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坝址与坝型
布西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型论证1、工程概况布西水电站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开发河段为雅砻江支流的鸭嘴河中下游峡谷段。
工程区山高谷深,林木茂密。
鸭嘴河在53km的河段天然落差达2260m ,水能资源十分优越。
开发方案为“一库一闸三级电站”。
可研阶段推荐“龙头水库”坝址为布西坝址。
在可研报告审查时,对混凝土拱坝和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意见有分歧:认为面板堆石坝较适宜的主要观点为:由于岩溶的复杂性,目前的地勘及试验资料,尚不满足确定拱坝方案的基本要求,而堆石坝对地基要求较拱坝低,可作为本阶段代表性方案;认为砼拱坝较适宜的主要观点为:布西坝址河谷地形、岩石条件适宜修建拱坝,只需补充地勘、试验资料可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最终的审查意见要求在初步设计工作开展之前进一步对两种坝型补充地勘、试验资料后确定合理坝型,以专题报告形式提交再审查。
这样在可研和初设两个勘察阶段之间又增加了“坝型比选阶段”。
笔者曾负责可研和坝型比选两阶段地勘的技术工作,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谈一些对坝型选择的粗浅认识。
2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南端巴颜咯拉地槽褶皱带,外围区域性断裂活动强烈,近场区无区域性活动断裂分布,是众多地震带中的相对较弱区。
新构造运动具有整体间歇上升的特点,属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区。
坝址8km范围内发育的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但最新活动年代在晚更新世晚期。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1 地形地貌及地层布西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坝址位于鸭嘴河中游峡谷段,河流基本呈近东西流向,河床高程3170~3182m,河谷切割深度达350m,两岸山体雄厚。
河谷形态呈“V”~“U”型,谷底宽度30~40m。
出露地层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中等变质岩,岩性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二叠系变质砂岩、石炭系大理岩、泥盆系千枚岩及硅质板岩等。
面板堆石坝趾板线位于二叠系变质砂岩中,砼拱坝位于大理岩中,如图1所示。
重力坝地基问题案例具体内容
重力坝地基问题案例一、引言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广泛应用于水电站、灌溉渠道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巨大的力学负荷,重力坝地基问题成为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被重视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为例,深入探讨重力坝地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案例背景某水电站工程在设计阶段遇到了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
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破碎带和断层多且分布密集。
在进行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后,发现地基条件对于重力坝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工程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地基问题分析3.1 地质状况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该地区主要由页岩、砂岩和泥岩等构成,并存在多处破碎带和断层。
这些地质条件使得地基的稳定性严重受到威胁,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2 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由于地质破碎带和断层的存在,地基的承载能力可能不稳定,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计算。
3.3 地滑和地震风险地滑和地震是该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对重力坝的地基稳定性造成了极大威胁。
地震会引发断层破裂和地表晃动,增加了地基的不稳定性和破坏风险。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重力坝地基问题,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4.1 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非常重要。
通过钻孔、地震勘测等手段,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为地基设计提供依据。
4.2 地基加固为了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地基加固措施。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了预应力锚杆、碎石土、搅拌桩等加固技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4.3 设计重组针对地质破碎带和断层的存在,工程师们进行了重组设计。
通过优化坝身结构、分区设置,将荷载转移到稳定的地层中,降低地基不稳定性对工程的影响。
4.4 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了实时监测地基的变形和承载能力,工程师们布置了全面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地基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修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前言水电站是我国的重点能源工程,也是利用自然水力发电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水电站的运转安全,必须对其选址、设计、建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是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水电站的坝址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本文将介绍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的比选过程,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坝址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水电站的选址和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坝址选择的地质条件在选择水电站的坝址时,必须对以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是指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地壳运动和构造断裂等方面的情况。
在选择坝址时,应选择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质构造形态规则、断裂、走向等不影响工程建设的区域,以保证工程稳定性。
岩性和岩体结构岩石是水电站的基础材料,直接影响水电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因此,在坝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岩性的特点及岩体结构的情况,选择坚硬、均质、未破碎的岩石作为水电站坝址。
地形和地貌条件地形和地貌条件直接影响水电站的山体稳定性和降雨径流等自然条件。
因此,应选择地形相对平缓、地势稳定的地区,以减小工程建设和运作风险。
水文地质条件坝址的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影响水库水位变化对山体的影响和山体滑坡的发生。
因此,应选择坝址空间稳定、地下水位不过高、浊度小的地区。
同时还要调查泉水汇入、岩壁渗漏、地下水源情况以及灌水层分布等,以保证工程运行稳定。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过程第一步:确定选址范围并进行地质测量根据前期勘探资料和选址条件,首先确定坝址选址的范围。
然后,进行地质测量和Samson试验数据采集,获取坝址区域的地质资料和地质性质信息。
第二步:分析岩石的性质和抗压强度根据采集的坝址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岩石性质和抗压强度等数据,分析各候选坝址的岩石性质。
第三步:分析地形和地貌条件根据采集到的地形和地貌资料,评价各候选坝址的地形和地貌状况,选择地貌稳定的候选坝址。
第四步: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采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各候选坝址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水文地质条件稳定的候选坝址。
某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浅析
查及勘探 资料 , 推测调压 室位 置地下水 位高于 调压室 , 构
造不发育 , 赋水 性差 , 洞 室 开挖 中局部 可 能存 在渗 水 、 滴 水现象 。洞室 围岩 以 Ⅲ类 为主 , 围岩主 要物 理力 学 地质 建议值见表 1 。
平直 、 光滑、 闭合 。
地下水类 型为基 岩裂 隙水 , 由于岩 体多呈 块状 、 次 块
侧 向埋深4 0 0 m 左右, 去 掉 强卸 荷带 及 强风 化层 , 侧 向最
小埋深约3 9 0 m。
式中: c 为 除去覆 盖层 及全 、 强 风化岩 体后 的最 小埋深
厚度 , I n ; H o 为气垫式调 压室设计 压力水 头 , m; 为水 的
重度 , N / m ; 为岩 体重 度 , N / m ; O t 为 地形边 坡平 均倾
河流年径流量约1 . 1×1 0 。 r t l , 水 头落差 大 , 达4 5 0 . 4 m, 两
岸 山体陡峭 。考 虑 到环境 及施 工 问题 , 采 用 气垫 式 调压 室设 计方案 , 现对 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进行 分析 。
2 气垫 式调 压 室 工程 地 质 条 件
[ 中图分类 号] T V 7 4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1 7 5 ( 2 0 1 3 ) 1 0—0 1 0 1— 0 2 断层 及大的裂隙具赋水 性 、 导水性 , 初步 判断基 岩含水 不
丰。
1 概
述
某水 电站设计为引水式 电站 , 布置 于 A河 河流 右岸 ,
2 . 2 岩体 物 理力 学性 质
调压室 区岩 性为 华力 西期 二 长花 岗岩 、 黑 云 母二 长 花岗岩 , 中细粒结 构 , 局部 见辉 绿 岩岩 脉 , 二长 花 岗岩 饱 和单轴抗 压强 度为 6 7 . 8~1 0 5 MP a , 平均 为8 8 . 1 MP a , 属 坚硬岩 ,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岩 岩 体 饱 和 单 轴 抗 压 强 度 为 4 7 . 6~ 5 0 . 0 MP a , 平均为4 8 . 8 MP a , 属中硬岩。
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安全评价
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安全评价1. 引言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破坏力强的一种,它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
在我国,由于地震高发,地震水电站的建设数量也相对较多。
而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安全评价是地震水电站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 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是保障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而且也是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震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地质因素是影响工程建设安全和可靠性的一个主要困扰。
通过对水电站的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可以为水电站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评估水电站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1 调查内容地震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包括:基岩深度和断层带的特征、地层结构、岩土物性、地质构造构型、水文水资源、地震勘探以及岩溶喀斯特地貌等。
其中,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节理参数、破碎程度以及构造张力等,是水电站安全评价的基本数据。
2.2 勘察方法常用的地震水电站工程地质调查包括:地面勘察、地下钻探、地下水文调查和地震观测四大方面。
其中,地下勘探主要是实验室分析和为地震水电站提供基础测量和定位服务。
地下水文调查则是为地震水电站提供表层水文和水文地质数据。
地震观测主要是为地震水电站提供地震信息和震源服务。
3. 地震水电站的安全评价地震水电站的安全评价是对水电站施工、运行、管理及其后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等方面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防灾减灾是评价的重点和关键。
地震水电站安全评价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水电站岩石结构、建筑结构、土体特性、水文条件,工程的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3.1 评价对象地震水电站的安全评价对象包括建筑物、工程结构和设备、勘察成果、水文资料等多个方面。
此外,还需评价水电站周围地区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情况。
3.2 评价方法地震水电站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多种,包括基于物理模型的仿真评价,基于理论分析的数值模拟评价,以及基于现场监测的现场评价等。
构皮滩水电站泄洪隧洞区工程地质研究及洞线选择
成 , 断层 局部 溶 蚀 较 强 。规 模 较 大 的层 间 错 动 主 要 沿 有 F1 、 b 、 } 、 b 、 b 、 1 、 h2 F1 、 b4 F8、 h5 F5 F) F9 F8 F8 F l 、 I3 F1 、 h 1 4 8 1 3 8 ) 2 1 1 l 1 6 F F , 旧 、 沿层 间错 动大 多性 状较 差 , 风化 溶蚀 较 强烈 ,
统 的溶 洞 , 模一 般较 小 。 规
1 2 主 要地 质 问题 .
工 程 区 主要 地 质 问 题 有 岩 溶 、 间 错 动 、 W 与 层 N N WW 向断裂 、 软弱 夹 层 、 风 化岩 体 以及 谷 坡 岩 体 卸 强
的透镜状劣煤层 , 底部为厚 3 5 4 5m 的Ⅲ。 Pm . — .
其 中在 Pm 层发 育 的层 问错 动普 遍 具 溶 蚀 , 部 发 育 局 有 缝状 溶 洞 , F 、 、 、…:F 等 。裂 隙 主要 如 F :F :F 、…,
发育有 4组 , 以走 向 2 5 7 。~3 0 、0 。~3 0 两组 为 0 。3 1 3。 主 , 向 3 1 ~ 5 。2 。 4 。 走 3 。 3 0 、0 ~ 0 两组 次 之 , 多为 陡 倾 角 ,
第2 5卷 第 4期
21 年 01 8月 来自资 源 环 境 与 工 程
Re o r e s u c s Envr n e io m nt& Engn e i g ie rn
Vo. 125. . No 4 Au . 2 g , 011
构 皮 滩 水 电 站 泄 洪 隧 洞 区 工 程 地 质 研 究 及 洞 线 选 择
工程 地 质 条 件 与 主 要 地 质 问题 。在 洞 线 选 择 过 程 中 ,各 建 筑 物 最 大 限度 地 避 开 了主 要 地 质 缺 陷 ,并 对 可 能
某水电站左坝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施工处理措施
中图分 类号 : TV6 2 2 文献标识 码 : 4. B
某 水 电 站 左 坝 肩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评 价 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工 处 理 措 施
鄢 邦国
( 海第 一海 洋 地 质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海 2 1 0 ) 上 上 0 28 摘 要 : 过 开挖 揭 露及 物 探 测 试 结果 , 坝 关 水 电 站 左 坝 肩 工程 地质 条 件 复 杂 , 不 同 高程 部 位 建 基 岩 体 质 量 明 显 不 通 毛 其
减 状 直 至 于枯 。 1 2 建 基 岩体 物 探 测试 成 果 .
维普资讯
西
1 32
部
探
矿
工
程
Oc. 06 t2 0
No 1 .0
左 坝肩开挖到 一定 高程后 , 行 了表 部 岩体波 速测 试及 浅 进 部岩 体地 震 穿透 测试 。表部 岩 体 波速 测试 1 1条 ( ) 3 0 段 , 8 ~ 40 0 m高程段 3条 ,6  ̄3 0 3 5 8 m高程段 8条; 浅部岩体地震穿透及 孔 壁测试 两组 , 6个 孔 , 共 孔深 5 分别 在 34 3 6 8 高 程 m, 7 m、7 . m
弱胶 结 。 t 裂 隙按 产 状 可 分 为 四 组 ( 1 , 中 以第 ① 组 最 为 发 育 , 表 )其 其
设 调压井 。枢纽工 程 的开发 任务 是发 电, 电站 厂房 内安装 3 × 8 0 k 水轮发 电机组 , 00W 年发 电量 95 . ×1‘ w ・ , 电引水 8 1 2 Ok h发
8 . m。 s年 径 流 量 为 2 . ×1。 。发 电引 水 隧 洞 总 长 73 52 /, 69 0m3 1 m,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报告
目录1 绪言 (3)1.1 工程位置及交通概况 (3)1.2 工程概况 (3)1.3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任务 (4)1.3.1 勘测目的 (4)1.3.2 主要任务 (4)1.4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5)1.4.1 勘测过程 (5)1.4.2 勘测工作量 (6)1.5 勘测质量简述 (6)2 区域地质概况 (6)2.1 自然地理 (6)2.2 地层岩性 (7)2.3 构造与地震 (7)2.3.1 地质构造 (7)2.3.2 地震 (9)2.4 水文地质 (9)3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 (10)3.1 挡水回水区地质概况 (10)3.1.1 地形地貌 (10)3.1.2 地层岩性 (10)3.1.3 地质构造 (12)3.1.4 水文地质 (13)3.2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4)3.2.1 挡水回水区渗漏问题 (14)3.2.2 岸坡稳定 (14)3.2.3 挡水回水区诱发地震 (14)4 坝址区工程地质 (15)4.1 坝址区地质概况 (15)4.1.2 地层岩性 (15)4.1.3 地质构造 (16)4.1.4 水文地质 (16)4.2 工程地质评价 (17)4.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7)4.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9)4.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19)4.2.4 坝基基础方案 (20)4.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20)4.3.1 坝基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20)4.3.2 渗流控制 (20)4.3.3 坝下游冲刷 (21)5 厂房地基工程地质 (21)5.1 厂房地质概况 (21)5.1.1 地形地貌 (21)5.1.2 地层岩性 (21)5.1.3 水文地质 (22)5.2 工程地质评价 (23)5.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3)5.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24)5.2.4 地基基础方案 (25)6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 (25)6.1 概述 (25)6.2 地质条件概况 (26)6.2.1 地形地貌 (26)6.2.2 地层岩性 (26)6.2.3 地质构造 (28)6.2.4 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29)6.2.5 水文地质 (29)7 天然建筑材料 (29)7.1 砂卵砾料 (29)7.2 块石料 (29)1 绪言本院承担了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提供工程枢纽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资料。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水利和水电开发的工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是指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系统综合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和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二是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构造所影响的主要是地下水流的路径和速度,特别是河流穿越地区的工程;地质构造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从而影响水库的蓄水和水库下游的水位。
地质构造还可能引发地壳运动,从而引起地震和地质灾害,对水电站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时,必须重视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特点与规律,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灾害风险。
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渗透性、水源补给条件等一系列水文地质要素。
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水文地质中地下水的上升高度和水位分布规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分布规律直接影响着水库的蓄水和排泄、地表水的补给与消耗、地下水位变化与水库运行的协调。
2. 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储水层或地层内渗透水分子的能力,它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渗透性直接影响着水库的渗漏和渗透,若渗透性过大,就会导致水库渗漏严重,影响水库的蓄水量和安全性;渗透性过小,又会影响水库的缓冲能力,增加了库区的泥沙淤积。
3. 水源补给条件水源补给条件是指地下水层或地表水体对水库的补给能力。
水源补给条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水库的蓄水量和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也关系着水库下游的水位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西藏某水电站前池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
S l i n t h ng n e i e l g o e s a he f r ba or a h dr po r sa i n n b t o uto o t e e i e rng g o o y pr blm tt o e y f y o we t to i Ti e
go g rbe s w i r g t i c l e t tep o c c n t ci .T r g h u a e ot o e i , elg n o s c o e l ypo l , hc b o h f ut s o h r et o s u t n h o h t m tl f r f s n g o y a d cn t t n o m h u df i i j r o u e u f s d g o u r i
T i p p rsm ai s h el c okb fr a da e frb ycn t ci , i igt po i oc p f o igtee g e r g hs ae u m r e tegoo a w r e e n f r oe a o s t n a n rv ea cn e t o sl n n n ei z i g l o t u r o m o d r v h i n g o g rb m o s ci f y rp w r rj t. e l ypo l si cn t t no do o e oe s o e n u r o h p e
Ke r y wo ds:orba f e y;u o d n fr to nla i g deo ma in;e gne rng te t nt a l ;so e;d s h r e t ne ni e i r ame ;fu t l p ic a g un l
俄罗斯下结雅水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拟建 的下 结 雅 ( >H af KI ) 利 枢 纽 将 建 HHK ee C ̄ 水 I f i 在结雅 ( e ) 的 中游 , 3a 河 而结 雅 水 电站位 于上 游 , 后 者于 1 8 9 3年 建 成 。在 2 0 0 7~2 0 0 8年 , 了对 下 结 为
水利 枢纽坝 址处距结 雅河 河 I2 0 2k 在谢 列 S 9 . m, 1
粘土 石 的 砂 砾 石 土 。河 床 沉 积 层 的 厚 度 为 1 5— . 4 0m, 滩沉 积层 的厚度 为6 0—1 . . 河 . 10m。 厚 度为 8 0~1 . . 5 0 m的 I 河 漫 滩 阶地 沉 积 层 期 的主要成 分 为 : 断面 的上部 , 在 是质 地 由坚硬 到松 软 的亚粘 土 、 壤土 , 砂 以及 质地 由粉 沙状到 细沙状 的砂 土 ; 断 面 的下 部 , 在 是含 有 2 % 一3 % 砂石 成 分 的 0 0 卵石 土 , 以及夹 杂有 砂壤 与砂质 混合 成分 的砾石 土 。 厚 度 为3 0~ . . 6 7m的 Ⅱ期河 漫 滩 阶地 沉 积 层 , 是 在该 枢纽 基础 开 挖 中发 现 的 , 主 要成 分 为 砂 质 其
姆贾 ( 饥e 皿 H) 河 口上 游 2 5k c M) 河 K . m处 , 右 岸 支 在 流—— 奥 泽尔纳 亚 帕 季 ( eH  ̄Fah 河 下 游 2 5 Oap a ls ) 2 1 处 。在 该水利 枢 纽 坝址 处 , T I 结雅 河河 谷 为槽 型 、 且 为不对 称 的断 面 , 相对 于 右边 河 谷来 说 , 左边 比较 其 陡峭 。河谷 两侧 的 高度 为 5 6 I分水 岭 高 程 为 0~ 0 1, T
常蓄水 位 17I 8 n的高程 处 , 宽度 为160i, 图 2 5 见 n 。
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
目录1 绪言 (1)1.1 工程位置及交通概况 (1)1.2 工程概况 (1)1.3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任务 (2)1.3.1 勘测目的 (2)1.3.2 主要任务 (2)1.4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3)1.4.1 勘测过程 (3)1.4.2 勘测工作量 (4)1.5 勘测质量简述 (4)2 区域地质概况 (4)2.1 自然地理 (4)2.2 地层岩性 (5)2.3 构造与地震 (5)2.3.1 地质构造 (5)2.3.2 地震 (7)2.4 水文地质 (7)3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 (8)3.1 挡水回水区地质概况 (8)3.1.1 地形地貌 (8)3.1.2 地层岩性 (8)3.1.3 地质构造 (10)3.1.4 水文地质 (10)3.2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0)3.2.1 挡水回水区渗漏问题 (10)3.2.2 岸坡稳定 (10)3.2.3 挡水回水区诱发地震 (11)4 坝址区工程地质 (11)4.1 坝址区地质概况 (11)4.1.1 地形地貌 (11)4.1.2 地层岩性 (12)4.1.3 地质构造 (13)4.1.4 水文地质 (14)4.2 工程地质评价 (14)4.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4)4.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5)4.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16)4.2.4 坝基基础方案 (16)4.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6)4.3.1 坝基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16)4.3.2 渗流控制 (17)4.3.3 坝下游冲刷 (17)5 厂房地基工程地质 (17)5.1 厂房地质概况 (17)5.1.1 地形地貌 (17)5.1.2 地层岩性 (17)5.1.3 水文地质 (19)5.2 工程地质评价 (19)5.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9)5.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20)5.2.4 地基基础方案 (21)6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 (21)6.1 概述 (21)6.2 地质条件概况 (21)6.2.1 地形地貌 (21)6.2.2 地层岩性 (22)6.2.3 地质构造 (23)6.2.4 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24)6.2.5 水文地质 (24)7 天然建筑材料 (25)7.1 砂卵砾料 (25)7.2 块石料 (25)8 结论与建议 (25)1 绪言本院承担了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提供工程枢纽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资料.现已完成内外业任务,编制本报告和有关成果图件资料供审查.1.1 工程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境内,坝址位于距某村委会约2千米渭河上游,厂房距坝址约200米,位于310国道(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牛背山段)以北,交通便利.1.2 工程概况工程枢纽构筑物主要包括:(1)拦河坝位于渭河某村段上游约2千米,初拟坝高8.5米.(2)挡水回水区挡水回水区蓄水位高程初定751.5米,总挡水回水容约76万米3.(3)发电厂房发电厂房位于某村310国道北侧,电站总装机(2×2000+1600kw).(4)输水隧洞本电站采用隧洞引水发电,输水隧洞从挡水回水区右岸山体进洞,从山体东侧出洞,洞长88米.1.3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任务1.3.1 勘测目的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之前未做过针对性的地质工作,本阶段遵照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为工程枢纽建筑地基作工程地质评价,提供本阶段所需的工程地质参数.1.3.2 主要任务本阶段主要任务为:(1)区域地质: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为主,作局部地表查勘,补充修正原有资料,作区域地质条件评价.(2)挡水回水区:对挡水回水区进行工程地质踏勘,重点调查淹没线以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挡水回水区地质条件作出评价.(3)坝址:坝址投入必要的勘探工作量,并作出坝址工程地质剖面,查明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对坝址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工程地质参数.(4)厂房:在厂房区布置钻孔4个,以查明地层分布、覆盖层厚度和地层承载力等工程地质参数.(5)输水隧洞:以地表查勘为主要手段,分析洞线所经山体有无较大规模断裂、软弱夹层及其他对围岩工程地质条件有较大影响的不利结构及其组合岩溶等.(6)天然建筑材料:对工程区附近砂砾料、块石料进行初步评价.(7) 取样试验:坝址区基岩取岩样进行抗压分析,坝址区、厂房区取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本次勘测主要执行如下规范: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DJ17-78);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SL 567-2012);6、《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92);7、《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T 50218-2014).1.4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4.1 勘测过程(1) 资料搜集和现场踏勘,编制《工程地质勘测大纲》于2015年5月25至5月27日进行.(2) 勘测外业工作:所有外业工作于2015年5月28日至6月6日进行.(3) 报告编写工作:全部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于2015年6月19日完成,并提交成果资料.1.4.2 勘测工作量勘测工作量详见表1.4.2.1.5 勘测质量简述本次勘测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按规范进行,各项成果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需要.2 区域地质概况2.1 自然地理本区属中低山地貌,山高坡陡,岭谷纵横,区内海拔高程740~100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渭河.该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山区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气候垂直变化和区域性差异大 ,年平均气温10.9~13℃,年最高气温37.3~41.4℃,年最低气温-17.0 ~ -15.5℃.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年降雨量500~600米米,多集中于7~9月间.区内植被发育,以草丛及灌木为主.2.2 地层岩性工作区河谷区为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外,地表大部分为新生代沉积地层.其下部三叠纪微风化花岗岩单斜地层,地质构造发育.现根据沿河出露地层由新至老详述如下:1.全新世(Q4)砂卵砾石: 区内全新世地层主要冲积及洪积物(Q41apl).分布于项目区内(包括河漫滩堆积物),岩性以砂砾卵石为主,粗颗粒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砂质充填,密实度较好.一般可见厚6.9~27.3米.2.全新世(Q4)残坡积物:主要为植物腐殖物、黄土、粘土等.3.三叠纪(ηrT2b B)微风化花岗岩:多呈中厚~巨厚层出露,较完整,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岩基产出,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 2.3 构造与地震2.3.1 地质构造本区处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处北祁连—北秦岭构造带内,区域上为我国南北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交汇处,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自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裂陷和收缩拼合的地质构造作用,不同期次、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构造形迹的叠加与改造是区内变形构造的显著特点,见图2.3.1.图2.3.1 大地构造位置分布示意图拓石—宝鸡断裂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北支,沿渭河谷地呈EW向分布,斜切北秦岭构造带,为右旋张扭性断裂,区域称为天水—宝鸡走滑剪切带,为北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区域上长大于100千米,宽2~3.5千米,目前大部分为新生代所覆盖,主要由眼球状黑云母斜长质糜棱岩以及眼球状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和钙质糜棱岩等组成,韧性剪切变形非常强烈,平面上以右行走滑剪切运动为主,先期曾有过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渭河断裂西段分布于拓石—宝鸡一带,近东西向展布,向东被渭河盆地黄土覆盖,基岩山区出露长约55千米.东沟赵家湾断裂为秦岭山前断裂的西延部分,呈东西向展布,长度大于22千米,断面倾向北北东,倾角70~80º,断层带宽20-30米,带内发育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为右行平移正断层.2.3.2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附录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并结合《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100万)和《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100万),本项目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工程区特征周期分区为0.40s.2.4 水文地质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量较大 ,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为: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和残坡积层、洪积层、崩积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河流水位及地形影响,埋深多在1~9米.(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裂隙中,多呈脉状,分布不均,受大气降水、河流水位和孔隙水的补给影响.3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3.1 挡水回水区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挡水回水区除近坝段河谷较宽(100~120米左右),两岸坡陡立,多为基岩裸露,山顶高程在800~1000米之间,为中高山区,植被较好.该段河谷多呈“U”型,谷底宽50~100米,平坦开阔.3.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在勘探深度内的挡水回水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耕土、中砂、含漂石卵石、卵石以及三叠纪(T)微风化花岗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褐色,稍湿,松散多孔.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第①层—耕土(Q2米l 4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砂粒.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0.5米,层底埋深0.5米,层底标高750.82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纯第②层—中砂(Q2al4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2.3米,层底埋深2.8米,层底标高748.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第③层—含漂石卵石(Q2apl4含量为50~70%,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4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6.9~11.3米,层底埋深6.9~11.3米,层底标高736.54~741.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为第④层—卵石(Q2apl450~60%,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18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6.9~8.0米,层底埋深16.7~19.3米,层底标高723.90~734.6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卵石含量为第⑤层—含漂石卵石(Q2apl465%,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6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8.0~8.8米,层底埋深25.5~27.3米,层底标高725.82~715.90米.第⑥层—微风化花岗岩(ηrT2b B):浅红色,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野外勘探期间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为18.1米.3.1.3 地质构造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作区位于拓石—宝鸡断裂(渭河断裂)南侧约8公里处,位于东沟赵家湾断裂北侧3公里处.挡水回水区右岸山体基岩节理较为发育,节理面北倾,倾角陡;节理总体产状:30º~50º∠60º~85º.左岸及和盆覆盖层为第四纪冲洪积物.3.1.4 水文地质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滩地,洼地等第四系的冲洪积物地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及河流水位影响较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两岸基岩层间和节理裂隙中,水量贫乏.3.2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3.2.1 挡水回水区渗漏问题挡水回水区山峦叠嶂,右岸山体多为花岗岩出露,左岸和河盆覆盖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且埋深较大 7~28米,第②层—含漂石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120米/d,呈强透水性,可采取混凝土面板或防渗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3.2.2 岸坡稳定河谷两岸多为花岗岩山体出露,坡角40º~80º,无大规模的失稳地段,岸边总体稳定性较好.在近坝地段左岸岸坡为第四系中粗砂;松散未胶结,厚2~7米之间.挡水回水区蓄水后,浸没线附近有塌滑的可能,对挡水回水区虽然影响不大 ,但塌滑入挡水回水区产生的涌浪将对大坝有一定影响,应予以重视.3.2.3 挡水回水区诱发地震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作区位于拓石—宝鸡断裂(渭河断裂)南侧约8公里处,位于东沟赵家湾断裂北侧3公里处.挡水回水区蓄水高度不超过8.5米,不会诱发构造地震.4 坝址区工程地质4.1 坝址区地质概况4.1.1 地形地貌坝轴线位于宝天高速某大桥渭河下游200米处.河流总体流向:坝轴线上游南东~北西向(SE30º),坝轴线下游南西~北东向(SW30º).该段河谷多呈“U”型,谷底宽50~100米坝轴线上游50米谷底平坦开阔.坝肩右岸为花岗岩基岩出露,块状构造,岩石较完整,坡度 80º山顶高程828米,左岸坝肩轴线部位为山前高漫滩,表层为0~7.0米为中粗砂,2.8~25.5米为含漂石卵石,以下为微风化花岗岩,坡度 70º,高漫滩顶高程753 米.河床内以第四纪卵砾石冲洪积物覆盖层为主,厚度 6.9~27.3米,以下为微风化花岗岩.4.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在勘探深度内的坝址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耕土、中砂、含漂石卵石、卵石以及三叠纪(T)微风化花岗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耕土(Q2米):褐色,稍湿,松散多孔.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l 4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砂粒.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0.5米,层底埋深0.5米,层底标高750.82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纯第②层—中砂(Q2al4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2.3米,层底埋深2.8米,层底标高748.52米.第③层—含漂石卵石(Q2apl):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4含量为50~70%,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4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6.9~11.3米,层底埋深6.9~11.3米,层底标高736.54~741.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为50~第④层—卵石(Q2apl460%,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18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6.9~8.0米,层底埋深16.7~19.3米,层底标高723.90~734.6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卵石含量为第⑤层—含漂石卵石(Q2apl465%,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6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8.0~8.8米,层底埋深25.5~27.3米,层底标高725.82~715.90米.第⑥层—微风化花岗岩(ηrT2b B):浅红色,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野外勘探期间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为18.1米.4.1.3 地质构造坝址右岸出露基岩节理较发育,节理面北倾30º~50º∠60º~85º.坝址左侧及中间河床部分为第四纪冲洪积物深厚覆盖层,覆盖层下为微风化花岗岩.4.1.4 水文地质坝址地下水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地层中,以潜水形式存在,受大气降水及河水水位影响明显,排泄途径为蒸发和向下游低洼处排泄.坝段内基岩主要为花岗岩,透水性或赋水性较差.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 1.00~8.90米,高程742.42~742.44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对地下水取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坝址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河水一致,对钢筋混凝土一般具微腐蚀性.试验结果见附表2.4.2 工程地质评价4.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㈠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坝址区共采取14件扰动样及10件岩石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1-1、附表1-2.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统计见表4.2.1-1.表4.2.1-1 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统计表㈡岩土原位测试a标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为了查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3及附表4,并对现场实测击数及经杆长修正后击数进行了分层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4.2.1-2.表4.2.1-2 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表b.波速测试勘察中在拟坝址区孔1号、孔3号中进行了单孔检层法剪切波速测试,深度 20.0米(测试结果见附件7).场地土层在20米深度内的平均剪切波速值(v)分别为374米/s、495米/s,平均值为434.5米/s.4.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观察、原位测试结果和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按照有关规范计算,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见表4.2.2.4.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初步设计坝顶标高751.500米,故场地最高水位751.500米,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本场地内分布的第②层—中砂属饱和砂土,需进行液化判别.计算结果见表4.2.3.表4.2.3 地基土液化性计算表故第②层—中砂属液化土层.4.2.4 坝基基础方案依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及地层分布与承载力特性,建议坝基以第③层—含漂石卵石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4.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4.3.1 坝基岩体完整性与分类坝址两岸坡脚及河床基岩为宝鸡二长花岗岩(ηrT2B),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岩体结构面主要为节理面,一般结合较好,岩石节理较为发育.岩体分类属Ⅱ类为主.4.3.2 渗流控制坝址右侧山体为花岗岩出露,左侧和河床中部为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且埋深较大 6.9~27.3米,第②层—含漂石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120米/d,呈强透水性,可采取帷幕防渗措施对坝基面以下卵砾石层进行防渗处理.坝基在作好帷幕防渗的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4.3.3 坝下游冲刷在坝顶溢流溢洪道泄流所形成的冲刷坑部位,河床中砂卵石层,抗冲刷能力相对较差.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溯源淘刷而破坏坝脚.5 厂房地基工程地质5.1 厂房地质概况5.1.1 地形地貌厂房处地形较平坦,尾水排向坝址下游500米处渭河河道,河谷平坦,谷底宽度 50米,近厂址段高程743米.5.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厂房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杂填土、中粗砂、圆砾及卵石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杂色,地面0~20厘米为混凝土地面,以下第①层—杂填土(Q2米l 4由粉质黏土,卵砾石组成.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1.0~1.2米,层底埋深1.0~1.2米,层底标高745.08~747.53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第②层—中粗砂(Q2al4纯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3.7~4.5米,层底埋深4.7~5.5米,层底标高741.38~743.73米.第③层—卵石(Q2apl):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卵4石含量约50~55%,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4.4~5.2米,层底埋深9.4~10.7米,层底标高736.58~739.03米.):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具液化性.砂第④层—中粗砂(Q1al4质均匀,纯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3.6~5.4米,层底埋深14.3~14.8米,层底标高731.28~734.11米.):杂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卵石含第⑤层—圆砾(Q1apl4量约50~55%,粒径以2~10米米为主,10~20米米次之,最大 50米米,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7.0~8.2米,层底埋深21.7~22.5米,层底标高724.13~726.83米.第⑥层—卵石(Q1apl):杂色,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约50~455%,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 80米米,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勘察期间钻孔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 3.3米.5.1.3 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主要为第四纪冲洪积物孔隙水.孔隙水分布于冲洪积河床、河漫滩的中粗砂、卵砾石中的潜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河水位控制.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 4.70~7.00米,高程741.38~741.53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5.2 工程地质评价5.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㈠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厂房区共采取36件扰动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2.㈡岩土原位测试为了查明厂房区地基土的力学性能,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5及附表6,并对现场实测击数及经杆长修正后击数进行了分层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5.2.1.表5.2.1 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表5.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观察、原位测试结果,按照有关规范计算,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见表5.2.2.5.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4.70~7.00米,高程741.38~741.53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本场地内分布的第②层—中粗砂、第④层—中粗砂属饱和砂土,需进行液化判别,液化计算水位定为744.00米.计算结果见表5.2.3.5.2.4 地基基础方案依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及地层分布与承载力特性,建议厂房发电机组以第⑤层—圆砾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6.1 概述挡水回水区至电站发电输水洞位置,选择右岸进洞,全长88米.为调查清楚区内的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期次及各期次接触关系,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基本查明区内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某水电站输水隧洞地质剖面测绘.6.2 地质条件概况6.2.1 地形地貌该洞位于构造剥蚀山体中,洞线所经山体山坡陡峻,山坡下部基岩出露良好,多悬崖陡壁,上部稍平缓.覆盖层发育地段植被尚好.6.2.2 地层岩性宝鸡二长花岗岩(ηrT2B)主要分布在秦岭造山带北部一带,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三叠纪中期,(U-Pb)同位素年龄为231米a;该岩体以岩基产出,形态以椭圆状为主,其次为不规则状,与石炭系草凉驿组呈侵入接触.岩体内叶理构造及球状风化发育,局部叶理则形成穹窿构造.从早—晚,具有由细粒—中粒—粗粒结构;斑晶由少至多的演化特征.岩石类型间为脉动接触.并见晚期斑状二长花岗岩穿插于早、中期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中.在主岩体中心地带,空间上具有不完全套叠式分布特征.同时在岩体内部发育地层捕虏体,残留体及暗色包体.剖面测制区地质特征①第四系第四系冲洪积物分布于项目区内(剖面0-1导线的 0-10米),岩性以砂砾卵石为主,粗颗粒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砂质充填,密实度较好,一般可见厚6.9~27.3米.第四系残坡积物分布于项目区内(剖面2-5导中),主要为植物腐殖物、黄土、粘土等,约有1-2米厚.②岩浆岩本次剖面测区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属于宝鸡二长花岗岩体(ηrT2B).浅灰-浅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角闪花岗岩为浅灰-浅肉红色,中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0%±,斜长石15%±,石英20%±,角闪石为15%±,黑云母为15%±,其他矿物成分为5%±.岩石表层局部见有风化现象,整体较为完整,见有两组节理发育.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肉红色,中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0%±,斜长石25%±,石英25%±,黑云母10%±,角闪石5%±,其他矿物成分为5%±.岩石较为完整,未见有风化现象,有两组节理发育.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与浅灰-浅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角闪花岗岩呈脉动接触.花岗岩脉花岗岩脉宽为15-25公分,呈脉动接触穿插在黑云角闪花岗岩中,并被断层f2错断.6.2.3 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区处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
黑河龙首水电站坝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
地质勘察 ・
黑河龙首水 电站坝址 区主要工程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 院 第一分 院, 甘肃 张掖 74 0 ) 3 00
摘要 : 首水 电站的勘测、 J L 设计工作 中, 坝址 区困扰勘 测人 员、 局限设计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 问题是缓倾 角裂隙及其 抗 滑稳 定性 , 查明坝址 区缓倾 角裂隙的发育规律 、 基本特征并对 坝基 岩体抗滑稳定性进行 全面分析研 究 , 才能 为工 程设计提供 可靠的依据 , 出合理的工程地质建议。 提
第 4 卷第 6 4 期 20 0 8年 1 1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s W ae nsr a c n dr p we c o o y n u t rCo e v n y a d Hy o o rTehn lg
Vo .4. . 1 4 No6 N v 20 o ., 0 8
( )缓倾角裂隙单条的延 伸长度 6 |0 m, 2 . 4. 0 D 个别长达 6 . m, 00 有时往 往 以 2 5条为一 单位组 合 , 02 2 n的 ~ 经 .— . I 0 垂直间距或平行伸展或左右错列或首尾相逐 , 断续延伸 。 据野外统计 , 线连续性系数 :
流莺 落峡 口处 , 电站正常高 水位 14 . m 总装 机 5 780 , 2 MW, 年发 电量 1 3 亿 k ・。 . 6 W h 拦河大坝 由左岸重力 坝、 8 主河床双 曲拱坝及右岸推力墩组成 , 均采用混凝土碾压 技术。大坝全
长 270 m, 大 坝 高 8 . E, 坝 底 宽 1. m, 顶 宽 50 1. 最 0 l拱 0 l 40 坝 . m。该电站 的勘 测 、 设计 工作始 于 2 O世纪 5 O年代 , 经反 几 复 , 时 半 个 世 纪 , 土 石 混 合 坝 、 凝 土 重 力 坝 、 凝 土 面 历 对 混 混 板 堆石 坝 、 坝 方 案 进 行 过 多 次 比较 , 终 选 定 半 重 半 拱 方 拱 最
某水电站的工程地质分析
在工程具体分析 时, 首先根据地质测绘 确定河谷地质 结 构属 于什 么类 型 , 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坝址 区的主要工程 地 质条件 , 对选定 坝址岩体 进行 详细 的工程 地质 岩组划 分 , 查 清各 岩组 的工程 地质 特性 , 由此 进行 坝 址各 建筑 物方 案 比
较 , 坝线 及建 筑物选在最好 的岩组上。 将 根据工程地质 测绘 , 坝址 区河谷 属横 向谷 , 上游 至下 游 基岩分布为 N 、 , N 层 岩层 中陡倾 角倾 向下游 , 河谷 地质 结 构对工程有利 。第 四岩组砂砾 岩夹砾岩 ( N ) 根据砾 石 N 、 ,
人 民珠 江
2 1 年 增 刊 1・ E R I E 01 P A LR V R
di1,9 9 ji n 10 —2 5 2 1 .6 1 o:0 3 6/.s .0 19 3 .0 0 .0 s 1
某 水 电站 的工 程 地 质 分 析
张 海发 ,牛 冰
( .中水珠 江规划勘 测设 计有限公司, 1 广东 广州 5 0 1 ; 中国轻X 业广 州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6 0 2 - 广东 广州 5 0 8 ) 1 10
成分 、 胶结 物成 分及 风化状态 等差 异 , 该岩组 可细分为上 、 将
下段 : 下段 ( ) 石成分 含较 多泥 岩 , 至 以泥岩为 主 , N 砾 甚 泥 钙质或钙泥质胶结 为主 , 岩石 抗风化 能力 较低 , 地表 多 以全 风化碎石土坡 出现 ; 上段 ( ) N 砾石成 分主要为灰 岩 , 钙质 胶 结为主 , 少量泥铁质 , 岩石抗风化能力较 高 , 地表 多以强 ~弱 风化 陡坡 ( ) 坎 露头出现。 3 坝基岩体质量分 析
程地质测绘 成果 基础上 , 结合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 出的“ 提 工
最新 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与地质问题探析-精品
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与地质问题探析水井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建筑物主要为浆砌石重力坝、引水渠、引水隧洞、岸边地面式厂房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1、工程概述水井水电站位于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五郎河中游(碧源河)上,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永胜两县境内。
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壅水建筑物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7.0m,引水渠采用矩形断面,长约4.9km,无压引水隧洞采用城门洞形断面,长约3.4km,岸边地面式厂房,电站装机容量为19MW(2×9.5MW),工程为四等小(1)型电站。
建筑布置见图1.2、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的永宁-永胜(盐源)台褶束,区内构造变形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共轭活动为特征。
工程区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属横断山系的高山峡谷区,流域地貌特征以中、高山侵蚀地形为主,河谷多呈“V”字型。
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的中窝组灰岩、泥灰岩与松桂组的砂岩、页岩地层。
场区紧靠小金河-丽江断裂、程海断裂,新构造运动活跃,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工程首部枢纽区出露的地层为松桂组(T3sn)砂页岩以及第四系冲洪积(Q4al+pl)松散堆积物,河床覆盖层厚度4~7m.松桂组地层岩性以砂岩、页岩为主,岩层总体产状N15°~25°E,SE∠45°~85°,与坝轴线大角度相交。
勘探成果表明岩体强风化带厚度2~5m,弱风化带厚度10~30m,两岸强卸荷带厚度2~5m.坝基覆盖层主要为混合土卵石,呈中密~密实状态。
弱风化砂页岩岩体呈中等~弱透水性,微风化岩体呈弱~微透水性,第四系松散层渗透性强,具强透水性。
引水明渠布置在碧源河左岸山坡上,长约4.6km,采用矩形断面,尺寸3.3m×3.3m.渠道主要置于岸坡表部的残坡积层上,少量渠道置于裸露的强风化的砂岩、页岩地层上,在渠道进口段以及通过冲沟段时渠道基础置于卵石混合土层上。
某干渠水电站工程设计
用干渠节制分水闸后的三级陡坡 段 的 落 差 进 行 引 水 发 电 ,毛 水 头 16 .4 5 m ,设 计 水 头 14 . 6 6 m ,设 计 流 量 14m 3/s 。电 站主要 建 筑物由引水 渠、压力前池 、压力管 道、厂房 等部 分 组 成 。本电 站 利 用改 建 的 节制 分 水 闸 做 为 电 站 渠 首 进 行 引 水 ,然 后 通 过 新 建引水 渠,其 后 接 压 力前 池; 前 池 采 用 正 向 引 水 ,侧 向 溢 流 、冲 沙,溢流 渠顺接干渠,前池 进 水口采
某干渠水电站工程设计
◎ 舒婧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 要:文章在介绍某干渠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工程的设计布置和特 点。并根据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提出了设计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渠段水 能资源。
关键词:水电站 干渠 短管道 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干渠 水电站由电站渠首,引水
原 渠 道 岸顶 和闸 平台加 高 至 高 程 1 5 8 0 . 2 6 5 m 。渠 道 右 岸 新 建 引 水 渠 ,渠 道 末 端 后用 斜 坡与 前 池 池 身底 板 相 接,前 池 池 身底 板 高 程 1 5 7 2 .4 8 m ,底 宽 5 . 8 m ,长 3 8 . 5 m 。 池 身 左 侧 冲 沙 闸 ,前 池 顶 部 高 程 15 79.0 9 4m,池 底以 1:10 坡 度倾 向 冲 沙 闸 出口;冲 沙 闸 布 置 于 进 水 口 前,闸孔尺寸(宽×高)1m×1.5m, 闸 后冲 砂 渠 与 某 干 渠 相 接 。前 池 进 水口底 板 高 程 1 5 7 3 . 6 8 m ,较 池 身底 板高1.2 m,进口前设 拦 沙导沙坎, 利于排沙。 3.2.2.2进水口设计
坪头水电站工程区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受 岩体 产状控 制 , 区段 河道 是右 岸 为凹岸 、 该 左岸为
凸岸 的河 湾 , 岸 山体雄 厚 , 般 海拔 高 程 为 9 0~ 两 一 0
14 0 相 对 高差 4 0~ 0 m。 0 m, 0 50
该 工 程 区段 地 层 岩 性 主要 为寒 武 系 白云质 灰
岩、 岩、 砂 页岩 夹泥质 灰岩 。 白云质 灰岩呈 薄 至中厚 层状 , 岩质 坚硬 , Ⅲ类 围 岩 ; 质灰 岩 呈 薄层 状 结 属 泥 构 , 质软, 岩 风化 、 蚀 作 用 相对 较 强 , Ⅳ类 围岩 , 溶 属 成 洞 条件较 差 。根 据地 质 调 查 和 分 析 , 内 未见 规 区 模 较大 的断层 , 部 发育 规 模 较 小 的 层 间挤 压破 碎 局
段具有 不 同 的表 现 , 与岸 坡 地 表 形态 、 积物 、 堆 出露
坪头 水 电站位 于 四川 省 凉 山彝 族 自治 州 美 姑 、
昭觉 、 雷波 三县交 界处 , 是美 姑河 流域梯 级水 电开 发 的最 下游一 个梯 级水 电站 。 电站 采用 闸坝 引水式 开
发 , 常蓄 水 位 93 总库 容 6 .9万 m , 正 1m, 20 电站装 机容量 10 8 MW , 多年 平 均 发 电量 86 . 1亿 k ・ 。 W h 枢 纽建筑 物 由进 水 口、 引水 隧 洞 、 压井 、 调 压力 管道
塌破坏较为频繁。本 文通过对坪头水电站工程区内典 型地质条件和特征 的分析 , 总结了深切河 谷地 区进 行水 电工程 建设 的主要 地质问题 , 以及在施工过程 中及时根据工程地质特征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 关键词 : 工程地质 ; 特性 ; 地下水 ; 岩溶 ; 坪头水 电站
青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及洞线优化
围岩。而薄层 一薄板状灰岩 、 板岩 、 千枚 岩 因层 间结合 力差 , 尤其
是岩层 陡倾 与 洞 壁 小角 度 相 交时 , 围岩 稳 定 性差 , 岩类 别 为 围 Ⅳ级 ~V级 。因此 , 引水隧洞洞线 的设计 原则上位 于 围岩级别较
性为一套滨 、 浅海交互 相沉 积 的碳 酸岩 和部分 碎屑岩 , 岩性 组 按
・
9 ・ 2
第3 8卷 第 3 O期 2012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 0 Oc. 2 2 t 01
文章编号 :0 96 2 ( 0 2 3 —0 20 10 —8 5 2 1 )0 0 9 —2
成 、 积韵律及岩相的不同 , 分为上 、 两段 。上段 ( 。: 岩 性 沉 划 下 Ph ) 为薄层灰岩 、 中厚 层角砾 灰 岩 、 中厚 层硅 质 条带 灰岩 , 夹变 质 砂
高 的中厚层状角砾 灰岩 、 硅质条 带灰岩 及结 晶灰 岩等层 位 中 , 主
洞 与支洞交汇段应力较集 中, 应尽量 选择 围岩 较稳定 的中厚层 状 岩、 炭质千枚岩 、 板岩 等 ; 下段 ( 。。 岩性 以薄层 一薄板状灰 岩与 Ph) 灰岩 中。 中厚层 ( 角砾 ) 灰岩 、 晶灰 岩相 间出露 , 结 中厚层 灰岩局 部夹变 质 但 因隧洞埋深较 大 , 隧址 区变质岩 岩性 组合 复杂 , 层产 状 岩 砂 岩、 板岩 , 以及 花岗斑岩 岩脉 。其 中 2号施工支洞 一 3号施 工支 变 化大 , 且斜坡浅表部 岩层倾 倒变形 强 烈 , 勘察 工作量 等 的限 受 洞间的调整洞段( 3~P ) P 5 地层为下段第三 ~七亚层 ( ) Ph 。 制, 设计 阶段对地层层位的确定存在较 大的不 确定性 。根据 上述 隧址区在构造上位 于玉 瓦 一南 坪地块 内 的陵江 ~青龙 背斜 支洞揭示地 质条 件 , 修正完善 了引水 隧洞 12 5m 平切面 工程地 4 西南翼近背斜轴部 , 宏观上 属单斜构 造 , 层 总体产状为 N 5 一 地 2。 质图( 图 1 。 见 ) 4。 S N ) 0 一0 , 0 W/ W( E /6 。 8 。 与河流近平行 。 1 若 2号施工支洞按原设计方案 开挖 , 主支交汇段 地层 岩 ) 在
西南某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T 2 3 2 T 4 1 V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3 2 2 1 )3 0 2— 2
随 着 水 电 工 程 的 高 速 发 展 和 水 力 发 电 可 利 用 资 源 的 日趋 紧 张 , 水 电 T 程 所 在 场 地 的 T 程 地 质 条 件 也 呈 现 出 复 杂 多 变 的 特 点 。 尤 其 是 在 深 厚 软 弱 覆 盖 层 地 基 上 建 高 混 凝 土 重 力 坝 是 水 电 设 计 面 对 的 难 题 之 一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世 界 上 约 有 14 的 大 坝 失 事 / 是 由 于 坝 基 原 闪 引 起 的 。 建 立 在 深 厚 软 弱 覆 盖 层 上
的 水 T 建 筑 物 失 事 的 原 冈 中 , 约 有 12 是 由 于 基 础 /
址 河 床 覆 盖 层 厚 度 为 2 .— 0 .7 m , 覆 盖 层 层 次 8 1 1 67
结 构 复 杂 , 主 要 由 砂 卯 砾 石 、 砂 及 壤 土 组 成 。 按 成 分 和 粒 度 的 差 异 自 上 而 下 可 分 为 8层 。 据 颗 粒 组 成
Ab t a t T e rs a c n e gn e n e lg c l r h e ft e d e n o v r u d n h s v r mp ra taf c n t e sr c : h e e r h o n i e r g g oo i a o l ms o e p a d s f o e b r e a ey i o t n f t h i p h t e o
的差 异 ,第 ⑧ 、⑥ 、⑤ 、④ 和② 层 为 细粒 土 ,第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要: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
论文以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其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及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1 研究背景
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八宝镇高塄村,位于八宝河下游河段。
枢纽位于祁连县城东南方约10km处,省道304线沿八宝河左岸从电站旁经过,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地处高寒山区,属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表现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太阳总辐射强;气温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大,降水日数多;春季受强大西北气流影响,空气干燥,多大风。
据祁连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0.7℃,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39℃。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选定的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库区地质调查,论证水库的建库条件,对影响方案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2 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类型以高山峡谷为主,山脉总体呈NWWSEE向延展,海拔均在3000m~4000m,相对高差500m~1000m,河谷切割严重,受构造和洪积扇挤压河道等因素影响,河流弯弯曲曲,但总体走向呈NWW向,两岸植被发育较好,森林密布,基岩出露相对较少。
河谷两岸发育有不对称的侵蚀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
工作区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