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考纲要求(本节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1、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明确诗歌鉴赏题解题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减低答题中不必要的失分。

复习内容分析诗歌鉴赏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失分最严重的题目,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因为诗歌本身的简练但内蕴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鉴赏诗歌时难于解读,诗歌读不懂,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

可是我认为这一方面的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读过的、教师分析过的诗歌不下百首,而且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更会教授各种鉴赏诗歌的方法与解题思路,所有到高考时,学生都能基本读懂考题中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为什么诗歌的得分率不高呢,我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主要原因。

在非智力因素中,首先是情感方面的原因,由于诗歌难读,学生本来就对诗歌没有太多的兴趣,况且每一年的高考分析中,诗歌鉴赏题都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恐惧心理,最怕解答诗歌鉴赏题。

第二就是学生的粗心大意,对诗歌鉴赏题目以及出题者的意图搞不清,所以出现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这样丢分的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占了大部分,而且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丢分就显得非常可惜。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要和学生共同分析诗歌鉴赏题出错的类型及商讨应对的策略。

复习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诗歌鉴赏题容易出错的类型,与学生共同探讨应对的策略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平衡班的学生,学生本来的底子就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诗歌鉴赏方面,每一次的考试得分率都较其他题型要差。

学生对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信心不足。

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读懂诗歌,可是在答题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全面而被扣分,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答题不规范,缺乏答题技巧而被扣分。

每一次由于上述原因被扣分的平均有1.5分,这对于高考来说是很宝贵的,所有出来继续加强诗歌鉴赏知识的教授外,我认为学生更需要的是答题规范性技巧的传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问题背景在学生研究诗词赏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答题失误的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性,本教案以经典诗词赏析为例,分析了常见的答题失误,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建议。

失误一:理解偏差在阅读诗词题目时,学生往往未能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答案偏离正确的方向。

常见的理解偏差有:1.主旨理解错误:未能捕捉到诗词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答案与题意不符。

2.意象理解错误:未能理解诗词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导致对诗词的理解不准确。

3.情感理解错误:未能准确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导致对诗词的理解偏差。

解决方法:1.熟悉诗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其创作动机和环境,帮助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

2.通过多读、多思考,培养对诗词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诗词时,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词汇量和修辞手法的认知水平。

2.学会分析并总结诗词的题目模式和考点,提前做好准备。

3.阅读时注意理解诗词的上下文,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失误二:字词误解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常对诗词中的字词理解错误,导致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

常见的字词误解有:1.对古代字词的理解错误:由于不熟悉古代用字和意义,对原意的理解产生偏差。

2.对诗词中虚实用字的误解:未能准确理解诗词中虚实用字所指的事物或概念。

3.对语义的误解:对于多义词或隐喻比喻的理解不准确,导致选错答案。

解决方法:1.针对常见的古代字词,进行专项研究和记忆。

2.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虚实用字,并结合具体语境加深理解。

3.注重语义的准确理解,多查阅字典,积累对多义词的正确理解。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古代字词的理解能力。

2.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存在的虚实用字,掌握其具体的意义和用法。

3.制作词汇笔记,记录和总结多义词的正确理解和用法。

失误三:选择错误在答题中,学生常常因为选项的干扰或自身理解偏差而选择错误答案。

常见的选择错误有:1.干扰选项的诱导: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选项使学生产生困惑,误选错误答案。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古典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大餐,但这道大餐对一些考生来说并不是一碗美味的佳肴,而是一杯不易下咽的苦酒。

纵观近几年高考情况,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极低,分值在8分以的古典诗歌鉴赏题,一般考生总在2-3分左右。

分析失误所在,概言之,或是答不出,或是答不准,或是答不全;具体地说,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只译不议,以释代析。

2006年湖北高考试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一考生这样答道:“一路来到京城之外,绿叶暗淡,红花稀少,暮云中的楼阁引发无限感慨,宫前流水潺潺,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这只是对诗句的译述,只译不议,以释代析,结果便是取消赏析,因而很难得分。

二、思而无评,以感代论。

有一道试题要求考生简析欧阳修《画眉鸟》中画眉鸟的形象,一考生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有蓬勃的生机,才能有勃发的生命,奴才无价值。

我们要做自由的人,“百啭千声随意移”,不做金丝笼里的鸟。

”这只是读后感,不是对诗中形象的分析。

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滥用术语,评述脱节。

2006年江西卷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杨万里《三江小渡》的手法,一考生的答案是这样的:“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全诗显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首句写溪水过桥,次句写小舟倚篙,三四两句写交情似溪水,能经得起风浪考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的主旨。

”不明概念的内涵,滥用术语;评论点不能统率复述的内容,复述未能紧扣评论点,评和述严重脱节。

四、信口开河,答非所问。

有一道考题,要求考生谈谈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一考生这样答道:“《越中览古》写越王、义士和宫女,侧重写人,抒发的是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而《苏台览古》写的是苑、台、杨柳、菱歌和明月,侧重写物,书写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叹。

古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古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古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相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一,从注释破解难点。

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

(不少于80个字)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

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

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从题干得到启示。

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被遗漏。

如例1中对字数的限定,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字数不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减分点。

再如,对题干中的“哪些”和“哪个”(或“哪种”),没有分清,导致考试的时候,答题丢掉了得分点。

第三,从题目认识对象,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

学生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这是一首乐景乐情,诗意淡远的写景诗。

诗人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独自居住在这偏僻幽静的山林中,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我喜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你看那片片桃花瓣随着潺潺的流水漂向远方,我真疑似来到了人间仙境。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严维民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

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同学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

有的答成: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

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

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

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

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

二、手法误认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

例如: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浅谈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

浅谈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

2013-10教学实践摘要:用举例来阐述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三种失误,并分析失误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诗鉴赏;失分原因;策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难点,得分率较低,我分析了近三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认为考生失分有三大主要原因:不理解诗歌大意;审题不清;术语表达模糊不清。

下面就这三点我做一简单分析。

一、不理解诗歌大意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雨(宋)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失误:①燕子经过一年的梦境,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

②燕子经历一年都在做梦,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

分析:常见①②就是没有读懂诗歌,乱答一气。

读懂诗歌是答题的前提,就本诗颔联而言,燕子、梦、梧桐等皆是意象,中间没有动词连接,表面看来不好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诗歌中特殊的省略句,需要自行添加省略的词语。

如果考生能结合上下文大胆加上诗歌省略的成分“燕子(南飞)”“恍若一梦”“梧桐(凋落)”就能很好地理解诗歌了,也就明白了这是写燕子南归,作者感觉恍若一梦,梧桐落叶大不如前。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不同了。

因此,要想大概读懂诗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古诗的基本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送别诗等),正确把握诗歌主旨2.了解古诗常见的特殊语法,尤其是倒装句和省略句因为诗歌限于字数和严格的对仗,很多地方都是异于日常语言顺序的,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其正确语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意为:“鹦鹉啄食剩余的香稻粒,凤凰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枝上。

”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确语序为:犹记四十三年(前),望中(原),扬州路(一带)烽火(连天);“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念奴娇·赤壁怀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应为“平野阔星垂,大江流月涌”;又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为:名岂因文章而著,官应(以)老病(而)休。

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 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 析文字。
应对策略五:表述要明确具体,忌空泛 不实。
正确答案: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 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木”本属无情物, 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 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就将春 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 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正确答案:诗人以贫女 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 和遭遇,抒发自己怀才 不遇、寄人篱下的怅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1、徂:cú,过去;逝。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诗人以 “倦夜”为题,突出 表现诗人为“万事干 戈里”彻夜难眠的 “身倦”,同时还表 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 虑以及报国无门而产 生的“心倦”。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 做幕僚。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 请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古诗文阅读版块复习增分策略(陈泽)古诗文阅读版块共计36分,占高考语文总分150分的近1/4。

这部分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最重要涨分点之一,历来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1、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重视不够诗歌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并不是每道题都有注释,而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鉴赏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全国卷《江城子》: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对“姑苏台”的注解,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由此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

这样一来,考生对“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了。

(附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未能把握诗标题中隐含的信息诗题可以帮助读者辨别诗的类别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表达的感情和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

如送别诗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之情,标题中常有“送”或“别”等标志;怀古诗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表达缅怀之情或对昔盛今衰的伤感,如《金陵怀古》《北固亭怀古》等等;咏物诗是借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标题常常是“咏XX”或直接以事物名“XX”出现,如《咏梅》《蝉》。

如果我们能抓住诗题中隐含的这些信息,诗的基调就基本把握了。

另外,诗题中往往还隐含着作品的情感主旨,如“怨、愤、哀、喜、思、忆、赠、答”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性。

古诗词鉴赏题易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易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出现频 率很 高 , 不 难理 解 。所 以 , 学 生要 多关 注 课本 、 练习, 积 累文言 文知 识 。
四、 忽视 注释 把握 , 不 够 准确
明灭枕 头教 , 谙尽孤 眠滋味 都 来此 事 , 眉 间心
上, 无计 相 回避 。
上 阕是 如何 表现 “ 愁” 情 的?请 简要 分析 。 生: “ 夜 寂静 ” “ 寒声 碎 ” 渲染 了凄 凉冷 清 的
帘卷 玉楼 空 , 天 淡银 河垂地 。年 年今 夜 , 月华 如
练, 长是 人 千 里 。
住关键词 : “ 儒冠” “ 樽” “ 公 莫舞” 水 …‘ 天涯暮” , 这些 词 在课 本 、 练 习 中
愁肠 已 断无 由醉 。 酒 未到 、 先成 泪 。残 灯
考试 与练 习
古 诗 词 鉴 赏题 易 错 类 型 及 应 对 策 略
胡彩 亚
江 苏省高 考古 诗词 鉴 赏题 易错类 型 主要 有 五种 , 学 生 只有 掌 握 这 五种 易 错 类 型 及 应 对 策 略, 才能 胜人 一筹 。

颍 川汤沐尽 , 空 羡夥 颐王 。
注: 颍 川侯傅 公 : 指 明初 大将 傅 友 德 , 他 初
“ 望” 的感 想 。
参 考答 案 : 先 总 写登 台远 望 的感 受 , 接着 写 远 望之 景 和遐想 , 最后 写 由望产 生 的壮 志豪情 。
策略 : 试题的关键点 : ①“ 构思脉络 ” , 表明
应 该有 体现 “ 构 思脉 络 ” 的关键 性 词语 : “ 首先”
“ 然后” “ 最后 ” ; ② 紧扣 “ 望” 字, 表明答案必须
随 陈友 谅 , 后 降 明 太祖 朱 元 璋 , 有功于明室, 后

破解古诗鉴赏答题的五种失误(正式版)

破解古诗鉴赏答题的五种失误(正式版)

5.对作品中的关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题 有偏差
非典型错误
过度诠释;穿凿附会;曲解意象; 空泛笼统;缺乏分析;以译代析; 未说行话;堆砌术语……
现 场 批 阅 一
交换纠错
参考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景色单调
独显身手
• 这首颇具随笔意味的小诗, 写的是一次春天郊野访友的感 受,写得曲折而极有情致。你 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心情的曲折 变化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
你说我说
“曲折而极有情致” 题干信息: “心情的曲折变化” --心情有起伏,情绪有变化 “结合诗句分析” --按诗句顺序分析
可能失误: 笼统空泛作答,没有写出心
情的起伏变化,致答题时要 点不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
第一句“澧水桥西小路斜”,诗的起笔, 交代友人的住处在澧水桥之西。第二句, “日高”说明时间不早,“犹未”说明行程 已远,这一句可见诗人心情急切。第三句, 待到诗人好不容易走进了村庄,“村园门巷 多相似”,跃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座座极 为相似的村舍,这不禁让人充满了疑惑:君 家到底在何处?正在东张西望之际,诗人突 然有了一种新的发现:“处处春风枳壳花”。 真美呀,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种着枳 树,洁白而素雅的枳树花,在春风中散发着 幽幽的清香,诗人心中满是惊叹和欣喜。 所以,全诗写得曲折而极有情致,诗人的 心境也显得委婉而微妙:首先急切,继而疑 惑,最后惊叹,可谓一波三折。
破解古诗鉴赏答题的
五种失误 ----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反思:导致失分的原因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 谭森 Emil:tsanmu@

第一课时
失误展示
1.完全不顾试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传统题、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浅显的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

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够答好。

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些在学生答题时常犯的错误。

现加以整理,以期给学生以帮助。

一、方法不当,理解失误要能准确地回答后面的题目,就必须准确读懂诗歌的内容,而我们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或者是对有关诗歌知识的积累不够,导致对诗歌的理解出现失误,痛失全分。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桓灵时童谣汉无名氏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这首童谣讽刺尖锐,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是:诗歌反映了东汉末年选才用人名不副实的不合理现象。

而我们很多同学由于相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秀才”“孝廉”理解不到位,故而不能准确答出。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常见的还有;忽视诗歌题目中暗示的信息。

不大关注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诗后的注解,对关键词语把握不准。

从而导致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错误。

对策: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在阅读时先局部理解,然后整体把握,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观照全局。

具体研读时,应做到:①看标题,控信息。

③看作者,寻提示。

③看注解,获帮助。

④抓关键,明主旨。

⑤调积累,求比照。

二、答非所问,目中无题诗歌鉴赏题学生历来得分低,除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外。

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学生对题目一扫而过,连问的是什么也没弄明白就匆忙下笔;有的学生对题中概念、术语不理解,因而无从下笔,乱写一气;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关键和限制条件,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够明确答题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古代诗歌鉴赏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古代诗歌鉴赏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古代诗歌鉴赏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相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例如:让学生自己当阅卷老师,给下列答案给分而,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一、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答:1、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

2、写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

3、烘托了离人的情感。

他们知道只能得3分,理由是答得不全面。

具体该怎么答,又说不来。

二问: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6分答案: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杨柳”、“杨花”、“风笛”、“离亭”等象征离愁的景物来借景抒情。

末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学生明白这题可以得5分,有一分又不知道丢在哪里了?针对这些现象,我归纳出有以下丢分情况:1.完全不看试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2.忽视题干隐含信息,造成要点不全.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造成理解有误.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5.对作品中的关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题有偏差.6、缺乏必要的专业术语。

指导他们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是:第一,从注释破解难点。

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

(不少于80个字)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针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在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断章取义古诗文鉴赏中的一个常见错误就是断章取义。

学生们往往只看到古诗文中的某几句话,而忽略了整个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这种错误导致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全面,无法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改进方法:首先,要读懂整篇诗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主旨。

其次,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整个作品进行分析,不仅要对重要段落进行解读,还要对整首诗或整篇文的情感、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中存在只是机械记忆的问题。

他们死记硬背了大量的诗文内容,但对于其中的意境和内涵却一知半解。

这种错误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赏析古诗文,也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鉴赏题目。

改进方法:要摆脱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古诗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理解古代诗文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通过关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经历,将古诗文与自己的体验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用词不当在古诗文鉴赏中,一些学生喜欢用一些生硬、普通的词汇来描述文学作品。

他们缺乏对修辞手法和细腻之处的观察和感悟,导致作品的表达力和美感无法得到准确地体现。

改进方法:要注重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观察和理解。

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多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鉴赏文章,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

四、缺乏思想深度古诗文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表面现象的观察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中的运用。
分析表现手法
02
理解古诗中的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体会炼字炼句
03
分析古诗中炼字炼句的妙处,理解其对整体意境和情感的贡献。
03 备考方法
多读古诗,培养语感
精选古诗读本
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读本,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等,以便系统地学习和欣赏古诗。
每日朗读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朗读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对古诗的语感 和节奏感。
表现手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情景交融等,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 达和艺术构思。
结构特点
分析古诗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铺垫、照应 等,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04 备考资料推荐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唐诗三 百首》收录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唐 诗,是鉴赏唐诗的必备资料。
想象联想,领悟意境
想象画面
在鉴赏古诗时,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能够更好地领悟诗的意境 和美感。
联想情景
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相联系,有助于深入理解 诗的内涵和意境。
感受韵味
通过反复品味和感受诗的韵味,能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艺术魅力。
分析手法,掌握技巧
1 2 3
修辞手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 张、对偶等,能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02 备考策略
提高语言能力
积累词汇
掌握丰富的词汇量,理解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表达 方式。
理解语法
理解古诗中的语法结构, 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培养语感
通过大量阅读和朗诵,培 养对古诗语言的感知和理 解能力。

诗歌欣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欣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欣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一、引言诗歌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出现失误的情况。

这不仅仅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可能是由于答题技巧和思维方式不当所导致。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常犯的失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性和深度。

二、常见失误例析1. 答非所问学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例如,题目要求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而学生却只侧重诗歌的押韵和格律等表面形式。

这种失误缺乏对诗歌整体意义的理解,只注重某个细节。

2. 格律不准确有些学生在诗歌欣赏中对诗歌的格律理解不准确,导致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产生偏差。

例如,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一首自由诗当作是押韵诗,或没有意识到韵律对于诗歌意义的贡献。

3. 缺乏情感和思想深度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只停留在对诗歌表面层面的描述,缺乏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思考。

他们可能只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策略1. 强调答题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强调学生对题目的准确理解,并引导他们在答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

学生应该明确理解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如“意象”、“韵律”等,以便答题时能够聚焦在相关方面。

2. 培养整体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避免答非所问的失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诗歌,通过分析其主题、情感以及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内涵。

3. 强调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为了避免学生在格律方面的错误,我们应该特别强调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韵律类型和押韵方式,提升学生对韵律的敏感度。

4. 引导深入思考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常常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缺乏对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四、结论以上是关于诗歌欣赏答题中常见失误例析的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与对策
C.颈联中的“谩说”表明神鞭能把石头驱赶到大海中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并不可信以为真。
D.尾联大胆假设,如果将此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只可惜徒留万山中毫无用处,此处表面为天生桥鸣不平,实则借此感叹自己因被贬 谪到蛮荒之地而难以实现心中的抱负。
【答案】B.“表达了诗人对‘仙人’丁令威的深切怀念和思慕之情”错误,颔联中的“仙人”并非指“丁令威”, 而是另有其人;此处也并非想表达对丁令威的怀念和思慕之情,而是借此来表达时光的飞逝及年代久远。故选B。
【答案】C.“写儒生们深受戍边将士之感染,也腰间横挂宝剑,立志去边塞谋取功名”理解错误。在这一联中, 诗人着力刻画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大意为:那些寻章摘句的迂腐小儒何足挂齿,还是看看这些宝剑横 腰誓死报国的英雄战士们吧。
二、意境意象分析不当----意象含义解说有误(象征义、比喻义、语境义):意境特
【答案】A. “‘昏’点明时间”错,根据“晚虹”“带雨痕”等可知此时是雨后天 气,这里的“昏”不是点明时间,而是写出水汽上升而形成的迷蒙景象。“造了低沉 压抑的氛围”错,首联“晚虹”、“一半山川”带雨,雨后彩虹,山川雨后清丽,营 造的是清新、宁静的氛围。
三、诗歌知识表述错误-----常见的文学知识、题材知识、典故出处等表述有误。
D.该诗语言通俗自然,富于变化。采用避虚就实的手法,将凄艳的爱情故事写得惊心动魄,意蕴深长。
【答案】 D.“避虚就实”“惊心动魄”错误。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前七句主要写了女主人回忆和丈夫往昔的快乐生 活,是虚写,详写;结尾两句实写如今被丈夫抛弃的现实是略写,所以应为“避实就虚”。而诗歌内容并不是“惊 心动魄”,而是“平淡自然”。故选D。
切。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第五到八句中诗人表现自己才华出众的同时”错误,第五到八句中表现的是 包祭酒才华出众,而不是诗人自己。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某题题干
“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 甲 让读者自己想像的余地, 让读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请分别 说明” 说明”,这个题干明确说明考查 点是“想像” 考生需要“说明” 点是“想像”,考生需要“说明” 的便是从后两句诗中想像到了什 么内容。 么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题干中有“ 题干中有“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 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这样的提示, 这样的提示,为我们点示了答题 的枢纽——所谓“关键”应是能 所谓“ 的枢纽 所谓 关键” 够体现全诗情感主旨的地方, 够体现全诗情感主旨的地方,那 么我们只要分析“折柳” 么我们只要分析“折柳”的寓意 与全诗的主旨有什么关系就可以 了。
盲点二:面对考题, 盲点二:面对考题,表述困 或者信马由缰没有条理, 难,或者信马由缰没有条理, 或者言不由衷难以达意。 或者言不由衷难以达意。
原因:未吃透考点的基本内涵, 原因:未吃透考点的基本内涵, 不懂得鉴赏的一般思路, 不懂得鉴赏的一般思路,未掌握 一定的鉴赏词语。 一定的鉴赏词语。
措施:首先, 措施:首先,要明确鉴赏的 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
其次,要紧扣考点( 其次,要紧扣考点(“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使用规范语言 达技巧”),使用规范语言 有序地组织答案。 有序地组织答案。
1、怎样鉴赏古诗的形象? 怎样鉴赏古诗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 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 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 者是完整的场景, 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 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 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 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 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 的个性特征, 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 征意义。 征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错误。

本文将从错误的角度入手,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一、字面理解误区古代诗歌多使用古语,古文化积淀多,许多读者往往会陷入字面理解的误区。

这种误区表现为:理解错误、理解片面、直译或逐字翻译等。

这些误区的发生主要源自读者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和古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重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先了解古代文化、历史、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背景,然后再去阅读诗歌。

此外,在阅读时,建议多读多思,多去尝试从多种角度理解诗歌的意思。

即使可能会理解错误,也不妨碍我们自己在不断思考中的增长。

二、文化隔阂误区由于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差异,许多古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实际上的当时环境和现代环境相差甚远。

有些读者因地域、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理解起来有一些障碍。

例如:古代历史典故、习俗、节日、宗教等常识,阻碍了读者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建议大家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背景。

可以通过查阅古代典籍,或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

不断学习、沟通,才能拓宽视野,增进理解力。

三、情感审美误区古代诗歌多情境描写、充满感情色彩,读者往往会因种种情感因素而对一些诗歌的理解产生误区。

如果过于重视个人感情,就容易脱离了原诗的本意,甚至出现自我矫情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读多解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在读古诗时,可以先尝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再把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加深自己对古诗的感知。

开放性地去审美,不断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词语理解误区古代诗歌凭借其精致的词藻、深刻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

但正是这些优美的词藻,也容易引起理解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今天我们介绍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目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类型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的凶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形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一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如: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

(不少于80各字)
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

所以,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这就是他们忽略了注释的作用。

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在注释中包涵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到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在这个题目中,不少学生没注意到李白这一关键点,所以,他们把答案写为:抒发了作者要隐居的思想感情,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始终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会归隐的,只是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罢了。

因此,虽然有的题目没有出现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但如果这是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也要关注到作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就要把题意理解答偏了。

第三有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没有对诗歌进行理解,就把诗歌当成了用典。

我们再看例2,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桃花”,看作是用典,认为这里的“桃花”是用的《桃花源记》里的典故。

这样的理解其实仍然是对题干没有进行认真认读,如果在考试的时候,诗歌用典不明显,那么,诗歌一定会有注释或在题干中会给你点明的,如2004年广西卷中的题干明确告诉你,“‘杜鹃’的用意是什么?”,否则,便不是用典。

所以,学生不要
轻言用典。

第四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意象盲目的当成象征义。

例3.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有一“竹”字,有的学生把“竹”当成了象征义,即清高和高洁的象征,这样,他们把诗歌的主旨理解为反映了社会对忠良的迫害,完全曲解了诗歌的原意。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确定诗歌用的意象的象征义哪?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在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中意象才最容易成为象征义,而其它类的诗歌中,意象一般不会是象征义。

第五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被遗漏。

如例1中对字数的限定,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字数不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减分点。

再如,对题干中的“哪些”和“哪个”(或“哪种”),没有分清,导致考试的时候,答题丢掉了得分点。

第六在答题的时候,答题不全或不点题。

答题的时候尽量做到全面、具体,做必要的分析。

如例1中要求“指出其写作方法”,不要仅答出比喻或双关等手法,不做具体的分析,得分是很低的。

其实,你只要不蒙的,那么,你就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是理解的,只要你结合诗句分析也就行了,得个理想的分数是理所应当的。

再如例3题干中的要求是“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诗歌是怎样写‘雪’的?”(因前面没有用到这个题目,所以,在前面没有写出)有的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答出了在视觉和听觉对雪的描写,但没有答
出总括性的话语“侧面描写”,所以,给阅卷的老师们一种综合能力不强的感受。

因此,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向前走一步。

第七做到不引文不答题。

不少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答得不很到位,我在这里给大家一种建议,
那就是:不引文不答题。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