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宇宙的未来》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导学新概念)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给了我们这样的答复: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响,逐渐形成星系。

空间继续扩大、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旧在膨胀之中。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肯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了解。

永远也无法了解。

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根本理论。

(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宇宙的未来)是斯蒂芬·霍金1991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本文重点是谈作者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言,阅读时要精确地筛选出这些预言的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

同时,还应该体会这篇讲演在言语上的幽默特点。

(资料显示屏)(时间简史)出版〔1988年〕后,剑桥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要求访问霍金,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不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记录片。

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言语反复讲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雄。

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访问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凌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公众新近的英雄度过冲动人心的时刻。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英〕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开展的过程,斯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开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未来》精编教案_c930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未来》精编教案_c930

《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参考0206 1251《宇宙的未来》教案【自读导言】自读要求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解说:本文虽说是演讲录,但其实就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要读懂全文并不容易,所以设置了第一个要求;生动、幽默是霍金的演讲风格,是其演讲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设置了第二个要求;本文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演讲录,需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因此设置了第三个要求。

)自读重难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解说:这两点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设计,顺应编辑的教材编排意图。

) 【自读程序】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

具体如下: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

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明确:要点依次为: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三读,探究内涵。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更深入,能对某些语句的内涵进行分析,也能对的某个观点进行评析,或者对的整个科学思想进行阐述分析。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可以在前三步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在每一步(初读、再读、三读)之后分别进行。

对总体感知的情况、提炼要点的情况、探究内涵的情况依次进行交流讨论。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13、宇宙的未来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13、宇宙的未来

13、宇宙的未来教学参考0522 131213、宇宙的未来一、整体把握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参见“有关资料”部分)。

本文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在讲演的开头,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其困难。

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

提及预言,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

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

近代宗教预言也是这样,不断用新的解释来掩饰预言的失败,如“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等。

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

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运动也许会出现混沌状态,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预测的。

宇宙正在高速膨胀,其他星系正在飞速离我们远去。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的膨胀大体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为如果宇宙的膨胀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匀,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就不会如此一致。

“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未来》导学案(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未来》导学案(二)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213 0830《宇宙的未来》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学习难点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生于1942年1月8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这篇演讲稿的特色:1、生动的导引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

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掌握文章的主要论据。

(2)能够运用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宇宙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对宇宙未来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据。

2. 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宇宙未来的预测和设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宇宙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宇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据。

(2)让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概括文章的论证过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未来,结合文章的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2)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布置一道关于宇宙未来的研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作业设计与评价1. 作业设计:(2)让学生收集有关宇宙未来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 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的作业内容,看是否能够紧扣文章观点,提出有见地的看法。

(2)评价学生的作业结构,看是否条理清晰,论述有力。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宇宙未来的科普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

高三教案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三教案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三语文《宇宙的未来》教课方案[ 导学新看法 ]宇宙是如何出生的 ?它从何而来 ?又向哪里去 ?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我们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概出生于150 亿年前,那时,宇宙不过一个点,不据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看法。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此后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先,宇宙的温度极高,跟着时间的推移,空间愈来愈大,温度愈来愈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停发生复杂的反响,渐渐形成星系。

空间持续扩大、膨胀,直到今日,宇宙仍旧在膨胀之中。

大概在距今 50 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概在距今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持续膨胀,未来也会膨胀,或许在膨胀到必定程度后,宇宙开始缩短,可能会缩短成一个点,一个不据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究竟会不会这样,此刻还说不定。

大爆炸以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

永久也没法知道。

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基本理论。

《时间简史》第一版于1988 年,《宇宙的未来》是斯蒂芬·霍金1991 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本文要点是谈作者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知,阅读时要正确地挑选出这些预知的看法和支撑这些看法的资料。

同时,还应当领会这篇演讲在语言上的风趣特色。

[ 资料显示屏 ]《时间简史》第一版 (1988 年) 后,剑桥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氛围有了奇妙的变化,不停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记者要求接见霍金,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时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记录片。

在不一样的国家用不一样的语言频频叙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英勇战胜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豪。

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记者接见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纷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民众新近的英豪度过激感人心的时辰。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 英)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 ; “宙”是“从古到今”的意思,表示时间。

高中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13 宇宙的未来本课话题——细节决定成败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

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霍金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因为“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船主与漆工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试想,如果不是漆工平时很有责任心,重视每个细节上的问题,船主们的孩子驾船出海,还能如此轻易地平安归来吗?又或者是,倘若船主重视细节的问题,及时交代漆工把船上的漏洞给补了,还用得着担心孩子们的出海安全吗?曾经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揪紧了国人的心,几十个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中,同样有个细节的问题。

相关部门公布的动车事故报告中指出,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大重要诱因。

假如铁道部不是像那个船主那么“粗心”,假如具体施工建设者能够像那位漆工一样,发现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能够主动、及时、“顺便”把漏洞补上,难道不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吗?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3.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古英格兰民谣4.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帕卡德[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恍.惚( ) 尴尬..( )( ) 混沌..( )( ) 臭名昭.著( ) 沮.丧( ) 坍.缩( ) 诘.问( ) 【答案】 hu ǎn ɡ ɡān ɡà h ùn d ùn zh āoj ǔ t ān ji é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臭⎩⎪⎨⎪⎧臭.名昭著( )乳臭.未干( ) (2)旋⎩⎪⎨⎪⎧旋.转( )旋.风( ) (3)量⎩⎪⎨⎪⎧测量.( )量.化( ) (4)涨⎩⎪⎨⎪⎧暴涨.( )涨.红( ) 【答案】 (1)ch òu xi ù (2)xu án xu àn (3)lián ɡ li àn ɡ (4)zh ǎn ɡ zh àn ɡ2.语境辨析法(5)他躲在屏.( )风后面屏.( )住呼吸偷听。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述方法。

(2)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述方法。

(2)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科学解释。

(2)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未来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述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如黑洞、暗物质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宇宙知识。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课堂笔记。

2. 选择一篇关于宇宙的科普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科普文章分析:学生对科普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宇宙未来短文:学生对宇宙未来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以《宇宙的未来》为例,分析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论证方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宇宙的未来》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关于宇宙探索的最新科研成果。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能够运用文章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对宇宙未来的探索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2. 文章中所涉及的宇宙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文章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学基础知识,阐述文章观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提炼观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内容。

4. 批判性思维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未来。

2. 讲解宇宙学基础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阐述宇宙学的基本概念。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提炼文章观点,做好笔记。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5.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观点。

6.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的观点和结论。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

六、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分析:介绍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引言、和结论三个部分。

2. 重点段落解析: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解析,阐述其观点和论据。

七、教学步骤1. 文章结构梳理: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关系。

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学习霍金面对人生挫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理解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1、关于史蒂芬.霍金简介:1942年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症”,半身不遂。

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

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

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

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作品:《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超空间和超重力》《宇宙之始》《时间简史》。

评价:英国物理学家,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2、关于讲演稿: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

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一般正文的写作有如下步骤:(1)开头语。

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出下文。

有六种形式:A.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B.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C.从讲演题目谈起;D.从讲演缘由引起; E.从 另件事引入正题;F.用发人深思的问题开头。

(2)主体。

主体即中心内容。

一般有三种类型:A.记叙性讲演稿。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教师版)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教师版)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能读懂本演讲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学习重难点】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相关链接】霍金语录:1.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2.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3.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4.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5.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研究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6.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7.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

8.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

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9.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写作金库】《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销量达1 0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

也许阅读过它的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科学成分,但它却毫无疑问地重新激起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

史蒂芬·霍金把他的书之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一、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二、公众总是寻找英雄。

霍金显然满足了这两种愿望。

8岁时霍金进入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他喜欢古典音乐,喜欢名人写的精彩读物,喜欢讨论名人的事迹。

比作业更重要的是他的英语填字游戏。

他甚至和伙伴制造了一台逻辑单选计算机。

同样,17岁的霍金在牛津大学学习时,他的兴趣是成为8人龙舟队的无畏舵手。

但是广泛的兴趣并没有妨碍他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

21岁的时候,霍金被疾病禁锢在轮椅上。

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

可怕的疾病使他的自由行动只能体现在几个手指上。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霍金的感人事迹,感受科学精神。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演讲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PPT 课时安排 1 课时主要教学进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师生互动构建新知一、话题导入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穿越小说,那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看了哪些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呢?你们看的穿越小说,有穿越地球看到宇宙世界的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讲说宇宙未来会怎样的文章。

二﹑结合学案内容,了解作家.作品及此文的创作背景。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1942 年 1 月 8 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1 / 6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提醒学生: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提醒学生: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如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引出课题师生互动构建新知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

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与组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人类探索历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第二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

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奇点理论、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宇宙膨胀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图像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宇宙的演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掌握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古代宇宙观:地心说、日心说现代宇宙探索:伽利略、开普勒、哈勃、哥白尼等重要人物及其贡献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代宇宙观和现代宇宙探索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宇宙探索的看法和疑问。

第四章: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未来: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多宇宙理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外星生命、宇宙殖民、星际旅行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与演化、人类探索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宇宙的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介绍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从何处来。

2. 宇宙的结构:讲解星系、黑洞、暗物质等概念,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层次结构。

3. 宇宙的未来:探讨宇宙的膨胀、暗能量、大撕裂等现象,预测宇宙的命运。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宇宙探索历程,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果。

5. 宇宙与环保:阐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宇宙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宇宙起源、结构和未来的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有关宇宙探索的案例和资料。

3. 实验室设备:准备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方便学生实地观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宇宙未来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宇宙探索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宇宙的起源:详细介绍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从何处来。

3. 讲解宇宙的结构:讲解星系、黑洞、暗物质等概念,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层次结构。

4. 讲解宇宙的未来:探讨宇宙的膨胀、暗能量、大撕裂等现象,预测宇宙的命运。

5. 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宇宙探索历程,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果。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教学对象: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宇宙的大爆炸理论和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

3. 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如宇宙膨胀、黑洞合并等现象。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 宇宙大爆炸理论: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如宇宙的膨胀、宇宙背景辐射等。

2. 宇宙的演化过程:介绍宇宙从大爆炸至今的演化过程,如恒星形成、星系形成等。

二、暗物质和暗能量1. 暗物质:介绍暗物质的概念、性质和探测方法,如卫星测量、地下实验等。

2. 暗能量:介绍暗能量的概念、性质和宇宙加速膨胀现象,如超新星爆发、宇宙背景辐射等。

三、宇宙的未来发展1. 宇宙膨胀:介绍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膨胀速度的变化,如宇宙背景辐射、宇宙大尺度结构等。

2. 黑洞合并:介绍黑洞的概念、性质和黑洞合并的信号,如引力波、电磁辐射等。

3. 宇宙的未来场景:探讨宇宙可能的未来发展,如宇宙热寂、宇宙大撕裂等。

四、宇宙探索和技术发展1. 宇宙探测器:介绍当前宇宙探测的主要任务和探测器,如火星探测器、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器等。

2. 空间技术:介绍空间技术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如卫星发射、空间望远镜等。

3. 未来技术展望:探讨未来宇宙探索的技术发展趋势,如量子通信、暗物质探测技术等。

五、宇宙与人类1. 宇宙与人类文明:介绍宇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天文学、哲学等。

2. 宇宙探索的意义:探讨宇宙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如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

3. 人类未来发展:展望人类在未来宇宙探索中的发展前景,如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搜索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演化、暗物质、暗能量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宇宙的未来发展、宇宙探索技术等热点问题。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宇宙探索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如天文观测、引力波模拟实验等。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宇宙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高三语文教案 《宇宙的未来》

高三语文教案 《宇宙的未来》
因为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我们肉眼看不见,不能直接观测
到。黑洞就是这类暗物质,它是超大恒星死亡的产物。霍金对黑洞的解释
是:空间一时间的一个区域,因为那儿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东西
甚至光都不能从该处逃逸出来。(见《时间简史》一书所附《小辞典》)我们
虽然看不见黑洞的存在,但可以通过观察螺旋星系和星系团来判断它们的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讲演的开头,作者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
其困难。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作者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提及预言,人们会不
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
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
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着名的
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
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2.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
这样,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
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但是,计算宇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均密度并不容易。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恒星质量加起
来,还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即使加上气体云的质量,最多达到临界值的百
分之一。但是,我们能不能据此得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的结论呢?还不能。
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
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着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导学案2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点预览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生动的导引。

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

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

但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

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

(2)严谨的推理。

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

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

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

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

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幽默的语言。

演讲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讲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

◎知识清单1.填字音咒.语尴尬..拯.救坍.缩诘.问沮.丧模棱..两可倚.重估.算丧生 屏风 创造丧 屏 创丧事 屏除 创伤2.写汉字香气四 绿草如 真知 见关 光 号 蔽 远见 识3.解词语①模棱两可:②臭名昭著:③感恩戴德:④微不足道:⑤坍缩:⑥推演:⑦蒙昧:4.辨用法①以至 以致(1)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野地里刮起了风沙也不理会。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掌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思路。

(2)学会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2)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未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学生对宇宙未来的认识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对宇宙未来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宇宙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基本观点,阐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2)分析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未来可能性,并对文章观点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五、课后作业2.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天文馆、观测星空等,增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宇宙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教学参考1213 0807《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中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许多天文观测记录。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

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大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浑仪注》)盖天说认为:天地都是穹形的,如同一个同心的球穹。

宣夜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固体的“天穹”,不过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都在这气体中浮动。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

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火旋转。

托勒密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

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

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

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二、文学常识1.简介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提醒学生:此段文字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2. 演讲稿这种应用文体有三个特点,是,,。

在表达方式上这种问题一般以为主?【参考答案】1深刻性。

2、口语性 3、鼓动性。

以记叙为主三、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模棱()精神恍惚()隘()道拯()救尴尬()股票下泻()坍()缩迄()今为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别出心裁映入眼帘赞叹不已如烟似雾B.明察秋毫幅圆广阔轻而易举瞬息万变C.瞻养父母归根到底晶莹透明模棱两可D.推陈出新疏疏朗朗因地治宜臭名昭著【参考答案】A (B幅员C赡养D 制宜)四、整体感知1.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哪些观点?2.对宇宙的未来,以为是可以预测呢,还是不可以预测?【参考答案】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

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

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参考答案】2、明确: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

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五、问题呈现(留出3空行)五、问题呈现【合作探究】一、1.文章内容是谈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为什么开篇却谈巫师预言的尴尬、宗教预言的失败?【参考答案】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是为了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2. 体会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幽默风趣。

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

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

这样的语言是很多的,例如:“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测出来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

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3. 课文中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你怎么看?【参考答案】设计该题旨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的人格,同时也培养独立的科学精神。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比如认为霍金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种推测,无法得到证实,他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虽然都很伟大,但都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缺少科学的实证,因此也都没能获得需要实证的诺贝尔奖。

其他科学家站在另外的角度来思考来假设,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发现。

所以青少年对霍金的观点可以学习,可以接受,但不能迷信,不能束缚自己的思维。

【一课一得】【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包扎(zā) 殷红(yān) 损兵折将(zhã) 还看今朝(hái)B.劲敌(jìng) 答理(dá) 转弯抹角(mò) 悄无声息(qiǎo)C.阡陌(mò) 膝盖(qī) 舐犊情深(shì) 刚愎自用(bì)D.镌刻(juān) 恪守(kâ) 迄今为止(qì) 煽风点火(shàn)【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B答理应为dā;C膝盖应为xī;D煽风点火应该是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参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搬师回朝”应为“班师回朝”。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 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

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参考答案】D解析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即时,立即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意思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

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迷”应该加引号。

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D项书名号均改为引号。

【备考提示】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

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1年1月23日,广州火车站等待乘车回家过春节的旅客大约50万人左右,把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

B.和《小说月报》彻底迎合读者的办刊方向不同,曾经被众多评论家、作家看重的《小说选刊》在2009年的变化更大。

C.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能够获奖的原因是电影中想象元素组合的力量造成的结果。

D.美国驻山东总领事查理先生曾到过几个济南的周边城市,其中威海优美的风光和生活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答案】B 解析:A项“大约”与“左右”重复,且“把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不合逻辑。

C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造成的结果”。

D项语序不当,把“几个”移到“周边城市”之前。

6.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6分)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