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宏观调控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12af73a8956bec0875e318.png)
结论:把”有形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和”无形的手”(市场的调节作用)有机 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 发展
1.宏观调控的原因
[2009 广东 A 卷政治 27] 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 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 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A.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B.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C.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D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 物袋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 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为0.02毫米的塑料购物 袋,在所有超市、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通知指出:在所有超市、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 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是国家在运用 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道德手段
(1)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产品市场调节不到,如国防、 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 对其进行调节,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 ②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 弱点和缺陷 Ⅰ自发性 ——源于市场主体所具有的逐利性 Ⅱ盲目性——源于市场主体特别是生产者掌握信息的残缺性 Ⅲ滞后性——源于从得到信息、做出决策到形成产品进入市 场存在“时间差”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B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3.宏观调控的手段
[2009安徽文综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 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 年我国政府 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运行的是( )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七三1、2国家的宏观调控
![七三1、2国家的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c3a23e8571fe910ef12df8d7.png)
我们了解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那么宏观调控能达到什么目标呢?
生:略
师:宏观调控能达到的目标:
其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的。
其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
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教学过程来自课题引入:请同学们参阅书本P65相关链接:
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出面对经济实行必要的干预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宏观调控
那什么叫宏观调控?
同学们看书,然后分别回答,宏观调控的主体,手段、对象、实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备注:
知识呈现: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生:略
师:宏观调控能达到的目标:
其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的。
其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
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教学过程来自课题引入:请同学们参阅书本P65相关链接:
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出面对经济实行必要的干预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宏观调控
那什么叫宏观调控?
同学们看书,然后分别回答,宏观调控的主体,手段、对象、实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备注:
知识呈现: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政治经济学1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精)
![政治经济学1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精)](https://img.taocdn.com/s3/m/3cec49085f0e7cd185253619.png)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指资本 主义国家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采取间接的方 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一、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实现充分就业;2、防止通货膨胀; 3、 熨平经济周期,促进经济增长; 4、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稳定; 5、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6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国有化:国家举办国有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 的目的主要有: 1、增强国家科技实力。高科技产业是投资大风 险大的产业,因而是私人投资不愿进入的领域。由国 家建立国有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可以使高科技产业得 以建立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社会资本提供良好的 经营环境 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道路、桥樑、公共交通、能 源、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是社会资本经营必不 可少的部分,但是又是投资大、盈利低的行业。国家 投资经营,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发展条件。
2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大量垄断利润,使社 会总产品中很大比重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劳动人民 购买力被限制在狭小范围。因而,垄断资本的发展加 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进 一步激化,使经济危机呈现加重的趋势。 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危机迫使国家放弃 “守夜人”的地位,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二次战后以下原因促使国家对经济大举参与: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发生;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恢复;对付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国际 竞争的加剧。
3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 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 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第二、运用国家权力直接调节经济活动; 第三、运用国家权力间接调节经济活动。
6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国有化:国家举办国有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 的目的主要有: 1、增强国家科技实力。高科技产业是投资大风 险大的产业,因而是私人投资不愿进入的领域。由国 家建立国有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可以使高科技产业得 以建立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社会资本提供良好的 经营环境 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道路、桥樑、公共交通、能 源、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是社会资本经营必不 可少的部分,但是又是投资大、盈利低的行业。国家 投资经营,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发展条件。
2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大量垄断利润,使社 会总产品中很大比重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劳动人民 购买力被限制在狭小范围。因而,垄断资本的发展加 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进 一步激化,使经济危机呈现加重的趋势。 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危机迫使国家放弃 “守夜人”的地位,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二次战后以下原因促使国家对经济大举参与: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发生;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恢复;对付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国际 竞争的加剧。
3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 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 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第二、运用国家权力直接调节经济活动; 第三、运用国家权力间接调节经济活动。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24张PPT)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1b87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b.png)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 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 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经 济 危
国内:自由放任
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机
国际:转嫁危机
提高关税,减少出口
利己主义
混乱无序
(3)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资
有利于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
本 主
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
义 世
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 界
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
经 济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材料四: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 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 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4)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 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 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 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评价
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 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 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 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 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 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 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 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 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 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经 济 危
国内:自由放任
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机
国际:转嫁危机
提高关税,减少出口
利己主义
混乱无序
(3)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资
有利于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
本 主
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
义 世
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 界
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
经 济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材料四: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 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 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4)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 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 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 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评价
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 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 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 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 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 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 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 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e7b69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c.png)
五、社会运动
1、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
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代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 的歧视仍广泛存在,为了争取黑人的 平等权利,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 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五、社会运动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 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
金
阶级概念淡化
字
塔
社会矛盾缓和
新中间阶层
四、“福利国家”
爱因斯坦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原因: 2、意义: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滞胀”
经济停滞与高通 货膨胀、失业以及不 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 现象,即物价上升, 但经济停滞不前。
20世纪70年代后的调整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9 8.7
8 7
6 5 4 3 2 1
0 1950 -1 -2
经济部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年份
《科学的宏观调控》课件
![《科学的宏观调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19a7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0.png)
• 利益分配的问题 •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国内结构性问题
结语
宏观调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宏观调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
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社 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 保持价格的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就业稳定
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减少 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外汇平衡
保持外汇收支平衡,维护国际收支的稳定。
收入分配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 正。
宏观调控的手段
1货币Leabharlann 策2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
影响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PPT课件
宏观调控是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调控手段,实现经济目标和 社会发展。
引言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进行管理,以实现 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
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 国民生产总值,并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
物价稳定
3
科技政策
4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新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5
财政政策
通过预算、税收和政府支出的调节,控 制经济的总需求和投资。
国际贸易政策
通过关税、汇率和贸易限制等手段,调 控国际贸易,维护经济安全。
产业政策
通过支持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调 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宏观调控的局限性和挑战
结语
宏观调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宏观调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
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社 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 保持价格的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就业稳定
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减少 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外汇平衡
保持外汇收支平衡,维护国际收支的稳定。
收入分配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 正。
宏观调控的手段
1货币Leabharlann 策2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
影响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PPT课件
宏观调控是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调控手段,实现经济目标和 社会发展。
引言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进行管理,以实现 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
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 国民生产总值,并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
物价稳定
3
科技政策
4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新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5
财政政策
通过预算、税收和政府支出的调节,控 制经济的总需求和投资。
国际贸易政策
通过关税、汇率和贸易限制等手段,调 控国际贸易,维护经济安全。
产业政策
通过支持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调 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宏观调控的局限性和挑战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ed9025d2312b3169a451a4d6.png)
三、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国家计划 ②财政政策 ③货币政策
1、计划(规划)手段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②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 ③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
“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重大项目
2、财政政策
①含义: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政策
财政支出 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
②种类
③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
④宏观调控的目的——保证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作用)
①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 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 后调节。
②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 资源配置问题
所谓特殊领域:国防、治安、 基础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被称为公共服务.
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第三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什么是宏观调控?
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 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①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 法规 、政策等手段。
银行利息率:最直接、最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下调 利 率
上调
存款减少 贷款增加
存款增加 贷款减少
货币流通量 增加
货币流通量 减少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①存款准备金 ②存款准备金率
③作用的实现
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 (需求不足)
供小于求 (需求过热)
扩张的货币 政策
紧缩的货币 政策
下调利率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134ab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d.png)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355229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e.png)
(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
01 定义
03 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释义 04 原因
05 市场缺陷
07 实现手段
目录
06 主要目标 08 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 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 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 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信息导向、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 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
01 定义
03 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释义 04 原因
05 市场缺陷
07 实现手段
目录
06 主要目标 08 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 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 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 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信息导向、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 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3fcb4be0f01dc281e53af0c1.png)
• 1。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
币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 从物质构成角度,社会总投资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
资(厂房、住宅、机器、公共建筑、码头等)和对 流动资产的投资(增加各种库存品和国家物资储备 等)。
2020/9/26
• 从资金来源角度,社会总投资分为: • 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主要用于重新购
• 3。收入政策 • 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
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 • 具体政策措施有: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特定情 况下);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等。 • 4。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 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 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
等。 • G(财政支出):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G可以分为: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支
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 • 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 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国债利息、失业救济 金、养老保险等方面支出。
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 建。也被称为更新改造投资。 • 新增投资又称净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 资。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用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 建设投资(如新建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新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行非经营 性固定资产投资等); • 二是用于新增流动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企业库存 品和国家物资储备等。
币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 从物质构成角度,社会总投资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
资(厂房、住宅、机器、公共建筑、码头等)和对 流动资产的投资(增加各种库存品和国家物资储备 等)。
2020/9/26
• 从资金来源角度,社会总投资分为: • 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主要用于重新购
• 3。收入政策 • 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
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 • 具体政策措施有: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特定情 况下);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等。 • 4。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 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 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
等。 • G(财政支出):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G可以分为: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支
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 • 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 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国债利息、失业救济 金、养老保险等方面支出。
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 建。也被称为更新改造投资。 • 新增投资又称净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 资。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用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 建设投资(如新建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新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行非经营 性固定资产投资等); • 二是用于新增流动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企业库存 品和国家物资储备等。
国家宏观调控PPT课件
![国家宏观调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3a1044ba0d4a7303763a8d.png)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国家的宏观调控
2020年10月2日
1
价格
2020年10月2日
2
在高利润的诱导下,投资者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2020年10月2日
3
煤矿事故的视频
2020年10月2日
4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产生的不正当经济行为 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不能掌握社会各方面
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缺陷,因此,市长 应当管理市场,即政府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 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该直接管理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改革都需要政府的 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厂长,市长只管市 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2020年10月2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稳定物价 ---------- 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家主独立
2020年10月2日
10
市场调节与宏观体调控的关系是怎样的?
资源配置 的手段
国民
市场
经济
宏观
调节
调控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
国家的宏观调控
2020年10月2日
1
价格
2020年10月2日
2
在高利润的诱导下,投资者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2020年10月2日
3
煤矿事故的视频
2020年10月2日
4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产生的不正当经济行为 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不能掌握社会各方面
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缺陷,因此,市长 应当管理市场,即政府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 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该直接管理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改革都需要政府的 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厂长,市长只管市 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2020年10月2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稳定物价 ---------- 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家主独立
2020年10月2日
10
市场调节与宏观体调控的关系是怎样的?
资源配置 的手段
国民
市场
经济
宏观
调节
调控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
国家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
![国家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https://img.taocdn.com/s3/m/606a4a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e.png)
汇率政策与外汇管理
汇率政策
通过调整汇率制度、干预外汇市场等手 段,维护汇率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和投 资活动。
VS
外汇管理
通过实行外汇管制、管理外汇储备等手段 ,控制外汇供求平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04
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01
02
03
鼓励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 扶持等措施,促进高新技 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 产业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利率等。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政策
货币供应量政策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 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控制商业 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调节货币 供应量。
利率政策
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间市 场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进而调节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控制投资风险
国家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投资项 目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投资方向与重点领域政策
明确投资方向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明 确鼓励、限制和禁止的投资方向,引导社会 资金投向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的 领域。
确定重点领域
协调投资布局
国家统筹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 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协调投资布 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 竞争力。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 联合等方式,提高产业集 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c4d7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9.png)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4.政策调整
(二)社会运动:黑人、妇女、学生
“变”: 统治手段和方法;——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
“不变”: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三)国内措施(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经济杠杆(信贷、利率、税收)
美国政府采购 比重比例最高: 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60年19.8% 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
1970年22.3% 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1980年20.8%
例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 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下列项中,其中属于二战结束后不久 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科技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原因
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原因
1.经济大危机暴露资本主义弊病; 2.二战的教训; 3.社会主义的冲击; 4.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材料: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 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 从1928年到1932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 五年建设计划,进行火热的工业化建设, 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 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 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A. 农业经济急剧衰退 B. 美国工业落后世界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宏观第四章 ppt课件.ppt
![宏观第四章 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2354fbed630b1c58eeb59a.png)
从公债发行的主体看,有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 各级政府公债,通常将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称 为国债。
发行公债,既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筹措资 金,又能在金融市场上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 利率发生变动,既具有财政政策的功能,也影 响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5、政府预算
三、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本章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 用和效果。
IS和LM相交所决定的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 分就业的收入,而且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 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运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具体地 说,需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和 LM曲线的位置,使它们相交于充分就业的 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一 定的效果,有意识地用来干预和影响经济运行的 指导原则和措施。
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识、有目的 地改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变量,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运行,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 政策。
U3为成人失业率:失业人数指25周岁以上失去 工作的人;
U4为全职工作失业率:失业人数指没有并正在 寻找全职工作的人;
U5为通常的失业率:失业人数指符合联合国国 际劳工局三个条件的人; U6指包括一半部分工作者的失业率:失业人 数要包括二分之一目前从事部分时间工作的人;
U7指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的失业率:失业人数 中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
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至67岁(美国国会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2005年建议将美国人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9 岁),
老人、少年等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
不在劳动人口:不能劳动的残疾人、在监狱服刑的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PT课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2604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a.png)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百分比)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
经济部门 农业 工业
年份 1950 1990 1950 1990
美国 12.2 2.8 34.7 25.8
联邦德国 23.2 5.1 42.2 40.5
日本 50.7 7.2 22.2 33.6
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 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 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 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 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 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
3.评价
①积极:缓和、稳定
②消极:财政负担——70年代滞胀,80年代改革,减少福利
4.性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学习聚焦】“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社会运动
1.背景: 国家干预的办法未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穷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争取平等权利。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 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 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年到 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 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新变化一:国际协调(国际) 1.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调金融、投资
(1)主要内容: “两挂钩一固定”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 31.1035 克 )
(2)性质:形成了美元为中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协调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 控制。
重点分析:“宏观调控”主要为间接调控,凡是市场机 制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干预。
主要为宏观管理,即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宏观总量的控 制,要解决的主要是战略性、政策性的大问题,而微观 经济决策(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交由企业 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
主要表现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稳定物价(国民经济持、快、健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国家独立、主权)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①表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 的提高;
②重要性: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总结:四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
要实现目标,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统筹安排。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经济政策和计划
─经济利益 ─经济活动 (2)特点:间接性 (3)主要工具:经济杠杆 经济政策: 财政、货币、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 经济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五年
启示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要理解国家 观调控政策
例题1
长沙一餐馆利用哺乳期妇女的人乳开发乳菜品种,引发广 泛争议。《北京青年报》(2003.2.9)“长沙人乳宴”事 件有新进展,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早有“人体母乳不 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日前,卫生部有关部门已将该 文件转至湖南省卫生厅,要求按文件精神进行处理,今后, 无论何地再搞“人乳宴”将是违法之举。人乳宴”事件表 明(A )
国家的宏观调控
潜山县槎水中学 彭昌祥
导入新课
前些年,浙江曾刮起一股“花木旋风”,一株不满周岁 的小龙柏可卖2元钱。有的农民在自留地里种龙柏等花 木,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于是,许多人都拿钱去开发花 木苗圃。一时间,种龙柏的人激增。龙柏行情影响到贼 情,小偷的黑手转向龙柏等花木。这又促使很多家庭驯 养凶犬,给龙柏当保镖。可不久,各乡龙柏泛滥成灾。 当初2元钱一株的小龙柏价格跌到每株5分钱也没人要, 许多人家只好认赔,把龙柏连根拔掉,晒为干柴。龙柏 命毁,狗因失去喂养价值而被宰杀。──“龙柏烧狗肉”。
(3)滞后性(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 经济活动参加者“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 决定→实现供求平衡”需要一个时间差,故滞后 性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农、林、大型项目建设)
一哄而下
结合图片,分析市场的缺陷和弱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意见
启示1:生产经营者要懂得市场经济特征和市 场缺陷等知识,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 决策。
3、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行政机构──行政措施 ──经济活动
(2)特点:直接、迅速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 (3)表现: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公共交
通,通信收费,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油 田……
4、道德手段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 经济的内在要求,不讲信用,交换就不能顺利 进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各种调控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发挥总体功能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如枪 支弹药,不健康书刊,经营者可能大发其财,但会给公 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损害,故不能依靠 市场调节
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等价交换 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
2、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出发点) 市场经济中,在价值பைடு நூலகம்律自发调节下,经济活动
增加就业: 必要性:①使劳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
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②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
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 ①含义: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②重要性:是实现国民经济特、快、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 ①含义: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支大体平衡; ②重要性: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 D、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只有把“有形手”(宏调) 与“无形手”(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保证 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正所谓:“有形手,无形手,携手朝前走,共 赴 富裕路!”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的参加者会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由此会产生 两种结果: ①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②易引起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盲目性(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分散经营,单个商品的生产, 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 制经济变化趋势,故作出的经济决策带有一定的 盲目性,由此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规划、年度计划
例题2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有 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列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 段是(ACD ) A、财政 B、市场 C、税收 D、信贷 E、指令计划 F、家庭消费
2、法律手段
(1)含义:国家─经济法规─经济活动
(2)作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效维护经 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 正常进行。
思考:
(1)为何同一种龙柏会出现如此悬殊的价格?供求 (2)这种经济现象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价值规律
启示: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 作用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
分析: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 消防、全国消防日(11月9日、火警119),假设某处发 生火灾,报警后,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消防部门会与受 灾方讨价还价,甚至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此时生命财产 已遭重大损失,故市场不能调节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
重点分析:“宏观调控”主要为间接调控,凡是市场机 制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干预。
主要为宏观管理,即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宏观总量的控 制,要解决的主要是战略性、政策性的大问题,而微观 经济决策(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交由企业 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
主要表现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稳定物价(国民经济持、快、健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国家独立、主权)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①表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 的提高;
②重要性: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总结:四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
要实现目标,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统筹安排。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经济政策和计划
─经济利益 ─经济活动 (2)特点:间接性 (3)主要工具:经济杠杆 经济政策: 财政、货币、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 经济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五年
启示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要理解国家 观调控政策
例题1
长沙一餐馆利用哺乳期妇女的人乳开发乳菜品种,引发广 泛争议。《北京青年报》(2003.2.9)“长沙人乳宴”事 件有新进展,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早有“人体母乳不 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日前,卫生部有关部门已将该 文件转至湖南省卫生厅,要求按文件精神进行处理,今后, 无论何地再搞“人乳宴”将是违法之举。人乳宴”事件表 明(A )
国家的宏观调控
潜山县槎水中学 彭昌祥
导入新课
前些年,浙江曾刮起一股“花木旋风”,一株不满周岁 的小龙柏可卖2元钱。有的农民在自留地里种龙柏等花 木,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于是,许多人都拿钱去开发花 木苗圃。一时间,种龙柏的人激增。龙柏行情影响到贼 情,小偷的黑手转向龙柏等花木。这又促使很多家庭驯 养凶犬,给龙柏当保镖。可不久,各乡龙柏泛滥成灾。 当初2元钱一株的小龙柏价格跌到每株5分钱也没人要, 许多人家只好认赔,把龙柏连根拔掉,晒为干柴。龙柏 命毁,狗因失去喂养价值而被宰杀。──“龙柏烧狗肉”。
(3)滞后性(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 经济活动参加者“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 决定→实现供求平衡”需要一个时间差,故滞后 性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农、林、大型项目建设)
一哄而下
结合图片,分析市场的缺陷和弱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意见
启示1:生产经营者要懂得市场经济特征和市 场缺陷等知识,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 决策。
3、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行政机构──行政措施 ──经济活动
(2)特点:直接、迅速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 (3)表现: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公共交
通,通信收费,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油 田……
4、道德手段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 经济的内在要求,不讲信用,交换就不能顺利 进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各种调控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发挥总体功能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如枪 支弹药,不健康书刊,经营者可能大发其财,但会给公 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损害,故不能依靠 市场调节
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等价交换 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
2、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出发点) 市场经济中,在价值பைடு நூலகம்律自发调节下,经济活动
增加就业: 必要性:①使劳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
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②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
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 ①含义: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②重要性:是实现国民经济特、快、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 ①含义: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支大体平衡; ②重要性: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 D、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只有把“有形手”(宏调) 与“无形手”(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保证 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正所谓:“有形手,无形手,携手朝前走,共 赴 富裕路!”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的参加者会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由此会产生 两种结果: ①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②易引起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盲目性(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分散经营,单个商品的生产, 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 制经济变化趋势,故作出的经济决策带有一定的 盲目性,由此带来后果: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规划、年度计划
例题2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有 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列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 段是(ACD ) A、财政 B、市场 C、税收 D、信贷 E、指令计划 F、家庭消费
2、法律手段
(1)含义:国家─经济法规─经济活动
(2)作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效维护经 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 正常进行。
思考:
(1)为何同一种龙柏会出现如此悬殊的价格?供求 (2)这种经济现象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价值规律
启示: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 作用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
分析: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 消防、全国消防日(11月9日、火警119),假设某处发 生火灾,报警后,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消防部门会与受 灾方讨价还价,甚至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此时生命财产 已遭重大损失,故市场不能调节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