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通信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摘要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

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

关键字数据通信网络应用前景数据通信网络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链路所构成的网络,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数据通信网的硬件构成包括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及传输链路。

一、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通常数据通信技术包含有三种交换方式:(一)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该电路。

(二)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于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_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

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

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三)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

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二、数据通信的构建(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

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用。
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 息资源的共 享。 1数据 通信 的构成 原 理 、 换方 式 及适 用 范 交 围 1 . 1数据 通 信的构 成原 理 数 据终 端∞ I 分组 型 终 端 (T 和 非分 组 目有 P) 型终端( e ) N 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 数字 传 真机 、 能用户 电 报终端 (eee )用户 分组 装 智 T L tx、 拆设备 (A )用户分组交换机、 P D、 专用电话交换机 (A X)可视 图文接 入设 备 ( A )局 域 网( A ) PB 、 V P、 L N 等各 种 专用 终端 设备 ;非 分组 型终 端有 个人 计算 机 终端 、 视图 文终 端 、 电 报终 端等 各种 专用 可 用户 终 端 。数据 电路 由传 输信 道 和数据 电路 终 端设备 (C ) 成 。 传输 信 道 为模拟 信道 ,C D E组 如果 D E通常 就是 调制 解调 器 ( D M)它 的作 用是 进行 模拟 MO E , 信 号和数 字信 号 的转 换 ;如果传 输 信道 为数 字信 道,C D 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 以 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 区分 外 , 有线 信道 与无 线 信道 、 用线 路 与交 还有 专 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 连 接 , 信 结束后 再拆 除 ; 连接 由于是 固定连 通 专线 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
数据 通信 与无 线 数据 通信 之分 。 但它们 都 是通 过 21有 线数 据通 信 :. 字数 据 网( N ;分 提供 帧中 继业 务 。3 . 在 分 组交 换 机上 安装 帧 1 数 DD )2 .3 12 传输 信道 将 数据 终端 与计 算机 联结 起来 ,而使不 组 交 换网 ; 中继 网 帧 中继接 口, 供业 务 。 .3 为用户 提供 低成本 的 提 31 3 . 虚拟宽带业务。31A 在专用网中, .3 . 采用复用的物 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 由器 和控制 器所 需 的端 口数量 ,并 减少 互连 设备 所 需 通信设施的数量。帧 中继的数字链路连接鉴别 (L I寻址功 能可 允许单 个 中继接 入设 备与 上千 D C) 个接 入设备 通信 。 本地 管理接 口(MI可大 大简 其 L ) 化帧中继网的配置和管理。.3 3 .5局域网(AN 与 1. L ) 广域 网 ( WAN) 速连 接 。.3 A 的高 3 .6L N与 L N 的 1. A 互联。313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3 . 制造文件的传 送、 图像查 询 以及图像 监视 、 议 电视等 。 会 3 . 线数据 通信 的应用 2无 无 线数据 通信 也称 为移 动数据通 信 。它 的业 务范 围很广 , 广 泛的应 用前 景。 也有 3 21移 动数据通 信在 业务 上的应 用 。 移 动数据 通信 的业务 , 常 分 为基 本数 据业 通 务 和专用 数 据业 务 两种 :基 本数 据 业务 的应 用有 电子信箱、 传真、 信息广播、 局域网(A 接入等。 L N) 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 、计算机辅 助 调度 、 、 、 队管 理 、P 车 船 舰 G S汽车 卫 星定 位 、 远 程数据接入等。 3 . 动 数 据通 信 在工 业 及 其它 领 域 的应 .2移 2

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教程

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教程

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教程远程诊断是指通过网络传输医学数据,远程获取患者信息,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距离诊断和治疗。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5G通信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远程诊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

首先,5G通信技术的快速速度和低延迟为远程诊断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相比于传统的4G技术,5G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这意味着医生可以实时传输高清的影像和大量的医学数据,而不会受到网络拥堵和传输延迟的影响。

医生可以远程查看患者的影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进行诊断。

其次,5G通信技术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远程诊断的重要保障。

5G网络在信号覆盖、抗干扰和容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意味着医生和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远程诊断,不会受到网络信号不稳定或中断的困扰。

这种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点使得远程诊断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测,另一类是远程手术辅助。

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测是最常见的应用。

通过5G网络,医生可以远程查看患者的医学影像,包括CT、MRI等,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电图、血压、体温等。

医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与患者进行实时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进行诊断。

这种方式节省了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医院的负担,同时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远程手术辅助是5G在远程诊断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5G技术,医生可以远程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而不必亲自到场。

医生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控手术场景,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精细操作。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医生克服地理距离和时间限制,为远离医疗资源的地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然而,5G通信技术在远程诊断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摘要]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两地间传输信息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本文介绍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据通信、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n9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136-01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

数据是指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数据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在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二进制数字编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数据按一定规则、形式组织起来时,就可以传达某种意义,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数据集合就是信息。

数据通信就是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

1.数据通信的分类1.1 有线数据通信(1)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崐其网络组成。

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崐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

也可以说ddn 是把数据通信技术、崐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

崐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崐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崐又称为x.25网。

它是采用存储_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崐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崐体,在网上传输。

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崐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崐但网络性能较差。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通信方式是通过有线电报进行传递信息,然后发展到使用电话线进行语音通话。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输。

1980年代,因特网的诞生标志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如无线局域网(WLAN)、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和光纤通信等。

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1. 互联网通信当谈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互联网通信。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即时交流。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快速、方便、低成本的通信方式。

2. 远程办公和教育网络通信技术还推动了远程办公和教育的发展。

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和远程办公工具,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实时协作,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

同时,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3. 无人驾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无人驾驶技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车辆与网络的连接,车辆可以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况,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而且,车辆之间的通信也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4. 智能家居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也逐渐在智能家居中得到应用。

通过连接各种智能设备,人们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例如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灯光、温度和安防系统等。

5. 医疗保健网络通信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远程医疗技术使医生能够远程诊断和治疗患者,尤其对于遥远地区的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改变。

此外,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应用也提高了医疗保健的精确度和效率。

6. 购物和金融网络通信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平台方便地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背景分析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背景分析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背景分析作者:李丽萍来源:《硅谷》2013年第24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

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技术在商业和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将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向了顶端。

新时期的历史生产管理形式已经逐渐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就数据通信技术的内容和应用背景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为数据通信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数据通信;应用背景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03-021 数据通信的概念和构成原理1.1 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实际上是通信技术同机技术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要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传输必须设置传输通道,根据数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有限数据通信方式和无线数据通信方式两种。

但是,两种数据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要采用数据通道将数据信息终端同计算机相连接,最终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数据终端实现数据信息的软件和硬件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1.2 数据通信的应用原理数据通信在数据终端的类型方面可以分为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两大类型。

分组型的数据终端通常包含计算机、数字传真机、用户智能电报终端和交换机以及图文接入设备等。

而非分组终端包含的设备相对较少,只有部分的计算机终端和图文终端和用户电报终端等专用终端类配置。

数据信道和数据终端设备组成数据电路,传输通道通常为模拟信道,利用调制解调器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如果收到的是数字信号则可以直接对线路进行控制管理。

数据传输形式方面既包括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之外,还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以及专用型线路和交换网络型线路。

专业型线路在建立连接后不需要经过交换网络型线路的拆线过程,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信息控制器控制和管理数据终端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而重要处理器则是数据信息处理的核心场所。

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

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

指野外勘 探、 施工 、 设计 部门及交通运输部 门的运输 车、 队和快递 船 近 几 年 来 , 国 通 信 行 业 加 快 了 数 据 网 络 的 建 设 步 伐 , 中 X 我 其 . 公司 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 , 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 2 5网络 、 DN已覆盖 全国 9 %以上的县 , T 网络基本 覆盖全 国 D 5 A M 远程数据访 问、 告输入 、 知联络 、 据 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 报 通 数 大多数地《 , 市)移动数据 网络 也投入 了商用 , 数据 通信业务保持 高速 据终端 。 移动 数据 终 端 在 公 安 部 门的 刑 警 、 警 、 警 也开 始应 用 。 巡 交 ③ 发展势头。 个 人 应 用 是 指 专 业 性 很 强 的业 务技 术 人 员 、 公安 外 线 侦 察 破 案 人 员 对 于 数据 通 信 市 场 来讲 , 争 将 会 更 加激 烈 。 但 原 有 的传 统 运 竞 不 等 需要 在 外 办 公 时 , 过 无 线 数 据 终 端 进 行 远 程 打 印 、 真 、 问主 通 传 访 营商 会 进 ~步 加大 数 据 通 信 业 务 的投 入 ,而 且 外 资 也 以 各 种 形 式参 机、 数据库查询 、 查证 。股 票交易商也 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终端随时随 与进来。 内其他 行业 , 国 包括 广电、 电力等 , 也都会适时地在数据 通信 即使度假 也可以从远 程参 加股 票交易。 无线接 市 场 引起 ~些 波 动 。 因 此 , 数 据 通 信 市 场 中 会 出现 传 统 运 营 商 、 在 外 地跟踪查询股票信息 , 入 Itre 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无线数据通信 也得 到广 nen t 资形 式 的 运 营商 以及 国 内 已有 或将 有 的新 兴 运 营 商 之 间 的 复 杂 竞争 泛 的应 用 。 作 为 有 线 数据 网 的补 充 和 延 伸 , 公 安 系统 , 动 数 据 通 在 移 格局。 信 将 具 有 更 广 泛 的应 用。 1 数 据通 信 应 用 主 要 分 为 两 种 2 当前 数 据 通 信 系 统 的发 展 11 有 线 数 据 通信 的应 用 . 随着现代社 会信 息化 的建设与发展 ,数据通信在其带领 下也将 111 数字数据 电路 ( DN) .. D 的应用 ①组 建公用数 字数据通信 更 快 更 好 的 发 展 , 发 展 前 景 主 要 包括 几个 方 面 : 其 网 ; 可 为 公 用 数据 交换 网 、 ② 各种 专 用 网 、 无线 寻 呼 系统 、 视 图 文 系 可 21 关于 下 一 代 互 联 网的 研 究 ,包 括 路 由协 议 、编 址 、演 进 和 . 统 、 速 数 据传 输 、 议 电 视 、S 高 会 IDN( B+D信 道 或 3 B+D 信 道 ) 2 0 、 P 6业务 应用 , 如大规模点到点 的多媒体通信 、 例 无线 / 移动 应用、 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等提供 中继 或数据信道 ; 为帧 中继、 ⑧ 虚拟专用 Iv 计 视 高清 晰度 电视 、 基于 组 播 网、 A 以及 不同类型 的网络提供 网间连接 ; 利用 D L N, ④ DN实现大 定 位 应 用 、 算 网 格 和 数 据 网 格 、 频 会 议 、 支 基 用 户 局 域 网联 网 ; 我 区 各 专 业 银 行 、 育 、 研 以及 自治 区 公 安 厅 的 多 点 多 路 视频 会议 、 持 远 程 教 育和 远程 医疗 等综 合 应 用 、 于 组 如 教 科 流媒体业务与应用等研 究。 与城 市公安局 的局域网互联等 ; 提供租 用线 , 大用户 自己组建专 播的高清晰度电视 、 ⑤ 让 22 现 在 我 们 已经 进 入 了 3 时 代 ,在 不 断 的调 整 、 完 善 的同 。 G 用数字数据传输 网 ; 使用 DD ⑥ N作为集中操作维护的传输手段 : 或 也 主 把全 区城镇 1 0报警服务 台互联 , 1 实现全 区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 。 时 , 要 进 行 下 一 代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的 研 究 , 要 包括 几 项 关 键 技 术 , OF M 多输入多输 出( MO 技 术、 Ml ) 切换技术、P 6协议技 Iv 11 分 组 交 换 网 的 应 用 分 组 交 换 网 能 提 供 永 久 虚 电 路 如 : D 技术、 .. 2 软 ( V 及交换虚 电路( V 等多种 业务。利 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 术 、 件 无 线 电技 术 。 P C) S C) 23 J . P相关技术的研究 , 包括 IQo P S的模型结构、 信令机 制、 服 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 电子信箱业务② 电子数 ① 务 协 议 、 测 手 段 、 费 和 互 通 等 , 进 行 相 应 的 试 验 , 有 基 于 I 监 计 并 还 P 据交换业务③传真存储转发业务④ 可视 图文业务 L 以太 网 性 能 等 方 面 的研 究 。 113帧中继技术 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 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 网络 和 M P S网 络 的 性 能 、 .. 24 关 于 互 动 多媒 体 网 络 与业 务 、 媒 体 网 络 与业 务 的研 究 。 . 流 访 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 ID S N承载业务 , 主要用于局 25 关 于 虚 拟 专 用 网技 术和 应 用 的研 究 , 括 L V N 网 络 和 业 . 包 1P 域 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 口,是向未来宽带 LV N P MP S P A M 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 T ①组建帧中继 公用网 , 提供帧中 务 框 架 、 2 P 网 络 和 业 务 框 架 、 通 用 V N 功 能 要 求 、 L V N S技 术 、 P S P 的 网 络 管理 技术 等 。 M LV N 继业务。 ②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 中继接 口, 提供业务。 为用户提供 的 Qo ③ 26 关 于 I 讯 通 信 技 术 的研 究 ,包 括 视 讯 系 统 的技 术 要 求 、 . P视 低成 本的虚拟宽带业务。④在专用网中, 采用复用的物理接 口可以减 少 局 域 网互 联 时 的桥 接 器 、 由器 和 控 制器 所 需 的端 口数 量 , 减 少 框架 结构 、 路 并 认证 、 权和 计费 、 授 编号 与编址 、 MC设备技 术要求 以及 互连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帧 中继的数字链 路连接鉴别( L 1 M P设 备 技 术 要 求 等 。 D C) 寻址 功 能可 允许 单个 中继 接 入 设 备与 上 千个 接 入 设备 通信 。 本地 管 其 27 关于 MP S传送话音 ( o L 技术 的研究。 . L V MP S) 理接 口( MI L ) 可大大简化帧中继 网的配置和管理。⑤局域网(AN) L 与 28 关于 电子政府、 . 企业 的信息化和 运营发展模 式的网络化、 网 广域 网( N) WA 的高速连 接iAN与 L _ I AN的互联 :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 格技术 的大量应用 、集 中计算以及企业的协同工作对数据网络 的影 计/ 制造文件的传送、 图像查询以及 图像监视、 会议 电视等。 响 的研 究等 等 。 1 无 线数 据 通 信 的 应 用 无 线 数 据 通 信 也 称 为移 动 数 据 通 信 。 . 2 数 据 通 信 现 已成 为 当代 通 信 发 展 的 主 导 力 量 之 一 , 望 未来 , 展 数 它 的业 务 范 围 很 广 , 有着 广泛 的应 用 。 也 据 将 以更 高 的速 率 、 更广 的覆 盖 范 围 向前 发 展 , 以达 到 更 大范 围的 数 12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移动 数据通信 的业务 , .. 通 据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领域中的各项技术 , 如无线数据通信业务、 卫 常分为基本数据 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 :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 星数据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业务等也将不断的完善 ,应用 日渐广 电子 信 箱 、 真 、 息 广 播 、 域 网( AN) 入 等 。 用 业 务 的 应 用 有 泛 。 此 外 , 据 通 信 与 图 像 通 信 、 音 通 信 的 结 合 ( 媒 体 化 ) 使 数 传 信 局 L 接 专 数 话 多 将 个人移动数据通信 、 算机 辅助调度 、 、 舰 队管理 、 P 计 车 船、 G S汽 车卫 据 通 信 的发 展 迈 上 一 个 新 的 台 阶 。

数据通信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数据通信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数据通信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1.数据收集与传输。

通信原理提供了各种传输媒介和技术,可以将
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传输。

通过通信原理,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接收来自各个传感器、设备等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2.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

通信原理提供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技
术支持。

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将庞大的计算任务分布到多台服务器上进行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同时,通信原理也能保障数据在云计算过程中的传输安全和稳定性。

3.远程控制与监测。

通信原理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还可以支
持远程控制和监测。

在人工智能应用中,远程控制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4.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是对各种各样的数据资
料进行分析处理以及运用的技术。

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收集与处理数据,在大量的数据资源中找寻具有价值的数据,并且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行业发展,对推动行业进步有很大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AI算法能够实现自主计算检索和推理,而且能够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

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对信息关键词进行快速的检索,然后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筛选,通过模拟人进行判断作出反应。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摘要】数据通信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从数据通信的定义与发展、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各行业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数据通信的重要性在于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高效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在各行业中,数据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如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会对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深入理解数据通信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将有助于把握时代脉搏,促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数据通信、应用前景、发展趋势、技术特点、各行业应用、重要性、社会影响1. 引言1.1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据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进步。

从最初的有线电话到现在的移动网络,数据通信的形式和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多样。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在医疗领域,数据通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加快病人治疗的速度;在教育领域,数据通信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在线学习;在金融领域,数据通信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通信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未来,我们将看到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数据通信的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对数据通信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这个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数据通信的定义与发展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通常通过网络或通信设备进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通信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者。
▲个人 应用 是指使用 人需要 在外 办公 时,通过 无线数 据终端 进行 的远 程 打 印、传真 、访 问主机 、数据 查询 等一 系列功 能,如 现在很 流行 的 3 无线 网 G 络 , 使用人 在 户外 通 过 3 G无 线 网络 访 问 国际 互联 网等 。
结 语 展望 未 来 ,通 信 网络 将 向着 综 合 业 务 数 字 网发 展 ,数 据 、语 音 、 图 像等 各种数 据通 信在各 个层 次、各个 领域得 到综 合利用 。数据通信 在军 队系 统 也有广泛 的应 用前景 ,数字 数据 网 ( D )开始在 军队专用 信息 网中应用 , DN 促进 了军 队专用 信息通 信 网的快速 发展 ,并逐步 向数字 化 、综 合化 、宽带化 方 向发展 。信息 高速公 路将通 过数 字体系 (D )等大量光 纤 、多媒 体技术 , SH 把 电话 、传 真 、数据 、动 态 图像 等各 种通信 业务 综合在 一起 ,采用 计算机 综 合处 理 ,应 用 A M 术 ,以交互方 式快 速传递 ,把全 国各地 网络 时 延 小 的数 据 通 信 。 ( )分组 交换 是在 存储 一转 发方 式基 础上 发展 起 来的 ,但它 兼有 电路 3 交换及 报文 交换 的优 点 。它 适用 于对话 式的计 算机通 信 ,如 数据库 检索 、电 子 邮件 传递 和计算机 间通信 等各 方面 ,传输质量 高 、成本较 低 ,并可 在不 同 速 率终端 问通信 。其缺 点是不 适宜 实时性 要求 高、信 息量很 大 的业 务 使用 。 2数据 通信 2 1有 线数据 通信 . ( 1)数字 数 据 网 ( ) D DN 数 字数 据 网 由用 户环 路 、D N节 点 、数字 信道 和 网络控 制 管理 中心 组 D 成 。D N是利 用光纤 或数 字微波 、卫星 等数字 信道和 数字交 叉 复用设备 组成 D 的数字数据 传输 网。数字信 道应 包括用 户到 网络的连 接线路 ,即用户 环路 的 传输 也应该 是数字 的,但实 际上 也有普通 电缆和 双绞线 ,但传 输质量 不如 前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据通信也越来越重要。

数据通信是指经过一定网络传输介质或通信链路传输数字或模拟信号的过程,涵盖了各种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技术,以及数据传输协议和网络管理等方面。

在今天的世界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之一。

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

包括互联网、物联网、5G通信等数据通信技术,支持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数据通信就成为了这些设备之间传输信息的基础。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需要通过数据通信技术进行联网和信息传输,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家里的灯光、家电等设备的开关。

在智能交通方面,无人驾驶的出现也离不开数据通信技术的支持,交通流量识别、车辆位置跟踪等都离不开数据通信技术。

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据通信技术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智慧化的城市系统,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改善居民生活。

除此之外,数据通信技术还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中。

通过数据通信,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进行跨境交易、在线支付、远程医疗等活动,使这些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领域能够更为高效和智能化。

总之,数据通信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5G通信技术的推进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将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数据通信技术将变得更为智能,能够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远程数据通讯网的实际应用研究

远程数据通讯网的实际应用研究
5 J A1 0 0 0约 2 O元 。
1 . 2 电 力 线 载 波 通信
P L C是以电力网为通信信道 , 实现数据传递和信 息交换。与其他通 信方式相 比, 可大大节省通信 网建设费用 。扩频通信 是信息时代三大高 技术通信手段之一, 具 有 窄 带 通 信 所 不 具 备 的优 良性 能 , 如抗干扰性强 ,
1 . 1 电话 专 线
采用 电话线拨号 , 在 附近没有 电话 交接箱的地方 , 需架设通信专缆 , 工程造价较高, 另外通信运行 费用 也较 高。数据传送速率 : 几百 b i t 到几 十k b i t , 通信距受 电信局限制 。
离4 0 m ) , 最远传输距离可达 l O k m( 速率 5 k b p s ) 。C A N节 点最多可达 1 1 0 个, 分成不同的优先级 , 可满足不 同实时要 求, 优先级最高的数据最 多可 在 1 3 4 L L s内得 到传输 。C A N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 。当多个节点向总 线 发送信息 出现冲 突时 , 优先 级低的节 点主动退 出, 而最高优 先级 的节 点不受影响, 继续传输数据 。C A N上节点在错误严重情况 下具有 自动关 闭输出功能, 以使 总线上其他节 点操作不受影响 。C A N通信 介质可为双 绞线、同轴 电缆或光纤 。C A N缺 点是成本较高 ,一 片 C A N控制芯片如
要 控 制 好 降 阻剂 的使 用 量 , 保 证 施 工 的经 济 性 。
2 . 3 构 建水 下接 地 网
2 . 4 将接 地 网的 面 积 进 行 扩 大
大 。在 某 些 偏 远 地 区 , 变 电站 周 围 的环 境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 土 壤 具 有 根据电阻公式 R = p L / S可知 ,增大接地 网的面积能够有效地 降低 电 很 高的 电阻率 , 这就从一定程度 上制约 了变 电站的泄流 能力 , 如 果遇到 阻。在增加接地网面积的过程 中, 电流 的分布均匀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 雷 雨高发季 节势必会影 响变 电站的正常工 作同时也带来 了较大 的安全 的影响 , 这时候降阻效果将会变得 不明显。在某些地区 由于土壤 的电阻 隐患。通过 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变 电站接地 网的泄流 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 率过高 , 即便是将接地 网的面积 进行 扩大也不能达到散流要求 。这 时候 进行防雷 设计与施工 , 让 变 电站能够保 持稳定 的工作 状态 , 让供 电系 统 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来对接地 网进 行改造, 以此来保证变 电站 的防雷效 能 够 正 常 运 作 。 果。通过对变 电站 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 , 找到土壤较少 或者没有 土壤的 低 电阻率 区域 , 将接地 网向此 处进 行延伸 , 与此同时加大 变电站 的接地 参考文献 尺寸, 另外可以接设长接地极或者在接地 网附近打 入长接地极都能够让 『 1 1 孙 雷, 王智 超. 变 电站接 地 网的 降 阻措施 f J 1 _ 黑龙 江科 技 信息 , 2 0 1 2 ( 3 5 ): 1 2 3 பைடு நூலகம்1 2 4. 变电站的降阻功效得 到进一步 的强化 。 【 2 ] 周 勇. 浅谈变 电站接地 网电阻偏高的原因及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J 】 . 广 2 . 5 采 用成 套 接 地 模 块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通信: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通信,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等各种应用程序进行沟通和
信息交流。

2. 数据传输: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文件共享、远程访问和真实时间数据传
输等功能。

例如,通过云存储技术,可以将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随时随地进行
访问和共享。

3. 语音和视频通信: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用于语音和视频通信,例如网络电话、视频会
议和实时音视频传输。

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人们可以远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
协作。

4. 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移动电话、智能
手机和移动应用程序,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语音通话、短信、移动互联网和应用程
序的功能。

5. 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无线设备的互联和信息传输。

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运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改变了人
们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方式。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和隐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

数据通信技术详解

数据通信技术详解

数据通信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手机上的短信到互联网的普及,数据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输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传输媒介将这些信号传输到目的地,然后再将信号转换回信息。

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编码、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

在数据通信中,信号的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和多进制编码。

二进制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电信号,而多进制编码则将信息转换为由多个不同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编码的目的是为了在传输过程中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调制是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表示信息,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表示信息,相位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表示信息。

调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传输媒介和传输距离。

传输是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媒介传输到目的地的过程。

常见的传输媒介包括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等。

不同的传输媒介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带宽、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传输的目的是为了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解调是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的过程。

解调的过程与调制的过程相反,通过对信号的幅度、频率或者相位进行解调,将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解调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噪声和失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数据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互联网通信互联网通信是数据通信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远程通信。

四种远程通讯方式

四种远程通讯方式

以太网通讯方式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 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 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 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 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 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 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 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mcgs组态实现方法:
GPRS通讯方式
GPRS 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GSM 系 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目的是为 GSM 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 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 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GPRS 理论带宽可达171.2Kb/s,实际应用 带宽大约在40~100Kb/s,在此信道上提供 TCP/IP 连接,可以用于INTERNET 连接、数据 传输等应用。
网络数据库同步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通讯和组态12电台的工程应用13modem通讯方式现行通讯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modem进行数据传输在mcgs设备构件中我们特意为用户编写了通用的modem驱动用户可以使用我们的通用modem驱动为mcgs扩展modem
四种远程通讯模式介绍
四种远程通讯方式
1 2 3 4 以太网通讯方式 无线电台方式 GPRS通讯方式 GPRS通讯方式 Modem拨号 Modem拨号
Modem通讯的实现方法


谢谢大家 !
电台通讯方式在mcgs中的实现方法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讯
连接方式:串口连接 实现功能: 1. 网络数据同步 2. 网络数据库同步
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通讯和组态
电台的工程应用
Modem通讯方式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I G I T C W技术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116DIGITCW2024.04无线数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最初的无线电波到现代的高频宽带网络,这一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远距离数据通信方面,无线数传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多样的应用场景。

由于其灵活性和覆盖范围,这种技术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多种远距离数据传输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依次阐述无线数传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在远距离通信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1 无线数传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数传技术从早期的无线电波传播到现代的高速数据通信,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里程碑。

在20世纪初,无线电波主要用于语音和电码通信,其基础技术主要包括振荡器和调谐电路。

进入1990年代后,无线通信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

第一代(1G )主要用于模拟语音通信,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起始;第二代(2G )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标志着无线数传技术进入数字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等标准开始广泛应用。

第三代(3G )和第四代(4G )网络则重点在于提供高速的数据服务。

例如,4G Long-Term Evolution 能提供高达100 Mbps 的下载速率,其频谱效率甚至可以达到5 bps/Hz 。

第五代(5G )网络通过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减少延迟,使实时数据流和物联网应用成为可能。

除了地面网络外,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道卫星网络如Starlink ,也开始能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数据服务。

整体而言,无线数传技术已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到支持各种高速数据应用,且覆盖范围从地面到太空大大拓展。

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高频率和大数据量传输的能力。

通常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使用高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如微波频段和毫米波频段,这有助于实现大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例如,按照Shannon 公式,信道容量C 与带宽B 和信噪比S /N 成正比,即:(1)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魏启明(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微波传输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文章研究了无线数传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孙博(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陕西西安710032)应用科技(摘要】随着局域网服务区域的扩大,对远程教据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种关键技术在远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基于移动公网的远程数据通信技术、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利用T C P/I P协议进行通信的优势。

(舅;镩阙]G pR s;cD M A;TcP/I P1基于移动公网的远程数据通信移动公网的覆盖范围愈来愈大,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愈来愈多,例如基本的数传(dat a)、短信(s m s),还有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的G SM—G PR S、C D M A lⅪ利用电信部门现有的稳定的可靠的网络,实现用户信息的广泛覆盖、轻松传输,具有无建网成本、功耗低、价格低等优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明智选择。

1.1G P R_SG P R 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 e ner a IP a c ket Radi oS e rvi c 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

G PR S与现有的G S 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 S 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 P R S是~种分组交换系统。

因此,G 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这—特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公司(C M C C)建成的G PR S网络,在采用编码方式为CS一4、且无线环境良好,信道充足的情况下,支持的理论最高速率为1712kb ps。

G PR S在达到理论最高值1712kbps时,己经完全可以支持~些多媒体图像传输业务等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应用业务,但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受网络编码方式和终端支持的因素影响。

现在用户的接^速度大概在30kbps一40kbps,在使用数据加速系统后,速率体现大概在60kbps~80kbps左右。

G PR 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一定的传输介质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来,数据通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数据通信在互联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比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社交媒体等。

数据通信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各种信息能够快速传输和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数据通信将在互联网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次,数据通信在智能交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交通事故频发。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车联网等。

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此外,数据通信在医疗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电子病历、智能医疗设备等越来越普及。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使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远程会诊,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同时,数据通信还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最后,数据通信在工业生产领域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4.0的兴起,工厂开始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在各个环节中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和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数据通信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互联网、智能交通、医疗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加便利、高效和智能化的服务和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 (3)1.1 数据通信概念 (3)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1.3 数据通信协议与标准 (4)第2章传输介质与物理层技术 (4)2.1 传输介质概述 (4)2.2 有线传输介质 (4)2.2.1 双绞线 (4)2.2.2 同轴电缆 (5)2.2.3 光纤 (5)2.3 无线传输介质 (5)2.3.1 无线局域网 (5)2.3.2 蓝牙 (5)2.3.3 无线广域网 (5)2.4 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5)2.4.1 串行接口 (5)2.4.2 并行接口 (5)2.4.3 物理层设备 (5)2.4.4 网络接口卡(NIC) (6)第3章数据链路层技术 (6)3.1 数据链路层服务 (6)3.1.1 帧定界与帧同步 (6)3.1.2 流控制 (6)3.1.3 差错控制 (6)3.1.4 寻址 (6)3.1.5 介质访问控制 (6)3.2 错误检测与纠正 (6)3.2.1 奇偶校验 (7)3.2.2 循环冗余校验(CRC) (7)3.2.3 检验和 (7)3.2.4 纠错码 (7)3.3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7)3.3.1 流量控制 (7)3.3.2 拥塞控制 (7)3.4 数据链路层协议 (7)3.4.1 点对点协议(PPP) (7)3.4.2 帧中继(Frame Relay) (7)3.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8)3.4.4 互联网数据包交换(IPX) (8)3.4.5 传输驱动接口(TDI) (8)第4章网络层技术 (8)4.1 网络层概述 (8)4.2 路由选择算法 (8)4.3 路由协议 (9)4.4 网络层设备与互联 (9)第5章传输层技术 (9)5.1 传输层服务 (9)5.2 TCP协议 (9)5.3 UDP协议 (10)5.4 传输层安全 (10)第6章应用层技术 (11)6.1 应用层协议 (11)6.1.1 HTTP协议 (11)6.1.2 FTP协议 (11)6.1.3 SMTP协议 (11)6.1.4 DNS协议 (11)6.2 常见应用层服务 (11)6.2.1 Web服务 (11)6.2.2 文件传输服务 (11)6.2.3 邮件服务 (12)6.2.4 网络会议与即时通讯服务 (12)6.3 应用层安全 (12)6.3.1 加密技术 (12)6.3.2 认证与授权 (12)6.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2)6.3.4 应用层安全协议 (12)第7章网络管理技术 (12)7.1 网络管理概述 (12)7.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7.3 SNMP协议 (13)7.4 网络管理工具 (13)第8章数据通信安全 (14)8.1 数据加密技术 (14)8.1.1 加密算法 (14)8.1.2 加密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2 认证与授权 (14)8.2.1 认证技术 (14)8.2.2 授权技术 (14)8.2.3 认证与授权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4)8.3.1 防火墙技术 (15)8.3.2 入侵检测技术 (15)8.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8.4 VPN技术 (15)8.4.1 VPN技术原理 (15)8.4.2 VPN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第9章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15)9.1 无线通信概述 (15)9.2 无线局域网技术 (15)9.2.1 无线局域网基本概念 (15)9.2.2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2.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 (16)9.3 无线城域网技术 (16)9.3.1 无线城域网基本概念 (16)9.3.2 无线城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3.3 无线城域网的应用 (16)9.4 移动通信技术 (16)9.4.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6)9.4.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6)9.4.3 5G移动通信技术 (17)第10章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1 5G技术 (17)10.2 物联网技术 (17)10.3 边缘计算 (17)10.4 未来数据通信技术展望 (17)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1.1 数据通信概念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源点传输到目的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数据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rmi原理在医院的应用

rmi原理在医院的应用

RMI原理在医院的应用介绍RMI(远程方法调用)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远程通信的机制。

在医院领域,RMI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

本文将介绍RMI的原理,并探讨其在医院中的应用。

RMI原理RMI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方法调用的技术。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服务端创建一个远程对象,并通过RMI注册表公开该对象的引用。

2.客户端通过RMI注册表获得远程对象的引用。

3.客户端通过远程对象的方法调用请求服务端执行操作。

4.服务端接收请求并执行相应操作。

5.服务端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RMI使用Java的序列化技术将对象及其状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进行传输,实现分布式通信。

RMI在医院的应用在医院环境中,不同的系统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协作,RMI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机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以下列举了RMI在医院中的应用场景:1. 医生和医院系统的通信医生在诊治患者时,需要与医院的系统进行交互,获取患者的病历信息、检查结果等。

通过RMI,医生可以方便地远程调用医院系统的接口,获取所需的信息。

同时,医院系统也可以通过RMI将最新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传输给医生。

2. 分布式图像存储和检索医院中的医学影像技术越来越重要,例如CT扫描、MRI等。

分布式图像存储和检索系统可以通过RMI提供远程访问接口,医生可以通过RMI调用该接口来上传和查询影像数据。

这样,不同的医生和科室就可以方便地共享影像数据,并进行专业的诊断。

3. 医院系统之间的集成医院中常常存在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例如电子病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

通过RMI,这些不同的系统可以建立连接,并以分布式的方式协同工作。

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可以通过RMI调用药品管理系统的接口,查询患者所需的药品信息。

4. 分布式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医院需要对大量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辅助决策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数据通信及其应用
一、远程数据通信 远程数据通信分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方式主要有:RS232、RS485、RS422、电流 环、CANBUS或其他数据总线、TCP\IP网络通信,电 力载波; 无线方式主要有:专用数传电台、开放频段遥控模 块和数传模块、公用GSM或CDMA网络。
异步串口
• 目前 RS-232 是 PC 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 行接口。 RS-232 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信中增加 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 RS-232 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 所谓单端通信。典型的 RS-232 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 +5 ~ +15V , 负电平在 -5 ~ -15V 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 TTL 电平,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 TTL 电平到 RS-232 电平再返回 TTL 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 +3 ~ +12V 与 -3 ~ -12V 。 RS-232 是为点 对点(即只 用一对收、发设备 )通信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 3 ~ 7k Ω 。由于 RS-232 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 2V 至 3 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 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 30 米,最高速率为 20kb/s 。
TCP\IP协议栈 • uC/IP是由Guy Lancaster编写的一套基于uC/OS且开放源 码的TCP/IP协议栈,亦可移植到其它操作系统,是一套完 全免费的、可供研究的TCP/IP协议栈,uC/IP大部分源码 是从公开源码BSD发布站点和KA9Q(一个基于DOS单任 务环境运行的TCP/IP协议栈)移植过来。uC/IP具有如下 一些特点:带身份验证和报头压缩支持的PPP协议,优化 的单一请求/回复交互过程,支持IP/TCP/UDP协议,可实 现的网络功能较为强大,并可裁减。 UCIP协议栈被设计为一个带最小化用户接口及可应用串 行链路网络模块。根据采用CPU、编译器和系统所需实现 协议的多少,协议栈需要的代码容量空间在30-60KB之间。 • BSD栈历史上是其他商业栈的起点,大多数专业TCP/IP 栈(VxWorks内嵌的TCP/IP栈)是BSD栈派生的。这是 因为BSD栈在BSD许可协议下提供了这些专业栈的雏形, BSD许用证允许BSD栈以修改或未修改的形式结合这些专 业栈的代码而无须向创建者付版税。同时, BSD也是许 多TCP/IP协议中的创新(如广域网中饿拥塞控制和避免) 的开始点。
TCP\IP协议栈 • uIP是专门为8位和16位控制器设计的一个非常小的 TCP/IP栈。完全用C编写,因此可移植到各种不同的结构 和操作系统上,一个编译过的栈可以在几KBROM或几百 字节RAM中运行。uIP中还包括一个HTTP服务器作为服 务内容。 • LwIP是瑞士计算机科学院开发的一套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 放源代码TCP/IP协议栈。LwIP的含义是Light Weight(轻 型)IP协议,相对于uip。LwIP可以移植到操作系统上,也 可以在无操作系统的情况下独立运行。LwIP TCP/IP实现 的重点是在保持TCP协议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减少对RAM的 占用,一般它只需要几十K的RAM和40K左右的ROM就可 以运行,这使LwIP协议栈适合在低端嵌入式系统中使用。 LwIP的特性如下:支持多网络接口下的IP转发,支持 ICMP协议,包括实验性扩展的的UDP(用户数据报协 议),包括阻塞控制,RTT估算和快速恢复和快速转发的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专门的内部回调接口(Raw API)用于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并提供了可选择的 Berkeley接口API。
无线数传模块
nRF24.L01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 2.4 GHz~2.5 GHz ISM频段。其中输出功率和通 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nRF24L01功耗低, 在以-6 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 mA; 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 mA,多种低功率工 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
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Powerline Communications)是以电力网为通信信道, 实现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与其它通信方式相比,可大大节省通 信网建设费用。扩频通信是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手段之一, 具有窄带通信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如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等 优点,目前载波通信的缺点是跨越电力变压器比较困难。PLC通 信频段为: 3KHz-9KHz ---- 电力公司专用频段 9KHz-95KHz ---- 电力公司和经电力公司许可的用户使用的频段 95KHz-148.5KHz ---- 其它用户使用的频段 载波通信的传输速率是自动抄表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也是载波通信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通信速率(波特率)和 误码率是一对矛盾,波特率越高,误码率就越高,通信成功率就 越低。因此波特率的设计至关重要,实用速率为几KB。
• 无线遥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红外遥控和无线电 遥控。 • 红外遥控器(IR Remote Control)是利用波长为 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遥控设备。 • 无线遥控是无线电遥控(RF Remote Control), 它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 的遥控设备。这些信号被远方的接收设备接收后, 可以指令或驱动其它各种相应的机械或者电子设 备,去完成各种操作,如闭合电路、移动手柄、 开动电机,之后再由这些机械进行需要的操作。
并行与串行通信
• 计算机与外设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常有两种方式:并行 通信和串行通信。 • 并行通信指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并行方式传输数据速度 快,但占用的通信线多,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随距离的增加 而下降,只适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 • 串行通信是指在单根数据线上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送。 发送过程中,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再发送第二个,依此类 推。接受数据时,每次从单根数据线上一位一位地依次接 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 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它具有占用通信线少、成本低等 优点。
网络通信必须使用协议栈,实现从物理层 到应用层之前的协议
TCP/IP 协议
• 实现了五层协议。 • (1)物理层:对应 OSI 的物理层。 • (2)网络接口层:类似于 OSI的数据链路 层。 • (3)Internet 层:OSI 模型在 Internet 网 使用前提出,未考虑网间连接。 • (4)传输层:对应 OSI 的传输层。 • (5)应用层:对应 OSI 的表示层和应用层。
常用并行总线
• 单片机的三总线(8080总线、6800总线) •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 的扩展插槽,其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为 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 •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传输带宽达到133MB/s(33MHz * 32bit/s), 或者266MB/s(66MHz * 32bit/s). • PATA 硬盘并口接口规范
异步串口
• RS-422 由 RS-232 发展而来。为改进 RS-232 通信距离短、速度低 的缺点, RS-422 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 10Mbit/s, 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 10 个接收器。 RS-422 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RS-422 的最大 传输距离为 4000 英尺(约 1200 米),最大传输速率为 10Mb/s 。 其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 ,在 100kb/s 速率以下,才可 能达到最大传输距离。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 一般 100 米长的双绞线上 所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为 1Mb/s 。 • 为扩展应用范围, EIA 在 RS-422 的基础上制定了 RS-485 标准,增 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通常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至上千米时, 广泛采用 RS-485 收发器。RS-485 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 即在发送端,驱动器将 TTL 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输出;在接收 端,接 收器将差分信号变成 TTL 电平,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 力,加上接收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 200mV 的电压,故数 据传输可达千米以外。
串行替代并行
• 早期微控制器系统由于主频不高,所以,在需要 高速数据传输的时候,通常使用并行方式,在主 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位宽的扩展提高总的数据 传输率。 • 并行总线位宽的增加就以为着连接线的增加,在 多个设备连接时PCB的设计将是巨大的挑战,所 以很难扩展过多的设备。而且太多的布线互相之 间的干扰也制约着频率的提高。 • 串行总线在全面替代并行总线
• 无线电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15mHz或者 433mHz,遥控器使用的是国家规定的开放频段, 在这一频段内,发射功率小于10mW、覆盖范围 小于100m。 • 无线电遥控器与红外遥控器的区别:红外遥控和 无线遥控是对不同的载波来说的,红外遥控器是 用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它的特点是有方向 性、不能有阻挡、距离一般不超过7米、不受电磁 干扰,电视机遥控器就是红外遥控器;无线电遥 控器是用无线电波来传送控制信号的,它的特点 是无方向性、可以不“面对面”控制、距离远 (可达数十米,甚至数公里)、容易受电磁干扰。
串行替代并行
PATA硬盘并口接口规范 SATA串行高级技术附件 PCI PCIE USB: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 缩写 IEEE1394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主要优势就 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的16X 2.0版本可达到 10GB/s,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CANBUS
A、CAN为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 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不分主从。 B、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MBPS(此时通信距离40M) C、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KM(速率5KBPS) D、CAN节点最多可达110个。 E、CAN上节点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优 先级最高的数据最多可在134uS内得到传输。 F、CAN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向总线发送信息 出现冲突时,优先级低的节点主动退出,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 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 G、CAN上节点在错误严重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 总线上其它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 H、CAN的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I、CAN的缺点成本较高,一片CAN控制芯片如:SJA1000 约20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