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安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汇编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四、安全生产管理包括6个方面
(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2)行政管理
(3)监督检查
(4)工艺技术管理
(5)设备设施管理
(6)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六、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6个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4)安全生产策划
(5)安全培训教育
(6)安全生产档案等
八、事故的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十、事故隐患的定义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十三、危险
1.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风险的分类: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十四、海因里希法则
即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十五、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他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十六、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多种物质存在时,各物质实际存在量除以临界量之和大于1即为重大危险源。
十七、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
十八、本质安全
1.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
(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
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四个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二、系统原理
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整体性、5)层次性、6)适应性。
三、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具有指导意义的四个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含义: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4)封闭原则。
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四、人本原理
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
(3)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
1)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
2)外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
3)工作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4)行为原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六、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七、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含义: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含义: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即技术、教育和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含义: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还可以扩展到建设项目等。
八、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
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这就是强制原理。
九、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2)监督原则
含义: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十、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十一、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连锁理论:
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十三、轨迹交叉理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按照此理论,可以通过
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十四、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设计上的缺陷;
2)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3)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4)使用上的缺陷;
5)作用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十五、系统安全理论主要观点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三、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政策,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1、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2、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3、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4、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5、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6、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
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动员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