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的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常见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详解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常见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详解

活性污泥系统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污泥性状异常、污泥膨胀及其异常出水中悬浮固体(ESS)的多少会极大地影响到处理的效果。

由于进水中SS大部分已通过格栅、沉砂、初沉等预处理工艺而被去除,残留的少量SS在进入曝气池后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构成了污泥的组成部分,因此ESS实际上系由外漂的污泥所组成,ESS的多寡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以及二沉池的运行工况有关。

对正常的处理系统,ESS应小于30mg/L或仅占活性污泥浓度的0.5%以下,即曝气池中污泥质量浓度为2〜4g/L时,ESS应为10—20mg/L。

若超过这一限度,即说明污泥性状不良,其往往是因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所致。

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断断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a.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

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0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污泥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b.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

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2S, C0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

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②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a.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c.进水氨氮过高、C/N过低,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生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1、容易发生过度生长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污水处理的中途发生污水中营养物质的过剩,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过度生长。

这会导致系统溢出或者失去生化处理的能力,造成处理效果下降。

2、微生物的稳定性差微生物对温度、负荷等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果污水中的负荷、水温等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就可能会死亡或者失去活性,无法完成生化反应,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下降。

3、处理后的污泥不易处理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在处理结束后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但是处理后的污泥中养分含量较高,会产生臭味、腐蚀性以及对环境的危害,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

4、对污水中某些物质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中的某些物质时,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活性污泥法对含有大量脂肪、油脂和蛋白质的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这类物质可能会导致活性污泥氧气供应不足,微生物失活等。

1、合理满足活性污泥的供氧需求合理满足活性污泥的需氧需求是解决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

因此可以优化曝气方式,增加氧气的供给量,提高活性污泥的供氧能力,进而促使微生物的生长。

2、加强运营管理与监控加强系统的管理和监控,对于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有序的计划性的维护和保养。

监测关键指标如溶解氧、pH值、温度、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浓度等,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步骤和方案。

3、采用新的提升技术采用新的提升技术,如A2O(Anaerobic-Anoxic-Oxic)的技术方案。

它同时集成了好氧和厌氧区域,将不同生化反应分开区域执行,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

在省去了第二沉淀池的前提下,可以将总体处理流程压缩至一半的规模并提高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一、污泥上浮原因分析焦化废水处理调试期间,工艺采用A/O/O,在曝气池,二沉池存在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有可能曝气量太大,使活性污泥颗粒不能充分絮凝成菌胶团,被打散,从而上浮。

2、有可能是厌氧发酵是造成积泥而上浮3、水质太差引起丝状膨胀,4、水温较低污泥负荷太高导致非丝状菌膨胀5、也有可能二沉池中反硝化生成氮气是污泥上浮综合以上有可能是1、3、5建议:控制曝气量,调整PH值,增加厌氧的停留时间,或者重新改造吧二、污泥解体后怎么办?1、废水中存在难生化的新污染物,有毒性物质的可能,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是否高出生物降解的可能,已经形成抑制。

容积负荷不低,生活污水也没有这么高的负荷,不能成级数的增加。

2、冬季运行温度较低,营养盐N/P的控制。

控制进水浓度,楼上说的很好,闷它一段时间。

3、控制ph.4、水浓度偏高,建议画出水解酸化部分,正要厌氧停留时间不能保证。

再确定原因后再讨论污泥的增加,可能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

检测出水进水的主要的污染物浓度。

很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

泡沫的问题,可能就是生物性解体泡沫,污泥持续的解体,还会出现。

气浮的效果不好,可能是气浮的运行有问题,或者是污泥解体残体不多,已经完全的无机化,但是控制好药剂的投加,是可以去掉的。

水质混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既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

此时,应调整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

三、解决污泥膨胀的方法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异常情况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异常情况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异常情况1、污泥膨胀:二沉池曝气池的沉淀区: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差,造成污泥上浮而随水流失,污泥流失量大,使曝气池中混合液浓度不断降低,严重时破坏整个处理过程。

原因:理化生物及生化方面外,还与运行管理构筑结构型式等方面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体膨胀和非丝状体膨胀。

由于丝状微生物大量繁殖,菌胶团的繁殖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丝状体对活性污泥絮体起架桥作用。

没有足够的丝状体形成的绒絮不牢固,在曝气池絮动水流的冲击下,容易被破碎成细小的针状体,这是污泥沉降快,SVI低,但水混浊,叫非丝状体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通,高负荷运行而引起的丝状体大量繁殖的原因:1、溶解氧浓度:曝气池内溶解氧在0.7~2.0mg/l范围内,有可能出现丝状微生物,但在低溶解氧生长良好或厌氧条件下,不影响,则应加大曝气,最低应保持在2mg/l左右。

2、冲击负荷:若曝气池内有机物超过正常负荷,膨胀程度提高,使絮体内部溶解氧消耗提高,在菌胶体内部产生了适宜丝状体生长的低溶解氧条件,丝状微生物快速生长,加剧了氧的渗透困难。

3、进水化学条件的变化:a、营养条件变化:一般营养为BOD5:N:P=100:5:1下生长,若是P不足,C/N升高,适宜丝状菌生长。

B、硫化物:过多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一般加5-10mg/l氯或曝气方法,将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

C、碳水化合物d、有毒重金属的冲击负荷可抑制丝状菌,还有PH值,水温的影响,菌胶体温度适中PH=6~8中,丝状菌在高温,酸性环境中生长(PH=4.5~6.5)解决方法:预防与抑制预防:加强管理监测水质,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溶解氧等。

制止措施:当进水浓度高,出水质差时,加强曝气,最好是在2mg/l以上,加大排泥量,提高进水浓度,合碳高而使C/N比失调时,投加含氮化合物,加氯起凝聚和杀菌双重作用,在回流污水中加漂白粉或液氯,可抑制丝状菌生长,调整PH值(加氯量按干污泥的0.3~0.4%估计)3、污泥上浮:(1)污泥脱氮上浮:在曝气池负荷小而供氧量大时,溶解氧高使氨氮被硝化菌转化为硝酸盐,发生硝化在二沉池中缺氧。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摘要】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讨论了过度曝气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过度曝气会导致气泡过多破坏污泥团聚结构。

控制污泥浓度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污泥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气泡流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不当也会造成问题,影响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

反硝化过程的控制是一个挑战,反硝化会导致氧气不足,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过度曝气、污泥浓度控制困难、气泡流量控制不当、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不当和反硝化过程难以控制。

为确保处理效果,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度曝气、污泥浓度、气泡流量、氧化还原电位、反硝化、控制问题、结论、调控难题1. 引言1.1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也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如过度曝气、污泥浓度控制困难、气泡流量控制不当、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不当以及反硝化过程难以控制等。

过度曝气是指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量过大导致氧气浪费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这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中氧气浓度过高,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

污泥浓度控制困难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难以准确控制污泥的浓度。

如果污泥浓度过低,会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如果污泥浓度过高,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崩溃。

气泡流量控制不当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气泡流量的控制不准确。

过高的气泡流量会导致气泡过大,无法有效搅拌活性污泥;过低的气泡流量则会导致氧气传递不足,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不当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不准确。

过高或过低的氧化还原电位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反硝化过程难以控制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反硝化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稳定控制。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1、污泥腐化: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原因:1) 负荷量增高;2) 曝气不足;3) 工业废水的流入等;对策:1) 控制负荷量;2) 增大曝气量;3)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2、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沉淀30~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对策:1) 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 减少曝气量。

3、污泥解体: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4、泥水界面不明显: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5、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1) 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1) 污泥膨胀理论: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③高H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2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生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

二者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则要高于丝状菌。

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中的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

(3) 污泥膨胀的对策①临时控制措施:a. 污泥助沉法:①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②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b. 灭菌法:①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②投加硫酸铜,可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胀。

活性污泥的常见问题

活性污泥的常见问题

一、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1、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

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O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内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氨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是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沉淀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2、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用强烈恶臭。

产生的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O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除方法有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

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二、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

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

出水浑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会产生跑泥现象。

3、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

同样会产生跑泥。

4、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进水水质。

如PH、毒物等突变,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6、污泥因缺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7、进水氨氮过高,C/N低,使污泥胶体机制解体而解絮。

8、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度9、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是弄清原因,分别对待。

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须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异常现象1.活性污泥颜色:污水中色度不大时,为黄褐色.有些受污水色度而变化.Eg:印染废水常是黑褐色.若颜色有变异,如变成灰色说明运转不正常.2.污泥絮体若生物氧化正常情况下,测定SV时,混合液体在量桶内两分钟甚至数秒钟就凝聚成絮体下沉.3.DO良好的活性污泥需氧量大,取样后混合夜的溶解氧很快消失.即使充氧饱和数分钟也就消耗了,而失去活性的污泥经过数分钟也不会消耗,此时用显微镜检测生物相,原生动物有萎缩变异.4.污泥膨胀污泥结构松散,污泥体积指数SVI上升,颜色变异,混合夜在量桶浑浊而不下沉,含水率上升,往往排泥也降低不了污泥体积等现象,说明污泥已经膨胀.膨胀的原因:一般丝状菌繁殖所引起的.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若供氧量不足,则分解产物是有机酸和有机醇,利于丝状菌繁殖,丝状菌的含N量比菌胶团低,表面积大,在N不足的情况下,丝状菌可以繁殖.另外夏季温度高,PH值较低,溶解氧不足或曝气池内循环不好,部分缺氧或者有过多的短流,以及超负荷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解决的方法:除因水质发生变异和活性污泥中毒外,可从充氧量和含N量着手.如充氧量不足,则可以加大或使一部分污水从安全出口排出,以减轻负荷.夏季需氧量较大,可以适当降低污泥浓度:必要时还可以停止进水,将沉淀池的污泥抽回曝气池闷曝一段时间.若PH较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菌胶团生长,或投加漂白粉,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总之,运行中要根据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5.污泥解体混合液浑浊而污泥松散,絮凝体微细化,泥水界面不清出水浑浊,处理效果坏等.原因:a.过氧化充氧量过大,负荷低,污泥氧化超过合成,一部分被氧化成灰分,使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SVI降低.b.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造成污泥活性下降或丧失.解决的方法: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产生的原因,当认为是曝气量过量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加以调整,根据SV,MLSS,DO等多项指标决定调节量.如果污泥解体是水质问题,应该考虑这是工业污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按国家排放标准,责成其加以局部处理.6.污泥上浮发生在二沉池,一般有三种现象:a.污泥脱N反硝化或者是污泥腐化,成块上浮.原因a1: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污水在曝气池氧化进入硝化阶段.污泥在沉淀池中耗尽溶解氧后,就向氧的化合物硝酸盐夺氧,转化的气态氮使3污泥减轻,而上浮.其产生的原因是溶解氧<l,或静沉时间过长SLOVE1: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出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原因a2:污泥腐化造成的污泥呈块上浮是由于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因厌氧而产生沼气CH4和H2S气体而使污泥呈块上浮.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呈黑色糊状,产生恶臭.这种现象一般只是发生在池子构造上的四角地区.SLOVE2:消除二沉池的四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及时排泥.成块上浮的污泥可以用高压水冲碎,气体飘逸出后可下沉.b.污泥颗粒细小分散上浮,然后在池面成片凝聚.原因:可能是受水质影响,气泡不能在中心除尽,使气泡附着在沉淀区泥上,造成污泥上浮.这种现象在印染废水中常见,一般在PH>12时发生.严重时污泥覆满池面,但镜检原生动物还很活跃,可能是污水中表面活性剂所引起,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更多更细的气泡浸入水中.可用高压水冲碎池面及成片聚集的上浮污泥,使污泥下沉.c.污泥大量上翻流失.原因:此种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如沉淀区上升流速过大,进水温差较大,发生异重流和对流等.跑泥严重时可暂停进水若系上升流带大而引起,可适当降低浓度,或扩建沉淀池解决.。

遇到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有什么解决方法

遇到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有什么解决方法

遇到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有什么解决方法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处理过程出现了问题,可能导致废水的处理效果下降或者系统运行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活性污泥系统异常以及解决方法:1.污泥沉降异常:污泥沉降异常是指污泥在系统中沉降速度变慢或者完全不沉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拔节、过度膨胀、污泥浓度过高或者污泥细菌活性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适当增加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氧气供应,减少污泥的负荷,加强污泥的曝气以增加氧气供应,或者添加剂来改善污泥细菌的活性。

2.污泥脱水异常:污泥脱水异常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脱水效果下降或者存在脱水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浓度过高、污泥成分变化、污泥颗粒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或调整污泥的絮凝剂投加量,调整污泥浓度、颗粒大小,或者使用机械加工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3.污泥气味异常:污泥气味异常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产生了刺鼻、难闻的气味。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中存在硫化物、硝化物、氨或者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产生的。

解决方法包括添加氧化剂来降解有机物,添加酸或碱来调节污泥的pH值,消除硫化物和硝化物的产生,以及适当控制污泥的温度和湿度等,以减少气味的产生。

4.污泥损耗异常:污泥损耗异常是指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的浓度和数量出现快速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中损失了一部分固体物质,或者系统中有异常的流量导致了污泥的损耗。

解决方法包括审查系统中的流量平衡和化学物质利用情况,修复任何产生污泥损耗的问题,并适当调整废水的进水流量和负荷,以保持污泥的稳定性。

5.活性污泥系统厌氧状态异常:活性污泥系统需要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交替进行,以完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如果系统中厌氧状态异常,可能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出现系统堵塞现象。

解决方法包括检查系统中的氧气供应是否足够,适当调整污水的进水流量和负荷,以及优化污泥的曝气和搅拌等设备,以确保厌氧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SBR活性污泥常见异常判断及解决

SBR活性污泥常见异常判断及解决
1保持调节池池容的情况下适度减少进水量.2加大池内曝 Nhomakorabea量3
过氧化污泥
曝气池气量过大使细小的气泡粘附在污泥絮体上而使污泥比重变轻浮于SBR池表面的污泥,常由于进水量小而气量没有相应降低或大量油脂,脂肪进入引起
1增加进水量或减小曝气量
2加强气浮,隔油池的管理控制,避免大量油脂进入.
4
解絮污泥
指静沉时上清液中有大量白色的头屑状悬浮物使水呈浑浊状态,常由于曝气强度过大引起微生物氧中毒或PH值突变以及温度的急剧变化引起
常见的异常污泥及采取措施
序号
异常污泥
形成原因
采取措施
1
腐化污泥
SBR池中出现大团的污泥上浮,颜色呈黑色或灰黑色,是由于池内污泥厌氧,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将污泥托向表面.
1闲置时定时爆气
2运行时勤调气量,避免跑偏造成气量不足引起局部厌氧
2
分散污泥
指在对数期内不形成絮体而呈分散成长状态的污泥.常由于进水量过大或进小浓度太高导致池内污泥高负荷所致.
1控制气量.
2控制厌氧时间不可过长.
5
上升污泥
SBR池污泥能正常沉降,可是会在数小时后成团上升,颜色正常,搅拌后下沉.系由于污泥泥龄过长,池内反硝过程中产生的氮气附在污泥上使其上浮.
1加大排泥量
2控制后期曝气量
6
膨胀污泥
丝状菌污泥膨胀: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成因:SBR低负荷,微生物食料不足,2池内溶解氧偏低.3进水水量,水质波动过大,对池内微生物造成冲击.
1临时措施加氯灭菌
2分析运行操作确定成因,调整工艺控制运行.
非丝状菌膨胀:进水中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进入,细菌吸入体内的有机物不能进行有效的分解代谢,活性污泥亲水性过强而成凝胶状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镜检时看不到丝状菌大量存在.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以及对策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现代化建设的紧要构成部分。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指在一种高度机械通气的池中,通过加入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且在水中形成活性的污泥,通过沉降和循环等工艺将污泥分别出来,以达到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的目的。

而在活性污泥法的实际应用中,常常会显现一些问题,影响其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活性污泥法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常见问题1. 污泥泵堵塞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污泥在池中会形成聚块,这些聚块会堵塞污泥泵,导致污泥无法正常抽取。

排查原因后,发觉这一问题与进料量不足,活性污泥量过高等方面均有关联。

2. 污泥沉降不良由于活性污泥在运行过程中,微生物会在污泥中大量繁殖,而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会对污泥的沉降性产生不良影响,使污泥的沉降速度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水体混浊。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例如加添污泥沉淀区,加强污泥循环等。

3. 污泥过热污泥过热是污泥处理时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活性污泥法需要保持特定的池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微生物的繁殖和掌控产生不利影响。

这时可以通过加添池体积的方式来分散热量,或者接受冷却器来掌控池体温度。

4. 污泥低氧活性污泥法需要保持确定程度的氧气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若污泥中氧气不足,微生物无法正常工作,便会显现处理效果欠佳的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依据实在情况实行不同的方式,例如加添通气量或者加添微生物的活动性。

三、对策与建议1. 加添池体积池温过高和污泥过热是可以通过加添池体积实现分散热量,从而避开温度过高的情况。

2. 加添氧气供应若污泥氧气不足,则需要加添氧气供应量,以保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3. 加添通气量通气量是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参数之一,适当提高通气量可以保证汤体氧气供应,加添微生物的活动性和代谢率,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解体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解体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解体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解体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污泥质量不稳定。

污泥质量不稳定是活性污泥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随着进水水质、温度、pH值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污泥质量不稳定。

2. 污泥过度负荷。

如果进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或者进水量突然增加,都会导致污泥过度负荷,从而引起活性污泥解体。

3. 污泥中有害物质的存在。

如果进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对污泥中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导致活性污泥解体。

为了解决活性污泥解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污泥管理。

对于污泥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污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加强进水水质监测。

及时监测进水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避免污泥过度负荷。

3. 加强预处理。

对于进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预处理,减少对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4. 加强维护和保养。

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起的污泥解体。

总之,活性污泥解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处理效果和环保效益。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活性污泥工艺逐渐被广泛采用。

然而,活性污泥中毒现象也时常发生,这是活性污泥工艺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的处理方法。

一、活性污泥中毒现象与原因活性污泥中毒现象指的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异常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酸性条件:酸性条件会破坏了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的平衡,大量有益菌死亡,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现象的发生。

2.过量投加药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常会投加各种药剂,但是如果药物的投加量过多,也会破坏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3.毒性废水的进入:某些工业废水会含有较高的毒性物质,如果这些废水直接进入活性污泥系统,会对微生物产生剧毒作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现象的发生。

二、活性污泥中毒后的处理方法活性污泥中毒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

具体的处理方法根据中毒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调节pH值:当发现活性污泥中毒现象时,首先需要进行检测pH值,如果发现pH值偏低,可以采取加碱调节的方法来提高pH值,从而使污水处于中性或碱性状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长和发展。

2.补充营养物质:在中毒处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水、亚硝酸铵等,以加快微生物的再生和生长,促进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

3.增加回流比:在处理中毒情况时,可以适当增加回流比,使活性污泥系统的内部压力增加,从而形成一定的流动场,有利于活性污泥颗粒间的接触和传质,加速活性污泥的恢复。

4.加强通气:通气能够促进活性污泥中氧气的供应,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代谢能力和活性,有利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恢复。

在处理中毒情况时,可以适当增加通气量,提高溶氧浓度,加速微生物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25个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一)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答: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

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

还请检查。

3.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

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

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 在CASS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些什麽,同时出水堰如何设计(负荷取多大比较合适)?同时,在该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触该工艺,对所涉及到的设备不太了解,请你多多指教!同时活性污泥如何进行培养驯化,整个工程在调试运行适应注意些什麽?如何能实现很高的自控技术。

在曝气过程中,哪种曝气装置比较好?答:1.CASS工艺有点像我们比较了解的SBR工艺,属批次处理范畴。

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并抑制丝状菌的增生。

曝气池前又加设了厌氧和缺氧段。

2.设计中应该根据水量和负荷来确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证排水时液面均匀下降。

排水量可根据设定的排水时间来确定选择。

4.所用到的设备与SBR工艺接近,泌水器和厌缺氧段的潜水式搅拌机要设置的。

当然还要一套自动控制装置。

5.污泥培养也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首先接种污泥,24小时闷曝,而后正常曝气(不要过度)先少量排水少量进水,然后逐渐提高进水即可。

6.调试和运行过程中要自己总结合理的操控参数,如进水、反应、沉淀、泌水的时间;回流污泥量等。

7.曝气装置选择,对曝气头选择应保证沉淀时不堵塞,也可选射流曝气器,搅拌和充氧都比较好,也很少发生堵塞。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1.平常,在课本中讲到活性污泥法MLSS时说应该控制在2000~3000mg/L。

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时要远小于课本上说的,这是源于什么呢?答: MLSS具体定多少,完全取决于F/M值;所以,MLSS值不应该是固定的,与入流污废水底物浓度及系统调整(指进水含有难降解、高SS值等情况的事前应对)有关;同时,需要考虑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综合评估。

2.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答: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3.在生化处理时,对于一些无机离子比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答:具体数据不详,由于微生物具备被驯化作用,故无机盐进水浓度是否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尚要考虑活性污泥被驯化程度、MLSS浓度、接触时间等;为此通过出水效果来判断单套系统对无机盐的承受能力比较可行。

4.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答: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5.我现在进水量3.5方每小时,UASB出水不稳定,在1000~1800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池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池两个,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32%(厌氧出水带泥)好氧B池sv20%出水在650左右,我感觉就是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答:1、既然UASB出水已经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区投加面粉了。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简介城市污水一般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目前的主体工艺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为好氧生物法的一种,活性污泥法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一、基本原理在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一些好氧细菌来氧化、吸附污中的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活性污泥法作为生物化学污水处理方式的一种,需要在有氧条件来进行,主要是依靠好氧的细菌,利用细菌自身分泌的体外酶来分解水中的胶体性有机物,使其转变为能够溶解的有机物状态,同时借助于好氧细菌细胞膜使这些可以溶解的有机物参透到其他新的细胞内部,即将有机物氧化控制、分解和合并为新的细胞主体,并在细菌体内酶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二、常见问题1、污泥上浮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2)污泥脱氮上浮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

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

它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活性污泥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 污泥浓度不稳定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中的微生物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但是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不稳定会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进水水质变化、温度变化、流量变化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进水水质监测,及时了解进水水质的变化,做好预处理工作,保持进水水质的稳定;(2)加强对污泥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污泥的投加量,保持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稳定;(3)对进水水质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水质变化,保证处理效果。

2. 污泥沉淀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的沉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过多的污泥沉淀会导致浪费,也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污泥沉淀过程的监测,确保污泥的沉淀效果达到最佳状态;(2)采用适当的药剂来提高污泥的沉淀速度,减少污泥的浪费;(3)合理设置污泥脱水工艺,确保污泥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气味问题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硫化氢、甲烷等,这些气体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不仅影响周围环境,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气体的收集和处理,采用适当的设备来收集和处理有害气体;(2)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设备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采用生物除臭技术,加强对废气的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4. 能耗问题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运行成本很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节能技术,如采用高效的曝气设备、采用高效的污泥搅拌设备等;(2)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的能量损耗;(3)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活性污泥法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活性污泥的稳定性不高活性污泥的稳定性不高会导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活性污泥脱落,导致处理设备堵塞,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运行。

解决措施:1.加强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2.通过调整污水的进水质量和流量,保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平衡。

3.定期清理处理设备,防止活性污泥脱落导致的堵塞问题。

问题二:处理效果不稳定活性污泥法在处理不同质量的污水时,处理效果不稳定,有时会出现去除率低的情况,影响后续的污水排放标准。

解决措施:1.根据不同水质的特点,调整活性污泥的运行参数,使其适应不同质量的污水。

2.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及时调整处理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问题三: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差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解决措施:1.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与低浓度有机废水分开处理,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生物接触氧化法、厌氧消化法等。

2.在活性污泥中添加助剂,提高其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问题四: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异味在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恶臭的异味,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解决措施:1.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尽量减少进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

2.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密封处理,减少异味的释放。

3.增加臭氧气喷雾系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气体。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合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处理效果,实现污水净化的目标。

希望未来在污水处理领域能够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更加清洁的环境。

好氧池污泥最常见的问题

好氧池污泥最常见的问题

1、营养剂的投加(1)生物池营养物的投加BOD5:N:P比可为100:5:1。

其中N元素可以选择尿素,P元素可以选择工业磷酸二氢钾,都可以采取干投。

(2)投加尿素,按100m³污水中10KG的投加量,投加磷酸二氢钾,按100m³污水中5KG的投加量。

(最好投加位置在水解酸化出水口处,或污泥选择区)(3)由于在生产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氮源,所以在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后可适当减少尿素的添加;磷盐的添加必须持之以恒.2、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3、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及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时,可以采用。

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废水监测中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4、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

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 降低,造成系统腐蚀。

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

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K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5、COD:化学需氧量。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块污泥上浮
沉淀池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1、反硝化污泥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

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O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内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氨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是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沉淀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2、腐化污泥
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用强烈恶臭。

产生的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O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除方法有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

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二、小颗粒污泥上浮
小颗粒污泥不断随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

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

出水浑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会产生跑泥现象。

3、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

同样会产生跑泥。

4、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进水水质。

如PH、毒物等突变,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6、污泥因缺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7、进水氨氮过高,C/N低,使污泥胶体机制解体而解絮。

8、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度
9、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是弄清原因,分别对待。

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须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溶解氧低污泥进水负荷高有机物消解不完全,出水浑浊而且色度偏暗。

溶解氧持续高。

进水负荷低容易造成污泥自身氧化质轻引起难以沉降,轻质污泥随出水飘出水浑浊。

二沉浮泥多是厌氧底泥腐化造成。

一因回流量太小,二刮泥机损坏出校刮泥死角长期积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