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相关分析
第7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含SPSS)
四、偏相关分析
(一) 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系数 偏相关分析也称净相关分析,它在控制其他变量 的线性影响的条件下分析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 所采用的工具是偏相关系数(净相关系数)。
偏相关分析的主要用途是根据观测资料应用偏相 关分析计算偏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哪些解释变量对 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较大,而选择作为必须考虑的解 释变量。这样在计算多元回归分析时,只要保留起 主要作用的解释变量,用较少的解释变量描述被解 释变量的平均变动量。
(7.7)
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大小含义与相关系数相 同。
2、对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偏相关 进行推断。
(1)提出原假设:两总体的偏相关系数与零无显 著差异。
(2)选择检验统计量。偏相关系数的检验统计量 为 t 统计量。 (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相伴概率 p 。
(4)给定显著性水平 ,并作出决策。如果相 伴概率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拒绝 原假设;如果相伴概率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二)偏相关系数在SPSS中的实现
1、建立或打开数据文件后,进入Analyze→ Correlate →Partial主对话框,如图7-6所示。
图7-6 偏相关分析主对话框
2、选择分析变量送入Valiables框,选择控制变
量进入Controlling for框。
3、在Test of Significance 栏中选择输出偏相
图7-7 偏相关分析的选项对话框
(1)Statistics 统计量选择项,有两个选项: ①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复选项,要求
SPSSZero-order correlations 复选项,要求显示零阶
第七章-相关关系分析法-简答题
第七章 相关关系分析法 简答题1.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关关系: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
主要内容:(1)确定变量之间是否相关;(2)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3)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4)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5)给定自变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6)测定因变量的估计标准误差。
其中前三个属于相关关系,后三个属于回归关系。
2.什么是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中,标准差和协方差分别起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系数:是说明两种现象之间直线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协方差的作用:显示x 与y 之间相关的性质,即是正相关、负相关; 显示x 与y 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大小。
标准差作用 :消除离差积乘中两个变量原有计量单位的影响;将相关系数的值局限在-1到+1之间。
3.如何利用相关系数来判别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r ≤1 。
(2)r >0,是正相关, r <0,是负相关。
(3)r 越接近0,相关程度越,为不相关。
(4)1=r ,为完全相关,0=r 。
(5)3.0<r , 为不相关或微弱相关低;r 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高。
5.03.0<≤r ,为低度相关; 8.05.0<≤r ,为显著相关; 18.0<≤r , 为高度相关。
4.简述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
(1)在两个变量之间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在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可配合两个回归方程。
值得注意的是,若两个变量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时,只能计算一条回归直线,另一条配合出来也没意义。
(3)回归方程的作用在于给出自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4)直线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系数b称为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时表示正相关,为负表示负相关。
(5) 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而把自变量当作研究时可以控制的量。
第七章 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对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存在显 著的净相关进行推断。
练习
❖ 高校科研研究.sav:高级职称的人年数 可能是共同影响课题总数和发表论文数 的变量,希望考察控制高级职称的人年 数的影响后,课题总数和发表论文数之 间的关系。
❖ 教养方式.sav:父亲对情感温暖的理解 是否成为父亲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的 中介变量?
线性回归分析
❖ 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数量分 析方法。它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 系,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 关系,帮助人们准确把握变量受其他一 或者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进而为控制 和预测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从广义上说,相关分析包括了回归分析。严格地说, 二者有区别:
❖偏相关也称净相关,它在控制其 他变量的线性影响的条件下分析 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所采用的 工具是偏相关系数。
❖控制变量数为1时,偏相关系数称 为一阶偏相关;当控制两个变量 时,称为二阶偏相关;当控制变 量的个数为0时,偏相关系数称为 零阶偏相关,也就是相关系数。
❖ 如果需要进行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其取值 均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就可以利用偏相 关分析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输出控制其 他变量影响后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二)散点图
❖含义 ❖简单散点图:生成一对相关变量的散
点图 ❖重叠散点图:生成多对相关变量的散
点图 ❖矩阵散点图:同时生成多对相关变量
的矩阵散点图 ❖三维散点图:生产成三个变量之间的
三维散点图
散点图的基本操作
❖简单散点图 ❖重叠散点图 ❖矩阵散点图 ❖三维散点图
练习
❖高校科研研究.sav: ❖绘制课题总数与论文数的简单散点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本章学习要点(一)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大小以及用一定函数来表达现象相互关系的方法。
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函数关系,一种是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
相关关系是相关分析的研究对象,而函数关系则是相关分析的工具。
相关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其中不完全相关关系是相关分析的主要对象;相关按方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按其形式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相关按影响因素多少不同,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二)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其程度,可以根据对客观现象的定性认识作出,也可以通过编制相关表、绘制相关图的方式来作出,而最精确的方式是计算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
相关系数用符号“γ”表示,其特点表现在:参与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此相关系数只有一个;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反映相关系数的方向,正号反映正相关,负号反映负相关;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是[-1,+1],不同取值有不同的含义。
当1||=γ时,x 与y 的变量为完全相关,即函数关系;当1||0<<γ时,表示x 与y 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γ的数值越大,越接近于1,表示相关程度越高;反之,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低,通常判别标准是:3.0||<γ称为微弱相关,5.0||3.0<<γ称为低度相关,8.0||5.0<<γ称为显著相关,1||8.0<<γ称为高度相关;当0||=γ时,表示y 的变化与x 无关,即不相关;当0>γ时,表示x 与y 为线性正相关,当0<γ时,表示x 与y 为线性负相关。
皮尔逊积距相关系数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y x xy σσσ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肯特尔等级相关系数是测量两个等级变量(定序测度)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常用指标。
统计学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四)按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 关和不相关。
二、相关关系的测定
(一)定性分析,相关表,相关图 判断现象间有无相关关系是一个定性认 识问题,单纯依靠数学方法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进行相关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 提,这就要求研究人员首先必须根据有关 经济理论,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和分析研 究能力等。对被研究现象在性质上作出定 性判断。 相关表是将相关变量的观察资料,按照 其对应关系和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Se
y
2
a y b xy n2
(7- 12)
这个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前面计算回归系 数和相关系数的现成资料。以表7-1的资 料计算如下:
Se y 2 a y b xy n2 56615-30.3 731-28.36 1213 10 2 65.02 8 2.85 (万件)
2
或
y- y R= 1- 2 y y
ˆ 式中,y 为y的多元线性趋势值或回归估计值。
若变量间呈曲线(非直线)相关,则应
计算相关指数来测定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ˆ y y y y
2 2
Ryx
( 7-7)
R
ˆ y y
由表7-4资料计算相关系数如下:
r
n xy x y n x x
2 2
n y y
2 2
2
10 1213-15.1 731
2
10 26.25-15.1 10 56615-731 1091.9 1091.9 38.49 31789 6.2 178.3 1091.9 0.988 1105.5
自考-数量方法-相关分析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打印本页对于现实世界,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反映对于商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仅仅有满意顾客的比例是不够的,商家希望了解什么是影响顾客观点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对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加以分析,了解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并且能用一定的数量方式表现出来。
第一节 简单线性相关一、 相关关系及其表现形态(一)什么是相关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我们如何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变量间的关系形态及其联系程度,并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性,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关系,但存在不确定的数量关系。
如居民储蓄与居民家庭收入;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等。
身高与体重具有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身材较高的人,体重也较重。
反过来,体重较重的人,一般身体也较高。
同时,身高1.7米的人其体重有许多值;体重为60公斤的人,其身高也有许多值。
身高与体重之间没有完全严格的数量关系存在。
相关分析:对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研究。
就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大小以及用一定函数来表达现象相互关系的方法。
2.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函数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值是确定的。
如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在价格确定的条件下);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关系等。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不同之处表现在:(1)函数关系指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而相关关系的两变量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2)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依存可以用一定的方程y=f(x)表现出来,可以由给定的自变量来推算因变量,而相关关系则不能用一定的方程表示。
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即函数关系是完全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的相关关系。
第七章 相关分析
(四)按变量多少划分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 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二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 量不边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如存在多个自变量,可抓住其中主要的自变 量,研究其相关关系,而保持另一些因素不变,这时复相关为 偏相关。
第七章 直线相关与回 归分析
含秩相关
第一节
相关分析的概念
一、相关分析的概念: 相关分析是分析变量间是否有相关关系,确定相关关系是否 存在,描述相关关系呈现的形式和方向,以及变量间相关的密 切程度的方法。 二、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反映变量间的数量上,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对应关系
,这种关系可用数学函数关系表达式,由一个变量精确计算出 另一个变量。见函数关系散点图和曲线。 相关关系反映变量间存在数量上的相关关系,但不具有确定 性的对应关系。见相关关系散点图和曲线。
三、相关分析内容
相关分析通常包括考察随机变量观测数据的散点图、 计算样本相关系数以及对总体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等内容。 散点图可以大致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变量间的关系形态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但 准确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 关系数。 一般情况下,总体相关系数ρ是未知的,通常是将 样本相关系数r作为ρ的估计值,于是常用样本相关系 数推断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一点要和相关系数的 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应用。
2.回归分析的种类
(1)根据所涉及变量的多少不同,回归分析可分为简单回归 和多元回归。 简单线性回归又称一元回归或直线回归,是指两个变量之 间的回归,研究一个自变量与另一个因变量的线性趋势数量 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是研究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的线性趋势 数量关系。 (2)根据变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回归分析也可分为直线 回归和曲线回归。 对具有直线相关关系的现象,配之以直线方程进行回归分 析,即直线回归; 对具有曲线相关关系的现象,配之以曲线方程进行回归分 析,则称为曲线回归。
统计学--第七章 相关关系分析法---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相关关系分析法一、填空题1.按相关的程度,相关关系可分为完全相关、 相关和 相关。
2.按相关的方向,直线相关可分为 相关和 相关。
3.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b= 。
4.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y s = 。
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6.按相关关系涉及变量的多少,可分为 相关和 相关。
7.如果劳动生产率(千元/人)x 和工资的回归方程为:1070c y x =+,这表明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人,工资增加 元。
二、判断题1.家庭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2.当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称为非线性相关。
( )3.正相关是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
( )4.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单相关。
( )5.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 )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0≤≤r 。
( )7.当两个变量之间是完全正相关时,则r=1。
( )8.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越低,相关系数越接近0。
( ) 9.当相关系数等于0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 ) 10.当相关系数等于0.8时,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显著相关。
( ) 三、单项选择题1.若变量x 增加时,变量y 的值也增加,那么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 相关关系。
A.负B.正C.抛物线D.指数曲线2.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相关关系。
A.无B.低度C.高度D.完全3.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相关关系。
A.完全B.高度C.显著D.微弱 4.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 )。
A.接近于0B.接近于1C.接近于-1D.趋向于无穷大 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01r ≤≤B.10r -≤≤C.r >0D. 11r -≤≤ 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方程,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
SPSS统计分析_第七章_相关分析
以一个例子来进行Kendall秩相关系数的计算。
如果两位鉴定家各自以吸引力的大小将7幅抽
象派画评定了秩,那么可能知道这些秩评定
之间的相符的程度。
画 号
2
6
5
1
4
3
7
鉴别家1
鉴别家2
1
2
2
3
3
1
4
4
5
6
6
5
7
7
依次取观测2(鉴别家2)给出的秩,数出每一个右面在 秩次上比自己小的个数,并将这些个数加起来。例如抽 象画2的秩为2,其个数是1,因为其右边的只有抽象画5 的秩比它小。6个数依次为1,1,0,0,1和0,所以总 和为Q=3,Kendall秩相关系数则为: R=1-4Q/n(n-1)=1-12/42=0.714
二、相关系数
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
1、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
积矩相关系数(又称积差相关系数)适用于等间隔测度, 相关系数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
R
xy
( x x)( y y)
i 1 i i
n
等。
有关统计量
不相似性测度 等间隔数据的不相似性(距离)测度可以使用的统 计量:欧几米德(欧氏)距离、欧氏距离平方等。 计数数据,使用卡方。 二值(只有两种取值)数据,使用欧氏距离、欧氏 距离平方等。
相似性测度
等间隔数据使用统计量皮尔逊相关或余弦。 测度二元数据的相似性使用的统计量有二十余种。
仍以四川绵羊地区中山柏生长的数据为例
中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不是0,因此必须
经过检验。检验的零假设是:总体中两个变
第七章 相关分析
y
2
2
y
xf 1230 41 x 30 f yf 464 15 . 47 y 30 f xyf 18490 616 . 33 xy 30 f x y
2
x f
2
f
63100 30
2103 . 33
2
y f
2
f
20 20 15 10 5 0
30
40
50
80
相关图
三、相关系数的测定与应用
(一)相关系数的特点 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 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 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
其特点表现在:
(1)参与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是对等 的,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此相关系 数只有一个。 (2)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反映相关关系 的方向,正号反映正相关,负号反映负 相关。 (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 机变量。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1)函数关系指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 而相关关系的两变量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2)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依存可以用一定的 方程y=f(x)表现出来,可以给定自变量来推算 因变量,而相关关系则不能用一定的方程表示。 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即函数关系是完 全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的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联系表现在: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进行分析时, 则必须利用相应的函数关系数学表达式 来表明现象之间的相关方程式。 相关关系是相关分析的研究对象,函 数关系是相关分析的工具。
三、相关关系的种类
(1)按相关的程度划分,有完全相关、不完 全相关和不相关。 相关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不完全的相关关系。 (2)按相关的方向来划分,有正相关和负相 关。 正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变动的方向 一致,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变动 的方向相反。
第七章 相关分析
(二)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确定现象之 间的关系值 (四)衡量估计值的准确程度 (五)预测因变量
第一节完
第二节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一、相关图和相关表(P344)
(一)相关图(P344)
1、相关图的概念 2、相关图的作用
(二)相关表(P344-347)
y c 57.2 1.8x
n2
上例中:
15048 57.2 300 1.8 1182 4 15.6 1.97 4
xy 1182
a=57.2
b=-1.8
(三)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s yx δ y 1 r 2
Γ 1
s2 yx δ2 y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越小,相关程 度就越高;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则估计标准误差越 大,相关程度越低。 当 r 0,则 s yx δy 当 r 1,则 s yx 0
第七章 相关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
正确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相关
分析的方法;掌握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回归预 测的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1.相关系数 2.直线回归分析 3.估计标准误差
第一节 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P339)
y 2 y 2 …… (3)
将(1)(2)(3)代入积差法公式得:
Γ 1 xy x y n 1 1 2 2 2 2 x x y ( y ) n n
n x 2 x
x 2 x
2
(第七章 相关分析
统计学
STATISTICS
直线回归分析 第三节 直线回归分析
8 - 25
STAT
回归: 回归:退回 regression
平均身高
1877年 弗朗西斯 高尔顿爵士 年 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 学研究 回归线
遗传
STAT
回归分析(regression):通过一个 通过一个 回归分析 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去解释另一变量的 变化。包括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 变化。包括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设 定数学模型、检验模型、 定数学模型、检验模型、估计预测等 环节。 SxS y
总体相关系数
样本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常用算法: 相关系数的常用算法:
r=
n∑ xy ∑ x∑ y n∑ x (∑ x )
2 2
n ∑ y (∑ y )
2
2
相关系数取值在 -1 与 1 之间。 相关系数取值在 之间。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无量纲,可以进行比较。 相关系数无量纲,可以进行比较。 相关系数无量纲
STAT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最小二乘法
STAT
求 a、b 的公式: 、 的公式:
∑ y = na + b∑ x ∑ xy = a∑ x + b∑ x n∑ xy ∑ x ∑ y b= n∑ x (∑ x)
2 2
2
a = y bx
学 身高 体重 生 x y
x2
y2
xy
估计值
残差
47.291 49.448 51.606 53.764 55.921 58.079 60.236 62.394 64.552 66.709
判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判定系数 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 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表明 Y 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回归方程解释的 部分所占比例。 部分所占比例。
生物统计学:第七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特别要指出的是:利用直线回归方程进行预 测或控制时,一般只适用于原来研究的范围,不 能随意把范围扩大,因为在研究的范围内两变量 是直线关系,这并不能保证在这研究范围之外仍 然是直线关系。若需要扩大预测和控制范围,则 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利用 直线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或控制,一般只能内插, 不要轻易外延。
(三)、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学家已根据相关系数r显著性t检验法计算出了 临界r值并列出了表格。 所以可以直接采用查表法对相 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
先根据自由度 n-2 查临界 r 值 ( 附表8 ), 得 r0.05(n2) ,r0.01(n2)。若|r|< r0.05(n2),P>0.05,则相 关系数r不显著,在r的右上方标记“ns”;若 r0.05(n2) ≤|r|< r0.01(n2) ,0.01<P≤0.05,则相关系数 r 显 著,在r的右上方标记“*”;若|r|≥ r0.01(n2) ,P ≤ 0.01, 则相关系数 r 极显著,在 r 的右上方标记 “**”。
第七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在试验研究中常常要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如:人的身高与体重、作物种植密度与产量、食品价格与需
求量的关系等。 两个关系 依存关系:依变量Y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
—— 回归分析 互依关系:依变量Y与自变量X间的彼此关系.
—— 相关分析
一 直线回归
(一)、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对于两个相关变量x和y,如果通过试验或调查 获得它们的n对观测值: (x1,y1),(x2,y2),……,(xn,yn) 为了直观地看出x和y间的变化趋势,可将每一 对观测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出散点图。
y)2 y)2
SPxy 2 SSxSS y
SPxy SS x
第七章相关分析
y 实际值;
y n
c 2
估计值;
自由度。例
Syx
y2aybxy
n2
Syx越小 观测值离回归直线越近,回归直线代表性越大; Syx越大 观测值离回归直线越远,回归直线代表性越小; Syx=0 所有相关点都落在回归直线上,估计结果完全准确。
2.判定系数R2——用来度量回归直线与样本 观察值拟合优劣的程度。
3)从中可以解出:
b
nxy x y nx2 (x)2
a y bx
这样就得到了直线回归方程: yc abx
举例
回归方程 链接开篇案例
回归方程的评价
回归直线或曲线是用来代表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水平。根 据回归线推测的因变量显然与实际值有差异,这种差异大小说 明推算的准确性以及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Q (y a b)2 xm,i分n 别求一阶偏导:
Q 0 a
Q 0 b
Q a2 (yab)x (1 )0 Q b2 [y ( a b)x (x)]0
整理得到二元一次方程:
yn ab x x y a x b x 2
一、相关表和相关图
相关表:是指将相关变量的数值,按标志值的大小 顺序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例(续前例1)
相关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表示变量X,纵轴
相关图 表示变量Y,将相关变量的资料数值在坐标图
例(续前例2)
中表示出来(能较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相 关关系的粗略形式),也称散点图、散布图。
y
回归线 ·· ·······
x
常用的评价回归方程的指标有:估计标准误差 和判定系数
1.估计标准误差——因变量实际值(观测值)y和估计值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_相关分析
各类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图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是用一个指标(相关系数)来表明现象 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程度。 • (二)回归分析 • 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 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之 间的平均变化关系。(高度相关)
•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
• 1. 它们有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n
(x x )(y y ) n
σx
(x x )
n
2
(x x ) n
(y y ) n
1
1
2
σy
(y y )
n
2
2
再代入到原公式中,得:
r σ
2 xy
σx y σ
( x x ) ( y y ) ( x x ) ( y y )
2
·· ·②
销售收入 (百万元)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广告费(万元)
钢材消费量与国民收入
2500
2000
1500
钢材消费量(万吨)
1000
500
0
(相关图)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国民收入(亿元)
例子
表1 某企业产量与生产费用的关系
企业编号 1 2 3 4 5 6 7 8
量,哪个是因变量,变量都是随机的。
• 2.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间
的数量联系进行测定,必须事先确定变
量的类型。通常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
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非随机的。
第二节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统计学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PPT课件
利用回归分析,基于历史GDP数据和其他经济指标,预测未来GDP 的增长趋势。
预测通货膨胀率
通过分析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经济指标的关系,利用回 归分析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市场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
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 如价格、品牌、广告等。
市场细分
利用回归分析对市场进行细分,识别不同消费者 群体的特征和需求。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 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即当一个自变量增 加时,因变量也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增
加或减少。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用样本数据来估计线性回 归模型的参数β0, β1, ..., βp。
最小二乘法的结果是通过解线性方程 组得到的,该方程组包含n个方程(n 是样本数量)和p+1个未知数(p是 自变量的数量,加上截距项)。
回归模型的评估
残差分析
分析残差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和是否存在
异常值。
R方值
用于衡量模型解释因变量变异的 比例,值越接近于1表示模型拟
合越好。
F检验和t检验
用于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判 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
著。
05 回归分析的应用
经济预测
预测股票市场走势
通过分析历史股票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预测未来股票价 格的走势。
回归模型的评估是通过各种统计 量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 能力。
诊断检验(如Durbin Watson检 验)可用于检查残差是否存在自 相关或其他异常值。
03 非线性回归分析
非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的局限性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但在实 际应用中,这种关系可能并非总是成立。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体一元线性 回归方程:
Yˆ EY X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估计的回归方程)
样本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ˆ a bx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截距 斜率(回归系数)
截距a 表示在没有自变量x的影响时,其它各 种因素对因变量y的平均影响;回归系数b 表
明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变 动b个单位。
n x2 x2 n y2 ( y)2
1637887 916 625
0.9757
16 55086 9162 16 26175 6252
r 2 0.97572 0.9520
第七章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STAT
★ 第一节 相关分析概述 ★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七章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yˆ a bx是理论模型,表明x与y变量 之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而变量y的实际
值应为yi (a bxi ) i yˆ i
X对y的线性影响而形 成的系统部分,反映两 变量的平均变动关系, 即本质特征。
随机干扰:各种偶然 因素、观察误差和其 他被忽视因素的影响
体重(Y)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b
n xy x y
n x2 x2
16 37887 916 625 16 55086 9162
0.7961
a y bx 625 0.7961 916 6.5142
16
16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
yˆ 6.5142 0.7961x
计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源消耗 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十万吨),工业总产值将 增加0.7961个单位(亿元)。
函数关系 相关关系
第7章相关分析
7.1.2 相关分析
1. 相关分析的作用 (1) 判断变量之间有无联系。 (2) 确定选择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及相关分析方法。 (3) 把握相关关系的方向与密切程度。 (4) 相关分析不但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状况,而且用来进行预 测。 (5) 相关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价测量量具的信度、效度以及项目的区 分度等。 2.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以及 相关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 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介于–1~+1之间(即–1≤r≤1),常用小数形式 表示,一般要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来表示,以便比较精确地描述 其相关程度。
n
(xi x)( yi y)
r
i 1
n
n
(xi x)2 ( yi y)2
i 1
i 1
7.2.1 简单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2. 相关系数 (2)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用来度量顺序水准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它是利用两变量的秩 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适用条件为: ①两个变量的变量值是以等级次序表示的资料; ②一个变量的变量值是等级数据,另一个变量的变量值是等距或 比率数据,且其两总体不要求是正态分布,样本容量n不一定大于 30。 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条件中可以看出,等级相关的应用范围 要比积差相关广泛,它的突出优点是对数据的总体分布、样本大 小都不做要求。但缺点是计算精度不高。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常用符号来表示。其基本公式为:
7.3.3 课堂练习:用偏相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成 绩相关关系
3. 实例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参与偏相关两个变量的样本数是 20,体重的 平均值是 36.1,标准差是 6.5515,肺活量的平均值是 2.15,标准 差是 0.52815,身高的平均值是 151.08,标准差是 8.865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变量移入右侧的【变量】列表框,
如图7-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是【双变量相关】对话框,但SPSS
允许选择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相关分
析,所得到的是这些变量进行两两相
关分析后的结果。
10
图7-3 【双变量相关】对话框
第 二、操作方法 七 章
相 关
【双变量相关】对话框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选项,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
钮,在弹出的【双变量相
关性:选项】对话框中进
行 设 置 , 如 图 7-4 所 示 。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默认
的方式,不进行设置。
13
图7-4 【双变量相关性:选项】对话框
第 二、操作方法 七 章
相
在【统计量】栏中,包括两个选项。
关
【均值和标准差】复选框:选中该复选框,表示在结果中呈现每个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相关用于计算以等级次序排列两个变量的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则是计算多个(两个 以上)以等级次序排列的变量间的一致性程度。
7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相
关
质与量相关:即一个变量为质,一个变量为量的两者间的相关。它包括二列相关、点
分 析
二列相关和多列相关。其中,二列相关适用于一个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另一
【Spearman】复选框:适用于数据是等级数据或不是正态分布时的方法。
11
第 二、操作方法 七 章
相 关
② 【显著性检验】栏:显著性检验的选项。
分
析
【双侧检验】单选按钮:系统默认的显著性检验,适用于研究者不确定相关方向
(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情况。
【单侧检验】单选按钮:适用于研究者确定相关方向的情况。
8
第 二、操作方法 七 章 相 关 分 析
(1)在SPSS菜单栏中 选 择 【 分 析 】>【 相 关 】 >【 双 变 量 】 菜 单 命 令 , 如图7-2所示。
9
图7-2 双变量相关分析的操作命令
第 二、操作方2)从左侧列表框中选择要进行
析
相关分析的变量,并单击 按钮,将
章节引导 Chapter guidance
第七章 相关分析
2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相
(一)相关的概念
关
分 析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月相变化与人的心情,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绩等。一般而言,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类是函数关系,即事物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依存关系,例如重力 ,g值约
就可以知道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学
生的学习动机越强,他们感受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弱。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系数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和
密切程度,并不能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此外,相关系数
只是反映了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不能直接进行加减乘除。
6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③ 【标记显著性相关】复选框:选中该复选框,则表示在结果输出时在相关系数 旁标上*号,以表示显著性水平。一般而言,没有标*,表示相关系数不显著;标上*, 表示p<0.05;标上**,表示p<0.01。对*的意义的注释也会出现在相关分析结果表 的下方。
12
第 二、操作方法 七 章
相
关
分
析
(3)单击【选项】按
相
(二)相关的种类
关
分 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相关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上述的正相关、负相关和零
相关则是以变化方向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此外,根据两列变量的数据特点,可以
分为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与量相关、品质相关。
积差相关: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性变量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积差相关。 等级相关:可以分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和肯德尔和谐系数两种。其中,斯皮尔曼等级
分 析
【叉积偏差和协方差】复选框:选中该复选框,表示在结果中呈现叉积偏差矩阵和协方差
分
设置。以下逐一介绍这些选项。
析
① 【相关系数】栏:主要提供了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
【Pearson】复选框:系统默认的相关分析方法,适用于两列变量是连续数据, 且数据都呈正态分布的情况。
【Kendall的tau-b】复选框:计算间断变量的相关,适用于间断变量之间的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Kendall's tau-b仍是计算两列变量的相关,与知识讲解中所 介绍的计算多个评分者的一致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是有区别的。
3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首先,从变化方向上,相关可以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相
关 分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一致。当一个变量
析
的数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增大,
反之亦然,如图7-1(a)所示。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当一个
变量的数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反而减小;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小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反
而增大,如图7-1(b)所示。 零相关: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
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可能无序变化,可能增大,
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如图7-1(c)所示。
4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相 关 分 析
(a)
(b) 图7-1 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的散点图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为9.8 N/kg,当确定了m,那么重力G的大小就确定了。再如,耶基斯-多德森
定律指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体现的是事物或现象之间不精确、
不稳定的变化关系。事物之间(也用变量来表示)的相关用相关系数来表示,相
关系数体现了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和密切程度。
个变量为连续变量;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个变量为真正的二分变量,另一个变量为连
续变量;多列相关则适用于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按不同的质被人为
地划分为多种类别。
品质相关:两个变量都是按质划分为几种类别,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品质
相关。其中包括了四分相关、列联相关和Φ相关。
在SPSS中,只有积差相关和斯皮尔曼相关的计算程序,本章也只介绍了这两种 相关的计算方法。
(c)
5
第 一、相关的基本原理 七 章
相 关
其次,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在-1到+1之间,绝对值在0~1之间。
分
相关系数越接近于零,则表示两个变量的线性关联越小;越接近于
析
1,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联越强。
如果在研究报告中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关
系数为0.48,或者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系数为-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