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6.6 探究滑轮的作用》word教案 (3)
2022年粤教沪科物理八下《探究滑轮的作用》公开课专用教案3
G 1 F G 2 F G 3 F G 4 FF =G/3 F =G/2 F =G/4 F =G/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沪版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能识别;⒉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结构、特点及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
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滑轮组的特点: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
如果F =G/n ,那么S =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 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 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 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 的物体提高5 m ,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 ,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一、学情分析:这节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在学生进行探索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提问,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仅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作用及原理;2.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3.能够分析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
二、教学内容1.滑轮的作用及原理;2.滑轮的分类;3.滑轮的使用方法;4.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
三、教学重点1.滑轮的作用及原理;2.滑轮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入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滑轮吗?使用滑轮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导入新知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减小或增强施力的效果。
步骤二:学习滑轮的作用及原理(20分钟)1.讲解滑轮的作用原理:滑轮由轮轴和与之相连的滑轮筐组成。
轮轴是固定的,而滑轮筐可以随意滑动。
当我们施加力拉动滑轮筐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知,滑轮筐会向相反方向施加同样大小的力,从而减小或增强原始施力的效果。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原理。
步骤三:了解滑轮的分类(15分钟)1.分类介绍:滑轮按照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
固定滑轮指的是滑轮筐固定在一个地方,移动滑轮指的是滑轮筐可以自由滑动。
2.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滑轮的分类有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四:学习滑轮的使用方法(30分钟)1.教师演示: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演示使用滑轮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操作:将学生分组,分发滑轮和绳子,让学生自己使用滑轮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
3.学生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讨论滑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步骤五:探究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25分钟)1.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分析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
2.学生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并结合滑轮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滑轮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加深对滑轮作用原理的理解;2.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滑轮对力的作用结果,拓展对滑轮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3粤教沪版
《探究滑轮的作用》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动滑轮、、铁架台、刻度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
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
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
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滑轮组构成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
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滑轮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1:判断题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相同。(错误)
-使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个数成正比。(错误)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500N / 1000N = 0.5。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50N / 200N = 0.25。
-机械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果。这里的工作效果是绳子拉力与重物的重量的比值。因此,机械效率= 100N / 500N = 0.2。
题型2:选择题
-下列哪个装置不是滑轮组的一部分?(A.滑轮B.绳子C.重物D.支架)
-滑轮组中,力的作用点(A.不变B.改变)
-定滑轮的作用是(A.省力B.改变力的方向C.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题型3:填空题
-定滑轮的作用是()。
-动滑轮的作用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
题型4:解答题
-一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已知重物重100N,绳子拉力为5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已知重物重200N,绳子拉力为10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个滑轮组由三个滑轮组成,已知重物重150N,绳子拉力为5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题型5:应用题
-某工地使用滑轮组搬运重物,已知重物重1000N,工人用500N的力拉绳子,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课题6《探究滑轮的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六章中,我们进入到了简单机械的神奇世界。课题6《探究滑轮的作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滑轮的原理与应用。作为特级教师,我深知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是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关键。因此,本教学案例将围绕滑轮的实质、种类、作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4.通过对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5.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挫折的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具体做法如下: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滑轮的相关知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滑轮的原理、种类、作用原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强调滑轮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的原理和种类。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科学态度。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六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原理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3. 探究滑轮对力的影响;4. 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滑轮对力的影响;3. 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滑轮的工作原理;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3. 探究滑轮对力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解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对力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组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组的作业题,包括题目和答案。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并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滑轮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想要提升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他可以选择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请问,小明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将物体提升到目的地?答案:根据滑轮组的原理,小明需要施加的力为F = G/2 = 20N/2 = 10N。
2. 题目: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滑轮组的效率为80%。
如果小明想要提升这个物体,他需要施加多大的力?答案:根据滑轮组的效率公式,η = W有用/W总,可以得到W有用= η × W总= 0.8 × G = 0.8 × 20N = 16N。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教案: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六章第六节,主要涉及滑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3. 探究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及其省力特点;3.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滑轮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并通过滑轮组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有关滑轮组的例题,让学生通过滑轮组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滑轮组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探究滑轮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滑轮组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6 探究滑轮的作用定滑轮: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系统特点:能省力,并能改变力的方向应用实例:吊车、升国旗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一个重200N的物体,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若滑轮组的绳子段数为3,求人所需施加的力。
答案:人所需施加的力为约133N。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6节,主要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根据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随物体移动,将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都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移动两倍的距离。
3.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可以实现力的合成和分解,使得力的作用更加方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对滑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力的合成和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如吊车、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演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讲解滑轮组如何使用,如何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等。
5.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滑轮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移动两倍的距离改变力的方向,省力滑轮组力的合成和分解方便力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答案:定滑轮和动滑轮都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移动两倍的距离。
2.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并解释滑轮组如何省力。
答案: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6.6 探究滑轮的作用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6节,主要讲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了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还介绍了滑轮组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实例分析:(1)教师通过实例展示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升国旗、吊装货物等。
(2)学生观察并分析实例中滑轮的作用。
4. 实验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课后练习:(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计算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滑轮的作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动滑轮、定滑轮3. 作用:(1)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具有省力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4. 滑轮的力矩原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滑轮的力矩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的力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应用,滑轮的力矩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滑轮的力矩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杠杆,力矩计,实验台。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台进行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讲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作用。
(3)讲解滑轮的力矩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力矩原理。
3. 例题讲解:(1)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例子,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力矩原理。
(2)利用杠杆和力矩计的实验,讲解力矩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使其能够提升一定重量的重物。
(2)利用力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滑轮和杠杆原理打开一罐饮料。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的作用1. 定义和分类2. 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应用4. 力矩原理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并说明滑轮的工作原理。
答案: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滑轮分为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滑轮不会随物体移动,动滑轮会随物体移动。
滑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力的作用效果发生变化。
2. 请说明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并设计一个滑轮组,使其能够提升一定重量的重物。
答案: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力的作用效果发生变化。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版)
教案:6.6 探究滑轮的作用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安徽专版)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6.6 探究滑轮的作用2. 详细内容:(1)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探究滑轮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计时器;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举例说明滑轮的应用;(2)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知识讲解:(1)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重物上升的高度、所用时间等;(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滑轮组的特点。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滑轮组的省力特点,解决实际问题;(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 实验结论。
七、作业设计(1)一个重50N的物体,使用滑轮组提升,求所需力的大小;(2)一个重100N的物体,使用滑轮组提升,求所需力的大小。
2. 答案:(1)所需力的大小为25N;(2)所需力的大小为5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方面有较大进步;(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不透彻,需加强讲解和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主要是探究滑轮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3.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滑轮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3. 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测力计,绳子,木板,砝码。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天花板,找出其中的滑轮,并试着解释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析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如何计算所需的力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滑轮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方向改变力的放大与缩小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力的方向改变力的放大与缩小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答题: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计算题:如果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一个10N的重物,请计算所需的力量。
答案: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 所需力量:5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课题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A.定滑轮可以省力
B.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滑轮组可以实现力的合成与分解
D.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
-计算题:一个物体重量为150N,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进行提升,求拉力大小。
3.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海、登山等。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知识素养。
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作业: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装置,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在设计中考虑滑轮的类型(定滑轮或动滑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以及装置的实用性。完成设计后,请用文字描述装置的原理、制作过程和实际应用。
2.知识巩固题:完成以下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滑轮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滑轮的练习题,如:
-判断题: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
-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是动滑轮的特点?(A.省力B.改变力的方向C.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题:一个物体重量为100N,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求拉力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分组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4. 滑轮的实际应用: examples of pulleys in daily life and industries.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学会使用滑轮组,能够计算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4. 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的演示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滑轮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演示:进行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进行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的操作,巩固对滑轮的理解。
5.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答案:滑轮组的省力效率是(400N - 300N) / 400N = 0.25或25%。
6.例题六:一个滑轮组的负载重力是600N,如果滑轮组的实际施力是200N,那么滑轮组的省力效率是多少?
答案:滑轮组的省力效率是(600N - 200N) / 600N = 0.67或67%。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物理实验指南》、《滑轮与滑轮组》、《物理探究与实验》等,这些书籍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实验和探究案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网络资源:可访问一些知名的物理教育网站,如国家物理教育中心、物理学习网等,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物理学习资源和实验指导,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力的合成。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力的合成。针对这些难点,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实际操作和问题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视频资源:可搜索一些关于滑轮原理和实验的科普视频,如TED教育视频、B站物理实验教学视频等,这些视频通过动画和实际操作,生动地展示了滑轮的作用和原理,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6.6探究滑轮的作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6.6 探究滑轮的作用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关于滑轮作用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滑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滑轮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作用,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知道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难点: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滑轮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滑轮的作用。
2. 演示实验:用滑轮组演示提起重物的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滑轮的作用。
3. 探索发现: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原理,并记录下来。
4. 讲解讲解:讲解滑轮的分类和原理,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多样性。
5.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如提起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难点: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团队合作中,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于滑轮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计划对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滑轮的应用。
我还将拓展延伸课堂内容,让孩子们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5.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作业提交,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探究滑轮的作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动滑轮在不同重物下的省力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动滑轮省力的原因,并绘制力的图示。
3.请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滑轮组如何改善工作条件,并绘制滑轮组的示意图。
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重点关注学生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到位。
6.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共享资源。他们将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7.反思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学生将提升反思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思考和评价。他们将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技能提升: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滑轮在不同情况下对力的作用。他们将提升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节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活动1让学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通过活动2,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通过活动3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利用信息浏览介绍了另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整节教材将一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动脑分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
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1 F G 2 F G 3 F G 4 F
F =G/3 F =G/2 F =G/4 F =G/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沪版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结构、特点及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
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
如果F=G/n,那么S=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