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给药方案-1

合集下载

2 TDM及给药方案

2 TDM及给药方案
设计新药临床给药方案 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给药方案个体化的必要性 生理状态(小儿、老人、妊娠、遗传缺陷等) 胃肠、心血管、肝肾疾病 药物治疗指数低 合并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生物利用度改变
29
给药方案个体化的依据
疗效与毒副反应 血药浓度水平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可通过重复一点法、稳态一点法或群体药代动 力学研究等方法确定药动学参数
11
TDM的药理学基础(6)
3.有效血药浓度范围(therapeutic range) 指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低毒副反应浓度 (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苯妥英钠
10-20 µ g/ml 抗癫痫、抗心律失常; 20-30 µ g/ml 眼球震颤; 30-40 µ g/ml 运动失调; >40 µ g/ml 精神异常; 血浓低于一定水平,不出现药理效应
平均剂量给药与个体化给药
平均剂量给予不同患者 结果可能有
疗效好 疗效差 毒性反应
不同患者对剂量需求不同
3
概述(4) 原因:
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药物因素: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疾病状况:肝、肾功能的改变;
合并用药: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如酶诱导
4
概述(5)
苯妥英钠 普鲁卡因胺 地高辛
19
TDM的临床应用(5)
决定TDM的一般性原则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病情的最佳药物 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是否关联
药物对该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狭窄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某些因素干扰而不可预知


疗程长短能否使病人受益于TDM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可否有助于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信息
20
TDM的实施方法(1)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

患者病历描述显示患者为60岁男性,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和药物代谢能力,制定了个体化用药方案。

疗效观察表明患者在个体化给药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评估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在患者身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讨论部分探讨了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结论指出个体化给药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为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有益的案例报道,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病历、用药方案、疗效观察、评估结果、讨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研究背景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广泛应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中。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药物代谢、吸收和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个体化给药可以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和药物代谢情况等因素进行精准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化给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癫痫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为未来药物个体化给药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2 目的和意义利奈唑胺是一种具有抗癫痫、镇静、抗焦虑作用的药物,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焦虑抑郁症以及癫痫等疾病。

个体化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特征、疾病情况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因素来设计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介绍一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的案例,通过对患者的病历描述、用药方案、疗效观察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探讨个体化给药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个体化给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未来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计划教学文案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计划教学文案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计划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计划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因此,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CPM)。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

显然,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疾病状况。

④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等。

因此,只有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方案),才可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特制定我院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计划。

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应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如尿液、唾液、组织液等)中的药物浓度,再根据药物动力学的理论拟合成各种数学模型,从而掌握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控制药品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于用药安全的重视,药品的质量控制已经不局限于体外监测,《药典》和一些厂家已经对很多药物做了生物利用度方面的要求,以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新药研制及老药改进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和批准上市前,以及老药改进的研究过程中,均需做药物动力学参数、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试验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当中监测血药浓度,可及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情况,从而可根据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制定针对具体患者的给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疗效,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使临床用药更趋于合理。

药物监测的条件治疗药物监测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要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TDM实验室,实验室中需具备满足测定和数据处理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能保证测定结果及时、准确。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

3. TDM 目的 • 1)发现药物出现毒性或无效的原因 以提 高药物治疗的质量。 • 2)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 (1)给药剂量? • (2)给药间隔?
4.个体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调整 通常药代参数基于群体, 然而对于某些人不 适用。 前提:要求 (1)确定有效血药浓度和安全范围 (2)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 1)稳态一点法 按常规设计,多剂量(D)给药,达到稳态 时,测定’=D*C’/C • 式中D’校正剂量;D 试验剂量,C’ 期望浓 度,C 实测浓度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 AUC)
药物暴露参数: Cmax AUC
清除率: Cl 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的 表观分布容积数,它是反映药物从体内 消除的重要的参数 . 决定给药速率的重要 参数
肝清除率 肾清除率
Cl = ∑ Cl i =Cl l + Cl r
Cl = Dose / AUC = kV = 0.693V / t1/ 2
V = −V max
零级过程
一级过程
dx = −kX dt
dx = − kXdt
X = X 0e
− kt
X = VC
C = C0 e
− kt
V 表观分布容积 物质量与浓度比值,单位体积
2. 线性动力学与非线性动力学 特点: 线性动力学过程 符合一级过程
C = C0 e − kt
ln C = ln C0 − kt
100 10 1 0.1 0.01 0 2 4 6 8 10 12 y = 14.347e-0.4322x
k=0.4322 t1/2=1.60 h
C0=14.35 V=18.7 L
AUC
tn
=
∑ (C
tn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2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2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2因此将血药浓度的上下限分别代入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和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即可求出较佳给药间隔时间。

例2 某抗生素药物半衰期为3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体重的20%,有效治疗浓度为5~15μg/ml。

当血药浓度超过20μg/ml时,临床上可出现毒性反应。

试计算使血药浓度保持在5~15μg/ml的静脉注射给药方案。

解:(1)确定给药间隔τ。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2)确定给药剂量X0,因为k=0.693/3=0.231/h,V=200ml/kg(20%体重),C0=X0/V。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3)检查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计算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和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5.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对于具有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静脉滴注给药后稳态血药浓度(Css)为: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上式整理后得为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要的滴注速率: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例4 体重为75kg的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消除速率常数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的治疗浓度,请确定静滴速率及静注的负荷剂量。

解:静注的负荷剂量X0=C0V=2×1.7×75=255(mg)静滴速率k0=CsskV=2×0.46×1.7×75=117.3(mg/h)二、个体化给药1.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个体化2.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1)比例法(2)一点法(3)重复一点法3.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设计肌酐清除率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2021年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一章节考题: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2021年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一章节考题: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2021年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一章节考题: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1[.单选题]关于给药方案设计的原则表述错误的是A. 对于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不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B. 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C. 安全范围窄的药物需要制定严格的给药方案D. 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常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E. 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本题答案:A解析:给药方案设计的目的是使药物在靶部位达到最佳治疗浓度,产生最佳的治疗作用和最小的副作用。

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

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要求血药浓度的波动范围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由于患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个体差异常常影响血药浓度水平,因而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对于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剂量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显著差异,甚至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此类药物也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常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但血药浓度监测仅在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或血药浓度与药物副作用相关时才有意义。

2[.单选题]关于治疗药物监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治疗药物监测可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B. 治疗药物监测可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C. 治疗药物监测可以确定合并用药原则D. 所有的药物都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E. 治疗药物监测可以明确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本题答案:D解析: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 TDM)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疗药物监测,对于深入研究患者用药后药物的体内过程、明确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提高药物疗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设计

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设计

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设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个体化用药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设计的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他们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流程1.收集患者信息:个体化用药的第一步是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基因型、表型和生活习惯等。

这可以通过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临床病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

2.评估药物反应风险: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评估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风险。

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库和专家意见等方式进行。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4.监测药物疗效: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药物的疗效。

这可以通过临床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进行。

5.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

6.持续监测:个体化用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跟踪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基因检测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

不同的基因检测方法有不同的检测范围和准确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依据可靠的临床指南: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时,应依据可靠的临床指南和权威的专家意见。

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指南,以适应最新的医学进展。

3.考虑多种因素: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基因型、表型、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肾功能、肝功能等。

不同因素可能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4.确保药物安全性: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时,要始终将药物安全性放在首位。

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药物的潜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5.建立完整的监测机制:个体化用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监测机制。

给药的基本原则范文

给药的基本原则范文

给药的基本原则范文1.个体化:给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病情等因素都会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分布产生影响。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要精确计算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2.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

药物应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并且疗效确切。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

3.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例如,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以快速缓解疼痛。

4.剂量计算:给药剂量是指药物的数量和频率。

正确计算剂量对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至关重要。

剂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特点来确定。

通常要考虑到每次剂量、每日总剂量、剂量单位等因素,并使用合适的计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5.给药时间:给药时间是指给药的具体时间点和频率。

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给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抗生素通常需要每日定时给药以保持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要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需要确定合适的给药时间。

6.用药时机:用药时机是指在疾病的特定阶段给药。

有些药物在疾病的早期给药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例如,溶栓药物在心肌梗死早期使用能够有效地恢复血液循环。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要根据疾病的进展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7.药物相互作用:在给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会相互影响,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给药前要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相互作用的发生。

8.调整剂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药物的剂量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都会受到影响,需要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9.监测和评估:在给药后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

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文档资料

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文档资料

3.中央室:在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液以及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如心、肝、脾、 肺、肾等划分为一个“室”,称为“中央室”。
4.房室:是由具有相近的药物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组合而成,同一房室内各 部分的药物处于动态平衡。这完全是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 时间来划分的,不具有解剖学的实际意义。 5.消除速率常数(K):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与体内药量之间的比 例常数。K值的大小可用来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2.药动学原因 ①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的转换 ②首关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③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④需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⑤特殊情况的需要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适用范围
1.服用以下药物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P84表 6-2-1 2.如下特定情况尤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P84 3. 下列患者尤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P84 (五)血药浓度监测的工作流程
9.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从某一制剂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中的速率和相 对数量。
10.清除率(CL):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够清除血药量的能力,以血浆容积 表示,单位是mL/min。
第一节 个体化给药的药动学基础
一、药物动力学基本内容 药物在人体内从给药到发挥治疗作用必须经过药剂学、药 动学和药效学三个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药物动力学中与个体化给药有关的内容。 1、药物动力学(药动学) (1) 概念: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体内动态变化 规律,并根据速度理论运用数学方程式定量地描述药物体内过 程的科学。 (2)主要用于: ① 建立监测个体的体内药量或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 学表达式,并求算出有关药动学参数; ② 应用药物动力学模型、表达式和药动学参数,制定和 调整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1
有关人员具备药动学.药 效学知识
2
3
• 实验室人员应该掌握 熟悉的分离.分析操作技 术等专业操作
4
• 血药浓度和治疗过程 联系
(四).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一般步骤
检查病人,明确诊断
确立治疗目标
选择药物及 给药方案
观察临床表现
血药浓度监测
评价是否已获预期 的治疗目标
修改治疗 目标
数据处理,求出个 体药动学参数
具体方法:给与病人两次试验剂量,每次给药后采血一 次,采血时间须在消除相的同一时间。准确测定两次 血样的浓度,按下述公式求算K和V。
K=[ln(C1/(C2-C1))]/T V=De-KT/C1
其中Cl和C2分别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所测血药浓度值,D为 试验剂量,T为给药间隔时间
例题:
• 某哮喘病人服用茶碱,每8h一次,每次100mg,3天后 (已达稳态)在某次口服给药前采血,测得血浓度为 4.2ug/ml,若目标浓度为8ug/ml,试调整至合适剂量。
药浓度,若此浓度与目标浓度相差较大,可根据下式对 原有的给药方案进行调整。
D’= D *(C’/C) D原剂量 C’目标浓度 D’校正剂量 C测得浓度
(1)使用该公式的条件是,血在下一 次给药前
例题:
• 某哮喘病人服用茶碱,每8h一次,每次100mg,3天后 (已达稳态)在某次口服给药前采血,测得血浓度为 4.2ug/ml,若目标浓度为8ug/ml,试调整至合适剂量。
• 生活习惯 饮食、吸烟、嗜酒
• 药动学和药效学的遗传变异因素 如人群因种族不同可分为快或慢乙酰化代谢类型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疾病是药物效应发生 改变的重要原因
起源
1998年美国基因泰克公司 推出了治疗乳腺癌的新药 “赫赛汀”(Herceptin), 标志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 来临。这种药物专门针对 具有某种遗传特征的患者 设计。

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

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
4.房室:是由具有相近的药物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组合而成,同一房室内各 部分的药物处于动态平衡。这完全是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 时间来划分的,不具有解剖学的实际意义。 5.消除速率常数(K):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与体内药量之间的比 例常数。K值的大小可用来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9.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从某一制剂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中的速率和相 对数量。
10.清除率(CL):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够清除血药量的能力,以血浆容积 表示,单位是mL/min。
第一节 个体化给药的药动学基础
一、药物动力学基本内容 药物在人体内从给药到发挥治疗作用必须经过药剂学、药 动学和药效学三个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药物动力学中与个体化给药有关的内容。 1、药物动力学(药动学) (1) 概念: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体内动态变化 规律,并根据速度理论运用数学方程式定量地描述药物体内过 程的科学。 (2)主要用于: ① 建立监测个体的体内药量或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 学表达式,并求算出有关药动学参数; ② 应用药物动力学模型、表达式和药动学参数,制定和 调整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
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始终处于变 化状态。在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度过程分为如下三种 类型。 (1)一级速度过程,特点: ①药物浓度按恒定的比值减少,即恒比消除。 ②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③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④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2)零级速度过程,特点:药物浓度按恒量衰减,即恒量消除。 (3)受酶活力限制的速度过程: 当药物浓度较高而出现酶活力饱和时的速度过程。
二、药物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高,毒性反应增大;在血药浓度达 20~30 ug/ml时出现眼球震颤;达 30~40ug/ml时出现运动失调;超出 40ug/ml即可出现精神异常。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7页
• 水杨酸在不一样血药浓度下,可表 现出不一样药理作用。当血药浓度 为
• 50 ~100ug/ml
镇痛作用
• >250ug/ml
(六)出汇报单
• 依据数据处理结果作出评价,确定给药 方案是否有必要改变,并算出调整后剂 量,给药间隔,制订下次测定取样方案。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35页
实例: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36页
第三节个体化 给药方案设计 与 肾衰病人剂量调整
• 个体化给药方案( individual dosage regiman): 就 是 依 据 用 药 对 象 详 细 情况,为了到达合理用药目标,经 过治疗药品监测而制订为治疗提供 药品剂量和给药间隔一个计划表。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24页
• 2 临床诊疗辅助伎俩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症状增多,是 病情加重还是药品中毒需诊疗清楚,不 然带来严重效果。
病例:某癫痫病人.连续服用苯妥英钠, 发作仍不能控制,出现共济失调、醉汉 状步态、双手有意向性震颤、视力含糊、 语言不清、牙龈增生显著等很多症状, 此时是继续服用苯妥英钠还是苯妥英钠 中毒,需快速作出决择。
抗风湿作用
• 350~400ug/ml
抗炎作用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8页
(二) 影响血药浓度原因
1 生理原因(Physiological Factors) • (1)年纪(age) • (2)性别(male or female) • (3)种族(民族); • (4)肥胖(fat); • (5)遗传(heritage):机体血浆蛋白水平

TDM简介及个体化给药

TDM简介及个体化给药

排泄
(肾、胆道等) 药物 代谢物
代谢
药物 (肝细胞等生物转化部位)
16
1.9 TDM的实施方 法
TDM流程 申请 取样:血浆、唾液、脑脊液、其他体液 测定:精密度、灵敏度、专属性、测定标本所需时间 数据处理:模型、药动学参数计算、合理用药方案的设计 结果的解释:综合判断 临床反馈
17
1.9 TDM的实施方 法
7
1.4 TDM的临床意义 1.4.3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癫痫发 作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1.4.4.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 药的给药方案 1.4.5. 降低治疗费用 1.4.6. 避免法律纠纷
8
1.5 TDM的临床指征
ü 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血浓度范围狭窄:地高辛,氨基 糖苷类、茶碱、环孢素 ü 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 如伏立康唑、氯吡格雷、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等 ü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 碱、水杨酸等 ü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 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 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9
1.5 TDM的临床指征
ü 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 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 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 不明的药效变化 ü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 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别的:抗心律失常 药、苯妥英钠 ü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10
1.6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 则
ü ü ü ü ü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 不可预测? ü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ü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 更多的信息? ü 90%以上药物不需TDM

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定制

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定制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以及肝、肾
等器官功能状况,为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
0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以便制定更符
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设计
01
02
03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生理状况 ,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 高、副作用少的药物。
02
定制治疗则是在个体化治疗的基 础上,进一步考虑患者的基因、 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更 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个体化与定制的治疗方案, 可以更加准确地针对患者的病因 和病情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 用,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时可能产生的药效学或药动学 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阐述如何利用基因组学技术为个体化药物 治疗提供指导。
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常用的高通量测 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基于患者特征的定制
1 2
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
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和生理状态的患者,制定 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合并症和用药史
针对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和既往用药史,调整药 物选择和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
考虑患者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茶碱的t1/2为7.7小时,两天后已达稳态。茶碱的有效浓 度最低值一般为7g/ml,因此设C’=8g/ml,原剂量D= 100×3,测得血药浓度C=4.0g/ml。代入上式得:
8 D’=100×3 ×—— = 600 mg
4.0
C’ D’=D×——
C
若按每日3次给药,则每次剂量为200mg。即每次剂量由 原100mg,调整为每次剂量200mg。
稳态一点法简便易行,抽血次数少,易为病人 所接受。但使用上式有一定限定条件,如血药 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药物清除率不随剂量 改变而改变等。
但它无法提供精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法知 道病人的血药浓度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 因此比较粗糙。
三 半衰期与给药方案设计
常用药物按t1/2的长短可分为四大类
①超速处置类药物,该类药物的t1/2<lh,如青霉素G, 阿莫西林,胰岛素等。
②快速处置类药物,该类药物的t1/2在l-4h之间,如卡 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③中速处置类药物,该类药物t1/2在4-8h之间,如磺胺 二甲嘧啶,美沙酮,多粘菌素B等。
④慢或极慢处置类药物,该类药物 t1/2>8h,如地高 辛,洋地黄毒苷等。
3.t1/2较长的药物
对于t1/2较长的药物,若按t1/2 给药则可能引起血药 浓度较大波动,临床多采用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 分量给药方案,以减小血药浓度波动性。
根据药物的t1/2设计给药方案比较简单、方便,但必 须根据药物的t1/2长短、 t1/2 的变动来调整临床给 药方案。对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如苯 妥英钠、地高辛等,t1/2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延长,血 药浓度与给药剂量不呈正比关系,为保证其临床用 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进行药物监测。
下列情况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 肝肾心功能不全 合并用药 长时间用药
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给药方案必须与临床治疗 效果评价相结合。
② 药物基因组学 ( Pharmacogenomics)
二 稳态一点法设计给药方案
C’ D’=D×——
C
式中D表示原来剂量,D’表示调整后剂量,C表示 测得的血药浓度,C’表示目标浓度。
例 : 某 哮 喘 病 人 口 服 茶 碱 , 每 8 小 时 一 次 , 每 次 100mg , 两 天 后 在 服 药 前 采 血 ( 谷 浓 度 ) , 测 得 血 药 浓 度 4.0 g/ml,求该病人的调整剂量?
1.对于中速处置类药物(t1/2=4-8h)
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临床多采用按t1/2 给 药(τ= t1/2),首次给以负荷剂量的给药方案( 如
某些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算
2.t1/2很短的药物
对于t1/2很短的药物,根据药物治疗窗的大小,有 两种给药方案可供选择。①若该药物治疗窗较宽, 可采用适当加大给药剂量,适当延长给药间隔的给 药方案,但要使给药间隔末期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水平,如青霉素G钠临床给药方案;②若治疗窗 较窄的药物,可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案,k0=CsskV。
药物治疗的推荐剂量多系群体平均剂量,事实上,只 有少数安全、低毒的药物按照既定的平均剂量给药, 能使用药者获得满意的疗效。有些药物给予相同剂量 后,往往只有部分患者疗效满意;另外一些患者或因 剂量不足疗效不佳,或因药量过大而出现不良反应, 甚至引起中毒。
遗传因素(基因变异导致药 动学和药效学遗传多态性)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Design of individualized drug dosage regimes
概述 稳态一点法设计给药方案 半衰期与给药方案设计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设计 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设计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给药方案设计 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设计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结合制定给药方案 特殊人群
2.实现个体化给药的必要性
目前创新药物上市速度加快、层出不尽,药物剂型 更是日新月异。据统计,目前国际上现有原料药品 约4500余种,并且每年平均增加20-30种。药物品种 日益增加,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并没有 随着药品品种的增加而有较大提高,由于滥用或不 合理用药,医药开支日益增大,临床不断出现严重 的医疗事故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4.实现个体化给药的方法
① 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atic drug monitoring,TDM) 适用于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的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
在临床上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对于毒性小且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大的药物,无需 进行血药浓度测定。
当药物本身具有快速而简便的效应指标时就可不必 进行血药浓度测定。例如,抗高血压药,血压值是 快速而简便的药效指标,测定血压下降的程度,就 可知道药物作用强弱并能对剂量进行调整。同样, 利尿药(以体重为药效指标)、口服抗凝血药(以 凝血酶原时间为药效指标)或降血糖药(以血糖为 药效指标)等都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影响药物体内半衰期的因素 (l)剂量效应 (2)尿液pH的影响 (3)个体差异 (4)年龄的影响 (5)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6)生理及疾病因素的影响
一 概述
1. 什么是个体化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个体化犹如“量体裁衣”,是针对个体病人, 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利用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原理和方 法,结合临床实践,制定个体患者的最适给药途径、 最佳给药剂型、给药剂量和给药周期,使给药后药物 浓度能够维持在“治疗窗口”之内,获得最佳疗效, 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临床药物使用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生理因素(年龄、 性别、妊娠、 哺乳等)
药效和药代 个体差异 种族差异
病理因素 (各种疾病)
环境因素(药物、外源性物质、 吸烟、营养、乙醇和气候等)
3.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步骤
明确诊断 选择药物与给药途径
确定给药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
实施给药方案
观察临床效果
血药浓度监测(TDM)
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必要时, 根据新的参数重新确定给药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