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结构
第二部分(5~16 段),文章的主体部 分。通过列举爱因斯 坦热爱音乐、崇尚文 学的生动事例,证明 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1~4 第三部分 (17~18段) 段),指出爱因 文章 斯坦与艺术这个 文章结语部分, 分段 话题的两重意义。 表明写作本文 这也是作者写作 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目的。是 再次点明了文 全文的引子。 章的中心论点
赵鑫珊
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哲学家、作家。1938年4月2 日出生在江西南昌,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德国文学语言系。精通四国语言。 就出书的数量而言,当代学者和作家中几乎 没有谁能与赵鑫珊比肩。到目前为止,最新 的一本是第46本:从1985年出版的第一本 《科学· 艺术· 哲学断想》,到2004年6月的 《我是北大留级生》(江苏文艺出版社), 几乎每年2至3本。尤为重要的是,如此高的 产出,却决不雷同,几乎每一本都会在不同 的领域产生影响:哲学、诗歌、量子物理学、 数学、音乐、建筑、……
课文理解
1.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 有什么好处?
内容上:说明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 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 结构上: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2.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学。 启发: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 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爱因斯坦在艺术领域内特别推崇、酷爱 哪些艺术形式,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音乐: 他,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 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几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是一个“有造 诣的小提琴家”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奏出扣人心弦的乐 曲
文学: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 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 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 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与卡夫卡产生共鸣。
2005年被确定为“国际物理年”
•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联合国确定2005 年为“国际物理年”。
结论:科学与艺术紧密联系
解析标题
• 分析标题“爱因斯坦与艺术”的结构 • ——并列式。 •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人名,而且是一类人 的代名词——科学家。 • 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我把我的哲学看作钟摆,两端是 科学和艺术。科学是理性的,呆 久了我会冻僵;艺术是有感情的, 呆久了会烧焦。所以我就在它们 之间不停地摆动,亲近科学才可 信,热爱艺术才可爱,这就是我 的哲学,既可信又可爱。
生平介绍
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 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 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 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 喜爱音乐,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学小提 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 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的精神和祥 和的气氛。
11.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阐述事理的? 总—分—总 爱因斯坦推崇音乐—推崇文学—爱因斯坦 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赏析语言
(1)、赏析课文论点的语言:“探讨爱因斯 坦与艺术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 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 术本质的认识。” “至少”,表明内涵丰富,难以穷尽。
“从此以后,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 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 他的血和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
• 用暗喻的修辞手法 • 形象地说明科学、艺术、哲学满足了爱因 斯坦的精神需要,支持着他的全部生命意 义,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3.作者认为研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 关系有什么意义? 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加深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4.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为什么 执着追求艺术?
爱因斯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Fra Baidu bibliotek, 绝不仅仅看成是娱乐和消遣。
(1)艺术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 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艺术具有崇高的伦理价值,提 高精神境界。 艺术、科学互补:科学满足理性追求 艺术满足感情渴望 (3)艺术具有和谐的美。 艺术、科学相通:均要以丰富的想象 力为心理背景
5.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① 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 缺的;反之亦然。
②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 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 感情的渴望。
① 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 残缺的;反之亦然。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残 缺的。
②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 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 感情的渴望。
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 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 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 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6.第10段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其中猪栏理想是指什么?
只盯着个人利益与得失,只追求吃喝与 享乐的理想是猪栏理想。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告诉我们什么? 在文中表达了什么?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告诉我们,将自己 的才华投入到社会需要中,把握时光 才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第二部分的分层
第一层(5~8段)叙述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的同 时不忘对艺术的热爱的事例 (记叙)
第二层(9~16段) 探求爱因斯坦执 着追求科学与艺 术的原因;指出 科学与艺术的互 补性与统一性。 (议论)这层可 分为三个小层次
一,(9~11段)分析爱因斯坦执着追求 科学与艺术的第一个原因 (精神生命的需 求) 二,(12~14段)分析爱因斯坦执着追 求科学与艺术的第二个原因(崇高的理 论价值) 三,(15~16段)分析爱因斯坦执着 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第三个原因 (绝对的 和谐之美)
9.第7段叙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 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 说明了什么?
• 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看法相似。
10.“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 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 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 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 斯坦。”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道理?
•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 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 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 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 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 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 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 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 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
写作技法
夹叙夹议 举例论证 理论论证
“互补性”,科学与艺术毕竟特性不同,但它 们互相补充,互通有无,共同构筑完整世界。 “统一性”,科学和艺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它们有着共通之处:美,以及对美的无限追 求。
(2)、课文对论点的阐释,运用了 理性和感性相融的散文式笔调,这 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精神生命 的需求
爱因斯 坦与艺 术世界
崇高的伦理 价值 绝对的和谐 和美
科学与艺术互补 统一
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者以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为例证 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 方面 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本文主旨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 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 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 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在本文中表达了爱因斯坦对科学与艺 术的目注神驰与不懈追求。
7.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 (1)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 推崇艺术的美。
• (2)“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 踏在艺术世界。”
• (1)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 极力推崇艺术的美。
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互补的, 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方面。
• (2)“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 右脚踏在艺术世界。”
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而且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B,C )
•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 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 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 同的目标联系着,目标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 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 E.要成为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在丰富的自然科学 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量子学说
• 时空隧道
大小黑洞的吞噬原理
• 美国卫星成功验 • 证相对论的正确。
相对论
• 相对论(Relativity)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 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 和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的区别是,前者讨论 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 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 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物理学基础 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 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 下的问题。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 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 “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 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爱因斯坦在1915年末完成广 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在1916年初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