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第一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aa92dcc1c708a1284a44dd.png)
大儿子是二夫人所生,他说:我是长子,而且我 最有才能
二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母亲是正室,我 最有勇气。 三女儿是大夫人所生,她说:我最受父亲疼爱 小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的母亲也是正室, 而且我最有最有学识
请问周天子应该传位给谁?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天子 大宗 (宗主)
嫡长子(嫡长孙……)
小宗
大宗
诸侯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卿 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小宗 庶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的
(1)建立: (2)特点:
舜————禹————启
禅让制 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以后几千年时间里基 本上成为君主传承的正统定规。
(3)方式:
(4)影响:
3、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王权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秘色彩
部落 成员 禅让制
夏朝疆域
商朝疆域
西周疆域
“封建亲戚, 以藩(蕃)屏周”
西周的封国
周朝分封对象
周天子
异姓 功臣
“周公兼制 天下,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
先代帝王后 代和边远氏 族部落首领
同姓
王室
贵族
贵族
周公子 召公 成王弟 尧 舜 伯禽 晋 燕 后代 后代 鲁 蓟 陈 商 后代 宋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8e85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9.png)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0f933e453610661ed9f43b.png)
表 宗法制 四、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核心,是分封制在血缘
关系方面的体现.
里
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做一做,今天学得怎么样?
1.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
2.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对异姓功臣进行分封 C.无条件遵从周天子命令 D.带有血缘和部族色彩
做一做,今天学得怎么样?
3.与分封制不同,宗法制主要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 A.分配问题 B.继承问题 C.履行职责 D.范围权限 4.西周推行的分封制 A.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C.诸侯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D.实施范围仅限于王族内部 5.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戴冠冕的夏禹
禹死后,他的儿子 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公 天下”变为 “家天 下”,“禅让制”被 “王位世袭制”取代。
夏后启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的确立:
禅让制
(民主推选首领制度)
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尧
舜
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的确立: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西周后期,王权衰 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 落,分封制破坏. 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f22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732c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c2282f8ce2f0066f5332245.png)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
关 键 词
3
4
礼乐制度
1
世袭制
关 键 词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
1、夏朝:BC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思考:此时的夏朝是部落还是国家? 部落:以血缘结合 国家:以地区来管理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 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 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 田里,以 贤勇知,以 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 周公,由此其选 也。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
王位世袭制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方式:父子相传 或 兄终弟及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思考:启以世袭制继承了王位是社会进步吗?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 2、商朝:BC1600年,都城殷(今河南商丘)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商王
相、卿
士参与王 的决策
卜、祝、史 负责祭祀占 卜和记录王 朝大事 侯、伯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家天下”代替袭制
1、夏朝:BC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禅让制: 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推选 首领(公共推举、首领让贤) 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 帝位或者王位,可以世代承袭, 在中国直到清亡,存在近四千 年的时间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a555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d.png)
〔2〕依据材料一答复,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答复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
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稳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B.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斗的 进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头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2.宗法制
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 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 和家业,请问应当判给谁?
小儿子。
2.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作用: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度
目的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题
▪ 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3f658d6529647d2728523e.png)
课程标准:了解分封制 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一、王位怎么“传”?
1.禅让制 传贤 (原始社会)
公天下
2.世袭制 传子 (夏朝以后)
家天下
这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注重血缘关系
二、“一袋马铃薯” 的成与败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含义: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册封给诸侯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牢固的血缘关系 浓厚的等级色彩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 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 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 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 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 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 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 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 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 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三、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 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 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 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 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 请问他的王 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 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 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 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 死去. 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史记· 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 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 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 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236061889eb172ded63b7f9.png)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重难点】重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主干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原始社会后期的制被制所取代。
我国开始了早期的国家政治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和---分别授予、和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连续推行分封制度,。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诸侯有为周天子、、和____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分赐给士。
如此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
西周后期_____衰落,分封制受破坏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的具有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导。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的稳固和团结。
【重难点分析】1.分封制的目的、特点及其阻碍材料1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通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从材料1得知,西周推行分封制的要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从材料2得知,西周分封制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3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4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0424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5.png)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里
表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da8d81bceb19e8b8f6ba11.png)
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更没有反映出分封制走
向崩溃及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的信息,故排除B、
C、D三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的 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 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谱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疆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央
参与王的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 录王朝大事 职掌军权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地方:侯、伯
定期向王纳贡 奉命征伐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周
秦
清朝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度
第1课:夏、商、西 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 周 宗 法 制
非 我 族 类 , 其 心 必 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解决贵族间权力、财产和土 目的: 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区分大小宗,嫡长子继承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77957231b765ce05081474.png)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 破坏: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例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例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请思考: 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进行 分封呢?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王室贵族: 对 象 先代贵族: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对象:
巩固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等,大 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 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采取了一项 重要的措施-----分封制……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图2:戴冠冕的夏禹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
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 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5e2e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ca99283169a4517723a39c.png)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77fb7731b765ce05081471.png)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就一定“大”吗?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 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Biblioteka 让制公天下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生产力的提高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启 确立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1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2 3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 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 “卜”形裂纹。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
3、礼乐制度
礼:泛指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 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 食种类:王九鼎(牛、 羊、乳猪、干鱼、干肉、 牲肚、猪肉、鲜鱼、鲜 肉干)、 诸侯七鼎 (牛、羊、乳猪、干鱼、 干肉、牲肚、猪肉)、 卿大夫五鼎(羊、乳猪、 南宫柳鼎 (西周时期,传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干鱼、干肉、牲肚) 、 士三鼎(乳猪、干鱼、 干肉)。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27f7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9.png)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宗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神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主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尧
舜
禹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4eeea4ccf84b9d528ea7af8.png)
许 陈姓始祖
卿大夫始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诸侯
诸侯
士始祖
大夫
士始祖
大夫
宗法血缘关系 不能从根本上保证 中央与地方的隶属 关系,血缘关系经 几代后就会逐渐疏 远,封国的实力一 旦强大起来,中央 的控制效果必然减 弱。
4、评价
宗法制对于西周的历史有何影响?
积极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团结
宗法制度配合分封制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卿大夫
小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庶人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 (血缘关系) 上升到国家是分封制 (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相对而言
宗法制适用于同姓诸侯
周天子始祖
姬姓 诸侯始祖
卿大夫始祖
异姓
天子
同 婚 姓 姻 不 婚
诸候的义务
诸候的权利
特 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朝觐述职、交纳贡赋
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森严的等级
天子---诸候---卿大夫---士
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并巩固统治 区域,构织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
长远:易形成 分裂割据,不 利于中央集权
(四)分封制的结果
西周后期,井田制瓦解,王权衰落,遭到破坏
思考:现代社会中有分封制的影子吗?
王位世袭是取代禅让制的原因??
生 产 力
发展→出现私有制、阶级对立
→世袭制确立 较低下→政治制度不够完善
特点
带神秘色彩 血缘色彩浓
实战演练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发展需要 C.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个人能力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c2111667ec102de2bd89c4.png)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原因: (一)生产力的发展 (二)私有制产生与发展 (三)阶级对立的发展 (四)原始部落时代的宗法血缘观念 (五)禹的个人因素 二、表现: (一)原始社会: 禅让制 (二)夏商时期:
1、王位世袭制度: (1)含义: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位通过世袭 产生与继承 (2)时间: 夏朝 (3)创立者: 禹 (4)结束: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5)方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6)余波: A袁世凯复辟 B张勋复辟 C伪满洲国建立 (7)影响:
(5)权利: A政治:设置官员 B经济:征派赋役 建立武装 C军事: (6)义务: A政治: 服从命令,朝觐述职 B经济:交纳贡赋 C军事: 镇守疆土,派兵作战 (7)作用: A巩固了统治 B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C成为百年强国 (8)来自限性: 地方独立性强,存在割据隐患
(5)权利: A政治:设置官员 B经济:征派赋役 建立武装 C军事: (6)义务: A政治: 服从命令,朝觐述职 B经济:交纳贡赋 C军事: 镇守疆土,派兵作战 (7)作用: A巩固了统治 B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C成为百年强国 (8)局限性: 地方独立性强,存在割据隐患
A开创性 B继承性 C家天下局面形成 2、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 王、相、卿士 (2)地方: 方国:侯国、伯国 3、内外服制度: 王畿之地。 (1)内服: (2)外服: 地方封国 4、特点: (1)血缘色彩 (2)神秘色彩
(二)夏商时期: 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 (1)原因: 西周初年,政局不稳 (2)目的:巩固统治 (3)内容: A方法:裂土封疆,封邦建国 B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C分级立宗 D确立礼乐 (4)特点: A层层分封 B等级森严 C分层管理,就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朝代歌)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标志:启夺取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影响:a、传子b、家天下c、生产力d、后世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的色彩。
结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1、目的:拱卫王室
2、前提:西周实行井田制(周王控制全国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内容:土地和人民
4、方法: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层层分封
5、对象:三个
6书本
7、影响
①积极的: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了强国;
②消极的:
诸侯独立性大,不利于中央权力巩固和国家统一;
;
8、破坏: (第二课开头)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Q: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分封制了呢?(七国之乱的国,朱棣是燕王,平西王吴三桂)只是没有这个制度,但是还是有这个形式。
9、原因:铁器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王室衰微、王权衰弱;
诸侯势力增强,地方权力大;
Eg: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10、破坏的表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导语:分封制说统治者对权力的分配,但是没能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拿那怎么解决呢?
1、宗法制来源:父系氏族社会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家与国紧密结合
4、作用:a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c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
Eg:宁次和雏田(火影忍者)
Q:宗法制现在还存在吗?
“宗”的本义是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室内场所祠堂、宗庙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现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对比图:
A、分封制
B、宗法制
天子天子(大宗)嫡长子下一任天子
诸侯诸侯嫡长子下一任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下一任卿大夫
士士嫡长子下一任士
(权力的分配、管理地方的制度)(权力继承原则、分配的办法)
从图表中对比看出:
分封制的特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与国紧密结合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分封制血缘关系为纽带(里)宗法制
政治表现(表)
互为表里:甲是乙的外表,乙是甲的内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表,宗法制是分封制是内里。
相互依存。
C、礼乐制度(简单了解)
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2、内容: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社会活动中,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强化等级秩序
3、作用: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
深度探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的关系?
前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是对权利的分配形式,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确立亲疏嫡庶的依据,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带,是核心。
礼乐秩序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用以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确立政治文化和道德规范。
D、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护分封制和宗
法制)(对比郡县制时期,派一个非亲戚也可以治理得很好)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