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含答案)4当代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36e7c9a8114431b80dd80b.png)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及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A )A・失业率与经济増长率的关系; B.美国烟草歉收对世界烟草价格的影响;C.最低工资对青年工人失业的影响;D.汽车工业的产量水平变化。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卜•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D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济人为一笔I口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Z间的差别是(B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按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B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消费+投资+净出口。
6、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B、)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屮间产品成木+间接税+利润;D.厂商收入■屮间产品成札7、已知消费额二6亿元,投资额二1亿元,间接税二1亿元,政府支出=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二1.8亿元,贝'J (B )A.NNP=8.7 亿元;B. GNP=7.7 亿元;C. GNP=8.7 亿元D. NNP=5 亿元。
8、对GNP采用的支出法和收入法:(B)A.是用来衡量GNP的不同方法,因而彼此间并不关联;B.使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C.若GNP以实际价格衡量,二者均可得出相同数字;若GNP按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不同数字;D.与循环流动图毫无关系。
9、下列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B.我在1995年播放一张1900年录制的CD盘所获得的价值;C.拍卖毕加索作品所得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e5b02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c.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产总值、国内⽣产净值和国民收⼊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不是聚集单位。
它企求解释个⼈、家庭、企业和⼯业的经济⾏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
消费者和家庭的开⽀⽔平、具体企业和⼯业的价格、产出决策、⼯资、竞争机制和作⽤,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以⾄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最⼤化。
c中⼼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国民⽣产净值、国民收⼊、个⼈收⼊和个⼈可⽀配收⼊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产总值(GDP)是指⼀国范围内在某⼀给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产总值(GNP)是指⼀国所拥有的⽣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者统计⼝径不⼀样。
GNP是⼀个国民概念,GDP是⼀个地域概念。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产净值(NDP)即⼀个国家⼀年中的国内⽣产总值(GDP)减去⽣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 NI)即⼀个国家在⼀年内各种⽣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资、利息、租⾦和利润的总和。
从国内⽣产净值中(5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付(6)个⼈可⽀配收⼊(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所⽀配的收⼊。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d1c8b2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本人仅收藏整理如有错误还请自己查证!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选择题1、D2、C3、A4、C5、B6、B7、A8、E9、C 10、B11、A 12、B 13、E 14、B 15、C16、C 17、A 18、C 19、E 20、C21、C 22、B 23、D 24、D 25、A26、B 27、A二、填空题1. 国民生产总值2. 资本消耗折旧3. 居民厂商政府国际市场4. 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5. 投资6. 储存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行为7. 更新投资净投资8.居民的储蓄厂商的储蓄折旧费不分配的利润9. 增加值10.支出法三、名词解释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为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支书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2、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寸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国民原则来核算的国民收入它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四、计算题(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2)按支出法计算GNP得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90+60+30+(60-70)=170(亿元)(3)所得税-转移支付=30-5=25(亿元)所以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30-25=5(亿元)(4)家庭将收入分配为消费、储蓄或税收因此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所以储蓄=收入-消费-(税收-转移支付)=170-90-25=55(亿元)或者由等式(投资-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0得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投资=5+(60-70)+60=55(亿元)(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第二章国民收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入的均衡一、选择题1、D2、D3、B4、A5、A6、B7、D二、填空题1.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2. 越大右上方3.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4. 边际消费倾向5. 储蓄可支配收入6. 越多右上方7. 平均储蓄倾向8. 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9. 同反10.自发投资三、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2、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四、计算题(1)在C=120+0.75y中令C=1120得y=1333(2)从消费函数知MPC=0.75从而MPS=0.25(3)在C=120+0.75y中令y=3000得C=2370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D5、A6、C7、D8、B9、B二、多项选择题1.AC三、填空题1. 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出口2. 储蓄政府税收进口3. 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1/(1-MPC)4. 具有5. 越大6. 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7. 1(1-MPC)MPC/(1-MPC)8. 平衡预算9. 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的距离10.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总支出曲线向下移动的距离四、计算题1、(1)由Y=C+I0得Y=8000(亿元)从而C=6500(亿元)S=1500(亿元)I=1500(亿元)(2)因为△I=250(亿元)K=1/(1-MPC)=1/(1-0.75)=4所以△Y=K*△I=4*250=1000(亿元)于是在新的均衡下收入为8000+1000=9000(亿元)相应地C=7250(亿元)S=1750(亿元)(3)若消费函数斜率增大即MPC增大则乘数亦增大反之相反2、(1)可支配收入:Yd=Y-Tn=Y-50消费C=30+0.8(Y-50)=30+0.8Y-40=0.8Y-10均衡收入:Y=C+I+G=0.8Y-10+60+50+50-0.05Y=0.75Y+150得Y=150/0.25 =600......均衡收入(2)净出口余额:NX=50-0.05Y =50-0.05×600=20(3)KI=1/(1-0.8+0.05)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4(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Y=C+I+G+NX=0.8Y-10+70+50+50-0.05Y=0.75Y+160 160得Y =150/0.25 =640......均衡收入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40=50-32=18(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Y=C+I+G+X=0.8Y-10+60+50+40-0.05Y=0.75Y+140得Y=140/0.25 =560......均衡收入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560=40-28=12(6)自发投资增加10使均衡收入增加40(640-600=40)自发净出口减少10(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使均衡收入减少额也是40(600-560=40)然而自发净出口变化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更大一些自发投资增加10时净出口余额只减少2(20-18=2)而自发净出口减少10时净出口余额减少8(20-12=8)五、论述题乘数也叫倍数宏观经济学中所运用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函数中由于某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三个前提条件:(1)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即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地发挥出来(2)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3)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第四章宏观财政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A5、B6、B7、A8、A9、B 10、A二、填空题1.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2. 财政支出财政收入3. 政府通过改变支出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4. 财政收入政策5. 累进的税收制度福利社会支出制度厂商和居民的储蓄6. 增加抑制减少阻碍7. 增加扩张减少收缩8. 直接税间接税公司收入税9. 赤字10. 当政府用增税的方法来偿还债务时人们为了逃避高税率而减少工作时间第五章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一、填空题1. 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2. 交换媒介计算单位价值储蓄延期支付的手段3. 把货币留在手中的偏好4. 交易预防投机交易余额预防余额投机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余额5. 国民收入利息率6. 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的商品7. 货币供给量8. 纸币硬币9.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10. 通货活期存款M1-A 可转让的提款单ATS第六章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一、填空题1.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2. 货币需求量利息率右下方3. 垂直4. 利息率5. 向右下降6. 投资支出利息率右下方7. 货币需求量对利息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8. 投资的利息弹性9. 货币数量的增加已不能降低利息率10. 价格水平货币数量二、单项选择题1、B2、C3、A4、D5、B6、D7、A8、D9、C第七章宏观货币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C5、D6、A7、A8、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三、简答题1、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准备金要求以及贴现率2、中央银行的两种主要负债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在流通中的通币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持有货币的三种主要动机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4、有许多货币的组成部分并不支付利息例如通货和活期存款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没有支付利息但放弃了用于其他金融资产时所能得到的利息收入当利息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就增加了因此人们就要减少自己的货币持有量并用货币去购买其它金融资产以便获得更高的利率四、计算题(1)货币乘数时货币供给量(M)与货币基础(MB)的比率:mm=M/MB=5000亿/2022年亿=2.5(2)可以计算a=C/D,b=R/D并用第一题的公式计算货币乘数:a=C/D=1000亿/5000亿=0.2b=R/D=500亿/5000亿=0.1mm= 1+a/a+b = 1+0.2/0.2+0.1 = 1.2/0.3 = 4(3)题中已经给出b=R/D=0.1,但仍需计算a=C/D.从题中可以知道C的值但不知道D的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b和R计算出D=R/b因此D=R/b=500亿/0.1=5000亿a=C/D=1500/5000=0.3mm=1+a/a+b=1+0.3/0.3+0.1=1.3/0.4=3第八章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A2、A3、B4、C5、A6、A7、C8、D9、C二、多项选择题1、ABD三、名词解释:1、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2、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说来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3、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或流动性陷阱指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的情况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这一点人们就不肯储蓄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四、简答题1、计划的总支出是包括自发支出与引致支出在IS-LM模型分析中自发支出取决于利率引致支出取决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所以只有当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某一特定值的结合时所决定的计划的总支出才能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相等从而实现物品市场的均衡2、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存在流动性陷阱时人们在即定的利率时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所以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自发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方移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而利率不变由于财政政策所引起的自发支出增加不会引起利率上升所以也就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作用最大而且流动陷阱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第九章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B5、B6、C7、C8、A9、D第十章失业和通货膨胀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B5、B6、D7、B二、多项选择题1、ACE2、ABC3、AC4、AB三、简答题:滞胀(或译停止膨胀)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停滞(不增长甚至下降)与通货膨胀率加剧并存的状况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5、A6、A7、C8、A9、A第十二、十三章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一、单项选择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题1、B2、A3、C4、C5、B6、B7、A8、C9、C 10、A11、D 12、C 13、D 14、A 15、B16、A 17、B 18、D二、简答题1、人均生产函数表明了在技术为既定的情况下人均产量如何随人均存量增加而增加如果资本积累率提高那么人均资本存量也就更迅速地提高这就意味着人均产量迅速增长即更高的增长率可以用沿着人均生产函数的变动来说明这一点2、有几种方法可以克服经济增长的障碍其中已被证明最成功的一种是较为自由的国际贸易的扩大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通过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迅速地增加了人均收入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3、在哈罗德- 多马模型G= S/V 中V=4G=7%从而S=G?V=7%×4=28%三、论述题1、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把凯恩斯理论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在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增长模型由于二者基本内容大致相同通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罗德模型哈罗德指出凯恩斯收入均衡论的局限性认为要保证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必须要求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为分析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均衡条件哈罗德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有: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都用于投资②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③社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两种要素的比例不变而且每单位产品消耗的生产要素也不变④技术水平不变边际资本系数等于平均资本系数即资本产量比率不变⑤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2)多马模型投资两重性:一方面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即扩大了需求另一方面投资还增加了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即扩大了供给多马认为:通过增加投资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在下一时期增加更多的支出(需求)才能保证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及其潜在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观点把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合在一起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出发可得出以下三个观点①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当一定得合意储蓄率与合意得资本-产量比率决定的经济增长率是有保障的增长率时社会经济就能够实现稳定增长②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如果实际增长率与有保障的增长率不相等就会引起经济波动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一致是很少见的、偶然的所以社会经济必然要出现波动在收缩和扩张的交替中发展③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经济社会长期波动的原因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部分)(4)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理论它不仅在理论上是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公式的长期化与动态化而且在分析中也沿用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脱离现实的抽象心理概念例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有保证的增长率是资本家感到满意并准备继续下去的增长率这里所强调的仍然是资本家的心理预测即凯恩斯所说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样就和凯恩斯同样把资本家的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扩大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的分析和其他经济周期理论一样否认了波动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用一些抽象的技术经济关系来说明经济波动的产生哈罗德虽然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波动的必然性但他仍然相信资本主义是可以实现稳定的长期增长的他的整个分析正是为实现这种稳定增长而出谋划策当然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如果加以改造或使用不同的解释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例如把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储蓄率(s)解释为积累率把产量-资本之比(1/c)解释为投资的经济效果即每单位增加的可以造成的产量的增加那么该模型的公式即可变为国民收入增长率=积累率×投资的经济效果或G= s 1/c式中:投资的经济效果为资本-产出之比的倒数至少在理论上它的数值式可能被事先估算出来的在已知投资经济效果的情况下哈罗德-多马模型可以被认为是表明国民收入增长率和积累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公式。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52654316c8d376eeafaa313e.png)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M1与M2:都是美联储计算货币存量的指标,M1是指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是指加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利息。
M2有利息但不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M1与经济关联性强,而M2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dad626a5e9856a561260e3.png)
复习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分析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事后变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撰稿:刘天祥)本章习题一、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A. 企业间接税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公司利润税D. 政府企业盈余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厂房C. 购买一台机器D. 以上都是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00B. 1400C. 1000D. 750三、判断题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宏观经济学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曼昆)
![宏观经济学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曼昆)](https://img.taocdn.com/s3/m/695b0b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6.png)
宏观经济学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作业 11.经济学得创始人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得。
2.亚当斯密在年出版了《》。
3。
凯恩斯在年出版了《》.4。
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与 .5.名词解释:经济学、宏观经济学.6。
简述宏观经济学得内容。
作业 2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2。
GDP与GNP得差别?P109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得贡献更大?为什么?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大.因为GDP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得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得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得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更大。
3、农民以2美元得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得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得贡献就是多少呢?答:对GDP得贡献就是3美元。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得价值,因为中间物品得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得价格中了。
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得物品卖了100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得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得东西得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P1101.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得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得话)?试解释之。
A。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得支出计算在消费得耐用品类中。
B。
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得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得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得投资计算在投资中.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得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得存货投资就是负得,因而减少了当期得GDP.D.您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得支出计算在消费得非耐用品类中。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5d07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9.png)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 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B. 市场价格的变动C. 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D. 企业的生产管理2.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
A. 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B. 供给法、需求法、市场法C. 学问法、技术法、法律法D. 税收法、财政法、社会法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
A. 提高流动性,减少债务负担B. 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C. 降低购买力,导致物价上涨D. 增加进出口,改善贸易顺差4. 央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目的是()。
A. 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B. 降低通货膨胀压力C. 扩大货币供应,增加消费D. 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 短期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引起的。
A.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B. 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C. 经济周期的波动D. 外部环境的变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变量是()、()和()。
7.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
8.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
9.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
10. 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请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2. 什么是经济增长?列举两个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13. 请解释货币的三个职能分别是什么?14. 列举并解释四个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
15. 描述央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手段。
四、论述题(共40分)16. 请论述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C4. B5. C二、填空题答案:6. 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7. 增加8. 通货膨胀率9. 通货膨胀率=(今年物价指数-去年物价指数)/去年物价指数×100%10. 进口三、简答题答案:1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收支平衡等。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314e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5.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0c493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f.png)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
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d189b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宏观经济学局部第十五章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伍军人的津贴;B失业救济金;C贫困家庭补贴;D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根本缺点是〔〕。
A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B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C它所用的社会本钱太多;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置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那么〔〕。
ANNP=8.7亿元BGNP=7.7亿元CGNP=8.7亿元DNNP=5亿元5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C出口加出口;D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B出售股票的收入;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效劳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异是〔〕。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B公司所得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GDPBNDPCNIDPI。
三、名词解释1、政府购置支出12、政府转移支付3、国民生产净值4、国民收入5、个人收入6、个人可支配收入三、简答题1、对总产出的衡量为什么需要三个指标?2、在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中,间接税和直接税分别起怎样的作用?3、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何重要作用?四、论述题在开放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利用它判断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五、计算题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收入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篇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abf0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8.png)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上)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a.单个企业产出的学问b.整个经济以及经济体制的学问c.最佳投资组合的学问d.供求关系的学问答案:b.整个经济以及经济体制的学问2. GDP的定义是:a.国内生产总值b.个人收入总和c.消费总额d.国家财富总值答案:a.国内生产总值3. 通货膨胀是指:a.物价下降b.物价不变c.物价上涨d.物价波动答案:c.物价上涨4.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a.维持物价的稳定b.调节股市c.增加出口d.提高国内生产答案:a.维持物价的稳定5. 供求关系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a.货币政策b.利率c.价格d.税收答案:c.价格二、填空题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经济以及______体制的学问。
答案:经济2. GDP的定义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______和提供的______总值。
答案:商品、服务3.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______。
答案:上涨4.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的______。
答案:稳定5. 供求关系通过_____来调节。
答案:价格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
答案: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以及经济体制的学问。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等指标。
研究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升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请解释GDP的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总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的扩大,反之则说明经济的萎缩。
GDP的增长通常与就业机会的增加、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升等一系列积极变化相关。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85be7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3.png)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B.就业;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69aaf2b160b4e777fcf6e.png)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b9089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a.png)
11c110.8 K G K I22.52T11c(c1(1t)t)1100.8.8(1(100.225)5)K TRc1c(1t) 10.80.8(1 0.25)2〔2〕4.解:根据,可得I=300时的均衡收入为y=(1000+300)/(1-0.8)=6500;当I=500时,y=7500,可见,均衡收入增加了1000亿美元。
当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收入从原来的6500增加到7500的过程中第1、2、3期收入将是:第1期收入=0.8×6500+1000+500=6700第2期收入=0.8×6700+1000+500=6860第3期收入=0.8×6860+1000+500=6988〔六〕简答题1、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的变量很多,但最具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集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短期分析进展了修正、补充与开展,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开展,表达在杜生贝里〔J.S.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莫迪格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以及影响消费的利率、价格水平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方面。
2、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和储蓄构成。
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法和投资—储蓄法。
前者根据均衡条件:Y=C+I,利用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求得,并可通过消费加投资即总需求与450度线相交的方式在几何图形中得到表示;后者根据均衡条件:I=S,利用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得求得,并可通过储蓄等于投资的方式在图形中得到说明。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726ac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d.png)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宏观经济学试题库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
应如何计入GNP?第一单元答案:一、C、A、D、B、A、D;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
(2021年整理)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
![(2021年整理)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945de80b4c2e3f5627636f.png)
(完整)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的全部内容。
宏观经济学习题4答案一、选择题1-5:D;B;D;C;C6—10:B;D;B;D;B11-16:A;A;A;A;A;B二、分析讨论题: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哪一项随经济周期波动的更厉害些?朝哪个方向波动?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作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厉害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答: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c4b38df121dd36a22d8216.png)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工程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C. 发行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7f306aa45177232f60a252.png)
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第二部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部分 IS-LM模型及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四部分总供求+失业与通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改正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错)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包括:物质产品与劳务(goods and services)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错)只有商品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错)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ac521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一): 宏观经济学习题3 ,请大家帮忙做做!非常感谢!5、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50+0.8Y,I=50。
(C为消费,I为投资)•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C、S分别为多少(2)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果投资增加20(即△I=2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若充分就业的YF=800,经济存在紧缩还是膨胀其缺口是多少6、假如某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1/2,他的收支平衡点是8000美元,若他的收入为1万美元,试计算:他的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7、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 (3)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1 Y=C+I=0.8Y+50+50=0.8Y+100 ,Y=500,I=50,C=450,ki=1/(1-0.8)=5I增加20,Y增加100,紧缩,缺口800-500=3002 边际消费倾向1/2设消费函数c=a+0.5y收支平衡点80008000=a+4000,a=4000c=4000+0.5yy=10000,c=9000,s=10003 dc/dy=0.75*0.8=0.6y=c+i+g=20+0.75(y-0.2y)+380+400=0.6y+800,y=2023预算盈余bs=t-g=400-400=0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二): 宏观经济学习题:当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政府支出时的挤出效应是指:A.刺激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B.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下降C.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上升D.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上升E.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帮帮忙啊~说明理由~分不多~麻烦了Y=C+G+I~G增加的挤出效应是C I减少因为y=c-s 税收增加后Y=C(1+T)100%-S(1+T)100%即储蓄消费同时下降.因为S=I 投资下降了当然利率就上升了所以答案是E楼下的对投资和消费的说明正确,但利率问题错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三): 求解一道宏观经济学习题……已知C=200+0.25Yd,I=150+0.25Y-1000R,G=250,T=200,(L/P)^d=2Y-8000R,M/P=1600.试求: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均衡利率水平均衡水平时的C和I,并将C、I和G相加来检验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Y.【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IS曲线:y=c+i+t=200+0.25(y-t)+150+0.25y-1000r+200,t=200LM曲线:2y-8000r=1600自己化简方程,然后两方程联立,解得y,r.分别代入就好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习题在某国,自发消费支出是5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投资是3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2500亿美元,税收T=3000+0.1Y(亿美元,假定没有转移支付等项,税收为净税收),出口为100亿美元,进口M=0.12Y.1.消费函数是什么2.总支出曲线的方程式是什么3.均衡支出是多少4.政府购买乘数是多少消费函数C=500+0.8*(Y-3000-0.1Y)自己化简就行了总支出 AE=Y=C+I+GP+(出口-进口) Y就是NI国名收入 C用第一题的式子带入 GP是政府购买带进去就行了均衡支出就是吧y求出来就行了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相差一个负号购买乘数是正的税收乘数=-MPC*MULT MULT=1/(1-MPC)算出来的是负的把符号除了就是购买乘数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答案(3、4)
![宏观经济学答案(3、4)](https://img.taocdn.com/s3/m/acfd03d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4.png)
宏观经济学答案(3、4)第三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律、黄⾦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
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答: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种长期均衡状态。
⼈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平为"稳态"。
当⼀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
资本的积累⼀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产出的增长也会停⽌,⼀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
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个稳态⽔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答:在⽣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平提⾼,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的稳态⽔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
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个经济⼀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的资本存量和产出⽔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律?长期消费总⽔平最⼤化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平最⾼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律⽔平"。
记为k*。
长期消费⽔平最⼤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律稳态⽔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律⽔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平⼿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般都希望实现黄⾦率稳态吗?为什么?答:⼀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平的主要⼿段有两种情况:⼀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于黄⾦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
⼆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储蓄率以达到黄⾦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般希望实现黄⾦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含答案)第四篇当代经济问题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1. 通货膨胀发生时,工薪收入者、退休金收入者、债权人成为受害人。
[答]√。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不利于收入固定的工薪族和退休族,也不利于债权人,因为他们的实际收益减少。
2. 抑制性通货膨胀是指:如果取消价格管制,物价就会急剧上升。
[答]√。
由于政府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物价管制或者计划配给,将实际存在的通货膨胀隐蔽起来。
一旦取消行政管制,通货膨胀便会公开表现出来。
3. 资本自身的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答]√。
这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
4.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答]×。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源泉则是劳动、资本的投入和技术水平。
5. 在发生通货紧缩时,经济就会出现停滞或者负增长。
[答]×。
通货紧缩容易导致经济衰退,但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各国历史表明,通货紧缩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下降,但未必负增长。
二、选择题(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并简述理由)1. 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国民经济将( )。
A. 持续高涨B. 长期萧条C. 均衡增长D. 不能确定[答] C。
如果I=S,就能实现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均衡的增长率。
2. 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相比,作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在( )。
A.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 B.规模报酬递增C.富国经济增长快于穷国 D.以上都是[答] D。
技术进步内生、规模报酬递增、各国经济差距拉大,都是内生增长理论不同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论点。
3. 经济周期是指( )。
A. 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 人均国民收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过程C. 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 以上都是[答] C。
随着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会伴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
但国民收入绝对值通常不会下降。
4. 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 )。
A.净投资大于0 B.总投资大于0C.净投资小于0 D.总投资小于0[答] C。
总投资=净投资+更新投资。
由于更新投资是维持既定国民收入所必需,只有净投资小于0,才会使国民收入下降。
5. 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多为(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 结构性通货膨胀D. 混合性通货膨胀[答] A。
这几种通货膨胀的类型,我国都发生过,但由于存在“投资饥渴症”,需求拉动者最多。
6. 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这种通货膨胀是( )。
A. 结构型的B. 需求拉动型的C. 成本推进型的D. 抑制型的[答] B。
根据货币数量论,物价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
如果货币数量过多,需求过高,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三、问答题1. 如何正确区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三种经济增长率?三者为何必须保持一致?[答] 正确区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三种经济增长率的含义,是正确理解这一模型的前提。
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均衡增长率G w,是合意的或计划的储蓄率s w与资本—产出比v w之比。
只有合意的储蓄率符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对投资的需要,储蓄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才是有保证的均衡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G是已经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它是实际储蓄率s(=合意的储蓄率s w)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v之比。
自然增长率G n是由人口增长决定的最适储蓄率s n与由技术进步决定的合意的资本—产出比之比,是在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增长极限。
若技术水平不变,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定,假如一国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必须使G = G w = G n,才能实现稳定增长。
从短期来看,若G < G w,由于总需求不足,资本过剩,将导致经济衰退;若G> G w,由于总需求过高,投资过度,导致经济扩张。
从长期来看,若G w > G n,经济将出现萧条;若G w < G n,经济将出现繁荣。
三种增长率之间的背离,必然引起经济周期波动。
2. 知识经济向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哪些挑战?[答] 由罗默等人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强调其外部性,收益报酬递增,这就向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一系列挑战:(1) 资源有限是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有过增长极限论。
但能源从草木→煤炭→油气→原子能→生物能→太空能的进程表明,宇宙是无穷的,真理也是无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限的是人的知识,资源未必是稀缺的,随着知识的增加,经济将永恒增长,无限持续。
(2) 有如太空行走不同于地面行走一样,知识生产要素也不同于物质生产要素,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面非全非。
物质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费用主要是生产成本,而知识生产要素主要是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费用主要是开发成本,生产边际成本低,而且不变。
(3)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物质生产的基本规律,由此演绎出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一整套经济学理论体系。
但是,知识生产并不服从物质生产的这一规律,知识的收益是递增的,这使其供求曲线与物质产品相反,供给曲线具有负(或零)斜率,而需求曲线具有正斜率,供求均衡及其变动也迥然不同。
(4) 物质产品一般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可以通过市场以货币进行交易,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毕竟是少数。
但是,知识产品具有很高的外部性和共享性,又无法全部由政府提供,如何建立知识经济的市场体系?早在上世纪60代,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鲍尔丁就在《挑战》杂志上指出:“知识产业这个概念所具有的能量,足以将传统的经济学炸到九霄云外。
”这句话看似耸人听闻,却也不无道理。
我们应当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统一起来,重塑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在内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
3.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和经济波动?[答]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预测,采取预防措施,进行事先调控。
(1) 调节投资规模。
如果预计经济趋热,就可以采取紧缩政策,控制投资规模,缓解经济波动。
(2) 控制消费倾向。
消费是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预计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就可以采取扩张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刺激经济增长。
(3) 影响乘数和加速数。
一国的乘数和加速数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不能变动。
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使投资乘数变大,加速数变小,可以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两个参数缓解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通过调节投资规模实现三年“软着陆”,通过扩大内需减缓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迎来十几年“高增长,低通胀”新局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将逐步改变我国的乘数和加速数。
4. 西方学者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三类原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1)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在商品市场现有的价格水平上,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总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因素称为实际因素,诸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净出口水平的增加都会使得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水平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扩大。
在经济总供给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总供给水平之前,总需求的增加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会使产量增加并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但是,如果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2)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生产成本的提高一方面可体现在工资水平上升、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厂商为追逐垄断利润而限制产量,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工人如果要求提高实际工资,厂商能够雇佣的工人就会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价格水平上升。
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不同的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将降低经济的产出水平。
(3)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特定的经济体制、信息控制、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结构因素或这些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有所区别。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全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5.在西方,主要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答] (1) 用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即渐进主义的与激进主义的。
渐进主义政策是政府不断紧缩总需求,以较小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即“软着陆”。
这种策略并没有使经济水平偏离自然失业率水平太远。
激进主义政策是政府通过突然的、大规模的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即“硬着陆”。
激进主义政策造成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也快得多。
(2) 收入政策,它是政府从控制总供给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控制:一是工资与物价的控制。
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理论。
二是道德劝说。
这种方法试图劝说企业和工人不要涨价或涨工资。
政府编制了物价和工资的指导线,希望工人和企业能够遵守。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杠杆,产生一种比求助于人们道德诚实更强有力的力量。
这一杠杆就是,政府可以不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来威胁那些不听从劝告的企业。
最后是改变预期。
如果人们都相信政府所采取的消除通货膨胀的任何行动都是成功的,这种预期本身就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政府的政策能够成功,部分得益于人们相信它可以成功。
6. 简述经济增长的源泉。
[答] 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规模经济、科学技术(既包括工程技术,也包括管理技术)、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等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四、计算题1.已知资本—产出比v =4,国民收入为10万亿元,消费为7万亿元。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当年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答] 根据题意,国民收入为10万亿元,消费为7万亿元,则1073S =-=(万亿元)33010s %== 为使当年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有保证的增长率应为%.%v s G 57430===w 第二年国民收入为()1017510.75Y .%'=+=(万亿元)新增国民收入为10.75100.75Y '=-=Δ(万亿元)则当年投资为40.753I v Y '==⨯=Δ(万亿元)可见,当年的3万亿元储蓄正好在第二年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均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