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鉴定-危险特性鉴定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对物质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和鉴别的文档,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物质的危险特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工业生产、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等特点,将其进行分类,以便于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物质的危险特性。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情况,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鉴别。
对于不同的物质,其危险特性可能存在着差异,有的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有的可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需要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具体的描述和鉴别。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确保描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另外,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在了解了物质的危险特性之后,需要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人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对物质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和鉴别的重要文档,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物质的危险特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编写这一报告时,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鉴别,以及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保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从污水中去除污染物,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污泥会产生。
污泥的危险特性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它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
本文以某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污泥危险特性的鉴别方法和相关问题。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鉴别污泥的危险特性:1. 污泥样品采集:从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储存罐中取得一定量的污泥样品,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2. 污泥样品预处理:将采集的污泥样品均匀搅拌,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脱水剂,使其达到一定的固体含量。
3. 试验室检测:对处理后的污泥样品进行相关测试,例如溶解氧(DO)浓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
三、实验结果分析1. 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浓度对于污泥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结果表明,该污泥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说明其中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厌氧发酵反应。
2. pH值:酸碱度是污泥危险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该污泥呈中性到酸性,pH值较低。
这意味着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污泥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长期积累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超过环保标准的限制值。
这说明,在处理该污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重金属的进一步释放和污染。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实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污泥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易发生厌氧发酵反应,有潜在的爆炸、自燃等危险。
2. 该污泥呈酸性,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 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超过了限制值,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基于以上发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处理该污泥,以减少危险和环境污染。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美国危险废物名录制定的准则美国E P A在将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中时考虑四条准则:第一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缺乏法规管理的情况下,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第二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急性毒性化学品物质,即使含量很低,这类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是致命的;第三条准则是废物通常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危害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第四条准则是在国会制定的相关法律中,这些废物会被定义为危险废物。
凡是符合上述四条中任何一条的废物都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
由此产生的危险废物名录包含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危险废物都有一个E PA危险废物编号。
四种危险废物类型中的每一类都带有E P A指定的前缀字母,作为识别之用。
四种类型的危险废物如下:(1)来自非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名录(即来自确定的一般工业和生产过程的废物,共列入39个危险废物编号,由字母F表示);(2)来自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即来自指定工业的废物,共列入178个编号,由字母K表示);(3)被遗弃的商业化学品、不合规格的物质、容器沉积物和溢油沉积物(剧毒的由P表示,一般毒性的由U表示,共列入6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
名录中共包括了大约8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904种危险废物。
为了较好地在名录中反映出危险废物的特性,E P A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危险废物的特性,如有毒废物(T)、急性毒性危险废物(H)、易燃性危险废物(I)、腐蚀性危险废物(C)、反应性危险废物(R)。
名录中危险废物的代码影响到法规对他们的管理,如H类比其他类型的危险废物管理更加严格。
2美国危险废物的特性鉴别按照美国E PA颁布的鉴别标准,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主要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和毒性四种类型。
这主要是考虑到危险废物产生者在判别时易于操作,并具有可行性。
美国危险特性鉴别标准制定的原则为:(1)表现出以下危害特性: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或严重的不可恢复疾病的增加;当对其进行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及其他管理措施时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2)以上特性能够有合适和标准的测试分析方法,由产生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危废鉴定标准
危废鉴定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特性,或者具有以上特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而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鉴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了相应的危废鉴定标准。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需要考虑危险废物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废物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其具体的特性,从而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范畴。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废物的来源和产生过程。
不同的产生过程可能导致废物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废物的来源和产生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废物的处理方式。
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改变废物的危险特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废物的处理方式对其危险特性的影响。
在进行危废鉴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危废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严格的遵守。
其次,需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危废鉴定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废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在进行鉴定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只有通过严格的鉴定标准和程序,才能确保对危险废物的准确鉴定,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危废鉴定标准需要考虑废物的特性、来源和产生过程,以及处理方式。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鉴定标准和程序,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法律,也将保护环境纳⼊了国家战略建设之中。
那么,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接下来就由店铺⼩编为⼤家解答。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2013年6⽉19⽇起正式施⾏的《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中对于“有害物质”的范围和认定标准进⾏了明确的规定。
该司法解释第⼗条规定有害物质是对机体发⽣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因⽽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死亡的物质。
有毒物质可分为⽆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类。
如汞、铅、砷、镉、铬、氟等属于⽆机毒物,其中有许多能在⽣物体中富集积累。
有机毒物如酚、氰、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烯等。
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害物质”:(1)危险废物,包括列⼊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2)剧毒化学品、列⼊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3)含有铅、汞、镉、铬等重⾦属的物质;(4)《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5)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
通过店铺⼩编介绍了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相信你对这⽅⾯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认识。
根据最⾼⼈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鉴定有害物质的相关规定,对那写造成环境污染的个⼈或单位进⾏量刑,也明确了环境污染罪中有害物质的范围,也警⽰那些污染环境的⼈员。
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店铺在线律师。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本报告将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学习。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规定,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个方面。
物理危险主要指化学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和压力危险;健康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环境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两种。
实验室测试是通过对化学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测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而理论推导则是通过对化学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和推断,以便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再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管理的依据,有助于对化学品进行安全生产和使用。
通过对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进行准确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只有加强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危险特性鉴定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模板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模板1.背景和目的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任何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化学废物等。
3.鉴别方法3.1根据物理性质进行鉴别:考虑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溶解性等特性。
3.2根据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对废物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3根据生物学性质进行鉴别:进行生物毒性测试,以确定废物对环境和生命体的危害程度。
3.4根据环境效应进行鉴别:通过测定废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程度,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
4.实施步骤4.1收集废物样品:从废物产生的源头或存储区域中收集代表性的样品。
4.2进行物理性质鉴别:通过观察和实验测量,确定废物样品的物理性质。
4.3进行化学性质鉴别:将废物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得到废物的化学成分。
4.4进行生物学性质鉴别: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评估废物对生物体的毒性。
4.5进行环境效应鉴别: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了解废物的环境影响。
4.6综合评估:综合以上鉴别结果,对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险等级。
5.结果评定和后续处理根据鉴别结果,将废物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案。
对于高危废物,应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包装、储存和运输。
对于低危废物,可以选择合适的回收或处置方式。
6.质量控制6.1样品收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
6.2实验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6.3数据分析:使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7.安全措施在进行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对人身和环境的损害。
总结:本方案提供了一个系统和可行的方法,用于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通过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环境效应的综合鉴别,可以确定废物的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并保护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危废鉴别标准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是指因其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混合物。
危废的鉴别工作对于正确处理、储存、运输和处置危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危废的鉴别标准,以便广大从业人员正确识别和处理危废。
首先,危废的鉴别应从外观、气味、颜色、密度等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危废的外观和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比如,有些危废可能具有刺鼻的气味,有些可能呈现特殊的颜色或密度,这些都可以成为鉴别的参考依据。
其次,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危废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反应,从而判断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物理测试则可以通过测定危废的密度、PH值、熔点、沸点等参数,帮助鉴别危废的具体特性。
另外,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危废的鉴别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国家可能会根据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IMDG)、欧洲危险货物运输规则(ADR)、美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OT)等标准进行鉴别。
最后,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嗅闻、化验等手段,准确鉴别各类危废。
因此,建议企业在处理危废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鉴别危废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废的鉴别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外观、气味、化学分析、物理测试、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经验等手段进行准确鉴别。
只有正确鉴别了危废,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环境风险鉴定名单
环境风险鉴定名单1. 背景环境风险鉴定是评估和识别潜在环境风险的过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环境风险鉴定名单,帮助组织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
2. 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风险因素,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 水污染:包括废水排放、水体污染、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 大气污染:包括废气排放、烟尘排放、工业废气等。
- 土壤污染:包括化学物质渗透、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 噪音污染:包括工业噪音、交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等。
- 生物多样性丧失:包括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非法捕捞等。
- 资源浪费:包括能源浪费、水资源浪费、材料浪费等。
3. 鉴定方法在进行环境风险鉴定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调查和观察: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观察,包括现场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
- 评估和分类:对鉴定出的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 制定措施:根据环境风险鉴定结果,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环境风险。
4. 风险管理一旦环境风险因素被鉴定出来,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如改善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 风险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环境风险因素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环境风险事故,减少损失和影响。
- 风险沟通: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对环境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 结论环境风险鉴定是组织管理环境风险的重要步骤。
通过识别和评估环境风险因素,组织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的影响,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以上提供的环境风险鉴定名单和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具体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浅析当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当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近期集中出现,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的事件频发。
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危险废物,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隐蔽性强,同时此类违法事件难发现、难取证、难追责,危险废物对“被转移”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对其进行迅速处理处置,而对所倾倒的废物进行辨识与鉴别是前提。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对不明来源的废弃物进行辨识与鉴定的技术规范,国内各组织机构对此也仅限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危险属性初筛引言我国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包括名录鉴别、危险特性鉴别标准鉴别、专家判定法鉴别,对于固体废物,无法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对照,只能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或专家判定鉴别方法来进一步认定其是否具有危险特性。
考虑到此类固废鉴定的特殊性,无法采取常规的危险特性初检和初筛,应采用观察采集样品的物理性状和气味辨识,初步判断该倾倒的固体废物的行业来源,再根据行业来源有针对性地确定危险特性鉴别项目,以便快速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1、固体废物危险属性鉴别过程1.1固体废物产生过程分析在进行固体废物产生过程分析时,要对生产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主副反应产物等内容重点把握。
(1)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通过查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场勘察等方式,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根据分析结果详细、准确地介绍待鉴别固体废物涉及的反应装置,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在流程图上标明涉及的产物环节。
此处,未参与待鉴别固体废物产生的装置及产物环节可以不描述,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过程。
(2)根据生产工艺,全面列出固体废物产生过程所涉原辅材料、主副反应生成物。
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司发通〔2019〕56号
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正文:----------------------------------------------------------------------------------------------------------------------------------------------------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司发通〔2019〕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生态环境局:为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95号)、《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96号)、《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15]118号)等法律、规章及文件有关规定,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制定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细化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七大类鉴定事项,对于更加清晰准确地界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类别和范围,方便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委托,切实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请各地严格按照《规定》确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类别,切实加强执业监管,不断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司法部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6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明确界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和鉴定人的执业类别,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需求,制定本规定。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模板
******公司****物质危险特性鉴别方案委托单位:鉴别机构:二O二*年*月项目名称:委托单位:鉴别机构:地址:电话:鉴别项目工作人员组成: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报告审定目录1. 前言 (1)1.1. 项目概况 (1)1.2. 鉴别对象 (1)1.3. 鉴别目的 (1)1.4. 鉴别依据 (1)1.4.1. 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1)1.4.2. 工程资料及有关批文 (2)2. 鉴别程序与技术路线 (2)3. 固体废物属性判断 (4)4.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5)5. 危险特性识别和筛选 (5)5.1. 鉴别对象概况 (5)5.1.1. 产生鉴别对象的生产工艺分析 (5)5.1.2. 鉴别对象产生情况总结 (6)5.1.3. 鉴别对象情况分析 (6)5.2. 初筛采样检测 (6)5.2.1. 现场踏勘 (6)5.2.2. 初筛样品的采集 (6)5.2.3. 初筛样品的检测 (6)5.3. 危险特性初筛 (6)5.3.1. 反应性 (6)5.3.2. 易燃性 (7)5.3.3. 腐蚀性 (8)5.3.4. 浸出毒性 (8)5.3.5. 毒性物质含量 (12)5.3.6. 急性毒性初筛 (13)5.4. 需鉴别后确定的危险特性 (14)6. 危险特性鉴别 (14)6.1. 采样工作方案 (14)6.1.1. 采样对象 (15)6.1.2. 份样数 (15)6.1.3. 份样量 (15)6.1.4. 采样位置 (15)6.1.5. 采样方法、时间及频次 (15)6.1.6. 照片及视频证明材料 (15)6.1.7. 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15)6.2. 检测工作方案 (17)6.2.1. 检测内容 (17)6.2.2.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18)6.3. 检测结果判断 (20)7. 编制说明 (20)8. 附件 (21)图3-1鉴别技术路线图 (4)1.前言1.1.项目概况概述委托单位概况和与待鉴别对象相关的项目概况,包括环评和验收履行情况。
固体废物鉴别-废弃物危险特性鉴定
固体废物鉴别-废弃物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谢小姐---136---6236--5104对固体废物所已完成的部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案例进行分析,从鉴别物质的产生源分析和过程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丧失原有所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产品类废物;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废物;三是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四是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加工处理之后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五是用于物质原始用途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
(1)属于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产品类固体废物。
(2)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质量原因无法满足原有使用要求的产品,如不合格产品、残次品、废品等固体废物。
鉴别案例:某海关委托固体废物所对申报名称为"废聚乙烯PE碎料的货物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由于该批货物种类杂、体积大、外观差别明显,因此,鉴别人员到现场对货物进行查看及采集图片信息,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六个货物集装箱关封锁完好,现场全部开箱查看,其中第1、2、4、5序号的四个集装箱门口放置1~2排成捆的明显脏污的塑料膜,其数量分别为4包、 2包、4包、2包,第3、6序号两个集装箱门口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
对第1、 4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部分掏箱,对第2、5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全部掏箱,集装箱里层货物均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包装袋破损严重。
从露出的渔网和缆绳以及现场随机拆包结果可以判断,货物为各种破损、破烂、脏污的渔网(不排除防护网)和缆绳,网孔大小、尼龙丝粗细、缆绳粗细、浮子大小均不同而且颜色混杂,明显含有泥土、木块、石块等杂物。
货物照片见图1。
图1 货物照片所鉴别货物主要为破损且杂乱缠绕的渔网和缆绳,已经丧失了原有产品的功能和利用价值,是回收的废弃物质;集装箱内的少量成捆塑料膜,为切割产生的边角料,明显受到污染,是回收的废弃物质。
因此,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固体废物的定义,该批货物属于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受到重视,对危险特性的检测与识别也变得更加重要。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针对某企业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综合考虑其产品和技术特征,对危险特性进行分类鉴定,以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危险特性概述危险特性是指具有潜在危害环境、人身及财产的活动、物质或者其它现象的能力和性质。
危险特性分类方法是指根据不同的物质和活动的危险性特点,将相似物质和活动组合起来,形成危险特性分类。
例如,毒性和刺激性、腐蚀性和燃烧性、放射性和生物学危害性等不同的物质和活动,可以形成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分类,刺激性物质也可以形成刺激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分类。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方法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指对危险特性的具体参数进行测量、实验和分类,以确定其安全性和有害程度。
根据物质或活动的危险性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其鉴定报告。
(1)性和刺激性物质。
毒性物质是指可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可溶性有机物、重金属、氰化物、有毒气体和可燃有机物等;刺激性物质是指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的物质,如可溶性酸、中性碱、有机酸和无机酸等。
(2)蚀性和燃烧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是指可以腐蚀金属和非金属的物质,如有机酸、高氯酸和优质酸等;燃烧性物质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液氯、乙烷和乙炔等。
(3)射性和生物学危害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是指可以产生有害电磁辐射的物质,如放射性元素、示踪剂和辐射探测剂等;生物学危害性物质是指可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病毒、细菌和毒素等。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某企业认为其产品和技术特征具有较高的危害环境、人身及财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对危险特性进行分类鉴定,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经过实验测量、实验和分类,得出某企业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如下:1.性和刺激性物质:该企业产品中检测出含有可溶性有机物、重金属、氰化物、有毒气体和可燃有机物等物质,其中包括可溶性酸、中性碱、有机酸和无机酸等刺激性物质,均属于危险特性。
未知物质鉴定-危险特性鉴定
危废鉴定-未知物质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固体废物采样、制样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S~W有机质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6-2006氟化物土壤质量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22104-2008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氟化物固体废物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555.11-1995硫化物《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局(1989)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8.8.2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17.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G固体废物氰根离子、硫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氯化物(水溶性盐分)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Y/T1251-1999水分、含水率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HJ613-2011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含水率-重量法19灼失量(热灼减率)土壤的强热减量试验方法JIS A1226:2009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全磷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632-2011森林土壤磷的测定LY/T1232-2015全氮森林土壤氮的测定LY/T1228-2015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NY/T53-1987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HJ717—2014pH值、腐蚀性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Y/T1239-1999土壤pH的测定NY/T1377-2007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GB/T15555.12-1995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9065-1992总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9012B-2004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HJ 745-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铜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锌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铅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镉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铬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09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0-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铬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5-199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49-2015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0.1)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0.1)砷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砷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原子荧光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1.1)原子荧光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1.1)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锰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钡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的测定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67-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钴钒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铍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铍、镍、铜、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镍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铝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钙钾镁钠锶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锂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锡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银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锑铊钼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钼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硒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硒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硅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硼钛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总汞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680-201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汞测定热分解、融合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固液态汞的含量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473-2007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1-1995六价铬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4-1995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7-2014总石油烃吹扫捕集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5035A-2002索氏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40C-1996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15C-2007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测定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技术)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E荧光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石油烃水质烃油指数第二部分:使用溶剂提取和气相色谱法ISO9377-2(2000)有机氯农药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550-2003动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GB/T14551-2003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81B-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气相色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G气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H有机磷农药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552-200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141B-2007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768-2015多氯联苯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82A-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5)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5)土壤中多氯联苯(PCB)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F气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N挥发性有机物吹扫捕集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5035A-2002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260B-1996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质谱法HJ605-2011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O半挥发性有机物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270D-2014气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柱技术)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D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K硝基苯类单体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330A-2007高效液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J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土壤中矿物油的测定5A分子筛吸附法《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技术》15.13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总有机碳、总碳、总无机碳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HJ695-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有机碳、总碳、总无机碳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8.1)无机阴离子离子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F烷基汞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分析方法: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204-1993阳离子交换量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LY/T1243-1999多环芳烃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310-1986附注1~附注8的检测对象:水和废水(其中附注3~附注8的检测对象也包括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附注6还包括环境空气和废气)附注1:苯系物的具体参数—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异丙苯、苯乙烯;附注2:氯代苯类的具体参数—二氯苯、三氯苯、六氯苯;附注3:有机磷农药的具体参数—甲基对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甲拌磷、二嗪农、倍硫磷、速扑杀、杀虫畏、科隆、乙硫磷、速灭磷、异稻瘟净、稻丰散、杀扑磷、杀螟硫磷、溴硫磷、水胺硫磷、久效磷、乙拌磷、甲基毒死蜱、毒死蜱、甲基溴硫磷、嘧啶磷、毒虫畏、乙基溴硫磷、苯线磷、丙硫磷、三硫磷、保棉磷;附注4:有机氯农药的具体参数—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硫丹Ⅰ、硫丹Ⅱ、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硫酸酯、异狄氏剂醛、甲氧氯、异狄氏剂酮;附注5: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氯乙烷、溴甲烷、氯乙烯、三氯氟甲烷、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顺-1,2-二氯乙烯、2,2-二氯丙烷、溴氯甲烷、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1-二氯丙烯、四氯化碳、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二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顺-1,3-二氯丙烯、甲苯、反-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烯、二溴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苯、1,1,1,2-四氯乙烷、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三溴甲烷、异丙苯、溴苯、1,2,3-三氯丙烷、1,1,2,2-四氯乙烷、正丙苯、2-氯甲苯、1,3,5-三甲苯、4-氯甲苯、叔丁苯、1,2,4-三甲苯、仲丁苯、1,3-二氯苯、4-异丙基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丁苯、1,2-二溴-3-氯丙烷、1,2,4-三氯苯、六氯丁二烯、萘、1,2,3-三氯苯;附注6: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N-亚硝基二甲胺、苯胺、酚、2-氯酚、双(2-氯乙基)醚、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苯甲醇、2-甲基酚、双(2-氯异丙基)醚、N-亚硝基二正丙胺、六氯乙烷、4-甲基酚、硝基苯、异佛尔酮、2-硝基酚、2,4-二甲基酚、苯甲酸、双(2-氯乙氧基)甲烷、2,4-二氯酚、1,2,4-三氯苯、萘、4-氯苯胺、六氯丁二烯、4-氯-3-甲酚、2-甲基萘、六氯环戊二烯、2,4,6-三氯酚、2,4,5-三氯酚、厄烯、二甲基酞酸酯、2,4-二硝基甲苯、2-氯萘、2-硝基苯胺、二氢厄、2,4-二硝基酚、3-硝基苯胺、二苯并呋喃、4-硝基酚、2,6-二硝基甲苯、芴、二乙基酞酸酯、4-氯苯基苯基醚、4-硝基苯胺、4,6-二硝基-2-甲酚、N-亚硝基二苯胺、偶氮苯、4-溴苯基苯基醚、六氯苯、联苯胺、五氯酚、菲、蒽、咔唑、二正丁基酞酸酯、荧蒽、芘、丁基苄基酞酸酯、苯并(a)蒽、3,3’-二氯联苯胺、屈、双(2-乙基己基)酞酸酯、二正辛基酞酸酯、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北;附注9的检测对象:环境空气和废气附注9: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乙烯、乙炔、乙烷、丙烯、丙烷、异丁烷、1-丁烯、n-丁烷、逆-2-丁烯、顺-2-丁烯、异戊烷、1-戊烯、n-戊烷、异戊二烯、逆-2-戊烯、顺-2-戊烯、2.2-二甲基丁烷、环戊烷、2.3-二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1-己烯、n-己烷、甲基环戊烷、2,4-二甲基戊烷、苯、环己烷、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2,4-三甲基戊烷、n-庚烷、甲基环己烷、2,3,4-三甲基戊烷、甲苯、2-甲基庚烷、3-甲基庚烷、n-辛烷、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n-壬烷、异丙苯、n-丙烯苯、间-乙基甲苯、对-乙基甲苯、1,3,5-三甲苯、邻-乙基甲苯、1,2,4-三甲苯、n-癸烷、1,2,3-三甲苯、间-二乙苯、对-二乙苯、n-十一烷、n-十二烷、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四氟乙烷、氯乙烯、1,3-丁二烯、溴甲烷、氯乙烷、丙酮、三氯氟甲烷、异丙醇、1,1-二氯乙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三氯三氟乙烷、逆-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甲基特二丁醚、乙酸乙烯酯、甲基乙基酮、顺-1,2-二氯乙烯、氯仿、乙酸乙酯、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丙烷、溴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4-二恶烷、顺-1,3-二氯丙烯、甲基异丁基酮、逆-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甲基丁基酮、二溴氯甲烷、1,2-二溴乙烷、四氯乙烯、氯苯、溴仿、1,1,2,2-四氯乙烷、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1,2,4-三氯苯、六氯-1,3-丁二烯。
危险废物特性与鉴别
填埋法:将危险废物埋入地下,利用土壤和微生物进行自然降解。
焚烧法:通过高温燃烧危险废物,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固化法:将危险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坚固且不溶于水的固化体。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危险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其转化为稳定物质。
分类处理: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急性毒性:危险废物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接触后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致癌性:一些危险废物中的物质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致畸性:危险废物中的一些物质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导致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危险废物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慢性损害。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技术和方法
危险废物监管与控制的政策和法规
转移监管:对危险废物的转移进行监管,确保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处理。
分类收集: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避免混合收集带来的安全隐患。
标识管理:对危险废物进行标识管理,明确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处理处置: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危险废物是指那些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那些由于其性质或产生过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固体废物。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危险废物的定义: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废物。
添加标题
危险废物特性与鉴别ppt课件
保护对象 人体健康;生态环境
目前以人体健康为主要保护目标,同 时探索生态环境为保护目标的鉴别方法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危险废物特性
污染途径
直接暴露: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类别修正: 行业:900 — 非特定行业 废物类别:HW48 — 有色金属冶炼废物
HW49 — 其他废物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危险特性 In In
T,I T
T/C/In/I /R
T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代码
废物代码
071-001-08
行业代码
废物类别代码
行业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 废物类别代码:巴塞尔公约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附录 废弃危险化学品目录
中文名称
序号 化学名
别名
英文名称
1氰
氰气
Cyanogen
CAS号 460-19-5
2 氰化钠 山奈
Sodium cyanide 143-3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鉴别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二、危险废物属性初筛
1.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应按照鉴别标准进行鉴别。
2.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3.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三、危险废物检测项目确定的依据
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
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进行检测。
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5085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
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
(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
定。
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
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
6.无法确认固体废物的产生源时,应首先对这种固体废物进行全成分元素分析和水分、有机分、灰分三成分分析,根据结果确定检测项目,并按照危险废物鉴别规定进行检测。
四、危险废物采样份数的确定
1.固体废物为历史堆存状态时,应以堆存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2.固体废物为连续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则以一个生产周期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
样品采集应分次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每次采样在设备稳定运行的8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完成。
3.固体废物为间歇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固体废物产生的时间间隔大于一个月,以每次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份样数。
表1危险废物最小采样份数的依据
1.如果采取的固体废物份样数与表2中的份样数不符,按照表2中与实际份样数最接近的较
∙5、[现行标准]HJ786-2016固体废物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现行标准]SN/T2293.2-2009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分类鉴别第2部分:废塑料∙7、[现行标准]HJ782-2016固体废物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
∙8、[现行标准]HJ781-2016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现行标准]HJ702-2014固体废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10、[现行标准]HJ751-201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1、[现行标准]SN/T2884-2011进口固体废物原料爆炸性检验规程
∙12、[现行标准]GB/T32328-20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环境与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导则∙13、[现行标准]GB/T32326-20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14、[现行标准]HJ768-2015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5、[现行标准]HJ767-2015固体废物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6、[现行标准]HJ766-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7、[现行标准]JB/T11836-2015危险固体废物焚烧尾气净化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18、[现行标准]HJ761-2015固体废物有机质的测定灼烧减量法
∙19、[现行标准]HJ760-2015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20、[现行标准]HJ752-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现行标准]HJ750-201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现行标准]HJ749-201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现行标准]DB52/T912-2014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工程防渗系统施工、环境监理及验收
∙24、[现行标准]DB50/T427-2012土壤、沉积物和固体废物二恶英类的筛查酶联免疫法
∙25、[现行标准]DB52/865-2013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26、[现行标准]HJ714-2014固体废物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27、[现行标准]HJ713-2014固体废物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28、[现行标准]HJ712-2014固体废物总磷的测定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9、[现行标准]HJ711-2014固体废物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0、[现行标准]HJ687-2014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1、[现行标准]HJ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32、[现行标准]GB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33、[现行标准]DL/T1281-2013燃煤电厂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34、[现行标准]DB21/T2488-2015氯碱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
∙35、[现行标准]DB22/T1793-2013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理规范
∙36、[现行标准]DB21/T2180-2013辽宁省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
∙37、[现行标准]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38、[现行标准]GB18598-2001/XG1-20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39、[现行标准]GB18597-2001/XG1-20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家标准第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