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7de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5.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前面对方向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学习,学生对位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如果要准确地找到这个盒子,我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如教室、电影院座位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际案例的呈现,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校内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校内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b68b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8.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校内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他们以后学习几何图形、函数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知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的演示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内容包括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例如,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3),点B的坐标是(5,7)。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点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每个实例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用数对表示给定的点的位置。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判断两个点是否重合、求两个点的距离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位置,例如学校里的某个教室、图书馆里的某个书架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f82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d.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图形的认识,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坐标系图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并讲解相关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标出给定的物体的位置,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坐标系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1《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8.1《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5cef3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1.png)
《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三、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呈现教材第85页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图,并提问:你能找出小红、小军的位置吗?学生可能会用“小红坐在小军前面”、“小军坐在小红后面”等语言描述,但这样描述不够准确。
因此,教师可以追问:怎样描述才能让大家很快地找到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呢?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图,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并提问:数对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并提问:在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表示位置时,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隔开,列数和行数的数字前后不能加单位。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用数对表示小芳、小华、小强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数对的书写规范。
4. 拓展提高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位置的相对性,如(5,3)和(5,4)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列,但行数不同。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知道了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在表示位置时,要注意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隔开,列数和行数的数字前后不能加单位。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并写在作业本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cce8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d.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图形和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用数对表示位置。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图形等道具,用于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位置。
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图形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例如,一个图形在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数对(2,3)来表示。
同时,让学生注意数对的顺序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用数对表示一些图形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确定位置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c427c7453610661fd9f4d5.png)
《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到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大家好!今天宋老师想和同学们先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你们特别熟悉,就是“爱找茬”。
喜欢吗?现在就开始让我们一起比眼力吧!师:这两幅图片一样吗?生:袜子不一样,右边女孩子的袜子是蓝色的。
师:右边吗?(师举起右手)你们说右边,我没有找到穿蓝色的袜子女孩子。
我看的是左边的女孩子的袜子是蓝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呀?生:老师,你应该转过身来,和我们一样面对着图片,就和我看到的一样了。
师:我明白了,让我们一起挥挥左手,你的左边是我的右边,让我们一起挥挥右手,你的右边是我的左边。
虽然我们观察到是的同一个物体,但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描述的位置也就不一样。
师:下面再讨论哪张图片不一样,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生:和我们一样面对着画面。
师:游戏继续。
生:右边一幅图女孩子的领子下面的纽扣不是一样多。
生:右边女孩子耳朵下面是蓝色的。
师:第二幅图片呢?你能找到几处?生:……师:你看到了几个小孩子?(出示第三幅图)生:……新授一、导入新课刚才是牛刀小试,同学们身手不凡。
现在开始“挑战不可能”。
第一关师:下面有一个字与众不同,你要快速找出来,还要让我们大家都能找到它的位置。
(板书:位置)生:是“壳”,从左往右数第8个,也可以从右往左数是第3个。
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确定位置,知道位置和顺序有关系。
第二关师: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今天我们就有81个汉字,让你找不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确定位置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807a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确定位置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并进行简单的方位判断。
2.学生能够使用小地图找到目标位置,并指出目标位置的方位关系。
教学重点1.确定位置,理解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方位关系。
2.学会使用小地图找到目标位置。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方位关系的能力。
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小地图找到目标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城市的地图,让学生感受到位置的重要性。
–引出今天的主题:确定位置。
2.学习环节–演示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方位关系,并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模拟不同方位的位置。
–给学生发放一张小地图,引导学生按照地图中的方位标注物找到目标位置,并指出两个标注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让学生自由设计小地图,交换给同桌找到目标位置。
–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多次练习增强找到目标位置的能力。
3.巩固环节–带领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地图中的不同地点,并用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方位词进行描述。
–制作地图小游戏,在地图上设置目标地点,让学生通过声音描述目标地点的方位关系,其他学生听取后找到对应地点。
–教师进行阶段性复习,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位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寻找和识别目标位置。
4.作业布置–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练习册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确定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方位关系,并学会使用小地图找到目标位置。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多次练习和反复实践,增强对于位置概念方位的理解。
其中,“自由设计小地图”和“制作地图小游戏”这两个环节,让学生互动性较强,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布置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进,让学生能够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及时弥补自身在此方面的不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0f81b2336c1eb91b375d69.png)
第八元确立地点第 1 用数确立地点教课目:1.学生在详细情境的平面中列和行的含,知道确立第几列、第几行的。
能在比中初步理解数的含,同能用数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地点。
2.掌握在方格上用数确立地点的方法,提升学生在方格上用数正确地表示出物体地点的能力。
3.使学生由详细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的程,提升抽象思能力,展空念。
教课要点:使学生确立地点的全程,进而掌握用数确立地点的方法。
教课点:在方格上用数确立地点。
教课准:件教课程:一、情境引入1.件出示教材第 98 例 1 情境。
(1)察情境,中提出了什么?(小坐在哪里?)(2)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有不一样的描绘,如小坐在第 4 第 3 个;小坐在第3排第 4个⋯⋯2.揭题。
方才很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地点了,那如何才能正确、简洁地说出小军的地点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确立地点的方法。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往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状况下,确立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立第几行要以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近似“为何确立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 这样的问题。
教师能够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立地点时才有一致的思虑和结论,才会能防止争讲和杂乱。
(2)课件出示下列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 5 行第 4 行第 3 行第 2 行第 1 行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教师随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地点。
学生沟通得出:小坐在第4列第 3行。
2.教课用数确立地点的方法。
(1)教介:小坐在第 4 列第 3 行,能够用数( 4,3 )表示。
(2)小沟通。
提:从数( 4,3 )中你能出哪些信息?引学生沟通得出:①用数确立地点有定的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写“,”,把两个数分开。
②“数”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51512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c.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做反话游戏。
2、师:你们知道这位获胜同学在班级的位置吗?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揭示课题。
(板书:确定位置)二、教学新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出问题:小军坐在哪里?指名学生回答,引发思考:小军的位置只有一个,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怎样才能准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2、师介绍: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板书:竖排从左向右列,横排从前向后行)3、指名学生指一指第一列——第六列,第一行——第五行。
4、师:小军的位置用列、行怎样表示呢?生: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师:可以用数对(4,3)表示,读作:数对四三,集体读。
板书:数对(4,3),读作:数对四三师介绍:外面是小括号,中间用逗号隔开。
5、课件出示小红的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师提问:表示小红的数对两个数是相同的,这两个数表示的意义相同吗?6、课件出示小兰的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师提问:表示小兰的数对和小军的数对相似,这两个数对表示的意义相同吗?7、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1、你在教室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
(1)师: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教室里的第一列第一行分别在哪里呢?指名上讲台回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确定位置-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确定位置-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461b5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学校、公园、电影院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中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有时会出现不准确或模糊的情况。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用更准确的方法表示物体位置。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室座位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用一个数字无法准确表示位置,需要两个数字:一个表示列,一个表示行。
(2)教师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3)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教室座位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4. 拓展提高出示电影院座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电影院的座位排列与教室座位图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数对的顺序。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通过数对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并与同学分享。
3. 收集一些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71770781c758f5f71f6794.png)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确定位置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的知识。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交流得出: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确定位置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2567c2f61fb7360a4c651c.png)
(1)师:下面是实验小学的平面图,请您帮助新入学的新生找到以下地点。(出示幻灯11)
操场()图书馆()餐厅()
(伴随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图中(6,2)和(2,6)的位置相同吗?(出示幻灯12)
师:伴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出示(6,2),(2,6)的位置。
师:小红从图书馆去操场应该怎样走?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出示幻灯17)
教师总结:用数对表示位置就是把一对数写在括号里,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一个数表示行。
用数对表示表示位置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位置。
学生独立回答。
进一步强调了行和列,以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表示位置,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巩固掌握有关数对的知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是对数对知识的应用,通过本例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激发学习
数学的热情。
巩固提升阶段,我设计了五道习题,不仅复习了根据数对寻找位置,也巩固了根据位置书写数对,还复习了前面所学的路线知识,使学生在应用中得到提升。最后的习题中,学生根据数对知识说出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15c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b.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位置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如何根据数对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动画、图片等。
2.学具:小卡片、点子图、直尺等。
3.教室环境:座位排列整齐,便于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迷宫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迷宫中每个位置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对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规律,自己总结数对的表示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学具,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物体,用数对表示其位置,并和同桌互相检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db6a8e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在确定位置这个问题上,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对数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对卡片、坐标图、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数对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解释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例如,数对(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检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要求学生找出某位学生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对是否只限于表示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c552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9.png)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想去吗?(想)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整装待发去小军的班级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军班级图)找到小军了吗?你能说说小军的位置在哪吗?预设:1、小军在第4组第3个;2、小军在第3排第4个;3、小军在从右数第3组第3个......师:同一个座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每个人找位置的标准不同)大家交流的时候会感觉怎样?(乱,麻烦)你有什么建议吗?(把大家的说法统一一下)师: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准确的、简洁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自主探索1、教学列和行的含义(课件出示例图)师:这样的排列一般用列和行来表示。
(板书:列行)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竖排是列,横排是行)师:如果你是老师,你站在讲台上,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列?(从左往右)这是(生:第1列),依次点击第2列......师: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行呢?(从前往后)依次点击第1行,第2行......师:能不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第4列第3行)2、抽象成平面图师:如果把座位用圆圈表示,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平面图(出示平面图),现在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找的?(生上前指)师: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B、C两位同学的位置吗?师: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与先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位置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二、教学数对1、游戏激趣,引入数对师:我们一起来玩打地鼠的游戏怎么样?(游戏规则:画面上出现一只地鼠,就快速地说出地鼠的位置,看谁反应快)师点击1号地鼠、2号地鼠,生抢答。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bdc4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0.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和思考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方向的认知,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坐标系的运用和位置的表示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坐标系图、小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坐标系图、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在教室里找一个同学的位置,引出坐标系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坐标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坐标系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讲解坐标系的组成部分,如横轴、纵轴、原点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坐标系图和小卡片,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表示出给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 确定位置-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 确定位置-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6dbb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确定位置-苏教版1. 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线性网格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如下:•知道线性网格图是由坐标轴和格子构成的;•根据坐标轴和格子确定物体的位置;•认识到坐标轴的正方向和数值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方向感、空间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坐标轴和格子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空间感和方向感。
3. 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两个物体的图片问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课内容。
让学生猜测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他们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引导,引出线性网格图的概念。
3.2 学习3.2.1 线性网格图的认识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扫雷》中的格子,来引出线性网格图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线性网格图是由水平和垂直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组成,形成了一些小正方形的格子。
3.2.2 格子的编号让学生认识到在线性网格图上,每个格子可以用坐标来标识。
通过展示线性网格图板书让学生了解到坐标轴的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以及坐标轴的正方向和数值的意义。
3.2.3 用坐标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运用坐标轴和格子的编号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其在线性网格图上的位置,来分析坐标点的具体位置。
3.3 拓展让学生互相交换位置的坐标,一起讨论交换后物体在坐标轴和线性网格图上的位置关系。
3.4 练习3.4.1 组内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线性网格图确定位置的练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如“物品A在(3,2)位置,请你在网格图中画出物品A的位置”等。
3.4.2 小组竞赛让学生分小组竞赛,进行线性网格图确定位置的竞赛。
每个小组依次报出一组坐标,其他小组要通过画出物品在网格图上的位置来回答。
正确的小组会得到1分,错误的小组得分将被扣除1分。
3.5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线性网格图的认识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多角度的认识方案,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空间感和方向感。
苏教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通用8篇)
![苏教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3e61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a.png)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苏教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方向与位置(一)”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节课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位置确定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能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确定位置的方法,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建立“数对”概念。
(四)教学流程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今天咱们上课的地点由教室移到了这个多媒体教室,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有些同学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谁能用语言描述出你现在的位置?老师巡视,展示学生的描述,学生猜测。
通过描述,同学们遇到了说不清、猜不明白的现象。
能不能找到一个既简捷、明快的方式来描述同学们的位置呢?2、在情境中探究数对出示教材里的情境图(1)引导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小青的位置。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第3组第2个。
)(2)学生用同样方法描述小敏、小玲、小亮等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
(3)我们的描述怎样会更简洁呢?引发学生交流展示,比较描述的异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确定位置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0b7b5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d.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座位,那么你们知道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的位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
二、新课1. 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 出示教室座位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座位位置。
- 引导学生发现,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知道列和行两个信息。
- 教师讲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如(列,行)。
- 学生举例说明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出示教室座位图,让学生找出某个学生的座位位置。
-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位置,不同的观察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数对表示。
-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对于同一个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数对表示,但列数和行数是相同的。
3. 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
- 学生互相交流,验证数对表示位置的准确性。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2. 出示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如:电影院座位、停车场车位等。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完成课本第8.3节的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地图,用数对表示自己家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cff60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e.png)
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确定位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对和坐标。
2. 用数对表示位置。
3.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坐标确定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坐标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停车场等,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2. 探究新知(1)认识数对和坐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引导学生发现座位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如(3,4)。
介绍数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2)用数对表示位置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引导学生发现数对的表示方法。
讲解数对的表示规则,如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3)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坐标确定位置设计一个游戏,如“宝藏猎人”,让学生在平面图上寻找宝藏。
给出宝藏的位置坐标,让学生根据坐标找到宝藏。
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给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坐标,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或在平面图上给出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强调数对的表示规则。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坐标确定位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里的房间位置,或在平面图上设计一个游戏,用坐标确定宝藏的位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位置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
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c2”是哪枚棋子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并标出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