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发展阶段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 76页)
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处于有序转移阶段的因素: (1)必要: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
竞争也将加剧。 (2)有序:处在发展阶段上的产品的生产之
所以必须从第一梯度地区转移到第二梯度上 某些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而不能越级转到劳 动力与原料费用等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 地区,是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
• 总之,随着客观现象世界的日益丰富多彩, 梯度理论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创新,这对区 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 践都 具有重大意义。
四、围绕梯度转移理论的几种争论
• 梯度转移理论引入我国之后,在全国引起 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 有人从多层次和作用主次的角度去审视这 个问题,结果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 如果按照梯度推移,只能是低梯度上的区域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区域之间的额不平衡永远得不到 改观。
• 2、梯度和反梯度并存论
• 他们认为,技术的梯度转移是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条件下起作用的,其原型在古代社会中 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条 件的变化,使技术的梯度转移产生各种类型。 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 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 式推移三种形式。
• 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2、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 •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 • 4、各区域所处的梯度是相对和发展变化的。
•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主要 是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内 在因素所决定的。
三、梯度转移理论的特点
• 通过对梯度转移理论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梯 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梯度转移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的 高梯度区的中心地(一般是大城市)向低梯度区 地转移,出现所谓“工业区位向下层渗透”的现
竞争也将加剧。 (2)有序:处在发展阶段上的产品的生产之
所以必须从第一梯度地区转移到第二梯度上 某些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而不能越级转到劳 动力与原料费用等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 地区,是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
• 总之,随着客观现象世界的日益丰富多彩, 梯度理论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创新,这对区 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 践都 具有重大意义。
四、围绕梯度转移理论的几种争论
• 梯度转移理论引入我国之后,在全国引起 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 有人从多层次和作用主次的角度去审视这 个问题,结果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 如果按照梯度推移,只能是低梯度上的区域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区域之间的额不平衡永远得不到 改观。
• 2、梯度和反梯度并存论
• 他们认为,技术的梯度转移是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条件下起作用的,其原型在古代社会中 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条 件的变化,使技术的梯度转移产生各种类型。 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 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 式推移三种形式。
• 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2、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 •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 • 4、各区域所处的梯度是相对和发展变化的。
•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主要 是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内 在因素所决定的。
三、梯度转移理论的特点
• 通过对梯度转移理论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梯 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梯度转移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的 高梯度区的中心地(一般是大城市)向低梯度区 地转移,出现所谓“工业区位向下层渗透”的现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演示文稿(1)
【规律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学会区 域定位,建立空间概念;第二,要善于抓住某个区域的区 域特征,如我国西北内陆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高 原是“高寒”;第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进行对 比;第四,能针对具体区域特征、区域问题,提出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向预测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 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 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 人类活动的差异。 3. 选择典型地区,以图文信 息为载体,考查区域不同 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2. 案例: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地 地理位置 理 环 气候条件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北纬30°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 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1 000mm以上,水热充足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水田,较分 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乏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生 长期短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 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有较丰富的石油 旱作业
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 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010年 4月17日冰岛火山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导致整个欧 洲北部的航空交通受阻,全球数百万乘客行程被延误。为更全面 了解冰岛的地理特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索到了下列 图文信息。阅读这些图文信息,分析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冰岛渔业、水能和地热资源丰富,渔业是经济支柱。 当地可耕地面积1 00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畜牧业 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农业用地被用做饲料草场。积极发展温室生 产,西红柿、黄瓜产量可满足国内70%的消费。 材料二:冰岛人口只有32万,但人均GDP达5万多美元位列全 球第四,然而因盲目参与金融业的全球化经营扩张,冰岛外债高 达1 38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让冰岛难以应对,大致 相当于每名公民身负43.2万美元债务。前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 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2.工作流程
信息源
数据 处理
数据库
空间 分析
表达
3.应用领域: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相当广泛,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 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都可以借助GIS。
资源清查
城乡规划 灾害监测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环境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C. 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
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
态环境治理同步
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二、遥感(RS)
1.什么是遥感?
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
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关键装置 3.主要环节
传感器 被动式传感器(照相机)
主动式传感器(雷达)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4.工作流程: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后期阶段发展措施 引进新的技术
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
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案例分析 :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期: 人们改造利用自然能力低下, 受地理环 境的限制,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2.工作流程
信息源
数据 处理
数据库
空间 分析
表达
3.应用领域: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相当广泛,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 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都可以借助GIS。
资源清查
城乡规划 灾害监测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环境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C. 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
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
态环境治理同步
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二、遥感(RS)
1.什么是遥感?
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
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关键装置 3.主要环节
传感器 被动式传感器(照相机)
主动式传感器(雷达)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4.工作流程: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后期阶段发展措施 引进新的技术
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
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案例分析 :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期: 人们改造利用自然能力低下, 受地理环 境的限制,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区域发展阶段(匹兹堡)课件
②“阳光地带”对人口的拉力
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开发了新资源,发 展了旅游业及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五大湖工业区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①外部原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 冲击。
②内部原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 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 产业结 构老化。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 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 分发挥。19世纪后,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 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 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 中心。
(3)早期的五大湖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
空间结构特征:城市数量少,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 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 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 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口由图中地区向西部和南 部大量迁移,分析原因
①“冷冻地带”对人口的推力
东北部纬度偏高,冬季特别严寒,空气潮湿,称为冷 冻地带。五大湖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 涨,许多工厂倒闭与初期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 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 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 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 度逐步提高。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开发了新资源,发 展了旅游业及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五大湖工业区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①外部原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 冲击。
②内部原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 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 产业结 构老化。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 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 分发挥。19世纪后,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 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 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 中心。
(3)早期的五大湖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
空间结构特征:城市数量少,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 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 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 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口由图中地区向西部和南 部大量迁移,分析原因
①“冷冻地带”对人口的推力
东北部纬度偏高,冬季特别严寒,空气潮湿,称为冷 冻地带。五大湖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 涨,许多工厂倒闭与初期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 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 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 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 度逐步提高。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 模块3 第1章 第1课 认识区域及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件 鲁教版
(1)黄河流域与其他流域的分界线是明确的 还是模糊的?请说明理由。
答:明确;流域的界线是以河流的集水区域来划 分的,也就是以分水岭为分界线的,而分水岭是明确 的。 (2)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为什么特别狭窄? 答:黄河下游为地上河,附近地表水无法流入黄河, 河堤就是分水岭。 (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有什么影响?
【答案】(1)B 答案】
(2)C
(3)D
区域的特征与区域地理特征的区别 区域的共性特征,而区域地理特征是指某具体区域气 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和人口、 城市、人类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变式训练1】 【 变式训练 】 根据不同的地理要素可以划分出不同的 地域类型。读黄河流域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转型阶段
再生阶段
2.以美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以美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例题2】 【 例题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 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 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阶段二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 的主要动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 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2)环境污染加剧
工业化 湿地破坏
资源过度开采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 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 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 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科 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课件
14
一.从南北经济同步发展到经济重心在北方地 区的确立
从远古到西晋,是我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第一
阶段。此阶段,南北经济区的经济从同步发展到北方 经济迅速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同在北方。 这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南北经济同步发展时期
石器时代遗址表明在我国原始人时期的经济状况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11
程道平 鲁峰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12
程道平 鲁峰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13
程道平 鲁峰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1.气候温润,林草繁茂。 据考古学研究,西周前,黄河中下游气候温润,雨
量充沛,呈亚热带气候特征,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 2.土壤疏松,宜于种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黄土地带,黄土属第四纪陆相沉 积物,含有丰富的易溶盐和钙质结构,土性肥沃而疏 松多孔,便于简陋农具耕耘和农作物根系的深入。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大致上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北方和南方在特色农业、
生产工具和居住条件等方面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
这表明,南方地区的石器文化是自然生长的,不
是由黄河流域传播过来的。两大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
摇篮。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15
(二)夏商周春秋时期北方农业区的扩大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远古时
期就有适合先民们生活和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 新石器时代以来,就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北方的主要 农业区。
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化与位置移动式中国北方环 境演变的“指示器”。它的生态环境特征有:1.气 候属半干旱区;2.自然植被上属森林草原带;3.经济 上属农牧交错。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
对外开放 程度较低
交通运输 线路少,稀疏
城市化
水平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状态 ⑤__低__水__平__平衡
逐步提高 建设加快 ④_加__速___推进 不平衡加速发展
程度高 ③__网__络__形_成____
水平高 综合发展
【点睛】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区域空间结构不断演化的过 程,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1978年的约23.3%上升到2007年的约39.5%。因此主要分 析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即可。第(2)题,1990~2007年台州的就 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例 从1990年的61.6∶21.6∶16.8调整到2007年的 23.7∶41.0∶35.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7.9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9.4个百分点和18.5个百分 点,台州第二、三产业在此时期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 大量劳动力,据此分析三次产业就业情况的比重顺序变化即可。 第(3)题,主要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分析是否符合发展规律, 就业情况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是否一致即可。
第二产业比重迅 速上升,出现规 模较大的工业中 心和工业基地, 后期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严重
不平衡 加速发 展状态
3.“知识城”匹兹堡——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五大湖地区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了区域的转型与再生,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的区域 发展阶段。
压缩传统工业, 加大技术革新, 对产业进行升级 与调整,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
(4)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面积减少 城镇地域:面积增大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思考 3.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 .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 不断成长壮大的? 不断成长壮大的? 【思考·提示】 提示】 思考 提示 该说法错误。区域发展往往都 该说法错误。
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旅游、交通、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旅游、交通、宗教等其 他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 他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 大的。 大的。
思考 4.每个区域的发展是否都要经过衰落阶段? .每个区域的发展是否都要经过衰落阶段? 提示】 【思考·提示】 思考 提示 每个区域的发展只要及时把握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调整和 革新,就会不断地增加区域发展的活力,而并 革新,就会不断地增加区域发展的活力, 不是非走向衰落不可。 不是非走向衰落不可。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经济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______,人均国内生产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 相当低 , 发展 总值也很__ 总值也很 少 水平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_______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 占有较大的比重 区域 劳动密集型 加 起步 阶段 ____阶段,以______工业和 阶段, 资源型工业和 工业和__________加 产业 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____ 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 结构 活动
三、工业化阶段 项目 内容 区域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三产业表现出________的趋势 的趋势。 产业 三产业表现出 加速发展 的趋势。劳动力开始 由农业向______和______大规模转移 结构 由农业向 制造业 和服务业 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____作用大为加强 作用大为加强, 区域内部的 集聚 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 系列规模较大的________和 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和________。中 工业基地 。 区域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____区域的平均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 区域的平均 空间 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________作用大幅度 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 辐射带动 作用大幅度 结构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 放程度逐步____ 放程度逐步 提高 发展 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___发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 不平衡的加速 发展状态 状态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 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很少 很少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
方法技巧图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及突出特点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1-
学以致用 1(2013 福建文综,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9-
(2)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 入手。 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特点、 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②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 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2-
材料二: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 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 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答案: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 ,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5-
一 二
三 四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 界线有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间 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表现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 界线是模糊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2活动
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 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 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 %。而美国西 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 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 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 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 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 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 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 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 产业。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 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一 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 业,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由 此形成支柱产业。
传统工业区改造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交通运输
3.防治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4.发展科技 5.政策支持等
归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发展的历程:
项目 阶段
初期 阶段 成长 阶段
主要特点 面临的问题 人地关系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 基本协调 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产业中心向外发展, 资源枯竭、产业 开始出现明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老化、环境污 显的不协调 渐趋复杂 染、地价上涨等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 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中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大型中心城市少,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 稀疏。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二)、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 区域产 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 业结构 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 空间 结构
发展 状态
出现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 设显著加快。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 其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封闭的 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 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衰退 阶段
再生 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 衰败、萎缩的状态
区域经济逐渐复苏
高失业率、 人口减少
矛盾加剧
走向协调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产 业结构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 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振兴的措施: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业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治理环境污染 ⑤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 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 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 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项目 内 容
区域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 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 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 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 系大幅度增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 逐步形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 人均国民收入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2、区域开发方式
(1)、类型
方式 特点
粗放 以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 型的 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 短期内的高速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 开发 污染)@ 方式 高水平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 的开发 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方式
(一)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案例:——活动:P11
(二)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加速区域发展。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 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 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 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 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 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 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东北老工业基地:兴起(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密集)。人口较为密集。 工业发展早,基础好。 平原广阔,农业基础较好,潜力大。 衰落的原因: 矿产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体制落后,产业升级迟缓 ⑤就业矛盾突出
空间 结构
发展 状态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以传统农业为 主的发展阶段 区 域 发 展 阶 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状态有所不同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其发展阶段有: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 工业化阶段
三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 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 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 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 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 铁工业中心。
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 经济结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 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 在匹兹堡新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扮 演了重要的角色。该城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础。1886年,电 气发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这里创办了威斯汀豪斯电 气公司(又译西屋电气公司)。早在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世界 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使广大听众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现代传播媒介 的无穷益处。1957年,该城郊区建成美国第一座核电站。今天, 匹兹堡集中有150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 员1.5万人,开发从核反应堆、计算机软硬件到机器人等各种高新 技术产品,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此地还是美国的几大医疗中心 之一,装备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 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市内空气清洁度和河流水质均 已达到政府规定标准。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 于发展中国家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中国 美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英国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均GDP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背景知识】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区域 类型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 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就业困难、交通压力加重等使人地关系变得空 前紧张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 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 意这种观点。 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 果忽视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故在西 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恶 性 循 环
资源浪费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区 域 低 开 水 发 平 方 式
高 水 平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可 持 续 发 展
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 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发展趋势
•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 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