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美术校本课程的教案,重点围绕民间故事展开。

通过以民间故事为核心,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案目标•理解民间故事的内涵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和美术表现能力;•能够通过美术表达方式传达民间故事中的情感、主题和意义。

3. 教学活动活动1:民间故事阅读目标: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步骤: 1. 教师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来源,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民间故事; 2. 学生阅读一则著名的民间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活动2:民间故事绘画目标:通过绘画手法表达民间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步骤: 1. 教师选取一个民间故事,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和背景; 2. 学生以故事为灵感,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例如铅笔画、水彩画等; 4.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们分享绘画背后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5. 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活动3:民间故事剧情重现目标:通过表演形式重现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步骤: 1.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表演准备;2. 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设计舞台布景和道具;3. 学生组织排练,注重台词的朗读和身体语言的表达; 4.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表演展示,学生可以互相观摩和评价对方的表演; 5.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指导,提供有效的反馈意见。

活动4:民间故事主题创作目标: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民间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课程背景: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老师,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和传承壮大中国民间文化,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是我们工作的使命。

本节课程将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美好。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3.激发同学们对于美的热爱,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特点。

2. 中国民间美术在当代的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以及探究其在现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2. 激发同学们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于美和艺术的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同学们谈论一下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为引入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做铺垫。

二、讲授(30分钟)1. 民间艺术的定义请同学们尝试解释什么是民间艺术,并在老师辅助下,得到合适的回答——民间艺术即传统的民间艺术,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民间生产、生活、文化中所具有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

2. 民间美术的种类讲解民间美术包括了故事、音乐、舞蹈、工艺、绘画领域等内容。

3. 民间美术的魅力通过展示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画等文物来让同学们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并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于民间艺术如此着迷,如何享受其所带来的美好。

4. 民间美术的特点重点讲解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包括“皮影戏”、“糖画”、“剪纸”等等,所表现出的特点有:a. 它们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b. 它们的表现手法独特,如“皮影”和“木偶”,需要有人在幕后操控,用手势指挥他的表演。

c. 它们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有一种韵律感和动感。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一、背景介绍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使用各种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教育意义,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本教案活动旨在通过民间故事的讲解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创作表达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作品。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熟悉民间故事•教师介绍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和文化背景。

•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如《白蛇传》或《孟姜女哭长城》等。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美术作品欣赏•教师选择与民间故事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白蛇》的绘画作品或《孟姜女哭长城》的雕塑作品等。

•教师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读。

•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创作故事情节的美术作品•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并讨论故事情节和表现方式。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在纸上草拟故事情节的素描草图。

•学生使用艺术材料和工具,完成故事情节的美术作品。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的程度、问题提出的质量等。

2.教师评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的准确性和深度。

3.学生互评小组作品的表现,包括创意和表现手法等。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民间故事的绘本或故事书。

2.民间故事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

3.艺术材料和工具,如纸张、铅笔、彩色铅笔等。

六、拓展延伸1.邀请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示范,深化学生对民间故事和美术创作的理解。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亲身感受和欣赏各种美术作品。

教研活动民间故事小学(3篇)

教研活动民间故事小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民间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故事,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1)教师简要介绍民间故事的概念、特点及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教师点评并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课堂阅读(1)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情景剧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改编,编排成情景剧。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表演的感染力。

(3)各小组进行情景剧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4. 书法比赛(1)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要领,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中的经典名句。

(2)学生用毛笔书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名句,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3)评选出最佳书法奖。

5. 手抄报制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设计手抄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注意手抄报的美观性和创意性。

(3)评选出最佳手抄报奖。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以“民间故事”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课堂阅读、情景剧表演、书法比赛和手抄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传承民间故事。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1. 学生对民间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范文六篇)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范文六篇)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范文六篇)》。

第一篇:四年级的美术教案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

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 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 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民间故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故事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故事的艺术价值3. 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4. 绘画、手工制作技巧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培养学生欣赏民间故事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示范法:展示绘画、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间故事相关资料、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民间故事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 欣赏:展示更多民间故事绘画、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创作心得体会。

八、教学反思2. 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民间故事作品。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故事绘画、手工制作展览。

2. 邀请民间故事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故事艺术。

3. 开展民间故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水平。

十、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技巧性及表现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民间美术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力的发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了剪纸艺术在节日装饰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喜庆和祝福。
3.创作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动手制作一件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种类、特点及表现手法,提高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点滴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以及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作品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或刺绣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过程。

民间美术教案

民间美术教案

民间美术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

2.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绘画工具:纸、铅笔、颜料、画笔等。

3.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间美术?它的特点有哪些?
Step 2:讲解
向学生详细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Step 3:示范
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中国剪纸,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对剪纸的制作过程有直观的了解。

Step 4:实践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实践,如绘制中国年画、糖画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

Step 5: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区,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学生自由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了解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Step 6:总结
结合课上的讲解、实践和学生的观察,对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7:巩固与拓展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实践民间美术,并收集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参加民间美术比赛或组织学校的民间艺术展览,展示自己的成果。

以上为民间美术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校本课程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受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把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精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商量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同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老师:假如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同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老师: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同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

写成算式就是5+(-3)=2(m)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同学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老师: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同学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

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老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同学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稳固学问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四、总结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肯定值。

留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肯定值相加。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民间绝活 赣美版(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民间绝活 赣美版(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民间绝活赣美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绝活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创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掌握画板、颜料、画笔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绘画的基本技能,掌握各种绘画的要领,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

2.学会使用颜色、画笔等画画工具,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将民间绝活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践。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个人特色进行绘画创作。

课前准备1.收集相关民间绝活的资料,如种子画、胶带画等。

2.准备画板、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民间绝活的创作。

2.老师通过图片或文字展示几种民间绝活创作材料,如种子、胶带等。

3.观察展示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自己猜测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第二步:学习1.老师向学生具体讲解民间绝活的概念和常见的创作材料。

2.老师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画画,并讲解绘画基础知识。

3.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绘画,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三步:合作创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员相互合作,开展绘画创作活动。

2.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点评、评价以及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步:作品展示1.各小组交流彼此的作品,探讨彼此的创作过程、方法和经验。

2.欣赏并欣赏他们的作品,评价他们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绝活的概念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和小组合作等。

通过几个小时的活动学生更加了解了民间绝活创作的方法和要点,同时也发掘了自己的创作特长和能力。

在合作创作活动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调动,彼此之间学习和交流的氛围非常活跃,整个课堂效果十分良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民间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民间

教案名称: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民间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民间艺术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民间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装饰、衣物装饰等。

3. 教师展示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窗花》、泥塑《兵马俑》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如剪纸、泥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二、课堂内容(15分钟)1. 教师继续讲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如民间绘画、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布贴画、风筝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元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2篇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2篇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2篇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

请大家看书本75页。

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

[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

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幼儿园中班美术陶艺教案:从神话传说到工艺实践的神仙鱼故事

幼儿园中班美术陶艺教案:从神话传说到工艺实践的神仙鱼故事

幼儿园中班美术陶艺教案:从神话传说到工艺实践的神仙鱼故事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场所,美术陶艺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中,传说故事是引导孩子们体验艺术的一个好方式。

本文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设计了一节美术陶艺课程,以神仙鱼的传说为主线,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国的传统工艺瑰宝——瓷器。

在这样一节课程中,孩子们既能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亲自动手,感受制作陶瓷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神仙鱼的传说。

2.了解瓷器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3.掌握制作瓷器的基本步骤。

4.培养孩子们工艺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活动内容1.导入环节在为孩子们讲述神仙鱼的故事之前,我们会先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神仙鱼的形象。

在讲述神仙鱼的故事时,我们尽量让孩子们来参与,可以给孩子们提问,让他们对主角神仙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神仙鱼的传说神仙鱼,又叫百福鱼,象征着福气和好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仙鱼一直以来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传,每年春天的时候,神仙鱼会从大海里游进水田里,为农家稻田带来丰收的好兆头。

而且,根据传说,神仙鱼还会变成人形,降福祥瑞。

3.探究瓷器接下来,我们会在幼儿园的教学室中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古代瓷器,让孩子们了解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瓷器的特点,例如用手触摸瓷器是凉爽的,瓷器可以用来盛水、盛食物。

4.制作瓷器在孩子们对神仙鱼的故事和瓷器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便进入了正式的制作瓷器环节。

我们会提供一些泥土和简单的制作工具,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设计自己的神仙鱼瓷器。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向孩子们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让他们明白瓷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也为他们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5.分享和展示制作完神仙鱼瓷器之后,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瓷器拿到幼儿园的展示区进行展示和分享。

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也可以向其他同学询问和探讨。

初中民间美术的教案

初中民间美术的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民间美术教学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欣赏和分析中国民间美术中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或图片、美术用品(如彩纸、剪刀等)。

2. 学具:学生自带民间美术相关资料、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民俗音乐,引导学生谈论过年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美术形式,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民俗的关系。

三、实例分析,探讨创作技巧(20分钟)1. 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手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实践操作,创作民间美术作品(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作业(10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二、深入学习民间美术(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地域性。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三、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2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2.研究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3.通过绘画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2.熟悉《民间故事》绘本的故事情节;3.研究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民间故事和绘画的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绘画可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第二步:认识民间故事(10分钟)1.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民间故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民间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2.播放一段相关民间故事的动画片段或视频,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步:阅读《民间故事》绘本(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本《民间故事》绘本。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细节,并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读和理解。

第四步:研究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光影等。

2.展示相关绘画作品,解析其中采用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3.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和手法,进行绘画练。

第五步:绘画表达民间故事(20分钟)1.学生选择一个民间故事中的情节,使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描绘。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1.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学生简要介绍自己选择的民间故事情节和绘画表达的意义。

3.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和分享,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和绘画表达的创造性。

2.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3.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并进行绘画表达。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

五年级美术群文阅读《民间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选择合适的民间故事,包括《孔融让梨》、《刘海戏金蟾》等。

2. 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寓意。

4. 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谈论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 阅读:学生阅读选定的民间故事,可以个别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

3. 讨论: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例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4. 绘画: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绘画,展示出自己的审美能力。

5. 互评和展示:学生相互评价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对
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
-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对故事中情节和人物
形象的理解是否准确。

-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在绘画和口头表达方
面的表现。

- 对学生的群体合作和互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在小组讨
论和互评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参考资料
- 《民间故事选读》等相关故事书籍。

-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颜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绘本教案

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绘本教案

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2)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3)了解绘本的特点和魅力。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热爱;(3)培养学生对绘本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讲解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2)讲解绘本的特点和魅力;(3)引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

2.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与女娲造人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介绍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并简要讲解故事的内容。

2. 学习与阅读(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女娲造人》的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比如,“你认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你觉得女娲造人的故事有什么寓意?”等等。

3. 绘本分析(1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绘本的特点和魅力,比如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绘本作品,让他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创作绘本(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神话故事或者自己编故事,然后用绘画和文字来表达。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绘本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如何设计画面布局等。

5.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完成绘本后,可以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及绘本的特点和魅力。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 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 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民间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背景等元素,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民间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背景等元素的分析和创作3. 民间故事与美术创作的结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民间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背景等元素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间故事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价值。

3. 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民间故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角色、情节、背景等元素。

4. 创作: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民间故事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民间故事进行美术创作。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美术创作的技巧。

2. 教师可组织一次民间故事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七、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民间故事和美术创作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可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可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提高的目标。

创意美术民俗故事大全教案

创意美术民俗故事大全教案

创意美术民俗故事大全教案教案标题:创意美术民俗故事大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域的民俗故事,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民俗故事的收集和整理。

2. 美术创作技巧的教授和实践。

3. 学生表达和展示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故事书籍和资料,包括不同地域的民俗故事。

2. 美术材料,如颜料、画笔、纸张等。

3. PP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故事和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俗故事的图片或简短故事片段,让学生猜测故事背后的文化和意义。

二、故事收集和整理(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行查找和收集不同地域的民俗故事,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个故事进行整理,包括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文化背景等。

三、美术创作技巧教授(20分钟)1. 介绍不同的美术创作技巧,如绘画、剪纸、陶艺等。

2. 示范一种或多种创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

四、美术创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选择的故事和自己的创意进行美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剪纸、陶艺等形式。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表达和细节的处理。

五、学生表达和展示(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向同学讲述自己选择的故事和创作灵感。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民俗故事的文化意义和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的民俗故事和美术创作的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民俗故事和进行美术创作,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同时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设计:民间
故事
活动教案——--民间故事活动目的:
1、理解民间故事所蕴涵的意义。

2、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3、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4、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

活动准备: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学生用一周时间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课时安排: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2课时
活动步骤;
1、理解民间故事蕴涵的意义。

2、学生收集民间故事两篇以上。

3、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傻丈夫,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下面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啼笑皆非,它却蕴涵着很深的意义。

老师讲故事。

同时用多媒体打出故事内容,并且播放街
头流行曲《你话我傻》。

老师:读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故事里的人物怎么样?这个故事仅仅是给人当作笑料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阅读、欣赏、讨论。

老师:好,现在请每组推荐一两个代表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老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组的意见……。

老师:我们加田有很多民间故事,大家听到过的有那些,和同学们讲讲。

学生互讲故事。

老师:大家回去之后每人收集一两篇的民间故事,注意要写上收集故事的时间、地点,还要写上讲故事人的姓名。

下周的《民间文化》课交流。

第二课时
民间故事交流,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大家先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

各组推荐一两篇你们认为好的故事在全班交流,并且说说它蕴涵的道理。

在讲故事时要注意口气和表情。

学生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

小组推荐,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大家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