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题型冲刺练 选择题 计算型
【步步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1 第1讲 区域定位型、程度型和等值线型选择题课件
题型二 程度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程度型选择题的备选选项有的部分符合,有的 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但这些备选选项的内容 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 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程度关系。题干中往往设置 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 要”“最重要”“最重大”等,其考查角度往往侧重于因果 关系,考查范围较多的是人文地理知识,只能用分析法、比 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综合考虑因果关系。
第 (2) 题 , 采 用 优 选 法 , 当 题 干 中 有 “ 最 ” “ 主 导 ” “ 主 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 舍。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对于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 良田。 第(3)题,采用比较法,成都——上海、兰州——北京,两段 距离均较远,因此民航客运有较大的优势。杭州——上海, 距离较近,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人们原来的选择方式影响不 大。武汉——广州相对距离较适中,同时高速铁路运营能力 远高于民航,对民航客运冲击较大。通过比较,找出最优答 案。
【典例赏析】
(2012·浙江文综,7、8)读我国某区 域示意图,回答(1)~(2)题。(1)成都 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 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 植被类型是 (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上页 下页 返回
【思路导引】 (1)影响高速铁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尤其是 地形 因素, 不仅影响铁路的造价,而且地形坡度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很 大影响。 (2)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 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对 耕地 的 占 用。
步步高 【word版】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自然地理 学案4(2)
知识专题练一、选择题据报道,2012年秋分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22日22时49分,秋分来临之早,为116年来之冠。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1~3题。
1.秋分时全球9月23日范围占全球比例约为() A.1/3 B.1/4 C.1/5 D.1/82.秋分这一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与兰州相比北京日出更早,日落更晚B.黄山山顶当地6时刚好可以观看日出景观C.南半球此日正值春分日D.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3.2012年秋分来临为116年来最早,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公历纪年历法规则有关B.黄赤交角变小C.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速度变快答案 1.D 2.D 3.A解析第1题,秋分时为北京时间9月22日22时49分,则东十二区的区时为23日2时49分,故全球处于23日的范围为0时~2时49分,约占3个时区,故接近于占全球的1/8。
第2题,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全球昼夜平分,兰州位于北京的西面,故日出时间应较晚,A错误;山顶日出较平地早,故B错误;全球的节气一致,而季节相反,C错误。
9月份地球公转正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故D项正确。
第3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以回归年为周期,而公历的历法以恒星年为周期,故出现在公历历法中春秋分日具有时间的变化,故选A项。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夏至(6月21日)C.春分(3月21日) D.冬至(12月22日)5.该日()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B.北京昼长夜短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D.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根据资料中上海今日和明日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计算今日昼长11小时48分;明日昼长11小时50分,故判断此时,上海市正逐渐接近昼夜等长,且昼长正逐渐变长,故判断接近于春分日。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日上海市出现昼短夜长,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昼长正逐渐变长,故判断太阳直射点正逐渐向北移。
2022步步高地理二轮专项复习:关注热点感悟高考
2022步步高地理二轮专项复习:关注热点感悟高考一、选择题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图中甲图为“东南亚河流分布图”,乙图为“该地区某地植被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甲乙1.由于湖泊的调剂作用,M河就显现河流流向定期变化的奇特现象。
当M河向东南流的时期一样显现在()A.全年B.1~6月C.5~10月D.11月~次年4月2.乙图景观显现在甲图的() A.A地B.B地C.C地D.D地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A.死海B.黑海C.波斯湾D.红海4.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气候干燥,沙漠广布5.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沿河、沿海的位置B.丰富的石油资源C.便利的管道运输D.活跃的宗教活动2011年1月30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郑重举行,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现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宽敞的大草原……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6~7题。
6.亚冬会举行期间() 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步变快B.阿斯塔纳的白昼逐步变短C.北极圈内极夜范畴逐步变大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步变大7.哈萨克斯坦() A.东南部山地降雪量大,要紧受太平洋阻碍B.自然带的南北差异,要紧受热量因素阻碍C.境内河流均为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D.地貌景观的形成要紧与风力作用有关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旧十分严肃。
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自2010年11月1日起,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
据此回答8~9题。
8.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要紧缘故是()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稳C.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淌9.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上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①B.②C.③D.④非洲国家利比亚2011年2月中旬开始显现动荡局势,中国政府从2月22日到3月5日,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步步高【word版】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第部分专题自然地理学案
学案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纲点击】 1.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典例1 (2013·广东文综)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 .0B.13C.12D.23答案 A解析 当北京时间为12月21日19:18时,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东十二区)为12月21日23:18,即还没有地方进入12月22日。
1. 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区分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如下图所示: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全国通用)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冲刺练选择题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题型5 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C.7月1日6:00 D. 8月1日16:002.此时(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C.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结合该时刻道路走向和树影关系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北,说明该季节昼长夜短,北京时间最可能是7月1日6:00。
第2题,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时在南半球是顺东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到达北半球是受季风影响也是顺风顺水。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答案 B解析由图分析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故可推测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应是古河道残遗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 D解析月牙泉四周是沙山和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其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故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013·上海地理)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5~7题。
5.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6.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7.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答案 5.C 6.B 7.D解析第5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步步高 【word版】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选修地理 学案20(2)
知识专题练1.(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使农业减产,并对农业基础设施产生破坏。
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
第(2)题,从灾害预警预报、管理与科技等方面防御冷冻灾害。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去看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一场大雨让武汉变成了一片汪洋。
左图为“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变化图”,右图为“城市发展漫画图”。
(1)依据材料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降雨强度大;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小。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修建蓄水池、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或加强监测及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
解析第(1)题,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降水强度大,另一方面由于河湖蓄洪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导致城市积水严重。
第(2)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采取措施。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步步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3 地理计算型、材料解析型和排序型
选择题型专练3.地理计算型、材料解析型和排序型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③两地的距离大约为 ( )。
A.320千米B.420千米C.520千米D.620千米2.当②地旗杆的影子达一天中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 )。
A.11:40 B.12:00C.12:20 D.13:00下图为某地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h的值是( )。
A.23°26′B.47°C.66°34′D.43°08′4.图中n与y的关系是 ( )。
A.y=13-n B.y=26-nC.y=36-n D.y=48-n读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50米B.199米C.278米D.400米6.图中①②两处温差可能是 ( )。
A.1 ℃B.2 ℃C.3 ℃D.4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的产销资料表。
假设该地区为同一城市郊区,可大规模种植花卉、蔬菜、水稻和甘蔗四种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本城市消费,且地价相同。
据此回答7~8题。
7.)。
A.花卉、蔬菜B.水稻、甘蔗C.花卉、水稻D.蔬菜、甘蔗8.从经济效益看,花卉最远可种植在距城市________处。
( )。
A.2.5千米B.3.5千米C.4.5千米D.5千米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白夜线是指白夜现象发生的最低纬度。
右图中弧线BAC为晨昏线。
当北半球发生白夜现象范围最大时,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时刻,下列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
A.在法国南部的海滩沐浴午后阳光B.在几内亚湾的游轮上欣赏落日余晖C.在西湖感受“二月春风似剪刀”D.在鄱阳湖观“落霞与孤鹜齐飞”10.图示时刻,下列有关图中各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时太阳位于A点正南方B.漠河还没开始出现白夜现象C.D点比漠河先迎接日出D.阿勒泰地区太阳高度角接近一天中最大值11.若黄赤交角变大到25°,白夜线将 ( )。
【步步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题型强化练六 成因分析型(含解析)新人教版
题型强化练六成因分析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前提下,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是正确回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
根据“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界线,回答1~2题。
1.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中纬西风的影响迅速减弱B.植被的覆盖率迅速下降C.暖流的影响迅速减弱D.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2.丙处水稻种植界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肥沃的黑土B.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C.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D.气候湿润,水源丰富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使海洋的年温差小于陆地。
甲、乙位于美洲大陆的西北部科迪勒拉山系附近,下垫面差异大,年温差变化较大。
第2题,丙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年温差较大,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温度较高、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
下图示意某地区沙暴日数。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4.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及分布分析,四地沙暴日数分别是甲为10~20天,乙为20~30天,丙为10~20天,丁为10天以下。
(全国通用)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冲刺练选择题统计表格判读型
题型6 统计表格判读型(2013·上海地理)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
1.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2.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反而增强。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2题,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13·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3~4题。
3. 1985(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答案 C解析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不断增加。
4.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答案 D解析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
【步步高】201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1 第3讲 地理计算型、材料解析型和排序型选择题课件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选择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 搞清楚要排列的是什么地理事物或现象,再结合经纬度、 海陆位置和国家、省区、铁路、河流等相对位置推理他们 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进行排 序。在几个选项中,一般只要确定两到三个事物或现象的 顺序就能得到正确选项,所以在排序时,应该首先把自己 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内容进行排序,然后逐项进行排 除,这样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其次是要结合设问再读材料。这样可以使我们再一次阅读 材料时方向更具体,目的更明确,分析更有针对性。在阅 读材料过程中,注意筛选有用的信息,去除干扰信息和无 用信息,要特别注意材料当中的“题眼”,即关键的字、 词、数据等,这是做题的关键环节,此外,还应该注意材 料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 内容,这样,才不会在做题时感觉模棱两可。对这类题主 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典例赏析】 (2011·课标全国文综,6~8)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
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
【解题技巧】 该类试题主要是估算,因为高考中淡化复杂 计算,所以无论是时间计算还是距离计算,精确计算会浪 费时间,必要时可以使用估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如区时与地方时,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日 出、日落时刻计算,比例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 平等,在平时要注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注重规律和原理 的应用,以记忆促进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4 计算型读“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 m2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 A.100株B.1 000株C.3 500株D.9 600株2.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根据比例尺结合图示中海拔100米以上丘陵区域范围估算其面积约为900 m2,据此判断大约需要的杨梅苗数量。
第2题,A段村道附近多碑刻和古寺,为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村道比较弯曲。
3.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A.23°N B.63°NC.43.5°N D.27°N答案 B解析由曲线图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7°,即可知c=23.5°,求得a=3.5°。
由a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63°N。
(2013·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完成4~5题。
4.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D 5.C解析第4题,考查人口容量的计算。
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 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5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部分经纬线图”,30°N纬线与120°E经线相交于①地,①、②、③、④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①与②、②与③之间纬度差均为15°,N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与④地相距大约2万千米B.②地比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③地与④地相比白昼时间较短D.④地日落时①地正值日出时刻7.关于图中各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附近在外力作用下喀斯特地貌广布B.②附近自然植被是以温带草原带为主C.③附近冬末春初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D.④附近气候特点呈明显的旱雨两季答案 6.B7.C解析第6题,A选项中两地的距离是处于对应经线上,应先向正北走,再正南走,沿经线走120度,距离为13 320千米;B选项中②和③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之北,②永远比③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选项白昼时间长短随季节不同;D选项两地不在赤道上,也不一定在晨昏线上,所以不一定是日出和日落的关系。
第7题,A选项喀斯特地区不是在杭州附近;B选项此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选项③位于勒拿河,由南向北流,有结冰期,则有凌汛条件;D选项④地不是热带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读“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完成8~9题。
8.若此刻丙地是17: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B.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C.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答案 B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为北半球,从乙地飞往甲地的最短路径偏向北极点,即先向西北再向西南;乙地经度为东经25度,时间为17:30,甲地经度为西经25度,飞机从乙地起飞时,甲地时间为14:10,再加上路上时间3小时30 分钟,所以到达甲地时,时间为17:40。
9.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B.黄河正处于主汛期C.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D.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答案 D解析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季节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黄河主汛期还未到;亚洲为低压。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
读后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乙、丙、丁、甲D.甲、丙、丁、乙答案 D解析甲地昼长为12小时,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极地地区,丙地昼长为13小时,位于南半球且纬度较低,丁地昼长为10小时,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丙地高。
11.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当日18时B.次日18时C.昨日18时D.当日6时答案 C解析丙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2时,所以世界标准时为昨日18时。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6级地震。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岛两端长度约为() A.2 200千米B.1 800千米C.1 400千米D.1 000千米13.地震发生时,纽约(74°W)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日出东方B.正午烈日C.红日西沉D.繁星闪烁答案12.B13.D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约等于(111千米×cosψ)(ψ为所求地的纬度),再结合勾股定理计算可得,故选B。
第13题,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此时纽约(西五区)为11日3时38分,应该是繁星闪烁。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 000元和1 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和600元。
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面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4~16题。
14.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5.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C.E、H D.F、H16.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答案14.D15.C16.A解析第14题,由本题提供的材料可知当运费为0时,丙收益最高,乙次之,甲最低。
因此丙可付地租能力最高,因此距城镇应最近,其次是乙,最远是甲。
故选D项。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农作物收益与城市距离不断变化,在不同距离范围内有最大收益的农作物,因此在某范围内就应种植收益最高的农作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E 范围内,种植丙类农作物收益最高;在EH范围内,种植乙类农作物收益最高;在HJ 范围内,种植甲类农作物收益最高,故选C项。
第16题,当运距为0时,收益甲:600-200=400元,收益乙:1 000-400=600元,收益丙:1 400-600-800元。
当收益为0时,运距甲为OJ,乙为OI,丙为OG,单位距离运费甲=400/OJ,乙=600/OI,丙=800/OG,运费甲分子最小,分母最大,单位距离运费最低,故甲(z)最低。
故选A项。
读“我国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17~18题。
A.4.79% B.0.479%C.7‰D.7%18.下列关于表中数值反映的我国人口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②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上升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④人口总数在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7.B18.C解析第17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计算可知我国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479%。
第18题,由表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并不是一直在下降的;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为正值,故总人口一直在增加。
读“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世界50亿人口日出现在20世纪的()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20.从1950年至2000年,世界乡村人口约增长了()[来源:Z|xx|]A.10.32亿B.14.7亿C.16.5亿D.23.6亿答案19.C20.B[来源:学.科.网]解析第19题,1980年的世界总人口=17.64÷39.6%≈44.5(亿),1990年的世界总人口=22.34÷42.6%≈52.4(亿),故世界50亿人口日出现在1980年至1990年之间,即20世纪的80年代。
第20题,1950年的世界乡村人口=(7.43÷29.2%)-7.43≈18.02(亿),2000年的世界乡村人口=(28.54÷46.6%)-28.54≈32.70(亿),32.70-18.02=14.68(亿),故选B项。
解题技巧因为在地理高考中淡化复杂计算,所以在高考中一般不会要求精确的计算,因此遇到计算型选择题往往可以使用估算,这样会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区时与地方时,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比例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等,在平时要注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注重规律和原理的应用,以记忆促进理解。
另一类地理计算型题目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材料和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种题型因为有很强的创新性,又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在考题中出现较多。
比如日照间距,人口生理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口迁移率,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等新概念,必须在仔细分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应用。
该类题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计算。
(1)“提取信息”:认真审题,提取试题中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能力。
(2)“分析信息”:对提取的信息加以分析整合,掌握信息间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