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室浮游菌检测
1. 仪器准备
a. 准备洁净的生物安全柜或实验台。

b. 准备细菌培养基和培养基用具,如采样器具、培养皿、接种环或接种针等。

c. 准备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菌种。

2. 洁净室准备
a. 关闭洁净室内循环风扇,并等待室内空气静置20分钟。

b. 使用消毒剂对洁净室内表面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操作台面和各种接触物品。

c. 使用穿透洁净室的手套。

3. 采样操作
a. 将采样工具彻底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采样器具。

b. 打开采样器具,确保培养皿内无细菌污染。

c. 在洁净室中选取要采样的位置,避免遮挡,最好靠近洁净室出风口。

d. 将采样器具缓慢地接触洁净室内表面,确保空气样品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吸流速度。

e. 在接种盘上面画“S”-形移液的道。

f. 接种盘不备皿带蓋放入收纳盒内,用铅笔标明采样时间等信息。

g. 立即将采样器具放入密封袋中,避免细菌污染。

h. 重复上述操作,采样多个位置。

4. 培养操作
a. 将采样出来的培养基封闭并标记。

b. 将培养基放入30-35℃的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48小时。

c. 检查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形成。

d. 记录菌落数量和种类。

5. 结果分析
a. 对于每个采样点,计算浮游菌的菌落形成单位
(CFU/m^3)。

b. 验证质量控制菌种的生长情况,若出现异常结果则检查操作步骤是否出错。

c. 将浮游菌数量与标准比较,判断洁净室的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三篇)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三篇)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是保证洁净室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般的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1. 仪器准备a.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仪器:例如,空气采样器、平皿培养基等。

b. 培养基:适用于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培养基,例如TSA(琼脂糖营养琼脂平板)。

2. 采样准备a. 根据需要确定采样点,并记录采样点的位置信息。

b. 准备好采样器,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污染。

根据仪器说明书操作采样器。

3. 采样操作a. 在采样前,将采样器在洁净室内加装好装置。

b. 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采样。

一般可以选择固定时间或者体积进行采样。

c. 采样时注意避免触碰到其他物体,防止采样器受到污染。

4. 样品处理a. 采样结束后,将采样器拆卸,并立即送至实验室。

b. 实验室中,将采样器上的培养基转移到琼脂糖琼脂平板上。

c. 将平板培养基按需要进行稀释。

d. 然后将平板培养基在特定条件下孵育(一般为25-30°C),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

5. 计数和分析a. 孵育结束后,对每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

注意,只计数可见菌落。

b. 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鉴定菌落的种类。

6. 数据处理和报告a. 将菌落计数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b. 按照相应的标准(例如ISO标准)进行数据的判定和报告撰写。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和标准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操作前最好参考所在地区或实验室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标准。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二)1. 引言洁净室是一种为实现特定环境要求而设计和建造的特殊空间。

在洁净室中,浮游菌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

为了确保洁净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浮游菌检测。

本文旨在制定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洁净室浮游菌检测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使用、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以及检测方法的执行和结果判定等方面。

洁净室浮游菌、沉降菌、悬浮粒子检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沉降菌、悬浮粒子检测操作规程

XY00 CQD018 R00 5.采样点布置的规则
页号:6/6
洁净室和洁净区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 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布置的图示可作参考。
6.浮游菌的测定的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个/m3) 5 100 500 —
洁净度级别 100 级 10000 级 100000 级 300000 级
XY00 CQD019 R00
页号:5/5
4.6.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 0.8m~1.5m 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在 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5.注意事项 5.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5.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5.3 采样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 如发现长菌, 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6.标准 洁净度级别 100 级 10000 级 100000 级 300000 级 沉降菌(个/皿)最大允许数 1 3 10 15
XY00 CQD018 R00 4.2 测试人员: 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人。 4.3 测试时间
页号:4/6
4.3.1 对单向流,如 100 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 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10min 后开始。 4.3.2 对非单向流,如 10 000 级、100 000 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 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30min 后开始。 4.4 浮游菌浓度计算 4.4.1 采样点数量及其布置 4.4.1.1 最少样点数目 浮游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分为日常监测及环境验证两种情况,见表 1
XY00 CQD019 R00 4.3 测试时间

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目的:对不同洁净区环境浮游菌进行监测并规范管理以确保生产环境符合GMP的要求,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检验部洁净室(区)的浮游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确认。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205《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责任:质量部(检验)检验员负责监测;质量部(质监)质监员负责监督;内容:1.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生化培养箱。

2. 培养皿制备:2.1 培养皿的处理: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法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至少2小时(或取一次性培养皿)。

2.2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皿的制备:根据监测点的个数,领用所需培养基的量,将培养基置于100℃水浴加热至熔化(注意:时刻观察水浴锅的水量,防止水烧干,导致玻璃炸裂,发生意外),冷却至45℃(不能急速冷却,将水浴锅设置45℃左右,使其自然冷却,以免发生意外)。

在微生物检查室内,用剪刀将培养基瓶口打开,将瓶口放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旋转360°,目的使瓶口周围处于无菌状态,将培养皿盖打开1/3后,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每皿约15ml~20ml,(注意:培养基应均匀铺开,不得有气泡)。

倒好后马上盖上培养皿盖,使其自然凝固,以备用。

2.3 胰胳大豆胨琼脂培养皿的预培养:将制备好的培养皿,倒置于30℃~35℃的生化培养箱内,预培养2天,若培养基平皿上无菌落生长,即可供使用。

2.4 培养皿的盛装、存放:预培养结束后,用不锈钢桶在培养箱内,将培养皿装好(11~14个/桶),并保证桶上的小孔保持关闭,将平皿置冰箱内,2-8℃保存,并在七日内用毕(使用前检查有无干裂等情况)。

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各生产车间、质控部、取样间等洁净区。

三、责任人:质控部检验员。

四、管理内容:1 标准依据: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 微生物监测的标准:为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应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

动态取样应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

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2.1 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如下:(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3 浮游菌的测试方法3.1 方法提要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3.2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a)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b)培养皿;c)培养基;d)恒温培养箱。

3.2.1 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严格按照《FKC-1型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标准操作维修保养规程》进行仪器操作。

3.2.2 培养皿采样器一般采用∅150mm×15mm、∅90mm×15mm、∅65mm×15mm三种规格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可根据所选用采样器选择合适的培养皿。

3.2.3 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其配制方法见附录A。

3.2.4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4 测试步骤4.1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4.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消毒,用于A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4.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洁净室浮游菌的检测。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包括洁净工作台)浮游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职责QA、QC人员遵照执行。

4内容4.1参考标准:GB/T 16293-20104.2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为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3测试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选用与仪器相适应的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4测试状态及测试时间4.4.1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4.2在静态a测试时,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分钟自净后开始;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分钟自净后开始。

4.5采样点的确定4.5.1最少采样点数目见表1,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2。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表2 最小采样量4.5.2采样点位置布置宜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采样点按照《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附件×××车间洁净度监测采样点布局图的要求布置,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5.3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4.6测试准备4.6.1采样器在进入被测区域前先清洁表面,然后用75%酒精消毒一遍或存放于被测区域内,与被测试区域一起消毒(用于A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必须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4.6.2A/B级区采用一次性培养皿,其它区域按无菌操作要求,在中检室洁净工作台上提前制备培养备用(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用水浴溶解,冷却至约50-60℃,Φ90mm培养皿每个倾注约20ml培养基,Φ150mm培每个倾注约30ml培养基),培养皿加盖后在室温下放至凝固。

(精选文档)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精选文档)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室(区)洁净程度。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质量管理部QA监测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操作规程。

4.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浮游菌:用本标准操作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1.3.浮游菌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数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4.1.4.纠偏限度:对于受控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微生物含量等级。

当检测结果超过该等级时,应启动监测程序对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立即进行跟踪。

4.1.5.警戒限度:对于受控制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一个微生物含量等级,从而给定了一个正常状态相比最早警戒的偏差值。

当超过该最早警戒的偏差值时,应启动保证工艺或环境不受影响的程序及相关措施。

4.2.测试方法4.2.1.方法提要:本标准操作规程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2.2.人员的职责及培训: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

4.2.3.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不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见本标准附录B)、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浮游菌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试和环境的验证。

2 引用标准:GB/T 16293―2010药品生产管理规范(1998修订)附录。

34 测试方法4.1 方法提要本标本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室的微生物浓度。

4.2人员的职责及培训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的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100000级以上的区域。

4.3 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布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a) 浮游菌采样器;b) 培养皿;c) 高压消毒锅;d) 培养基;e) 恒温培养箱;4.4 浮游菌采样器原理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夹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

夹缝式采样器由内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夹缝式平板,将采集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的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才样器的前部进入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型培养条上,附着活的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是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孔,通过风机将收集到的细小的空气直接撞击到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物微生物粒子经培养成型后形成菌落。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得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得监测.3.依据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得测试方法》4.职责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得监测。

5.浮游菌测试步骤5、1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5、1、1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得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室得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5、1、2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得外表面。

5、1、3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得顶盖、转盘以及罩子得内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得内壁与转盘。

5、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得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5、1、5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得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5、1、6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得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5、1、7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5、1、8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5、2培养5、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2、2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得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得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5、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就是否污染。

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5、3菌落计数5、3、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得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就是否遗漏.5、3、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得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检测。

3. 职责3.1 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浮游菌的检测,并在检测结束后出具检测记录报告。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内容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恒温培养箱、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4.2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 采样空态或静态测试时,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关键工艺操作区设置。

表1 最少采样点数 表2 最小采样量面积(m 2)洁净度级别10010 000 100 000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10 3 ≥200~<40080206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4.3.1 采样点位置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4.3.2 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4 采样注意事项4.4.1 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基平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洁净度级别 采样量(L/次)100级 1000 10 000级 500 100 000级 100 300 000级1004.4.2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一、检测前准备工作:1. 确保洁净室内部定期进行了彻底清洁,无明显污染。

2. 检查洁净室的过滤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确保空气流动和过滤效果良好。

3. 获得必要的检测设备和物品,包括取样器、空气采样器、培养基等。

二、取样过程:1. 关闭洁净室门,确保仅有一个入口进行取样。

2. 手持空气采样器,保持垂直方向,将取样器置于预定点位置。

3. 开始取样前,等待采样器内部稳定。

4. 带动取样器,使得空气流经采样头。

5. 取样时,保持从低到高的连续恒速运动,取样头与环境接触时间约为2分钟。

6. 完成取样后,停止采样器。

7. 注意避免过多触碰或接触取样头,以避免产生异物污染。

三、样品处理:1. 将取样器中的培养基或其他采样介质转移到无菌培养基容器中。

2. 将培养基容器密封,标注样品编号和采样点信息。

3. 将采样容器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四、培养和分析:1. 将培养基容器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 按照标准菌落计数方法进行分析。

3. 根据培养结果和标准要求,判断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1. 记录所有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参数和结果。

2. 报告样品的检测结果,包括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信息。

3. 如超出标准限值,记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

六、清洁和消毒:1. 检测结束后,及时清理采样器和检测设备,以防止交叉污染。

2. 检测完毕后,对洁净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检测时的环境卫生。

以上是一份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具体操作过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洁净(区)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室浮游菌监测。

责任:QC人员负责实施, QA人员负责监督。

内容:1取样前准备工作: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 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在超净工作台内, 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 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 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1.4采样: 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2.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2.1.2 浮游菌采样器2.1.3 培养皿(φ90mm×15mm)2.1.4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2.1.5 恒温培养箱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2.2.1 浮游菌采样器:2.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1.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 启动真空抽气泵, 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 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2.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 采样管严禁渗漏, 内壁应光滑, 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 尽量减少弯曲。

3.测试方法: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3.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3.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3.1.3 采样前, 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 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3.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 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 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是指对洁净室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计数。

下面是一份标准操作规程:
1.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和了解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在检测前,将洁净室内的空调系统关闭,并确保室内没有人员活动。

3. 确保检测设备和所需要的培养基、净化好,并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校验和验证。

4. 将采样器放置在洁净室中,将采样头置于设备上,并尽量避免采样头与固定结构物接触,防止浮游菌被固定物体捕获。

将采样器开启并设定好采样时间和流速。

5. 采样结束后,将采样头收回,并关闭采样器。

将采样头和所采集的空气样本封存好,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6. 在实验室中,将样本均匀地分散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并使用无菌的螺旋棒进行均匀划线。

7. 将培养基培养好的琼脂平板标注并进行计数。

根据所采集的样本量和所检出的浮游菌数量,计算出单位体积(一般为立方米)的浮游菌数。

8. 对所检出的浮游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记录下不同种类的菌群的数量和类型。

9.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法。

10. 根据需要,定期进行洁净室浮游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以进行长期的质量控制。

以上是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流程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的测试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浮游菌的测试。

二、引用标准:GB/T-16293-1996,GMP(1998年修订)附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三、浮游菌测定的标准:四、仪器、设备和培养基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1.1 浮游菌采样器1.2 真空抽气泵1.3 培养皿(φ150mm×15mm)1.4 培养皿(营养琼脂培养基)1.5 恒温培养箱2、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2.1 浮游菌采样器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量。

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nin)两者相乘即采样量( L)。

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2.2 真空抽气泵2.2.1 真空抽气泵的排气量应与采样器匹配。

2.2.2 宜采用无油真空抽气泵,必要时可在排气口安装气体过滤器。

2.2.3 真空抽气泵安装的位置一般装在采样器下面。

五、测试方法1、测试有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外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及控制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定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2.相关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3—20103.术语3.1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3.3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3.4浮游菌用本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5浮游菌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

3.6静态测试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7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壮态下进行的测试。

4.职责中心化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人员负责浮游菌的定期检测工作。

5.质量标准6.材料与设备6.1设备浮游菌采样器、净化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烘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放大镜、显微镜、电冰箱、菌落计数器。

6.2用具培养皿(平皿):Ø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钢精锅:10000ml。

三角瓶:300ml。

天平、称样纸、勺。

此外还需要棉塞、牛皮纸、线绳、微波炉、玻璃棒、海棉擦、毛刷等用具。

6.3空白培养皿的准备6.3.1包扎取洁净、干燥的培养皿用牛皮纸或专用包皮布包严扎紧待灭。

6.3.2灭菌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法。

条件:0.12Mpa、121℃,20min。

SOP-QM-8086-00 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SOP-QM-8086-00   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适用于车间的洁净区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微生物检验人员严格按此规程进行浮游菌的测定,并对数据、报告结果负责。

4.内容:4.1 仪器和设备4.1.1 高压蒸汽灭菌柜4.1.2 高温干燥恒温箱4.1.3 生化培养箱4.1.4 净化工作台4.1.5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4.1.6 培养皿: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4.2 浮游菌采样原理:4.2.1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

可分为狭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

狭缝式采样器由内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狭缝式平板,将采集的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旋转的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采样器前部吸入从后部流出,在离心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形培养条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是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孔,通过风机将收集到的细小的空气气流直接撞击到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4.3测试要点4.3.1 必须按照测试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使用校验合格,且在使用有效期内的仪。

4.3.2测试仪器在未进入被测区域时,若必需,则先清洁表面,或在相应的洁净室内准备和存放(用保护罩或其他适当地外罩保护仪器)。

4.3.3 在100级洁净室内用纸时,上面应蒙上一张透明不沾尘的覆盖物,在100级洁净室内不能用铅笔和橡皮。

4.3.4使用测试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4.3.4.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同事检查采样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4.3.4.2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

4.3.4.3 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检测。

3. 职责3.1 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浮游菌的检测,并在检测结束后出具检测记录报告。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内容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恒温培养箱、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4.2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 采样空态或静态测试时,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关键工艺操作区设置。

表1 最少采样点数 表2 最小采样量面积(m 2)洁净度级别10010 000 100 000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10 3 ≥200~<40080206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4.3.1 采样点位置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4.3.2 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4 采样注意事项4.4.1 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基平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洁净度级别 采样量(L/次)100级 1000 10 000级 500 100 000级 100 300 000级1004.4.2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024年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三篇)

2024年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三篇)

2024年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____L/SOP/____K/02300制定人:日期:年月日文件类型:工作标准审核人:日期:年月日版次:第一版批准人:日期:年月日印数:共____份生效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综合办公室分发至:质量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QC检验室、综合办公室变更记载修订号修订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原因及目的⒈目的:建立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员工的检测操作。

⒉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浮游菌检测工作⒊责任:生产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QC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⒋检测依据:GB/T16293—____(医药工业洁净室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⒌内容:5.1 器具与材料5.1.1 浮游菌采样器5.1.2 真空抽气泵5.1.3 培养皿5.1.4 普通肉汤培养基5.1.5 恒温培养箱5.2 测试步骤5.2.1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5.2.1.1 采样品在进入被测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5.2.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5.2.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于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5.2.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

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及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5.2.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5.2.2 采样程序5.2.2.1 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____分钟,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5.2.2.2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器缝隙高度。

5.2.2.3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依次开启采样器、真空泵、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浮游菌监测。

责任:QC人员负责实施,QA人员负责监督。

内容:
1取样前准备工作:
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1.4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2 浮游菌采样器
2.1.3 培养皿(φ90mm×15mm)
2.1.4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2.1.5 恒温培养箱
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
2.2.1 浮游菌采样器:
2.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1.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2.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
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3. 测试方法:
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3.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3.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3.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3.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3.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3.2 采样程序:
3.2.1 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3.2.2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品缝隙高度。

3.2.3 置采样器于采样点后,开启采样器、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4 测试规则:
4.1 测试状态:
4.1.1 浮游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已经消毒过。

4.1.2 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2 测试人员:
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和被测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2人。

4.3 测试时间:
4.3.1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2 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4 最少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最小采样量,见下表:
4.4.1 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m ~1.5m 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4.4.2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4.3 对于单向流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向上。

4.4.4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离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1m 以上。

4.4.5 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5 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复倒置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并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6菌落计数:
6.1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6.2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计数:培养结束,将上述培养后的平皿取出,逐个点计菌落数,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并记录。

7 结果计算:
7.1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平均菌落数 m= N m m m n
21+++Λ
式中:m 为该房间(或区域)的平均菌落数; m1、m2‥‥‥mn 为该房间(或区域)各取样点的菌落数; N 为培养皿总数
8 结论:
8.1 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8.2 若某洁净室(区)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