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mri-dwi和pwi技术对缺血性卒中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12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月 第4卷第1期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预后的关键[1]。
缺血半暗带的形成和是否存在出血灶是决定患者能否溶栓的主要依据,因此医学影像学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率,且其流动空白效应能够准确区分软组织与血管,是临床诊断缺血性卒中公认的高敏感性影像学方法之一[2]。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M R I的弥散加权成像(D W I)和灌注加权成像(P W I)不匹配(简称DWI-PWI不匹配)来判断缺血半暗带[3],但关于D W I和P W I各个参数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临床报道并不多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其病侧与健侧、治疗前与治疗后的D W I和P W I特征,同时分析两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
包括男47例,女38例;年龄45~73岁,平均(55.6±8.1)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急性缺血性脑卒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6h;(3)临床资料及MRI-DWI和PWI资料齐全;(4)经rtPA溶栓治疗。
排除标准:(1)心源性梗塞;(2)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3)神经、精神类疾病。
根据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将患者分为超急性组23例,急性组31例和亚急性组31例。
1.2 MRI诊断方法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
所有患者均在全脑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基础上予以D W I和P W I。
D W I采用S E-E P I序列,扫描参数:T R 6000m s,T E 75m s,矩阵256×256,层厚6m m,层间隔1m m,F O V 240m m×240m m,扫描时间48s。
DWI和ADC原理及应用
脑血管病
——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 ——鉴别新、旧梗死灶;确定责任病灶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颅内肿瘤、转移瘤 颅内囊性病变
脑白质病变
静脉窦血栓形成
DWI在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是可能判断预后——DWI高信号的静脉窦再通率低; DWI无明显高信号的静脉窦再通率高
脑出血
超急性脑出血(细胞内氧饱和血红蛋白)和亚急性脑出血 晚期(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在DWI上均呈高信号。据报 道在超急性期ADC值下降或正常,而亚急性期晚期则升高。
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ADC与DWI的关系
ADC值是反映水分子弥散和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的人 工参数,在小b值情况下受灌注影响更大。用小b值进行 DW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局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 但所测得ADC稳定性较差,且易受其他生理运动影响;用 大b值进行DWI,所测得ADC值受血流灌注影响较小,能 较好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 DWI的信号强度除反映ADC的大小外,还受组织的T2弛豫 时间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透过效应。因此,由于DWI信号 中有T2的影响(T2透过效应),DWI高信号应该查看ADC 图,ADC值下降才真正反映水分子移动受限。ADC能真实 反映弥散情况。
鉴别要点:
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在 T2WI 和 T2*-weighted gradientecho 表现正常。 超急性脑出血在T2WI和 T2*-weighted gradient-echo成像 中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其周围包绕者低信号环。
脑膜瘤
脑膜瘤的DWI信号强度多变 (hyper-, iso-, or hypointense) 。 绝大多数良性脑膜瘤在DWI和ADC图上呈等信号, 仅仅23%的良性脑膜瘤表现为稍高信号。 而恶性 脑膜瘤在DWI上信号强度明显增高,ADC图信号 降低,其ADC值下降。
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缺血半暗带的临床评价策略(全文)
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缺血半暗带的临床评价策略缺血半暗带是组织学定义,其金标准最早源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但其在急诊状态下可操作性欠佳。
影像学是目前显示缺血半暗带最直观有效的方法。
临床治疗前的影像学评估可将梗死核心脑组织和缺血半暗带分离,计算二者的体积和比例,从而利用组织窗筛选能够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并预估其风险和预后。
1.缺血半暗带影像学评估模式的提出与发展缺血半暗带的大小由缺血时间和梗死速度决定,但传统的时间窗仅关注缺血时间,而梗死速度的个体差异性极大,很难对其个体化进行精确评价。
组织窗通过影像学和临床症状评价患者是否有足够的缺血半暗带,绕开了评价梗死速度的困难,直接关注可能由于缺血时间和梗死速度导致的最终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诊治,更加符合梗死后脑组织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
对于缺血半暗带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在不断成熟和完善,评估结果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CT和MR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经典的缺血半暗带评估逐渐被“不匹配”所替代。
虽然基于CT或MR成像上的“不匹配”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定义的金标准组织学缺血半暗带并不完全等同,但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已使二者的吻合度越来越高。
CT和MR检查简单易行,且普及率高,因此,临床工作中已基本采用影像学上的“不匹配”或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不匹配”来取代组织学的缺血半暗带,以及通过计算半暗带组织与梗死核心体积的比值,进行再灌注治疗前的风险评估和临床预后的预测。
“不匹配”是一个差值,基于影像学上的“不匹配”,需要定义梗死核心区和低灌注缺血区的范围;基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不匹配”,其前提也需确定梗死核心区的大小。
头部CT和MR的多模式、多参数成像,使梗死核心有了多种判定方法,后处理软件和人工智能后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对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评估从定性逐渐发展为精准定量模式。
2.基于影像学“不匹配”的评价方法2.1CT模式CT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最高,对脑血管疾病的病灶较敏感。
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
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
方法25例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和PWI,测量分析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IP)及对侧镜像区扩张变化和血流灌注,计算ADC值。
结果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与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显示;DWI定量分析显示,与梗死中心区比较,IP、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 <0.01);IP区rADC值高于梗死中心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WI显示大面积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未见明显的灌注减低区。
结论DWI与PWI的联合检查可准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IP。
标签: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IP);DWI;PWI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1],其在发病后6h之内,被定义为脑梗死超急性期。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是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联合技术,以PWI-DWI不匹配区代表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评估超早期脑梗死,成为脑梗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2]。
本研究对纳入的25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DWI和PWI检查,通过联合分析量化评定IP,为治疗脑梗死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4~78岁,平均54.5岁。
DWI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
1 方法 . 2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首先经头颅 C T扫描 , 除
外脑出血后 , 进行 MR 常规扫描和弥散成像(wI I D ) , 扫描 所用设 备为德 国 s mes i n 公司 A at 1T高场强磁共 e vno . 5 振成像仪,斤 巨有病 ^ 均常规做 TWI ,2L I,WI 、 WI F ARD T T 采用单次激发 E I P 脉冲序列 ,R/ E 34 m /8 s T T 一90 s m, 9 矩
参 考文献 1 王 亦璁. 与关 节损伤 [ . 3版 , 骨 M] 第 北京: 民 出版 人
社 .0 55 4 2 0 :3 .
2 1— 5 1 收稿 , 1— 7 O 修 回 020— 5 2 2 0一 1 0
是 动力 重 建 都要 保证 肩 锁 关节 的早 期稳 定 , 且必 须 修 复 肩锁 韧 带 , 最大 可 能修 复 或 重 建 喙锁 韧 带 。喙 锁 韧 带是 由锥形 韧 带 和斜 方 韧带 组 成 , 将 肩 胛 骨 是 悬 挂 于锁 骨 上 的主 要 连带 装 置 ,喙锁 韧带 断 裂 后 , 不 经 手 术 治 疗 , 位 的肩 锁 关 节无 法 复位 , 容 易 脱 且 造 成肩 锁 关 节异 常 活 动 、疼痛 以及 撕 裂 的三 角 肌 、 斜方肌萎缩无力等严重的后遗症。 采 用 双 E dbt n技 术 治疗 T s Ⅲ型肩 锁 关 nout o os y 节脱 位 的优 势是 对肩 锁 关 节进 行 了非坚 固定 , 能够 维 持 间 隙 的 复 位 , 许 关 节 的正 常活 动 , 且 该 固 允 而 定术 的强度远远超过 了机体本身的喙锁韧带 、 喙锁 吊带 、 合铆钉 以及 喙锁韧 带植 入物 [ 缝 5 1 型 的植 入 。薄 物, 得 患者 无需再 接 受二次 手术 以取 出植 入 物 。 也使 综上所述 ,我们认 为对于 TsyI os 型肩锁关 节脱 l I 位 , E d b t n技术是一种安全 、 双 n o ut o 有效的治疗方法 。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W I t o Ac u t e I s c he mi c S t r o k e
WE l X i a o h u i , Y AN G Xi a o f e i , HU A NG Y u , L V X i a o j u a n N MR R o o m o f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H o s p i t a l o fL a n z h o u C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o 0 5 0 , C h i n a
i s c h e mi c s  ̄o k e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P a t i e n t s we r e p e fo r r me d wi h t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CT.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RI a n d DW I a t
3 6 / 3 9 = 0 . 9 2 , 特异性为 1 5 / 2 3 = 0 . 6 2 。结论 : D W I 对超早期脑梗 死有较 高的诊 断价值 。 [ 关键词]脑卒 中, 急性 , 缺血 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戍像; A S P E C T评分
[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4 3 . 3 1 [ 文 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5 ) 0 6 — 0 1 5 2 - 0 2
援 道 ・ 诊 断割衍
把 m 卒【 l 】 的临床应用
魏晓辉 , 杨小飞 , 黄 煜, 吕晓娟
兰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核磁 室,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经验交流 ・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 D WI ) 技术
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张 沁 买 买提 明
脑 梗塞 是 由于缺 血形 成 的 脑组 织坏 死 ,发病 6
高信号影 ; 2 2 例发病时间 2 — 6 h , T 2 WI 呈稍高信号 影, D WI 呈异常高信号 。单发梗死灶 2 7 例, 多发梗 死灶 9 例。 6 例 曾有脑梗 塞病史病人 , M R I 常规序列 只发现陈 旧性梗死灶 ,而 D WI 检查发现有新梗死
关于脑缺血时弥散受 限的确切生物物理学机
制仍不清楚 , 多数实验研究认为与细胞毒性水肿有 关翻 。各种原因引起 的脑 血流量下降均可使细胞缺
率一直很高。及时安全的溶栓治疗可以及早地恢复
脑血 流 , 改 善 区域 血 液 供应 , 缩 小 梗死 面 积 , 挽救 死
亡的脑组织及其功能。 尽管 目 前认为 D WI 上出现的
体征相符。1 1 例发病时间<2 h的和 3 例发病时间 2 ~ 6 h的在 T 1 WI 和T 2 WI 均为正 常 , D WI 像呈 稍
作者单位 : 8 4 4 0 0 0 新疆 喀什
缺 血瀑布理论为确实 的脑保护 打断反应链 导致治 疗 成功提供 了基本保证 ,这两个治疗环节相互相
下降至 2 0 m U ( 1 0 0 g / mi n ) 以下时 , 神 经 元 电活 动 衰
我院 2 0 1 3 年7 月~ 2 0 1 4 年 1 月期间超急性期 脑梗死病人 3 6 例 ,男性 2 l 例 ,女性 l 5 例 ;年龄
竭 ,出现 电衰竭 ,传导功能丧失 ;当下降至 1 5 m l / ( 1 0 0 g / m i n ) 以下时, 导致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 膜 衰竭 ) , 细胞进入不可逆 损害 ; 当下降至 1 0 m l / ( 1 0 0 g / m i n ) 以下时 , 细胞 膜去极化 , 钙离子内流 , 细胞最 终进入死亡( 脑梗塞 ) ; 此即缺血阈理论。脑缺血半 暗带 ( i s c h a e m i c p e n u m b r a , I P ) 是指超急性脑缺血的 早期血流并未完全 中断 , 梗死灶 中心区周围存在一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深度探讨
病变在DWI和ADC图上的信号改变类似急性脑梗死,T2WI和增 强的T1WI显示病变隐约可见囊状结构形成
多发性硬化(MS)
据报道,MS在DWI上信号多变 。 强化的病灶在DWI上与白质比呈高信号,而慢 性病变为等信号。
在T2 FLAIR上还可看到1个 小斑块影 ,活动性斑块的
ADC值升高。该均匀强化 的病变在DWI上呈高信号, 其ADC值升高。
6小时后的急性脑梗死
广泛的灌注缺损区,伴 有小部分“半暗带”
病变发作4小时后的 急性脑梗死
与静脉性梗塞的鉴别诊断 动静脉的急性梗塞鉴别诊断应用常规MR成像 (T2WI, T2FLAIR, DWI 或PWI, 或MRA) 比较困 难。 静脉栓塞在DWI上呈高信号,其ADC值略下降 。 静脉梗塞的患者也伴有灌注异常,而且MRA正 常并不能排除动脉栓赛(小的动脉分支或早期 血管重建再灌注)
另外,其他脏器如:肝脏、肾脏、乳腺、脊髓 及骨髓等可以进行DWI,提供一定的信息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 的常见疾病,影像学的早期诊断有利于尽早挽 救可逆性缺血性坏死脑组织,对于指导临床治 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MRI检查技术不能充分显示缺血的范围和 严重程度,新发展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对 急性期,特别是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检测表现出 极大的优势,为溶栓和神经保护提供了直观、 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
在脑梗塞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病变区的病理 变化是细胞毒性水肿,缺血区的含水量没有变 化,仅仅是细胞内外含水量发生了变化,常规 MRI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
DWI的信号强度大小由表观弥散系数(ADC)进 行定量测定。通过ADC值的变化可以反映缺血 过程的变化以及不同缺血区域的演变规律。研 究表明:从缺血区边缘带到梗塞中心,ADC值 逐渐降低。早期出现ADC值下降的缺血组织最 终演变为不可逆性恢复的(hyper-, iso-, or hypointense) 。 绝大多数良性脑膜瘤在DWI和ADC图上呈等 信号,仅仅23%的良性脑膜瘤表现为稍高信 号。 而恶性脑膜瘤在DWI上信号强度明显增 高,ADC图信号降低,其ADC值下降。
DWI、MR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 ] 韩积义 , 白介. 2 崔 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 . M] 北京 : 民 人
卫 生 出 版 社 ,0 14 0— 2 . 20 :0 4 2
[] 3
D dsW ,rhW,a es ea.oorpi u n od JGo Dr ehRM A,t 1 ngahcⅡ t w S o gll dr o m ̄J.J 18, 55 : 0 04 f aba e l []A R, 51 ()1 9—11. l d vu 9 4 0
10 . 18 2 1 )4 . 3 8. 4 04 0 8 (0 2 0 0 9 0
作 者 单 位 :5 09 贵 阳 , 放 军 4 5 00 解 4医 院放 射 科
西 南 国防 医药 2 1 02年 4月 第 2 2卷第 4期
’9 3 9・
Dig o tc v l e o i u i n .we g td i gng c mb n d wih ma n t e o a c n i g a h n a u e c r b a c e a a n si a u fd f so i h e ma i o i e t g e i r s n n e a go r p y i c t e e r li h mi c s
c r b a f r t n w r ee t d Al o h m e ev d t e c n e t n l MR , L AR, ee r li a ci e e s l ce . l f te r c ie h o v n i a I F I n o o DW Ia d MR e a n t n . c n t cin o n A x mia i s Re o s u t f o r o
头部磁共振常用序列临床应用简介
孤立病灶
DTI
孤立病灶DTI显示局部纤维中断 DTI显示双侧放射冠及 胼胝体的纤维走行
10
常规头部MR序列
T1W-信噪比高,灰白质对比强,对解剖结构的 显示好
T2W FSE(TSE)-常规T2像,用于一般病变的检 出,如梗塞灶、肿瘤等
T2W Flair-水抑制技术,显示被CSF高信号掩 盖的脑和脊髓的稍高或高信号病
消除伪影来源 显示被脂肪信号掩盖的病灶 与MHb、含蛋白液体鉴别
5
•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 反转恢复(IR) 序列(3) FLAIR序列—衰减液体信号的反转恢复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 序列—黑水序列 有效抑制CSF(游离水)信号—水抑制技术 F和L脊AI髓R序的列稍T高2W或I,高显信示号被病C灶SF高信号掩盖的脑 病变相对较小且靠近CSF 如大脑皮层病变、脑室旁病变
16
几种组织或成分的MR信号特点
钙化:因其内氢质子含量通常非常少,在T1WI及 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脂肪: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 为高信号。STIR
铁质沉积:MRI对铁含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 生理性沉积: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尾状核和
丘脑部位可见明显的低信号(T2WI) • 病理性沉积:早老性痴呆(大脑皮质铁沉积增多)、
7
பைடு நூலகம்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功能成像) MR扩散加权成像(2) DWI的临床应用 DWI主要用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该期脑梗死主要引起细胞毒性水肿,与常规 T号1W异I常和,可T2提W早I相到比病,D后W2小I能时更之早内发现梗死区信
8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 MR扩散加权成像(3) DWI的临床应用、影像学表现 超急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高 信号 MS的活动病灶、部分肿瘤、血肿及 脓肿等也可能表现为高信号 利用DTI技术进行脑白质束成像,显示 肿瘤对周围白质束的影响
磁共振FLAIR联合DWI序列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FLAIR联合DWI序列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对诊断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莒县人民医院80位疑似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DWI、FLAIR序列扫描。
由两位资深影像老师单独阅片,对检出结果与临床综合分析确诊进行对比分析。
DWI与 FLAIR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对比研究,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都高。
DWI和FLAIR序列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为98.63%、97.14%、98.75%。
DWI和 FLAIR在早期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常规 MRI。
还可以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值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FLAIR;DWI序列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后,公共卫生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而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一类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极高,危害性也巨大。
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恶性肿瘤。
该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走向。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对于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CT、MRI。
CT平扫对于发病24小时以内的患者显示阴性。
磁共振常规序列对于急性脑梗死也不是特别敏感。
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越来越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在尽早确诊脑梗死有中重要作用。
磁共振系列扫描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对于尽可能早的确诊脑梗死中有重要作用,它们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一、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脑梗死的研究相对完善。
目前在针对脑梗死这一病变,CT成像诊断与MRI成像诊断都被应用于临床。
CT与磁共振常规序列对于脑梗死的诊断误诊率较大。
齐富新等人的研究发现,脑梗死在超级性期,CT与MRI常规序列均显示为阴性。
磁共振的DWI对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的DWI对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2021年12月接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DWI检查,回顾分析相关检查资料。
结果:磁共振联合DWI对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纯核磁共振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的DWI可明确病变部位,患侧与健侧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磁共振的DWI对急性期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重视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DWI;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应用脑梗死作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绝大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存在残疾,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与自理能力[1]。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溶栓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相关残疾程度也较轻,因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快速与准确诊断是进行治疗的前提[2]。
影像学方法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其中MRI较CT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方面更有优势,尤其是在磁共振的DWI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急性期脑梗死早期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本文对2021年3月—2021年12月接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DWI检查的关键性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2021年12月接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包括21例男性与17例女性,年龄52岁到78岁不等,平均年龄(68.57±5.28)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4小时内,不同患者同意采用MRI、DWI等进行检查,不同患者各项检查资料均有详细记录。
1.2方法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DWI检查,检查仪器为东软NSM-S15 1.5T MR扫描仪,对不同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包括T1WI、T2WI、T1WI矢状位、T2-FLAIR横轴面、DWI检查,其中DWI检查参数设置为:层间距6mm,层厚5mm,矩阵240×240,扩散敏感系数b=1000s/mm2,实施单次激发。
磁共振PWI.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 1 ] Ha s e g a w a Y, F i s h e r M, L a t o u r L L , e t a l MRI d f u s i o n ma p p i n g o f r e v e r s i b l e a n d i r r e v e r s i b l e i s c h e mi c i n j u r y i n f o c a b r a i n i c h e m i a Ne u r o l o g y , 1 9 9 4 , 4 4 f ^ UG 】 : 1 4 8 4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4月第 2 6 卷第 4 期( 下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磁共振 P WI . DWI 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刘 俊 杰
1资料 与方 法
梗塞 3 O例符合上述现象 , 在梗死 区发现 I P 、 且经 动脉溶栓后效 果好 , l O 例 急 性 脑梗死无缺血半暗带 , 动脉溶栓意义不大 。 在局灶脑缺血 中 D WI 、 P WI 的检 测最灵敏。D WI 上 的高信号 改变是 A D C下降所致 , 而A D C下 降的原因可 能 系细胞内水的聚集( 细胞毒性水 肿) 或由于能量代谢 的快速 衰竭而导致膜 的通 透性改变的结果l 】 】 。D WI 可反映梗死灶大小及变化 规律 , 而P WI 可反映缺血 范围 。I n a g a k i 等 l { 安 高信号 区的部位及 范围, 将最初弥散 加权成像( D wI ) 的 表现分为 4种类型 。 I 型( 无高信号 区) 患者在发病后 2 h的临床上诊断为短 暂性 缺血发作( T I A ) ; 1 / 型( 穿孔处高信 号区 ) 患者被诊 断为腔隙性梗死 ; Ⅲ型 ( 皮质 中散在 高信号 区 ) 患者有主干阻塞并 在单光子发 射计 算机断层成 像术 ( s P E c T ) 上比D WI 上的高信号 区显示 了更 广泛的缺血 区; Ⅳ型( 广 泛的高信 号 区) 患者有主干阻塞 , 并在 S P E C T上显示了受损区中严重的低灌注 区, 该低 灌注 区与 D WI 的高信号 区完全 匹配 。 脑血流量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 了三个时期 :首先是因脑灌注压 的下降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 ;二是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性低灌注 所致 的神经元功能改变 ;三是因脑血流量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而发生的不 可逆 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 , 即脑梗死 , 将前两个时期称为脑梗 死前期。将 脑梗 死发生后的超早期影像学研究提前到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研究 ,具有更为重 要的临床价值 一 。 急诊 M R I 可 以迅速有效地指导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 的下一步治疗 , 对 于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 的检查 手段, 为』 临 床赢得 了 最佳的溶栓治疗时机。
探讨3D-ASL、DWI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在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3D-ASL、DWI以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在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别通过3D-ASL、DWI以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进行诊断,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存在枕叶、顶叶、颞叶以及单侧额叶梗死的患者例数共18例,单侧小脑半球梗死患者例数共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共9例,单侧脑干梗死患者共8例。
通过SWI排出脑血管出血以及血管畸形。
通过DWI检查后发现大面积高信号共16例,其中包括枕叶以及顶叶8例,脑干8例;小面积高信号患者共24例,其中包括颞叶9例,额叶5例,基底节区10例。
通过3D-ASL进行灌注显示,均存在层次不同的低灌注,其中包括ASL面积高于DWI面积的患者共33例,DWI面积和ASL面积一致的共7例。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程度不同的半暗带组织共33例。
结论: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患者通过3D-ASL、DWI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可根据检查结果,确认患者溶栓后是否可能发生并发症,从而进行有效预防,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扩散加权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急性脑卒中;并发症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该病发病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超急性期时间窗(<6h)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但溶栓后出血、灌注再损伤、脑水肿是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明确,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随着神经影像学发展,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静脉溶栓后并发症检出越来越多,且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1]。
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评价不同扫描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通过该研究的数据分析,能给今后临床工作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给出指导意见,推动临床诊断更加快捷、准确,临床治疗更加有效,为患者带来便利。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维普资讯
3 6 0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 0 0 7年 第 1 5卷 第 5期
D WI 在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临床 应 用
杨 银 升 杨 金 升 石 向 群 丁 小 涵 陈 合 成
摘 要 目的 : 观 察并 评 价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MR I 弥 散 加 权成 像 ( D WI ) 作用 以及其对 临床进展 、 预 后 的 预 测 。方 法: 对 6 2例 确 诊 为 脑 梗 死 的 患 者 在 不 同 时 间 行 颅 脑 C T、 常 规 MRI 和 D WI 扫描后, 进行 影 像学 ( 包括 4 8 h内 C T 和 D WI ) 的 图像 特 征 分 析 及 A S P E C T 评 分 。患 者 均 采 用 统 一 的 治 疗 方 案 , 进 行病人 信息 、 血 管危 险因素 分析 , 初 始和 4 8 h 临 床 卒 中症 状 NI HS S评 分 , 以及改 良 R a n k i n评 分 。结 果 : 病 灶 在 发 病 后 3天 , 尤其 1 2 h内在 D WI 上显 示均质高 信号 , 而C T、 常 规 MRI 多未能显示 , 在发病后 8 ~2 O天 内 呈 混 杂 高 信 号 , 大约在 3 w后 高信号 消失。2 4 h D WI 的A S P E C T 评 分 为 预 测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独立 因 素 ( P <O . 0 5 )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改 良 R a n k i n 评 分较差 ( P<O . 0 5 ) 。 结 论 :D WI 诊 断 超 早期脑梗死 比 C T、 常 规 MR I 有 明显 优 势 。2 4 h D WI 的A S P E C T 评 分 较 高 多 预 示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的发 生 及 较 差 的 I 临床 预
DW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图像分辨率与信噪比
当前DWI技术仍面临图像分辨率和信 噪比的挑战,尤其是在低场强MRI系
统中。
扫描时间与运动伪影
较长的扫描时间和头部运动可能导致 图像伪影,影响DWI图像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标准化与可重复性
DWI技术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仍需进 一步提高,以便在不同中心和不同设
。
癫痫
02
DWI可用于检测癫痫患者脑内的异常放电区域,为手术治疗提
供定位依据。
帕金森病
03
DWI可用于评估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受损情况,为
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04
DWI技术进展与新兴应用
高分辨率DWI技术发展现状
高场强MRI技术
利用更高场强的MRI扫描仪,提 高DWI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 实现更精细的脑部结构成像。
DWI能够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在脑部疾病中,如脑梗死、脑 肿瘤等,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DWI信号产生与检测
DWI信号的产生依赖于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在核磁共振成像 中,通过对组织施加特定的扩散敏感梯度,使得水分子的扩 散运动对信号产生影响。
检测DWI信号需要使用特定的脉冲序列和参数设置,以获取 扩散加权图像。常用的脉冲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和梯度回 波序列等。
扩散敏感梯度设置
扩散敏感梯度是DWI中的关键参数之一,用于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通过设置 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获取不同扩散加权程度的图像。
扩散敏感梯度的设置需要考虑到组织的特性和病变的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 果。
水分子扩散特性描述
低场强磁共振DWI在脑梗死诊断方面的应用
发病时间记录,并接受治疗。
1 方 法 :采 用GE Sn a rf eO2T . 2 ig po l . 永磁 型 开放 式 MR 。 i 机
4 例均行常规TT扫描后 ,加扫DWI 3 : 序列。应用T快速 回波平面
弥 散加 权序 列 ,T 0 ,T 2 ,T WI R 40ms R400ms E 16ms 1 ,T 0 ,
强 度 逐渐 升 高 。D 阳性 检 出率开 始 低 于常 规MR WI 。本 组 研究 中 还 发现 ,在 急性 期TWI 可显 示病灶 ,但 与D 所 显示 的异 常信 虽 WI
病 灶 的边 缘 变 模糊 。此 时 ,TWI 随着 时 间 延 长信 号 强度 逐 渐增 高 ,TW1 越 来越 低 。有报 道认 为D 主要应 用 于超 急性 期 信号 ] WI
D 均呈高亮信号。2 WI 例在TWI , 呈稍高信号 ,1 例呈等高信号 ,余 例均为等信号。1 例呈稍低信号 ,1 例在TwI 呈等低信号,8 例呈 等信号。D 与TWI 信号阳性率的差异信号阳性率差异略 WI WI T 有减少。7— 4h1例患者 ,D 示高亮信号1例,高信号4 。 2 7 WI 3 例 在TwI : 上均呈高亮信 号。TW11例呈低信号 ,4 l 例稍低信号 , 2 例等低信号。TWI 对病变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与DWI WI T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0 5 P . )。2 以上 l例 ,DWI 例为高信号 , 0 5h 0 5 3 例为稍高信号 ,l 例等信号 ,1 例混杂信号。TWI : 均为高信号, TWI 低信号或稍低信号。DWI 号强度逐渐下降 ,而TWI 信 信号
低 于TWI p WI] T 。本组 1例2 以上 患者 中 ,DWI 例等信 号 , 0 5h 1 1 混杂 信号 ,对 病灶 的诊 断符 合率低 于 常规MR,与上述学 者观 例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
DWI检查结果与检查时间有关,发病后一定时间内才能检 测到梗死灶。
对新旧病灶区分困难
DWI难以区分新旧病灶,可能会影响对预后的准确判断。
对小型病灶敏感性较低
对于较小的梗死灶,DWI的检测效果可能不佳,导致漏诊 。
05
结论与展望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意义
早期诊断
DWI技术能够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提 供及时的治疗。
预后评估
DWI可以评估脑卒中病灶的大小和位置,预测患者的 预后情况。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DWI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DW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展望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WI成像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临 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联合其他影像技术
未来,DWI可以与其他影像技术如MRI、CT等结合使用,为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局限性
1
DWI对出血的敏感性较低,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诊 断存在局限性。
2
DWI对某些部位如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效果不佳。
3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存在假阳性,需要结合 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04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中的应 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方法
01
临床普及
随着人们对DWI认识的深入,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将得 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DWI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缺血程 度和梗死范围,为预后评估提供 重要依据。
预测功能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78 例发病2~24 h,疑似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常规MRI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发病时间<6 h,超急性期脑梗死7例,常规T2WI及FLAIR上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
发病时间6~24h,急性期脑梗死71例,DWI信号改变较T2WI、FLAIR序列明显,显示部位、范围更加准确。
结论DWI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可显示CT、常规MR I 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检查时间短,能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的证据,应作为常规序列开展。
标签:MRI;扩散加权;DWI;急性脑梗死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但必须在3~6 h内完成治疗,这就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其提供了光明前景。
为神经科医师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早期药物疗效的判断提供有力治疗依据[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35~88岁,平均58.5岁,发病时间2~24h,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突发一侧肢体乏力。
均行DWI及常规MRI检查。
1.2方法采用GE Magnetom Trio with Tim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颅8通道正交线圈。
对所有疑似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先行DWI扫描,然后再行常规T1WI、T2WI及Flair 检查,需要时行MRA扫描。
DWI使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加速因子为
2.0,NSA:1,层厚/层间隔5.5mm/1mm,FLIP:90,TR:2400ms,TE:90ms,b值选择0和1000s/mm2,扫描时间控制在30s。
2结果
78 例患者中,发病时间<6h7例,DWI 表现为高信号,T1WI、T2WI及FLAIR 信号无异常高,仅表现脑实质肿胀,脑沟变浅;6~24h 71例,T1WI表现为等、稍低信号,T2WI、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显示范围较常规MRI大,位置更加准确。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以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受到破坏,Na-K/ATP酶和其他离子泵功能丧失,细胞内、外液失衡,发生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细胞膜及其内质的改变,使得扩散受限。
扩散是指水分子自由的随机热运动,DWI可以检测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是发现脑梗死的最敏感的方法。
理论上b值越高,水分子扩散运动越敏感,但组织信号衰减也更加明显,DWI图像信噪比(SNA)下降,检查时间延长。
同时受微观扩散运动、磁敏感伪影及化学位移伪影影响,颅底及一些小的病变易受干扰,特别是金属假牙,无论如何改变参数,增加饱和带,还是会导致图像的变形、失真,无法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2,3]。
本组病例中就有1例桥脑超急性脑梗死漏诊,24h后复查,确诊为桥脑急性梗死。
因此,如果临床上高度怀疑缺血性脑梗死,而急诊MRI未发现病灶时,复查MRI非常必要。
急性脑梗死治疗原则强调超早期(发病1~6h内),急性期(发病48h内)的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措施,尽快溶栓治疗;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供应,恢复或增加脑组织灌注[4]。
脑梗死后缺血区脑血管通透性增高,再灌注后血液可能从血管壁向脑内渗出,发生梗死后出血,T1WI呈现高信号,比CT更加敏感,對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在随访脑梗死的过程中,ADC图可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进程。
脑软化灶由于液化性坏死,其性质接近脑脊液,DWI 表现为低信号,ADC图表现为高信号。
ADC值降低的脑组织内均伴有脑梗死,DWI上呈现高信号意味着不可逆脑梗死,MRA 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情况。
文献报道[5]:DWI 在发现超急性脑梗死和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88%~100%,特异性86%~100%。
对预后的判断,DWI显示的病灶范围越大,相对临床症状越严重。
如果联合MR灌注成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周围缺血半暗带,这部分脑组织侧支循环、血流储备以及缺血耐受相对较好,小血管有再通可能,如能及时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DWI的高信号区包括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中心区代表无法逆转的坏死,半暗带因存在侧支循环而存活着大量神经元,MR灌注加权成像则反映组织血液灌流情况,它与DW I的容量差和失匹配是否可用以判读半暗带的存在及大小,以便建立一个用于溶栓治疗的影像时间窗,目前有关其可行性、实用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Heidenreich JO,Hsu D,Wang G,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sult can affect therapy decisions in hyperacute stroke care[J]ActaRadiol,2008,49(5):550-557.
[2]张爱莲,王东,张德秀,等.Propelle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92-195 .
[3]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4]罗建宁.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0):1546-1547.
[5]Bogousslavsky J. Double infarctionin one cerebral hemisphere[J]AnnNeurol,199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