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名词解释公式简答2015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
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核原子能量是指原子核内部的能量,它是由核力作用在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之间产生的。
核原子能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本文将介绍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核原子能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由质能方程推导而来。
质能方程是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它表明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质能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光速。
根据质能方程,当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其能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释放或吸收能量。
核原子能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ΔE=Δmc^2,其中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Δm表示质量的变化量,c表示光速。
根据这个公式,当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其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释放或吸收能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核原子能量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进一步推导为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光速。
这个公式表明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当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其能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释放或吸收能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核原子能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核能源的生产和利用。
核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它可以用来发电、驱动舰船和潜艇、治疗癌症等。
核能源的产生和利用都离不开核反应,而核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可以由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来计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核能源。
除了应用于核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核武器的设计和制造。
核武器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武器,它的爆炸威力来自于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核原子能量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核武器的爆炸威力,从而指导核武器的设计和制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核武器的爆炸原理,从而更好地控制核武器的威力。
物理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物理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在物理学中,原子核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理原子核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大小通常用核半径来表示,它的大小约为10^-15米。
原子核的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其中1 amu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
如果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相等,那么它就是稳定的。
如果质子和中子数量不相等,那么原子核就会变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被称为放射性。
3. 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原子核不稳定而发生自发性衰变的现象。
放射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它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它可以是一个电子或一个正电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γ射线,它是一种高能电磁波。
4.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裂变和聚变。
裂变是指将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轻原子核的过程。
聚变是指将两个轻原子核合并成一个重原子核的过程。
核反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量来源,它被广泛应用于核能产生和核武器制造等领域。
5. 核能产生核能产生是指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核能产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利用裂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和核武器制造等领域。
核聚变是指利用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源来源,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核聚变。
6. 核辐射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电磁波。
核辐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它的穿透能力很弱,只能穿透几厘米的空气或一些薄材料。
β射线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可以穿透几米的空气或一些厚材料。
原子物理学有关公式解析
原子物理学有关公式
氢原子能级公式:
1. 库仑散射角公式:而
2. 粒子离原子核的最近距离
3. 卢瑟福散射公式
4..氢原子光谱的波数
5.里德伯常数
6. 原子可能的轨道半径
原子可能的定态能量
其中精细结构常数
8.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
9.单电子原子:
轨道磁矩
自旋磁矩
总磁矩
10.碱金属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能量
碱金属能级双层结构的间隔
12.拉莫尔旋进角速度,而旋磁比
13.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量
附加光谱项
14.塞曼效应分裂开后的谱线同原谱线频率差:
波数差。
高中物理必修3-5原子核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3-5原子核知识点原子核是高中物理必修3-5的内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一、原子核的组成1、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
查德威克经过研究,证明:用天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10-20厘米的铅板)的不带电粒子,用其轰击石蜡时,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此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即为设想中的中子。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1)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2)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3)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图见3-5第74页):①α射线带正电,偏转较小,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②β射线带负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2、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
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没有单独的γ衰变(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核物理公式高考题解析
核物理公式高考题解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能和辐射等相关现象的学科。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核物理部分通常占据相当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核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核物理公式高考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一、核物理公式1:半衰期公式半衰期是描述放射性原子核衰变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T表示。
半衰期公式可以表示为:N(t) = N(0) * (1/2)^(t/T)其中,N(t)是时间t后剩余的放射性核数目,N(0)是初始的放射性核数目,t是时间,T是半衰期。
例题1:某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为5天,初始核数为100个,求20天后还剩多少个核。
解析:根据半衰期公式,将给定数据代入,可以得到:N(t) = 100 * (1/2)^(t/5)将t=20代入,可以计算得到:N(20) = 100 * (1/2)^(20/5) = 100 * (1/2)^4 = 100 * (1/16) = 6.25因此,20天后还剩下6个核。
二、核物理公式2:质能公式质能公式是描述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著名公式,可以表示为:E = 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光速。
例题2:如果1克的物质被完全转化为能量,求其对应的能量大小。
解析:根据质能公式,将给定的质量代入,可以得到:E = 1 * (3 * 10^8)^2 = 9 * 10^16 J因此,1克的物质转化为能量后,其能量大小为9 * 10^16 J。
三、核物理公式3:相对论动能公式相对论动能公式是描述高速运动物体动能变化的公式,可以表示为:K = (γ - 1)mc^2其中,K表示动能,γ表示相对论因子,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光速。
例题3:某静止质量为1 kg的粒子,其速度接近光速,相对论因子为10,求其动能大小。
解析:根据相对论动能公式,将给定的质量和相对论因子代入,可以得到:K = (10 - 1) * 1 * (3 * 10^8)^2 = 8 * 10^17 J因此,该粒子的动能大小为8 * 10^17 J。
原子核的结构名词解释
原子核的结构名词解释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主要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属于核子,是原子核的基本构成单位。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厘米,约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氢原子核(质量数为1)是一个例外,它只由一个质子组成,没有中子。
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其内部粒子(质子和中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具有角动量和磁矩。
光谱分析显示,核的角动量和磁矩也是量子化的。
这意味着它们具有特定的量子数值,类似于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
原子核的尺寸虽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这是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较大,而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所以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并不是简单地堆叠在一起,而是遵循一定的排列和结构。
核子分布函数的模拟结果显示,质子和中子在核内有明显的球对称壳层结构,这与我们通常想象的小球堆叠在一起有所不同。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原子核公式库指的是一个集合了多种原子核性质和变化过程的公式及相关数据的库。
这个库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能量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子核公式和相关数据,用于描述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1.原子核质量:原子核质量可以通过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来计算。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确定的数值,可通过公式m=A×m_p+(Z-A)×m_n来计算,其中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原子核的原子序数,m_p和m_n分别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2.原子核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可以通过公式R=1.2×A^(1/3)来计算,其中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
这个公式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经验公式。
3.原子核电荷分布:原子核的电荷分布可以通过电荷半径来描述,电荷半径是指原子核内部电荷密度的分布情况。
电荷半径可以通过公式R_c=R_p×(Z/A)^(1/3)来计算,其中R_p是质子的半径。
4.能级结构:原子核的能级结构是描述原子核内部粒子排列的信息,能级结构通过描述核壳模型、壳模型等方式来表示,这些描述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式和算法来计算。
5.核衰变:核衰变是指原子核在放射性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公式描述核衰变的概率。
常见的核衰变公式有放射性衰变公式、半衰期公式等。
6.核反应截面:核反应截面是指核反应发生的概率。
可以通过公式描述核反应截面的大小,这些公式通常与入射粒子能量、反应产物质量数等因素相关。
7.转动力学:原子核的转动运动可以通过转动力学公式来描述。
转动力学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的角动量和角动量的变化过程。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子核公式和相关数据,实际上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公式和理论来进行研究。
原子核公式库在核物理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和解释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原子核名词解释
1.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α衰变:处于激发态的放射性核素(X),自发地放出α粒子,而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Y)的过程,称为α衰变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3.放射性活度定义: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以A表示,表征放射源的强弱。
4.比活度S:单位质量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5.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6.衰变常量:λ指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7.放射性核素:能自发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8.原子核衰变: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或β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9.衰变能:原子核衰变所放出的能量10.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核。
1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3.同核异能素: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同,而能量不同的核素。
14.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对换的一对核素。
15.平均寿命τ:指放射性原子核的平均生存时间。
16.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与该原子核质量。
17.核的结合能B: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比结合能ε: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
19.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20.内转换电子:跃迁时可以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发射出来。
这种现象叫内转换,内转换过程放出的电子就叫内转换电子。
21.穆斯堡尔效应:把放射源和吸收体的束缚在固体晶格中,如果 光子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这时遭受反冲的不是单个原子核而是整块晶体。
与单个原子核的质量相比,晶体的质量大的不可比拟。
所以反冲速度极小,反冲能量实际等于零,整个过程可看作无反冲的过程。
这种效应叫穆斯堡尔效应22.集体模型:集体模型的基础是壳模型,它保留了壳模型的基本概念,认为核子在平均核场中独立运动并形成壳层结构,但对壳模型做了补充,认为原子核可以发生形变,并产生转动和振动等集体运动。
核物理公式总结
核物理公式总结在核物理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以及核能的产生与释放。
本文将对一些核物理中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并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质能方程(E=mc²)质能方程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核心之一,表达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为光速。
2. 电荷数与质量数的关系(Z=N+A)在核物理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Z表示核中的质子数,N表示核中的中子数,A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也称为质量数。
3. 原子核密度(ρ=m/V)原子核密度是指原子核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其中,ρ为原子核密度,m为原子核的质量,V为原子核的体积。
4. 核衰变公式(N(t) = N₀ * e^(-λt))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其他核的过程。
核衰变公式描述了核衰变的速率变化。
其中,N(t)表示时间t时刻的剩余核数,N₀为起始核数,λ为衰变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5. 半衰期公式(T(1/2) = ln2/λ)半衰期是指核衰变中,核的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公式表示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
其中,T(1/2)表示半衰期,ln为自然对数函数。
6. 库仑力(F = k * (|q₁q₂|/r²))库仑力是在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的力。
该公式描述了库仑力与电荷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其中,F表示库仑力,k为库仑常数,q₁和q₂为粒子的电荷量,r为粒子之间的距离。
7. 质子数与原子核半径的关系(R=R₀*A^(1/3))质子数与原子核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该公式表达了原子核半径与质子数的关系。
其中,R为原子核半径,R₀为常数,A为质子数。
8. 核裂变公式(E=Δm*c²)核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核的过程。
该公式表示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与质量差的关系。
其中,E表示能量,Δm为质量差,c为光速。
9. 核聚变公式(E=Δm*c²)核聚变是指两个或更多核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核的过程。
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
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原子核电数是指原子核中所含正电荷的数量,通常用符号Z表示。
原子核电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性质。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原子核电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Z = p。
其中,Z表示原子核电数,p表示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数量决定了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因此也决定了原子核的电数。
在自然界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固定的,不会改变。
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统计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即可。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含有一个质子,因此其原子核电数为1;氦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两个质子,因此其原子核电数为2;氧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八个质子,因此其原子核电数为8。
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还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来进行验证。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标有其对应的原子核电数,这些原子核电数就是通过统计原子核中所含质子数得到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来验证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原子核电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电数的改变会导致元素的转化,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因此,原子核电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对于化学和物理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原子核电数,原子核中还包含中子。
中子是原子核中不带电荷的粒子,其数量可以影响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核的质量数。
质量数和原子核电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 = p + n。
其中,A表示原子核的质量数,p表示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n表示原子核中所含的中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一个整数,它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
原子核的质量数决定了原子核的质量,不同元素的原子核质量数也不同。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原子核的质量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对于核反应和核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弹的公式
原子弹的公式
原子弹的公式是E=mc²,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公式是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被称为相对论的核心公式。
在原子弹的制造过程中,利用了核裂变的原理。
核裂变是指将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弹的核心是由铀或钚等重元素制成的,这些元素的原子核非常不稳定,容易发生核裂变。
当原子弹的核心受到足够的撞击或压缩时,其中的铀或钚原子核就会发生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原子核的质量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能量的释放。
这种能量释放的方式被称为核能。
总之,原子弹的公式E=mc²是相对论的核心公式,它揭示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原子弹的制造过程中,利用了核裂变的原理,将物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从而释放出了巨大的核能。
原子核物理名词解释公式简答2015
原子核物理--BY 505一、名词解释1、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2、衰变常量:衰变常量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3、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4、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5、放射性活度: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叫衰变率。
6、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7、放射性核素:能自发的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也叫做不稳定核素。
8、核衰变: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或β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
9、衰变能:原子核衰变时所放出的能量。
10、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1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3、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4、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15、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呼唤的一对原子核。
16、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17、核的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
19、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是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21、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时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22、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
(如果单出这个就先写出内转换现象的定义)23、内电子对效应:当辐射光子能量足够高时,在它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可能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作电子对效应。
24、级联γ辐射的角关联:原子核接连的放出的两个γ光子,若其概率与这两个γ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即夹角改变时,概率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级联γ辐射角关联,亦称γ-γ角关联。
原子核物理名词解释和试验结论(自己整理仅做参考)
轨道贯穿:当 l 很小时,价电子的轨道极扁,价电子的可能穿过原子实
4.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1).实验装置——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电子衍射实
验,测量了电子波的波长,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
实验证明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也证明德布罗意公式 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证明:一切实物粒子(电子、中 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
轫致辐射的强度与入射带电粒子的质量平方成反 比,与靶核的电荷数的平方成正比
2. 连续谱——轫致辐射
连续谱的最小波长只依赖于电子的加速电压, 与靶无关
E k hvmax hc
min
min
hc 1.24 nm E k V ( KV )
根据加速电压可计算最小波长(量子极限)态薛定谔方程 能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定态。设粒子所处的势场 中不显含时间t,将其代入方程:
2 2 i U (r ) t 2
若把原子光源放入弱磁场中,则一条谱线就 会分裂成几条,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洛仑兹单位物理意义:在没有自旋的情况下,一个经 典原子体系的拉莫尔频率
3. 特征谱——电子内壳层的跃迁
叠加在连续谱上的的几个尖峰,尖峰对应的x射线 的波长(频率)与电子加速电压无关,只依赖于不同 的靶材 特征x射线按辐射的硬度(贯穿能力)递减的顺 序依次标为K、L、M等射线, K系列中又含有Kα、 Kβ射线 ,…
5. 俄歇电子
设K层有一个空穴,L层的一个电子跃迁到K层 并释放X射线,也可能不释放X射线而将多余能 量传递给另一层(例如M层)的一个电子而 使这一电子脱离原子(“二次电离效应”), 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设 为相应层的结合能,电子由L向K跃迁释放 能量 (K L ) ,如这部分能量被M层中的一个 电子获得,则从M层发出的俄歇电子的动能为:
高三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word文档资料
高三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高三物理知识点的重点内容也包括了高三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查字典物理网对此做了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 高三物理公式: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总结:高三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都是高考非常重要的内容,欢迎同学们及时关注查字典物理网为您编辑的知识点归纳讲解,运用到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物理--BY 505一、名词解释1、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2、衰变常量:衰变常量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3、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4、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5、放射性活度: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叫衰变率。
6、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7、放射性核素:能自发的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也叫做不稳定核素。
8、核衰变: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或β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
9、衰变能:原子核衰变时所放出的能量。
10、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1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3、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4、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15、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呼唤的一对原子核。
16、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17、核的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
19、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是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21、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时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22、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
(如果单出这个就先写出内转换现象的定义)23、内电子对效应:当辐射光子能量足够高时,在它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可能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作电子对效应。
24、级联γ辐射的角关联:原子核接连的放出的两个γ光子,若其概率与这两个γ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即夹角改变时,概率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级联γ辐射角关联,亦称γ-γ角关联。
25、穆斯堡尔效应:原子核辐射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26、核的集体模型:每个核子在核内除了相对其它核子运动外,原子核的整体还发生振动与转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核,不仅有自己特定的形状,还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角动量,这些能量与角动量都是分立的,因而形成能级。
27、核反应:原子核与原子核,或者原子核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28、核反应能: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29、核反应阈能:在L系中能够引起核反应的入射粒子最低能量。
30、核反应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
(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σ=单位时间发生的反应数(单位时间的入射粒子数×单位面积的靶核数)31、核反应微分截面:σ(θ,φ)=单位时间出射至(θ,φ)方向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单位时间的入射粒子数×单位面积的靶核数)32、核反应产额:入射粒子在靶中引起的反应数与入射粒子之比,即一个入射粒子在靶中引起反应的概率。
二、简答题1、什么是穆斯堡尔效应?为何同一个核的γ共振吸收很难观测到?答:将放射的γ光子与吸收γ光子的原子核束缚在晶格中,当γ光子的能量满足一定条件时,遭受反冲的不是单个原子核,而是整块晶体的质量远大于单个原子核的质量,所以其反冲速度极小,反冲能量实际等于零。
整个过程可看作无反冲的过程,这种效应叫做穆斯堡尔效应。
由于原子核发射γ射线时,一般要受到反冲,本来是静止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当它通过放射γ光子跃迁到基态时,γ光子激发能Eo的绝大部分,还有很小一部分变成了反冲核的动能ER ;故γ光子所释放的能量EO-ER,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核吸收γ光子时也会有同样的反冲,要把原子核激发态到能量Eo的激发态,γ射线的能量则为EO +ER,同一核发射γ射线的能量与吸收γ射线而能量不同,所以同一核的γ射线共振吸收很难观测到。
2、α、β、γ射线本质分别是什么?在α衰变或β衰变中,如果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或者β粒子原子核将怎样变化?答:α射线本质:原子核放射出α粒子β射线本质:原子核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γ射线本质:原子核通过发射γ光子来实现从激发态到较低能态的过程α衰变:放一个α粒子,原子核的质子数减少两个,中子数也减少两个。
β衰变: 放出一个β-离子,则原子核中一个中子变为质子放出一个β+ 离子,则原子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中子3、β能谱特点是什么,试用中微子假说解释。
答:β粒子的能量是连续的;有一个确定的最大能量Em;曲线有一极大值,即在某一能量处,强度最大。
由于原子核在β衰变过程中,不仅仅放出β粒子,还放出一个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它的质量几乎小得为0,则在β衰变过程中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当β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衰变能Ed≈Eβ;当中微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β粒子的动能为0。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β粒子的动能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故β能谱是连续分布的。
4.核的壳模型存在的基本思想a 、在核内存在一个平均力场,该力场是所有其它核子对一个核子作用场的总和,对于接近球形的原子核,可以认为该力场为有心场。
b 、泡利原理不仅限制了某一能级上所能容纳的核子数,也限制了核内核子之间的碰撞。
碰后,核子不能低能态上去,也不能两核子朝同一方向;只能去占据未被填满的高能态,这在核与外界不交换能量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核子仍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是单个核子的独立运动是可能的。
所以,壳模型也叫独立粒子(或单粒子)模型。
核的壳模型应用一、原子核基态的自旋与宇称 壳模型能正确地预言绝大多数核的基态自旋和宇称,这是它的最大成功之处。
二、同核异能素岛的解释 对同核异能素岛的解释是壳模型的又一成功,并表明核内核子的运动的确存在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
三、β衰变与壳模型的关系 实验指出,奇A 核的b 衰变的log fT1/2值与壳模型预言的跃迁级次(基态—基态)相当符合。
四、核的磁矩 壳模型预言的奇A 核的磁矩随自旋的变化关系。
五、原子核的电四极矩六、g 跃迁概率1)壳模型在说明幻数,预言核的基态自旋与宇称,解释同核异能素岛和b 衰变跃迁级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2)在原子核的磁矩(反映了变化趋势,但不能精确得出结果)、电四极矩(不成功,但对双幻核附近解释成功)和g 跃迁概率等方面,只能给出定性的说明。
5.给出β衰变的三种形式及其衰变条件及Ed 计算公式β-衰变(ν~1++→+e Y X A Z A Z),1(),()(A Z A Z E d+∆-∆=-β电荷数分别为Z 和Z +1的同量异位素,只要前者的原子质量大于后者,就能发生β-衰变。
β+衰变ν++→+-e Y X A Z A Z 1 22),1(),()(c m A Z A Z E e d --∆-∆=+β条件 ()()e Y X m A Z M A Z M 2,1,+->EC--轨道电子俘获ν+→+-Y e X A Z A Z 1i Y e X W c m m m EC E --+=20][)( 条件 ()()2/,1,c W A Z M A Z M i Y X +->6.试论述核磁共振测量基本思想答:根据I g I meh N I p I I μμ=⎪⎪⎭⎫⎝⎛='2g ,若I 已知,测量磁矩的实质在于gI 因数。
利用核磁共振测gI 如下,将被测 样品放在一个均匀的强磁场中,由于核具有磁矩μI ,则E=μI B=-μIZ B μIZ 是μI 磁场上Z 的投影,由m meh p I I Z⎪⎪⎭⎫⎝⎛=2g μ,μIZ 有2I+1个值:E=-gl μN mIB能量随核在磁场中的取向不同而不同。
按核取向不同,原有能级分裂成2I+1个子能级。
根据选择定则:ΔmI=0,-1,+1,两相邻能级可以跃迁 则可得ΔE= gI μNB ,在加强磁场:当ΔE=h ν,所以得Bu h N I ν=g 此时原子核将会吸收高频磁场能量而使核的取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由较低子能级向相邻较高能级跃迁。
高频磁场的能量将被原子强烈吸收,成为共振吸收;此时的频率ν成为共振频率7.给出质谱仪测质量原理(书上第5页)该题答案不太标准 自己总结的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
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
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
它们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进入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是将同时进入其中的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z 大小分离的装置。
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进入离子检测器,采集放大离子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
8.产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途径,不同途径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是什么?答: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用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的。
通过反应堆制备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堆中强中子流来照射靶核,靶核俘获中子而生成放射性核;二是利用中子引起重核裂变,从裂变碎片中提取放射性核素。
用加速器制备主要通过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来获得反应生成核,这种生成核大多是放射性的。
这样生产出来的是丰中子核素,因此他们通常具有β-衰变。
用加速器则相反,往往是缺中子核,因而具有β+-衰变或轨道电子俘获,而且多数是短寿命的。
推导核的磁矩根据壳模型,偶偶核的自旋为零,则其磁矩也为零。
这与实验完全符合。
对于奇A 核(可看作:偶偶核 + 一个奇核子),自旋等于最后一个核子的角动量。
因此,奇A 核的磁矩也应该等于最后一个核子的磁矩。
核内单个核子的磁矩一般为核子轨道运动的磁矩和核子自旋磁矩组成,即j g s g l g j s l s l j =+=+=μμμ用 j 点乘上式,得j s g j l g j j g s l j ⋅+⋅=⋅ 又 ()1+=⋅j j j j()()()[]21112222+-+++=⎪⎭⎫ ⎝⎛-+=⋅s s l l j j s l j j l()()()[]21112222+-+++=⎪⎭⎫ ⎝⎛-+=⋅l l s s j j l s j j s 代入(8.3-7)式并两边同除以(j +1)得:()()()()()()()()1211112111++-++++++-+++=j l l s s j j g j s s l l j j g j g s lj再考虑到: s = 1/2, j = l ±1/2μj = gj j 为一个核子的磁矩。
所以,奇A 核的磁矩μI 为:⎪⎪⎩⎪⎪⎨⎧-==⎥⎦⎤⎢⎣⎡-⎪⎭⎫ ⎝⎛+++==+⎪⎭⎫ ⎝⎛-=时当时当2121231212121l j I g I g I I l j I g I g s l s lI μ对于奇N 偶Z 核: gl = 0, gs = -3.82,则⎪⎪⎩⎪⎪⎨⎧-==++==-=时当时当21191.12191.1l j I I I l j I I μ 对于奇Z 偶N 核: gl = 1, gs = 5.58,则⎪⎪⎩⎪⎪⎨⎧-==+-+==+=时当时当21129.22129.2l j I I I I l j I I I μ三,公式总结BY--XIA 第一章莫塞莱公式 √v =AZ −B原子核的质量 B 为原子核结合能原子的质量 εi 为电子的结合能核的半径r 0=1.4fm电子的波长和电子动能的关系:2原子核/CB Nm Zm mnp -+=2/czm m M i e N A ∑-+=ε310A r R =[]210)2(E E EhcK K+=λ间距法则设R1和R2分别是谱线夏 通过分析核自旋的实验数据,得到的规律:1偶A 核的自旋为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