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一起看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后记: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新课导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主要在我国四川卧龙、陕西秦岭一带。
这些地区竹林茂密,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温度稳定,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生态因素播放地球航拍图,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圈?“想一想,议一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主要在哪儿?这些地区的那些条件适合于熊猫的生活?这些地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大家会发现,这些因素有些不同,有何不同呢?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生活的环境中,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的因素。
观察图片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等。
生物因素:蚜虫、瓢虫、蚯蚓、蛇、鼠、杂草等。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重组的阳光、水分、空气,适量的矿物质,还要及时除草。
什么是生态因素?有哪些类型?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生存空间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P13图1-12,小麦生活图,找出图片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沙漠缺水,植被难以生长;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生物适应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fur、沙漠中的植物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
3.2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概念。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对鱼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4.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看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保护环境,保护生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对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3、教学过程:课堂反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多课堂检测试卷:“随堂训练-优教训练”栏目:“课中-课堂训练A--《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或“课中-课堂训练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情感延伸: 进一步探究提问学生思考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部分同学回答。
教学设计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理解生物圈》第一节的内容,是继第一章《理解生物》自然地衔接和深入。
本章内容是在原教材五节内容的基础上实行整合、简化,精整为三节,使教材内容更紧凑。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五个部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概念是“生态因素”,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是“对照探究实验”。
全节既有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列举自然界常见的生态因素,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2)能举例描绘自然界典型动植物受非生物影响的现象;(3)让学生初步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水平和合作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做好记录;(2)将调查到的生物实行整理、归纳、总结,向全班同学汇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分布;(2)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利用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图片若干。
探究实验材料:鼠妇若干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笔、实验报告表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篇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
初中生物与环境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2. 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3. 培养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和行动教学重点:1. 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适应能力2. 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策略3. 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2. 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从而生存繁衍3. 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实践教学准备:1. 教学备课2. 教学资料准备3. 教学实验器材准备4. 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呈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从而生存繁衍第二节:生物的适应能力1. 分析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2. 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和方法3. 实地观察一些生物的适应能力,并进行相关实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生物保护1. 讲解环境保护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2.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生物,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3. 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写一份观察报告2. 小组讨论,提出环境保护和生物保护的建议3. 家庭作业:整理家中的垃圾并分类回收教学反馈:1. 分组展示观察报告2. 学生自我总结和展示环保实践成果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着重强调环保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补充说明: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案例等,使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对环保和生物保护的积极性。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为什么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呢?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看书学习,讨论以下问题:1.环境中生态因素?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师生互动:学生可以说出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但可能不是很全面,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和补充。
1.讨论总结:生态因素定义及分类。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教师利用课本13页图片,师生共同对图片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以观察图片为主,阅读教材为辅,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见过稻田吗?看看这张图,你能找到影响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吗?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物之间存在的其他关系如: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教师出示图片帮学生理解。
总结: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每一种生物都利用自己的智慧,以不同的方式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掌握了高超的生存本领,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分类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共生等2.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物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老师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影响环境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态平衡5. 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维持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生物模型或实物标本。
3. 课堂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如沙漠植物、北极熊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强调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自然。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
2. 选择题:下列哪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 沙漠植物B. 北极熊C. 蚯蚓改良土壤D. 树木阻挡风沙)3. 简答题: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如校园、家庭、社区等。
3. 制定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关注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推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相关图片、相关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通过上节课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讲授新课一、环境的概念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仅仅指的是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以大熊猫为例,分析和答复以下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即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这些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这些地区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3.假设这些地方没有空气、食物、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
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问:小麦田中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呢?问:非生物因素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没有影响呢?学生展开讨论答复:没有阳光,小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改善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爱
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起学生对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的兴趣。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 讨论生物受污染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几个例子。
2. 讨论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汇总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对其他小组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存。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同时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环境影响生物3. 生物影响环境4. 生态环境的保护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的具体实例。
2.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生物适应环境: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举例说明,如沙漠植物、极地动物等。
3. 环境影响生物: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4. 生物影响环境:讲解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如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的理解和应用。
3.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使用自然风光、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5.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3. 准备环保宣传资料,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的游戏或活动道具。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有明确的要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意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述生物与环境的概念,解释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4. 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食物等。
5. 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事例。
7.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PPT,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8.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生物与环境相互作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图片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外形、结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和影响自己的环境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圈和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水分和空气,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都属于什么范围?(属于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域和陆地表层。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环境有什么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结构、功能和行为。
)讲解环境的概念: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存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因素。
2.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因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七年级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目标涉及课标:(1)、科学探究(2)、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1)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2)教师:幻灯片,相关视频,金鱼、玻璃板、镊子、冰等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只,实验报告表等。
3、教学过程:②常温2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103次/分钟。
③加热水3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36次/分钟。
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观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课堂小结:见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2—17页。
重点内容:各种不同的非生物因素的区分;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课前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四、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知识点二: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随堂学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学科(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张丽丽
小结与预习小结: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
预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
后反思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对生物有了简单的和初步的认识,为了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教课时应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让所提的问题具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充满求知欲望的心态下学习新的内容。
达标测评题
选择题
1.香蕉在北方地区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北方降雨少
B.北方温度低
C.土壤酸碱度不适
D.光照强度不够
2.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起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
3. 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
A. 空气
B. 水分
C. 阳光
D. 适宜的温度
4. 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
5. 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 食草动物
B. 阳光
C. 空气
D. 温度
6. 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田间杂草
D. 水分
7. 同种生物之间( )。
A. 有互助、有斗争 B . 无互助、无斗争 C. 只互助不斗争 D. 只斗争不互助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9. 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 沙漠
B. 水中
C. 陆地
D. 空中
10.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1. 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用。
A. 飞行
B. 草食性
C. 肉食性
D. 陆地
12.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蚯蚓要见阳光B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C. 蚯蚓要寻找食物 D. 土壤中缺少氧气
13.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
A. 骆驼刺喜欢沙土
B. 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 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A
6、C
7、A
8、C
9、B 10、B 11、C 12、D 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