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第14章人与自然课件

合集下载

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课件

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课件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美丽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好处?
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
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憧 憬。
美丽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好处?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
启迪我们的智慧。
观赏家乡和祖国的美景,有什么样的感受?
置身祖国大地,饱览祖国的山山水水,

(2)[深邃思考]“我们对这颗星球是多么的依赖”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
为什么说 人类依赖 于自然?
★拓展升华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制作的
《开学第一课》中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也许当我们真正远 离了地球,才更能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和珍贵,我们对这颗星球是 多么的依赖、多么热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参与体会感恩地 球母亲的活动: (1)【深情诉说】地球母亲给予我们人类哪些慷慨馈赠?
欣赏这幅环保公益招贴画,试着分析它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大自然是人类 的母亲,人与 大自然是生命 的共同体
这组图片又说明了什么?
离开了大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这些都属于生态环境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也在于美好的家园。

为什么说人类依赖于自然?
①人类来自与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离
开了大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人 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也在于美好的家园。
人 与 自 然 息 息 相 关
大自然的 美对我们 有什么作 用?
①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我们 欢乐,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憧憬。 ②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 启迪我们的智慧。 ③置身祖国大地,饱览祖国的山山水水, 我们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热 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①人类来自与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 母亲。离开了大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 碧水蓝天,也在于美好的家园。

初中《人与自然》主题班会ppt课件

初中《人与自然》主题班会ppt课件
引 言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几百万年。像我们自己这样的人种可能已经生存了10万年以 上,因为92000年前在以色列就有了早期现代人居住的洞穴。如果成功是用对其他自然 界的影响程度来衡量,那么我们人类就是最成功的大动物群。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智 慧,而且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去追捕任何一种动物,把我们的手武装起来,我们就 能够对任何一种植物或连根拔起,或采摘其果实,还有就是我们是杂食性动物。大多数 动物的食物来源非常有限,而人类则相反,能够把一种食物源(动物或植物)吃光之后, 转而去吃另一种食物源。现代人的一个代表性特征就是对能源的需求。借助能源,我们 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没有能源,我们也就是一群大猩猩。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地球的 影响一部分是由矿物能源的使用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改变地球上的植被引起的。我 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正在改造大气层的运动方式和大气层的成分。
男:我们一方面品尝科技进步的成果,一方面咀嚼着环境污染的苦果,这一苦一甜的()令 我们无比心痛! 合:爱惜自然,就是爱惜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2021/4/4
;.
14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以居住与生活的星球。几百万年以来,
地球养育、敷衍着人类,但是近百年来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却破坏、 污染着地球。地球在呻吟,地球在呼救,让我们行动起来,携手一起保卫我们 的家园吧!
八 四 班 主 题 班 队
2021/4/4
;.
1
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
2021/4/4
;.
2
2021/4/鸳4 鸯池
;.
3
青蛇岭
2021/4/4
;.
4
骆驼峰
2021/4/4
;.
5
原以为地球是那么宽广,不在乎带走一片阴凉; 原以为地球是那么坚强,没想到眼泪正在流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14课《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名师教案 沪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14课《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名师教案 沪教版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教学目标】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自己动手、动脑的认知水平。

【教学方法】教法:用典型案例、精典问题的分析方法,创设情境和氛围,进行情境式教学。

学法:阅读分析案例和地图,思考讨论总结、重要的数据对比分析。

【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显示案例、景观图片、图表、训练题目、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境问题是何时产生?怎样产生的呢?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原因。

历史时期以自然原因为主,而当今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

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不平衡,各地人口合环境的压力也不一样,环境问题突出地区不言自明,环境问题的表现也各有各的特点。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导学,投影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师可点拨:恶化的生态环境曾使玛雅文明消失,以史为鉴,为了长久的利益,上述地区应怎么去做?——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的导学,由于这一部分较难理解,先投影《淮河的水污染》,然后进行案例分析,教师需进行适当的补充、引导。

通过上述各项活动,在设凝、提问、讨论后,经教师点拨、引申,让学生慢慢咀嚼、体味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从机理上揭示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4、教师拓展: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地降低了,为此又须花费巨额资金去治理环境,付出高昂的代价。

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绝不应再步其后尘!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通过这些图片和材料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我国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的压力环境危机的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渡)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对我国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并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新】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5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 牛津上海版-牛津上海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最新】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5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 牛津上海版-牛津上海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 18世纪产业革命后,工农业迅速发展,医疗 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增长开始加速。
• 在16世纪时,全球人口平均增长率不到1‰, 而在1750—1850年间,则达5‰。
• 从1650至1850年,中间经历了200年时间人 口才翻了一番,达到了第一个10亿;
• 而从第一个10亿增加到第二个10亿人口, 只经历了80年时间(1850—1930);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太阳能资源 海洋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三、 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多,种类全,人 均少,分布不协调,少数资源短缺。
三、 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气候: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交通运输:水、陆交通非常优越
劳动力:丰富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地形: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 土壤:水稻土,肥沃
• 世界人口增加到30亿,只用了30年时间 (1930—1960);
• 之后,仅用15年时间(1960—1975)就达 到40亿;
• 仅用12年时间(1975—1987)达到50亿。
• 每年 78000000人
• 每天 213699人
• 每小时 8904人
• 每分钟
148人
• 每秒钟
2.5人
• 发达国家人口 增长缓慢,发 展中国家人口 增长率很高。 发展中国家每 年增长的人口 占全世界人口 增长总数的90 %。Biblioteka 第十五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 发展
一 、人口问题
1 、 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为1—2万;
人 到公元初,全球约有2.3亿至3亿人口;
口 在公元开始后的头16个世纪,生产方式

落后,获得食品困难,战争频繁,瘟疫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14.1海洋与生物海洋生物资源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14.1海洋与生物海洋生物资源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萜类生物合成图示
海洋天然产物资源
月桂烯 (存在于月桂子油等中)
对薄荷烯 (存在于柠檬,橘子中)
姜烯 (存在于姜油中)
松节油(α 蒎烯) (存在于松节油等中)
异樟烯 (存在于姜油,冷杉等中)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章 第2节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课件(1)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章 第2节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课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wūrǎn)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hǎiyáng)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yǐngxiǎng)
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 题中,以土地沙化问题为最。 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68.9万平 方公里,占国土面积(miàn jī) 的17.6%,涉及全国近千个 县(旗)。土地沙化扩展速度 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 于每年土地面积(miàn jī)“消 失”一个中等县。
2021/1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法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1.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2.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12/12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保护生物圈是 全人类的共同义务。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以土地(tǔdì)沙化问题为最。全国现有沙化土
Image
12/12/2021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No 地(tǔdì)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涉及全国近千个县(旗)。土地(tǔdì)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
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土地(tǔdì)面积“消失”一个中等县。据研究,造成我国大面积土地(tǔdì)沙化,既有 气候原因,更有不合理人为活动的因素。作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检测、评价和预测。2.梅花山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5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5.2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5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5.2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能够循环利用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用一点少一点不能短时间再生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总量丰富总量丰富地大物地大物人均不足人均不足地大物地大物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值使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温泉 树木 草地 潮汐能 藏羚羊 风能 海鱼 原因: 能够循环利用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核能 天然气 花岗岩 原因: 用一点少一点,不能短时间再生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吗?应该怎么做?
不是.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以 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怎么办? 珍惜和节约使用
利用矿产资源
冶铁
利用土地资源 耕地
利用森林资源
2
纸张
利用矿产资源
发电
利用森林资源
木材
利用水资源
灌 溉
利用水能资源
发电
利用土地资源
放牧
新知探究: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 还是人为创造的?
2、自然资源对人类来说有没 利用价值?
新知探究:
自然资源
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的 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 等等,称为自然资源。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c精选课件PPT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c精选课件PPT

2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021/3/2
24
B • 1、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 B.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其中的一部分 • C. 人类与大自然是对立的 • D. 离开大自然,人类将同样可以生存和发展
2021/3/2
25
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和 谐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人类不能成为生态的征 服者、掠夺者,更不能与自然为敌,而是要敬畏自
2008年全国青少年环保公益招贴画 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绿色即生命》
2021/3/2
每一个人都来自母亲,每一个人都 离不开母亲的哺育。人类同样离不 开大自然母亲的哺育。没有了绿色, 就等于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 所以《绿色即生命》。
15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1)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 (2)人类来自于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人依赖于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3/2
30
2021/3/2
8
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 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 检测舱内气体1/3/2
10
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 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 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
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
A 然,与自然讲和。人类要敬畏自然的原因是( )
①人类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沪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沪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行星是环绕恒星运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其 表面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行的 天体。太阳系共有八颗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 其他行星都有卫星。
天文学家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 1.49*108千米)成为一个天文单位。
类地 行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像卫士一样围绕地球公转。 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上几乎没有水和空气。白天 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 温度可降至-180摄氏度。
彗星是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成员,结构比较复 杂,中央密集的固体部分叫彗核;核的四周被一种 云雾状的物质包围着叫彗发;当彗星逐渐接近太阳 时才出现彗尾。 我国有哈雷星出现最早和最完整的历史记录, 《春秋》记有鲁文公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 于北斗。”自此,到1986年,共有32次回归记录。


物质的粒子模型
如果将3200万个水的粒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 行,长约lcm,则可知每个水的粒子的直径大约为 多少米?在常温常压下,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盒子 里的构成空气的粒子数约为2.7×1019。设想盒子 是封闭的,使粒子只能每秒钟从小孔中向外跑出1 亿个,那么要使盒内的所有空气的粒子全部跑出来 约需要年?
下面是借助放大镜或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情 景。你用现有的放大镜观察羽毛、小草、纸巾巾和 蝴蝶标本等,也能看得那么清楚吗?
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所能观察到的 还仅仅是个体较大的微生物。下面列举的是通过高 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千倍以上才能看 到的情景。
除病毒等少数微生物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 由细胞构成,绝大多数细胞是肉眼看不到的。然而, 细胞乃至一切物质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对于宇宙的产生有许多学说。其中宇宙大爆学 说认为:我们们所观测到的字宙在孕育初期,集中 于一个体积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 中。约在130多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 此开始了我们所在宇宙的诞生史。字宙大爆炸后物 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35秒后由100多亿度 降至3亿度。宇宙间弥漫着的气体云在引力的作用 下,形成恒星系统,经过漫长的演化化,成为今天 的字宙。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海洋与海洋开发 复习(课件ppt 18张PPT)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海洋与海洋开发 复习(课件ppt 18张PPT)
4. 海洋污染、海洋灾害:
污染物进入海洋的途径:1、来自陆地的有: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农田农 药污染、工厂废水污染、城市生活污水 2、来自天空的有:降尘和酸雨 3、来自海洋船舶的有:石油渗漏
自然原因造成的海洋灾害有:风暴潮、海浪、海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海 洋灾害有:赤潮、溢油等。
小结: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未 来海 洋技术 海洋能源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与全球的变化 、海洋
环 境与 生态、 拓展生 存空 间,充 分利 用地球 上这 块最后 的资源 丰 富的 宝地的 最为切 实可 行的途 径。
向海 洋要 淡水已 成定 势。淡 水资源 奇缺 的中东 地区 ,数十 年 前就 把海水 淡化作 为获 取淡水 资源 的有效 途径 。美国 正在积 极 建造 海水淡 化厂, 以满 足人们 目前 与将来 对淡 水的需 求。全 世界共有近 8000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的淡水超过 60亿米3。 最 近, 俄罗斯 海洋学 家已 查明, 世界 各大洋 底部 拥有极 为丰富 的淡水资源,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 20%。这为人类解决淡 水 危机 展示了 光明的 前景 。
2、探索:海底地形
•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依次出现的是 大陆架 、大陆坡 、
大洋盆地 、 海底山脉 。
• 在大洋盆地中还零星分布着 活火山 、 海底平顶山。
• 海底山峰露出海面,则成为 岛屿

• 目前人们开发海底石油主要是从 大陆架 上。
• 大洋盆地与大陆坡交界处有__海__沟____。
•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_马__里__亚___纳__海__沟______(11034米)
牡蛎 ——这 种小小 的贝 类,十 分鲜美 可口 ,不过 , 它 更大 的价值 却是由 于含 有一种 抗生素 。这 种抗生 素具 有 抗肿 瘤作用 。

上海版科学七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课稿

上海版科学七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课稿

上海版科学七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课
稿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是《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五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环境与环境保护”中的第一课时。

 本章节以“人与自然”为框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从知识的地位来看,对后继内容的学习具有引导、铺垫的作用;从知识的结构来看,是对“保持生态平衡意义”的理性探讨;从态度情感上来看,是引导学生树立维护生态平衡意识的关键。

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本章节及本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的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科学》已经进入第二年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中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等方法,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和理论经验。

但又由于他们还是初中的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还趋于情绪化,思维的过程中缺乏成熟。

因此,我首先要满足学生能有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等方法,给学。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说课稿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说课稿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说课稿一、教材背景1. 教材名称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章节名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教材内容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节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如何保护环境。

4. 学科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掌握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掌握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材: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PPT或黑板;•活动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水质检测试纸等;•图片或幻灯片,用于呈现环境问题。

2. 学具准备•学生教材《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学生练习册;•纸和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呈现一些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导入学生的先前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二:了解环境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例如:你们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步骤三: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保护实验。

2.分组进行环境保护实验。

七年级下册空中课堂回放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七年级下册空中课堂回放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七年级下册空中课堂回放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以大家庭和村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仍然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仍能基本保持相对和谐。

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紧张状态。

工业文明的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人作用于自然的时代,征服自然的逐步胜利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在加快了人类对自然索取的同时,使人类产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为哲学,人类似乎逐渐成为了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等成为当时人类的响亮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定地域内,_生__物_与_环__境__所形成的统一的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生物成分
动物
——生产者 ——消费者
真菌细菌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蚱蜢的数量会不会无 限制地增加呢?
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
过度放牧,草不能及 时再生,导致草原的食 物网会受到破坏,严重 时则会造成沙漠化。
2、为什么会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 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小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 ☆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
分解与被分解 分解与被分解
吃与被吃
鹰 鸟
蜗牛
青蛙

蚱蜢 草
蜥蜴
食物链
画一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
黄雀
注意: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又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而且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环境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 时环境又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起 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1_9_7_3____年到___1_9_7_4____年。
蚱蜢数量最高的年份是__1_9_7_3_____年到___1_9_7_4_____年。 植物量的增加受__良__好__气__候__ 的影响,蚱蜢数量受_植__物__量___的影 响
蚱蜢的数量会不会无 限制地增加呢?
消费者是指_浮__游__动__物__、_草__食__鱼__、__肉_食__鱼__、_ 螺蛳 分解者是指__微__生_物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成分是指__周_围__的__阳__光__、_空__气__、__水__、_泥__土___
√ 生产者
动物 鹿 消费者 豹

微生物
√ 分解者
从这个杯中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动物Leabharlann 鹿豹微生物
你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吗?
阳光 空气 水分
土 壤
生态系统中还有哪些因素在支持、影响 着生物的生存?
生产者
首要成分
动物 鹿 消费者 豹
微生物 分解者(生主物要)指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___各__种__水__草_、__藻__类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