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fbbc8fab069dc51220116.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能够提炼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点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2、展示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点:(1)出示预习要求:①复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②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关键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
比较一下谁整理的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全班交流二、交流知识点:下面请大家把书复习本合上,回忆一下:师: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几方面的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特征是从哪三方面去描述的?面:6个 6个1、特征:棱:12条 12条顶点:8个 8个还有补充吗?不同点在哪里?(长方体是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是12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棱长总和:长方体(a+b+h)×4正方体 12a3、表面积:(1)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S长=( ab+ah+b h) ×2,S正=6 a2(2)关于表面积,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4、体积:(1)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V长=abh, V正=a3)(2)关于体积,还有要补充吗?补充(1)二者的体积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V=Sh,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2)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立方米5、容积:(1)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V长=abh, V正=a3(2)关于容积,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补充:积单位进率:1L=1000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小结:这样整理知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简明易记)三、基础训练:下面通过练习,看看大家是否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ae12e3169a4517723a3be.png)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呼家庄小学赵治复习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综合复习复习目的: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
2.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应用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正确率。
养成认真分析题的良好习惯。
复习过程:一、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容积、容量单位以及进率。
二、基础知识复习:(一)填空1、4.52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5立方分米=()升=()毫升。
3、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棱(),有()个顶点。
4、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5、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6、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大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割成()块。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
(二)判断1、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6倍,体积扩大9倍。
()3、一个长方体,长5cm,宽3cm,高2cm,它的体积30cm。
()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一个油桶装满柴油,刚好是100升,所以柴油的容积是100升。
()(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原因)三、基本计算: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列式不计算)(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2)长1分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3)棱长6厘米;(4)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
小结解题的注意点。
尤其是第(2)小题单位名称应作好转化统一工作,第(4)题注意给定的是棱的总长,要先计算棱长。
四、综合能力应用1、有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面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2、用铁丝做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是13米,宽是2.7米,装的煤高1.5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3吨,这节车厢里的煤重多少吨?4、一个长方体汽油桶,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af1c0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b.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问题驱动法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 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学生互相交流,完善描述。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选取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标注它们的特征。
六、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 教师选取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七、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是10dm、6dm、4dm,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评价。
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a783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2. 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重点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些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
4. 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应用。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评估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第3-4周: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第5-6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5740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a.png)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对它们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准确地识别它们。
2.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巩固和提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例如:“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的桌子,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
2.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和计算步骤。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630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6.png)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使用简单的几何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造和测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解题经验。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1)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邻面角度相等。
(2)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邻面角度相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1)体积计算: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体积= 边长^3。
(2)表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 2(长×宽+ 长×高+ 宽×高);正方体表面积= 6 ×边长^2。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使用几何模型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2)第二课时:讲解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态度。
2. 练习题评价: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正确性,分析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c7e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8.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和转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过程,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组成。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长方体的对面的面积不相等,正方体的所有面都相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和转换(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长方体变正方体、正方体变长方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共同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和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的理解和应用。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2)操作法:通过操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计算和转换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比较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触摸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它们的计算和转换方法是什么?2.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组成。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e6b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f.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生活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资源1. 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应用实例。
3. 准备课后练习题,涵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知识点。
4. 创设生活情境,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f9b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9.png)
单元复习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复习内容二、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整理,沟通学问的联系,形成整体生疏构造。
3.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展应用意识,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有用性。
三、复习重点回忆所学学问,并能综合应用四、复习难点在整理中构建系统的学问网络五、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自主复习课本 P18——P43 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学问点。
〔二〕课堂设计1.回忆学问点(1)直接提醒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2)呈现学生自己整理的学问点:①出示预习要求:自主复习课本P18——P43 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学问点。
②小组争辩沟通,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学问点。
比较一下谁整理的简洁明白、便于记忆。
③呈现汇报几位同学整理学问网络。
〔投影呈现,这些都做得比较好,你宠爱哪种就用那种〕【设计意图:复习的重要目的在于学问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留意对学问进展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学问网络,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沟通完善思维导图,沟通学问间的联系。
师:下面请大家看着你整理的思维导图,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从哪三方面去描述的?〔1〕还有补充吗?不同点在哪里?〔长方体是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正方体是12 条棱长度相等,6 个面完全一样。
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2)棱长总和: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C =〔a+b+h〕×4 C长=12a正(3)外表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师:关于外表积,你还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吗?〔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状况确定要求的外表积〕(4)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师:关于体积,还有要补充吗?补充:①二者的体积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V=Sh,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②不规章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 转化(5)容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练一练:①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个可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28d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4.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运用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 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5.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运用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8ab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c.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举例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发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7. 课后跟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复习课的感受,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929f4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0.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考号:19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使之系统化。
理解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物品,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看的过程中,你们会想到什么呢?的确,它们能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最近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认定目标:谈话导入,由生活中的物体引起学生的联想,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
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自主探究,孕育活力1、探究提示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体积(容积)单位)2、接下来我们就从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体积(容积)单位这四大方面来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展示图。
4、学生汇报,完成表格,并进行同步练习。
5、观看长方体表面积动态图,复习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学生总结得出S长方体=2ab+2ah+2bh =2(ab+ah+bh)S正方体=6a2 V长方体=abh V正方体=a3 V=sh 此过程中配以同步练习。
《长方体与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65ee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4.png)
此外,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对大部分同学是有效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表示仍然难以把握,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今后需要加强这部分的教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长方体与正方体在计算面积和体积时的异同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一个与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的包装盒体积等。
4.数学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性质及其关系,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数学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数学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性质:棱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理想。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1.引入更多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小组讨论环节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626cf0c22590102029db6.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及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
2、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一、导入多媒(水立方)对,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相信我们国家运动员们在水立方的精彩表现,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也希望今天同学们也能在这间教室中,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信心吗?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水立方,它能让你联想到我们最近学习的哪部分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看来同学们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谈话导入,有生活中的建筑物引起学生的联想,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
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自主探究:(9分钟)回顾整理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几方面的知识?(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和棱长总和、常用单位和换算、)2、接下来我们就是从这三大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堂作业本,看看在整理复习时我们整理出了哪些知识点。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温馨提示:在别人发言时,请认真倾听;意见不一致时,请“以大局为重”,商量解决,必要时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和同桌交流完毕请快速以“标准的坐姿”示意老师。
3、指名汇报。
(1)特征:(表格)(小练习)(2)表面积、体积和棱长总和:(表格)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不是总是算六个面的总面积,生活中有没有不算六个面的情况,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举例进一步提问:算五个面的时候,少算的面一般是哪一个面,应该用什么条件去算?(游泳池贴瓷砖,粉刷教室,无盖的手题袋)算四个面时一般算哪几个面,应该用什么条件去算。
(3)常用单位及换算:(表格)长度、面积、体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8043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4.png)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2、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怎样整理复习学过的知识?学生回答:整理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机板书: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来整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整理课前大家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拿出你们的数学整理记录单,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你在复习中的问题。
如果发现在整理中有遗漏的内容,就边交流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中。
一会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哪个小组对这部分知识梳理得更完整、更全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能有条理的独立整理复习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整理复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370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e.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识别5.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和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3. 设计练习题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计划: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0分钟)1. 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20分钟)1.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经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
2.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展开图还原立体图,或者根据立体图绘制展开图。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识别(20分钟)1.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2.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描述或图片,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类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e81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c.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4.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使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1)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总结它们的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型,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理解。
3.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 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需要多少材料等。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53d9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8.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特征及关系:长方体正方体顶点8个 8个面6个(相对的两个面相等)6个面都相等棱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集合图)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填空:(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范例)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dd78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c.png)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长方掌握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进率;2、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熟练掌握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具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对于这一章,你还能记住哪些内容?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八个顶点、12条棱。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特征、表面积、体积这三方面展开的。
(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快速的完成复习提纲(二)整理1、组内整理2、小组汇报(1)特征。
分别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2)表面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体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教师总结:对于空间几何体来说,特征是核心。
特征是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依据,正因为特征不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计算各自的体积和表面积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三)巧设练习,运用知识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大家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个练习题,检查一下同学们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环节共四关,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开始:第一关:一、填空: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2厘米、1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课件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课件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4d99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d.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课件描述)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1 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矩形,且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1.2 正方体的定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2.1 长方体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即2(ab+ac+bc)。
2.2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即abc。
2.3 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a^2,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2.4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等于a^3。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对角线3.1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d=sqrt(a^2+b^2+c^2),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3.2 正方体的对角线: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的sqrt(3)倍,即d=asqrt(3)。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4.1 长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但必须包含所有六个面。
4.2 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只有一种排列方式,即六个正方形按照三层排列。
第五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5.1 长方体的实际应用: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包装、家具、建筑等领域。
5.2 正方体的实际应用:正方体的特殊形状使其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魔方、立方体等。
第六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同异点6.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都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八个顶点;都是立体图形。
6.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长方体的面为矩形,正方体的面为正方形;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与正方体不同等。
第七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7.1 长方体的分类:根据长、宽、高的不同,长方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长方体、斜长方体和扭转长方体。
7.2 正方体的分类:根据边长的不同,正方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立方体、菱形立方体和正方形立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呼家庄小学赵治
复习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综合复习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
2.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应用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正确率。
养成认真分析题的良好习惯。
复习过程:
一、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容积、容量单位以及进率。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填空
1、4.52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5立方分米=()升=()毫升。
3、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
棱(),有()个顶点。
4、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5、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6、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大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割成()块。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
(二)判断
1、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6倍,体积扩大9倍。
()
3、一个长方体,长5cm,宽3cm,高2cm,它的体积30cm。
()
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
5、一个油桶装满柴油,刚好是100升,所以柴油的容积是100升。
()
(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原因)
三、基本计算:
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列式不计算)(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
(2)长1分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
(3)棱长6厘米;
(4)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
小结解题的注意点。
尤其是第(2)小题单位名称应作好转化统一工作,第(4)题注意给定的是棱的总长,要先计算棱长。
四、综合能力应用
1、有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面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2、用铁丝做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是13米,宽是2.7米,装的煤高1.5米,
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3吨,这节车厢里的煤重多少吨?
4、一个长方体汽油桶,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
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汽油?
5、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块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小结:1、谈这节课的收获?
2、本单元还有什么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