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弹力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7.2弹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7.2弹力
3.知道弹力的应用,并且学会用力的三要素分析弹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了第七章第一节力,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预习活动可以预设为通读教材,分组收集橡皮筋和小弹簧,气球等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的概念。并提出预习问题?拿到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时应该观察哪些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导入使学生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和塑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都会发生形变,只是具有弹性的物体在外力撤出之后能够恢复原状,而塑性的物体在外力撤出之后不能恢复原状。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举例,哪些物体你认为具有塑性,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二、新课讲授
在同学们知道物体的塑性和弹性后,引入弹力的概念,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所以此时它具有弹力。提出问题弹力产生的条件使什么?通过多媒体播放射箭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时候弹力存在,什么时候弹力不存在。以此得出弹力的存在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多媒体播放娱乐节目中屁股压爆气球的视频。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为什么压爆之后发生的又是塑性形变,更容易理解弹性限度的问题。学生拉课前准备的小弹簧。用力从小到大,多次用力后再撤去外力,从而知道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可以恢复原状,超过弹性限度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为什么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
五、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标准(每项1-10分)教师评价标准(每项1-10分)
1.课前预习1.课堂是否专心听讲,能否集中注意力
2.课堂注意力2.能否积极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
3.课堂讨论和Biblioteka 言3.随堂测验完成率4.课堂随堂习题完成准确率4.是否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起到积极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2. 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3. 弹力的测量;4. 弹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2. 弹力的测量方法;3. 弹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弹簧;3. 绳子;4. 钩子;5. 滑轮组;6. 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

2. 讲解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向学生解释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弹力的测量方法:向学生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弹力。

5. 应用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弹簧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6. 讲解弹力的应用:向学生讲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的弹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方向:与形变恢复方向相同测量:弹簧测力计应用:弹簧门、弹簧床等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思考:弹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答案:1. (略);2.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弹簧门、弹簧床、弹簧座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弹力的存在。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测量方法。

在应用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弹力应用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弹力的计算公式、弹簧的弹性系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2. 弹力的产生: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让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点:让学生知道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让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并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

4.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弹力的大小。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弹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3. 产生条件讲解: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4. 方向讲解: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6. 作用点讲解: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筋的弹力,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都非常强,因此,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程——《弹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从而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弹力的存在,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弹力的存在,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弹力的存在,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弹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力球、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弹力球,以及其他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弹力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到弹力的存在,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手操作弹力球、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观察并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弹力。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趣的弹力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弹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弹力的存在,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弹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弹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思考,游戏中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弹力的理解,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弹力的奥秘,可以尝试自己制作一些弹力玩具,或者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学习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必须发生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掌握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测量: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必须发生形变。

3. 让学生明白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弹力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拉伸弹簧、挤压弹簧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必须发生形变。

4. 方向讲解: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明白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测量方法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测量弹力。

6.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测量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以及测量方法?2. 拓展延伸:研究弹力的应用领域,如弹簧、弹性材料等,并探讨弹力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 弹力的方向:阐述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讲解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弹力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弹簧、弹力球等,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

4. 阐述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6. 应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其产生原因是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弹簧门、弹力鞋、弹力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掌握了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1.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
3.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影响因素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力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力的作用后,对于弹力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弹力的探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于弹力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影响弹力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弹力现象,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思考讨论,深入理解弹力的本质,培养他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弹力产生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2.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程。

本节课的主题是弹力,我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弹力的存在,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弹力的故事,如“弹簧怪兽”,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讲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弹性变形,并记录下来。

b. 让学生用橡皮筋制作弹力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c. 让学生用气球制作弹力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弹力的现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实用的课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体验弹力的存在。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作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二是形变必须能够恢复。

3.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簧被拉伸和压缩时产生的力。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

4. 讲解弹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作用效果。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和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答案: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产生条件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且形变必须能够恢复,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请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弹簧门、弹簧床垫、弹力衣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但在实验操作和例题讲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2节 弹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2节 弹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3.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2. 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3.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能准确计算弹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能解释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分析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让学生掌握弹力测量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弹力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请举例说明。

(3)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鞋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弹力》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二节弹力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二节弹力 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方法。

4. 弹力的应用:探讨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对弹力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讲解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使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

3. 弹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让学生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力的应用:探讨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1.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

3.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 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橡皮的重力,并记录测量数据。

2. 答案: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橡皮的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对弹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上,对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 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三、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四、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弹弓、橡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蹦极等体育比赛场景。

学生观看,感悟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教学活动一、弹性与塑性指导学生分别用力拉橡皮筋、拉弹簧、压弹簧、捏橡皮泥、折纸等 。

总结得出弹性、塑性并板书。

思考:活动中物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

活动二、弹力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用较大的力拉一根弹簧,使其不能复原,引出弹性限度概念。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弹力,体会到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认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生,也能极为自然的引出弹力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力求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均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交流”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材分析《弹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的知识,本节由“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两部分构成。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教材的设计是通过对弹性和塑性的认识感知弹力的存在,初步形成弹力的概念。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对于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浮力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力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标》对弹力的要求是了解,对弹力的由来、弹力的三要素等方面不做过多分析,而是从实际探究需要出发,着眼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知识,为形成弹力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同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刻度尺、表、常见温度计、天平四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掌握了一些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

也初步形成了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但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2)了解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弹簧测力计测的原理。

(4)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物理科学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对日常用品中遇到的新器材进行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弹力(教案)(附答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弹力(教案)(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一、知识点①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②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③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④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⑤弹力:〔1〕定义: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1.物体放在桌面上,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也是弹力。

2.桌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压力也是支持力。

3.弹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性质。

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也越大。

⑦判定是否受到了弹力?假设法:假设局部条件不存在,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⑧弹力也符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弹力的方向:物体由于发生形变产生弹力,物体趋恢复的方向就是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二、同步题型练习题型一、弹力的判断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 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 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D. 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答】D【解】A. 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B. 手握有水的水杯静止在空中,那么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此外,杯内的水有重力,会对杯子产生压力,故B错误;C.被拉长的弹簧和悬挂着重物的钢丝绳,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都受到弹力的作用,故C错误;D. 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应选D.类型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如下图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所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点: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5. 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弹力的方向。

2. 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木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弹簧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与弹力相关的题目。

7. 板书设计: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形变部分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形变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题(1)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无关。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答案:(1)√(2)×(3)×题目2: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弹力的特点?()A. 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B.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无关。

C.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D. 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答案:A(2)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弹力的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弹跳球等,让学生感知弹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弹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弹力的产生原因和弹性形变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3.分步骤讲解胡克定律:将胡克定律的推导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结合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定律的内难点
1.弹力的产生原因和弹性形变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从而产生弹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2.胡克定律的应用: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是解决弹力相关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弹力。
(二)弹力的测量
1.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性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2.测量弹力的步骤:
a.确保弹簧测力计处于自由状态,无预加拉力。
b.将测力计的挂钩与受力物体相连。
c.沿着力的方向缓慢、均匀地拉动测力计,直到受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1.弹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胡克定律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限制?
3.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弹力实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练习题:
1.根据胡克定律,计算给定弹簧常数和形变量的弹力。
随后,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力的概念、测量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并简要介绍弹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导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包括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点: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能够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力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拉扯弹簧玩具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弹力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7. 板书设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

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弹力的作用?(1)拉伸弹簧玩具。

(2)踩踏气球。

(3)推拉门。

答案:弹力的作用有(1)(2)(3)。

题目2: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解释为什么弹簧被拉伸后会恢复原状。

答案:弹簧被拉伸时,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弹力作用于弹簧使其恢复原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再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基本知识。

7-2弹力电子教案

7-2弹力电子教案

调整修改
1
长度的变化,感受 1N、5N、10N 的力。 4、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 ,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如 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 点;③明确分度值;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弹簧不 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⑤读数时,需稳定后再读。 三、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A、撑杆跳高 B、 跳远 C、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 D、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就越长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 cm、mm 等做单位 C、弹簧测力 计不能测量各种力 D、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3.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B、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 以拿来使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D、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挂钩不能与外壳相碰 4. 小明有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这是因 为( )A、橡皮筋拉长时直径变小 B、橡皮筋的弹性不均匀 C、橡皮筋的弹性太小 D、橡皮筋形变不均匀 5.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 计测出一个力是 4N, 则该力的大小实际是 ( ) 大于 4N A、 B、 等于 4N C、小于 4N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6.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_______的大小的工具,它是根据弹 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_______,要明确________,还必须要_________。 (2)在实际测量时, 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______方向一致。 (3)读数时, 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8.弹簧 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 量力的大小____超过这个值(选填“能”或“不能”。 ) 探索与实践 9.观察图 5-3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请你回答: (1)弹簧测力 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 (2)图中 的字母“N”表示_____________。 (3)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 量力时,是否需要校零?___________(4)如果用这个弹簧 测力计去测量 10N 的力,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5) ( 如果用 4.4N 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在图中画出指针的 位置。 图 5-3 生活拓展 10.小红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 图 3-2 所示的 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拉力/N 指针的位置 /cm 0 2 5 3 10 4 15 5 20 6 25 7 30 7.5 40 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过程
一、弹力
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
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课题
7.2《弹力》
课时
1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弹力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作业批阅反馈:
五、板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工作原理
2.面板信息:量程分度值单位
3、使用方法
六、课后反思
(必须手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的实例有浓厚兴趣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
欣赏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测力计测定一些力,并与弹簧测力计测定的力比较,看准确程度。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感悟出弹力的概念
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针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师生交流评估。
4.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1.提出问题: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2.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
在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