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一、古代学校体育(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
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办洋务”,“兴西学”,近代体育运动传入洋务学堂,进入中国。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2.学校体育思想二、填空题1.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有、、。
2.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正式将学校“”改为“体育课”。
3.“新体育”学说是在教育学说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
4. 年,清政府颁布了,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5.在西周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其中具有体育性质的有、和。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文,对体育的意义、功能和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7.1922年,《壬戍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在我国的没落。
8.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到均开设课,每周学时。
三、判断改错题1.我国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六艺”中只有射和御具有体育的性质。
()2.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体育方面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它把“体育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
()3.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和《劳卫制》,是为改善我国学生健康严重不良状况,在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热潮推动下,借鉴日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经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简答题1.简述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五、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体育思想的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一、名词解释1.社会体育2.社区体育3.竞技体育4.竞技运动教材化5.终身体育6.大众传播媒介7.大众传播二、填空题1.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
2.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有、、和。
3.终身教育思想是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在中提出的。
体育学科发展历程
体育学科的未来展望
体育教育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教 育将更加智能化,包括在 线课程、虚拟现实技术、 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体育与旅游、文化、娱乐 等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增 强,形成多元化、综合性 的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竞技体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竞技 体育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将 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国家 和地区将加入到国际竞技 体育的大家庭中。
体育教育在不断进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更 新,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运动训练越来越科学化,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营养、心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与医学的交叉
医学与体育学科的交叉产生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案例二: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国武术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 ,其传承与发展对体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和民间传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 变,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各种武术流派。中国武术注重内外 兼修,不仅强调身体的锻炼,还关注心灵的修养。近年来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学习和欣赏这一传统技艺。
体育学科面临的挑战
01
商业化与道德问题的 冲突
体育学科的商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利益,但也引发了诸多道德问题,如 兴奋剂事件、赛事腐败等,这对体育 学科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02
高投入与资源分配不 均
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体育学科 的投入,但仍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 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 区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框架结构图
国外学校体育的
学
产生与发展
校
体
育
的 产 生
我国学校体育的 历史沿革
与
发
展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 的演变
国外古代学校体育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授方法 运动技能形成的教授方法
重复法 持续法 变换法 循环法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 产生与发展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
1.1912-1913年,壬子葵丑学制衍生出双轨制体育; 2.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实现了“体 操科”向“体育科”的转型。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党统治期的学校体育:
1.我国第一部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规范了体育课程; 2.体育实施方案的颁布与教科书的出版完善了学校体育。
国外古代学校体育
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公元前8世纪西方奴隶制国家的 代表。
公元前146年,希腊完全被罗马征服,崇尚雄辩才能,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 教育的舞台,体育只能在“骑士教育”中找到身影。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基础
欧洲三大运动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教育名著《教育漫话》,创立 了“绅士体育”的特殊理论。
1 研究制定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 1956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注重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教育对象为7~18岁的男孩,要学习10年的时间。
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
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异同①相同点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①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②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第一篇 知识点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王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从改良主义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潮中,对学校体育再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
(二)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1、简化性原则:简化竞技运动的技战术难度,适当降低负荷量。
2、普及性原则:改制的竞技运动要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以参加中体验乐趣,体会体育文化为要旨。
3、适应性原则:要适合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改变运动方式。
4、教育性原则:强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1952年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1952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
195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察办法的通知》。
4、基础性:身心基础(体质基础、心理素质水平);提高认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教育。
2、应付考试。
3、智育至上,知识中心。
4、片面追求升学率。
(三)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1954年参照苏联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
新中国成立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②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⑤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代表人物
伍德和赫塞林顿 高尔霍夫尔
特点
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
动 因
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 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
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
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
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伟大旗手卢梭, 巨著《爱弥儿》“教育和体 育紧密结合, 要求受教育者身心两健”。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倡导体育、德育和智育的 和谐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宾塞, 《论教育》“健康教育是一切教 育活动的基础”。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产生
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人士开 始将新兴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付诸实施。第一所泛爱主义学校 (博爱学校)由德国教育家巴泽 多在德绍创办。到19世纪初期, 欧美各国也先后把体操规定为中 小学必修课程, 并颁布了许多关 于学校体育的法案, 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01 注重发展体育的“育人”功能 02 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03
体育课程管理呈现约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04
学校体育将进一步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相融合
05
体质测试标准日益完善与科学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 历史沿革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清朝末年的学校体育: 1.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 近代学校体育; 2.教会学校和基督青年 会萌发了现代学校体育; 3.《奏定学堂章程》颁 布与实施诞生了制度化
学校体育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体育思想的指导, 因此重点介绍了对我国学校体育每个阶段发展影响较大 的典型思想,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的脉络与前因后果。
思考题
1.从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谈谈影响学校体育 发展的因素? 2.请你总结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3.你认为当代学校体育应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为什么?
01 体质教育思想
体质教育思想主张体育是发展身体的教育, 建设身体的教育, 完 善身体的教育, 增强体质的教育, 它应直接接解决身体发展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议题。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方式也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的差异。
然而,体育在各个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培养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学校体育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学校体育,起源于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古希腊被誉为体育的发源地,那里的人们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古希腊人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体魄和意志,使其具备战斗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因此,他们在公共场所兴建了许多体育场馆,让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同时,他们还开设了学校来教授体育课程,以培养年轻人的体质和品德。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体育教育实践。
古代中国有许多武功名家,他们通过传授武艺,培养后代的身心健康。
同时,中国的皇家学校也有体育课程,以培养优秀的将领和官员。
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身体的锻炼,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理想和追求幸福的基石。
然而,学校体育的真正发展始于近代。
在19世纪,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体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开始将体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和全面发展。
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体育运动的组织和赛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各种校际比赛。
这些活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20世纪以来,学校体育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体育教育环境。
许多先进的方法和理念也被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如体育锻炼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练的职业化培养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然而,学校体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学生因为学业繁重或其他各种原因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导致体育水平的下降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对待体育教育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术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育和体育的实施,推动了人们研究体育和教育的热情。 c.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在《论教育》一书中指出: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他的思想促进了体育的进一步科
学化,对后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① 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并 创造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② 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他主张全民体育,并创造了自己的体操体 系—-八项运动,使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了贵族的性质。 ③ 19世纪初,在博爱派致力于学校体育实践的同时,欧洲各国开始发展自己的学校教育。多个国家先 后将体操规定为中小学必须课程。 ④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德、法、英等国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体育 体制的确立。
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 武学,文武教育截然分途。但该时期的武举制度主要是为了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太大 关系。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在开办的新式学校中才开始有了体操(相当于体育)的 教育内容,社会上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1)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①希腊化时期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学
• 3、两者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 • 简单的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体的 来讲则可以归结为下面的两句话: •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来自于学校体育实践; • 学校体育接受学校体育学的理论指导。
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 1、研究对象: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 、研究对象: • 2、具体内容:(略) 、具体内容:(略 :( • 3、学科性质: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交 、学科性质 叉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范畴,是体育院 系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
体育理论
体育概论
学校体育学 运动训练学 群众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概况
6、1983年10月: 、 年 月 第一本《学校体育学》专著有人民体育 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学校体育学已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目前: 、目前: 我国学校体育学已有很多版本, 我国学校体育学已有很多版本,出现百花 齐放的繁荣景象。 齐放的繁荣景象。
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概况
• 3、 60年代初: 、 年代初 年代初:
总结自己经验,编写出版了中国的《体育理论》, 70年代末,对其进行了重新编写。
• 4、60、70年代 、 、 年代 年代:
世界性体育分支学科大量繁衍 ----------------外因 外因
体育实践迅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体育实践迅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因 内因
三、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 1、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公元14世纪-17 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公元14世纪14世纪 世纪) 抑神扬人、人文主义教育、 世纪) 抑神扬人、人文主义教育、追求 体魄健美 • 2、新、旧教派开办学校,提倡文化与身体 旧教派开办学校, 并重 • 3、教会学校的近代体育,促进学校体育的 教会学校的近代体育, 发展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 20世纪70年代,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 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 1978年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提出: 应将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结合起来,教师 不仅要在锻炼学生体力和塑造人格上下功 夫,而且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让学生 热爱体育运动。
.
二战以后各国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内容比重提高;增加舍内课程;健 身内容比例增多。
• 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把体育列 为正式课程,将古希腊体操、传统骑士项目和民 间游戏柔和在一起加以发展,创造了著名的“德 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爬、平衡、负重)。 学校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出现了近代最 早的体育教师。
.
• 1759—1839年,古茨穆茨(德国近代体育 之父),主张全民体育,创造了自己的体 操体系——八项运动,成为了近代学校体 育的普遍模式,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了贵族 的性质。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夏志琴
.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 • 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重点: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难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高氏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实践是西方近代 以来学校体育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对世界学校体育得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 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 长的研究与教育。日本1968年颁布的《学 习指导纲要》中规定,学校体育的目标为: 促进学生的体力发展,保持和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进行运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身 体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演变
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演变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演变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六艺教育中的学校体育元素及特色。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起步:体育课程的确立与变化;课外体育的形式与内容;体育师资的培养与变化;学校体育思想的转变。
我国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学校体育的结构与功能学校体育的学段结构:不同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不同阶段学校体育的注意事项。
学校体育的功能形态: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派生功能、代偿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实现:功能取向的确立;功能行动的发生;功能效应的产生;功能效应的延伸。
三、学校体育的地位与目标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在体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体育文化发展的作用。
学校体育目标体系与实现:目标的结构体系;确定目标的依据;目标定位。
四、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性质;基本概念。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内容;课程编制实施建议。
体育课程的编制和资源开发:编制的总体要求;注意事项。
五、体育教学要素、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的要素构成:构成要素;要素的相互关系。
体育教学的过程特征:阶段结构;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过程的特征。
体育教学的原则体系:基本原则、依据及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目标的作用;目标体系;目标的制定。
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定义;特征;选配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点。
七、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体育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实施: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的密度;体育课的负荷。
体育教学评价:评价种类与流程;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 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轻武,学校体育几乎中断。
汉代的教育内容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其中,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但是这一时期的武学制度 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 太大关系。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五、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4、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956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
纲,并于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 书,从而使我国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 求。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 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2、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 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3、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体育之 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锻炼原则等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等观点。
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述-学霸笔记
第二十五天-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述体育概述考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加)一、国外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2. 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锻炼。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推动了人们研究体育和教育的热情。
4. 德国的施皮斯把体操从社会引向学校,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
5. 1774 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
6.“新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瑟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为自然体育学说。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
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1. 古代“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 1903 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堂中设置体操科。
3. 毛泽东 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体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4. 1923 年,《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将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5. 1922 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该学制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情况制定。
6. 1940 年 3 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四个阶段)1. 初创阶段(1949 ~ 1957 年)1953 年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世界学校体育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世界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夸美纽斯提出了养生之道的若干原则,即:有规律、有节制地生活,尤其是适度的饮食、运动,以及必要的睡眠与休息。
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2.洛克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他对锻炼身体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无论冬夏,儿童的衣服不宜过暖;每天用冷水洗脚,洗冷水浴,游泳;饮食应清淡、简单等。
3.卢梭继承洛克的思想,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的基础。
培养“自然人”是卢梭的教育目标。
他认为,强健的体魄是“自然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我国古代所谓的“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学习内容主要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其中乐、射、御都是体育。
2.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都设体操科。
《壬戌学制》于1922年出台。
参照美国“六三三”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它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002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1.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生活价值
2.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 3.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
小结:
1.重点掌握:“六艺”、“六经”的内容;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1923年的《新
学制课程标准》;现行的学校体育 思想;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五、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 入及其影响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自“军国民”思想引 进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坎坷沉浮中,于 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质教育”思 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 思想体系。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思 想就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 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 想、“终身体育思想等”。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 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2、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 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3、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体育之 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锻炼原则等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等观点。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从改良主义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进步思潮中,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 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为我国近代以 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思想上起到了重要的 启蒙作用。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ຫໍສະໝຸດ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 影响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 影响
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 原始社会: 没有学校体育。 奴隶社会: 出现我国古代学校体育;
(1)夏代:“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 学校;
(2)商代:出现“大学”和“庠”两级施教。
(3)西周: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内 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 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轻武,学校体育几乎中断。
汉代的教育内容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其中,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但是这一时期的武学制度 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 太大关系。
4、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956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
纲,并于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 书,从而使我国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