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合集下载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1)-2024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及练习(含解析)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1)-2024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及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及练习1.2 化学研究些什么(1)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能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

3.初步知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关键在于判断变化中是否有_________生成。

2.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等。

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等。

3.许许多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都伴随着_______的吸收或释放。

例如煤油燃烧时发光,并放出______,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

绿色植物需要吸收______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4.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________、等。

5.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蜡烛是____色____态的物质。

蜡烛刚点燃时,最接近火焰的蜡烛由固体变成液态,发生________变化。

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小烧杯,迅速观察烧杯内壁有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

迅速将烧杯取下,立刻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______,说明产生了________。

吹灭蜡烛的瞬间,看到“_____”升起,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固体小颗粒,形成“_____”。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课 题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 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2、 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难点 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新课引入:氧气的用途很广,因此必须研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2024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2024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02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其中
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盖斯定律
03
盖斯定律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
完成的反应,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7
02 常见的化学物质
2024/1/25
8
氧气、氢气和氮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 气体,化学性质活泼,能支持燃 烧和供给呼吸。氧气在医疗、冶
键等。
2024/1/25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存在的相 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作用力的 变化密切相关。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24/1/2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01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表现为反应体系的温
度发生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催化剂的作用: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5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应用:广泛应用 于化工生产、环保治理等 领域,如合成氨、汽车尾 气处理等。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不变。
22
05 定量研究在化学中的应 用
2024/1/25

芳香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 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 酚香味和弱酸性。

醇分子中的羟基被醚键取代而生 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O-R',具 有醚香味和一定的水溶性。
2024/1/25
31
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认识
2024/1/2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现象:产⽣有刺激性⽓味的⽓体蒸发⽫上⽅产⽣⽩雾⽩⾊粉末减少⾄消失有使澄清⽯灰⽔变浑浊的⽓体NH4HCO3△NH3H2O CO22.结论:碳酸氢铵氨⽓+⽔+⼆氧化碳反应物⽣成物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中,将蒸发⽫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味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种,中间可⽤“+”连接。

在“”上⽅标注反应条件。

⼆.化学指导⼈类合理利⽤资源:氮⽓(N2):性质:⽆⾊⽆味⽓体,难溶于⽔,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空物质发⽣反应,本⾝不燃烧,也不⽀持燃烧。

现象②导管内液⾯上升原①钉与⽔、氧⽓反映产⽣铁锈因②锥形瓶内⽓体减少,⽓压变低,⼤⽓压把⽔压⼊导管内氮⽓的利⽤: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作保护⽓。

如⾦属焊接,充⼊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品包装袋延长⾷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醉的条件下做⼿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计算机芯⽚、航天飞机的防热⽡等,都是应⽤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1、变化例:⽯蜡熔化、⽔结成冰、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例:煤燃烧、铁⽣锈、⾷物腐败、呼吸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有化学变化⼀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放出⽓体和⽣成沉淀。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演讲人
01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08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09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10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1
02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01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02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03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04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05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06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07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09
加热器皿--酒精灯
加热器皿--酒精灯

(完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完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第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 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应少于 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1/3 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学课件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学课件
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 B )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当堂小练
3.“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
D
全国40个重点城市开展两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
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采取的措施是 ( B )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解析: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该化肥要密封低温,防止 其损失。而通风、翻动、在太阳下晒都会使碳酸氢铵因分解而 损失。
新课讲解
三、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交流与讨论】下列用途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 的用途,说明该用途利用了它们什么性质。
用途 (1)制作钻石 (2)作电池的电极 (3)制铅笔芯 (4)切割玻璃
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新课讲解
思考 根据以上探究,你知道为什么夏天仓库里的碳酸氢铵化肥
会变少而且仓库里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了吗?我们平时应该 储存碳酸氢铵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热分解。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
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 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 烧的现象
(3)待火焰熄灭后观察红磷是否已经燃烧完全。待 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 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新课讲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第一章化学的概念1.1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概述。

- 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2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基本分类和例子。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常见的混合物的类型。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发现史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定义及其发现史。

-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2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2.3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子的排布原理和能级。

- 元素周期律概述,及其在排布规律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键和化合物3.1 化学键-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例子。

3.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

-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示例。

- 化学式的表示和应用。

3.3 化合物的分类- 化合物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

第四章反应与方程式4.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条件的因素。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构成和符号。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一般原则。

- 化学计算的应用和示例。

第五章酸、碱和盐5.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指示剂和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浓度及 pH 值的概念。

5.2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5.3 酸、碱盐类物质的应用- 酸、碱和盐类物质的应用和重要性。

- 酸雨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元素6.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金属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 金属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6.2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特殊金属元素的应用和重要性。

6.3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 常见金属元素的提取方法和工业应用。

【沪教版】2020年初中化学九上(全书)教学课件 打包下载(591张)(vip专享)

【沪教版】2020年初中化学九上(全书)教学课件 打包下载(591张)(vip专享)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两点”、“两度”,溶解 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主要是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 质的.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将帮助人们更合理利用 和保护自然资源.
为了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就要知道物
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和特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书)教 学课件汇总(591张)
含本书所有课时
省级获奖课件精编
一次下载 终生使用
全网最全 最精美的立体课件
烧不坏的手帕
chemistry—化学 启原于 alchemy—炼金术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化学中的物质变化
加 快 了 人 类 历 史 的 进 程
如: 石蜡、酒精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
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
如: 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铁不能变成金?
阅读课本P14第一自然段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 (氧气、铁等),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碳铵等)。
在一支试管里放三根火柴,火 柴头向下,用橡皮塞轻轻塞上。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用酒精 灯在在试管底部均匀加热,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怎 样解释这个现象?
实验现象:
火柴受热着火燃烧,使试管内的空 气膨胀,把胶塞远远弹出。
说明了什么:
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 式释放出能量。
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煤油燃 烧产生 的火焰 和黑烟
P12图1--30
两瓶无色 的气体氯 化氢和氨 气混合产 生白烟.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上课讲义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上课讲义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后记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交流: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归纳小结:⑴原料: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⑵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装置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

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 现象:△ 现 象空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原因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4HCO3△NH3H2O CO2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

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空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1、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吸收能量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7蜡烛燃烧:点燃石蜡+ 氧气二氧化碳+ 水O2 CO2 HO2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现象:无水硫酸铜变蓝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 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是炭黑颗粒,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 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⒉ 点燃前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 点燃蜡烛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三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三层最亮,内层暗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 熄灭蜡烛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0.03%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测定红磷的燃烧点燃原理: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P2O5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1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误差:少于15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大于15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有残余氧气。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实验:取少量葡萄糖、砂糖和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完全烧焦。

烧焦后,都得到黑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碳,说明它们都还有碳。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P + 5O2 2P2O5装置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橡胶塞药品:红磷,水步骤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盖好橡胶塞后,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 5 等份,做好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⑤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现象①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经导管流到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1/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5。

注意事项3.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当其中杂质成分含量极少时,即可认为是纯净物。

同素异形体是混合物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如白磷和红磷。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等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SO2、NO2 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温室效应:主要是CO2,(CH4也有一定的作用)酸雨:NO2、SO2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空气成分的发现:舍勒和普利斯特利分别制得了氧气,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空气中含有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如金刚石是无视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用于制造金刚石。

而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用于生产铅笔芯。

石墨还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常用作电池的电极。

而他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思考1】蜡烛燃烧这个过程是什么变化?答案及解析: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说是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变短了,所以也包含物理变化。

【思考2】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哪个是化学变化、哪个是化学性质?答案及解析:酒精燃烧,这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所以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是酒精这种物质的一种性质、能力,所以是化学性质。

3.描述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

(注意:描实验述现象时不可说出生成物的名称)4.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人们利用其创造对人类有意义的物质。

例题精讲:【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食品变质C.水分蒸发D.酒精燃烧答案:C解析:其余三种都有新物质生成,“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种物质变化现象都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例题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火上浇油B.百炼成钢C.玉不琢不成器 D 死灰复燃答案:C解析:此题易误选B。

“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除去了过量的碳,这是利用了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火上浇油和死灰复燃也都是体现物质的可燃性;玉不琢不成器的含义是玉器需经打磨才能改变其形状,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形状,这是一个物理过程。

【例题3】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把块状的硫研碎(属),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属),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答案: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例题4】(2010,汕头)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铝做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答案:D解析:ABC 三个选项分别利用的是导电性、硬度和吸附性,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而 D 项利用的是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稳定性,这是化学性质。

【例题5】(2010,烟台)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 C .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典型的化学变化。

花香四溢是扩散过程,物理变化;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物理变化;木已成舟,是把木头通过一些制作过程变成船,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

【例题6】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可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厨房里的糖和食盐;(2)白酒和食醋;(3)面粉和洗衣粉;(4)铜丝和铁丝。

答案及解析:(1)味道(2)气味(3)溶解性(4)颜色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需要进行化学实验1.常用仪器(P137)蒸发皿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的反应容器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酒精灯用于加热集气瓶①少量气体;②用于有应(瓶口是磨毛的)胶头滴管和滴用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用于注入液体主;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用集气瓶随用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