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课件
档案管理学课件·档案工作概论
• 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档案 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研、统计和 利用服务。
1. 档案的收集工作 将分散的文件、档案集中起来。
2. 档案的整理工作 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立 卷、案卷或文件的排列和编目。
档案室的性质 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是提 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一)档案室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室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档案室是单位内具有参谋和 咨询作用的部门。另一方面,应向各级档 案馆移交档案的档案室是整个档案工作的 基础。
3、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 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4、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 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
5、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
六、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档案行 政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 行政管理机构,对同级档案馆和档案室等 档案业务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 ;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交 接关系;各级各类档案馆(室)之间,均 无隶属关系,但有一定的协作关系。
档案事务所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在用人制度上一般 采取聘任制和临时工制相结合的办法 。
四、现行文件资料中心
• 也可称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 件开放中心”。
• (一)性质:
•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
公共档案馆的内部机构
(二)运作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档案管理学》教材第3章“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和第4章“档案的保管与利用”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档案收集的意义与要求、档案整理的原则与方法、档案保管的基本条件与技术处理,以及档案利用的流程与规定。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的基本理论知识;2. 学会运用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档案整理的原则与方法、档案保管的技术处理;重点:档案收集的意义与要求、档案利用的流程与规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讲述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3章和第4章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六、板书设计1. 档案收集:意义、要求、方法;2. 档案整理:原则、方法、注意事项;3. 档案保管:基本条件、技术处理、常见问题;4. 档案利用:流程、规定、提高利用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档案收集的意义与要求。
(2)举例说明档案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3)谈谈如何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 答案:(1)档案收集的意义:确保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系统。
(2)档案整理的原则:分类清晰、排列有序、便于查找;方法:分类、编目、装订、排列。
(3)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方法:完善档案检索系统、加强档案宣传与培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清楚,学生是否掌握重点知识;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学》PPT课件
《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 1928年意大利档案学家埃·卡萨诺瓦出版了《档案学》专著,对档案学的
科学概念作了深入阐述;
档案学在中国:
• 1935年腾固发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首次出现“档案学” 名词;
• 1940年档案学者龙兆佛在《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使用了这一名词。
金石档案
青铜档案
石鼓档案
羊皮档案
• 三、文书、公文、文件的联系与区别
• 1、文书:文书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公务文 书是指社会的合法组织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
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私人文书是指个人、家庭 (家族)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处理私人事务而形
成的文书,如私人信件、收支帐目、遗嘱、家谱
等。
•
公文
•
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的关系
•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 • 档案学与情报学 • 十七个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之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档案学教育史: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成立图书科,1929年改名为武昌文华图书
馆学专科学校,1939年增设档案管理专科,1946年殷钟麟等人在重庆创办私立 崇实档案学校。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学专业(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 理学院前身)。
9周27学时,实习2周5学时
(参观我校综合档案室、人事处档案室和图书馆密集库并讲授电子文献资源的
使用方法);
• 4、本课程为考查课,2学分,最后以论文形式完成。
绪论:关于档案学的一些 基本知识
• 一、档案学的产生 •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第一次使
《档案管理》PPT课件全文
页数 式
注
2005- 5 06-02
题名:即文件的标题,一般应照实抄录,不做随 意改动。如文件没有题名或有题名但无实质内容, 无法揭示文件的实际内容或成份,应加拟或重拟, 附于原题之后,外加“[ ]”号
h
47
归档文件目录
全宗号 类别号 年度 A 2003
保管期限 机构 短期
件 责任 文号 号者
1
题
h
28
▪ 由各部门分别整理归档的单位
▪ 先将归档文件按部门或(商户)分 开,再将同一部门或(商户)的文 件按三个保管期限分开,同一保管 期限内按时间先后排列。
尽可能将关系密切的同一活动、 同一工作、同一会议形成的文件材 料排列在一起。
h
29
▪ 统计报表、简报、刊物、非诉 讼性案件材料、来文与复文、 去文与复文等成套性文件可集 中排列,该套文件内部按文件 形成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h
8
A 企业管理性档案
一、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内容:
收集、整理、鉴定、检索、保
管、统计、编研和提供利用八
个环节,前六个环节称为基础
工作,后两个环节称为编研利
用工作
h
9
二、件的含义
▪ 单份文件,每份文件为一件; ▪ 各种报表、名册、图册、书刊、
会议记录等,一册(本)为一件;
h
10
▪ 正本与定稿(最终的修改稿)为一件; ▪ 正件与附件为一件; ▪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例1) ▪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 ▪ 转发件与被转发件为一件;
保管期限 机构 短期
件 责任 文号 号者
1
题
名
关于×××的通知
日期 归档 文件格 备
页数 式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讲解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内容涉及《档案管理学》的第二、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档案的定义、分类、特性;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等环节的操作要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2. 学会档案管理的全流程操作,具备实际的档案管理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档案管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档案管理的流程操作要领,尤其是档案的整理和保存。
教学重点:档案管理的核心概念、原则以及全流程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档案管理实例、档案盒、标签机等;2. 学具:笔记本、笔、档案管理软件(模拟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档案的定义、分类、特性,以及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实际档案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解答疑问,分享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档案管理的定义、分类、特性;2.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3. 档案管理全流程操作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编制一份企业档案管理操作手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档案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档案管理的流程操作要领,尤其是档案的整理和保存;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操作手册编制;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一、档案管理的流程操作要领(1)档案整理1) 分类: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和形成时间进行合理分类;2) 编目:对每份档案进行编号、命名,便于检索;3) 排列:按照档案的形成时间、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排列;4) 装订:采用合适的装订方式,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美观。
档案管理学课件·档案的检索
数字代码
汉语拼音代码
汉字代码
0
GK
公开
1
GN
国内
2
NB
内部
3
MM
秘密
4
JM
机密
5
UM
绝密
二、档案标引
一 定义
档案标引是对文件或案卷进行主题 分析,把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检索语 言的过程,即对主题分析的结果,给予 检索标识的过程。
赋予分类号标识的过程称为分类标 引,赋予主题词标识的过程称为主题标 引。
• 例 1:/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
• 例 2:/张艺谋(编剧,导演)
• 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外交部
• 例4:/江苏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江苏 省政协
• 例5:如由毛泽东签署的中共中央文件,责 任者著录为“/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 ”;如果是签署的中央军委文件,责任者 著录为“/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适合于档案数量较大,全宗较多的大 中型档案馆
(五)专题目录
专题目录是系统揭示档案馆(室)内 有关某一专门题目档案内容和成分的一种 检索工具。
集中、系统地揭示某一专门事物和内容 档案的情况
(六)主题目录
主题目录是根据主题词表,将档案的主 题按语词的顺序排列的一种目录。
主题目录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集中地揭示 有关同一事物的档案的内容,具有较好的 特性检索功能。
3. 审校:分自校、互校和总校
例:《X X X 同志在全国档案专业职称改革 和电大档案专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主题分析分解为两个单主题:
档案专业职称
B33912
电大档案专业教育
GB85
标引的主题词为: 档案教育 电视大学 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档案管理学课件·档案的鉴定
(四)相对价值标准
实际上还有一种被鉴定档案与其他档 案相比较而存在的价值。
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些文件的保存价 值和保管期限可以相对地提升或降低。通 常的方法是分析全宗和全宗内档案的完整 程度。
六、关于鉴定档案的方法论问题
(一)研究档案利用规律,预测未来利用需要
(二)研究档案保存的效益
(三)掌握档案的重要性和保存时间长短的关系
七、在鉴定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应当以全国统一规定的鉴定原则和 标准作为依据,不能够自行其事。
• (二)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作用。这里主要 指出应当考虑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正面 作用和反面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和形式上 的作用。
• (三)对重要的设备的档案和基建档案应 当由使用设备和建筑物的机关档案部门保 存复制件,原件移交到档案馆保存。
五、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
(也有的书上称为"方法")
(一)档案来源标准 档案的来源是指档案的形成者。档案形成者
在社会上以及机关内的地位、作用和职能要影响 甚至决定档案的价值。 1.它是作为国家各级档案馆确定档案收集范围的基 本根据。 2.机关在鉴定档案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的作者。 3.在本机关制成的文件中,具体的撰写者、制发机 构也对档案价值产生影响。
(二)档案内容标准
档案内容是决定档案价值最重要、最 本质的因素。
1.档案内容的重要性。
2.档案内容的独特性。
3.档案内容的时效性。
4.除上述三方面之外,对档案内容的真实 性、完备性等也要加以考察,以准确把握 档案内容的价值。
(三)档案形式特征标准
1.文件的名称。 2.文件形成时间。 3.文本。 4.文件的外形特点。 5. 载体形态、记录方式等。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 1. 顺序号 (简明的单一编号法) 2. 条款 (能反映出文件的来源、内容和形式) 3. 保管期限 4. 附注 5. 说明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
档案管理培训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涉及《档案管理学》的第二、三章。
具体包括档案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等环节的操作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档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重点:档案的分类、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等环节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档案管理案例、档案盒、档案标签、档案夹等。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档案管理软件、档案整理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工作中的档案管理案例,引发学生对档案管理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档案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2)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档案分类方案;(2)分组进行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的实际操作;4. 例题讲解:以一份实际档案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份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
六、板书设计1.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框架;2. 档案管理操作流程图;3. 档案分类方案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一份实际档案进行管理,包括分类、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档案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如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等,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操作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5.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档案管理任务。
档案管理学(全套课件559P)ppt课件
档案管理学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档案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档案管理阶段、近代档案管理阶 段和现代档案管理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档案 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现状
目前,档案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方法。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档案的 管理和利用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06 电子文件与数字 档案馆建设
电子文件概念、特点及分类方法
电子文件概念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 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 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 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
送的文件。
电子文件特点
包括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对系 统的依赖性、信息与载体之间的 可分离性、信息的易变性、信息
档案管理定义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及档案管理现象。
研究内容
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的定义、本质、种类、作用,档案工作的性质、 任务、原则、制度,档案工作的历史发展,档案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档案的收集、 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
行专门的档案材料 收集。
追踪收集
对于某些重要或易散失的 档案材料,采取追踪方式 进行收集,确保其完整归 档。
档案整理流程与规范
分类
根据档案内容、形式等特征,将档案 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组卷
将同一类别的档案材料组合成卷宗,并 编写卷宗目录。
档案整理流程与规范
排列
档案管理学(全套课件 559P)ppt课件
档案管理学PPT课件
❖ 档案与文献 文献一般是指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较 高,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信息记录。 二者之间的区别 :
1. 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是 第一手的原生信息。文献则不论是否原始记 录,非原始记录性的信息记录也可成为文献。
8
❖ 档案与文献 二者之间的区别 :
2. 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既注重历史 文化价值,又注重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
固化信息。
4
❖ 对档案概念的理解
1. 社会性
2. 只要有人类社会活动,就会产生文件并 转化为档案。
2. 历史性
3. 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 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 确定性
4. 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
的固化、恒定性。
5
❖ 对档案概念的理解 4. 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
12
❖ 档案与图书 关系密切:都是信息的一种实存形态。 区别明显:
1. 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 系统知识的结晶。
13
❖ 档案与图书
区别明显:
2. 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可供人们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历史之 用。而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 冶性情。
绳、刻契、编贝、结珠等。
29
秘鲁印加人结绳记事
30
木刻条痕记事
31
❖ 中国档案起源
1. 传说中的皇帝时期仓颉造字是中国文字的起 源。
2. 郭沫若认为: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6000 年左右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就是中国文字 的起源。
3. 商代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 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档案管理教程课件PPT
企业荣获的奖杯、奖牌、锦旗、证书等 荣誉实物档案应由档案人员随时收集,随时 归档。
20
电子档案的收集有许多具体的要求比如:文字 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扫描仪设备形成的电子 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形成的图形电子文件;视 频、音频、多媒体设备形成的电子文件;通用软件 形成的电子文件等等在收集时都有关于技术环境、 相关软件、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 据等的技术要求。只有在充分考虑了电子文件的这 些技术因素后电子档案才能实行逻辑归档和物理归 档。
4
一般企业档案分类示意图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类目代号
类目名称
类目代号
类目名称
01
党群工作
02
行政管理
03
经营管理
04
生产技术管理
05
产品
06
科学技术研究
07
基本建设
08
设备仪器
01
02
会计档案
03
09
04
凭证 账簿 报表 其它
5
一级类目
类目代号
类目名称
10
干部职工档案
11
声像档案
12
荣誉实物
二级类目
企业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主要分 为: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 术管理、产品、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设 备仪器、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声像档 案、荣誉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13个门类。
3
企业开展档案工作需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组织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业务建设。(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统计、利用、检索、编研等8个 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档案与文书 二者之间的区别 :
1. 档案的实存形态不仅仅是过去的文书,还包 括大量非文书类的原始性记录物。而且过去 的文书也并非都能转化为档案,只有原始记 录性强,查考价值高且文书处理程序完毕的 一部分文书才能转化为档案;
• 档案与文书 二者之间的区别 :
2. 二者的概念内涵,尤其是本质不同。文书本 质上是人们处理、解决现时性具体事务、问 题的信息传递工具。而档案的本质则是已往 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物。
绳、刻契、编贝、结珠等。
秘鲁印加人结绳记事
木刻条痕记事
• 中国档案起源 1. 传说中的皇帝时期仓颉造字是中国文字的起
源。
2. 郭沫若认为: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6000 年左右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就是中国文字 的起源。
3. 商代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 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 外国档案起源
• 对档案概念的理解 4. 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 信息记录 。
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 本质所在。 也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 法的基本信息 档案是信息的一种实存形态,它所记载的 内容是一种信息,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如 中介性、可替代性、可传输性、可共享性等。 但档案信息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它是一 种原生信息,是诸种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种信 息。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每天早上总有一些不愿意去 幼儿园的孩子被无奈的送来
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展
他们在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互相帮助
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展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午睡后 什么也不做就等老师帮忙梳头
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展
今天妈妈又来晚了
第三节 档案的种类
• 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私人档案: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
3. 文献内容一般较系统、完整,而档案则包括 大量的片段性零星记录在内 。
• 档案与文书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
1. 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 2. 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一定查考
利用价值的文件
3. 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 档案。
档案管理学
2012年6月
第一章 档案概论
• 第一节 档案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 • 第二节 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 第三节 档案的种类 • 第四节 档案的源流 • 第五节 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节 档案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
• 档案的概念 1. 档案是办理完毕仍有价值的集中保存的文件 2. 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3. 行业定义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
• 档案与文献 文献一般是指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较 高,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信息记录。
二者之间的区别 :
1. 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是 第一手的原生信息。文献则不论是否原始记 录,非原始记录性的信息记录也可成为文献。
• 档案与文献 二者之间的区别 :
2. 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既注重历史 文化价值,又注重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
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 史记录 。
4.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 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 固化信息。
• 对档案概念的理解 1. 社会性
只要有人类社会活动,就会产生文件并转化 为档案。
2. 历史性 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 未形成的东西。
3. 确定性 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 化、恒定性。
纸草档案
• 我国档案及其名称的演变 1. 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商周时期的档案,从出土 实物和可靠的记载来看,甲骨档案主 要集中于商代。
1. 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发明了文字,早 期的档案有泥板档案、纸草档案。
2.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3200年产生了最 古的图形文字,是后来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前身。
早期的档案有泥板档案和石刻档案。如:古巴比伦 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就是刻在一 个玄武岩石柱上的。
泥板档案
3. 二者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其特点也明显不同。 即档案内容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 的知识片段;图书内容中虽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 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 过加工提炼后的系统性知识。
• 档案与资料 1. 广义的资料是一切可供利用、可供参
考的材料均可称之为资料。它的外延 要大于档案,与档案是属种关系。
3. 专门档案: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所有在专门 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 建国前的档案与建国后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
建国前的档案 旧政权档案
建国后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
第四节 档案的源流
• 档案起源诸说
1. 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 2. 文字与国家的出现是产生档案缺一不可的
条件。 3. 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如结
2. 狭义的资料是指档案之外的其他参考 资料。
• 档案与文物 文物是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留物 实物类文物 文物 文献类文物(兼有档案的特性) 实物类文物:非记录性 区别 实物档案: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 清晰性与明确性
泥塑人物像(明)
宫廷大红绸衬衣(清道光)
文徵明的兰竹图(明)
仁字印章
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展
• 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长,具有历史 文化价值。 现行档案(现行机关档案):形成时 间较近,具有现实查考作用。
• 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1. 文书档案:在管理性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形成 的档案。
2. 科技档案:人们在科研、生产、基建活动中形成 的档案。(如科研档案、设备档案、产品档案、 工程档案等)
• 档案与图书 关系密切:都是信息的一种实存形态。
区别明显:
1. 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 系统知识的结晶。
• 档案与图书 区别明显:
2. 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可供人们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历史之 用。而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 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