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重点知识点(15EB1)-精华

合集下载

组胚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组胚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组胚考试重点归纳总结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组胚学在生物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组胚考试是对学生对组胚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考核方式。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组胚考试,本文将对组胚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组织构建组胚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组织构建。

在组织构建的过程中,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包括: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分化的机制、组织器官的发育过程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原理与应用对于理解组织构建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器官发生器官发生是组胚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器官发生中,原始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包括:器官的原基形成和发育、器官的模式形成、遗传机制对器官发生的影响等。

理解这些考点的关系和机制有助于加深对器官发生的认识与理解。

3.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组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受精卵从受精开始到形成胚胎的整个过程。

胚胎发育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掌握胚胎发育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技术。

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包括:胚胎早期发育的特点和过程、胚胎内外环境对发育的影响、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等。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

4.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组胚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的研究。

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包括:干细胞的类型和特点、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干细胞治疗的前景和挑战等。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5. 人类胚胎伦理问题人类胚胎伦理问题是组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胚胎研究和干细胞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胚胎的伦理道德问题。

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包括:胚胎伦理的现状和争议、胚胎研究和干细胞治疗的伦理框架和规范等。

组胚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学知识点总结一、组胚学的基本概念组胚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研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胚胎发育、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

在组胚学领域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卵子受精、胚胎形成和胚胎器官的发育。

此外,他们还研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更新机制,以及这些细胞在医学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在组胚学领域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卵子受精、胚胎形成和胚胎器官的发育。

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受精、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

1. 受精:受精是由一精子和一卵子融合形成一细胞受精卵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相互结合后减数分裂,形成受精卵。

此后,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为胚胎。

2. 胚胎形成:胚胎形成阶段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内的细胞分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受精卵经受多次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

这些细胞最终发育成为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形成完整的胚胎。

3. 器官发育:在器官发育阶段,分化的细胞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这些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对胚胎健康和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以上三个阶段是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规律,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潜能性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类细胞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医学治疗、再生医学、药物研发等领域。

因此,胚胎干细胞在组胚学领域中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1. 胚胎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胚胎干细胞的获得和培养是胚胎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培养和特定培养条件,可以从受精卵中提取并培养胚胎干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无限期地保持多潜能性,并可以通过特定的诱导因子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2. 胚胎干细胞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无法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组胚重点整理版

组胚重点整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一:上皮分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疏松结缔组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名词解释:1.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约0.1微米,内可见许多纵行的微丝,其上端直抵微绒毛的顶端,下端与细胞质的顶部的終末网相连。

2.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突起,长5--10微米,直径0.3--0.5微米,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3.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膜褶。

内褶周围细胞质有许多与之平行排列的线粒体,提供物质转运时所需的能量。

4.成纤维细胞: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5.巨噬细胞:细胞膜内侧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

6.肥大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白三烯,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物质。

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细胞内容,三种纤维成分可能会考名词解释7.分子筛: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连接蛋白、透明质酸、核心蛋白8.白细胞:无色有核9.嗜天青颗粒、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10.嗜酸性粒细胞能做变性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

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分解组胺,灭活白三烯,从而减弱过敏反应。

11.造血诱导微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内环境,主要由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组成。

软骨分类: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弹性软骨:弹性纤维纤维软骨:胶原纤维每群2--8个,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的,称同源细胞群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板: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是重点(65页)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闰盘(68页)神经元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名词解释:1.尼氏体:在核周质内呈嗜碱性的小体或颗粒状,通常在大神经元细胞质内更丰富,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组胚重点全专业总结的

组胚重点全专业总结的

第一章绪论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将细胞核与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染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红色。

第二章上皮组织(epithe tissue)被覆上皮腺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淋巴腔面上的为内皮;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为间皮。

单层立方,单层柱状(肠胃,胆囊,子宫),假复纤,复层扁平(角化(皮肤),未角化)变移上皮:肾盏,肾盏,输尿管和膀胱。

上皮游离面:微绒毛:纹状缘;纤毛(9+2)上皮侧面连接:紧密连接(屏障作用);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第三章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血管丰富,广泛存在于器官和组织之间,连接,支持,防御,修复,营养。

巨噬细胞(macroph)形态多样,随功能改变。

活跃着,有伪足,不规则。

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褶皱、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

具有趋化性(1)吞噬作用(2)抗原提呈作用(3)分泌功能浆细胞(plasma cell)即为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mast cell)胞质内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等,与嗜碱性粒细胞都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作用第四章血液(blood)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和吞噬细胞一样具有趋化作用与吞噬功能。

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或分页状,胞质呈级浅的的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

单核细胞(monocyte)最大白细胞,在血液中12~48小时后,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等。

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扭曲折叠的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

胞质丰富,弱嗜碱性而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

血小板(blood platele)从骨骼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双凸圆盘状,含血小板颗粒,参与止血和凝血第五章软骨和骨(cartlage issue and osseous tissue)分类: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弹性韧性,易断弹性软骨弹性纤维(耳廓咽喉会厌)弹性强纤维软骨胶原纤维束(椎间盘耻骨联合)韧性软骨的生长:(1)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2)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已有的软骨细胞生长增殖结构特点?骨发生方式(1)膜内成骨(2)软骨内成骨1.软骨雏形形成2.骨领形成3.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4.次级骨化中心与骨垢形成第六章肌组织(muscle tissue)骨骼肌(skeletal muscle):(一)光镜结构1.长圆柱状,无分支,1-40mm。

组胚知识重点总结

组胚知识重点总结

组胚知识重点总结什么是组胚?组胚是指在生物学中,受精卵发育为多细胞胚胎的过程。

组胚过程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定位、细胞分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了解组胚知识对于理解生命发育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组胚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在细胞分裂中,一个单细胞转化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染色体开始准备分裂,在细胞核内形成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组成的纺锤体把染色体转移到细胞的两个极端。

•后期:一对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的两极。

•末期: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细胞定位细胞定位是指细胞在组胚过程中的定位和排列。

在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细胞定位方式有:•细胞运动: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收缩和伸展来改变相对位置。

•细胞楔形:细胞通过形态上的变化来改变相对位置。

•细胞化学物质:细胞通过释放化学信号物质来吸引或排斥其他细胞。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组胚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来获得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分化通常涉及到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特定基因的激活与抑制。

•细胞命运:细胞命运决定了细胞发展为何种类型的细胞。

在组胚过程中,细胞会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细胞的作用而发展出特定的细胞形态和功能。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细胞分化的关键过程。

细胞通过基因的激活和抑制来调控细胞分化的方向和速度。

重要概念在组胚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这些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组胚过程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干细胞在组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使胚胎能够发育出各种组织和器官。

•形态发生:形态发生指的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形态发生是组胚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涉及到细胞分裂、细胞定位和细胞分化等一系列过程。

组胚知识点最全归纳总结

组胚知识点最全归纳总结

简答题1.微绒毛是常见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分);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轴有许多纵行的微丝连于终末网(3分);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面积,利于物质交换(1分)。

2.纤毛多位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分);是细胞表面伸出的指状突起,光镜下可见。

电镜下,纤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9+2”微管;微管的根部连于胞质顶部的基体(3分)。

纤毛可呈节律性定向摆动(1分)。

3浆细胞:浆细胞通常在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少,而在病原菌或异性蛋白质易于入侵的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较多:光镜下,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细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浆细胞表面平滑,仅见很少的微绒毛状突起;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内;浆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和调节炎症反应。

4.结缔组织中主要参与组织损伤修复的结构是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称为纤维细胞。

一定条件下,如创伤修复、结缔组织再生时,纤维细胞又能再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1分)成纤维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2分);光镜下,成纤维细胞扁平、多突起;细胞核较大,呈扁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细小稀疏,着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细胞质内富于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5分);上述结构特点表明,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旺盛,既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合成和分泌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2分)。

5.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2分),每个肌节由1/2 I 带+A带+1/2 I带组成(2分),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分)。

组胚各章重点小结

组胚各章重点小结

组胚各章重点小结组胚各章重点:第1章组织学绪论•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要点•石蜡切片术和超薄切片术的基本原理• HE染色法第2章上皮组织•被覆上皮的分类•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蛋白质分泌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第3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组织液的形成和作用•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四种固有结缔组织的特点第4章血液•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寿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阶段的名称(或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红骨髓结构和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概念•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第5章软骨和骨•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骨外膜的结构和作用•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骨发生的一般过程•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第6章肌组织•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电镜结构和功能•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肌卫星细胞第7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各种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第8章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的分层•脊髓灰质各部位神经元的特点•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第9章眼和耳•眼球壁的一般分层结构•角膜的结构和生理特性•虹膜的结构和功能•睫状肌与眼焦距调节的功能•睫状体与房水形成和房水流通途径•视网膜的细胞分层,两种视细胞的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黄斑的结构和功能•晶状体的结构和年龄变化•螺旋器的结构,声波传导通路和听觉形成过程•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外耳、中耳的结构特征•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第10章循环系统•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心房肌纤维的内分泌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起搏细胞、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第11章皮肤•皮肤的一般结构•表皮的分层和角化过程•黑素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毛、皮脂腺、汗腺的基本结构第12章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构成和功能•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形态、主要细胞构成和功能•胸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淋巴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脾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第14章消化管•食管的结构特点•胃的分层结构特点,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和功能,胃粘膜自我保护机制•小肠的分层结构特点,小肠腺、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各种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三段小肠的形态特点•大肠粘膜的结构特点•阑尾的结构特点•胃肠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M细胞,sIgA)• ECL、D、G、I、S细胞的功能第15章消化腺•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的细胞构成和功能•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包括细胞构成)•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肝巨噬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和贮脂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肝血液循环的特点,胆汁排出途径第16章呼吸系统•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分层结构,上皮的细胞构成和功能•肺的一般结构,导气部与呼吸部•肺小叶的概念•肺泡上皮,气-血屏障,肺巨噬细胞•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第17章泌尿系统•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膜)•肾小管的结构及其重吸收功能(包括近曲小管的电镜结构)•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肾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特点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细胞的组成,精子发生过程的形态与核型演变,精子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睾丸支持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附睾管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前列腺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卵泡发育与成熟各阶段的形态,排卵,卵泡的内分泌功能•黄体的结构和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和子宫的一般结构•子宫颈、阴道和乳腺的一般结构第20章胚胎学绪论•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胚胎发育的分期•胚胎学的分支学科,畸形学的概念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受精的主要环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意义•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结构•植入的概念和正常部位,蜕膜反应,前置胎盘和宫外孕•三胚层各自的主要分化结果•胎盘的一般结构和功能,胎盘屏障•双胎和联体的成因•内细胞群演化为三胚层的一般过程,畸胎瘤的成因•神经管、神经嵴的形成和演变•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一般结构和作用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唇裂和腭裂的成因•颜面、腭和四肢发生的一般过程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消化管闭锁或狭窄、麦克尔憩室、脐粪瘘、先天性脐疝、气管食管瘘、透明膜病的成因•原始消化管的一般演化过程及结果•咽囊的演变结果•气管和肺发生的一般过程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多囊肾、异位肾、马蹄肾、脐尿瘘、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两性畸形的成因•后肾的发生过程•生殖系统的性别分化的主要机制•睾丸和卵巢的发生过程•女性生殖管道的发生过程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血岛的概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因•心脏发生的一般过程•胎儿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及出生后的改变第26章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神经管和神经嵴的一般演化•成神经细胞和成神经胶质细胞的概念•无脑畸形、脊髓裂、脑积水的成因•脑发生的一般过程(脑泡、脑室形成)•垂体、眼与耳发生的一般过程第27章畸形学概述•先天性畸形的概念•致畸敏感期的概念•先天性畸形的主要发生原因和预防屏障汇总: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概念:毛细血管中血液与脑组织间的结构•组成: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地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2.血-胸腺屏障•结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功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粘液层: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减慢H+向粘膜扩散(2)表面粘液细胞→ HCO3- →中和H+ →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4.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在小部分区域内有),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2.异染性:改变染料自身颜色的现象称为异染性。

3.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5.微绒毛:一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6.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较微绒毛粗且长。

7.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8.半桥粒: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在上皮细胞一侧具有桥粒一半的结构。

9.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回细胞质形成许多内褶。

10.基质: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体,即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 I带+A带+1/2 I带)。

12.横桥: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

13.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是由肌膜向计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

14.终池: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汇合为环行扁囊。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称为闰盘。

17.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

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表明细胞体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18.轴丘:细胞体发出轴突的起始部有一圆锥状浅染区。

19.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话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0.轴索: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

21.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之间没有髓鞘,轴膜裸露。

22.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

23.血-脑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外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周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外,某些部位还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

25.心房钠尿肽:电镜下,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肽。

组胚重点(简答题)

组胚重点(简答题)

结构特点:(1)成纤维细胞的体积较大,呈扁平星状多突起形;(2)细胞核大,成椭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3)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具有旺盛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

3.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结构特点:(1)形态:较长的伪足而呈不规则形;(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3)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或异物颗粒;(4)电镜下: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质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微丝和微管。

功能:(1)趋化性的变形运动;(2)吞噬作用;(3)参与免疫应答;(4)分泌功能。

肥大细胞:结构特点:(1)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3)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具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4)电镜下:表面有单位膜包裹.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移动到过敏反应的部位,参与抗过敏反应。

肝素则具有抗凝血作用。

浆细胞:结构特点:(1)呈圆形或卵圆形;(2)细胞核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致密呈块状,呈辐射状排列;(3)细胞质呈强嗜碱性,核周有一片染色较淡的细胞质区域-核周晕;(4)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4.软骨组织的分类及依据(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

同源细胞群:由一个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含有2-8个细胞。

(2)基质:含较多硫酸软骨素,HE染色呈(蓝紫色)强嗜酸性(3)纤维5.网织红细胞结构。

细胞内残留着核糖体,易被煌焦油蓝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状,胡称网织红细胞。

有一定的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经1-3天后细胞内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在增加。

6.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特点:(1)双凹圆盘状;(2)中央染色较浅,周缘染色较深;(3)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4)红细胞呈现红色功能:具有结合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7.骨骼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

组织胚胎学资料整理:组胚重点1

组织胚胎学资料整理:组胚重点1

1、上皮内大都无大血管,所需营养依靠结缔组织内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透过基膜渗入上皮细胞间隙。

上皮组织内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2、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或表层细胞)在垂直切面上的形状进行分类和命名。

3、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4、甲状腺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

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

6、位于皮肤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衬贴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有核,含角蛋白少,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7、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的状态而变化。

空虚是层数多,空虚是层数少,细胞呈大的立方形。

表层细胞大而厚,称盖细胞。

8、微绒毛的构成: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其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上附微绒毛顶部,下端附于终末网。

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9、纹状缘:光镜下,小肠上皮细胞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

10、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

核大呈卵圆形,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其分泌物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型基质。

11、纤维的HE染色为淡红色,有效成分为I、III型胶原蛋白。

醛复红能将弹性纤维染成紫色,从而与胶原纤维区分。

12、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胞质内还有噬天青颗粒。

13、淋巴细胞的胞质中也含有噬天青颗粒。

电镜下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以及溶酶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

14、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15、疏松结缔组织中,包括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等;纤维包括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组胚知识点总结

组胚知识点总结

组胚知识点总结一、胚胎形成1. 受精和卵裂:胚胎的形成始于受精。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经过卵裂,不断分裂成细胞团,形成囊胚。

2. 植入和胚胎囊:囊胚通过植入到子宫内壁,形成胚胎囊。

胚胎囊在子宫内继续生长和发育。

3. 胚胎发育:胚胎在子宫内逐渐形成各种器官,最终形成成熟的胚胎。

二、细胞分裂1.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细胞分裂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之一。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通过纺锤体的拉扯,被分成两份。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不通过纺锤体的拉扯,直接被分成两份。

2.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由一种细胞分化为另一种功能特异的细胞的过程。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逐渐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三、胚胎器官的发育1.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神经系统的发育涉及到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的形成。

2. 心脏的发育:心脏的发育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脏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即开始形成,并随着发育逐渐完善。

3. 肢体的发育:肢体的发育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肢体的发育涉及到骨骼、肌肉和血管的形成。

四、应用1. 生物学研究:了解胚胎发育的知识对于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胚胎发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 医学应用:了解胚胎发育的知识对于医学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胚胎发育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疾病,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了解胚胎发育的知识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包括受精、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等。

深入研究胚胎发育的知识,有助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并且对医学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组胚重点知识点整理-精品

组胚重点知识点整理-精品

组胚重点1.内皮。

被覆于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

被覆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同源细胞群。

由同一个细胞分裂增生形成,一个软骨陷窝内有2-6个软骨细胞。

4.类骨质。

最初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积。

5.哈弗斯系统。

又称骨单位,长筒状,起支持作用,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成。

6.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7.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胶质细胞构成。

8.肌节。

为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

一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10.胸腺小体。

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小体。

11.旁分泌。

激素通过弥散作用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2.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边的毛细血管网。

13.APUD细胞。

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是摄取胺前体经脱羧产生胺或肽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包括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内分泌细胞)14.肠绒毛。

小肠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突起,其功能是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15.皱襞。

是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而形成的突起,可扩大表面积。

16.胰岛。

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染色较浅的内分泌细胞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7.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状,由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五部分构成。

18.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他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是肺的结构单位。

19.尘细胞。

吞噬了较多尘粒的肺巨噬细胞,称尘细胞。

20.肾单位。

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因在皮质中的位置不同而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21.肾小叶。

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22.肾叶。

一个肾锥体与相连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

23.髓袢。

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的U形结构。

组胚知识点总结

组胚知识点总结

组胚知识点总结组胚是指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组胚发育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胚胎发育、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受精卵的形成、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等方面,对组胚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的形成是组胚发育的起点,它是由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产生的。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通过顶体反应进入卵子,最终与卵子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中,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细胞质重组和染色体重组,确保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二、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胚胎发育是组胚发育的核心过程,它可以分为受精卵、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囊胚期、胚胎期和胚胎发育后期等多个阶段。

在受精卵阶段,受精卵会经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形成多个细胞。

在囊胚期,细胞开始形成囊胚,囊胚内部有胚胎干细胞和外胚层细胞的分化。

在胚胎期,胚胎逐渐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三、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从未分化状态逐渐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组胚发育的重要过程,它决定了不同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些基因被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四、组织形成组织形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在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结构。

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形态的改变和细胞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

组胚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层次的调控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组胚发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一些与发育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组胚发育的机制和调控网络,以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组胚实验必考知识点

组胚实验必考知识点

组胚实验必考知识点
上皮组织
1.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3.单层柱状上皮小肠绒毛小肠腺(小肠)
4.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指皮肤)
结缔组织
5.疏松结缔组织(肠系膜)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
6.透明软骨同源细胞群(气管)
7.骨单位骨陷窝骨小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肌肉组织
8.骨骼肌肌节心肌闰盘平滑肌
神经组织
9.有髓神经纤维轴突郎飞结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神经元
循环系统
10.中动脉(10-40层弹性模)中静脉大动脉(40-70层弹性模)大静脉
免疫系统
11.淋巴结脾白髓红髓胸腺胸腺小体
内分泌系统
12.甲状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
13.肾上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14.脑垂体(腺垂体)
消化管
15食管判断依据: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16.胃单层柱状上皮胃底腺壁细胞(红色体积大为单个细胞存在,胃底腺上部较多)主细胞(蓝色数量多常聚集在一起体积小胃底腺下部较多)
17小肠小肠腺潘氏细胞
消化腺
18.腮腺(远侧,浆液型)下颌下腺(中部,混合型重点考的话就考这个)舌下腺(近侧,粘液型)
19胰胰岛
20.肝肝小叶中央静脉肝门管区小叶间(动脉.静脉.胆管)
呼吸系统
21.气管判断依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透明软骨
22.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泌尿系统
23.肾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小管致密斑
生殖系统
24睾丸生精小管、睾丸间质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25.卵巢原始软泡(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初级软泡(立方状/柱状的卵泡细胞)次级软泡(软泡腔)黄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胚重要知识点总结

组胚重要知识点总结

组胚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胚胎的形成1. 受精受精是胚胎发育的开始,雌性生殖细胞卵子与雄性生殖细胞精子相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受精卵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核携带了父母的遗传信息,细胞质中含有一些细胞器和养分,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在一系列分裂后形成囊胚,囊胚继续分化形成胚胎,胚胎内部的细胞会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 胚胎植入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胚胎会在子宫内膜上植入并继续发育,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二、胚胎发育的调控1. 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会根据其位置和功能的不同,逐渐发生分化,形成各种细胞类型,这个过程是通过基因的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2. 信号分子的作用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之间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进行相互通信,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定位,例如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等。

3. 基因调控网络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系列基因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这个网络决定了细胞的分化和定位。

三、胚胎发育的特点1. 重组合效应在受精卵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基因会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组合会决定胚胎的性状和功能。

2. 内外环境的影响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对胚胎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例如营养供应、母体的健康状况等。

3. 多能性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具有多能性,即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为胚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四、胚胎发育的应用1. 生殖医学胚胎发育的研究可以为生殖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例如人工受孕、辅助生殖等。

2.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胚胎发育研究还为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3. 基因编辑技术胚胎发育的研究可以为基因编辑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例如CRISPR/Cas9技术在胚胎的基因编辑中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命的奥秘,还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胚重点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6.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7.软骨陷窝:包埋在软骨基质中的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

8.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9.骨陷窝:细胞体所在的腔隙。

10.骨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11.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3.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14.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5.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16.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

17.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

18.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9.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形状不一。

20.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21.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3.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24.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5.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

26.肾小叶:由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

27.肾叶:由一个肾椎体和相连的皮质组成。

28.肾柱:位于肾椎体之间的皮质部分。

29.髓袢: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的U型结构。

30.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是血液从血管滤过到肾小囊腔所经过的结构,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

31.精子发生: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

32.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33.黄体:排卵后,残留于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连同卵泡膜向卵泡腔塌陷,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34.受精: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5.植入:又称着床,指胚泡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一)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其内皮主要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其他部分分布在肺泡和肾小囊中。

(2)单层立方上皮:其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中。

(3)单层柱状上皮:其主要分布在胃、肠、胆囊和子宫中。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主要分布在呼吸道中。

(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分为角化和未角化。

角化的分布于皮肤表皮,未角化的分布于口腔、食道和阴道中。

(6)复层柱状上皮:其主要分布在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7)变移上皮:其主要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中。

2.上皮细胞的侧面的细胞连接主要分为四种:(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2)黏合带:又称中间连接,具有黏着作用和具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3)桥粒:起固定和支持作用;(4)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功能:具有支持、连接、固着作用,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3)半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为桥粒结构的一半;功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其特点是及功能: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血管丰富;具有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功能。

2.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

①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于胶原纤维上。

a.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较丰富,呈嗜碱性。

电镜下,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高尔基复合体,这类细胞是持续型蛋白质分泌细胞;功能:其分泌物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各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b.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细胞较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小而细长,着色深;细胞质少,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功能:创伤情况下,纤维细胞逆转没成纤维细胞,并分裂、增殖,移向受损部位,产生细胞外基质,形成瘢痕组织,修复创伤。

(P21,22)②巨噬细胞: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改变,胞质丰富,多称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褶皱、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

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又称“组织细胞”,具有‘趋化性’;功能:吞噬作用(特异性、非特异性);抗原呈递作用;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主要分布于脾、淋巴结及消化管、呼吸道等黏膜的淋巴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而在一般结缔组织内很少。

细胞核圆,且偏向一侧。

电镜下,细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旁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抗体能和抗原结合,能抑制或是杀灭细菌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特异性吞噬。

④肥大细胞:源于骨髓的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经血液循环迁移到全身的结缔组织内,分化成熟后可生存数月。

功能:是免疫系统中首先与病原体接触的哨兵,能够释放多种物质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组胺,白三烯)。

且分泌肝素具有凝血功能。

⑤脂肪细胞:功能:合成、储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

⑥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⑦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纤维1.纤维主要分为三种: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由45%血细胞和55%血浆构成。

2.血细胞的组成: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3.白细胞①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分叶核一般为2-5叶。

杆状核和2叶核增多时称核左移,表示机体受到严重细菌感染。

4-5叶核增多时称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②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③嗜酸性粒细胞:核多为两叶。

④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⑤淋巴细胞(主要的免疫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产生于胸腺)、骨髓依赖细胞(B细胞,产生于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产生于骨髓)。

(四)软骨和骨1.软骨是由软骨膜和软骨组织构成。

2.软骨的类型及划分的依据: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根据细胞间质中纤维成分的不同而划分。

3.骨组织的细胞:分为4种,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4.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内侧有少量松质骨形成的骨小梁。

有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骨单位)和间骨板。

(五)肌组织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2.骨骼肌纤维(光镜):成长圆柱状,一条肌纤维上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且核成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同的带。

(明带I带,暗带A带)3.骨骼肌纤维(电镜):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 线固定,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段附着于Z线,另一端申于粗肌丝直接。

且横切面一根粗肌丝周围有六根系细肌丝,一根细肌丝周围有三根粗肌丝。

4.心肌纤维(光镜):成短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

连接处染色较深称之为润盘。

多数的心肌纤维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

核成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5.平滑肌纤维(光镜):成长梭形,细胞中央有一个杆状或是椭圆形的核常成扭曲状。

胞质嗜酸性,无横纹。

(六)神经组织1.神经元的组成: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胞体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其特征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2.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3.化学性突出的组成:电镜下,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这三部分组成。

(七)眼和耳1.眼:由眼球壁、眼内容物、眼附属器组成。

2.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由角膜、巩膜、角膜缘、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组成。

3.耳:由内耳、中耳、外耳构成。

4.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

其中包括耳蜗、膜蜗管及螺旋器,前庭、膜前庭及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及壶腹嵴构成。

(八)循环系统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从内向外分为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外膜(心包的脏层,为浆膜)三层,还有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

2.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3.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①动脉的管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以中动脉的3层结构最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中膜含平滑肌或弹性膜;外膜为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

②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多层;中膜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有弹性纤维、环行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其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③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其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流量。

④小动脉中膜由数层平滑肌纤维构成;较大的小动脉也可见内弹性膜;主要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并形成外周阻力,参与正常血压的维持。

⑤微动脉无内、外弹性膜,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各膜较薄;是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调节各组织血流量。

4.毛细血管的分类: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吞饮小泡(质膜小泡)。

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

②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膜完整,但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孔,孔上有隔膜覆盖;内皮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交换。

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③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大;内皮细胞可有窗孔,易化了大分子物质和血细胞出入血血管;基膜可有可无,或不连续。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九)皮肤1.表皮:表皮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