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36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课 商鞅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3.商鞅变法的结局及历史作用 (1)商鞅变法的结局。 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的亲 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兵败被杀, 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商鞅本人虽死,但他“废井田”、 “开阡陌”、“重农桑” 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 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了。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为此, 商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①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等爵制,奖 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严厉禁止私斗。宗室成员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对基层民 众的统治。 ③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全国分为 31 县, 由国君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 地主阶级利益的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 ⑤社会风尚习俗领域的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 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2)政治方面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战国时期, 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 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达到 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径是变法改革。
①春秋时期的变革。 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 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土 地的所有权。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②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出现。 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 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于 是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 ③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 变法;齐国、赵国和韩国等国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doc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越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国家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梭伦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2)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3)概括指出梭伦和伯里克利对于雅典民主进程的贡献。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500斗以上称为“五百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300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以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
第三等级:200斗以上称为“双牛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材料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毎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人在大会上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请回答:(1)材料一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综合两段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共24张PPT)
• 启示: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 只有不断改革,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 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 • 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 段; •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 尖锐激烈的斗争; • 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 • 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 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肯定,反之要否定。
(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 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 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 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其基本立场是 否定商鞅变法。(4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 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 法所建立的新秩序。(3分) (4)新兴地主阶级;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分) (5)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 应历史发展趋势等。(任答两点2分)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 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 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 (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 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 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 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大背景——各国变法背景
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诸侯国逐渐强大,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瓦解; 2、经济上铁器牛耕逐步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逐步确立; 3、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 各国变法的理论
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 的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 作用 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 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 (书本有) 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 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 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消极 影响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2商鞅变法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专题二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 产生的。 2. 目的相同: 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 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 胜利的目的。 3.代表的利益相同:各国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利益。 4.指导思想相同: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 行的。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四、秦国崛起 1.政治上
专题二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 爵”,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 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2)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专题二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 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史证 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二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 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史证 体的是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三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 免 除本身的徭役; 而追逐“末利”者, 以及虽从事“本业” 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史证 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提高。 史料四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史记》卷六十八 史证 史料表明变法使秦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46张PPT)
项 目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什伍制度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建立县制 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轻罪重刑 焚烧诗书
塞私门之请
习俗 强制分家,推行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
意义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提高军队战 斗力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 1974年3月,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得以重见天 日,一些考古专家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兵马俑中 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冲在战争 第一线的士兵和将领不戴头盔?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为什 么连头盔都不给士兵配备?
• 材料一:
•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 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 得的爵位就越高。
•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
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
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
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
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
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
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 4、思想
• “燔诗书而明法令”——焚毁儒家著作,制定 秦律
加强思想控制,但钳 制了思想,摧残了文 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奴
战 国
燕
时 期
黄
河
赵
齐
、 长
江
秦
魏
中
下
韩
游 地
区
楚
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品课件 专题二二 秦国的崛起 (人民版)
解析:选 B 。本题主要是要抓住从社会发展的角 度看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顺应了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发展趋势。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 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
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 .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商鞅制定的 刑法非常严苛,迫使人们遵守规矩,达到以刑去 刑的目的。
反对。
(2)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思想控制,压制和打击
旧贵族,加剧了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 秦孝公 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3)公元前338年,_________
2.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1)表现 中央集权 政治体 ①秦国基本建立起封建专制 ____________
制。
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崇尚耕战 的风气得以延续。 ③变法时期形成的 ____________
2.军功爵制
(1)背景
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提高,要求争 取自身的政治权利与地位。 赐爵 制,并与官职紧密联 ②战国时已开始实施 _______ 系。 (2)内容
①按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宗室贵族 ②______________ 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劳者才可 享受荣华富贵。
2.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表现在:
(1)改革的大环境——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2)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即井田制进 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强烈要求变革。
(3)法家思想形成,有变法的指导思想。
(4)人心思变,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5)生产力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 产关系。 3.主观条件 (1)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
开始两次,商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磕睡。
商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商鞅,商鞅要求再见孝公。
这一次商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
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商鞅。
孝公对商鞅讲述的富国强兵之道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商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
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孝公对尧舜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给秦孝公提出的建议。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一4-分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毁谤梭伦改革者的身份并分析毁谤者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的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治国思想及其出发点并简评其治国思想。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之法,良法也。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
举国疲劳,不堪言状。
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
参考答案1.(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以图自保,避免被他国兼并,都致力于增强经济军事实力的改革变法;秦国偏处西隅,实力较弱,秦孝公雄心勃勃,发愤图强;帝王之道主要是道德感化,不利于迅速富强,而霸王之道强调严刑峻法,有利于迅速富强。
(2)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稳定和巩固统治;并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
秦孝公雄心勃勃,发愤图强;帝王之道主要是道德感化,不利于迅速富强,而霸王之道强调严刑峻法,有利于迅速富强。
(2)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等。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2.(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2)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
毁谤梭伦改革者的身份:奴隶主贵族。
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
(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1)相同点对比材料一二进行归纳即可,从“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归纳出等级制度的划分;从“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归纳出官吏的任免;从“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归纳出对工商业的态度。
(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注意材料信息“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可知是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
第二、三小问,根据材料“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进行归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掌握。
直接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3.(1)思想:以法治国。
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2)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
第一问由“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可以分析出商鞅的治国思想是以法治国。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角度回答;第三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辩证地评价即可。
(2)由“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政治角度从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经济角度从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4.(1)措施: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
(2)评述: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
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
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研究题目的要求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及材料“商鞅之法良法也。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归纳总结,同时注意要全面、客观。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