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空间角的求法教案
高考复习专题--数学空间角教案
2014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立体几何---空间角【考点审视】立体几何高考命题及考查重点、难点稳定:高考始终把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线面间的角与距离的计算作为考查的重点,尤其是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更是年年反复进行考查,在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
空间的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空间角高考中每年必考,复习时必须高度重视。
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并把它置于一个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来解决,而这种转化就是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来实现的,因此求这些角的过程也是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重要应用.考试要求考点1:掌握空间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概念;考点2:能熟练地在图形中找出相关的角并证明;考点3:能用向量方法和非向量方法进行计算;考点4:通过空间角的计算和应用进一步考察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高考链接】1.空间的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空间的角主要研究射影以及与射影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决.2. 三种空间角,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
它们的求法一般化归为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通常“线线角抓平移,线面角找射影,面面角作平面角”而达到化归目的,有时二面角大小出通过cos θ=原射S S 来求。
3. 由于近年考题常立足于棱柱、棱锥和正方体,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多面体的依托作用,熟练多面体性质的应用,才能发现隐蔽条件,利用隐含条件,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目的。
【复习回顾】(一)空间角三种角的定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引直线//'a a ,//'b b ,则'a 和'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2)取值范围:090θ≤≤. (3)求解方法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 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这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取值范围090θ≤≤° (3)求解方法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②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 ③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1)半平面 (2)二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180°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性质: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
空间角的求法教案
空间角的求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角的概念,理解空间角的求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空间角的概念2. 空间角的求法3. 空间角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角的概念,空间角的求法。
2. 教学难点:空间角的求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间角的求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空间角的求法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空间角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空间角的定义,演示空间角的求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空间角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空间角的求法,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空间角概念和求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空间角求法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八、课后作业1. 巩固空间角的概念和求法,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空间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九、拓展与延伸1. 研究空间角的其他求法,如利用向量、坐标等方法。
2. 探索空间角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如对立体图形的分类、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3. 关注空间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空间角在工程、设计等领域的作用。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点积)、叉积。
3.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4. 空间角的概念及求法。
5.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
(3)空间角的概念及求法。
(4)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与步骤。
2. 教学难点:(1)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2)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具体步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具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空间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一维向量和二维向量,引出三维空间向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空间向量的表示方法、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点积)和叉积。
3. 实例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间向量的运算过程。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空间向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讲解空间角的概念及求法:讲解空间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空间角的大小与两个向量的夹角有关。
6. 方法讲解:讲解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向量知识求解空间角。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间向量运算和空间角求解的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物理学中的力、速度等问题。
2. 探讨空间向量与其他数学领域的联系,如代数、微积分等。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有关空间向量运算和空间角求解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教案章节一:向量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向量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教学内容:1. 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向量的运算规则:a)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b) 向量减法: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c) 数乘:一个实数乘以一个向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实数乘以原向量的模,新向量的方向与原向量相同。
d) 点乘:两个向量的点乘,得到一个实数,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向量的运算规则。
教案章节二:空间向量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包括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a) 空间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b) 空间向量减法:空间向量减去另一个空间向量等于加上这个空间向量的相反空间向量。
c) 空间向量的数乘:一个实数乘以一个空间向量,得到一个新的空间向量,其实数乘以原空间向量的模,新空间向量的方向与原空间向量相同。
d) 空间向量的点乘:两个空间向量的点乘,得到一个实数,表示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
教案章节三:向量的投影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投影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向量的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向量的投影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向量的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a) 向量的正交投影:将向量投影到垂直于某一平面的向量上,得到的投影向量与投影平面垂直。
b) 向量的斜投影:将向量投影到某一平面上,得到的投影向量与投影平面不垂直。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第一章:向量法概述1.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几何性质1.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向量的点积向量的叉积1.3 向量法在空间角求解中的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思路向量法与传统解法的比较第二章:空间向量基本定理2.1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定义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表述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2.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向量加法的平行性质向量数乘的分配性质向量点积的性质2.3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利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求解空间角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 空间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组合的定义线性组合的运算规则3.2 空间向量空间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的定义线性相关的判定条件3.3 空间向量空间的基底基底的概念基底的选取方法第四章:空间向量的内积与距离4.1 空间向量的内积内积的定义内积的运算规则4.2 空间向量的距离距离的定义距离的运算规则4.3 空间向量的内积与距离的应用利用内积与距离求解空间角内积与距离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空间向量的外积与向量积5.1 空间向量的外积外积的定义外积的运算规则5.2 空间向量积向量积的定义向量积的运算规则5.3 空间向量的外积与向量积的应用利用外积与向量积求解空间角外积与向量积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向量法求解空间角6.1 空间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空间向量的加法运算空间向量的减法运算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2 空间向量的数乘空间向量的数乘定义数乘对向量几何性质的影响6.3 空间向量的点积点积的定义与运算规则点积的性质与应用6.4 空间向量的叉积叉积的定义与运算规则叉积的性质与应用第七章:空间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7.1 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的关系立体几何中的各类角度定义7.2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求解空间角的步骤与方法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案例7.3 空间向量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八章:空间向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8.1 空间向量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导航与定位的基本原理空间向量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案例8.2 空间向量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运动规划的基本概念空间向量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案例8.3 空间向量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向量应用航空航天领域的空间向量应用第九章:空间向量法的拓展与延伸9.1 空间向量与线性代数的关系线性代数基本概念回顾空间向量与线性代数之间的联系9.2 空间向量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物理学中的空间向量应用计算机科学中的空间向量应用9.3 空间向量法的进一步研究空间向量法的优化与发展空间向量法在未来的研究方向第十章:空间向量法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空间向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10.2 空间向量法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10.3 空间向量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向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步骤。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讲解其基本性质。
2. 讲解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向量法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空间向量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掌握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实际问题案例库。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教学PPT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一、教学案例案例一:求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向量的夹角。
案例二:求解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夹角。
案例三:求解空间旋转体的主轴与旋转轴的夹角。
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空间向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三、教学拓展1. 研究空间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 探索向量法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十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高中数学空间角度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空间角度问题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空间角度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和度量空间角度;
2. 能够运用空间角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的空间角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间角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空间角度的定义和性质,分别讲解平面角度和空间角度的区别;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空间角度,并讨论解决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并解答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间角度的重要性及运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通过解答一些简单空间角度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练习:给出一些复杂的空间角度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并制定解题思路;
3. 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空间角度问题的不同解法和解题技巧;
4. 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应用空间角度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空间角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空间角度为主题,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空间角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帮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空间角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不仅提高了空间角度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4.3 第1课时 空间中的角
.
4
答案
5
解析 以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DA,DC,DD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D-xyz,设 AB=1.则 B(1,1,0),A1(1,0,2),A(1,0,0),D1(0,0,2),
1 ·1
-4
4
1 =(0,1,-2),1 =(-1,0,2),cos<1 , 1 >=
16
∴二面角 A1-BC1-B1 的余弦值为25.
(3)解 设 D(x,y,z)是直线 BC1 上一点,且=λ1 ,
∴(x,y-3,z)=λ(4,-3,4).
解得 x=4λ,y=3-3λ,z=4λ,
∴=(4λ,3-3λ,4λ).
由 ·1 =0 得 9-25λ=0,解得
9
λ=25.
A1B与平面BDE所成的角为(
π
A.6
π
B.3
π
C.2
5
D.6π
)
答案 B
解析 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得平面 BDE 的法向量 n=(1,-1,2),
1+2
3
而1 =(0,-1,1),所以 cos θ=
= ,则 θ=30°,故直线 A1B 与平面 BDE 成
2
2 3
60°角.
探究三
探究一
利用向量方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
∠ABC=90°,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试求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EF和BC1的方向向量的坐标,求它们的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教案章节:一、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
2. 掌握向量法求空间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介绍。
2.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解释空间角的概念。
2. 讲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概念的理解。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掌握。
二、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介绍。
2.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实例。
教学步骤:1. 复习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引入计算方法。
2. 讲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步骤,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理解。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三、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 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1. 给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进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
2. 能够应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空间角问题。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介绍。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 b>;θ=<>;n)所成的角sin cos,a n⑶二面角:锐二面角θ:cos cos ,m n θ=<>,其中,m n 为两个面的法向量。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一、异面线所成角:例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已知与为四等分点,求异面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方法小结:1、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 ,过点O 分别引/a ∥a ,/b ∥b ,则/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2π。
2、求法:①传统法:把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个平面,另一条与这个平面有交点,过这个交点在平面内作第一条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解三角形得到。
②向量法: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3、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为:(1)确定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确定线线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当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
练习:中,,现将沿着平面的法向量平移到的位置,已知BC=CA=C,取、的中点、,求B与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中,求与平面所成的角。
方法小结:1、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2π。
2、求法:①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三棱锥体积等量来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直观感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
3.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
4.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步骤。
5. 实际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求空间角的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二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引出空间向量的概念。
2. 讲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讲解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运用运算法则进行向量运算。
4. 讲解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依据。
5. 讲解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步骤,并通过示例演示求解过程。
6. 开展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问题。
7. 分析实际应用举例,让学生体会向量法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9.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间向量运算和空间角求解的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第一章:向量基础知识回顾1.1 向量的定义1.2 向量的表示方法1.3 向量的运算规则1.4 向量的长度和方向第二章:空间向量基本概念2.1 空间向量的定义2.2 空间向量的表示方法2.3 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2.4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第三章:向量点积的性质与应用3.1 向量点积的定义与性质3.2 向量点积的坐标表示3.3 向量点积的应用3.4 向量点积与空间角度的关系第四章:向量叉积的性质与应用4.1 向量叉积的定义与性质4.2 向量叉积的坐标表示4.3 向量叉积的应用4.4 向量叉积与空间角度的关系第五章:空间角度的计算方法5.1 空间角度的定义5.2 空间角度的计算方法5.3 空间角度的坐标表示5.4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度的实例分析第六章:空间向量投影6.1 向量投影的概念6.2 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6.3 向量的直角坐标投影6.4 向量投影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七章:空间向量的分解7.1 向量分解的概念7.2 向量的线性组合7.3 向量的正交分解7.4 向量分解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八章:空间向量夹角8.1 向量夹角的定义8.2 向量夹角的计算公式8.3 向量夹角的余弦值8.4 向量夹角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九章:空间向量长度的求解9.1 向量长度的定义9.2 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9.3 向量长度的坐标表示9.4 向量长度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章:空间向量垂直与平行的判断10.1 向量垂直的判断10.2 向量平行的判断10.3 向量垂直和平行的坐标表示10.4 向量垂直和平行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空间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1.1 线性相关的定义11.2 线性相关的判定条件11.3 线性相关的坐标表示11.4 线性相关性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二章:空间向量组的基底12.1 基底的概念12.2 基底的性质12.3 基底的选取方法12.4 基底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三章:空间坐标变换13.1 坐标变换的概念13.2 坐标变换的公式13.3 坐标变换的性质13.4 坐标变换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空间向量方程14.1 空间向量方程的概念14.2 空间向量方程的求解方法14.3 空间向量方程的解的应用14.4 空间向量方程在空间角度求解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空间角度的应用案例分析15.1 空间角度在几何中的应用15.2 空间角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5.3 空间角度在工程学中的应用15.4 空间角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向量基础知识、空间向量基本概念、向量点积与叉积的性质与应用、空间角度的计算方法、空间向量投影与分解、空间向量夹角与长度的求解,以及空间向量垂直与平行的判断等。
高中数学空间角教案
高中数学空间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间角的概念,掌握空间角的度量方法和性质;能够应用空间角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习空间角;注重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空间角的概念;掌握空间角的度量方法和性质。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空间角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任务1. 知识讲解:(1)空间角的概念:介绍空间角的定义,包括角的位置、角的大小和角的平分线等概念。
(2)空间角的度量方法:讲解空间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角度、弧度和正弦定理等方法。
(3)空间角的性质:介绍空间角的性质,包括相等角、补角、余角等性质。
2. 练习与训练:通过实例训练,巩固知识点。
3.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老师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2. 示范演示:老师通过举例、演示,展示解题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训练:鼓励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如何应用空间角的知识解决。
五、教学评价1. 经常性的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检查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定期组织测试和考试,检测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为高中数学空间角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和调整。
新课标高二数学运用空间向量求距离和角 教案
高二数学运用空间向量求距离和角立体几何中经常遇到求空间角和距离问题,这是立几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作出角和垂线段,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但有些题目不易作出角和垂线段,如果应用法向量结合向量的坐标运算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难点。
先看下面两个事实:定理:平面外一点Р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等于以点Р为起点和平面内任意一点A 为终点的向量PA ,在这个平面的法向量n 上的射影的长度d=|nn PA ⋅|证明:设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A €α,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如图,若PA 与n 共线,结论显然成立。
若PA 与n 不共线,平移n 使其起点与点A 重合,作点P 在n 上的射影点1P ,则A P 1为向量PA 在n 方向上的射影,且A P 1=|PA |cos<PA •n > ,又PA •n =|PA ||n | cos<PA •n >所以A P 1=nn PA ⋅,而从点P 到平面а的距离是 d=|nn PA ⋅|推论:异面直线L 1和 L 2间的距离,等于分别从L 1上一点M 和L 2上一点N 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MN 在L 1和L 2的公共法向量n 上的射影的长度 |MN |=|nn MN ⋅| 。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就可应用法向量来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和距离问题。
例1 如图3,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 1B 1和B 1C 1的中点。
(1) 求点D 到BE 的距离; (2) 求点D 到面BEF 的距离; (3) 求BD 与面BEF 所成的角。
解:(1)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E 、F 分别是A 1B 1和B 1C 1的中点,所以B (4,0,0),E (2,0,4),D (0,4,0),则BE =(-2,0,4),BD =(-4,4,0)∴BD 在BE 方向上的射影为BEBE BD ⋅=54∴点D 到BE 的距离为 d=55125422=⎪⎪⎭⎫ ⎝⎛-BD (2)设n =(x,y,1)为平面BEF 的法向量,则n ⊥BE ,n ⊥BF ,BF =(0,2,4),∴BE n •=-2x+4=0, BF n •=2y+4=0∴x=2, y=-2∴n =(2,-2,1) ∴向量BD 在n 方向上的射影为316-=⋅nn BD ∴点D 到面BEF 的距离为316. (3)设BD 与面BEF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n BD ⋅>|=|nBD n BD ⋅⋅|=|32416⋅-|=232∴BD 与面BEF 所成的角是arcsin232。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 向量法求空间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法求空间角。
2.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法求空间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坐标运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新课: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坐标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向量法求空间角。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积求空间角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
2. 数量积在求空间角中的应用。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数量积在求空间角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数量积的运算规则,运用数量积求空间角。
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
2. 新课:讲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规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量积求空间角。
第七章 §7.7 向量法求空间角-2025高中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
§7.7向量法求空间角课标要求 1.能用向量法解决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问题,并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程序,体会向量法在研究空间角问题中的作用.2.弄清折叠问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掌握折叠问题中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空间角的计算问题.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l 1,l 2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 ,v ,则cos θ=|cos 〈u ,v 〉|=|u·v ||u||v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于点B ,设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u ,n 〉|=|u ·n |u ||n ||=|u·n||u||n|.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如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 1和n 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即为向量n 1和n 2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常用结论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两个平面夹角的范围是0,π2.2.若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1,平面α内的直线l 与平面β所成角为θ2,则θ1≥θ2,当l 与α和β的交线垂直时,取等号.自主诊断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也是θ.(×)(4)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与平面α,β的夹角相等.(×)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A .30°B .60°C .120°D .150°答案A 解析设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12,所以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3.已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s 1=(1,0,1)与直线l 2的方向向量s 2=(-1,2,-2),则直线l 1和l 2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4 B.12 C.22 D.32答案C解析设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为θ,因为s 1=(1,0,1),s 2=(-1,2,-2),所以cos θ=|cos 〈s 1,s 2〉|=|s 1·s 2||s 1||s 2|=|-1-2|2×3=22.所以直线l 1和l 2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4.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A.π4B.3π4C.π4或3π4D.π2或3π4答案C 解析∵m =(0,1,0),n =(0,1,1),∴m ·n =1,|m |=1,|n |=2,若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 θ|=|cos 〈m ,n 〉|=|m ·n ||m ||n |=22,∴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π4或3π4.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1)(2023·武汉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A =BC ,E 为CD 的中点,F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F 与P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9 B.39C .-539 D.539答案B 解析如图,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异面直线BF 与PE 所成的角为θ,则A (0,0,0),B (2,0,0),P (0,0,2),C (2,2,0),D (0,2,0),则E (1,2,0),F (1,1,1),所以BF →=(-1,1,1),PE →=(1,2,-2),所以cos θ=|cos 〈BF →,PE →〉|=|BF →·PE →||BF →||PE →|=|-1+2-2|3×3=39,所以异面直线BF 与P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9.(2)(2023·开封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四边形ABCD 为其轴截面,AB =2CD =4,母线长为3,P 为下底面圆周上一点,异面直线AD 与OP (O 为下底面圆心)所成的角为π3,则CP 2的大小为()A .7-23B .7-23或7+23C .19-43D .19-43或19+43答案B 解析以O 为原点,OB 所在直线为y 轴,过点O 作x 轴⊥OB ,圆台的轴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作DE ⊥AB 于点E ,AE =12AB -12CD =1,在Rt △ADE 中,AD =3,DE =AD 2-AE 2=2,则D (0,-1,2),A (0,-2,0),C (0,1,2),AD →=(0,1,2),设P (2cos θ,2sin θ,0),0≤θ<2π,OP →=(2cos θ,2sin θ,0),由于异面直线AD 与OP (O 为下底面圆心)所成的角为π3,∴cos π3=|OP →·AD →||OP →||AD →|=|2sin θ|2×3=|sin θ|3=12,∴sin θ=±32,CP →=(2cos θ,2sin θ-1,-2),CP 2=|CP →|2=4cos 2θ+4sin 2θ-4sin θ+1+2=7-4sin θ=7±23.思维升华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π2,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跟踪训练1(1)(2023·台州统考)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3,对角线BD 长为5,将△ABD 沿着对角线BD 翻折至△A ′BD ,使得线段A ′C 长为3,则异面直线A ′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34B.54C.49D.89答案D 解析因为A ′C =A ′D =CD =3.所以2A ′C ——→·CD →=(A ′C ——→+CD →)2-A ′C ——→2-CD →2=A ′D ——→2-A ′C ——→2-CD →2=9-9-9=-9.因为CB =CD =3,BD =5.所以2CB →·CD →=CB →2+CD →2-(CB →-CD →)2=CB →2+CD →2-DB →2=9+9-25=-7.所以A ′B ——→·CD →=(A ′C ——→+CB →)·CD →=A ′C ——→·CD →+CB →·CD →=-92-72=-8.若异面直线A ′B 与CD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CD →〉|=|A ′B ——→·CD →||A ′B ——→||CD →|=|-8|3×3=89.所以异面直线A ′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89.(2)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CC 1的中点,AF →=λAD →(0<λ<1),若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210,则λ的值为______.答案13解析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1(2,0,2),D 1(0,0,2),E (0,2,1),A (2,0,0),∴D 1E —→=(0,2,-1),A 1A =(0,0,-2),AD →=(-2,0,0),A 1F —→=A 1A —→+AF →=A 1A —→+λAD →=(-2λ,0,-2).∴|cos 〈A 1F —→,D 1E —→〉|=|A 1F —→·D 1E —→||A 1F —→||D 1E —→|=22λ2+1×5=3210,解得λ=-13舍去题型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2022·全国甲卷)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CD ∥AB ,AD =DC =CB =1,AB =2,DP =3.(1)证明:BD ⊥PA ;(2)求PD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作DE ⊥AB 于点E ,CF ⊥AB 于点F ,如图.因为CD ∥AB ,AD =CD =CB =1,AB =2,所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所以AE =BF =12,故DE =AD 2-AE 2=32,BD =DE 2+BE 2=3,所以AD 2+BD 2=AB 2,所以AD ⊥BD .因为P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PD ⊥BD ,又PD ∩AD =D ,PD ,AD ⊂平面PAD ,所以BD ⊥平面PAD .又因为PA ⊂平面PAD ,所以BD ⊥PA .(2)解由(1)知,DA ,DB ,DP 两两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1,0,0),B (0,3,0),P (0,0,3),则AP →=(-1,0,3),BP →=(0,-3,3),DP →=(0,0,3).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AP →=0,·BP →=0,x +3z =0,-3y +3z =0,可取n =(3,1,1),则cos 〈n ,DP →〉=n ·DP →|n ||DP →|=35×3=55,所以PD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思维升华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解题步骤跟踪训练2(2023·开封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是圆柱OQ 的轴截面,圆柱OQ 的侧面积为63π,点P 在圆柱OQ 的下底面圆周上,且△OPB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1)若G 是DP 的中点,求证:AG ⊥BD ;(2)若DG →=2GP →,求GB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设圆柱OQ 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因为△OPB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BP =60°,r = 3.因为圆柱OQ 的侧面积为63π,所以2πrh =63π,解得h =3.在下底面圆O 中,∠APB =90°,∠ABP =60°,所以AP =BP ·tan 60°=3.因为DA ⊥平面APB ,所以DA ⊥BP ,DA ⊥AP .因为∠APB =90°,所以AP ⊥BP ,又AP ∩AD =A ,AP ,AD ⊂平面APD ,所以BP ⊥平面APD .因为AG ⊂平面APD ,所以BP ⊥AG .在△DAP 中,AD =AP =3,G 是DP 的中点,所以DP ⊥AG .又BP ∩DP =P ,BP ,DP ⊂平面BPD ,所以AG ⊥平面BPD .因为BD ⊂平面BPD ,所以AG ⊥BD .(2)解在下底面圆O 内过O 作Ox ⊥AB ,连接OQ .以O 为原点,Ox →,OB →,OQ →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3,0),D (0,-3,3),P 32,32,0因为DG →=2GP →,设G 点坐标为(x 0,y 0,z 0),则(x 0,y 0+3,z 0-3)=x 0,32-y 0,-z0=0+3=y 0-3=-2z 0,0=1,0=0,0=1,所以G (1,0,1),所以GB →=(-1,3,-1).显然,向量n =(1,0,0)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G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所以sin θ=|cos 〈GB →,n 〉|=|GB →·n ||GB →||n |=55.所以GB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题型三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例3(12分)(2023·全国乙卷)如图,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2,BC =22,PB =PC =6,BP ,AP ,BC 的中点分别为D ,E ,O ,AD =5DO ,点F 在AC 上,BF ⊥AO .(1)证明:EF ∥平面ADO ;[切入点:由BF ⊥AO 找F 位置](2)证明:平面ADO ⊥平面BEF ;[切入点:证明AO ⊥平面BEF ](3)求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关键点:由AO ⊥BE 及PB 长求点P 坐标][思路分析](1)利用向量及BF →⊥AO →→F 为AC 中点→EF ∥OD(2)利用勾股定理→AO ⊥OD →AO ⊥平面BEF(3)建系设点P 坐标→由AO ⊥BE 及PB 长求点P 坐标→求法向量→求角(1)证明设AF =tAC ,则BF →=BA →+AF →=(1-t )BA →+tBC →,AO →=-BA →+12BC →,(1分)①处用BA →,BC →表示BF →,AO→因为BF ⊥AO ,(3分)②处利用⊥找点F 位置BF →⊥AO →找点F 位置又D ,E ,O 分别为PB ,PA ,BC 的中点,于是EF ∥PC ,DO ∥PC ,所以EF ∥DO ,又EF ⊄平面ADO ,DO ⊂平面ADO ,所以EF ∥平面ADO .(4分)(2)证明由(1)可知EF ∥DO ,由题意可得AO =AB 2+OB 2=6,DO =12PC =62,所以AD =5DO =302,因此DO 2+AO 2=AD 2=152,则DO⊥AO ,(6分)③处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O ⊥OD所以EF ⊥AO ,又AO ⊥BF ,BF ∩EF =F ,BF ,EF ⊂平面BEF ,则有AO ⊥平面BEF ,(7分)又AO ⊂平面ADO ,所以平面ADO ⊥平面BEF .(8分)(3)解如图,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A (2,0,0),O (0,2,0),AO →=(-2,2,0).因为PB =PC ,BC =22,所以设P (x ,2,z ),z >0,(9分)则BE →=BA →+AE →=BA →+12AP →=(2,0,0)+12(x -2,2,z )④处求BE →坐标由(2)得AO ⊥BE ,分)⑤处利用AO ⊥BE 及PB 长求点P 坐标由D 为PB 的中点,得-12,22,AD →-52,22,设平面DAO 的法向量为n 1=(a ,b ,c ),1·AD →=0,1·AO →=0,-52a +22b +32c =0,2a +2b =0,得b =2a ,c =3a ,取a =1,则n 1=(1,2,3).易知平面CAO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11分)设二面角D -AO -C 的大小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36=22,所以sin θ=1-12=22,⑥处利用向量法求两法向量夹角故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12分)利用法向量的方向判断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通过这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法向量的方向指向内部的称为“进”入半平面;法向量的方向指向外部的称为穿“出”半平面;当法向量m ,n “一进一出”时,m ,n 的夹角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当法向量m ,n “同进同出”时,m ,n 的夹角就是二面角的补角.典例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2,点E 为棱AB 的中点,则二面角D 1-EC -D 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63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AD =AA 1=1,AB =2,得E (1,1,1),C (0,2,1),D 1(0,0,0),则D 1E —→=(1,1,1),D 1C —→=(0,2,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E →·n =0,1C →·n =0,+y +z =0,y +z =0,令z =-2,得n =(1,1,-2),易知平面DEC 的法向量为m =(0,0,1),则cos 〈m ,n 〉=m ·n |m ||n |=-26=-63,由法向量的方向为同出,得二面角D 1-EC -D 的余弦值为63.思维升华利用空间向量计算平面与平面夹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平面与平面夹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然后通过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可得到平面与平面夹角的大小.跟踪训练3(2023·新高考全国Ⅱ改编)如图,三棱锥A -BCD 中,DA =DB =DC ,BD ⊥CD ,∠ADB =∠ADC =60°,E 为BC 的中点.(1)证明:BC ⊥DA ;(2)点F 满足EF →=DA →,求平面DAB 与平面ABF 夹角的正弦值.(1)证明如图,连接AE ,DE ,因为E 为BC 的中点,DB =DC ,所以DE ⊥BC ,因为DA =DB =DC ,∠ADB =∠ADC =60°,所以△ACD 与△ABD 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C =AB ,从而AE ⊥BC ,又AE ∩DE =E ,AE ,DE ⊂平面ADE ,所以BC ⊥平面ADE ,而DA ⊂平面ADE ,所以BC ⊥DA .(2)解不妨设DA =DB =DC =2,因为BD ⊥CD ,所以BC =22,DE =AE = 2.所以AE 2+DE 2=4=AD 2,所以AE ⊥DE ,又AE ⊥BC ,DE ∩BC =E ,DE ,BC ⊂平面BCD ,所以AE ⊥平面BCD .以E 为原点,ED ,EB ,E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 (2,0,0),A (0,0,2),B (0,2,0),E (0,0,0),设平面DAB 与平面ABF 的法向量分别为n 1=(x 1,y 1,z 1),n 2=(x 2,y 2,z 2),平面DAB 与平面ABF 的夹角为θ,而AB →=(0,2,-2),因为EF →=DA →=(-2,0,2),所以F (-2,0,2),则AF →=(-2,0,0).1·DA →=0,1·AB →=0,1+2z 1=0,-2z 1=0,取x 1=1,所以n 1=(1,1,1).2·AB →=0,2·AF →=0,-2z 2=0,2=0,取y 2=1,所以n 2=(0,1,1),所以|cos θ|=|n 1·n 2||n 1||n 2|=23×2=63,从而sin θ=1-69=33.所以平面DAB 与平面ABF 夹角的正弦值为33.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AA 1=2,BC =2,点D 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D 与A 1C 所成的角为()A.π2B.π3C.π4D.π6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AB ,AC ,AA 1两两互相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A 1(0,0,2),C (0,2,0),,22,∴AD →,22,A 1C —→=(0,2,-2),∴|cos 〈AD →,A 1C —→〉|=|AD →·A 1C —→||AD →||A 1C —→|=12,∴异面直线AD 与A 1C 所成的角为π3.2.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则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22 B.155 C.64 D.63答案C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 =2,则C 1(3,1,0),A (0,0,2),AC 1—→=(3,1,-2),易知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设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C 1—→,n 〉|=|AC 1—→·n ||AC 1—→||n |=322=64.所以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4.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和DD 1的中点,则平面ECF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A.33B.63C.13D.23答案B 解析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0,0,0),E (2,0,1),F (0,2,1),C (2,2,0),∴CE →=(0,-2,1),CF →=(-2,0,1).设平面E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n =0,·n =0,2y +z =0,2x +z =0,取x =1,得n =(1,1,2).易知m =(0,0,1)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ECF 与平面ABCD 的夹角为θ.∴cos θ=|cos 〈m ,n 〉|=|m ·n ||m ||n |=21×6=63.∴平面ECF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63.4.(2023·沧州模拟)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C 1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P 与BA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6 B.36 C.13 D.23答案A解析方法一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取CC 1的中点Q ,连接PQ ,AD 1,AC ,AQ ,∵P 是C 1D 1的中点,∴PQ ∥CD 1∥A 1B ,故∠APQ 就是AP 与BA 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勾股定理得AP =AQ =8+1=3,PQ =2,由余弦定理得cos ∠APQ =AP 2+PQ 2-AQ 22AP ·PQ =9+2-92×3×2=26,故异面直线AP 与BA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6.方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2,0,0),P (0,1,2),A 1(2,0,2),B (2,2,0),AP →=(-2,1,2),BA 1—→=(0,-2,2),|cos 〈AP →,BA 1—→〉|=|AP →·BA 1—→||AP →||BA 1—→|=23×22=26,故异面直线AP 与BA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6.5.(2024·郑州模拟)如图,已知AB 是圆柱底面圆的一条直径,OP 是圆柱的一条母线,C 为底面圆上一点,且AC ∥OB ,OP =AB =2OA ,则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1010B.55C.110D.14答案A 解析∵AB 是圆柱底面圆的一条直径,∴∠AOB =90°,∠ACB =90°,∵OP =AB =2OA ,∴∠BAO =45°,∴OA =OB ,∵AC ∥OB ,∴∠OAC =90°,∴四边形OACB 为正方形,设AB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B (0,2,0),P (0,0,2),C (2,2,0),AB →=(-2,2,0),AP →=(-2,0,2),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AB →=0,·AP →=0,-2x +2y =0,-2x +2z =0,取x =2,则n =(2,2,1),又PC →=(2,2,-2),设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θ,∴sin θ=|cos 〈n ,PC →〉|=|n ·PC →||n ||PC →|=25×22=1010,∴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6.(2023·杭州模拟)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E ,F 分别为CD ,CB 的中点(如图1),沿AE ,AF 将△ADE ,△ABF 折起,使得点B ,D 恰好重合于点P (如图2),则直线PA 与平面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22B.34 C.36 D.32答案A 解析由E ,F 分别是为CD ,CB 的中点,可得EF 2=CE 2+CF 2=DE 2+BF 2=PE 2+PF 2,则PE ⊥PF .由AD ⊥DE ,AB ⊥BF ,可得PA ⊥PE ,PA ⊥PF ,所以PA ,PF ,PE 两两互相垂直,以P 为坐标原点,PE ,PF ,PA 分别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P (0,0,0),0,,a 2,A (0,0,a ),设C (x ,y ,z ),由AC =2a ,CE =CF =a 2,+y 2+(z -a )2=2a 2,+z 2=a 24,+y 2+z 2=a 24,=a 3,=a 3,=-a 3,即得,a 3,-所以可得PE →0,PC →,a 3,-设平面P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PC →=ax ′3+ay ′3-az ′3=0,·PE →=ax ′2=0,令y ′=1,则x ′=0,z ′=1,所以平面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1),又PA →=(0,0,a ),设PA 与平面PCE 所成的角为θ,所以sin θ=|cos 〈PA →,n 〉|=|PA →·n ||PA →||n |=a 2a =22.二、多项选择题7.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与平面BCD 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若n 1=(1,0,0),n 2=(-3,0,1),则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可能为()A.π6B.π3C.2π3D.5π6答案AD 解析由已知可得|cos 〈n 1,n 2〉|=|n 1·n 2||n 1||n 2|=32,因此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为π6或5π6.8.(2023·深圳模拟)如图,在矩形AEFC 中,AE =23,EF =4,B 为EF 中点,现分别沿AB ,BC 将△ABE ,△BCF 翻折,使点E ,F 重合,记为点P ,翻折后得到三棱锥P -ABC ,则()A .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423B .直线PA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C .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D .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222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可得BP ⊥AP ,BP ⊥CP ,又AP ∩CP =P ,AP ,CP ⊂平面PAC ,所以BP ⊥平面PAC ,在△PAC 中,PA =PC =23,AC 边上的高为(23)2-22=22,所以V 三棱锥P -ABC =V 三棱锥B -P AC =13×12×4×22×2=823,故A 错误;在△PAC 中,cos ∠APC =12+12-162×23×23=13,BC =12+4=4,|cos 〈PA →,BC →〉|=|PA →·BC →||PA →||BC →|=|PA →·(PC →-PB →)|23×4=|PA →·PC →-PA →·PB →|83=||PA →||PC →|cos ∠APC -0|83=23×23×1383=36,所以直线PA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故B 正确;S △PBC =12PB ·PC =12×2×23=23,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d ,由V 三棱锥B -P AC =V 三棱锥A -PBC ,得13×23d =823,解得d =463,所以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d PA =46323=223,故C 错误;由B 知,cos ∠APC =13,则sin ∠APC =223,所以△PAC 的外接圆的半径r =12·AC sin ∠APC =322,设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又因为BP ⊥平面PAC ,则R 2=r 2=92+1=112,所以R =222,即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222,故D 正确.三、填空题9.(2023·天津统考)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D =1,AA 1=3,则异面直线A 1C 1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210解析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D 1(0,0,3),A 1(1,0,3),C 1(0,2,3),则AD 1—→=(-1,0,3),A 1C 1—→=(-1,2,0),|cos 〈AD 1—→,A 1C 1—→〉|=|AD 1—→·A 1C 1—→||AD 1—→||A 1C 1—→|=110×5=210因此,异面直线A 1C 1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0.10.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 1A ⊥底面ABC ,AC =1,AA 1=2,∠BAC =90°,若直线AB 1与直线A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45,则棱AB 的长度是________.答案1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a (a >0),则A (0,0,0),B 1(a ,0,2),A 1(0,0,2),C (0,1,0),所以AB 1—→=(a ,0,2),A 1C —→=(0,1,-2),所以|cos 〈AB 1—→,A 1C —→〉|=|AB 1—→·A 1C —→||AB 1—→||A 1C —→|=4a 2+4×5=45,解得a =1,所以棱AB 的长度是1.11.(2023·洛阳模拟)二面角α-l -β的棱上有两个点A ,B ,线段BD 与AC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并且垂直于棱l ,若AB =4,AC =6,BD =8,CD =217,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设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θ,因为AC ⊥AB ,BD ⊥AB ,所以CA →·AB →=0,BD →·AB →=0,由题意得CD →=CA →+AB →+BD →,所以|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AB →+2CA →·BD →+2AB →·BD→=|CA →|2+|AB →|2+|BD →|2+2CA →·BD→=36+16+64+2×6×8×cos(180°-θ)=(217)2,所以cos(180°-θ)=-12,即cos θ=12,所以θ=60°,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60°.1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K ,L 分别是棱AB ,BB 1,B 1C 1,C 1D 1,D 1D ,DA 的中点,则直线A 1C 与平面EFGHKL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若P ,Q 是六边形EFGHKL 边上两个不同的动点,设直线D 1B 与直线PQ 所成的最小角为θ,则sin θ的值为________.答案90°13解析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1(2,0,2),E (2,1,0),C (0,2,0),F (2,2,1),G (1,2,2),∴A 1C —→=(-2,2,-2),EF →=(0,1,1),EG →=(-1,1,2),∴A 1C —→·EF →=0+2-2=0,A 1C —→·EG →=2+2-4=0,∴A 1C ⊥EF ,A 1C ⊥EG ,∵EG ∩EF =E ,EG ,EF ⊂平面EFGHKL ,∴A 1C ⊥平面EFGHKL ,∴直线A 1C 与平面EFGHKL 所成角的大小为90°.又D 1(0,0,2),B (2,2,0),D 1B —→=(2,2,-2),由题意知A 1C —→=(-2,2,-2)为平面EFGHKL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D 1B 与平面EFGHKL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cos 〈D 1B —→,A 1C —→〉|=|D 1B —→·A 1C —→||D 1B —→||A 1C —→|=412×12=13,∵直线PQ ⊂平面EFGHKL ,∴直线D 1B 与直线PQ 所成的角最小时即为直线D 1B 与平面EFGHKL 所成的角,∴sin θ=13.四、解答题13.如图,AE ⊥平面ABCD ,CF ∥AE ,AD ∥BC ,AD ⊥AB ,AB =AD =1,AE =BC =2CF =2.(1)求证:BF ∥平面ADE ;(2)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由CF ∥AE ,CF ⊄平面ADE ,AE ⊂平面ADE ,得CF ∥平面ADE ,由AD ∥BC ,BC ⊄平面ADE ,AD ⊂平面ADE ,得BC ∥平面ADE ,又CF ∩BC =C ,CF ,BC ⊂平面BCF ,所以平面BCF ∥平面ADE ,又BF ⊂平面BCF ,所以BF ∥平面ADE .(2)解因为AE ⊥平面ABCD ,AB ,AD ⊂平面ABCD ,所以AE ⊥AB ,AE ⊥AD ,又AD ⊥AB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因为AB =AD =1,AE =BC =2CF =2,所以B (1,0,0),C (1,2,0),D (0,1,0),E (0,0,2),则CE →=(-1,-2,2),BE →=(-1,0,2),DE →=(0,-1,2),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BE →=-x +2z =0,·DE →=-y +2z =0,令z =1,则x =2,y =2,即m =(2,2,1),所以|cos 〈m ,CE →〉|=|m ·CE →||m ||CE →|=43×3=49,即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9.14.(2024·南昌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DC ,AD =DC =12AB ,现将△ADC 沿AC 翻至△APC ,使二面角P -AC -B 为直二面角.(1)证明:CB ⊥PA ;(2)若AB =4,二面角B -PA -C 的余弦值为217,求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取AB 的中点E ,连接CE (图略),∵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DC =12AB ,AE ∥DC ,AE =DC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CE =AD ,CE =AE =EB ,∴∠ACB =90°,即CB ⊥CA ,∵二面角P -AC -B 为直二面角,∴平面PAC ⊥平面ACB ,又平面PAC ∩平面ACB =AC ,CB ⊂平面ABC ,∴CB ⊥平面PAC ,又PA ⊂平面PAC ,∴CB ⊥PA .(2)解由AB =4知PA =PC =2,取AC 的中点O ,则OE ∥CB .∴OE ⊥AC ,且OP ⊥AC ,OC ,OE ,OP 两两互相垂直.以O 为原点,OC →,OE →,OP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C =a (a >0),则C (a ,0,0),P (0,0,4-a 2),A (-a ,0,0),B (a ,24-a 2,0),AB →=(2a ,24-a 2,0),AP →=(a ,0,4-a 2),易得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1,0),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2·AB →=2ax +24-a 2y =0,2·AP →=ax +4-a 2z =0,取x =4-a 2,得y =-a ,z =-a ,故n 2=(4-a 2,-a ,-a ),由|cos 〈n 1,n 2〉|=|n 1·n 2||n 1||n 2|=a 4+a 2=217,得a =3,则PC →=(3,0,-1),AB →=(23,2,0),设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PC →,AB →〉|=|PC →·AB →||PC →||AB →|=62×4=34,所以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
高中数学6-3-3空间角的计算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E1F
=(
1 2
,
3 4
,-1),
cos DB1,E1F
=
87 87
.
所以直线 E1F 与平面 D1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87 . 87
数学应用
例 3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求二面角 A1-BD-C1 的大小.
数学应用
解:不妨设正方体棱长为 1,以{ DA , DC , DD1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
6.3.3 空间角的计算
情境问题
复习: (1)空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3)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问题: 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来求空间的角的大小呢?
数学建构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它们的方向向量所成角的问题;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时,直线与平面所成 的角与这个夹角互余; 3.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α1与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 角α2相等或互补.
17
解
2:(向量法)设
DD1=4a
,
D1F1=b
,则
|
a
|=|
b
|
且
a
b
.
| DF1 |2 =| BE1 |2 =(4a)2+b2=17a2 ,
DF1 BE1=(4a+b)(4a-b)=15a2,
cos
BE1,DF1
= |
BE1 DF1 BE1 || DF1
=15 | 17
.
数学应用
所以 cos
n1,n2
= |
n1 n2 n1 || 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3】在三棱锥 P ABC 中, APB BPC APC 60 ,求二面角 A PB C 的余弦值。
【解】在 PB 上取 PQ 1,作 MQ PB 交 PA 于 M , 作 QN PB 交 PC 于 N cos MQN 1 3
P
Q N
B
M A
C
【变式练习】如图,点 A 在锐二面角 MN 的棱 MN 上,在面 内引射线 AP ,使 AP 与 MN 所成
B
平面 CSD 平面 ABCD,AD CD 故 AD 平面CSD ,从而 AD SD 由 AD // BC ,得 BC DS
A E
C
D
又由 CS DS 知 DS 平面 BCS S
从而 DS 为点 A 到平面 BCS 的距离
第7页共8页
RtADS 中 DS AS2 AD2 31 2
面积公式( cos S射 )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 S
求证: cos S射 S
C
A D
E
【例 5】 如图, E 为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 CC1 的中点,求平面 AB1E 和底面 A1B1C1D1 所成锐角
的余弦值。
【答案】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 3
D A
C
B E
D1 C1
A1
【解】由 AB 平面 SDE 知,平面 ABCD 平面 SDE
作 SF DE ,垂足为 F ,则 SF 平面 ABCD, SF SD SE 3 DE 2
作 FG BC ,垂足为 G ,则 FG DC 1 连结 SG ,则 SG BC ,又 BC FG , SG FG G 故 BC 平面 SFG ,平面 SBC 平面 SFG 作 FH SG , H 为垂足,则 FH 平面 SBC
内的射影 O 在 AB 上,求直线 PC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P
【解】连接 OC ,由已知, OCP 为直线 PC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C
设 AB 的中点为 D ,连接 PD,CD 。 AB BC CA,所以 CD AB
A
B
APB 90 ,PAB 60 ,所以 PAD 为等边三角形。
三垂线定理是求解二面角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寻找或求作一条垂线,即从第一个半平面
内的某一个点出发,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
【例 4】如图,在三棱锥 P ABC 中,APB 90 ,PAB 60 ,AB BC CA,点 P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O 在 AB 上,求二面角 B AP C 的大小。 【解】过 AB 中点 D 作 DE AP 于 E ,连接 CE ,
3 的正三角形,若 P
为底面 A1B1C1的中心,则 PA与平面 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5
B.
C.
D.
12
3
4
6
2.(大纲)已知正四棱柱 ABCD A1B1C1D1 中,AA1 2AB ,则 CD 与平面 BDC1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2
B. 3
C. 2
D. 1
3
3
3
CE BD 2 ,且 PE PA2 AE2 10
由余弦定理得
PC2 CE2 PE2
cos PCE
3
2PC CE
6
PC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6
P
A B
D C
(二)补形法
【变式练习】已知正三棱柱 ABC 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8,侧棱长为 6,D 为 AC 中点。求异面直线 AB1
B1
【变式练习】如图, S 是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 SD 面 ABCD , AB 1, SB 3 。
求面 ASD 与面 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S
【答案】 45
D
C
A
B
第5页共8页
四、真题演练
1.(山东)已知三棱柱
ABC
A1 B1C1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
9 4
,底面是边长为
CS 2AD 2; E 为 BS 的中点, CE 2, AS 3 .求:
(1)点 A 到平面 BCS 的距离;(2)二面角 E CD A 的大小。
【解】(1) AD// BC ,且 BC 平面 BCS AD // 平面 BCS
则 A 点到平面 BCS 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 BCS 的距离
PE 面 ABCD,则 PBE 是直线 PB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 CD PD 2, PC 2 3 PDC 120 PE 3, DE 1
在 RtBCE 中, BE BC2 CE2 10 PB BE2 PE2 13 在 RtBPE 中, sin PBE PE 39
AQ 1,在 RtBAC 中, AB 1, AC 2 ,得 AN 6 3
sin AQN AN 6 AQ 3
即二面角 B B1C A 的正弦值为
6 3
从不直接找出平面角的角度出发,主要有两种方法:面积法(面积射影法),向量法。 (三)面积法(面积射影法)
凡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
A
B
第6页共8页
5 .( 湖 南 理 ) 如 图 在 直 棱 柱 ABCD A1B1C1D1 中 , AD ∥ BC , BAD 900 , AC BD , BC 1, AD AA1 3
(1)证明: AC B1D ;(2)求直线 B1C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正弦值。
6.(四川理)如图,在三棱柱 ABC A1B1C 中,侧棱 AA1 底面 ABC ,AB AC 2AA1 ,BAC 120 , D, D1分别是线段 BC, B1C1 的中点, P 是线段 AD 的中点.
(2)如图,过 E 作 EG CD ,交 CD 于点 G ,又过 G 点作 GH CD 交 AB 于 H
故 EGH 为二面角 E CD A 的平面角,记为 ,过 E 作 EF // BC ,交 CS 于点 F ,连结 GF
平面 ABCD 平面 CSD , GH CD 易知 GH GF ,故 EGF
角,求二面角 B B1C A 的正弦值。
【解】由直三棱柱性质得平面 ABC 平面 BCC1B1 ,过 A 作 AN 平面 BCC1B1 , B1
C1
垂足为 N ,则 AN 平面 BCC1B1 ( AN 即为我们要找的垂线) 在平面 BCB1 内过 N 作 NQ 棱 B1C ,垂足为 Q ,连 QA
空间角,能比较集中反映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历来为高考命题者垂青,几乎年年必考。空间角是异 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总称。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 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计算。
一、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角 PAM 45 ,与面 所成角的大小为 30 ,求二面角 MN 的大小。
【解】在射线 AP 上取一点 B ,作 BH 于点 H ,作 HQ MN 于 Q sin BQH 2 ,则 MN 为 45 2
第3页共8页
P
B
Q M
H
AN
(二)利用三垂线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
4.(陕西)如图,四棱柱 ABCD A1B1C1D1 的底面 ABCD是正方形, O 为底面中心, A1O 平面
ABCD, AB AA1 2 。 (1)证明: A1C 平面 BB1D1D ; (2)求平面 OCB1 与平面 BB1D1D 的夹角 的大小。
D 1 C 1
A 1 B 1
D C
O
2 由于 E 为 BS 边中点,故 CF 1 CS 1
2
在 RtCFE 中, EF CE2 CF2 2 1 1
EF 平面 CSD ,又 EG CD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0 90
(一)平移法
【例 1】已知四边形 ABCD 为直角梯形, AD// BC , ABC 90 , PA 平面 AC ,且 BC 2 ,
PA AD AB 1,求异面直线 PC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 【解】过点 C 作 CE // BD 交 AD 的延长线于 E ,连结 PE ,则 PC 与 BD 所成的角为 PCE 或它的补角。
A1
Q
B
N
C
则 NQA 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A
AB1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为 AB , CA AB
CA B1A ,又 AB BB1 1 ,得 AB1 2
第4页共8页
直线 B1C 与平面 ABC 成 30 角 B1CB 30 ,又 B1C 2 ,则 RtB1AC 中,由勾股定理得 AC 2
不妨设 PA 2 ,则 OD 1,OP 3, AB 4
CD 2 3, OC OD2 CD2 13 在 RtOCP 中, tan OCP OP 3 39
OC 13 13
【变式练习 1】如图,四棱锥 S ABCD 中, AB // CD , BC CD ,侧面 SAB 为等边三角形。 AB BC 2 , CD SD 1,求 AB 与平面 S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
3.(山东)如图所示,在三棱锥 P ABQ 中, PB 平面 ABQ, BA BP BQ , D,C, E, F 分别是
AQ, BQ , AP, BP 的中点, AQ 2BD , PD与 EQ 交于点 G , PC 与 FQ 交于点 H ,连接 GH 。 (1)证明: AB ∥ GH ; (2)求二面角 D GH E 的余弦值。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 1
25
A1
C1
B1
D A
C
B
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