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巧用小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巧”用小诗词
丁君斌
数学与诗,看起来互不相干,且相去甚远。

其实,两者并非互相排斥。

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苏步青,被称为“数学诗人”,作家徐迟在名篇《歌德巴赫猜想》一文中有几句对陈景润运算数学公式的形容:“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雪岭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其实数学和诗并不象人们认为的那样只是两条平行的直线,而是和谐的统一。

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数学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恰当地利用诗歌导入新课,可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讲授“正余弦定理”时,可以先让学生看这样一首诗:“近测高塔远看山,量天度海只等闲;故有九章购股法,今看三角正余弦”。

测塔看山,量天度海,好大的气派,学生读完这首诗的时候肯定会被测塔看山,量天度海所吸引。

他们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去学习来学三角正余弦。

又比如在讲授“算法案例”时,可先引入《孙子算经》中的诗歌:“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个相当于求关于x,y,z 的不定方程 组m=3x+2,m=5y+3,m=7z+2的的正整数解 。

如果要解这个方程,学生感觉比较麻烦。

这时教师点出,如果学习了计算机的算法,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解答这个题目。

通过这样的引入,相信在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了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有些诗歌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巧。

例如,在讲球中的有关计算时就可以引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向学生提出疑问: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东西,只上一层楼是否够了?如果不够那么要上多高的楼呢?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分析讨论基本上能得出以下解法。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能看见得就是你视线与地球相切的地方,于是这个问题就转化图中切线BC 的长,设人的高度为h ,那么BC 2=BA*BA 1=h*(2R+h)
因为人的高度相对于地球半径显得微乎其微所以2R+h ≈2R 即BC 2≈2Rh
于是BC=Rh 2 R=6371km 代入可得 BC ≈113h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是h=1.6米的话,代入即可得
到BC=4.52公里,故人能看到的范围为以他为中心4.52公里为
半径的一个圆内。

可以求得面积为63.6平方公里。

诗中要求有
千里的视野,那么楼应该多高呢? 由题意知BC=500 代入公式2)113
(BC h ==19.54公里,故楼应高1954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倍多,所以想登高而极目千里不过是浪漫诗人的大胆想象而已,但是我们的计算丝毫无损于这首名诗的光辉,相反,我们会更佩服诗人的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既掌握了
球中的有关计算,又培养了他们语文阅读分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形象举例,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数学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让人们在学数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比如在讲三视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三个视图可以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真谛。

又比如,学生多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双曲线无限接近但不相交,不好理解,此时如果引用一首著名的校园歌曲《悲伤的双曲线》,“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慢慢长路无交点。

这一首诗援用的数学概念非常准确。

在直角坐标系里,坐标轴正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曲线无限接近渐近线,却永远无法与之相交。

诗中把这一数学现象赋予浓浓的诗情,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下理解数学的真谛。

又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不就是典型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美境吗?又比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引用1936年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首名为《精确的接吻》的诗来形象说明。

“如果两片嘴唇接吻,当然用不上几何三角,但对两两吻合的四个圆来说,三角几何可真少不了。

你看这四个圆,要么三个把一个包住,它们从外面亲吻那小弟弟;(图略)…… ” 这首诗的意义在于用亲妮的语言形容两两相切的四个圆,为生动的几何图形平添了生活情趣。

四、出现疑惑时,一语可“道破天机”。

有些数学问题很抽象,学生恐怕一时难接受。

此时如果恰当的运用小诗歌,可能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收获之感。

比如在讲导数极限的时候,如果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让学生体会一个变量趋向于零的动态意境,激发学生探究极限的兴趣。

又比如在微积分教学中讲到无界变量时,可以引用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实际上,无界变量是说,无论你设置怎样大的正数M,变量总要超出你的范围,即有一个变量的绝对值会超过M。

于是,M可以比喻成无论怎样大的园子,变量相当于红杏,结果是总有一支红杏越出园子的范围。

诗的比喻如此恰切,其意境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形象化了。

五、引用诗词设置问题,在有情趣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课堂练习时,不简单地设置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

巧妙地引用诗词来设置问题,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以下两首小诗歌当作题目,学生就很有兴趣:
(1)青砖与蜗牛。

门前一块大青砖,平稳躺在院中间;蜗牛背着重重壳,一步一步向上攀,
从顶点到对顶点,问你路程怎最短?请让我来告诉你,翻折图形看一看
(2)水中球。

湖水清又清,一球漂水中;天寒水结冰,取球留下坑;坑深八厘米,口径廿四整;
问球有多大?计算球半径.
六、课堂结束时,留有余音
在授课结束,巧妙引用诗词,给接近疲惫的学生一针清新剂,或如天籁之音,使学生应学会的东西久久留有余音。

运用诗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形式新颖,效果较好。

例如,在讲授“数型结合”后的小结可引用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的一首诗歌“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
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同意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也记得牢。

又比如在完讲立体几何“翻折问题”问题后的小结可以用以下诗歌:“翻折问题观图形,变与不变要分清;依据已知想性质,看到求证寻判定;有关角与距离题,余弦垂线定理用;一做二证三计算,数有单位须注明。

同样在向量小结时,可用“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

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这样的小结。

让学生在美中享受数学。

当然,一堂数学课,运用一二首小诗便可,切不可泛滥成灾,以免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

而且诗要易诵易懂易记,有科学性、趣味性和韵味性。

当然,诗歌运用于数学课教学,也只是一种补充和辅助形式,从根本上说它不能替代理论的教学。

并且,它也只有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呈现出其独特的教学艺术魅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启发性、思想性的原则,使自己能够在循规蹈矩中挥洒自如,能够“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真正由教学的“必然王国”迈入教学的“自由王国”。

总之,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小诗歌辅助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数学诗词赏析》杨翠田《中学生数理化》2004年3期
2)《巧用诗词教数学》徐时雨李良国《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版》2007年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