藤野,而是写了一些别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阅读“在仙台”局部)1、在这个局部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又为什么辞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作者的爱国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3、关于课文,有几种不同理解,讨论一下,究竟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所以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体会下面几句话,回答以下问题)1、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说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感情和态度?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的。

(藤野先生仅仅个普通人,为什么作者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四、达标测试效果反馈1、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以下问题(读1、2、3节,完成以下各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2)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读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5)“这个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6)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五、展示提炼拓展延伸1、鲁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选择,他的每一次选择的指点都是民族利益、民族前途,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动。

第1课《天地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1课《天地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1课《天地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概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天地人》一课,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 学习课文中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天地人》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天地人”概念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天地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天地人》诗歌,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

(4)学生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天地人”的成语、故事等,丰富知识储备。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六、作业布置1. 抄写《天地人》诗歌,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天地人”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天地人”概念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八、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根据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一课编写,适用于一年级上学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生理解《天地人》诗歌内容,体会“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学生书写生字和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的能力培养。

语文必修3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及答案

语文必修3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及答案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预习案学法导航1、了解作家、作品。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3、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第1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含答案)

第1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含答案)

第1课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学案(含答案)学案1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标要求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一.“万王之王”1.教皇鼓吹教权至上1最早提出反对世俗权力干预教会事务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他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2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教皇不仅是教会内部宗教事务的____________,而且在其他方面的地位也超过任何一位世俗国王或皇帝。

3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把教皇的权力推崇到了极点,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式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2.神学家诠释教权至上1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理论学说国家是人的________的产物,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是神授予的。

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教材互补阿奎那.马基雅弗利及霍布斯等人的学说,无论是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还是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基督教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他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

他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所以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国王。

他指出,如同整个宇宙必须有一个上帝来治理一样,整个国家也应有一个君主来统治;由于“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天上和人间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上帝,世俗的权力来源于神的授予;而且,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

他更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人类的世俗权力都来自于上帝,“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

第1课 辽阔的疆域学案

第1课 辽阔的疆域学案

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第1课辽阔的疆域制作人:知识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四至点、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进一步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目标: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热爱祖国、形成民族自豪感。

一、自读课文合作交流(一)速读“优越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问题:1、回顾世界地理所学的知识,如何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2、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或地球仪完成P2读图问题,将答案标记课本上3、试着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合作讨论: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展示“中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地理位置比较图”或“世界政区图”1、描述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各在哪里?大致纬度是多少?并计算南北大约相差纬度是多少?通过学习美国的工业,你认为美国经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2、描述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各在哪里?大致经度是多少?并计算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各在哪个时区,东西大约相差经度是多少?合作讨论:1、思考P5 完成课本1-2题2、速读P5“辽阔的国土”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完成自学提纲,将知识点在课本中圈画出来①我国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和位居世界第位。

②我国陆上疆界长约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约多千米。

陆上邻国有个,隔海相望的有个。

③我国濒临的海自北向南依次是,它们又与洋连成一片。

④我国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岛屿有个。

最大岛是第二大岛是主要半岛有。

⑤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我国的内海有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3、读图P6“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完成课本1-2题二、知识梳理1、我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西部深入世界最大的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最大洋——,有众多岛屿、半岛和海港。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必修3)3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必修3)3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点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清单一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和①,②______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③______”和“克己复礼”。

a.“仁”,就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④______”,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⑤______”。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⑥”,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⑦。

(4)教育思想a.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⑧”。

b.教学方法上:主张“⑨______”和启发诱导。

c.学习方法上:主张把学和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3.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清单二老聃与《道德经》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①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②________》,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a.认为“③_______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④”,以“无事取天下”。

3.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⑤________、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核心突破】1.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仁”的思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社会激烈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因连年战争,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搜刮、盘剥。

在这种状况下,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其“仁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1.1 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归纳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课前预习任务】【温故知新】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危害?【感悟新知】根据预习,完成下面问题。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鸦片战争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签订《》【课上学习任务】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结合课本第五页的内容,阐述一下鸦片战争的过程。

3.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二、《南京条约》1.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一下其影响。

2.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以史为鉴】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多个方面,它的失败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训练】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右图中的英雄人物,他是()A.林则徐B.郑成功C.郑和D.戚继光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时间,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1839年B.1840年 C.1841年D.1842年3.道光皇帝的墓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有人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宁波C.台湾D.香港岛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

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6.鸦片战争后,美国和法国相继得到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其它特权,其依据是()A.领事裁判权 B.国际外交惯例C.片面最惠国待遇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7.材料分析题材料:“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封建文化,开始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高二历史学案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选修1)

高二历史学案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掌握: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贫弱局面的成因了解:王安石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宋神宗在变法的作用二、预习内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3)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思维延伸: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统治的后期,而北宋却出现在中期,这与其措施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统治者采取措施,集中军权和行政权,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

2.影响(1)积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2)积贫①冗官: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②冗兵: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③冗费:北宋财政日益人不敷出。

拓展提升: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行改革。

2.内容(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3)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

(4)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3.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新法被宣布废止。

反思领悟:庆历新政的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决心。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标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距今有多少年了?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试着列表比较,区别掌握。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2)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

《第1课__人类的形成》(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课__人类的形成》(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课人类的形成同步达标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C.海猿 D.外星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A.黑种人白种人B有色人种无色人种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5.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

A.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B.德国尼安德特人C.印尼爪哇人D.中国丁村人E.法国克罗马农人F.中国北京人6A.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B.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C.男子主要从事打猎和捕渔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使用语言B.建造房屋C.烧制陶器D.制造工具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A.山顶洞人B.印尼爪哇人C.法国克罗马农人D.德国尼安德特人2.下面几项表现了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B.使用陶器器皿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3.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这两段话表明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B.男子的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4.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一种社会形态B.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起始于170万年前,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C.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D.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材料解析题5.阅读下列材料“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学案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 __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___为国歌,以___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采用______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____月_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______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二)合作探究:1、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2、“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指出材料的出处。

(2)材料中所指出的三个时间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列举各时期的著名英雄人物。

(3)毛泽东为此建筑物的题词是什么?(4)假如今天让你为此碑续写一段碑文,你准备如何写?达标训练: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历史选修二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导学案 设计人:陈晓凤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过程,知道教会的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理解教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学习重点:教权与王权的权利分配过程以及影响。

学习难点:君主专制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

【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欧 洲 封 建 社 会5世纪 15世纪 17世纪经济 政治土地所有权分散王权加强权力集中新君主国 君主专制皇 王 族 城市预习案:教材P 4—6一、“万王之王”——欧洲中世纪“教权至上论”二、君主专制的加强——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1.背景:教会具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2.措施:⑴对教士课以重税;⑵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国王⑶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⑷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王3.结果:国王控制了教会;获得教会地产的人成为亨利八世专制统治的坚实基础三、“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背景:①王权已合并教权,王权力量的加强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英国都铎王朝: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矛盾加深④目的:稳固自己的王权专制统治。

2、主要内容:狂热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王权至上”,“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理论3、产生影响:(1)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2)查理一世继位后,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探究案:探究一:思考:“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为什么要宣扬…君权神圣‟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探究二:思考:英王詹姆士一世为什么极力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三: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知识结构:达标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图材料二材料三“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王权”;“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本 课
[历史评价]
栏 目
孔子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开 关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老子: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
课 栏
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
目 开
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B)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6.“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本 课
答案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
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仁”、“礼”主张对于今天我们“以人为
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并且孔子
的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二 老聃与《道德经》 知识主线
开 关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在战乱纷争的年
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
的冷落。
互动·探究区 主题 2 孔子思想的影响 情境材料
学案1

课 栏 目
非洲孔子学院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成立 探究思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岀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汉朝: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1)表现:汉武帝尊崇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魏晋至唐朝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1)原因。

①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

(2)影响: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5.宋元时期:高度繁荣。

(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6.明清时期:受到禁锢。

(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8.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9.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

①老子提岀“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追求天人合一。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第第1课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目标导航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思维点拨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史论要旨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重点精讲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学案】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学案】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程标准】1.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

2.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3.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一、仔细阅读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圈出本目内容的时间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元谋人生活的时间是。

(约数)(2)蓝田人生活的时间是。

(约数)(3)郧yún县人生活的时间是。

(约数)2. 圈出本目内容的地点信息,回答下列问题:(4)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是。

(省份/直辖市+城市)(6)蓝田人发现的地点是。

(省份/直辖市+城市)(7)郧县人发现的地点是。

(省份/直辖市+城市)(8)元谋人、郧县人和蓝田人发现的地点自北向南依次是。

3. 再次阅读本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9)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判断元谋人存在的证据是。

(10)我国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可以证明的观点是。

(11)人类由演化而来。

(12)判断: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属于直立人。

二、仔细阅读北京人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圈出本目内容的时间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3)北京人遗址最先被发现的时间是年。

(14)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的时间是年。

(15)北京人生活的时间是。

(约数时间段)2. 圈出本目内容的地点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6)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地点是。

(省份/直辖市+具体地名)3. 再次阅读本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7)判断: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最先发现了北京人遗址。

(18)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考古专家是。

(19)判断北京人存在的证据是。

(20)分析北京人遗址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历史研究价值:。

(21)根据下图,分析与现代人相比,北京人的特点。

(从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吻部、脑容量、上肢、下肢、是否直立行走等角度描述)(22)北京人掌握的石器技术是,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为旧石器时代,其中常见的三种石器分别是、和。

第1课十月革命学案

第1课十月革命学案

【预习目标】一新时代的曙光1._______年3俄国建立了时存在,2.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国家由此诞生。

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预习效果检测】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A.1917年B.1919年C.1921年D.1922年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领导人是列宁3.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1789年法国大革命B.1640年英国革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1871年巴黎公社5.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文艺复兴6十月革命后,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革命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2.2008年,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3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三、.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Ⅰ、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Ⅱ、素养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Ⅲ、重点难点1.重点: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难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Ⅳ、知识概览Ⅴ、基础知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2)出现①手工业: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商业: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3)影响。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②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③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1)概况: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具体表现①穷人和富人的房屋和随葬品出现明显区别。

②阶级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案
课堂检测
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3、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准确圣诞的语言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芬诺夫品味,力争准确理解。
2、自读课文,思考:“山”和“海”的特征是什么?诗人说的“山”和“海”的含义。
3、为什么说海“是用ຫໍສະໝຸດ 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揭示“海”的象征意义
4、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三、预习自测
1、给加线的字注音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迅速熟练地阅读课文,进行知识的梳理。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自查记忆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独立完成。
一、教材助读
描绘海景,激情导入、了解背景:同学们,你们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吗?面对大海你有着怎样的感慨?(让见过大海的同学描绘美丽的海景,描述见到大海时的心情),有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头可见的都是无言的群山,沧沧茫茫,连绵不断,但是他和你们一样,向往那片蔚蓝的海洋。经过努力,他终于走出大山,见到了梦中的大海,并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了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人用心吟出的诗。
痴( )想凝( )成 诱惑( )喧( )腾 一瞬( )间
2、我的疑问?
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2、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2、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第1—2课时导学案(学生用)
课题
课型
主备人
使用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个案
补充
在山的那边
新课
邓朝勤
学习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