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中考等腰三角形经典好题与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18---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复习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第18讲等腰三角形【考点知识总汇】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简写“”)。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写为“”)。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总结: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1)三个角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等于60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条对称轴。
21AB知识点总结: 1.由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但等边三角形具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具有。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也正好相反,要注意区别。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2.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
知识点总结: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或垂直的重要方法。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也正好相反,注意区别。
高频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范例】如图, 90=∠ABC ,E D ,分别在AC BC ,上,DE AD ⊥,且DE AD =,点F 是AE 的中点,FD 与AB 相交于点M 。
(1)求证:FCM FMC ∠=∠。
(2)AD 与MC 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得分要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包括以下三个结论:如图,在△ABC 中,AC AB =。
1.若BC AD ⊥,则DC BD =,21∠=∠。
2.若DC BD =,则BC AD ⊥,21∠=∠。
3.若21∠=∠,则BC AD ⊥,DC BD =。
【考题回放】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 ,则它的底角数为( )A.40B.50C.60D.702.如图,在△ABC 中,AC AB =,且D 为BC 上一点,AD CD =,BD AB =,则B ∠的度数为( )A.30B.36C.40D.45第2题 第3题3.如图,在△ABC 中,AC AB =, 40=∠A ,点D 在AC 上,DC BD =,则ABD ∠的度数是。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与典型题解析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向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或3条对称轴.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 5.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典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40°,100° B .70°,70°C .60°,80°D .40°,100°或70°,70°【答案】D【解析】①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另外两个内角=(180°–40°)÷2=70°; ②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它的另外一个底角为40°,顶角为180°–40°–40°=100°. 所以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0°、100°或70°、70°.故选D .【名师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 ,解题关键是分情况进行讨论①已知角为顶角时;②已知角为底角时.典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D BC B.∠B=∠CC.AB=2BD D.AD平分∠BAC【答案】C【解析】因为△ABC中,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AD⊥BC,故A选项正确;B.∠B=∠C,故B选项正确;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_cm.考向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把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2.底角为顶角的2倍的等腰三角形非常特殊,其底角平分线将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E是AB上的一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AB=AC,AD⊥BC,∴∠BAD=∠CAD.又∵AD∥EF,∴∠F=∠CAD,∠FEA=∠BAD,∴∠F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的形状.考向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和垂心重合.典例4 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若BE=1,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DE ⊥BC ,∠B =∠C =60°, ∴∠BDE =30°,∴BD =2BE =2,∵点D 为AB 边的中点,∴AB =2BD =4, ∵∠B =∠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 =AB =4,故答案为:4.【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 =2BD 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上,以BD 为一边作等边BDE ∆,连接CE . (1)说明ABD CBE ∆≅∆的理由; (2)若080BEC ∠=,求DBC ∠的度数.考向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无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典例5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 .∵∠A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 .∵AB =AC ,且∠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 .∵∠A =60°,∠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D .∵AB =A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B【解析】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B,条件重复且条件不足,故不正确;C,∵∠A=60°,∠B=60°,∴∠C=60°,∴△ABC是等边三角形60°,故正确;D,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故正确.故选B.4.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考向五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常常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也是证明一边(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依据.当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或结论倾向于该性质时,我们可运用转化思想,将线段或角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典例6 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30°,BD=6,则CD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3【解析】∵在Rt△ABC中,∠C=90°,∠B=30°,∴∠BAC=60°.又AD平分∠BAC,∴∠BAD=∠CAD=30°,∴∠BAD=∠B=30°,∴AD=BD=6,∴CD=12AD=3,故答案为:3.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__________.考向六 勾股定理1.应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尤其在记忆a 2+b 2=c 2时,斜边只能是c .若b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a 2+c 2=b 2;若a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b 2+c 2=a 2.2.如果已知的两边没有明确边的类型,那么它们可能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求解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以免漏解.典例7 cm cm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直角边长为cm cm ,∴斜边(cm ),∴周长cm ).故答案为:【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与三角形边长,面积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解出斜边是关键6.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 ∠=︒,3AB =,5AC =,D 为BC 边上的中点.(1)求BD 、AD 的长度;(2)将ABC ∆折叠,使A 与D 重合,得折痕EF ;求AE 、BE 的长度.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A .3B .4C .7D .5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A .50°B .55°C .60°D .65°3.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 =AC ,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 ,AD 为支柱(即底边BC 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 ⊥AB ,DF ⊥AC ,则DE +DF 等于A .10mB .5mC .2.5mD .9.5m4.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60MDN ∠=︒,则AMN ∆的周长为A.2 B.3 C.1.5 D.2.55.如图,△ABC中,D、E两点分别在AC、BC上,AB=AC,CD=DE.若∠A=40°,∠ABD:∠DBC=3:4,则∠BDE=A.24°B.25°C.30°D.35°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22 B.17C.17或22 D.267.如图,△ABC中,AB=AC=5,BC=6,点D在BC上,且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A.6 B.5C.4 D.38.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9.如图,Rt △ABC 中,∠B =90〬,AB =9,BC =6,,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AN 的长等于A .5B .6C .4D .310.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放在一张宽为3 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 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边AC 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尺的最长边的长为A .6B .C .D .11.三角形的三边a ,b ,c (b ﹣c )2=0;则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 12.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13cm ,BC =10cm ,△ABC 的面积=________.1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14.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上一点,且AD AE =,12EDC ∠=︒,则BAD ∠=__________.1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FD=____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是AD上的一个动点,把△BAE沿BE向矩形内部折叠,当点A的对应点A1恰好落在∠BCD的平分线上时,CA1的长为__________.18.如图,在Rt△ABC中,点E在AB上,把△ABC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斜边AC的中点D 重合.(1)求证:△ACE为等腰三角形;(2)若AB=6,求AE的长.19.如图,一架2.5 m 长的梯子斜立在竖直的墙上,此时梯足B 距底端O 为0.7 m .(1)求OA 的长度;(2)如果梯子顶端下滑0.4米,则梯子将滑出多少米?20.ABC ∆与DCE ∆有公共顶点C (顶点均按逆时针排列),AB AC =,DC DE =,180BAC CDE ∠+∠=︒,//DE BC ,点G 是BE 的中点,连接DG 并延长交直线BC 于点F ,连接,AF AD .(1)如图,当90BAC ∠=︒时, 求证:①BF CD =; ②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60BAC ∠=︒时,画出相应的图形(画一个即可),并直接指出AFD ∆是何种特殊三角形.21.已知:如图,有人在岸上点C 的地方,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长CB =10米,CA ⊥AB ,且CA =6米,拉动绳子将船从点B 沿BA 方向行驶到点D 后,绳长CD (1)试判定△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1.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2.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AC ,BD .若90ACB ∠=︒,AC BC =,AB BD =,则ADC ∠=__________︒.5.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7.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8.如图,ABC △中,点E 在BC 边上,AE AB =,将线段AC 绕点A 旋转到AF 的位置,使得CAF BAE ∠=∠,连接EF ,EF 与AC 交于点G .(1)求证:EF BC =;(2)若65ABC ∠=︒,28ACB ∠=︒,求FGC ∠的度数.9.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C =42°,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10.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 △≌△; (2)OB OC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结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 (1)若∠C =36°,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叫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B =FE .12.在ABC △中,90BAC ∠=︒,AB AC =,AD BC ⊥于点D .(1)如图1,点M ,N 分别在AD ,AB 上,且90BMN ∠=︒,当30AMN =︒∠,2AB =时,求线段AM 的长;(2)如图2,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求证:BE AF =; (3)如图3,点M 在AD 的延长线上,点N 在AC 上,且90BMN ∠=︒,求证:AB AN +=.1.【答案】4cm 或5cm【解析】当长是4cm 的边是底边时,腰长是12(13–4)=4.5, 三边长为4cm ,4.5cm ,4.5cm ,等腰三角形成立;当长是4cm 的边是腰时,底边长是:13–4–4=5cm ,等腰三角形成立. 故底边长是:4cm 或5cm .故答案是:4cm 或5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2.【解析】(1)由题意得:5−2<AB <5+2,即:3<AB <7,∵AB 为奇数,∴AB =5, ∴△ABC 的周长为5+5+2=12. (2)∵AB =AC =5, ∴△ABC 是等腰三角形. 3.【答案】(1)见解析;(2)20°.【解析】(1)由060ABC DBE ∠=∠=,得ABD CBE ∠=∠,由,AB BC BD BE ==, 得ABD CBE ∆≅∆(SAS );(2)由ABD CBE ∆≅∆,得060BCE A ∠=∠=,所以00000180180806040CBE BEC BCE ∠=-∠-∠=--=, 所以000060604020DBC CB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4.【答案】5【解析】已知∠AON =60°,当OP =OA =5时,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P 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5. 5.【答案】6或6.5【解析】分两种情况:①5和12是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为1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5;②5是直角边,12为斜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故答案为:6或6.5.6.【答案】(1)BD =2,AD =2)136AE =,56BE = 【解析】(1)∵在ABC ∆中,90B ∠=︒,3AB =,5AC =, ∴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C AB =-=-=, ∴4BC =,又∵D 为BC 边上的中点, ∴122BD DC BC ===, ∴在Rt ABD ∆中,222222133AD AB BD =+=+=,∴AD =(2)ABC ∆折叠后如图所示,EF 为折痕,连接DE ,设AE x =,则DE x =,3BE x =-,在Rt BDE ∆中,222BE BD DE +=,即()22232x x -+=,解得:136x =, ∴136AE =, ∴135366BE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是常见中考题型.1.【答案】D【解析】∵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斜边10=, ∴斜边上的中线=12×10=5,故选D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AB BC ∴==,又BC BD =,AB BD ∴=,∴20BAD BDA ∠=∠=︒0180CBD BAD BDA ABC ∴∠=-∠-∠-∠0000018020206080=---=,BC BD =,∴11(180)(18080)5022BCD CBD ∠=⨯︒-∠=⨯︒-︒=︒,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解析】∵AB =AC ,∠BAC =120°,∴∠B =∠C =30°, ∵DE ⊥AB ,DF ⊥AC ,垂足为E ,F ,∴DE =12BD ,DF =12DC , ∴DE +DF =12BD +12DC =12(BD +DC )=12B C .∴DE +DF =12BC =12×10=5m .故选B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C 到E ,使CE =BM ,连接DE ,∵BD =DC ,∠BDC =120°,∴∠CBD =∠BCD =30°, ∵∠ABC =∠ACB =60°,∴∠ABD =∠ACD =∠DCE =90°,在△BMD 和△CED 中,90BD CDDBM DCE BM CE =⎧⎪∠=∠=︒⎨⎪=⎩,∴△BMD ≌△CED (SAS ),∴∠BDM =∠CDE ,DM =DE , 又∵∠MDN =60°,∴∠BDM +∠NDC =60°, ∴∠EDC +∠NDC =∠NDE =60°=∠NDM , 在△MDN 和△EDN 中,DM DEMDN NDE DN DN =⎧⎪∠=∠⎨⎪=⎩,∴△MDN ≌△EDN (SAS ), ∴MN =NE =NC +CE =NC +BM ,所以△AMN 周长=AM +AN +MN =AM +AN +NC +BM =AB +AC =2. 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AB=AC,CD=DE,∴∠C=∠DEC=∠ABC,∴AB∥DE,∵∠A=40°,∴∠C=∠DEC=∠ABC=18040702,∵∠ABD:∠DBC=3:4,∴设∠ABD为3x,∠DBC为4x,∴3x+4x=70°,∴x=10°,∴∠ABD=30°,∵AB∥DE,∴∠BDE=∠ABD=30°,故答案为C.【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难度适中.6.【答案】A【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A.7.【答案】C【解析】∵AB=AC=5,AD平分∠BAC,BC=6,∴BD=CD=3,∠ADB=90°,∴AD=4.故选C.8.【答案】B【解析】如图,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符合点C的有5个;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符合点C的有4个.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故选B.9.【答案】A【解析】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D是BC的中点,∴BD=1632⨯=.在Rt△BDN中,由勾股定理得:ND2=NB2+BD2,即x2=(9-x)2+32,解得x=5,AN=5,故选A.10.【答案】D【解析】如图,作AH⊥CH,在Rt △ACH 中,∵AH =3,∠AHC =90°,∠ACH =30°,∴AC =2AH =6,在Rt △ABC 中,AB ==D .11.【答案】等边【解析】三角形的三边a ,b ,c 2()0b c -=,20,()0b c =-=,0,0a b b c ∴-=-=,解得:,a b b c ==,即a b c ==,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综合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12.【答案】60cm 2.【解析】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 ∵AB =AC =13cm ,BC =10cm , ∴BD =CD =5cm ,AD ⊥BC ,由勾股定理得:AD (cm ), ∴△ABC 的面积=12×BC ×AD =12×10×12=60(cm 2).【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关键. 13.【答案】55°或125°【解析】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如图2,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CAB =180°–55°=125°, 故答案为55°或125°.【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10【解析】①当6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底边=26-6-6=14,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6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故答案为:10. 15.【答案】24︒【解析】∵ADC ∠是三角形ABD 的外角,AED ∠是三角形DEC 的一个外角,CDE x ∠=︒, ∴ADC BAD B ADE EDC ∠=∠+∠=∠+∠,AED EDC C ∠=∠+∠,B BAD ADE x ∠+∠=∠+︒,AEDC x ∠=∠+︒,∵AB AC =,D 、E 分别在BC 、AC 上,AD AE =,CDE x ∠=︒,∴B C ∠=∠,20ADE AED C ∠=∠=∠+︒,∴C BAD C x x ∠+∠=∠︒++︒,∵12EDC ∠=︒,∴24BAD ∠=︒,故答案为:24︒.16.【答案】15【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ACD =120°, ∵CG =CD ,∴∠CDG =30°,∠FDE =150°, ∵DF =DE ,∴∠E =15°.故答案为:15.17.【答案】【解析】如图,过点A 1作A 1M ⊥BC 于点M .∵点A 的对应点A 1恰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BCD =90°,∴∠A 1CM =45°,即△A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M =A 1M =x ,则BM =7-x .又由折叠的性质知AB =A 1B =5,∴在直角△A 1MB 中,由勾股定理得A 1M 2=A 1B 2-BM 2=25-(7-x )2,∴25-(7-x )2=x 2,解得x 1=3,x 2=4,∵在等腰Rt △A 1CM 中,CA 1A 1M ,∴CA 1.故答案为:18.【答案】(1)见解析;(2)4.【解析】(1)∵把△ABC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斜边AC 的中点D 重合, ∴CD =CB ,∠CDE =∠B =90°,AD =CD ,在△ADE 和△CDE 中,90AD CDADE CDE ED ED =⎧⎪∠=∠=⎨⎪=⎩,∴△ADE ≌△CDE (SAS ), ∴EA=EC ,∴△ACE 为等腰三角形; (2)由折叠的性质知:∠BEC =∠DEC , ∵△ADE ≌△CDE ,∴∠AED =∠DEC , ∴∠AED =∠DEC =∠BEC =60°,∴∠BCE =30°,∴12BE CE =, 又∵EA=EC ,∴11223BE AE AB ===,∴AE=4.【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9.【解析】在直角△ABO 中,已知AB =2.5 m ,BO =0.7 m ,则AO , ∵AO =AA ′+OA ′,∴OA ′=2 m ,∵在直角△A ′B ′O 中,AB =A ′B ′,且A ′B ′为斜边, ∴OB ′=1.5 m ,∴BB ′=OB ′-OB =1.5 m -0.7 m=0.8 m . 答:梯足向外移动了0.8 m .20.【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①∵//DE BC ,∴GBF GED ∠=∠. 又,BG EG FGB DGE =∠=∠, ∴(ASA)GBF GED ∆∆≌,∴BF ED =. 又CD ED =,∴BF CD =;②当90BAC ∠=︒时,45ABC ACB ∠=∠=︒, ∵180BAC CDE ︒∠+∠=,∴90CDE ︒∠=.∵//DE BC ,∴90,45BCD CDE ACD ︒︒∠=∠=∠=,∴ABF ACD ∠=∠;又,AB AC BF CD ==,∴()ABF ACD SAS ∆∆≌, ∴,AF AD BAF CAD =∠=∠, ∴BAF FAC CAD FAC ∠+∠=∠+∠ 即90BAC FAD ∠=∠=︒,∴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所画图形如图1或图②,此时AFD ∆是等边三角形.图1 图2 与(1)同理,可证ABF ACD ∆∆≌, ∴AF =AD ,60BAC FAD ∠=∠=︒, ∴△AFD 是等边三角形.【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的关系,角的关系.21.【解析】(1)由题意可得:AC =6 m ,DCm ,∠CAD =90°,可得AD(m ), 故△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6 m ,BC =10 m ,∠CAD =90°, ∴AB(m ), 则BD =AB -AD =8-6=2(m ). 答: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为2 m .1.【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 2.【答案】70°【解析】∵AB =AC ,∴∠B =∠C ,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3.【答案】9【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B C ∠=∠⎧⎪=⎨⎪∠=∠⎩,∴△BAD ≌△CAE , ∴BD =CE =9,故答案为:9. 4.【答案】105【解析】作DE AB ⊥于E ,CF AB ⊥于F ,如图所示,则DE CF =,∵CF AB ⊥,90ACB ∠=︒,AC BC =,∴12CF AF BF AB ===, ∵AB BD =,∴1122DE CF AB BD ===,BAD BDA ∠=∠, ∴30ABD ∠=︒,∴75BAD BDA ∠=∠=︒,∵AB CD ∥,∴180ADC BAD ∠+∠=︒,∴105ADC ∠=︒,故答案为:105.5.【答案】6或【解析】①如图1,当5AB AC ==,4AD =,则3BD CD ==,∴底边长为6; ②如图2,当5AB AC ==,4CD =时,则3AD =,∴2BD =,∴BC == ③如图3,当5AB AC ==,4CD =时,则3AD ==,∴8BD =,∴BC =∴此时底边长为6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6.【答案】36°【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727236=︒-︒-︒=︒, 故答案为:3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 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AE CF=⎧⎨=⎩,∴Rt △ABE ≌Rt △CBF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解析】(1)∵CAF BAE ∠=∠,∴BAC EAF ∠=∠,∵AE AB AC AF ==,, ∴BAC EAF △≌△, ∴EF BC =.(2)∵65AB AE ABC =∠=︒,, ∴18065250BAE ∠=︒-︒⨯=︒, ∴50FAG ∠=︒, ∵BAC EAF △≌△, ∴28F C ∠=∠=︒, ∴502878FG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旋转性质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基础知识扎实是解题关键. 9.【解析】(1)∵AB =AC ,AD ⊥BC 于点D ,∴∠BAD =∠CAD ,∠ADC =90°,又∠C =42°,∴∠BAD =∠CAD =90°-42°=48°. (2)∵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 ∵EF ∥AC , ∴∠F =∠CAD , ∴∠BAD =∠F ,∴AE =FE .10.【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 ∴∠DCB =∠EBC , ∴OB =OC .11.【解析】(1)∵AB AC =,∴C ABC ∠=∠,∵36C ∠=︒, ∴36ABC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903654BAD ABC ∠=-∠=-︒=︒︒︒. (2)∵BE 平分ABC ∠,∴ABE EBC ∠=∠, 又∵EF BC ∥,∴EBC BEF ∠=∠, ∴EBF FEB ∠=∠, ∴BF E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解析】(1)∵90BAC ∠=︒,AB AC =,AD BC ⊥,∴AD BD DC ==,45ABC ACB ∠=∠=︒,45BAD CAD ∠=∠=︒, ∵2AB =,∴AD BD DC ===,∵30AMN ∠=︒,∴180903060BMD ∠=︒-︒-︒=︒, ∴30BMD ∠=︒,∴2BM DM =,由勾股定理得,222BM DM BD -=,即222(2)DM DM -=,解得DM =∴AM AD DM =-=(2)∵AD BC ⊥,90EDF ∠=︒,∴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 DB DA BDE ADF ∠=∠=∠=∠⎧⎪⎨⎪⎩,∴BDE ADF △≌△, ∴BE AF =.(3)如图,过点M 作//ME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E ,∴90AME ∠=︒,则AE =,45E ∠=︒,∴ME MA =,∵90AME ∠=︒,90BMN ∠=︒, ∴BME AMN ∠=∠,在BME △和AMN △中,E MAN ME MA BME AMN ∠=∠=∠=∠⎧⎪⎨⎪⎩,∴BME AMN △≌△,∴BE AN =,∴AB AN AB BE A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在几何形状中具有重要的性质和计算知识点。
本文将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通过例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边相等性质:等腰三角形指的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其中,两边相等的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2. 两底角相等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顶点所在的两个角)相等。
3. 顶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边不相邻的角)是单个角度,并且等于底角的补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计算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可通过底边的长度和腰的长度计算得出。
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底边长度为b,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a + b。
2.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底边的长度和高的长度计算得出。
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a,高的长度为h,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1/2) * a * h。
3.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可以通过已知边长或已知角度来计算。
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底边长度为b,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大小。
解答:由于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得到角A = 底角B = (180° - 底角C) / 2。
4.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可以通过已知角度和一边的长度来计算。
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为α,腰长为a,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
解答:根据顶角性质可得到底角的大小为β = (180° - α) / 2。
然后,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底边的长度。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知识点。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几何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1.主要知识点: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平等边)2.主要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平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均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均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3.判断:(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2)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3)中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4)角均分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5)一个三角形,底边上的中垂线是同一条线,能够判断是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特别的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均分线相互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均分线所在直线。
判断: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 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 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反证法:4.4.1 定义:假定命题的结论不建立,而后推导出定义、基本领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4.4.2 一般步骤: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认结论→ 推导出矛盾→ 结论建立。
实行的详细步骤是: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定;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经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建立,进而一定原命题建立。
5.直角三角形中, 30度锐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典例剖析例1 . 假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6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例2.如图,已知 D 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DB=DA, BP=AB,DBP DBC,求P的度数。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27讲 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考点二十七:等腰三角形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 <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学!科网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线段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考点典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1】经过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线段把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另外一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那么把这条线段定义为原三角形的“和谐分割线”.如图,线段CD 是ABC ∆的“和谐分割线”,ACD ∆为等腰三角形,CBD ∆和ABC ∆相似,46A ∠=︒,则ACB ∠的度数为 .【举一反三】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 ,∠CAD=20°,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40°D. 70°考点典例二、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例2】在等腰ABC ∆中,AD BC ⊥交直线BC 于点D ,若12AD BC =,则ABC ∆的顶角的度数为 .【举一反三】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是( )A. 35°B. 20°C. 35°或20°D. 无法确定考点典例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3】已知:在中, ,为的中点, , ,垂足分别为点,且.求证:是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点,Q为AC上一点,AQ=PQ,PR=PS,PR⊥AB于R,PS ⊥AC于S,•则对下面四个结论判断正确的是()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A. 全部正确;B. 仅①和②正确;C. 仅②③正确;D. 仅①和③正确考点典例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运用【例3】.如图,中,,小聪同学利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了如下操作:①作的平分线交于点;②作边的垂直平分线,与相交于点;③连接,.请你观察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若,求的度数.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AC=3,AB=5,则DE等于()A. 2B.C.D.课时作业☆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 的周长分别是40,24,则AB为()A. 8B. 12C. 16D. 202. 如图,△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中,∠DBC=90°,∠BCD=60°,DC中点为E,AD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为()A. 30°B. 15°C. 45°D. 25°3. 已知,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上确定一点,使,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C. D.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A. B. C. D. 35.如图,在中,于点,于点,为边的中点,连接、,则下列结论:①;②为等边三角形.下面判断正确是( )A. ①正确B. ②正确C. ①②都正确D. ①②都不正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 B.3 C.4 D.57.如图,在△ABC中,∠B=∠C,AD为△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BD≌△ACDB. AD为△ABC的高线C. AD为△ABC的角平分线D. △ABC是等边三角形二、填空题8. 如图,已知△ABC和△AED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DE与AB相交于点F,如果AC=12,CD=4,那么BF的长度为__.9.已知:点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个点,且BP=PQ=QC=AP=AQ,∠BAC的度数是()A. 100°B. 120°C. 130°D. 150°10. 等腰△ABC,其中AB=AC=17cm,BC=16cm,则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cm2.1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与的角平分线交AD边于点E,F,且EF=3,则边AD的长为12.已知□ABCD中,AB=4,ABC_______.1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中: ①∠ABC=∠ADC ;②AC 与BD 相互平分;③AC ,BD 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角;④四边形ABCD 的面积S=12AC•BD . 正确的是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4. 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为,点在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上,且,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15. (2017广西贵港第16题)如图,点P 在等边ABC ∆的内部,且6,8,10PC PA PB ===,将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 C ,连接'AP ,则sin 'PAP ∠的值为 .16. 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中,,分别为,的中点,于点,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1)试问△ADE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CM平分,若的周长为20,BC=8.求的周长.18. 如图,已知等边△ABC,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1)作△ABC的外心O;(2)设D是AB边上一点,在图中作出一个正六边形DEFGHI,使点F,点H分别在边BC和AC上.19.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1)求证:BD CE∆的重心到顶点A的距(2)设BD与C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的中点.当ABC离与底边长相等时,判断四边形DEMN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20.(1)操作发现:如图①,小明画了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在△ABC的外侧分别以AB,AC为腰作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分别取BD,CE,BC的中点M,N,G,连接GM,GN.小明发现了:线段GM与G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2)类比思考:如图②,小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把等腰三角形ABC换为一般的锐角三角形,其中AB>AC,其它条件不变,小明发现的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深入研究:如图③,小明在(2)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向△ABC的内侧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GMN的形状,并给与证明.。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其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
两腰构成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构成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③若一个三角形某一边上存在“三线合一”,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练习题1、(2022•黑龙江)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与BC相交于点D,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DC的中点,连接EF交AD于点P.若△ABC的面积是24,PD=1.5,则PE的长是()A.2.5 B.2 C.3.5 D.3【分析】如图,过点E作EG⊥AD于G,证明△EGP≌△FDP,得PG=PD=1.5,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D的长,由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得BC的长,最后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G⊥AD于G,∵AB=AC,AD平分∠BAC,∴AD⊥BC,BD=CD,∴∠PDF=∠EGP=90°,EG∥BC,∵点E是AB的中点,∴G是AD的中点,∴EG=BD,∵F是CD的中点,∴DF=CD,∴EG=DF,∵∠EPG=∠DPF,∴△EGP≌△FDP(AAS),∴PG=PD=1.5,∴AD=2DG=6,∵△ABC的面积是24,∴•BC•AD=24,∴BC=48÷6=8,∴DF=BC=2,∴EG=DF=2,由勾股定理得:PE==2.5.故选:A.2、(2022•淄博)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道路AB∥CD,道路AB与AE的夹角∠BAE=50°.城市规划部门想新修一条道路CE,要求CF=EF,则∠E的度数为()A.23°B.25°C.27°D.3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DFE=∠BAE=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E的度数.【解答】解:∵AB∥CD,∴∠DFE=∠BAE=50°,∵CF=EF,∴∠C=∠E,∵∠DFE=∠C+∠E,∴∠C=∠DFE=×50°=25°,故选:B.3、(2022•鞍山)如图,在△ABC中,AB=AC,∠BAC=24°,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接AD,则∠D的度数为()A.39°B.40°C.49°D.51°【分析】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ACB=78°,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AB=AC,∠BAC=24°,∴∠B=∠ACB=78°.∵CD=AC,∠ACB=78°,∠ACB=∠D+∠CAD,∴∠D=∠CAD=∠ACB=39°.故选:A.4、(2022•荆州)如图,直线l1∥l2,AB=AC,∠BAC=40°,则∠1+∠2的度数是()A.60°B.70°C.80°D.90°【分析】过点C作CD∥l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ACB,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BC,从而可求解.【解答】解:过点C作CD∥l1,如图,∵l1∥l2,∴l1∥l2∥CD,∴∠1=∠BCD,∠2=∠ACD,∴∠1+∠2=∠BCD+∠ACD=∠ACB,∵AB=AC,∴∠ACB=∠ABC,∵∠BAC=40°,∴∠ACB=(180°﹣∠BAC)=70°,∴∠1+∠2=70°.故选:B.5、(2022•台湾)如图,△ABC中,D点在AB上,E点在BC上,DE为AB的中垂线.若∠B=∠C,且∠EAC>90°,则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1=∠2,∠1<∠3 B.∠1=∠2,∠1>∠3C.∠1≠∠2,∠1<∠3 D.∠1≠∠2,∠1>∠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DE为AB的中垂线,∴∠BDE=∠ADE,BE=AE,∴∠B=∠BAE,∴∠1=∠2,∵∠EAC>90°,∴∠3+∠C<90°,∵∠B+∠1=90°,∠B=∠C,∴∠1>∠3,∴∠1=∠2,∠1>∠3,故选:B.6、(2022•宜宾)如图,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5 B.10 C.15 D.20【分析】由于DE∥AB,DF∥AC,则可以推出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AFDE的周长等于AB+AC.【解答】解:∵DE∥AB,DF∥AC,∴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B=∠EDC,∠FDB=∠C∵AB=AC,∴∠B=∠C,∴∠B=∠FDB,∠C=∠EDC,∴BF=FD,DE=EC,∴▱AFDE的周长=AB+AC=5+5=10.故选:B.7、(2022•宿迁)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5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8cm B.13cm C.8cm或13cm D.11cm或13cm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cm和5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3cm是腰长时,3,3,5能组成三角形,当5cm是腰长时,5,5,3能够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11cm或13cm.故选:D.8、(2022•天津)如图,△OAB的顶点O(0,0),顶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AB ⊥x轴,若AB=6,OA=OB=5,则点A的坐标是()A.(5,4)B.(3,4)C.(5,3)D.(4,3)【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写出点A的坐标.【解答】解:设AB与x轴交于点C,∵OA=OB,OC⊥AB,AB=6,∴AC=AB=3,由勾股定理得:OC===4,∴点A的坐标为(4,3),故选:D.9、(2022•泰安)如图,l1∥l2,点A在直线l1上,点B在直线l2上,AB=BC,∠C=25°,∠1=60°.则∠2的度数是()A.70°B.65°C.60°D.55°【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AC=2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A=9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AB=BC,∠C=25°,∴∠C=∠BAC=25°,∵l1∥l2,∠1=60°,∴∠BEA=180°﹣60°﹣25°=95°,∵∠BEA=∠C+∠2,∴∠2=95°﹣25°=70°.故选:A.10、(2022•自贡)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比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多20°,则这个底角的度数是()A.30°B.40°C.50°D.60°【分析】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题意得:x+x+2x+20=180,解得:x=40,故选:B.11、(2022•广安)若(a﹣3)2+5−b=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分析】先求a,b.再求第三边c即可.【解答】解:∵(a﹣3)2+=0,(a﹣3)2≥0,≥0,∴a﹣3=0,b﹣5=0,∴a=3,b=5,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当a=c=3时,三角形的周长=a+b+c=3+5+3=11,当b=c=5时,三角形的周长=3+5+5=13,故答案为:11或13.12、.(2022•岳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C=6,则C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是BC的中点,即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AB=AC,AD⊥BC,∴CD=BD,∵BC=6,∴CD=3,故答案为:3.13、(2022•苏州)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2倍,这样的三角形叫做“倍长三角形”.若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底边BC的长为3,则腰AB的长为.【分析】由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可知AB=2BC或BC=2AB,若AB=2BC=6,可得AB的长为6;若BC=3=2AB,因1.5+1.5=3,故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即可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AB=2BC或BC=2AB,若AB=2BC=6,则△ABC三边分别是6,6,3,符合题意,∴腰AB的长为6;若BC=3=2AB,则AB=1.5,△ABC三边分别是1.5,1.5,3,∵1.5+1.5=3,∴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腰AB的长是6,故答案为:6.14、(2022•云南)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A=40°,则△ABC的顶角度数是.【分析】分∠A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答】解:当∠A是顶角时,△ABC的顶角度数是40°;当∠A是底角时,则△ABC的顶角度数为180°﹣2×40°=100°;综上,△ABC的顶角度数是40°或100°.故答案为:40°或100°.15、(2022•滨州)如图,屋顶钢架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立柱AD⊥BC,且顶角∠BAC=120°,则∠C的大小为.【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C=30°.【解答】解:∵AB=AC且∠BAC=120°,∴∠B=∠C=(180°﹣∠BAC)=×60°=30°.故答案为:30°.11。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讲等腰三角形【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中考数学必考考点专题17等腰、等边三角形问题含解析
专题17 等腰、等边三角形问题专题知识回忆一、等腰三角形1. 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第三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底角.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同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均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 1 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 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照.性质 2 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4.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均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平时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5. 等腰三角形的判断若是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同等边〞〕 .要点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判断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变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照.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判定理是互逆定理.二、等边三角形1.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2. 性质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三条对称轴,分别为三边的垂直均分线。
3. 判断〔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三、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是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对的等于的一半.四、解题方法要领1. 等腰〔边〕三角形是一个特其他三角形,拥有很多的特别性质,有时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边〕三角形,可依照条件和图形特色,合适增加辅助线,使之组成等腰〔边〕三角形,尔后利用其定义和有关性质,快捷地证出结论。
2. 常用的辅助线有:〔1〕作顶角的均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中线。
等腰三角形经典题型总结(绝对经典)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要点: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典例分析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那么它的周长为()A.15 B.12 C.12或15 D.不能确定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它的第三边长是()A.5 B.6 C.5或6 D.不能确定3.如图,ABC∠的平分线,∠=︒,CD是ACB∆中,AB ACA=,36 Array //DE BC.找出下图中的所有等腰三角形。
(只需写出来即可)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要点:(1)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1 / 122 / 12典例分析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 .80°B .80°或20°C .80°或50°D .20°2、在等腰△ABC 中,AB=AC ,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7B .11C .7或11D .7或103、如图所示,△ABC 中,AC=AD=BD ,∠DAC=80°,则∠B 的度数是( )A 、40ºB 、35ºC 、25ºD 、20º4、如图,△ABC 中,AB=AC ,∠A=36°,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 A .18° B .24° C .30° D .36°第 4题图 第 5题图3 / 125、如图,在△ABC 中,AB=AC ,DE ∥BC ,∠ADE=4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48°B .∠AED=66°C .∠A=84°D .∠B+∠C=96°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 ) A .30°B .60°C .150°D .30°或1507、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 A .13 B .14C .15D .167题图 8题图8、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 A .BD=CE B .AD=AEC .DA=DED .BE=CD4 / 129、如图,△ABC 中,D 、E 两点分别在AC 、BC 上,则AB=AC ,CD=DE .若∠A=40°,∠ABD :∠DBC=3:4,则∠BDE=( ) A .25° B .30° C .35° D .40°9题图10题图10、如图,在△ABC 中,AB=AC ,∠A=36°,AB 的中垂线DE 交AC 与D ,交AB 于E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BD 平分∠ABC B .D 是AC 的中点C .AD=BD=BCD .△BDC 的周长等于AB+BCA .45°B .75°C .45°或75°或15°D .60°★12、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13、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A.2.5秒B.3秒C.3.5秒D.4秒13 题图 14题图★14、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D=α,且AE=AD,则∠EDC=()A.12αB.13αC.14αD.23α5 / 126 / 1215、如图,在直角ABC ∆中,90,C CAB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若DE 垂直平分线AB ,求B ∠的度数.16、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和BE 是ABC ∆的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E BE =求证:知识点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要点:(1)定义判定: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判定: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典例分析1、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CE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DDBACH E DCBA7 / 12第1题图 第 2题图 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E 在BC 边上,∠ABD=∠DAE=∠EAC=36°,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1,3) ,M 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 的个数为( ) A .4B .5C .6D .8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P 在x 轴上,若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8 / 125、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 ) A .6 B .7C .8D .95题图 6题图 8题图 9题图 6、如图,点A 的坐标是(1,1),若点B 在x 轴上,且△AB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B 的坐标不可能是( )A.(2,0) B 、(0,21) C 、(0,2 ) D 、(1,0) 7、下列能断定△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A=30°,∠B=60° B .∠A=50°,∠B=80° C .AB=AC=2,BC=4D .AB=3,BC=7,周长为108、如图:若AD 平分∠BAC ,AD ∥EC ,则( )是等腰三角形. A .△ABDB .△ACDC .△ACED .△ABC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外角∠EAC ,且AD ∥BC ,则△ABC 一定是( )A 、任意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9 / 1210、如图,∠MON=43°,点A 在射线OM 上,动点P 在射线ON 上滑动,要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方形ABCD ,点P 沿直线AB 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 与正方形四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构造成等腰三角形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 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 有( ) A .7个 B .8个C .9个D .10个12、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b )(b-c )(c-a )=0,那么△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0 / 1213、如图,△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 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 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 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14、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ACD OD AB OE AC ∠∠,若6,7,8,AC cm AB cm BC cm ===则DOE ∆的周长是 。
中考数学考点20等腰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命题趋势】在中考中.等腰三角形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也经常在解答题中结合二次函数考查;等边三角形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考查.经常与圆综合题作为考查。
【中考考查重点】一、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021秋•绥棱县期末)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5cm.则它的周长为()A.8cm B.14cm C.13cm D.14cm或13cm 【答案】D【解答】解:当相等的两边是4cm时.4+4>5.能够组成三角形.则它的周长是4+4+5=13(cm);当相等的两边是5cm时.4+5>5.能够组成三角形.则它的周长是5+5+4=14(cm).故选:D.2.(2021秋•延边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且AD=AC.若∠BAC=60°.则∠B的度数是()A.45°B.50°C.52°D.58°【答案】A【解答】解:∵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BAC=60°.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面积公式.其中a是底边常.hs是底边上的高∴∠BAD=∠DAC=∠BAC=×60°=30°.∵AD=AC.∴∠ADC=∠C==75°.∴∠B=∠ADC﹣∠BAD=75°﹣30°=45°.故选:A.3.(2021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 ∥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D=3cm.EC=2cm.则DE=5cm.【答案】5【解答】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DBF=∠FBC.∠ECF=∠BCF.∵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DFB=∠DBF.∠CFE=∠ECF.∴BD=DF=3cm.FE=CE=2cm.∴DE=DF+CE=5(cm).故答案为:5.4.(2021秋•龙凤区校级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50°或130°B.130°C.80°D.50°或80°【答案】A【解答】解:①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BD⊥AC.∠ABD=40°.∴∠A=50°.即顶角的度数为50°.②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BD⊥AC.∠DBA=40°.∴∠BAD=50°.∴∠BAC=130°.故选:A.5.(2021•淄博)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1)求证:BE=DE;(2)若∠A=80°.∠C=40°.求∠BDE的度数.【答案】(1)BE=DE(2)∠BDE的度数为30°【解答】解:(1)证明: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ABD=∠CBD.∵DE∥BC.∴∠EDB=∠CBD.∴∠EBD=∠EDB.∴BE=DE.(2)∵∠A=80°.∠C=40°∴∠ABC=60°.∵∠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ABD=∠CBD=∠ABC=30°.由(1)知∠EDB=∠EBD=30°.故∠BDE的度数为30°.6.(2021秋•临江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 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答案】(1)略(2)∠DEF=70°【解答】证明:∵AB=AC.∴∠ABC=∠ACB.在△DBE和△ECF中.∴△DBE≌△ECF.∴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2)∵△DBE≌△ECF.∴∠1=∠3.∠2=∠4.∵∠A+∠B+∠C=180°.∴∠B=(180°﹣40°)=70°∴∠1+∠2=110°∴∠3+∠2=110°∴∠DEF=70°7.(2020秋•呼和浩特期末)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D是△ABC外的一点.∠AOB=110°.∠BOC=α.△BOC≌△ADC.∠OCD=60°.连接OD.(1)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2)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OCD是等边三角形(2)△AOD是直角三角形(3)α=110°或125°或140°【解答】证明:(1)∵△BOC≌△ADC.∴OC=DC.∵∠OCD=60°.∴△OCD是等边三角形.解:(2)△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OCD是等边三角形.∴∠ODC=60°.∵△BOC≌△ADC.α=150°.∴∠ADC=∠BOC=α=150°.∴∠ADO=∠ADC﹣∠ODC=150°﹣60°=90°.∴△AOD是直角三角形.(3)∵△OCD是等边三角形.∴∠COD=∠ODC=60°.∵∠AOB=110°.∠ADC=∠BOC=α.∴∠AOD=360°﹣∠AOB﹣∠BOC﹣∠COD=360°﹣110°﹣α﹣60°=190°﹣α.∠ADO=∠ADC﹣∠ODC=α﹣60°.∴∠OAD=180°﹣∠AOD﹣∠ADO=180°﹣(190°﹣α)﹣(α﹣60°)=50°.①当∠AOD=∠ADO时.190°﹣α=α﹣60°.∴α=125°.②当∠AOD=∠OAD时.190°﹣α=50°.∴α=140°.③当∠ADO=∠OAD时.α﹣60°=50°.∴α=110°.综上所述:当α=110°或125°或140°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考点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8.(2021秋•浦城县期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P 在△ABC 内.P A =4.将△P 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P 1AC .则P 1P 的长等于( )A .4B .C .2D .【答案】A【解答】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AB .∠CAB =60°.∵将△P 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P 1AC∴△CP 1A ≌△BP A .∴AP 1=AP .∠CAP 1=∠BAP .∴∠CAB =∠CAP +∠BAP =∠CAP +∠CAP 1=60°.即∠P AP 1=60°.∴△APP 1是等边三角形.∴P 1P =P A =4.性质 1. 三条边相等 2. 三个内角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3.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 1.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有一个角的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h 是任意边上的高9.(2020秋•紫阳县期末)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E为AC的中点.延长BC 到点D.使得CD=CE.延长DE交AB于点F.若∠A=60°.EF=4cm.则DF的长为()A.12cm B.10cm C.8cm D.6cm【答案】A【解答】解:∵AB=AC.∠A=60°.∴△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ACB=∠CED+∠D.∵CD=CE.∴∠CED=∠D=∠ACB=30°.∴∠AEF=∠CED=30°.∴∠AFE=180°﹣∠A﹣∠AEF=90°.∵EF=4cm.∴设AF=x.则AE=2x.∴由勾股定理得:x2+42=4x2.∴x=.∴AF=.AE=.∴BF=AB﹣AF=2AE﹣AF=.∵∠D=30°.∴BD=2BF=.∴DF2=BD2﹣BF2=3BF2.∴DF=BF=×=12.10.(2021春•张店区期末)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 A=3.PB=4.PC=5.以BC为边在△ABC外作△BQC≌△BP A.连接PQ.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BPQ是等边三角形B.△PCQ是直角三角形C.∠APB=150°D.∠APC=135°【答案】D【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BQC≌△BP A.∴∠BP A=∠BQC.BP=BQ=4.QC=P A=3.∠ABP=∠QBC.∴∠PBQ=∠PBC+∠CBQ=∠PBC+∠ABP=∠ABC=60°.∴△BPQ是等边三角形.∴PQ=BP=4.∵PQ2+QC2=42+32=25.PC2=52=25.∴PQ2+QC2=PC2.∴∠PQC=90°.即△PQC是直角三角形.∵△BPQ是等边三角形.∴∠BOQ=∠BQP=60°.∴∠BP A=∠BQC=60°+90°=150°.∴∠APC=360°﹣150°﹣60°﹣∠QPC=150°﹣∠QPC.∵∠PQC=90°.PQ≠QC.∴∠QPC≠45°.即∠APC≠135°.∴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D.11.(2020秋•河东区期中)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答案】略【解答】证明:∵BM=CN.BC=AC.∴CM=AN.又∵AB=AC.∠BAN=∠ACM.∴△AMC≌△BNA.则∠BNA=∠AMC.∵∠MAN+∠ANB+∠AQN=180°∠MAN+∠AMC+∠ACB=180°.∴∠AQN=∠ACB.∵∠BQM=∠AQN.∴∠BQM=∠AQN=∠ACB=60°1.(2021秋•九龙坡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边AC上一点.且AD=BD.∠A=40°.则∠DBC的度数是()A.20°B.30°C.40°D.50°【答案】B【解答】解:∵AB=AC.∠A=40°.∴∠ABC=∠C==70°.∵AD=BD.∴∠DBA=∠A=40°.∴∠DBC=∠ABC﹣∠DBA=70°﹣40°=30°.故选:B.2.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A.等边对等角B.等角对等边C.垂线段最短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答案】D【解答】解:∵AB=AC.BE=CE.∴AE⊥BC.故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故选:D.3.(2021秋•九台区期末)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24.AB=AC=8.点D为BC边上一点.过点D分别作DE⊥AB于E.DF⊥AC于F.若DF=2DE.则DF长为()A.4B.5C.6D.8【答案】A【解答】解:连接AD.则:S△ABD+S△ACD=S△ABC.即:×8•DF+8•DE=24.可得:DE+DF=6.∵DF=2DE.∴DF=4.故选:A.5.(2021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解答】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的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55.(2021秋•南安市期末)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 =∠ABD.若BD=1.BC=3.则AC的长为()A.5B.4C.3D.2【答案】A【解答】解:延长BD交AC于E.如图.∵CD平分∠ACB.BD⊥CD.∴△BCE为等腰三角形.∴DE=BD=1.CE=CB=3.∵∠A=∠ABD.∴EA=EB=2.∴AC=AE+CE=2+3=5.故选:A.6.(2021•滨州)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的一点.若AB=AD=DC.∠BAD=44°.则∠C的大小为.【答案】34°【解答】解:∵AB=AD.∴∠B=∠ADB.∵∠BAD=44°.∴∠ADB==68°.∵AD=DC.∠ADB=∠C+∠DAC.∴∠C=∠DAC=∠ADB=34°.故答案为:34°.7.(2019•重庆)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1)若∠C=42°.求∠BAD的度数;(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答案】(1)48°(2)AE=FE【解答】解:(1)∵AB=AC.AD⊥BC于点D.∴∠BAD=∠CAD.∠ADC=90°.又∠C=42°.∴∠BAD=∠CAD=90°﹣42°=48°;(2)∵AB=AC.AD⊥BC于点D.∴∠BAD=∠CAD.∵EF∥AC.∴∠F=∠CAD.∴∠BAD=∠F.∴AE=FE.8.(2021秋•长春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在边BC上.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求证:DC=CF.【答案】(1)30°(2)CD=CF【解答】(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B=∠EDC=60°.∵DE⊥EF.∴∠DEF=90°.∴∠F=∠DEF﹣∠EDF=90°﹣60°=30°;(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60°.∵DE∥AB.∴∠B=∠EDC=60°.∴∠EDC=∠ECD=∠DEC=60°.∴△DEC是等边三角形.∴CE=CD.∵∠ECD=∠F+∠CEF.∠F=30°.∴∠CEF=∠F=30°.∴EC=CF.∴CD=CF.9.(2020秋•淮南期末)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如图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如图2.当点E为AB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 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2)=(3)3【解答】解:(1)当E为AB的中点时.AE=DB;(2)AE=DB.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EF为等边三角形.∴AE=EF.BE=CF.∵ED=EC.∵∠DEB=60°﹣∠D.∠ECF=60°﹣∠ECD.∴∠DEB=∠ECF.在△DBE和△EFC中..∴△DBE≌△EFC(SAS).∴DB=EF.则AE=DB;(3)点E在AB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同理可得△DBE≌△EFC.∴DB=EF=2.BC=1.则CD=BC+DB=3.故答案为:(1)=;(2)=1.(2021•赤峰)如图.AB∥CD.点E在线段BC上.CD=CE.若∠ABC=30°.则∠D的度数为()A.85°B.75°C.65°D.30°【答案】B【解答】解:∵AB∥CD.∴∠C=∠ABC=30°.又∵CD=CE.∵∠C+∠D+∠CED=180°.即30°+2∠D=180°.∴∠D=75°.故选:B.2.(2021•青海)已知a.b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B.6或8C.7D.7或8【答案】D【解答】解:∵+(2a+3b﹣13)2=0.∴.解得:.当b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周长为7;当a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则周长为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8.故选:D.3.(2021•广西)如图.⊙O的半径OB为4.OC⊥AB于点D.∠BAC=30°.则OD的长是()A.B.C.2D.3【答案】C【解答】解:连接OA.∵OC⊥AB.∴∠ADC=90°.∴∠DAC+∠ACD=90°.∵∠BAC=30°.∴∠ACO=60°.∵OA=OC.∴△AOC为等边三角形.∵OC⊥AB.∴OD=OC=2.故选:C.4.(2020•铜仁市)已知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2.则它的边长为()A.2B.3C.4D.4【答案】C【解答】解: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设它的边长为x.可得:.解得:x=4.x=﹣4(舍去).故选:C.5.(2021•康巴什一模)如图所示.已知m∥n.等边△ABC的顶点B在直线n上.∠1=25°.则∠2的度数是()A.25°B.35°C.45°D.55°【答案】B【解答】解:过C点作CD∥m.∴∠ACD=∠1=25°.∵m∥n.∴CD∥n.∴∠2=∠DCB.∵∠ACD+∠DCB=∠ACB.∴∠2=∠ACB﹣25°.∵△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2=60°﹣25°=35°.故选:B.6.(2021•荆门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D是等腰三角形.且BD=CD.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E.若AB=8.DE=6.则BD的长为()A.6B.C.D.【答案】B【解答】解:连接AD交BC于点O.取AC中点N.连接ON.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8.∠ABC=60°.∵△BCD是等腰三角形.∴BD=DC.∴AD垂直平分BC.∴BO=CO=4.∵AN=CN.∴ON=AB=4.ON∥AB.∵AB∥DE.∴ON∥DE.∴.∴=2.∴OD=AO.∴tan∠ABO=.即.∴AO=4.∴OD=2.在Rt△BOD中.BD==2.故选:B.7.(2021•丹东模拟)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在AD上.且DE=BC.则∠AFE=()A.100°B.105°C.110°D.115°【答案】B【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D是BC边上的中线.∴∠BAD=BAC=30°.AD⊥BC.BD=CD=BC.∴∠CDE=90°.∵DE=BC.∴DE=DC.∴∠DEC=∠DCE=45°.∴∠AEF=∠DEC=45°.∴∠AFE=180°﹣∠BAD﹣∠AEF=180°﹣30°﹣45°=105°.故选:B.8.(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答案】6【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又∵DE∥AB.DF∥AC.∴∠DEF=∠B=60°.∠DFE=∠C=60°.∴△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9.(2019•哈尔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60°.点E为AD边上一点.连接BD、CE.CE与BD交于点F.且CE∥AB.若AB=8.CE=6.则BC的长为.【答案】2【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AB=AD.BC=DC.∠A=60°.∴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BAO=∠DAO=30°.AB=AD=BD=8.BO=OD=4∵CE∥AB∴∠BAO=∠ACE=30°.∠CED=∠BAD=60°∴∠DAO=∠ACE=30°∴AE=CE=6∴DE=AD﹣AE=2∵∠CED=∠ADB=60°∴△EDF是等边三角形∴DE=EF=DF=2∴CF=CE﹣EF=4.OF=OD﹣DF=2∴OC==2∴BC==210.(2021•朝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5.0).点M的坐标为(0.4).过点M作MN∥x轴.点P在射线MN上.若△MA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答案】(.4)或(.4)或(10.4)【解答】解:设点P的坐标为(x.4).分三种情况:①PM=P A.∵点A的坐标为(5.0).点M的坐标为(0.4).∴PM=x.P A=.∵PM=P A.∴x=.解得:x=.∴点P的坐标为(.4);②MP=MA.∵点A的坐标为(5.0).点M的坐标为(0.4).∴MP=x.MA==.∵MP=MA.∴x=.∴点P的坐标为(.4);③AM=AP.∵点A的坐标为(5.0).点M的坐标为(0.4).∴AP=.MA==.∵AM=AP.∴=.解得:x1=10.x2=0(舍去).∴点P的坐标为(10.4);综上.点P的坐标为(.4)或(.4)或(10.4).故答案为:(.4)或(.4)或(10.4).1.(2021•贵港模拟)如图.在△ABC中.AB=B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AB=10.则CE的长为()A.5B.8C.10D.10【答案】C【解答】解:∵在△ABC中.AB=BC=10.∠A=36°.∴∠C=∠A=36°.∵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AE=BE.∴∠ABE=∠A=36°.∴∠EBC=∠ABC﹣∠ABE=108°﹣36°=72°.∵∠BEC=∠A+∠ABE=72°∴∠BEC=∠EBC.∴CE=BC=10.故选:C.2.(2021•西湖区二模)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且满足AB=AD=DC.过点D 作DE⊥AD.交AC于点E.设∠BAD=α.∠CAD=β.∠CDE=γ.则()A.2α+3β=180°B.3α+2β=180°C.β+2γ=90°D.2β+γ=90°【答案】D【解答】解:∵AB=AD=DC.∠BAD=α.∴∠B=∠ADB.∠C=∠CAD=β.∵DE⊥AD.∴∠ADE=90°.∴∠CAD+∠AED=90°.∵∠CDE=γ.∠AED=∠C+∠CDE.∴∠AED=γ+β.∴2β+γ=90°.故选:D.3.(2021•陕西模拟)如图.△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BF⊥AC 于点F.DE=2.则BF的长为()A.3B.4C.5D.6【答案】B【解答】解:∵△ABC中.AB=AC.AD⊥BC.∴AD是△ABC的中线.∴S△ABC=2S△ABD=2×AB•DE=AB•DE=2AB.∵S△ABC=AC•BF.∴AC•BF=2AB.∵AC=AB.∴BF=2.∴BF=4.故选:B.4.(2021•西陵区模拟)如图.已知Rt△OAB.∠OAB=50°.∠AOB=90°.O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若点P在x轴上.且△AP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可能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答】解:如图.在x轴上共有4个这样的P点(图中实心点).故选:D.5.(2021•成都模拟)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EDF是等腰三角形.则∠BDC=()A.45°B.60°C.67.5°D.75°【解答】解:由翻折可知:△BED≌△BCD.∴∠EBD=∠CBD.∠E=∠C=90°∵△EDF是等腰三角形.∴∠EFD=∠AFB=∠ABF=45°.∴∠CBF=45°.∴∠CBD=∠CBE=22.5°.∴∠BDC=67.5°.故选:C.6.(2021•中山区一模)如图.直线m∥n.点A在直线m上.点B、C在直线n上.AB=CB.∠1=70°.则∠BAC等于()A.40°B.55°C.70°D.110°【答案】C【解答】解:∵m∥n.∴∠ACB=∠1=70°.∵AB=BC.∴∠BAC=∠ACB=70°.故选:C.7.(2021•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B=6.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则△AMN的周长为()A.12B.10C.8D.不确定【答案】B【解答】解:∵∠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ABE=∠CBE.∠ACE=∠BCE.∴∠CBE=∠BEM.∠BCE=∠CEN.∴∠ABE=∠BEM.∠ACE=∠CEN.∴BM==NE.∴△AMN的周长=AM+ME+AN+NE=AB+AC.∵AB=AC=4.∴△AMN的周长=6+4=10.故选:B.8.(2021•商河县校级模拟)如图.△ABC的面积为8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2cm2B.3cm2C.4cm2D.5cm2【答案】C【解答】解:延长AP交BC于E.∵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ABP=∠EBP.∠APB=∠BPE=90°.在△APB和△EPB中.∴△APB≌△EPB(ASA).∴S△APB=S△EPB.AP=PE.∴△APC和△CPE等底同高.∴S△APC=S△PCE.∴S△PBC=S△PBE+S△PCE=S△ABC=4cm2.故选:C.9.(2021•甘谷县一模)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7B7A8的边长为()A.64B.32C.16D.128【答案】A【解答】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B1A1A2=60°.∵∠MON=30°.∴∠OB1A1=30°∴A1B1=OA1=1.∴A2B1=1.∵△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A1B1∥A2B2∥A3B3.B1A2∥B2A3.∴A2B2=2B1A2.B3A3=2B2A3.∴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16.以此类推:△A7B7A8的边长为26=64.故选:A.10.(2021•蔡甸区二模)如图.△ABC中.点D在BC边上.且∠ADB=90°∠CAD.(1)求证:AD=AC;(2)点E在AB边上.连接CE交AD于点F.且∠CFD=∠CAB.AE=BD.①求∠ABC的度数;②若AB=8.DF=2AF.直接写出EF的长.【答案】(1)略(2)EF=.【解答】解:(1)∵∠ADB=∠ACB+∠CAD.∠ADB=90°∠CAD.∴∠ACB=∠ADB﹣∠CAD=90°∠CAD.∵∠ADB+∠CDA=180°.∴∠CDA=180°﹣∠ADB=180°﹣(90°∠CAD)=90°∠CAD.∴∠ACB=∠ADC.∴AD=AC;(2)①过点D作DG∥CE交AB于点G.∵∠CFD=∠CAB.∠CFD=∠CAD+∠ACE.∠CAB=∠CAD+∠DAB.∴∠ACE=∠DAB.又∵∠ACD=∠ADC.∠ECB=∠ACD﹣∠ACE.∠B=∠ADC﹣∠DAB.∴∠ECB=∠B.∴CE=BE.∵DG∥CE.∴∠ECB=∠BDG.∴∠BDG=∠B.∴DG=BG.∵∠AEC=∠DGA.AC=DA.∠ACE=∠DAG.∴△AEC≌△DGA(AAS).∴DG=AE.又∵AE=BD.∴DG=BD=BG.∴△BDG为等边三角形.∴∠ABC=60°;②EF=.过点D作DH∥AB交CE于点H.由①知△EBC和△HDC均为等边三角形.设AE=BD=x.则BE=BC=8﹣x.∴DH=CD=8﹣2x.∵DH∥AB.∴=.即=.∴x=2.∵∠ACE=∠DAB.∵△F AE∽△ACE.∴=.∵AC=AD=3AF.∴=.EF=AE=.。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相等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1.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相等,通常表示为AB = AC。
2.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底边两侧的角)相等,通常表示为∠B = ∠C。
3. 对顶角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即顶点处的角)平分底边,即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相等和垂直。
4. 底角是钝角: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于90度时,底角为钝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1. 高线重合: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与底边重合,且高线上的高度等于底边的中线和中线的一半。
2. 内切圆: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底边相切,且圆心在高线上。
3. 外接圆: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位于底边的中点,且外接圆的半径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三、等腰三角形的解题技巧1.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相等的边长,进而推导其他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已知角度与未知角度的关系,从而推导解题过程。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平分底边性质,和底角是钝角的特点,可应用角平分线定理解题。
四、经典例题例题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6cm,∠B = 60°,求角A的度数和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由于AB = AC,可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又∠B =∠C = 60°,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得∠A = 180° - 2∠B = 60°。
三角形ABC的三个角度均为60°,是等边三角形。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4 * AB^2 = √3/4 * 6^2 = 9√3 cm^2。
例题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8cm,∠A = 100°,求顶角B的度数和三角形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7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判定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面积公式,其中a 是底边常,hs 是底边上的高性质 1.三条边相等2.三个内角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的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h 是任意边上的高考点3:线段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21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2.作直线CD ,CD 为所求直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题型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典例1】(2022•宜昌)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BD .若AB =7,AC =12,BC =6,则△ABD 的周长为()A .25B .22C .19D .18【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MN 垂直平分BC ,∴DB =DC ,∵△ABD 的周长是AB +BD +AD ,∴AB +BD +AD =AB +DC +AD =AB +AC ,∵AB =7,AC =12,∴AB +AC =19,∴△ABD 的周长是19,故选:C .1.(2023•宿迁)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A.70°B.45°C.35°D.50°【答案】C【解答】解: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10°时,则它的底角==35°,故选:C.2.(2023•菏泽)△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2++|c﹣3|=0,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a2+b2=c2,且a=b,∴△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3.(2022•温州)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求证:∠EBD=∠EDB.(2)当AB=AC时,请判断CD与E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CD=ED,理由见解析.【解答】(1)证明:∵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EBD,∵DE∥BC,∴∠CBD=∠EDB,∴∠EBD=∠EDB.(2)解:CD=ED,理由如下:∵AB=AC,∴∠C=∠ABC,∵DE∥BC,∴∠ADE=∠C,∠AED=∠ABC,∴∠ADE=∠AED,∴AD=AE,∴CD=BE,由(1)得,∠EBD=∠EDB,∴BE=DE,∴CD=ED.【题型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典例2】(2023•金昌)如图,BD是等边△ABC的边AC上的高,以点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弧交B 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C=()A.20°B.25°C.30°D.35°【答案】C【解答】解:在等边△ABC中,∠ABC=60°,∵BD是AC边上的高,∴BD平分∠ABC,∴∠CBD=∠ABC=30°,∵BD=ED,∴∠DEC=∠CBD=30°,故选:C1.(2022•鞍山)如图,直线a∥b,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2=40°,则∠1的度数为()A.80°B.70°C.60°D.50°【答案】A【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60°,∵∠A+∠3+∠2=180°,∴∠3=180°﹣40°﹣60°=80°,∵a∥b,∴∠1=∠3=80°.故选:A.2.(2022•张家界)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A=2,OB=1,OC=,则△AOB与△B OC的面积之和为()A.B.C.D.【答案】C【解答】解:将△AOB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CDB,连接OD,∴OB=BD,∠OBD=60°,CD=OA=2,∴△BOD是等边三角形,∴OD=OB=1,∵OD2+OC2=12+()2=4,CD2=22=4,∴OD2+OC2=CD2,∴∠DOC=90°,+S△BCD=S△BOD+S△COD=×12+=,∴△AOB与△BOC的面积之和为S△BOC故选:C.3.(2023•凉山州)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两个顶点A、B分别在两条射线OM、ON上滑动,若OM⊥ON,则OC的最大值是1+.【答案】1+.【解答】解:取AB中点D,连OD,DC,∴OC≤OD+DC,当O、D、C共线时,OC有最大值,最大值是OD+CD,∵△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中点,∴BD=1,BC=2,∴CD==,∵△AOB为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的中点,∴OD=AB=1,∴OD+CD=1+,即OC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题型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典例3】(2023•青海)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若AB=5,AC=8,则△ABD的周长是13.【答案】13.【解答】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CD,∴AC=AD+CD=AD+BD,∴△ABD的周长=AB+AD+BD=AB+AC=5+8=13,故答案为:13.1.(2023•吉林)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作直线AD交BC于点E.若∠BAC=110°,则∠BAE的大小为55度.【答案】55.【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作直线AD交BC于点E.∴AE垂直平分BC,∴AE是∠BAC的平分线,∴∠BAE=∠BAC=55°.故答案为:55.2.(2023•丽水)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B=∠ADB.若A B=4,则DC的长是4.【答案】4.【解答】解:∵∠B=∠ADB,AB=4,∴AD=AB=4,∵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C=AD=4,故答案为:4.3.(2022•青海)如图,在Rt△ABC中,∠ABC=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 于点E,∠BAE=10°,则∠C的度数是40°.【答案】40°.【解答】解:∵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EC,∴∠EAC=∠C,∵∠ABC=90°,∠BAE=10°,∴∠EAC+∠C=180°﹣∠BAE﹣∠ABC=80°,∴∠EAC=∠C=40°,故答案为:40°.一.选择题(共9小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9B.7C.12D.9或12【答案】C【解答】解:(1)若2为腰长,5为底边长,由于2+2<5,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5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5+5+2=12.故选:C.2.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一条中线,若在边AC上取一点E,使得AE=AD,则∠EDC的度数为()A.30°B.20°C.25°D.15°【答案】D【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AD是等边△ABC的一条中线,∴AD⊥BC,∠CAD=∠BAC=30°,∵AE=AD,∴∠ADE=∠AED,∵∠ADE+∠AED+∠CAD=180°,∴∠ADE=75°,∴∠EDC=90°﹣75°=15°,故选:D.3.如图,A、B、C表示三个居民小区,为了居民生活的方便,现准备建一个生活超市,使它到这三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生活超市应建在()A.AB,A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B.AB,A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C.∠B与∠C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处D.AB,A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答案】D【解答】解:∵生活超市到这三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生活超市应建在△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D.4.在△ABC中,若AB=AC=3,∠B=60°,则BC的值为()A.2B.3C.4D.5【答案】B【解答】解:∵AB=AC,∠B=60°,∴△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3.故选:B.5.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B=12,AC=8,BC=13,则△AEF的周长是()A.15B.18C.20D.22【答案】C【解答】解:∵EF∥BC,∴∠EDB=∠DBC,∵BD平分∠ABC,∴∠ABD=∠DBC,∴∠EBD=∠EDB,∴ED=EB,同理可证得DF=FC,∴AE+AF+EF=AE+EB+AF+FC=AB+AC=20,即△AEF的周长为20,故选:C.6.如图,在△ABC中,AC=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M,交AC于点D,△BDC的周长为18,则BC的长为()A.4B.6C.8D.10【答案】C【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D=AC=10.∴BC=△BDC的周长﹣(BD+CD)=18﹣10=8,故选:C.7.如图,在△ABC中,∠A=9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E=3,则B C长为()A.5B.6C.7D.8【答案】B【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E,∵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A=EB,∴∠B=∠EAB,∵∠A=90°,∴∠B+∠C=90°,∠BAE+∠CAE=90°,∴∠CAE=∠C,∴EA=EC,∴EC=EB,∴BC=BE+CE=2BE=6,故选:B.8.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F,若∠BAC=140°,则∠EAF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答案】B【解答】解:∵∠BAC=140°,∴∠B+∠C=180°﹣∠BAC=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EA=EB,FA=FC,∴∠B=∠BAE,∠C=∠FAC,∴∠BAE+∠FAC=40°,∴∠EAF=∠BAC﹣(∠BAE+∠FAC)=100°,故选:B.9.如图,P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E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PE=PB,则∠CPE的度数为()A.20°B.25°C.30°D.35°【答案】C【解答】解:∵P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BP平分∠ABC,∠ABC=60°=∠ACB,∴∠PBC=30°,∵PE=PB,∴∠PBC=∠E=30°,∴∠CPE=∠ACB﹣∠E=30°,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0.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36°,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 C于点E,则∠EBC的度数是18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C=90°,∠A=36°∴∠EBA=∠A=36°∴∠EBC=90°﹣36°﹣36°=18°.11.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E⊥CD,垂足为D,交AC与点E,∠A=∠ABE.若AC=7,BC=4,则BD的长为.【答案】.【解答】解:∵CD平分∠ACB,∴∠BCD=∠ECD,∵BE⊥CD,∴∠BDC=∠EDC=90°,∵CD=CD,∴△BDC≌△EDC(ASA),∴BC=CE=4,BD=DE,又∵∠A=∠ABE,∴AE=BE,∵AC=7,BC=4,∴AE=AC﹣CE=3,∴BE=AE=3,∴BD=BE=,故答案为:.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则∠BAD=30°.【答案】30.【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60°,∵AD⊥BC,∴∠ADB=90°,∴∠BAD=∠ADB﹣∠B=30°;故答案为30.13.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PE⊥AB于点,PF⊥AC于点F,则PE+PF的长度和为2.【答案】2.【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P,作CD⊥AB交AB于点D,=S△ABP+S△ACP,则S△ABC即AB•CD=AB•PE+AC•PF,∵△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CD=PE+PF,∵AB=AC=BC=4,CD⊥AB,∴,∴,∴,故答案为:.14.如图,△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若BC=9,AD=5,则△ABD的面积为.【答案】.【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DB=DA=5,∴CD=BC﹣BD=9﹣5=4,在Rt△ACD中,∵∠C=90°,∴AC===3,=×5×3=.∴S△ABD故答案为:.15.如图,过边长为4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过P作PF∥BC交AC于F.∵PF∥BC,△ABC是等边三角形,∴∠PFD=∠QCD,△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F,∵PE⊥AC,∴AE=EF,∵AP=PF,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AAS),∴FD=CD,∵AE=EF,∴EF+FD=AE+CD,∴AE+CD=DE=AC,∵AC=4,∴DE=.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3小题)16.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DB=DE.求∠CD E的度数.【答案】30°.【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是边AC的中点,∴,∵DB=DE,∴∠E=∠DBC,∴∠E=30°,∵∠BCD=60°,∴∠CDE=∠BCD﹣∠E=30°.17.图①中所示的遮阳伞,伞柄垂直于地面,其示意图如图②.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当伞慢慢撑开时,动点P由A向B移动;当点P到达点B时,伞张得最开.已知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总有PM=PN,CM=CN.(1)求证:PC垂直平分MN;(2)若CN=PN=60cm,当∠CPN=60°时,求AP的值.【答案】(1)见解析;(2)60cm.【解答】(1)证明:在△CMP和△CNP中,,∴△CMP≌△CNP(SSS),∴∠MPB=∠NPB,∵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PB⊥MN,BM=BN,∴PC垂直平分MN;(2)解:∵CN=PN=60cm,∴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AC=CN+PN=120cm,当∠CPN=60°时,∵CN=PN,∴△CPN是等边三角形,∴PC=PN=60cm,∴AP=AC﹣PC=60cm.18.如图,△ABC中,EF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F,交BC于点E,AD⊥BC,垂足为D,且BD=DE,连接AE.(1)求证:AB=EC;(2)若△ABC的周长为20cm,AC=7cm,则DC的长为多少?【答案】(1)见解析;(2).【解答】(1)证明:∵EF垂直平分AC,∴AE=EC,∵AD⊥BC,BD=DE,∴AB=AE,∴AB=EC;(2)解:∵△ABC的周长为20cm,∴AB+BC+AC=20cm,∵AC=7cm,∴AB+BC=13cm,∵AB=EC,BD=DE,∴AB+BD=DE+EC=DC,∵AB+BC=AB+BD+DC=2DC=13cm∴.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的度数为()A.25°B.20°C.15°D.7.5°【答案】C【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GD+∠CDG,∴∠CGD+∠CDG=60°.∵CG=CD,∴∠CGD=∠CDG=30°.∵∠CDG=∠DFE+∠E,∴∠DFE+∠E=30°.∵DF=DE,∴∠E=∠DFE=15°.故选:C.2.如图,用一张矩形纸片DEFG覆盖等边△ABC,且DG∥BC,若边AB被DG、EF三等分,则△ABC被覆盖(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未被覆盖的面积的()A.B.C.D.【答案】A【解答】解:如图:DG交AB于M,交AC于L,EF交AB于N,AC于K,∵DG∥BC,边AB被DG、EF三等分,∴△AML∽△ANK,△ABC∽△ANK,∴BP=,,∴,,=9a,设S△ABC=a,S△ANK=4a,则S△AML=4a﹣a=3a,∴S四边形MNKL∴未被覆盖的面积为:9a﹣3a=6a,△A B C被覆盖(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未被覆盖的面积,故选:A.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10cm,DC=4cm.如果点M,N都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M在线段CB上由点C向点B运动,点N在线段BA上由点B向点A运动.它们同时出发,当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时,△BMN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t的值为()A.B.C.D.【答案】D【解答】解:∵点M、N都以2cm/s的速度运动则CM=2t,BM=10﹣2t,BN=2t,当∠BMN=90°时,∵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NM=30°,∴BN=2BM,即2t=2×(10﹣2t),解得:,当∠BNM=90°时,∵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MN=30°,∴BM=2BN,即2×2t=(10﹣2t),解得:,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时,△BMN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故选:D.4.如图,在等边△ABC中,AB=5,点D在AB上,且BD=1,点E、F分别是BC、AC上的点,连接DE,EF,如果∠DEF=60°,DE=EF,那么BE的长是()A.3B.3.5C.4D.4.5【答案】C【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AB=BC=5,∵∠BEF=∠C+∠EFC=∠DEF+∠BED,∠DEF=∠C=60°,∴∠BED=∠EFC,在△DBE和△ECF中,,∴△DBE≌△ECF(AAS),∴DB=EC=1,∴BE=BC﹣EC=5﹣1=4.故选:C.5.如图,BP是∠ABC的平分线,AP⊥BP于P,连接PC,若△ABC的面积为2cm2,则△PBC的面积为()A.0.8cm2B.1cm2C.1.2cm2D.不能确定【答案】B【解答】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E,∵BP平分∠ABC,∴∠ABP=∠EBP,∵AP⊥BP,∴∠APB=∠EPB=90°,∴△ABP≌△EBP(ASA),∴AP=PE,=S△EBP,S△ACP=S△ECP,∴S△ABP=S△ABC=×2=1(cm2),∴S△PBC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6.如图,边长为5cm的正三角形ABC向右平移1cm,得到正三角形A'B'C',此时阴影部分的周长为12 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题意得,△ABC为等边三角形,BC=5cm,BB'=1cm,∴B'C=BC﹣BB'=5﹣1=4cm,且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4=12cm,故答案为12.7.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点F在BC延长线上,且EB=EF,若BD=4,BF=8,则线段DE的长为2.【答案】2.【解答】解:过E点作EH⊥BF,设DE=x,∵△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DE∥BC,∴∠ADE=∠ABC=60°,∠AED=∠ACB=60°,∴△ADE是等边三角形,∵BD=4,∴EC=BD=4,AB=BC=AC=4+x,∠ACB=60°,在Rt△CHE中,∵∠ACB=60°,EC=BD=4,∴∠HEC=180°﹣∠ACB﹣∠EHC=180°﹣60°﹣90°=30°,∴,∴BH=BC﹣CH=4+x﹣2=2+x,∵EB=EF,∴△EBF是等腰三角形,∵EH⊥BF,BF=8,∴BH=FH=4,∴2+x=4,∴x=2,∴DE=2.故答案为:2.8.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B于O,则:①DB=AE;②∠AMC=∠DNC;③△MCE是等腰三角形;④△MCN是等边三角形;⑤∠AOD=60°.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④⑤.【答案】①②④⑤.【解答】解:△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C=AD=CD,CE=CB=BE,∠ACD=∠DAC=∠ADC=60°=∠BCE=∠CBE=∠CEB,∴∠DCE=60°,∴∠ACE=∠DCB=120°,在△ACE和△DCB中,,∴△ACE≌△DCB(SAS),∴AE=BD,∠EAC=∠BDC,故①符合题意;∴∠AOD=∠ACD=60°,故⑤符合题意;在△ACM和△DCN中,,△ACM≌△DCN(ASA),∴AM=DN,CM=CN,∠AMC=∠DNC,∴△MCN是等腰三角形;△MCN是等边三角形;故②④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④⑤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④⑤.9.如图,四边形ABCD,AD=1,,BC=3,点E为AB的中点,连接DE、CE,使得∠DEA+∠CEB=60°,则DC的最大值为.【答案】##.【解答】【详解】解:将△ADE沿DE翻折得到△MDE,将△BCE沿CE翻折得到△NCE,连接MN,由翻折可知:∠AED=∠MED,∠BEC=∠NEC,AD=MD=1,BC=NC=3,∵E是AB中点,,∴,∵∠DEA+∠CEB=60°,∴∠AEM+∠BEN=120°,∴∠MEN=60°,∴△EMN是等边三角形,∴,∴CD≤DM+MN+CN,当D,M,N,C共线时,CD取得最大值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2小题)10.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如图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如图2,当点E为AB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当E为AB的中点时,AE=DB;(2)AE=DB,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EF为等边三角形,∴AE=EF,BE=CF,∵ED=EC,∴∠D=∠ECD,∵∠DEB=60°﹣∠D,∠ECF=60°﹣∠ECD,∴∠DEB=∠ECF,在△DBE和△EFC中,,∴△DBE≌△EFC(SAS),∴DB=EF,则AE=DB;(3)点E在AB延长线上时,作EF∥AC,则△EFB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同理可得△DBE≌△CFE,∵AB=1,AE=2,∴BE=1,∵DB=FC=FB+BC=2,则CD=BC+DB=3.故答案为:(1)=;(2)=11.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1)当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Q的运动速度是2cm/s,当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当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BPQ是等边三角形;(2)当t=2s或t=4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如图,根据题意得:AP=tcm,BQ=2tcm,当t=2时,AP=2cm,BQ=4cm,∵△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AB=6cm,∠B=60°,∴BP=4cm,∴BP=BQ,∴△BPQ是等边三角形;(2)△PBQ中,BP=6﹣t,BQ=t,若△PBQ是直角三角形,则∠BQP=90°或∠BPQ=90°,①当∠BQP=90°时,∠B=60°,∴∠BPQ=30°,∴BQ=BP,即t=,解得:t=2;②当∠BPQ=90°时,同理得:BP=BQ,即6﹣t=t,解得:t=4,答:当t=2s或t=4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1.(2022•大连)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直线MN与AB相交于点D,连接CD,若AB=3,则CD的长是()A.6B.3C.1.5D.1【答案】C【解答】解:由已知可得,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设AC与MN的交点为E,∵∠ACB=90°,MN垂直平分AC,∴∠AED=∠ACB=90°,AE=CE,∴ED∥CB,∴△AED∽△ACB,∴,∴,∴AD=AB,∴点D为AB的中点,∵AB=3,∠ACB=90°,∴CD=AB=1.5,故选:C.2.(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 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又∵DE∥AB,DF∥AC,∴∠DEF=∠B=60°,∠DFE=∠C=60°,∴△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3.(202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40°,∠C=9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 C于点E,则∠EBC=10°.【答案】10°.【解答】解:∵∠C=90°,∠A=40°,∴∠ABC=90°﹣∠A=5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A=∠A=40°,∴∠EBC=∠ABC﹣∠EBA=50°﹣40°=10°,故答案为:10°.。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资料-----等腰三角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资料-----等腰三角形【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3)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符号语言:∵AB=AC ∵AB=AC ∵AB=AC∠1=∠ 2 AD⊥BC BD=DC∴AD⊥BC ∴∠1=∠2 ∴∠1=∠2BD=DC BD=DC AD⊥BC(3)定理的作用: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注意】:在等腰三角形中经常添加辅助线,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作时只作一条,再根据性质得出另两条”。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2)符号语言:在△ABC中∵∠B=∠C∴AB=AC(3)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说明: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定义 2、利用定理。
【典型例题分析】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 如图,已知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AP=AQ=QC,求∠BAC的度数。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如下:(1)利用等边对等角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确定等量关系,借助等式或方程求解【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为AB,BC,AC上的点,且BD=CE,∠DEF=∠B。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练习】1、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它的顶角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则这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0的度数为;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2°,则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度。
(完整word版)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提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概括及提升知识点概括:(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相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均分线均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均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推论 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均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定理及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露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此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照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均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此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重要依照。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断1、相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3、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定理揭露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变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变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照。
3、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协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均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经常作为解决相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协助线,因为这条线能够把顶角和底边折半,因此常经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固然顶角的均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增添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能够,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均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视详细状况而定。
例 1、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D 是 AC 的中点, E 为 BC 延伸线上一点,且CE=CD , DM⊥ BC,垂足为 M。
求证: M是 BE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精品.pdf
等腰三角形(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要点二、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1、(2015春?张家港)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 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BD,∴∠BDA=∠A,∵BD=DC,∴∠C=∠CBD,设∠C=∠CBD=x,则∠BDA=∠A=2x,∴∠ABD=180°﹣4x,∴∠ABC=∠ABD+∠CDB=180°﹣4x+x=105°,解得:x=25°,所以2x=50°,即∠A=50°,∠C=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并联系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解有关角的度数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 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2015?威海模拟)如图,△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F,AB=5,AC=7,BC=8,△AEF的周长为()EB ADCFA .13B .12C .15D .20【答案】选B .解:∵EF ∥BC ,∴∠EDB=∠DBC ,∵BD 平分∠ABC ,∴∠EBD=∠CBD ,∴∠EDB=∠EBD ,∴BE=ED ,同理DF=CF ,∴△AEF 的周长是AE+EF+AF=AE+ED+DF+AF =AE+BE+CF+AF =AB+AC =5+7 =12.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4、已知:如图,ABC △中,45ACB ,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BADFCD .求证:(1)△ABD ≌△CFD ;(2)BE ⊥AC .【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 ≌△CFD ,要证BE ⊥AC ,只需证∠BEC =90°即可,DF =BD ,可知∠FBD =45°,由已知∠ACD =45°,可知∠BEC =90°. 【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 ⊥BC ,∴ ∠ADC =∠FDB =90°.∵ 45ACB ,∴ 45ACB DAC ∴ AD =CD ∵ BADFCD ,∴ △ABD ≌△CFD (2)∵△ABD ≌△CFD ∴ BD =FD. ∵ ∠FDB =90°,∴ 45FBD BFD . ∵ 45ACB ,∴ 90BEC .∴ BE ⊥AC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求出∠FBD=∠BFD=45°.类型四、等边三角形5、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答案与解析】解:(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OD∥AB,OE∥AC,∴∠ODE=∠ABC=60°,∠OED=∠ACB=60°∴△ODE是等边三角形;(2)答:BD=DE=EC,其理由是:∵OB平分∠ABC,且∠ABC=60°,∴∠ABO=∠OBD=30°,∵OD∥AB,∴∠BOD=∠ABO=30°,∴∠DBO=∠DOB,∴DB=DO,同理,EC=EO,∵DE=OD=OE,∴BD=DE=EC.【总结升华】(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ODE是等边三角形;(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DBO=∠DO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DB=DO,同理可证明EC=EO,因为DE=OD=OE,所以BD=DE=EC.举一反三:【变式】等边△ABC,P为BC上一点,含30°、60°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落在点P 上,使三角板绕P点旋转.如图,当P为BC的三等分点,且PE⊥AB时,判断△EPF的形状.【答案】解:∵PE⊥AB,∠B=60°,因此直角三角形PEB中,BE=12BP=13BC=PC,∴∠BPE=30°,∵∠EPF=60°,∴FP⊥BC,∵∠B=∠C=60°,BE=PC,∠PEB=∠FPC=90°,∴△BEP≌△CPF,∴PE=PF,∵∠EPF=60°,∴△EPF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它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和公式,是解题和证明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公式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等腰三角形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边的边长相等,而顶角的两边也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对应的两条边相等。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底角对应的两条边长度相等,顶角对应的两条边也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1可知,底角对应的两条边相等,因此底角也相等。
3.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同样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1可知,顶角对应的两条边相等,因此顶角也相等。
4.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中线、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
高线是从顶角所在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段,它与底边垂直相交于底边中点,同时也是底边的中线;高线还是顶角的平分线,即将顶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另外,高线还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将底边分为两个相等的线段。
5.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与底边垂直的高线长度再除以2,即S = 1/2 * b * h。
6.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公式。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底边长度乘以2再加上斜边的长度,即C = 2b + a。
7.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角平分线既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也是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三、等腰三角形的应用场景等腰三角形在生活和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画等腰三角形。
当我们需要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时,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确定两条边的长度。
2. 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参数。
3. 解题中的等腰三角形。
在解题过程中,等腰三角形常常被用来建立等式或者找到特殊性质,提供解题线索。
四、例题分析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12cm,顶角的两边长度分别为6cm,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初中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你将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底边两侧的角)相等。
记等腰三角形底角为α,则底角α=底角α'。
2. 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即与底边相对的两边)相等。
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则两腰a=腰a'。
3. 顶角平分底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即顶点处的角)平分底角。
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β,则顶角β是底角α和α'的平分线。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 对边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AB=A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2. 对角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B=∠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3. 垂直平分线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同时也是底边中点的垂直平分线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BD为垂直平分线,且BD是AC的中线,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例题示例下面通过两个例题来进一步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
例题1:在△ABC中,AB=AC,∠B=70°,求∠C和∠A的度数。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而∠A+∠B+∠C=180°。
由于∠B=70°,所以∠C=70°。
又因为∠A+70°+70°=180°,所以∠A=40°。
例题2: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垂直平分线BD同时也是AC的中线,求∠B、∠C和∠A的度数。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
由于BD是垂直平分线,且BD同时也是AC的中线,所以∠BDC=∠CDB=90°,BD=DC。
考点15 等腰三角形-备战2023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解析版)
考点15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初中数学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重要几何模型的“发源地”,最为经典的“手拉手”模型就是以等腰三角形为特征总结的。
而数学中考中,等腰三角形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多以选择填空题型出现,但是因为等腰三角形可以放在很多模型中,所以等腰三角形结合其他考点出成压轴题的几率特别大,所占分值也是比较多,属于是中考必考的中等偏上难度的考点。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考向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义有两边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长叫做腰,第三边叫做底轴对称性:一般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判定①定义法;②等角对等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义三边长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轴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分别都等于60°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三边上均存在三线合一)。
定义法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3cm B.6cm C.3cm或6cm D.3cm或9cm【分析】已知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腰是3cm时,则另两边是3cm,9cm.而3+3<9,不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因而应舍去.当底边是3cm时,另两边长是6cm,6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3cm.故选:B.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50°,则它的底角的大小是( )A.25°B.20°C.25°或65°D.20°或70°【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90°;②若∠A>90°;先求出顶角∠BAC,即可求出底角的度数.【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90°,如图1所示:∵BD⊥AC,∴∠A+∠ABD=90°,∵∠ABD=50°,∴∠A=90°﹣50°=40°,∵AB=AC,∴∠ABC=∠C=(180°﹣40°)=70°;②若∠A>90°,如图2所示:同①可得:∠DAB=90°﹣50°=40°,∴∠BAC=180°﹣40°=140°,∵AB=AC,∴∠ABC=∠C=(180°﹣140°)=20°;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70°或20°,故选:D.3.如图,等腰△ABC中,AB=AC=10,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 )A.12B.8C.15D.1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然后求出△BEC周长=AC+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AC=AB,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EC周长=BE+CE+BC=AE+CE+BC=AC+BC,∵腰长AB=10,∴AC=AB=10,∴△BEC周长=10+5=15.故选:C.4.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D=AD=AC,∠BAC=108°,则∠DAC的度数为( )A.75°B.80°C.85°D.84°【分析】由BD=AD=AC得∠1=∠2,∠3=∠4,由∠4=∠1+∠2得,∠3=∠4=2∠1=2∠2,由∠BAC =108°得∠2+∠3=180°﹣∠BAC=180°﹣108°=72°,即可求出∠2=24°,最后便可求出∠DAC 的度数.【解答】解:∵BD=AD=AC,∴∠1=∠2,∠3=∠4,∵∠4=∠1+∠2,∴∠3=∠4=2∠1=2∠2,∵∠BAC=108°,∴∠2+∠3=180°﹣∠BAC=180°﹣108°=72°,∴∠2+2∠2=72°,∴∠2=24°,∴∠1=24°,∴∠DAC=∠BAC﹣∠1=108°﹣24°=84°,故选:D.5.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分别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AD垂直平分EF,其中正确的有 (1)(2)(3)(4) .(填序号)【分析】由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 =DF,即可证得∠DEF=∠DFE;又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ADF,然后由角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E=AF,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D垂直平分EF.【解答】解:(1)∵AD平分∠BAC,DE⊥AB,DF⊥AC,∴DE=DF,∴∠DEF=∠DFE;正确;(2)∵AD平分∠BAC,DE⊥AB,DF⊥AC,∴∠ADE=∠ADF,ED=FD,∴AE=AF,正确;(3)∵AE=AF,AD平分∠BAC,∴AD垂直平分EF,故(4)正确;由(2)知ED=FD,∴AD平分∠EDF;故(3)正确.故答案为:(1)(2)(3)(4).6.等腰△ABC中,AB=AC,点E为底边BC上一点,以点E为圆心,EA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测得∠CAE=80°,∠EAD=54°,则∠DEB= 31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关系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ED,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CAE=80°,∠EAD=54°,∴∠CAB=134°,∵AB=AC,∴∠C=(180°﹣134°)÷2=23°,∴∠AEC=180°﹣∠CAE﹣∠C=77°,由作图可知EA=ED,∴∠EDA=54°,∴∠AED=180°﹣54°×2=72°,∴∠DEB=180°﹣77°﹣72°=31°.故答案为:31.7.如图所示,在坐标平面中,A(0,4),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CO=3,AC=5,若点P为y轴上一动点,以PC为腰作等腰三角形△PCQ,已知∠CPQ=2∠ACO=2α(α为定值),连接OQ,则OQ的最小值为 .【分析】延长AC至点M,连接PM,使PM=AP,证出∠CPM=∠APQ,进而证明△CPM≌△QPA (SAS),得到∠PAQ=∠M=∠CAO,求出OC=ON,当OQ⊥AN时,OQ有最小值,利用S△AON=S△AOC,求出OQ的最小值.【解答】解:延长AC至点M,连接PM,使PM=AP,∵∠ACO=α,∴∠M=∠CAO=90°﹣α,∴∠APQ=180°﹣2α,∴∠APM=2α=∠CPQ,∴∠CPM=∠APQ,又∵CP=PQ,PM=PA,∴△CPM≌△QPA(SAS),∴∠PAQ=∠M=∠CAO,∴OC=ON,∴当OQ⊥AN时,OQ有最小值,∵S△AON=S△AOC,∴,∴3×4=5OQ,解得,∴OQ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8.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MN上一动点,∠AMN=35°,当∠A为 110°或72.5°或35° 时,△AMP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若△AMP为等腰三角形则有AM=AP、AM=MP和MP=AP三种情况,分别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若△AMP为等腰三角形则有AM=AP、AM=MP和MP=AP三种情况,①当AM=AP时,则有∠M=∠APM=35°,∴∠A=110°;②当AM=MP时,则∠A=∠APM=72.5°;③当MP=AP时,则∠A=∠AMN=35°,综上可知∠A为110°或72.5°或35°,故答案为:110°或72.5°或35°.9.在如图所示的3×3方格中,以AB为边,第三个顶点也在格点上的等腰三角形有 4 个.【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即可得出第三个顶点的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则圆弧经过的格点C1、C2、C3、C4,即为第三个顶点的位置;故以AB为一边,第三个顶点也在格点上的等腰三角形可以作出4个.故答案为:410.如图所示,∠AOB=60°,C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C=12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3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A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或12 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两种情况:(1)当点P在线段OC上时;(2)当点P在CO的延长线上时.分别列式计算即可求.【解答】解:分两种情况:(1)当点P在线段OC上时,设t时后△POQ是等腰三角形,有OP=OC﹣CP=OQ,即12﹣3t=2t,解得,t=s;(2)当点P在CO的延长线上时,此时经过CO时的时间已用5s,当△POQ是等腰三角形时,∵∠POQ=60°,∴△POQ是等边三角形,∴OP=OQ,即3t﹣12=2t,解得,t=12s故答案为或12.11.如图,△ABC中,AB=BC,∠C=60°,AD是BC上的高,DE∥AC,图中与BD(BD除外)相等的线段共有( )条.A.1B.2C.3D.4【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判断△ABC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D=∠EDB=60°,可得△BE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BD=ED=BE,再根据BD=CD,ED∥AC,可得ED是△ABC的中位线,即可得出BE=AE,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中,AB=BC,∠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D是BC上的高,∴BD=CD,∵DE∥AC,∴∠BED=∠EDB=60°,∠B=60°,∴△BED是等边三角形,∴BD=ED=BE,∵BD=CD,ED∥AC,∴ED是△ABC的中位线,∴BE=AE,∴BD=AE.∴图中与BD(BD除外)相等的线段有CD、DE、BE、AE共4条.故选:D.12.已知:如图,△ABC和△DEC都是等边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D与BE相交于点P,AC、BE相交于点M,AD、CE相交于点N,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BE;②∠BMC=∠ANC;③∠APM=60°;④AN=BM;⑤△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根据先证明△BCE≌△ACD,得出AD=BE,根据已知给出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和△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ACB+∠ACE=∠ECD+∠ACE,即∠BCE=∠ACD,∴△BCE≌△ACD(SAS),∴AD=BE,故选项①正确;∵∠ACB=∠ACE=60°,由△BCE≌△ACD得:∠CBE=∠CAD,∴∠BMC=∠ANC,故选项②正确;由△BCE≌△ACD得:∠CBE=∠CAD,∵∠ACB是△ACD的外角,∴∠ACB=∠CAD+∠ADC=∠CBE+∠ADC=60°,又∠APM是△PBD的外角,∴∠APM=∠CBE+∠ADC=60°,故选项③正确;在△ACN和△BCM中,,∴△ACN≌△BCM,∴AN=BM,故选项④正确;∴CM=CN,∴△CMN为等腰三角形,∵∠MCN=60°,∴△CMN是等边三角形,故选项⑤正确;故选:D.13.如图,已知AB=AC,AD平分∠BAC,∠DEB=∠EBC=60°,若BE=5,DE=2,则BC= 7 .【分析】作出辅助线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M为等边三角形,得出BM=EM=BE=5,从而得出B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如图,∵AB=AC,AD平分∠BAC,∴AN⊥BC,BN=CN,∵∠EBC=∠DEB=60°,∴△BEM为等边三角形,∴BM=EM=BE=5,∠EMB=60°,∵DE=2,∴DM=3,∵AN⊥BC,∴∠DNM=90°,∴∠NDM=30°,∴NM=DM=,∴BN=BM﹣MN=5﹣=,∴BC=2BN=7.故答案为:7.14.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1)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证明△BOC≌△AD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ADO 的度数,由此即可判定△AOD的形状;(2)利用(1)和已知条件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OCD是等边三角形,∴OC=CD,而△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ACB=∠OCD=60°,∴∠BCO=∠ACD,在△BOC与△ADC中,∵,∴△BOC≌△ADC,∴∠BOC=∠ADC,而∠BOC=α=150°,∠ODC=60°,∴∠ADO=150°﹣60°=90°,∴△ADO是直角三角形;(2)∵设∠CBO=∠CAD=a,∠ABO=b,∠BAO=c,∠CAO=d,则a+b=60°,b+c=180°﹣110°=70°,c+d=60°,∴b﹣d=10°,∴(60°﹣a)﹣d=10°,∴a+d=50°,即∠DAO=50°,①要使AO=AD,需∠AOD=∠ADO,∴190°﹣α=α﹣60°,∴α=125°;②要使OA=OD,需∠OAD=∠ADO,∴110°+80°+60°+α=360°∴α=110°;③要使OD=AD,需∠OAD=∠AOD,110°+50°+60°+α=360°,∴α=140°.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ABC的角平分线于点D,连接CD.(1)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D=140°,求∠ACD的度数.【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3,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AD即可;(2)由(1)知∠1=∠2=∠3,根据已知条件得到∠1=∠2=∠3=(180°﹣∠BAD)=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40°,根据平行线的选择得到∠ADC+∠ACD=18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BD平分∠ABC,∴∠1=∠2.∵AD∥BC,∴∠2=∠3.∴∠1=∠3.∴AB=AD.∵AB=AC,∴AC=AD,∴△ACD为等腰三角形;(2)解:由(1)知,∠1=∠2=∠3,∵∠BAD=140°,∠BAD+∠1+∠3=180°,∴∠1=∠2=∠3=(180°﹣∠BAD)=20°,∴∠ABC=40°,∵AB=AC,∴∠ACB=∠ABC=40°,由(1)知,AD=AC,∴∠ACD=∠ADC=∠BDC+∠3=∠BDC+20°,∵AD∥BC,∴∠ADC+∠BCD=180°,∴40°+(∠BDC+20°)+(∠BDC+20°)=180°,∴∠BDC=50°,∴∠ADC=70°,∵AC=AD,∴∠ACD=∠ADC=70°.16.如图,在△ABC中,AB=AC,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E⊥BC于点E,交AB于点F,若AF=BF.求证:(1)△ADF是等腰三角形.(2)DF=2EF.【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可证得∠D=∠DF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得结论;(2)过A作AH⊥DE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F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FH≌△BFE,得到DH=FH=EF,即可求出DF=2EF.【解答】证明:(1)∵AB=AC,∴∠B=∠C,∵DE⊥BC,∴∠B+∠BFE=∠C+∠D=90°,∴∠D=∠BFE,∵∠BFE=∠DFA,∴∠D=∠DFA,∴AD=AF,∴△ADF是等腰三角形;(2)过A作AH⊥DE于H,∵DE⊥BC,∴∠AHF=∠BEF=90°,由(1)知,AD=AF,∴DH=FH,在△AFH和△BFE中,,∴△AFH≌△BFE(AAS),∴FH =EF ,∴DH =FH =EF ,∴DF =2EF .考向二: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