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作者情感和写作目的的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文本。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旨时,教师可选取课文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只是一棵树,一棵坚强不屈的白杨树”等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进而理解其对民族精神的隐喻。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节课开始前,通过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摸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仍有少数学生显得比较拘谨,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营造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课文结构的把握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特别是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寓意。
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3.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内在逻辑。
-阅读分析技巧: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修辞手法运用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仿写练习,如让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其他植物或物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在解读文章深层情感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可以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以及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因此,在分析、教学教材时,需要抓住文本的两个特点:(1)《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一篇散文,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作者爱憎分明,文章感情炽热,节奏富于变化。

要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精神世界。

(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有一条是“在阅读中了解……抒情等表达方式”。

茅盾先生在表达对白杨的崇敬、赞美之情时,运用了很多情感表达手法,要通过分析、朗读,指导学生学习本文中运用的情感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一整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学习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因此已经基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分析该类散文的能力,但所写之物、所在之境、所抒之情以及文本背景都离学生实际有些距离,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同时,对于初二学生而言,抒情类散文的学习是符合课标要求的,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白杨的形象,把握白杨的象征意义。

2.分析、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朗读与品味相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寄寓文中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难点:通过朗读与品味相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寄寓文中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环节(一)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唐代贺知章《咏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韵清代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姿北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影这一些都是“咏物”诗,咏物诗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作者的情感的诗歌。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15《白杨礼赞》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15《白杨礼赞》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白杨树和根据地军民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1)相通的地域。文中所写的白杨树生长于黄土高原。而革命圣地延安也 位于黄土高原。礼赞黄土高原的白杨树,概括了生活中白杨树所有的特征, 也就歌颂了“北方的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进而歌颂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所有抗日军民。
(2)相似的品质。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它 “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这与当时根据地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 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土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辽阔平坦的高原图景,表达了作者 对黄土高原的喜爱之情。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 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 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 可以?为什么?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讴歌了他们朴质、坚强、不屈 不挠、团结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雄壮、伟大(景美)
坚强不屈

外部形态——生命力旺盛(形美)
质朴严肃

力求上进

内在气质——坚强,有斗争精神(神美)
分析讨论
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1)如四个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同中有异,从远指到近指, 感情逐渐强烈。 (2)描写高原景色的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3)第7段中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句子由短到 长,内涵渐次丰富,境界逐渐开阔,层层深入,酣畅淋漓。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docx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docx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唤起记忆。

1.指名认读相关生字和解释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师临时指定字词。

)2.师生共同完成“思考探究”的第一、二、三题。

3.指名概述本文的中心意思后听朗读录音,熟悉全文内容。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①自然段后,思考问题。

这段仅有一句话,交代哪些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交代白杨树的特殊性“不平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赞美”,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开启全篇。

这是全文的总起句。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②~⑧自然段,给该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共同指正。

明确:第一层(②~④):写高原景色,交代生长环境。

第二层(⑤~⑥):具体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第三层(⑦~⑧):由白杨树过渡到人,突出其象征意义。

3.指名朗读第②~④段,回答相关问题。

⑴教师提出问题,全班学生思考:课题是“白杨礼赞”,作者在这儿为什么转写高原景色呢?这是不是与中心无关呢?⑵指名回答,其他同学点评并指正,教师肯定小结。

明确:作者在这儿转写高原景色,是为白杨树展示了一个生长的环境,即白杨树能在这样的高原上傲然挺立,确实是不平凡的,为后面赞美“不平凡”做好了铺垫(烘托);另外,高原旷野的面积使人“恹恹欲睡”的感觉与文后白杨树的品质使人精神振奋形成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旨。

4.学生齐读第⑤~⑥自然段,回答相关的问题。

⑴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思考题,全班同学思考。

①作者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时,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②白杨树在作者的笔下有怎样的外形特点?③你如何理解“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中的“普通”和“不平凡”?⑵同桌互相交流讨论,集中讨论意见,准备作答。

⑶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

明确:①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即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白杨树的。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篇章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短语,如:挺拔、傲然、倔强等,并理解其意义。
3.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情感共鸣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直观地展示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精神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某个事物的赞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赞美了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杨树的敬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白杨树在课文中象征了哪些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其他植物的文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赞誉、傲然、挺拔、繁茂等。
-阅读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了哪些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模仿课文写一篇以某植物为பைடு நூலகம்的赞美文章。
-收集有关白杨树的资料,了解其生态价值和象征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白杨礼赞》,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掌握修辞手法: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等。教师需重点讲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以便于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这一单元是类型多样的散文,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文章从外形、环境等方面“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托物言志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背影》等,感受了托物言志等一般散文的写法及一般阅读方法,能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会圈点勾画。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勾画、赏析文章描写白杨树语句,能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但在语言品味方面往往理解比较肤浅,进而影响对白杨形象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2.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

3.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学习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上节课白杨树已在我们头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对这一形象进行深入了解。

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白杨树的外部特征和作者由白杨树联想到的词语和句子。

明确:①笔直、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

②北方的农民、守为家乡的哨兵以及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和意志。

2.从第4段中的“那”到第6段中的“这”,从第1段中的“赞美”到第9段中的“高声赞美”,分别说明什么?明确:说明作者观察白杨树的角度是从远到近,所抒发的感情由浅入深;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三、品读感悟1.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①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②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①这一段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

反问句:“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那种精神和意志?”四个“难道”又构成了排比句。

②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

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

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语气更加肯定、强烈。

2.第2段“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概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景色:“扑入”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黄沙遍地。

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写出了白杨树恶劣的生存条件。

3.第2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单调”,令人“倦怠”,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需在课后进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互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白杨树象征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有着丰富的见解。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问题设置和启发方式还有待改进。未来,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3.实践拓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1)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3)课堂讨论:白杨树象征了哪些品质;
(4)课后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以植物为题材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白杨礼赞》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3.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白杨树象征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从文章对白杨树的描写中把握作者突出了白杨树的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的品质。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写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动静结合、渲染,虛实相生、伏笔照应、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探究“白杨”的象征意义(二)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三)探究白杨的象征意义: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点明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赞美两者的不平凡品质。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指出白杨树的精神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四)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1.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

2.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3.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4.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五)“托物”与“言志”1.所托之物描写的角度物的外部形态物的表面色彩物的形成条件物的本质特征物的生长过程“志”因“物”而具体,可观可触“物”因“志”而生辉,入心入情物的相互关系本文对“白杨”怎样描写的?2.本文的“托物言志”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

(六)课后练笔:从身边熟悉的物中选一种,练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附:板书设计生长环境 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自身形貌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内在气质力争上游,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志”因“物”而具体,可观可触“物”因“志”而生辉,入心入情 托白杨 崇敬和赞颂言 匠心独运配套练习一、阅读叶圣陶的《牵牛花》牵牛花叶圣陶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 1941年 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借赞美西北的白杨树讴歌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和意志。

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其魅力经久不衰。

本文中,白杨树象征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时值今天,这种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如新冠病毒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我们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中,同学们为了班级的荣誉,团结一致,力争上游等等。

可见,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贵,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抒情线索,体会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其象征意义,把握象征手法。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其象征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图片同学们,请看屏幕,这种树是白杨树。

你能否用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外形特点?(提问,点评)著名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三、理解题意1.指名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2.师根据情况引导,点评,强调“礼”字。

3.出示:“礼赞”指崇敬而赞美;“白杨礼赞”怀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题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自由读“出示的句子”,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5.结合全文,解释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
以及厌像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拓展探究
参考答案
1.小店门前的丁香树开出花朵;男孩成长为一个普通人;小城中 的我们彼此守护,彼此温暖。 2.紧张 着急 恼怒 3.一直陪伴,默默承担;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逐步放手,循序 渐进;善选环境,鼓励沟通。 4.淡漠——亲近——融洽 5.我们尝试着敞开心扉,积极沟通(或“彼此鼓励”),尝试着 即使经历过人生的困境之后,依然含蓄或热情地释放善意(或 “善待彼此”)。
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 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 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可我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 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 怎样教它开花呢?
拓展探究
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 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 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 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 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 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 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 时候,他很像很像一个普通人。
拓展探究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 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 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边向 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 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 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 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发扬白杨树的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讲解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农民的坚强品质和民族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举例:文章中将白杨树象征为北方农民,教师需解释这种象征的内涵,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
b.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举例:文章中“我对白杨树怀有深深的敬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可结合课文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
c.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表格式)
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本文的“象征”与“托物言志”
第七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写法?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能否颠倒?
同学们交流讨论,交换想法。
促进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齐声朗读作者赞扬白杨树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感情。“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T展示】
第五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什么样的气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PPT展示】
找出描写白杨树的气质的词句“枝、干、叶、皮”“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皮光滑有银白晕圈泛出淡青色,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一-不平凡”象征着农民、哨兵、精神品质。
4.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礼赞白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手段
教材、教学参考书、PPT课件、微课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碧
学生分享相关名言和佳句。
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诗句,体会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是松的雄姿,那么今天我们将走进白杨的生命。你知道哪些描写白杨的诗词吗?
学生进行思考并写下相关句子仿写。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
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同学们感受好句特点并进行仿写。【课件展示】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描写手法和主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描写手法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a.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投入;
b.学生可能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到困惑;
c.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2)描写手法的运用:学生在分析课文描写手法的过程中,可能难以将这些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具体难点如下:
a.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各种描写手法的使用场合;
b.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
c.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描写手法。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白杨礼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植物,比如挺拔的白杨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内容、描写手法和主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朗读与赏析,深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够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4.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培养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赏析其形象。

(2)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难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表达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欣赏过许多植物的风姿,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竹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中梅的倩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中柳的风韵。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同的树——白杨树,看看它有怎样的特点和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 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字音教学1.展示字词:开垦(kěn)虬枝(qiú)倦怠(dài)婆娑(suō)晕(yùn)圈倔(jué)强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潜(qián)滋暗长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不折不挠(náo)旁逸斜(yì)出纵横(zòng)决荡锤(chuí)炼2.讲解字词: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15 白杨礼赞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15 白杨礼赞

15白杨礼赞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饱含激情的抒情散文。

教授此课时,应在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上,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厘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昂扬向上的感情。

2.朗读重点句段,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之情。

3.体会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 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开垦.(kěn)锤.(chuí)炼倦怠.(dài)傲.(ào)然倔强.(jiàng) 婆娑.(suō)虬.(qiú)枝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潜.(qián)滋暗长恹.(yān)恹欲睡旁逸.(yì)斜出不折不挠.(náo)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课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锤炼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恹恹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妙手偶得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如砥暗暗地生长:潜滋暗长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旁逸斜出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决荡3.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作者:茅盾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赏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象征手法和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理解,学习象征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本文写于1941年3月,《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

因此写下了本文。

(二)、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提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阅读第二、三两段,思考下列问题: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作者笔下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
见到黄土高原时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绪变化。

3、阅读第五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4、反复朗读文章第七段后半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5、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6、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三).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和欲扬先抑手法)。

阅读第七自然段。

1、第7段前面四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分析
2、象征的含义?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
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
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四、总结
1、主题: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
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2、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
3、修辞方法:排比、反问、拟人
4、语言:准确、凝练、变化多姿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完成《宝典训练》课内部分。

六、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