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有效性案例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有效性案例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如何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保证其有效性,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本文通过对一堂“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案例评析来探讨。

标签: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评析
一、主题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进出口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及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的证书、文件、单据等各种贸易单证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并能在实践中恰当运用,为学生未来从事外贸实务操作方向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做好实际操作前的知识储备,并具备初级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相对于理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集成技术辅助生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的大量成功应用的事实,专业的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无疑将会大幅度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效果。

网络贸易模拟就是以网络为支撑,在实验室中通过应用专业的国际贸易软件来仿真贸易中的各个环节和单证制作,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参与模拟的国际贸易经营,并利用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断解决各种贸易问题,随之再提出新问题,并通过学习解决新问题……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最终,通过游戏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熟悉业务操作全过程,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经营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张云钢,倪彩霞主编,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是第六章“国际货运保险”第2节的“海上货物损失”。

教学对象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东南亚物流管理班的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①掌握“海上损失与费用”的概念。

②理解海上损失的分类依据及其致损原因。

③能够准确地对海上损失的类型进行判定并准确定位损失承担者。

④熟悉海上损是失理赔的条件、时间和依据。

对于第1、2、4个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讲授就可以完成,因为教材中提供了清晰、详细的海上损失概念及相应的海上损失分类标准、区分依据和理赔的相关知识,并在章节之后配有相关内容的同步练习题;而对于第3点教学目标,就必须借助相关案例来完成,同时所提供案例在此处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其他三个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从而在复习时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的大学,因为学校自身原因以及所属地区的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没有能力投资实验室的建设,如购买各种贸易软件,并随着国际惯例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和软件配备。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案例教学法也就成为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枯燥、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再需要承担“教”与“学”的全部,而从一种由教师“推”着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逐渐向学生主动为解决案例问题而求教、学习的“拉式”学习模式转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首先通过课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介绍两次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及其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接着,采用发起式的方式提问两位学生:“如果国际贸易货运船只在海上遭遇了索马里海盗,那么结果可能会怎样?”第一位学生的回答:“由于面对有备而来且十分凶残的海盗,货船毫无准备,有可能船、货全部被抢,甚至连船员和船长也被海盗劫走。

第二位学生的回答:对于国际贸易的承运来说,货运船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索马里海盗抢劫行径,路经此海域时一定会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所以,即使海盗来了,也不会导致船、货、人的全部失去,最多就是在激战过程中可能会有些人员、船体的损失而已。


针对两位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发大家思考:如果前一次课所学习的海上风险和海上以外的风险真的发生,那么损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由于风险大小不同,其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也有高下之分。

教师讲解教材中海上损失的两种类型——全损和分损,并介绍全损与分损的界定标准,以及分损又依据导致损失产生的原因和损失承担者的不同而分为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并重点讲述共同海损的必备因素。

最后讲述当遭遇损失后,该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备齐所有材料,找到索赔对象并向其
索赔,来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

然后,教师播放如下案例: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

船长为了船、货安全,下令往舱内灌水,火很快被扑灭,但是主机受损。

于是船长决定雇佣拖轮将船拖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有:①1000箱货物被火烧毁;②600箱货物被水浇湿;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④拖轮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费用和船上人员的工资费用。

请学生回答:从损失的性质上看,上述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属于单独海损?为什么?
被提问的两位同学的答案基本相同,他们都认为:①③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这两项损失是由于火灾这一风险直接造成的;②④⑤属于共同海损,因为这三项是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进行救火而向船舱灌水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出的特殊费用。

从上述学生对案例的问题回答速度和准确度来看,对于本次课程的内容,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当天的课后作业及提交时间和学生课后需要查阅的相关知识: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运保险是否有国别或者类别之分?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哪些货运保险?
三、案例分析
1.案例的难易程度把握得当
针对教学时间的限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因此案例的逻辑关系篇幅不宜过长;选择篇幅较短但内容却比较完整的案例,学生在5~7分钟内就能完成案例的阅读、分析和给出答案,这三个环节不会因为案例太长而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仔细分析整理、给出答案而降低教学效果,也不会令那些没有耐心的学生分心,还可以让一些正在走神的学生因为有可能需要回答问题而快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证自我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借此时间稍作休息,在教室中通过“U”形走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为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答疑。

案例教学在此处起到了调节课堂气氛和交换课堂主角的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案例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案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频繁应用,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难点问题设计了案例的内容,对案例分析后能否得出正确答案能够体现学生是否掌握了海损的类型,对于部分海损中的单独和共同海损是否能够区分,是否掌握了以上两种海损的分摊方法,从而为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对本节知识的总结以及下次课前回顾内容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3.课程初始的“遭遇索马里海盗后果预测”设置承上启下
教师适时引入最近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索马里海盗事件,很快就能引起学生兴趣,适当难度和合理的问题提问,既能回顾上节学习的风险类型和来源知识,又能顺理成章导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海上损失;通过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本次授课内容;被提问的学生则能因正确回答问题而进一步增强自信,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4.案例本身的发生时间同样制约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在本次授课的案例编排上,教师注重了案例与各部分教学知识点的联系,也能较好地设计案例的篇幅和难易程度及把握提问人数、体现了教学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从课前的假设提问到此处的案例教学,均考虑到了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案例,应该在所涉及内容和后续点评环节中同时考虑国际贸易实务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贸易需要,很多贸易的惯例、做法甚至贸易术语都在不断完善和调整,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和点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体现该案例结果和内容对应的时间维度,并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地随着时间和市场的需求,多渠道、多方式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云钢,倪彩霞.国际贸易实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德华.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