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摘要: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缺点正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将免疫学原理应用于组织学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使组织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从而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对疾病诊断、研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首先,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暴露组织中的抗原,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通过显色反应检测结合情况。
常用的显色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组织处理: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2.抗原修复:去除组织中的封闭抗原,暴露目标抗原;3.免疫染色: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4.显色: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显色反应;5.观察和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分析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疾病诊断: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辅助诊断疾病,如肿瘤、炎症等;2.疾病研究:研究抗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3.药物研发:检测药物对特定抗原的影响,评估药物疗效;4.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估: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抗原的表达情况,评估肿瘤分期和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高敏感性:能够检测微量抗原;2.高特异性: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减少交叉反应;3.定位准确:显示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4.易于操作:方法简单,仪器设备要求较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摘要: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概念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与应用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操作步骤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关键试剂与技术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正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结合了组织学、免疫学和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首先将待检测的组织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加入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显色。
根据显色结果,可以判断组织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从而为临床诊断、疾病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原修复:通过加热或酸碱处理,使组织中的抗原决定簇暴露,便于抗体结合。
2.切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便于后续染色和观察。
3.脱蜡:将切片脱去脂肪和蜡质,使抗原抗体更容易结合。
4.抗原处理:对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增强抗原性。
5.抗体染色:将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孵育一段时间,使抗体与抗原发生反应。
6.冲洗:去除未结合的抗体,防止背景染色。
7.显色:加入显色剂,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现特定颜色。
8.复染: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结构和核染色,可以进行复染。
9.封片:用封片剂固定切片,便于长期保存和观察。
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关键试剂与技术包括:1.抗体: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如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2.抗原修复液:用于修复组织中的抗原决定簇。
3.显色剂:如DAB、HRP等,能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现特定颜色。
4.酶标二抗: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酶标二抗,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5.酶标仪:用于检测酶标二抗的活性,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肿瘤诊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AFP等,辅助临床诊断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定位。
它基于免疫反应的原理,即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步骤包括固定、抗原解脱、抗原检测和染色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需要将组织固定在载玻片上,通过化学处理来保留组织结构和抗原的位置。
然后,通过抗原解脱的步骤,去除组织中的其他成分,使得需要检测的抗原能够更好地暴露出来。
接下来,进行抗原检测。
这一步骤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非常关键,它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
抗体可以来源于动物、人类或是由基因工程技术合成。
最后,进行染色步骤。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酶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
在酶标记技术中,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位置会形成反应物质,如染色剂或显色物质,使得抗原的位置能够被视觉观察到。
而在免疫荧光染色中,抗体通常会被标记上荧光物质,其发出的荧光信号能够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特定分子在组织中的存在和定位。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对组织内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0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 操作流程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样本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 应用于各种组织样本,如 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细 胞涂片和组织块等。
样本处理
在染色前,需要对样本进 行适当的固定、脱水、包 埋和切片等处理,以确保 抗原的完整性和活性。
样本标记
在切片过程中,需对组织 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定 位和观察。
0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 优化与改进
抗体选择与优化
总结词
抗体选择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染色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抗体时,应考虑抗体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应选择针对目标抗原具有高亲和 力的抗体,以提高染色结果的特异性。此外,可通过实验验证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以实现最佳的染色效果。
染色结果的检测与评估
染色结果的检测与评估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最后步 骤,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图 像分析等。评估染色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染色强度、阳 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等因素,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染色结果的检测与评估对于病理诊断、肿瘤研究等领域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以检测组织 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有力支持。
抗原修复与阻断
抗原修复
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使抗原从组织中 暴露出来,以便抗体能够与其结合。
阻断
为了防止非特异性染色,需要用阻断 剂对组织进行阻断,以消除内源性过 氧化物酶和生物素等物质的干扰。
抗体孵育与洗涤
抗体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特异性抗体,确保其能够与目 标抗原特异性结合。
抗体孵育
《组织化学染色》课件
科学研究
通过染色技术,研究人员可 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
药物开发
染色技术也可以用于药物开 发过程中的药效评估和分析。
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
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与组织或细胞结构中的特定 成分结合,从而产生颜色反应。
组织化学染色的步骤
1
标本制备
将组织标本收集、固定和包埋,以便进行 Nhomakorabea一步的染色过程。
2
染料选择
根据需要染色的组织或细胞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染料。
3
固定和染色
将标本与染料处理,使染料与目标结合,并增强染色效果。
优点和限制
优点
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用 于研究和诊断。
限制
染色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标本 质量和染色剂的稳定性。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染色结果不明显
可能因为染料浓度不足,可以尝试增加染料浓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
1 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常用于染色细胞核和某些细胞器,例如血液涂片中的噬菌体。
2 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主要用于染色胞浆和细胞骨架,如组织切片中的嗜酸性细胞。
3 特殊染料
特殊染料用于特定类型的细胞或组织元素,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染色。
染色技术的应用
医学诊断
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学中广 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定。
《组织化学染色》PPT课 件
欢迎来到《组织化学染色》的课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组织化学 染色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准备好扩展您的知识,并让我们 一起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旅程吧!
染色的定义和作用
染色是一种在组织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通过使用染料将细胞和组织的特定结构染色,以显示 其形态、组织类型和功能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在组织切片或细胞制片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以染色或标记方式来检测目标抗原的一种检测技术。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抗体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抗体,一般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可以是来自同种或异种动物,也可以是人源化的。
2. 组织或细胞预处理:包括固定、脱脂、脱水和切片等步骤,目的是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整,同时提高抗体的进入性。
3. 抗原解表:染色前需进行抗原解表处理,去除组织或细胞中的内源性酶等物质,以提高抗体的结合效率。
4. 特异性抗体结合:将经过解表处理的组织或细胞与选择的特异性抗体反应,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5. 二抗结合: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使用与该抗体结合的二抗(常为抗种属免疫球蛋白)进行结合,放大信号。
6. 染色反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染色反应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酶标法(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等)和免疫荧光染色法。
7. 结果观察和分析:观察染色结果,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位置和程度,分析目标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8.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根据染色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设计和背景知识进行结果解读和推断。
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预处理样品、特异性抗体结合、染色反应等步骤,可以获得目标抗原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来获取有效的实验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一种有效检测疾病的技术,它搭配使用专门染色剂和适当的技术进行诊断测试,被用于诊断细胞学疾病,及其它方面。
在这种技术中,把生物标志物,如抗体和其他免疫技术,应用到染色剂的作用上,以确定细胞的分子特征,以及诊断特定疾病的有效性。
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的特殊性,所以有许多特定的染色剂和技术可用于组织的检测,其中包括柱状染色、滴状染色、板条状染色、对比染色、流质镜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除了检测细胞学疾病,还能应用于分子水平上,如诊断小分子抗原、癌标志物、抗原和抗体相关物质、微生物感染诊断、病毒感染诊断、病理活性细胞检测、血清成分检测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多种规格,如单价染色、双抗体染色、多抗体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三维染色等,可根据需要进行技术设计。
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有不同的步骤,但总体上有一些共同的步骤,如水浴的准备,模板的选择,标本的准备,阳性对照的准备,油脂的准备等。
之后,试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染色要求,在可用性和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
最后,根据用到的染色剂,以及染色时间,灯光和温度条件等参数,来进行染色。
完成染色后,就可以用显微镜查看染色的特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技术,它用于检测细胞学疾病,也可以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如抗体等。
另外,由
于所需的技术步骤较简单,以及所需要的设备较少,所以它也成为临床检测疾病的重要技术工具。
它在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组织染色技术也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得更多的疾病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保障人们的健康。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病毒载量评估
染色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组织中病毒的数量,有助于评估病毒复制 活跃程度和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
染色技术可以与其他感染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确定病因 和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
通过染色技术可以检测组织中自身抗体的存在, 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反应评估
染色技术可以反映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
染色技术可以与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有助于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药物靶点筛选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方法和药物。
药物筛选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降低 药物研发成本和时间。
床常用指标。
病毒检测案例
总结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用于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在病毒检测中,该技术常用于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以 确定病毒的存在和感染程度。例如,在COVID-19诊断 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 快速确诊和防控疫情。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案例
未来展望
随着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临床诊断、 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0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基本步 骤
样本准备
样本类型
组织样本、细胞样本等,要求新鲜、无菌、无杂质。
样本处理
清洗、切割、固定等,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染色效果。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或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是细胞学(cytology)或组织学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ing)是在血细胞的原位上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性质,包括蛋白、脂类、糖类、无机盐和酶等,在保持细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的定位、定性及半定量的观察,是血液病形态学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细胞免疫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是鉴定某些细胞或组织的病态细胞(如微小巨核细胞)和白血病的重要的辅助性检验技术。
一、涂片细胞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一)细胞化学染色1.铁染色正常骨髓中存在一定量的贮存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多分布在巨噬细胞内,称为贮存铁。
骨髓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含有铁颗粒,为细胞内铁,含内铁的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少数成熟红细胞也含有小的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以上铁质均可用普鲁士蓝反应加以显示。
(1)原理:骨髓内含铁血黄素的铁离子和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在盐酸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反应),定位于含铁粒的部位。
(2)试剂:铁染色液(临用时配制):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5份加浓盐酸1份混合;复染液:1g/L沙黄溶液。
(3)操作:取新鲜含骨髓小粒的骨髓涂片,于铁染色架上,滴满铁染色液;室温下染色30分钟,流水冲洗,复染液复染30秒;流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4)结果判定1)细胞外铁:细胞外铁呈蓝色的颗粒状、小珠状或团块状,细胞外铁主要存在巨噬细胞胞质内,有时也见于巨噬细胞外。
“-”为涂片骨髓小粒全无蓝色反应;“+”为骨髓小粒呈浅蓝色反应或偶见少许蓝染的铁小珠;“++”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片状或弥散性阳性物;“+++”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密集小块或成片状;“++++”为骨髓小粒铁粒极多,密集成片。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通过将抗原与抗体结合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染色方法。
它是现代生物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介绍:1. 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化染色是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将抗原与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将表达该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可视化。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多聚酶、酶标、荧光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IHC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器中的抗原以及胞内蛋白质的定位。
2. 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IF):免疫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
它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探测,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利用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标记(单标记、双标记、复合标记等),从而实现多重染色或共定位染色。
3. 免疫电镜染色(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EM):免疫电镜染色是一种将金粒标记的抗体用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定位特定抗原的方法。
通过将金粒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微结构的研究。
4. 免疫酶标染色(Immunoenzyme staining, IES):免疫酶标染色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化学反应将抗原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从而显示出特定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
在检测抗原时,标记物可以与染色底物产生反应生成可见色素,形成染色,以显示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5. 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Immunohistochemical in situ hybridization, IHC-IS):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的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一)、ABC法:(注,下面各种方法,均为手工操作,如没特别说明,均在室温下进行)1.切片经二甲苯Ⅰ5分钟。
2.切片经二甲苯Ⅱ5分钟。
3.无水酒精Ⅰ30秒。
4.无水酒精Ⅱ30秒。
5.95%酒精Ⅰ30秒。
6.95%酒精Ⅱ30秒。
7.90%酒精30秒。
8.80%酒精30秒。
9.70%酒精30秒。
10.自来水洗。
(后面的切片脱蜡至水一般都是1-10)11.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12.水洗。
13.抗原修复。
14.PBS洗3次,1分钟/次。
15.加入血清孵育20分钟。
16.摔干血清,加入一抗60分钟。
17.PBS洗3次,2分钟/次。
18加入二抗孵育30分钟。
19.PBS洗3次,2分钟/次。
20.加入ABC复合物,孵育30分钟。
21.PBS洗3次,2分钟/次。
22.DAB-H2O2孵育切片5-10分钟。
23.PBS洗,水洗。
2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2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二)、LSAB法。
(SP法)(Labelled streptavidim biotln)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3.水洗。
4.抗原修复。
5.PBS洗3次,1分钟/次。
6.加入血清孵育10分钟。
7.摔去血清,加入一抗孵育30-60分钟。
8.PBS洗3次,每次2分钟。
加入二抗,孵育20分钟。
9.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0.加入SP复合物孵育20-30分钟。
11.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2.DAB-H2O2孵育5-10分钟。
13.PBS洗,水洗。
1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1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三)真空负压LSAB法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真空负压处理5min.3.水洗。
4.如果需要,可进行抗原修复。
5.PBS洗3次,每次1分钟。
6.加入正常血清真空负压处理5min。
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步骤: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胶原纤维呈黄色或 黄褐色,细胞核呈灰褐色或灰黑色。
3、Foot染色法 原理同Gomori染色法,用Foot碳酸银溶液着
色。
较复杂,所需时间长,易脱片,但染色结果较 稳定。
方法步骤: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或黑褐色,其他组织 呈复染颜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染色剂 (溶解或吸收) 组织、细胞
例如脂肪染色:
苏丹类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酒精 中的溶解度
溶解于酒精的苏丹类染色剂与组织中 的脂质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 移”到脂质中,从而使脂质着色。
2 、化学机制(Chemical mechanism):
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的化学结合
(1)
染料 ﹤ 阳性离子 ﹥ 组织 阴性离子
网状纤维染色方法
1 、氢氧化银氨染色法Ⅰ(改良GordonSweets)
原理:胺银液被组织吸附,与组织的蛋白质结合,经甲
醛作用后还原成黑色或棕黑色的金属。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细胞核呈红色,胶原纤 维呈黄色至棕黄色,胞质呈淡黄色。
2、氢氧化银氨染色法Ⅱ(改良Gomori) 原理:
此法简单可靠,染色时间短,常用于活检病理 组织检查。
苏木素是一种天然染料,是由中、南美洲等地产 的一种称为“洋苏木树”的树芯木抽提出来。
苏木素本身无染色能力,只有经过氧化,使其分 子结构失去两个氢原子,将一个苯环转化成具有 醌型结构的苯环而成为苏木红(hematein)。
苏木素的化学结 构已为大家熟悉, 但其染色机制还 不很明确。
1、苏木素经过氧化转 化成苏木红染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原剂
银盐溶液附着于嗜银颗粒
金属银
例如:类癌的嗜银反应。
3.组织化学染色
脂类物质染色
应用: 证实和区别脂肪变性。 显示病变的脂质沉着,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胆固醇沉积;显示脂肪栓塞;显示先天性类脂质 沉积病,如戈谢病(Gaucher disease),尼 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等。 脂肪源性肿瘤的诊Amyloid)是一种细胞外无定形,嗜酸性物
• 中性黏多糖: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上皮、幽门腺、十 二指肠腺等处;
• 酸性黏多糖:其基质成分可分为硫酸性(HID染色呈棕 黑色)和非硫酸性(AB染色呈蓝绿色)两种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黏液腺分泌物 中; • 黏蛋白:是由糖和蛋白质结合而构成,故又称糖蛋白, 见于各种组织上皮和腺体导管的分泌物中。
染色方法的分类
按照染色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分类: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 按主要组织和细胞成分分类:结缔组织染色, 肌组织染色,神经组织染色 按染色对象种类分类:切片染色法,组织块 染色法,大体标本染色法
染色方法的命名
按发明者姓名命名:如Van. Gieson(VG) 染色 按所有染料分类:如苏丹IV染色,锇酸染色 按所染组织分类:如网状纤维染色 其他分类:
染色的常用术语
促染剂:促使染料着色,增强染色能力,但本身不 参与染色反应,如乙酸 异染性染色:组织经过盐基性染料染色后,出现与 染料不同的颜色
分化:指用某种溶液选择性脱去过深的着色,并使 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成分脱色的过程,HE染色时的 盐酸酒精分化 蓝化作用(返蓝):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碱性条件下呈蓝色,HE染色时在酸分化后,再用碱 性水使核变蓝,称蓝化
质,刚果红染色后在偏正光镜下呈“苹果绿”的双折射,具 有独特的原纤维超微结构,大多数由B-折叠层构象的蛋白质 构成。 淀粉样物的沉积与很多疾病有关,不同疾病所构成的淀粉 样物的蛋白质不同。如骨髓瘤相关淀粉样变为免疫球蛋白轻 链;Alzheimer病为淀粉样蛋白B前体。
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酶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用来检测组织中特定酶活性的技术手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组织中的酶分布和活性水平,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肿瘤诊断、炎症检测等。
本文将介绍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应用和优势,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诊断工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指出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介绍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包括染色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然后,我们将探讨酶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分析酶组织化学染色相比传统染色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展望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酶组织化学染色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3 目的酶组织化学染色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研究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医学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更多学者和医生对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关注和重视,为医学科研领域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正文2.1 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酶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分子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酶作为标记物,常用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然后将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着,加入对应的底物,酶会催化底物的化学反应,产生可见的染色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和原理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和案例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正文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和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将其染色显示出来的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疾病研究等领域。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主要包括 LSAB 法和 SP 法。
这两种方法的步骤大致相似,主要包括切片处理、抗原修复、抗体孵育、复合物孵育、染色和核染色等。
1.切片处理:包括切片脱蜡至水、H2O2 甲醇处理切片、水洗等。
2.抗原修复: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使组织切片中的抗原得到修复。
3.抗体孵育:将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切片孵育,使其与抗原结合。
4.复合物孵育:加入特异性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5.染色:加入染色剂,如 DAB-H2O2,使免疫复合物呈现颜色。
6.核染色:用苏木素等染料染色,使细胞核呈现颜色。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和案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肿瘤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癌基因、肿瘤标志物等,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在一张切片或一个培养板孔中同时检测两种及以上的抗原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显示这些抗原分子是否共存,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分布关系。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荧光多重标记。
这种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用于超高分辨率成像,因而深受欢迎。
酶显色多重标记虽然反差更强且更耐保存,但使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操作要求更高,新手需要练习才能做出美观的图像。
此外,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cal,mIHC)也称作酪氨酸信号放大(Tyramide dignal amplification,TSA)技术,是一类利用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对靶蛋白或核酸进行高密度原位标记的酶学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酪胺信号放大的多重顺次免疫染色技术,允许同时检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样本上的多个目标靶点,全面研究细胞组成、细胞功能和细胞间相互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论文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一、酶免疫染色原理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酶催化反应原理,将抗体与酶结合,形成酶标抗体,并将其固定在组织上,通过显色反应,检测抗原-Ab的结合,从而对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定量及定性的一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酶免疫染色原理主要包括酶促反应和免疫反应两个阶段,其中酶促反应阶段主要是抗体与酶的结合,而免疫反应阶段则是抗原-Ab的结合。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1. 组织处理: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化等处理。
2. 抗原修复:采用加热或化学方法使抗原从组织中释放出来,暴露出抗原表位。
3. 阻断:加入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以消除组织中存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4. 孵育:加入酶标抗体,在组织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5.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在组织中形成有色产物,以可视化抗原-Ab 的结合。
6. 观察:观察并记录染色结果。
三、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包括肿瘤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检测等方面。
通过对组织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四、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近年来,该技术已逐渐向自动化、定量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定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定量检测,揭示抗原表达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标准化技术可以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未来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指标联合检测:将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地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等指标联合检测,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
2. 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准确定位和定性分析,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则可以对组织中抗原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类型、评估疾病进展和预测患者预后。
本文将介绍IHC的步骤和其原理。
IHC步骤:1. 取得组织样本:将需要检测的组织切片取出,并进行脱水、脱脂和固定处理。
2. 制备切片:将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3. 抗体染色:将需要检测的抗体与组织样本接触,使其结合。
4. 洗涤:将切片在洗涤缓冲液中清洗,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5. 二抗染色:将特异性二抗与已结合的第一抗体结合。
6. 洗涤:将切片在洗涤缓冲液中清洗,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7. 标记染色:将标记物与已结合的二抗结合,例如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等。
8. 洗涤:将切片在洗涤缓冲液中清洗,去除未结合的标记物。
9. 显色:加入染色剂使标记物呈现颜色。
10. 封片:将切片加入封片剂中,封闭切片,并进行显微镜检查。
IHC原理:IHC的原理基于抗体-抗原结合反应。
当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时,可以使用二抗与已结合的第一抗体结合,二抗带有标记物,可以让我们对这些特定蛋白质进行检测。
标记物常用的有HRP、AP等,它们可以被染色剂显色使得特定蛋白质呈现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IHC检测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体的质量、染色剂的选择等。
因此,在进行IHC检测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技术。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抗体染色和标记物显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情况。
IHC步骤包括取得组织样本、制备切片、抗体染色、洗涤、二抗染色、标记染色、洗涤、显色和封片。
IHC的原理基于抗体-抗原结合反应,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特定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的特定分子结合,从而揭示组织中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诊断。
常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本包括:
1. 组织切片:通过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排列情况,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特定蛋白或分子的表达情况。
2. 血液标本:血液标本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如对血液中的细胞进行表面抗原的检测,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相关的疾病。
3. 涂片:涂片一般采用刮取或刷取方式收集组织或细胞,然后涂在载玻片上,用于检查炎症、癌变等情况。
4. 空洞液体:空洞液体标本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如腹水、胸水等。
通过检测液体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辅助诊断液体积聚的原因。
5. 组织脱落细胞:组织脱落细胞可以通过涂片或细胞块的方式收集,用于诊断癌症等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本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和需要检测的蛋白或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1.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在组织中检测特定分子的方法。
它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原理,利用免疫抗原识别的能力快速、定量地确定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分布与数量。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主要原理是使用特异性抗体识别并定位组织中感兴趣的分子。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它可用于确定细胞或组织中某些蛋白质或抗原的存在、缺失或异常表达等。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例如癌症、免疫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用于检测癌细胞、病毒感染等,从而识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转移潜力。
同时,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研究和仿生医学领域,如蛋白质研究、药物研发等。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常见方法目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染色、酶测定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等。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1)样本制备:组织样品必须经过切片及染色前的某些处理,如切片、脱水和透明化等。
(2)抗原预处理:为了增强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力,必须对组织样品进行预处理。
有许多方法可用于抗原的加热、固定和破裂处理。
(3)抗体处理:抗体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关键。
它必须与病理组织中的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
(4)检测染色:检测染色是用于检测所需分子或细胞在组织中分布情况的关键步骤。
检测染色一般可用荧光染色、酶标记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等技术。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其他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相对于传统的组织学和病理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性更好:传统组织学染色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导致失真。
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分辨率更高:免疫染色可以通过选择抗体来检测复杂的具有高度分子异质性的生物标志物分子。
(3)特异性更强:传统组织学染色往往无法区分细胞和组织中的细微差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通过选择特异性较强的抗体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细胞或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的常用术语
促染剂:促使染料着色,增强染色能力,但本身不 参与染色反应,如乙酸 异染性染色:组织经过盐基性染料染色后,出现与 染料不同的颜色
分化:指用某种溶液选择性脱去过深的着色,并使 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成分脱色的过程,HE染色时的 盐酸酒精分化 蓝化作用(返蓝):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碱性条件下呈蓝色,HE染色时在酸分化后,再用碱 性水使核变蓝,称蓝化
特殊染色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染色的意义和目的
用染料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 成分被染上相应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 利于光镜观察和分析。病理染色属于生物性染色 的范畴。
特殊染色(special staining)
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 色剂,显示组织或细胞的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 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称特殊染色(Special staining) 。
糖类物质染色——2、AB-PAS染色
AB与PAS共同染色,亦称套染,对于显示和区别酸性 黏液物质与中性黏液物质均有较好效果。
结果: 酸性黏液物质呈蓝色,中性黏液物质呈红色,混合性黏
液物质呈紫红色;细胞核呈浅蓝色。
脂类物质染色
染色方法和结果: 苏丹Ⅲ染色法:脂肪染橙红色,细胞核淡蓝色(切片染 色后不能长期保存)。 Lillie油红-O染色法:脂类物质呈鲜红色或橘红色,细 胞核呈淡蓝色。 以上两种染色的原理:是染料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所 用溶液的溶解度,染料被移入脂质中。均需要冰冻切片, 甘油或甘油明胶封固。 锇酸染色:锇酸与脂肪形成不溶于有机质的氢氧化锇; 黑色脂肪呈黑色,类脂质颗粒呈褐色。应用组织块浸染。
单一染色:用一种染料进行的染色,如甲苯胺蓝染幽门螺 杆菌
多色染色:用两种以上染液染色的方法,如三色染色 对比染色:又称复染或衬染,先将某一成分或结构染色后, 再用另一种染料染其他成分,如苏木素衬染细胞核
染色的常用术语
进行性染色:渐进性染色,采用低浓度的染液,使 组织成分着色自浅入深,直到达到合适强度, 退行性染色:又称后退性染色,先使组织着色过度, 再用某些溶液脱去多余染液,达到合适染色强度 媒染剂:具有促进染色能力,对染料和组织都有亲 和力并与染料和组织结合在一起的试剂。如硫酸铝 钾等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常用网状纤维的染色方法
Gomori染色法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胶原纤维呈黄色或黄 褐色,细胞核呈灰黑色。 特点:此法简单可靠,染色时间短,常用于活 检病理组织检查。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癌和肉瘤的鉴别:癌巢周围存在网状纤维; 肉瘤中网状纤维围绕每个细胞 尤文氏瘤和淋巴瘤:尤文氏瘤无网状纤维, 淋巴瘤内存在大量网状纤维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一、染料的特点:
组织病理学染料是生物学染色剂
对所染组织成分具有亲和力 染色剂中同时具备发色团和助色团才具有染色功
能
发色团是使染料显色的化学团(色原),一种染
料由一个或多个发色团,染料颜色取决于发色团 多少和强弱。
助色团指使色原产生电离成为盐类,对被染物产
生亲和力的原子团
染色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选择适当的组织处理方法:包括固定液和切 片的选择,如脂肪和酶类染色需冰冻切片
染色液的有效期处理:如脱甲醛色素,脱汞 盐固定液的汞结晶等
染色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 注意特染的应用范围,如某种病变应用什么方法染色才能 达到目的,一般根据HE切片所见,选择适当的特染方法。 • 必须掌握各种特殊染色的结果,避免导致错误的结论或严 重的误诊,如在网染时把胶元纤维误以为网状纤维。 • 应做阳性切片作对照,保证染色结果的可靠性。 • 染色所用的器皿都必须清洗。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二、染料的分类
染料的来源分类:天然和合成染料 化学反应分类: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中性染料 用途分类: 细胞核染料:苏木素,核固红,结晶紫等 细胞质染料:伊红,酸性复红,苦味酸等 脂肪染料:油红O,苏丹III,苏丹IV 纤维结缔组织染料:苦味酸,亮绿等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三、染料的原理
化学成分为网状蛋白,一种特殊的胶原蛋白,抗酸
病理状态下可转化为胶原纤维 具有嗜银性,又称嗜银纤维
HE染色着色淡,特殊染色可显示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原理
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相同,即经过 氧化剂的氧化使网状纤维对银离子具有选择性的亲和 能力(嗜银性),并在媒染剂的作用下网状纤维吸附 二氨合银离子,在经甲醛将其还原为黑色金属银而显 示出网状纤维。
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中含量最多 的一种,皮肤,肌腱,硬膜等处 丰富 纤维母细胞合成,化学成分为胶 原蛋白
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膨胀 HE染色呈红色,易辨认 出现质和量的改变时,与疾病状
态有关
结缔组织染色——胶原纤维染色
染色原理:
胶原纤维含碱性氨基酸,能够与酸性染料结合,酸 性染料具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性,扩散性高的小分子容 易进入结构致密的组织(肌纤维)间隙,扩散性低的 大分子只可能进入结构疏松的组织(胶原纤维)间隙, 从而产生不同的染色。
糖类物质(碳水化合物)染色
糖类物质除参与细胞代谢外,现已证实还参与多种细 胞功能活动,包括蛋白折叠,细胞粘附,酶活动及免疫 识别等,糖生物学已成为一门复杂的学科。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粘多糖,粘蛋白,粘脂等, 病理学中最有意义的是糖原和黏多糖。 因糖原极不稳定,易自溶,因此做糖原分析的组织应 在取材后立刻固定。糖原是水溶性的,建议最好使用酒 精福尔马林。
质,刚果红染色后在偏正光镜下呈“苹果绿”的双折射,具 有独特的原纤维超微结构,大多数由B-折叠层构象的蛋白质 构成。 淀粉样物的沉积与很多疾病有关,不同疾病所构成的淀粉 样物的蛋白质不同。如骨髓瘤相关淀粉样变为免疫球蛋白轻 链;Alzheimer病为淀粉样蛋白B前体。
淀粉样物染色
染色方法和结果:
刚果红染色:淀粉样物,弹力纤维呈红色,核呈 蓝色
物理机制:
毛细管渗透作用:染色剂沿组织间微孔渗透到组织中。 吸收或溶解作用:组织吸收或溶解染料而着色,如脂肪染 色 吸附作用:染料的色素粒子浸润组织中,因分子引力,色 素粒子被吸附而染色
• 例如脂肪染色:
苏丹类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酒精中的溶 解度 溶解于酒精的苏丹类染色剂与组织中的脂质 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移”到脂质中, 从而使脂质着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判断组织坏死的性质和预测坏死后的结局: ①、凝固性坏死:用网染可以观察到早期凝固 性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还保留的特点。 ②、肝炎的坏死范围和程度:如网状支架塌陷, 则演变成肝硬化。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骨髓网状纤维染色:
580例骨髓病变网状纤维的染色结果
结缔组织染色——胶原纤维染色
糖类物质染色——2、AB染色
应用
• 用于一般黏液性病变的观察。 • 在肿瘤诊断与研究中: ①用于肿瘤类型的鉴别,如黏液腺癌与未分化癌的鉴别, 黏液表皮样癌与鳞癌的鉴别;
②黏液染色还可以证明癌细胞是否浸润间质;
③观察胃黏膜腺体的肠上皮化生等
糖类物质染色——2、AB染色
组织中粘液物质的分类
糖类物质染色
结缔组织染色——胶原纤维染色
Van Gieson(V.G)染色:
结果:胶原纤维鲜红色;肌纤维:黄色;细胞核:蓝黑 色或灰色
Masson三色染色:
结果:胶原纤维绿色或蓝色;肌纤维:红色;细胞核: 灰蓝色或灰黑色
结缔组织染色——胶原纤维染色
应用:
显示组织,器官损伤或炎症的修复与纤维化程度,如 早期肝硬化 显示与判断心肌坏死后被纤维组织取代的区域和病变 的新旧程度:HE染色心肌与胶原呈红色,胶原染色则 颜色不同;胶原染色新形成的胶原多呈细丝状,成熟 后则粗大,不规则波浪状 区别透明变性和淀粉样变性 鉴别心肌纤维化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肿瘤的鉴别诊断:纤维源性肿瘤的诊断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三、染料的原理
化学机制:
组织和细胞中含有碱性和酸性物质,分别与染料中的阳 离子和阴离子结合。
如HE染色:细胞核主要由核酸构成,与碱性染料-苏木 素结合,而胞浆主要由碱性物质构成,与酸性染料-伊红 结合。
染色的常用术语
普通染色:又称常规染色,即指HE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 HE) 特殊染色:除HE以外的所有染色,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
• 中性黏多糖: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上皮、幽门腺、十 二指肠腺等处;
• 酸性黏多糖:其基质成分可分为硫酸性(HID染色呈棕 黑色)和非硫酸性(AB染色呈蓝绿色)两种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黏液腺分泌物 中; • 黏蛋白:是由糖和蛋白质结合而构成,故又称糖蛋白, 见于各种组织上皮和腺体导管的分泌物中。
脂类物质染色
应用: 证实和区别脂肪变性。 显示病变的脂质沉着,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胆固醇沉积;显示脂肪栓塞;显示先天性类脂质 沉积病,如戈谢病(Gaucher disease),尼 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等。 脂肪源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淀粉样物染色
淀粉样物质(Amyloid)是一种细胞外无定形,嗜酸性物
糖类物质染色——1、PAS染色
应用: •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基底膜厚度的判断(肾病的诊断) • 基底膜的完整性 • 病原菌感染的诊断
糖类物质染色——1、PAS染色
PAS反应阳性的物质
糖类物质染色——2、AB染色
染色原理: 染色机制不清,可能是阿辛蓝中的异硫脲基通 过静电与组织内的多聚阴离子相连。 结果: 酸性粘蛋白(硫粘蛋白和唾液酸蛋白): 蓝色 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 蓝色 细胞核: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